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情况下朗肯土压力计算ppt
- 格式:ppt
- 大小:813.55 KB
- 文档页数:34
第三节 朗肯土压力理论(1857年提出)一、基本原理朗肯研究自重应力作用下,半无限土体内各点的应力从弹性平衡状态发展为极限平很状态的条件,提出计算挡土墙土压力的理论。
(一)假设条件1.挡土墙背垂直、光滑; 2.墙后填土表面水平并无限延伸;3.挡墙背面光滑即不考虑墙与土之间的摩擦力。
(二)分析方法1.当土体静止不动时,深度z 处土单元体的应力为rz z =σ,rz k x 0=σ;2.当代表土墙墙背的竖直光滑面mn 面向外平移时,右侧土体的水平应力h σ逐渐减小,而z σ保持不变。
当mm 位移至''n m 时,应力园与土体的抗剪强度包线相交——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
此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x σ达到最小值,即为主动土压力,a p ; 3.当代表土墙墙背的竖直光滑面mn 面在外力作用下向填土方向移动,挤压土时,x σ将逐渐增大,直至剪应力增加到土的抗剪强度时,应力园又与强度包线相切,达到被动极限平衡状态。
此时作用在''''n m 面上的土压力达到最大值,即为被动土压力,p p 。
二、朗肯主动土压力当墙后填土达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于任意z 处土单元上的1σσ==rz z ,3σσ==a x p ,即x z σσ>。
1、无粘性土将rz r ==σσ1,a p =3σ代入无粘性土极限平衡条件:a rzK tg =-=)245(213ϕσσ式中:)245(2ϕ-=tg K a ——朗肯主动土压力系数。
a p 的作用方向垂直于墙背,沿墙高呈三角形分布,当墙高为h (z=h ),则作用于单位墙高度上的总土压力Ka rh E a 22=,a E 垂直于墙背,作用点在距墙底3h处。
2、粘性土将a z p rz ===31,σσσ,代入粘性土极限平衡条件:)245(2)245(213ϕϕσσ-∙--= tg c tg 得Kaa a crzK tg c tg p 2)245(2)245(21-=-∙--=ϕϕσ说明:粘性土得主动土压力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项:a rzK 为土重产生的,是正值,随深度呈三角形分布;第二项为粘结力c 引起的土压力a K c 2,是负值,起减少土压力的作用,其值是常量。
朗肯土压力理论doc采用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主动、被动土压力朗肯土压力理论是依据半空间体的应力状态和土的极限平衡理论推出土压力强度的计算式。
它的假设条件1(挡土墙背垂直;2(墙后填土表面水平;3(挡墙背面光滑即不考虑墙与土之间的摩擦力。
应用范围:1.墙背与填土条件:(1)墙背垂直,光滑,墙后填土面水平(2)墙背垂直,填土面为倾斜平面,(3)坦墙(工程上把出现滑裂面的挡土墙定义为坦墙)。
(4)还适应于“?”形钢筋混凝土挡土墙计算2.地质条件粘性土和无粘性土均可用,均有公式直接求解影响土压力的因素:作用在挡土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受以下因素制约:1不同土类中的侧向土压力差异很大。
采用同样的计算方法设计的挡土支护结构,对某些土类可能安全度很大,而对另一些土类则可能面临倒塌的危险。
因此在没有完全弄清挡土支护结构土压力的性能之前,对不同土类应区别对待。
2 土压力强度的计算及其计算指标的取值与基坑开挖方式和土类有关。
当剪应力超过土的抗剪强度时,背侧土体就会失去稳定,发生滑动。
由于基坑用机械开挖,一般进度均较快,开挖卸荷后,土压力很快形成,为与其相适应采用直剪快剪或三轴不排水剪是合理的。
但剪切前是否要固结,则根据土的渗透性而定。
渗透性弱的土,由于加荷快、来不及固结即可能剪损,此时宜采用不固结即进行剪切;反之,渗透性强的土,宜固结后剪切。
3土压力是土与挡土支护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与结构的变位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导致设计土压力值的不确定性。
如经典的库仑土压力仅考虑主动与被动状态;在挡土支护结构变形很小时,要采用静止土压力(其值无统一求法);对于作用于多支点挡土支护结构的土压力则按弹塑性理论进行计算。
图1 半空间体的应力状态(a)单元体的初始应力状态; (b)达到朗肯状态的应力路径;(c)主动朗肯状态的剪切破坏面; (d)被动朗肯状态的剪切破坏面如图1a在半空间土体中取一竖直切面AB,在AB面上深度为Z处取一土单元体,在,z,,13静止土压力状态下,作用在单元体上的大主应力为竖直向应力,小主应力为水平向k,zo01应力,单元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其应力圆位于强度包线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