书法作品欣赏5
- 格式:doc
- 大小:16.80 KB
- 文档页数:6
三年级软笔书法试题及答案一、书法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0分)1. 软笔书法中,笔的名称是什么?2. 书法中“悬腕”是指什么?3.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书法字体。
4. 书法作品的布局有哪些基本要求?5. 书法中“中锋”和“侧锋”分别指的是什么?二、书法作品欣赏(每题3分,共15分)6. 欣赏以下三幅书法作品,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并简述你喜欢的理由。
作品一:《兰亭序》节选作品二:《祭侄文稿》节选作品三:《赤壁赋》节选三、书法实践题(每题5分,共30分)7. 请用软笔书写“春”字,并注意笔顺和结构。
8. 请用软笔书写“秋”字,并注意笔画的粗细变化。
9. 请用软笔书写“风”字,并尝试不同的书写风格。
10. 请用软笔书写“月”字,并注意字的平衡感。
四、书法创作题(每题5分,共40分)11. 请以“春天”为主题,创作一句诗句,并用软笔书写出来。
12. 请以“秋天”为主题,创作一句诗句,并用软笔书写出来。
13. 请以“风”为主题,创作一句诗句,并用软笔书写出来。
14. 请以“月”为主题,创作一句诗句,并用软笔书写出来。
答案一、书法基础知识1. 毛笔。
2. 悬腕是指书写时手腕悬空,不靠在桌面上。
3. 楷书、行书、草书。
4. 布局要求包括字间距、行间距、字的大小等。
5. 中锋是指笔尖的中间部分,侧锋是指笔尖的两侧。
二、书法作品欣赏6. 答案不唯一,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并简述理由。
三、书法实践题7. 至10. 答案不唯一,根据个人书写实践给出。
四、书法创作题11. 至14. 答案不唯一,根据个人创作给出。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软笔书法的基础知识,提高书法欣赏和创作能力。
书法是一门需要长期练习和感悟的艺术,希望同学们能够持之以恒,不断进步。
古诗五首繁体字书法作品
1.《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感,朴素而深沉。
2.《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向往和追求。
3.《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表现了大自然的循环变化和生命的顽强。
4.《望海潮》。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来暂得闲,雨过难再晴。
这首诗通过对海潮的描绘,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5.《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迷茫和思索。
要将这些古诗以繁体字书法的形式进行艺术表现,需要首先选
定合适的繁体字字体,然后通过丰富的书法技法来展现诗歌的意境。
书法作品的布局、笔画的运用、墨色的深浅都需要精心设计,以突
出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同时,要注意书法作品的整体美感和视觉效果,使之成为观赏和欣赏的艺术品。
可以选择不同的艺术形式,如
行书、楷书、草书等,来呈现古诗的不同韵味和风格。
总之,古诗五首繁体字书法作品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
弘扬,也是对诗歌意境的艺术诠释和表现。
通过精心的设计和表现,可以将这些古诗以繁体字书法的形式呈现出来,展现出古诗的魅力
和书法艺术的魅力。
名家颜体书法作品名家颜体书法作品欣赏名家颜体书法作品1名家颜体书法作品2名家颜体书法作品3名家颜体书法作品4名家颜体书法作品5颜体书法境界概述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
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
在吐露风华的青年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
这是颜氏的书学心声,亦是颜氏高悬的鹄的。
这位从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的颜氏苗裔,几乎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
而在书学上鲲鹏展翅,则经过了几乎长达三四十年岁月的历练,才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
继之又以数十年工力百般锤炼、充实,使得"颜体"形神兼具。
而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
颜真卿一生书学境界的历练,大略有三。
立坚实骨体在五十岁以前,可以说是第一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
如果以天宝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那么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
此一阶段传世之作鲜见。
如天宝元年写《张仁蕴德政碑》,天宝五年写摩崖书法禾山石壁"龙溪"二字。
此时颜真卿在书学方面已有相当的修养,这在张旭考问颜氏十二笔意时,颜真卿或以从张旭处领教所得,或以自己攻习所悟对答如流,使张旭深以为然。
他志向高远,期在"齐于古人"。
张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笔法。
在接受张旭的笔法后,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
因此,从天宝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时间,可说是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
果然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
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
田英章书法讲座书法学习与练习中地常见问题与回答集锦:学习书法会影响其他文化课地学习吗?答:“其实学习书法与学生在校学习文化课并不矛盾,因为学习书法不是单纯地技能训练,很大程度上是素质地培养,尤其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更是如此.简单来说,学习书法可以使孩子做事更加认真细致,更加有耐心.像现在南京大学读书地于力同学、参加清华大学冬令营地三位同学和元旦获得“中央电视台智力快车赛”周冠军地邱静同学和其他一些同学,都是优秀书法学员,他们同时又是学习文化课地佼佼者.所以说,学习书法与学习文化课是互补地,只要有正确地方法,不懈地努力,合理地时间安排,一定能够妥善处理学习书法与学习文化课地问题,并且获得事半功倍地效果.不知这样解释能否理解?欢迎来信交流.祝合家幸福,事业进步.”如何解决临帖中面目雷同地问题?答:“你所见到地学习书法过程中,出现面目雷同地现象,是一个正常现象,这是学习书法过程中地一个初级阶段.由于欧阳询地书法是我们学习书法地一条不可绕行之路,故学欧地人很多.在初级阶段面目雷同是不可避免地,有些人甚至会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这是由于学养、天赋和功力地不足以致食古不化.解决地方法:继续深入临习欧楷并对欧阳询地楷、行、草诸体进行全盘深入细致地研究,同时对相近地风格流派,如:二王、赵孟頫、文徵明、王文治等名家地书法也进行研究.这还不够,还必须具备深厚地古典文学基础,才可能从碑版地束缚中解脱出来,渐生自家面目.如果按以上所说做了,仍不件明显效果,那么只有怨恨苍天亏负有心人了.”学欧一定要从《九成宫》入手么?答:“学习欧体字不一定必须从《九成宫》入手.如果你地《虞恭公》版本较好,也可以此入门.关于‘为什么临欧多从《九成宫》入手’,这个问题,在拙著《九成宫醴泉铭探源》中已有论述,请一阅.”习字同时如何提高字外功答:“需要深入学习古典文学,尤其在古诗词上要多下功夫.初学时如《古文观止》、《诗词格律入门》、《说文解字》等等.”关于“力透纸背”田教授说,这句话出自古语“常欲使力透纸背”,这反映了写字人地一种愿望.写字人要有这种愿望,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不要浮躁.写书法讲究力道,但不是蛮力.从具体运笔去看,如果能中锋行笔,即行笔时笔毛均匀铺开,笔心在笔画中行走.手臂地力量能通过柔软地笔锋切进到纸中去,这就叫“力透纸背”.笔画地力度与线条地粗细、长短没关系,关键在于作者调整驾驭毛笔地能力,和运用中锋行笔.但书者对“力透纸背”一说不可盲目迷信,否则容易被误导,书艺无法达到高品位,无法进入神韵美地境界.关于笔顺地意义田教授认为字地笔顺是很重要地,通过好地笔顺使字更容易识、更准确;好地笔顺使写字更快捷;好地笔顺使形美,这是第三个阶段,但不可本末倒置.所以讲究字地笔顺是写好字地前提.关于书法术语书法中有很多术语,像“屋漏痕”、“折钗股”、“印印泥”、“锥画沙”等,好多网友对这些词地理解不够清晰,关于这一点田教授说,对这些术语地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不可钻牛角尖,理解多少就是多少,不可教条.正如陶渊明所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而且好多词本身并没有固定地含义,写字时也没有固定地模式.例如对“屋漏痕”地理解,有人以为这是形容下雨天雨水渗过屋顶留下地痕迹,是一个渐进地过程,说明写字时要一步步渗透,慢慢来.还有人以为这是形容雨水渗透屋顶弯弯曲曲地样子,说明写字时笔锋应该左右转.对于这些说法,田教授认为,都是有一定道理,看个人地理解,但第一种理解难免会影响写字地速度,第二种理解会影响对字地表达,都不是太可取地.他认为“屋漏痕”要自然,自然地东西才会美.对“折钗股”、“印印泥”、“锥画沙”田教授也作了一定解释.关于写字地陈规戒律有网友询问田教授应该如何练习书法,是否要借鉴古人带沙袋等一些方法.田教授说,古人为了追求写字时地一种规范,有地时候会用一些强迫性方法,像在手里握鸡蛋,在笔上放硬币等等.但这些都是为了写好字,而不是练一个姿势,不用过多地去追求.只模仿姿势,但写字地功夫没学来,是得不偿失地.写字时地悬肘,悬腕,站立是要根据字大小,篇幅大小地需要,没有固定地约束.练字地方法也不是绝对教条地,要灵活掌握,而不是机械地体力活.关于写字时地心态有网友问到田教授写字时是何种心情.田教授说,自己写字时并没有过多地想法.现在有很多人说写字时有很多想法,很多考虑和设计是高明地.田教授认为其实很多老先生在写字时是虚怀若谷地,并不会去想那么多,写好写坏都不会太在意.“有想法”与“没想法”都可褒可贬,主要看个人地理解.但自己坚持老先生们地“无想法”,主张写字时放松心态,不过于追求写地好坏,自然就好.转益多师田教授说,自己地书法虽是家传,但他当时是要拜在书法大师李鹤年门下地,遗憾地是李鹤年老先生却病逝了.但书法艺术是学无止境地,转益多师,应该多向别人学习,然后形成自己地风格.希望广听建议田教授认为批评能促进进步,希望听到不同地声音.。
清朝三百年最具代表的⾪书5位⼤家作品欣赏清朝三百年最具代表的⾪书⼤家作品欣赏(资料来源于⽹络肖华书斋选编)清代⾪书贯穿于有清三百年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名家达500⼈之多。
据专家论述:清代学⼈治学态度严谨,崇尚“⼀事不知,儒者之耻”的理念。
在这⼀理念指导下,清代考据学得到空前发展,本不为⼈所重的残碑、断纸,竟成了考据学家寻觅的瑰宝。
清代学者尤重汉⾪的研究,如万授⼀的《分⾪偶存》、桂馥的《说⾪》、翁⽅纲的《两汉⾦⽯记》、顾炎武的《⾦⽯⽂字记》等,给清代⾪书的繁荣昌盛提供了学理上的客观条件.从对姐妹艺术的吸取⽅⾯来看,将篆刻的若⼲长处有机地移到⾪书的实践中,从⽽使书法具有“⾦⽯味”,以丰富⾪书的表现⼒。
⾪书⼤家邓⽯如擅、⾦吉⾦皆擅篆刻,伊墨卿、陈曼⽣、何绍基、吴苦铁等清代⾪书⼤家,亦擅篆刻。
可以不夸张地说,篆刻拓展了清⾪的艺术魅⼒。
清⾪打破了传统⾪书与其他书体的界限,体现出清代⾪书家与时俱进、与时俱新的发展理念。
清初⾪书成就最⾼的郑⾕⼝,以草法⼊⾪,其⾪书被包慎伯列为“逸品上”;博诵经史、蕴蓄闳深的⼤学⼈、⼤词⼈朱彝尊以欧法⼊⾪,“笔意秀劲,韵致超逸”(《桐荫论画》句)。
此外,⾦吉⾦以吴碑⼊⾪,伊墨卿以鲁公楷法⼈⾪……都使⾪书呈现出各⾃的审美取向。
这种以正、草、篆籀⼊⾪,动、静相整合的⾪书⾯貌,可渭空前,充分展⽰了清⾪“放意⾃得”和“⼼⼿达情”的时代特⾊,从⽽使清⾪在形⽽上和形⽽下两个层⾯的张⼒都得到了显著加强.构成了⾪书发展史上⼀座令⼈瞩⽬的⾼峰。
本⽂根据⽹络资料选编了清朝最具代表的郑簠、朱彝尊、⾦农、伊秉绶、邓⽯如五位⾪书⼤家的作品。
郑簠郑簠(1622—1694年),字汝器,号⾕⼝,上元(今江苏南京)⼈。
⼯书法,尤以⾪书擅名于清初书坛。
其⾪书初学明代宋珏,后专意于《曹全碑》,并在⾪书中融⼊草书笔法,形成疏宕纵逸、顿挫飞扬的独特风格,对清代⾪书的发展起了巨⼤作⽤。
清代著名书法评论家包世⾂将其书列为逸品上,时有“⾕⼝⼋分古今第⼀”之誉。
书法作品欣赏5
纪晓岚书法VS和珅书法60位名家大师书法欣赏行云流水矣,天下第一草书!【文化趣谈】纪晓岚书法VS和珅书法一、纪晓岚书法纪昀(1724-1805),著名学者,政治人物,字晓岚。
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
其死后,嘉庆帝御赐碑文“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纪晓岚书法作品,受当时书法风格影响,有着圆融,雍容华贵的特点,书法大小相兼,苍劲多姿,也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纪晓岚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四库全书》的总纂官。
清初书法,由于康熙、乾隆等人倡导赵孟頫、董其昌的书法,当代大部分书法家也是受这氛围所影响,纪昀也不例外。
他的书法在当时也占有一席之地,其书法书写流利,有着圆融的特点,有着雍容华贵气质,书法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苍劲多姿,可以说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纪昀这个名字大家可能觉得生疏,但是纪晓岚这个名字就为人所熟知了。
(不知《铁齿铜牙纪晓岚》的功劳有多少)其一生,在文化事业上做了两件大事情,一是编纂了《四库全书》,二是写了《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很重视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风格主张质朴简淡,自然妙远;内容上主张不夹杂私怨,不乖于风教。
除开其阶级局限外,其在文风、文德上的主张,今
天仍不失其借鉴价值。
纪晓岚以才名世,号称“河间才子”。
也正是因为纪晓岚的才气,乾隆才命他编纂《四库全书》。
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四库全书》也就应运而生。
《四库全书》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是清乾隆皇帝诏谕编修的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
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代中期以前传世的经典文献,是对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所存文献的最大集结与总汇。
在清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对满清不利的书籍总数,据统计为一万三千六百卷,还篡改了大批文献。
在这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修书为了总结及保存中国文化、为自己建功立业,对保存及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有贡献;有人认为乾隆以修书为名,主要目的是为了束缚及禁锢士子思想;也有人指乾隆以修书为名,禁锢思想为实。
《四库全书》突出了儒家文献和反映清朝统治者“文治武功”的文献,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也许这也只是皇帝统治的思想工具罢了。
比如鲁迅先生在《病后杂谈之余》里曾经讲:雍正乾隆两朝对于中国人的著作,不仅全毁,抽毁,剜去,更阴险的是篡改了原书的内容。
乾隆朝对原书纂修后的《四库全书》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处,让天下士子阅读,使他们永不会觉得,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
”
还有吴晗曾言:“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四库全书》完成至今的两百年间,饱经沧桑,多份抄本在战火中被毁。
其中文源阁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
明园时被焚毁,文宗、文汇阁本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
杭州文澜阁藏书楼1861年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时倒塌,所藏《四库全书》散落民间,后由藏书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补抄,才抢救回原书的四分之一。
纪晓岚著的《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文言短篇志怪小说,是其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
书中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谭,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
《阅微草堂笔记》中每则故事之后,大多有一
二语来总结其理事,以明因果、以理事非。
内容上记述若真若假,其借由这些志怪的描写而来折射出当时官场腐朽昏暗堕落之百态,进而反对宋儒的空谈性理疏于实践之理气哲学。
尖锐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揭穿了道学家的虚伪面目。
也表达对人民的悲惨遭遇寄予同情,对人民的勤劳智慧予以赞美,对当时社会上习以为常的许多不情之论,大胆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所以其可以说是一部有很高思想价值和学术价值的书籍。
当时纪晓岚的小说每脱一稿,即在社会上广为传抄,同曹雪芹之《红楼梦》、蒲松龄之《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经久不衰,至今仍拥有广大读者。
鲁迅《中国小
说史略》对纪晓岚的笔记小说的艺术风格做了评价,说其“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
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给予很高的评价。
纪晓岚的部诗文总集《纪文达公遗集》,其中包括诗、文各十六卷,为人作的墓志铭、碑文、祭文、序跋、书后等,都在其中。
此外还包括应子孙科举之需的馆课诗《我法集》,总之多系应酬之作。
另外,二十岁以前,在京治考证之学,遍读史籍,举其扼要,尚著有《史通削繁》多卷,为学者掌握和熟悉中国史典提供了方便。
有些清朝野史所说的纪晓岚好色,但是纪晓岚一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编纂《四库全书》这项工作上,这书在中国版本目录学研究史上的学术价值是极高的,因此仅从该书就可看出纪昀是一位大学者,绝不是一个荒淫无度的大色魔。
张维屏在《国朝诗人征略》说纪晓岚少年颖异“目逾万卷,心有千秋”二十四岁时在顺天乡试考中解元,但是后来科考不顺直到三十一岁,1755年也就是乾隆十九年才考上进士,先是进入翰林院,历任乡试考官(州县级考试产生秀才),会试同考官(省级考试产生举人),后破格提拔为侍读学士(陪皇帝读书),其间曾因学政泄密案,被贬官乌鲁木齐三年后遇大赦回京。
即乾隆三十八年,任四库全书观总纂官,后累迁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
二、和珅书法说完纪晓岚,就不得不提提和珅,觉得在书法上,还是和珅略胜一筹。
和珅在书法、诗文上有很高造诣,他的
字和乾隆相似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其实和珅很有才华,聪明过人,精明权术,擅长笼络人心,讨的皇上欢心,他位高权重,长期贪婪狂妄,是个性心理畸形发展的必然结局,这个人很值得研究。
其实和珅很有才华,聪明过人,精明权术,擅长笼络人心,讨的皇上欢心。
他位高权重,长期贪婪狂妄。
但“据《和珅列传》记载,和珅的记忆力惊人、聪明决断、办事利索、多才多艺。
乾隆在《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特别提到和珅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文字。
”和珅可谓文武全才。
名家行草书法陋室铭
《苏适行书书法作品》欣赏!“圆润秀美、雅俗共赏”书学子昂、上逆北海。
于燕京颇有名气!【难得稀有】
60位名家大师书法欣赏(组图)颜真卿祭侄文稿陆机平复帖王羲之雨后帖王询伯远帖南北朝苏轼黄州寒食诗帖杨凝式谢安兰亭诗帖斋闲柳公权蒙诏帖怀素自叙帖怀素千字文怀素自叙帖颜真卿湖州帖颜真卿争座位帖陆柬之孙过庭书谱书谱张旭古诗四帖欧阳询张翰思鲈帖米芾蜀素帖黄庭坚松风阁智永智永真草千字文王僧虔王献之王献之王羲之黄庭经王献之鸭头丸帖晋谢安中郞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羲之寒切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建中同年帖李建中土母帖自书诗晋王荟万岁通天帖王献之东山松帖赵佶闺中秋月米友仁宋米芾米芾值雨帖米芾值雨帖薛绍鹏黄庭坚黄庭坚苏轼太虚诗帖蔡襄虹县帖元周桓无逸元白珽赠莫维贤范仲
淹文彦博元代北宋元饶介士行帖洛神赋元邓文原章草急保母砖元元鲜于枢杜诗魏将军歌文徽明明王守仁铜陵观铁船歌草书进学解明朱元璋大军帖唐寅自诗词张骏杜甫贫交行甘露寺诗李东阳明明钱博明解缙游七星岩诗明解缙自书诗沈藻黄州竹楼记明于谦题公中塔图吴俨题山崖图沈度七律诗明沈度清笪重光清张庭济慈禧太后吴昌硕康有为邓石如郑板桥
于右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