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6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为确保物料功能的有效性,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2.范围:本公司所有贮存物料之仓库。
3.权责:3.1仓库负责环境,周期时间控制。
4.定义:4.1 明确物料贮存仓库之温度,湿度要求与贮藏期限。
5.内容:5.1 电芯贮存条件:温度:-5℃ --- +35℃湿度:RH≤75% 贮存期六个月。
注:对电芯应每6个月充电一次,自入库之日起算。
5.2 塑壳贮存条件:温度:-5℃ --- +35℃湿度:RH≤75% 贮存期两年。
5.3 电子元器件贮存条件:温度:-5℃ --- +35℃湿度:RH≤75% 贮存期两年。
其中:电解电容器应在温度为-5~35℃,湿度为75%以下的室内储存;储存期1 年。
使用经过长时间放置的电解电容器之前,需先施加额定电压直至其电气特性恢复正常。
5.4 半成品贮存条件:温度:-5℃ --- +35℃湿度:RH≤75% 贮存期一年。
5.5 电池成品件贮存条件:温度:-5℃ --- +35℃湿度:RH≤75% 贮存期六个月。
5.6 充电器成品贮存条件:温度:-5℃ --- +35℃湿度:RH≤75% 贮存期一年。
5.7 胶粘类贮存条件:5.7.1胶带温度:- 5℃ --- +35℃湿度:RH≤75% 贮存期一年。
5.7.2固体胶温度: -5℃ --- +35℃湿度:RH≤75% 贮存期一年。
5.7.3液体胶水温度: -5℃ --- +35℃湿度:RH≤75% 贮存期六个月。
5.7.4乳液胶温度:-5℃ --- +35℃湿度:RH≤75%贮存期一年。
5.7.5铭牌贴纸类物料:-5℃ --- +35℃湿度:RH≤75%贮存期一年。
5.8.仓库需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做好防尘措施放置整齐,物料避免阳光直晒,雨淋和水浸,应避免与腐蚀性物质接触,远离火源及热源,防止元器件氧化,保证其可靠性。
5.9 仓库物料叠放层数以外箱标识堆码层数为标准,如外箱无标准则以堆码10层或与地面高度小于两米为标准叠放。
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一、引言物料储存期限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合理管理物料的储存期限可以提高物料的使用效率,降低物料的损耗和浪费,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本文旨在制定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以确保物料的安全储存和合理使用。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企业内所有涉及物料储存的部门和人员,包括仓库管理人员、采购人员、生产人员等。
三、定义1. 物料储存期限:指物料在储存过程中可以保持其质量和可用性的时间期限。
2. 保质期:指物料在正常储存条件下可以保持其质量和可用性的时间期限。
3. 质量保证期:指物料在正常储存条件下可以保持其质量的时间期限。
4. 使用期限:指物料在储存期限结束后仍然可以安全使用的时间期限。
四、物料储存期限管理流程1. 物料分类根据物料的特性和储存要求,将物料进行分类,如易腐物料、易燃物料、化学品等。
2. 储存条件确定根据物料的特性和要求,确定适宜的储存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3. 储存期限设定根据物料的保质期、质量保证期和使用期限等因素,设定合理的储存期限。
4. 储存期限标识在物料包装上标明储存期限信息,包括保质期、生产日期、批次号等。
5. 储存监控定期检查和监控物料的储存条件,确保符合要求,如温湿度记录、定期检查等。
6. 警示提醒在储存区域设置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物料的储存期限,避免过期物料的使用。
7. 过期物料处理对于过期物料,根据其性质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退货、报废、重新测试等。
8. 储存记录管理建立储存期限管理的记录档案,包括物料储存期限信息、检查记录、处理记录等。
五、物料储存期限管理的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设定的储存期限进行操作,不得随意延长或缩短储存期限。
2. 对于过期物料,严禁使用,必须及时处理,以避免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3. 定期对储存区域进行清洁和整理,确保物料的储存环境符合要求。
4. 储存期限管理应与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等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
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一、引言物料储存期限管理是企业仓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管理物料的存储期限可以确保物料的质量和安全,避免过期物料的使用和损失。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以确保物料的合理储存和使用。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需要储存物料的企业,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企业、仓储企业等。
三、定义1. 物料:指用于生产或仓储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等。
2. 储存期限:指物料在仓储环境下可以保持质量和安全的时间。
四、储存期限管理流程1. 物料分类:根据物料的特性和储存要求,将物料进行分类,如易腐物料、易燃物料、化学品等。
2. 储存条件确定:根据物料特性和储存要求,确定适宜的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3. 储存期限确定:根据物料的特性、生产日期、供应商提供的有效期等信息,确定物料的储存期限。
4. 储存区域划分:根据物料的特性和储存要求,将仓库划分为不同的储存区域,确保不同物料的储存不互相干扰。
5. 储存容器标识:对每个储存容器(如货架、货箱等)进行标识,标明物料名称、生产日期、储存期限等信息。
6. 储存记录管理:建立储存记录,记录物料的入库日期、生产日期、储存期限等信息,并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
7. 储存期限预警:根据物料的储存期限,设置预警机制,提前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避免过期物料的使用。
8. 过期物料处理:对于过期物料,及时进行处理,如销毁、退货等。
五、储存期限管理的注意事项1. 定期检查:定期对仓库内的物料进行检查,确保物料的储存期限符合规范要求。
2. 温湿度控制:根据物料的特性,控制仓库内的温湿度,确保物料的质量和安全。
3. 入库顺序管理: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对物料进行入库和出库管理,避免物料过期。
4. 储存容器清洁:定期清洁储存容器,确保物料的卫生和质量。
5. 培训和意识提升:定期对仓库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物料储存期限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六、储存期限管理的效益1. 提高物料质量:合理管理物料的储存期限,避免使用过期物料,提高产品质量。
仓库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为规范仓储物料的管理,确保物料品质,使物料得到合理的管理和储存。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存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包装材料的储存期限以及超期物料的管理。
3.0定义无4.0职责品管部:负责制定物料储存期限标准。
仓储课:负责执行物料的储存标准及仓库所有物料的保管及储存。
5.0作业程序5.1品管部根据物料的特性制定物料储存期限标准(以供应商生产日期为准),(标准包括一次检验及二次检验期限)见附录1表格。
5.1.1电子类:电解电容、PCB等有效储存期限为6个月,其它陶瓷电容,二三极管,电阻,电感,IC,稳压管,继电器,电流保险丝,绝缘材料,套管类,胶带,美纹纸等有效储存期限为12个月。
5.1.2化工类:天那水,助焊剂,工业酒精,锡条,锡丝,胶水等以产品包装有效期限为准,焊锡膏保存期限为:已开封的锡膏保存期限为1个月,已搅拌调制锡膏保存期限为12H。
5.1.3线材类:防水线,DC线,AC电源线,漆包线类等有效储存期限为12个月。
5.1.4包材辅材类:纸箱,PE袋,纸盒等有效期为12个月,标签类为6个月,其中周期性标签保存期限为1个月。
5.1.5五金类:磁性材料类如磁环,端子,插针,螺丝等有效期限为12个月,电镀品为3个月。
5.1.6铜线铜材类:铜包钢,镀锡铜等有效期限为3个月,裸铜,铜包铝镁等为2个月。
5.1.7胶料类:黑色胶料有效期为12个月,其它颜色的胶料为6个月。
5.1.8成品类:连接器类/连接线类储存期限为6个月。
以上都为第一次期限标准要求,第二次期限标准依“附录1表格”执行。
5.2物料储存条件和要求5.2.1电子料/铜线铜材类仓库环境温湿度标准范围为15~25度,相对湿度不大于70%,当温湿度超出标准范围时立即开启除湿机或加湿机和空调,使温湿度达到标准范围内,IC,PCB,电阻,电容,二三极管等物料必须放于恒温恒湿电子仓内,所有电子料必须存放于静电胶箱内,每天安排专人进行点检一次并做记录,对于有防静电要求的物料拿取时必须戴防静电手套或静电环。
库房管理方法一、管理目的为加强和规范库房物资管理,规范库房“6S”定置管理,确保物资受控平安,特制定本方法。
二、管理范围本管理方法规定公司物资库房管理环节所涉及到的程序和管理规定。
三、管理要求(一)库房管理总则1.库房保管员要依据程序文件相关内容和要求,认真履行服务职能,做好研发、生产的服务保障工作。
2,依据所保管物资的性能和要求,进行分类管理,做到保管的物品不短缺、不错混。
账目笔笔清晰,做到账、卡、物三相符,收、支、存保持平衡,严禁有账外物资,不得随便更改账、卡和物资出入库单据及价格,准时报送各类报表等资料。
3,全部物资按名目记账,按划分区域定位存放,做到仓库管理“二齐”、“四化”、“四清”、“四保”、“四号定位”,勤点勤查,发觉问题准时报告协调解决。
对有库存保存期限要求的物资,按季填报超期物资明细单。
对于剧毒品、腐蚀品、易燃品以及有特殊保管要求(防静电、防磁波器件、平直度、高表面要求的材料等)必需严格按《产品防护掌握程序》规定进行。
对超期不合格物资、报废物资、废旧纸箱等应隔离出库。
对于PCB 与电子元器件管理要求参照相关规定做好防护工作。
库房环境(通风、温度、湿度等)条件按日填写保管记录。
4.做到平安第一,防火防盗,下班关好门窗,切断电源,禁止烟火,指定专人负责每天下班前检查。
5.搞好经济核算,做到日清月结,收有凭、付有据,先进先出,专项专用,不错记、不漏记。
每月底各库房进行盘点自查,并与管理室统计员核对物资账目。
6.库房管理应依据以下原则:(1)做到二齐:堆放整齐,库容整齐。
(2)把好三关:入库验收关、出库核对关、在库养护关。
(3)管理四化:规划化、五五化、架子化、科学化。
(4)物资四清:物清、账清、资料清、标记清。
(5)库房四保:保质、保量、保生产、保平安。
(6)定位四号:库号、架号、格号、位号。
(7)做到十不:不锈、不潮、不冻、不霉、不变、不腐、不坏、不漏、不爆、不混。
7.妥当管理库房物资,不得发生物资丢失、损坏、变质;保证凭证、单据、账页、报表等资料不得丢失,做好库房环境条件等日常记录。
物料仓储保存期限管理规定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存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包装材料的储存期限以及超期物料的管理。
2.职责:
2.1.仓库:负责物品的标认、超期物品的报检,库存不能使用物料的报废。
2.2.品质:负责超期物品的抽检。
2.3.生产部:配合仓库和品质对物料进行企检。
3.管理规定:
3.1物品的储存期限见附件(以原材料或产品标签上注明的日期计算)。
3.2仓管员在日常管理中一旦发现有超期物料的就必须标识出来,填写《报检单》备注送检原因送交品质部检验,品质将按标准进行抽检,抽检不合格者,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3.3.库存超过1个月的成品,在出货前,生产须送交品质部检验,品质将按标准抽检,抽检不合格者,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3.4 检验后应做好相应的标识并将检验结果记录于相应的检验记录单中。
3.5仓库对超期或重新送检不合格者,经判定不能使用进行报废处理,并记录于《报废清单》中。
仓库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1. 引言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保障产品的质量,很多物料需要在保质期限内完成使用。
当物料的储存期限快到期或已到期时,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就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损失。
为了保证物料质量以及对企业损失的降低,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
2. 目的本规范的目的在于规范企业仓库物料的使用期限、管理期限和存储期限,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为保证物料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使用提供保障。
3.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企业所有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各类物料的储存管理。
4. 规范内容4.1 物料分类物料的使用期限、管理期限和存储期限与物料本身的性质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将物料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的物料制定不同的管理规范。
4.1.1 原材料原材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础材料,直接影响着最终产品的质量,因此需要对原材料的使用期限、管理期限和存储期限进行严格的控制。
原材料一般分为以下三类:1.永久储存品。
如常温下不会变质的纸张、塑料等,这些物料没有严格的使用期限和管理期限,只需保证储存条件适宜即可。
2.半永久储存品。
如电子器件、电池等,这类物料具有一定的使用期限和管理期限,需对其使用期限和管理期限进行严格控制,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临时储存品。
如易受潮物料、易爆物料等,这类物料的使用期限极短,需对其使用期限、管理期限和存储期限进行特别的控制。
4.1.2 半成品半成品指的是已经进行了加工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工才能成为最终产品的物料,其使用期限、管理期限和存储期限一般比原材料更短。
半成品一般分为以下两类:1.稳定半成品。
如金属材料、塑料制品等,这些物料具有较长的使用期限,但其管理期限和存储期限仍需进行控制。
2.不稳定半成品。
如溶剂、溶液等,这类物料的使用期限较短,存储期限更短,需严格控制其使用期限、管理期限和存储期限。
4.1.3 成品成品指的是最终产品,使用期限、管理期限和储存期限的控制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而且对于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具有很大的关系。
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一、引言物料储存期限管理是企业仓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管理物料储存期限可以确保物料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仓储效率,减少浪费和损失。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标准的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以确保物料的储存期限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二、定义1. 物料储存期限:指物料在仓储环境下能够保持其质量和性能的最长期。
2. 有效期:指物料生产或者采购日期起,到期限前可安全使用的期限。
3. 过期物料:指已超过有效期的物料。
三、管理流程1. 采购管理1.1 确定物料的有效期:根据物料的性质和供应商提供的信息,确定物料的有效期,并记录在采购定单中。
1.2 优先选择近效期物料:在采购时,优先选择有效期较长的物料,以减少仓储期限的压力。
1.3 与供应商合作: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了解物料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并确保供应商提供的物料符合质量要求。
2. 入库管理2.1 标识物料信息:在物料入库时,应在包装上标识物料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信息。
2.2 先进先出原则:在入库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将新到的物料放置在后面,确保较早到期的物料能够及时使用。
2.3 定期检查库存:定期检查库存中的物料,确保没有过期物料滞留在库存中。
2.4 物料分类储存:根据物料的性质和要求,对物料进行分类储存,避免不同性质的物料相互干扰或者交叉污染。
3. 盘点管理3.1 定期盘点:定期对仓库中的物料进行盘点,核对物料的数量和有效期,及时发现和处理过期物料。
3.2 盘点记录:对盘点结果进行记录,包括物料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信息,以便后续的管理和分析。
4. 出库管理4.1 先用先出原则:在出库时,按照先用先出的原则,使用较早到期的物料,确保物料的有效期得到合理利用。
4.2 严格控制出库:对于即将过期的物料,要严格控制出库,避免过期物料流入市场或者生产线,造成浪费和损失。
4.3 记录出库信息:记录出库物料的名称、规格、数量和出库日期等信息,以便后续的追溯和管理。
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一、引言物料储存期限管理是企业仓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管理物料的储存期限有助于保证物料质量,减少库存积压,提高仓储效率。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标准的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以确保物料的质量和安全。
二、适合范围本规范适合于所有企业的物料储存管理,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
三、定义1. 物料储存期限:指物料在仓库中可以安全储存和使用的期限。
2. 保质期:指物料在正常储存条件下保持质量的期限。
3. 使用期限:指物料在开封后可以安全使用的期限。
4. 储存条件:指物料在仓库中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四、管理要求1. 储存环境管理a. 仓库应具备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以确保物料质量不受影响。
b. 仓库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污染物料。
c. 仓库应设立明确的储存区域,避免不同种类的物料混存。
2. 物料标识管理a. 每一批次的物料应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存条件等信息。
b. 物料标识应清晰可见,避免含糊或者损坏导致信息不可读。
c. 物料标识应定期检查和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3. 储存期限管理a. 根据物料的保质期和使用期限,制定储存期限管理策略。
b. 对于即将过期的物料,应优先使用或者出售,避免过期造成浪费。
c. 对于已过期的物料,应及时清理和处理,避免误用导致质量问题。
4. 盘点和检验管理a. 定期进行物料盘点,确保库存数量与账面数量一致。
b. 对于储存期限即将到期的物料,应进行抽样检验,确保质量合格。
c. 对于储存期限已过的物料,应进行全面检验,排除质量问题后方可使用或者处理。
5. 记录和报告管理a. 记录每一批次物料的进出库情况、储存期限等信息。
b. 定期生成物料储存期限报告,包括过期物料数量、过期原因等,供管理层参考。
六、附则1. 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2. 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应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和培训,确保规范的贯彻执行。
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一、引言物料储存期限管理是企业仓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管理物料的储存期限对于确保产品质量、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物料储存期限管理的规范要求,以确保物料的及时使用和防止过期物料的使用。
二、储存期限定义储存期限是指物料在仓库中可以安全存放的最长时间。
根据物料的性质和特点,储存期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有效期限:指物料在仓库中可以保持其原有性能和质量的最长时间。
超过有效期限的物料应立即淘汰或退回供应商。
2. 保质期限:指物料在仓库中可以保持其食品安全性和卫生质量的最长时间。
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类物料应立即淘汰或退回供应商。
3. 使用期限:指物料在仓库中可以安全使用的最长时间。
超过使用期限的物料应立即淘汰或退回供应商。
三、储存期限管理规范1. 储存期限标识a. 所有物料应在收货时进行储存期限标识,标识内容包括有效期限、保质期限和使用期限。
b. 储存期限标识应清晰可见,避免模糊或容易脱落。
c. 储存期限标识应与物料一同存放,并定期检查和更新。
2. 储存期限控制a. 严格按照储存期限使用物料,确保在有效期限内使用物料。
b. 物料使用前应检查储存期限标识,如已过期则立即淘汰或退回供应商。
c. 物料使用时应按先进先出原则,优先使用即将过期的物料。
3. 储存环境管理a. 仓库应保持干燥、通风、无异味的环境,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b. 物料应存放在指定的储存区域内,避免与其他物料混淆。
c. 物料应储存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避免超出其储存要求。
4. 储存期限监控a. 建立储存期限监控系统,定期检查物料的储存期限。
b. 监控系统应记录物料的收货日期、储存期限、使用情况等信息。
c. 如发现过期物料,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记录处理结果。
5. 储存期限培训和意识提升a.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储存期限管理培训,提高其对储存期限管理的认识和重要性的理解。
b. 建立奖惩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储存期限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一、引言物料储存期限管理是企业仓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管理物料的储存期限可以有效降低仓储成本、减少物料损耗,并确保物料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物料储存期限管理的规范要求,以及具体的操作流程和监控措施。
二、规范要求1. 物料分类与标识根据物料的性质和特点,将物料进行分类,并在物料上进行明确的标识。
标识应包括物料名称、批次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以便于对物料进行管理和追溯。
2. 储存条件根据物料的特性和要求,确定适宜的储存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线等方面的要求。
储存区域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并且远离有害物质和易燃物品。
3. 储存区域划分根据物料的特性和储存要求,将仓库划分为不同的储存区域,例如常温区、冷藏区、冷冻区等。
不同区域的温度、湿度和储存方式应符合物料的要求。
4. 储存容器选择根据物料的特性和储存要求,选择适合的储存容器,例如塑料桶、铁桶、纸箱等。
容器应具备防潮、防尘、防虫等功能,并且容器上应有明确的标识。
5. 入库检验对每批次的物料进行入库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查、性能检测等。
合格的物料方可入库储存,不合格的物料应及时处理或者退货。
6. 先进先出原则在物料出库时,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即先使用先入库的物料。
通过合理安排物料的存放位置和标识,确保物料的存储时间得到合理控制。
7. 储存期限监控建立物料储存期限监控机制,定期检查物料的储存期限,并进行记录。
当物料接近或者超过储存期限时,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避免过期物料的使用。
8. 定期清理定期对仓库进行清理,清除过期物料和不合格物料,保持仓库的整洁和安全。
清理过程中应注意正确处理和分类,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9. 培训与意识提升对仓库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物料储存期限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知识培训和经验分享,提升全员的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
三、操作流程1. 物料入库流程:- 接收物料并进行入库登记;- 进行外观检查和尺寸检查;- 进行性能检测和质量抽检;- 根据物料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储存容器;- 将物料存放至相应的储存区域,并进行标识。
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一、引言物料储存期限管理是企业物料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合理管理物料的储存期限,能够确保物料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旨在制定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以确保物料储存期限的准确管理和控制。
二、适合范围本规范适合于企业内所有需要储存物料的部门和岗位。
三、术语和定义1. 物料:指企业生产和运营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零部件、成品等。
2. 储存期限:指物料在储存过程中所能保持其质量和性能的时间期限。
3. 有效期:指物料在储存期限内能够保持其质量和性能的时间期限。
4. 过期物料:指超过储存期限或者有效期的物料。
四、储存期限管理要求1. 确定储存期限:根据物料的性质、特点和供应商提供的信息,确定每种物料的储存期限,并将其记录在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表中。
2. 标识和分类:对每种物料进行标识和分类,以便于储存期限的管理和控制。
标识应包括物料名称、批次号、储存期限等信息。
3. 储存条件:根据物料的特性,确定适宜的储存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要求,并确保储存环境符合要求。
4. 先进先出原则:在储存物料时,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确保先入库的物料先出库使用,以减少物料的滞留和过期。
5. 定期检查:定期对储存的物料进行检查,包括外观、标识、包装等方面,确保物料的完好无损。
6. 过期物料处理:对于过期物料,应及时进行处理,包括退货、报废等方式,以防止过期物料的使用。
7. 储存记录:对每次物料的储存情况进行记录,包括物料名称、批次号、储存期限、储存条件等信息,以便于追溯和管理。
五、责任与权限1. 物料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并对物料储存期限的管理负责。
2. 仓库管理员负责对储存的物料进行检查和管理,确保物料的储存期限符合要求。
3. 生产部门负责按照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使用物料,并及时报告过期物料的情况。
六、培训与沟通1. 物料管理部门应对相关岗位进行培训,确保员工了解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并能够正确执行。
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引言概述:物料储存期限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管理物料的储存期限,可以确保物料质量和安全,减少企业的损失和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的内容和要点。
一、合理设置物料储存期限1.1 确定物料的储存期限标准企业应根据物料的特性和用途,制定相应的储存期限标准。
例如,易变质的食品类物料储存期限可以设置为较短的时间,而非易变质的物料可以设置为较长的时间。
同时,还需考虑物料的供应周期和市场需求,以避免物料过期造成的浪费和损失。
1.2 考虑物料的质量保证期限物料的质量保证期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物料保持其质量和性能的期限。
企业应根据供应商提供的质量保证期限,结合物料的特性和储存条件,合理设置物料的储存期限。
同时,还需定期检查物料的质量,确保其在储存期限内保持良好的品质。
1.3 考虑物料的安全保障期限物料的安全保障期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物料保持其安全性的期限。
企业应根据物料的特性和安全要求,结合供应商提供的安全保障期限,合理设置物料的储存期限。
同时,还需定期检查物料的安全性,确保其在储存期限内不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二、储存条件的管理和监控2.1 确保储存环境的适宜性企业应为物料提供适宜的储存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的控制。
不同类型的物料对储存环境的要求不同,企业应根据物料特性和供应商要求,设定相应的储存条件,并定期检查和记录储存环境的数据,确保其符合要求。
2.2 定期检查和维护储存设施企业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储存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包括仓库、货架、储存容器等设施的检查和维修,以及储存设备和工具的维护保养。
同时,还需定期清理和消毒储存区域,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
2.3 储存记录和追溯管理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储存记录和追溯管理制度,对物料的储存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追溯。
包括物料的入库时间、储存位置、储存条件、质量检验结果等信息的记录,以及物料的出库和使用情况的追溯。
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物料储存期限管理是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管理物料的储存期限可以确保物料的质量和安全,并有效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和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物料储存期限管理的规范要求和操作流程,以确保企业在物料储存方面的高效运作。
二、规范要求1. 物料分类:根据物料的性质、特点和储存要求,将物料进行分类,例如:易腐物料、易燃物料、化学品等。
2. 储存环境:根据物料的储存要求,提供适宜的储存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控制。
3. 储存设备:选择适当的储存设备,如货架、仓库等,确保物料的安全储存和便捷取用。
4. 储存容器:选择符合物料特性的储存容器,如塑料桶、玻璃瓶等,确保物料的密封性和防潮性。
5. 标识要求:对每一个储存物料进行明确的标识,包括物料名称、储存位置、储存期限等信息,以便于管理和使用。
6. 储存期限:根据物料的性质和供应商提供的信息,确定每一个物料的储存期限,并严格执行。
7. 定期检查:定期对储存物料进行检查,包括检查物料的包装状况、有效期限等,确保物料的质量和安全。
8. 处理过期物料:对于过期的物料,及时进行处理,如退货、销毁等,以防止过期物料的使用和流入市场。
三、操作流程1. 物料分类:根据物料的性质、特点和储存要求,将物料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储存管理措施。
2. 储存环境:根据物料的储存要求,调整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确保物料的质量和安全。
3. 储存设备:根据物料的特性和储存需求,选择适当的储存设备,并进行合理布局,确保物料的安全储存和便捷取用。
4. 储存容器:根据物料的特性,选择符合要求的储存容器,并对容器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确保物料的密封性和防潮性。
5. 标识要求:对每一个储存物料进行明确的标识,包括物料名称、储存位置、储存期限等信息,以便于管理和使用。
6. 储存期限管理:根据物料的性质和供应商提供的信息,确定每一个物料的储存期限,并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提醒机制,确保储存期限的执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仓库储存期限管理,确保物资质量,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仓库管理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仓库,包括原材料仓库、成品仓库、半成品仓库等。
第三条仓库储存期限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2. 保障物资质量,防止过期失效;3. 优化库存结构,降低库存成本;4. 提高仓库管理效率,确保物资供应。
第二章储存期限的确定第四条储存期限的确定依据以下因素:1. 物资的性质:根据物资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确定储存期限;2. 物资的生产日期:以生产日期为起点,按照物资的特性、包装、运输等因素确定储存期限;3. 物资的有效期:参照产品说明书、合格证、供应商提供的信息等确定储存期限;4. 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定储存期限。
第五条储存期限分为以下几种:1. 安全储存期限:物资在正常储存条件下,不发生质量问题的期限;2. 有效期:物资在储存过程中,保持其原有性能、质量的期限;3. 保质期:物资在储存过程中,保持其原有性能、质量,但可能出现轻微质量变化的期限。
第三章储存期限的管理第六条仓库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储存期限对物资进行管理,确保物资在储存期限内使用。
第七条仓库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物资的储存期限,对即将到期或已过期的物资进行统计、记录,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第八条对即将到期或已过期的物资,仓库管理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1. 对即将到期的物资,提前通知相关部门,做好采购、使用计划;2. 对已过期的物资,进行标识、隔离,不得继续使用;3. 对无法使用的过期物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九条仓库管理人员应定期对仓库进行盘点,确保物资储存期限的准确性。
第四章奖惩第十条对严格遵守储存期限管理制度,确保物资质量、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仓库管理效率的仓库管理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十一条对违反储存期限管理制度,导致物资质量受损、库存成本增加、仓库管理混乱的仓库管理人员,给予通报批评、罚款等处罚。
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一、引言物料储存期限管理是企业物料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管理物料的储存期限可以保证物料的质量和安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旨在制定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确保物料的储存期限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二、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企业内所有的物料储存环节,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储存,以及相关的仓库管理和操作流程。
三、定义1. 物料储存期限:指物料在储存过程中可以保持其质量和安全的最长时间。
2. 保质期:指物料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保持其质量和安全的期限。
3. 生产日期:指物料的生产或加工完成日期。
4. 有效期:指物料的保质期加上其在仓库储存的期限。
四、要求1. 物料分类:根据物料的性质和特点,将物料进行分类并建立相应的储存区域,确保不同物料之间不会发生污染和交叉感染。
2. 标识和标签:每个储存区域应有明确的标识和标签,标示物料的名称、批次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以便于管理和追溯。
3. 入库检验:对每批物料进行入库检验,包括外观检查、标识和标签检查、数量和规格检查等,确保物料符合要求。
4. 储存条件:根据物料的特性和要求,设定适当的储存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确保物料在储存期间不受损。
5. 定期检查:定期对储存区域进行检查,包括检查物料的状态、标识和标签的完整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 先进先出原则:采用先进先出原则,确保物料的储存时间得到合理控制,避免物料过期造成的浪费和风险。
7. 库存管理: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制度,包括物料的盘点、记录和报废等,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8. 周期检验:对长期储存的物料,定期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符合要求。
9. 储存期限记录:建立物料储存期限的记录,包括物料名称、批次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期限等,以便于管理和追溯。
五、流程1. 入库流程:a. 进行入库检验,包括外观检查、标识和标签检查、数量和规格检查等。
b. 对合格的物料进行分类和标识,将其储存到相应的储存区域。
仓库物料储存期限管理规范
(IATF16949-2016/ISO9001-2015)
1.0目的
为规范仓储物料的管理,确保物料品质,使物料得到合理的管理和储存。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存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包装材料的储存期限以及超期物料的管理。
3.0定义
无
4.0职责
品管部:负责制定物料储存期限标准。
仓储课:负责执行物料的储存标准及仓库所有物料的保管及储存。
5.0作业程序
5.1品管部根据物料的特性制定物料储存期限标准(以供应商生产日期为准),(标准包括一次检验及二次检验期限)见附录1表格。
5.1.1电子类:电解电容、PCB等有效储存期限为6个月,其它陶瓷电容,二三极管,电阻,电感,IC,稳压管,继电器,电流保险丝,绝缘材料,套管类,胶带,美纹纸等有效储存期限为12个月。
5.1.2化工类:天那水,助焊剂,工业酒精,锡条,锡丝,胶水等以产品包装有效期限为准,焊锡膏保存期限为:已开封的锡膏保存期限为1个月,已搅拌调制锡膏保存期限为12H。
5.1.3线材类:防水线,DC线,AC电源线,漆包线类等有效储存期限为12个
月。
5.1.4包材辅材类:纸箱,PE袋,纸盒等有效期为12个月,标签类为6个月,其中周期性标签保存期限为1个月。
5.1.5五金类:磁性材料类如磁环,端子,插针,螺丝等有效期限为12个月,电镀品为3个月。
5.1.6铜线铜材类:铜包钢,镀锡铜等有效期限为3个月,裸铜,铜包铝镁等为2个月。
5.1.7胶料类:黑色胶料有效期为12个月,其它颜色的胶料为6个月。
5.1.8成品类:连接器类/连接线类储存期限为6个月。
以上都为第一次期限标准要求,第二次期限标准依“附录1表格”执行。
5.2物料储存条件和要求
5.2.1电子料/铜线铜材类仓库环境温湿度标准范围为15~25度,相对湿度不大于70%,当温湿度超出标准范围时立即开启除湿机或加湿机和空调,使温湿度达到标准范围内,IC,PCB,电阻,电容,二三极管等物料必须放于恒温恒湿电子仓内,所有电子料必须存放于静电胶箱内,每天安排专人进行点检一次并做记录,对于有防静电要求的物料拿取时必须戴防静电手套或静电环。
5.2.2原材料仓,成品仓,化学品仓标准温湿度标准范围为5~35度,相对湿度不大于95%,当温湿度超出标准范围时立即开启除湿机或加湿机和空调,使温湿度达到标准范围内。
5.2.3对于有储存温度要求的化学品如锡膏等应放置于冷冻箱内,储存温度范围为0-10度,当生产使用已开封后的锡膏需在一个月内用完,使用途中需密封保存,在生产中已搅拌调制的锡膏必须在12H内用完,未用完的将做报废处理。
5.2.4仓储温湿度每天由仓管人员点检:每天上午8:00~9:00,并将结果记录于《温湿度控制曲线分布图》。
5.2.5仓库所有窗户都需要用窗帘及蓝色遮阳纸来阻挡阳光直射,以保障物料及产品在库期间的品质不变。
5.2.6仓库所有货物必须置于包装内并标识清楚后分类放置在卡板上,不可超出卡板,不可倒置,不可混淆押放,上架物料不可超出货架的边缘,严禁物料直接堆放在地面上,物料堆放高度限制见《产品防护及交付控制程序》。
5.2.7仓库所有物料需分类摆放,供应商来料同一LOT材料,且规格一致需存放在同一储位或相邻储位,不可间隔摆放,物料摆放或储存时所有标签都朝外,摆放需遵循“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原则。
5.2.8不同类别不同品号的物料严禁放在一起,尾数箱需做好标识并放在每一品号物料的最上面以保证物料包装的完整性,在储存过程中的所有物料都需要封箱,严禁外箱敞开物料裸露在空气中,为了物料不因包装受损而导致出现品质异常,由IQC每周一次来仓库稽查物料包装的完整性,以确保品质。
5.2.9危险化学品不得超量储存且仓内通风通气良好,化学性质或防护,灭火方法相抵触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同一储存室存放,并标示“危险物品”。
5.2.10仓库光线需充足,通风,干燥,所有物料储存都应做到“防水,防火,防压,防盗”等安全预防措施,严禁堵塞消防通道确保畅通,并做好防尘措施5.3呆滞物料、成品储存及保管,见附件2流程图。
5.3.1仓管员每月5日前检查长期在库存物料明细,物料储存期限以供应商生产日期为基准开始计算,具体储存期限查看本文件5.1所注,如发现过期物料仓管员需要贴“呆滞库存”标签以便识别,24H内填写《库存评估报表》向IQ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