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天的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3.67 KB
- 文档页数:3
【天净沙·秋思】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
赏析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
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与此曲感情比较相似的还有杜甫一首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
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
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更被王国维称赞其秋思为小令之最佳者。
它勾画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
你看: 夕阳下, 乌鸦归巢, 小桥边,农人回家; 而荒凉古道上, 瑟瑟秋风中, 我们的主人公却是疲人瘦马,踽踽独行,夜宿何处, 明日何往?都还不得而知。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翻译天净沙·秋思》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翻译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1)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傍晚。
(2)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3)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4)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5)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充满悲恨的元曲——《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赏析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
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
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卢照邻《曲池荷》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
——贺铸《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李攀龙《送明卿之江西》小学描写秋景的诗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赵嘏《长安晚秋/秋望/秋夕》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纳兰性德《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李白《长相思·其一》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
——顾彩《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薛昭蕴《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杜甫《禹庙》短篱残菊一枝黄。
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寇准《书河上亭壁》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海畔尖山似剑,秋来处处割愁肠。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盘心清露如铅水,又一夜、西风吹折。
——张炎《疏影·咏荷叶》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韦庄《章台夜思》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杜甫《赠李白》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张耒《夜坐·庭户无人秋月明》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李益《上汝州郡楼》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
【山居秋暝】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山居秋暝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及注释】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
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
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
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
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1、螟:夜色。
2、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3、春芳:春草。
4、歇:干枯。
【赏析】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赞美秋天的古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有关赞美秋天的古诗句 1、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
——王士祯《浣溪沙·红桥》2、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
——纳兰性德《河渎神·风紧雁行高》3、西风乱叶溪桥树。
秋在黄花羞涩处——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4、诗成自写红叶,和恨寄东流。
——晏几道《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5、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6、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李商隐《端居》7、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8、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杨万里《秋凉晚步》9、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0、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张炎《清平乐·候蛩凄断》11、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王维《秋夜曲》12、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
——马戴《落日怅望》1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4、黄菊枝头生晓寒。
人生莫放酒杯干。
——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15、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
——汤显祖《江宿》16、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王昌龄《送狄宗亨》17、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曾系长桥过艇。
——吴文英《十二郎·垂虹桥》18、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欧阳修《秋声赋》19、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王昌龄《长信怨》20、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21、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米芾《水调歌头·中秋》22、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23、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淮上喜会梁州故人》24、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天净沙·秋》原文及翻译赏析《天净沙·秋》原文及翻译赏析《天净沙·秋》原文及翻译赏析1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解与诗人意同。
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翻译/译文庭院前落尽了梧桐的叶子,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当日的风姿。
仿佛是通晓诗人我的心思。
一片经霜的红叶离开树枝,飞近身来让我题诗。
注释①芙蓉:指荷花。
②辞柯:离开枝干。
③题红:在红叶上题诗。
唐僖宗时,有一名宫女在红叶上写了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愍憨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树叶顺着御沟水流出宫墙。
书生于祐拾到后添写道:“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置于流水上游又流入宫中。
后两人终成良缘。
赏析/鉴赏起首两句的对仗,概括了诗人在园林中所望见的秋景。
“庭前”和“水边”是两处代表性的地点,暗示出诗人在四处徘徊,也在百般寻觅。
但秋天对于诗人实在是太无情了,这两句中的“尽”和“彻”就不留一点余地。
这两个字也正是景句之眼。
既然是“落尽梧桐”,诗人的判断显然是基于未尽之时绿叶繁茂的秋前情形;同样,“开彻芙蓉”,首先浮现在他脑海中的也必然是旧时荷花盛开的热闹景象。
枝上萧索,水面凋敝,这现实与记忆之间的巨大反差,自然会勾惹起悲秋的心情。
可明明是作者因红衰翠减而伤感,第三句却偏偏说成是红翠善解人意,因迎合人的心绪而自甘衰残。
诗人的这种自我怨艾,一来反衬出心中无可奈何的悲感的沉重,二来也表现了他对园林中美好事物的一往情深。
正因为诗人将所见的秋景与自己系结在一起,才会有四、五两句的神来之笔,而在心情上发生一个完全的转折。
我们在秋天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秋风卷着落叶扑面飞来,碰到身上有时就像粘住似的,好一会儿才飘落地面。
诗人此时,就有一片“辞柯霜叶”缠上了他。
何以见得?因为在上文的气氛中,飞舞在空中的霜叶只会加深“落尽”的'印象,唯有停落在身上的片时的流连,才有可能启发诗人新的思考。
霜叶“辞柯”而依人,这本身就沟通了“意同”的两者间的联系。
【经典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全诗翻译赏【经典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全诗翻译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译文]自古以来,人们适逢秋天就都叹息孤独悲凉,我听说秋天必须比不上春天。
[出自]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大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解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逢:碰到。
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悲寂寥:叹息不景气涌泉。
春朝(zhāo):春初。
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排云:关上白云。
排在:关上,存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译文其一:自古以来,人们适逢秋天就都叹息孤独悲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阳光明媚的天空中一群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译文:自古以来的人们都说秋天是凄凉的,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赏析: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
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阳入,它以其最小的热情Acura了秋天的幸福。
更为难得难能可贵的就是,《秋词》还是诗人贬谪朗州后的作品,使人钦佩刘禹锡的待人做人。
原诗两首,选好的就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天净沙·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天净沙·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⑵,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⑴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黄昏。
⑵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旅人,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
⑸天涯:天边,非常远的地方。
译文①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夕阳下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反而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
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西风里踌躇而行。
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肠寸断!②枯萎的藤蔓,缠绕着古树,黄昏时分的乌鸦飞回树上栖息。
小桥下,溪水流过两岸的人家。
有个旅人骑着一匹疲惫的瘦马,迎着凌冽的秋风,缓缓行进在古老苍凉的道路上。
傍晚的太阳正在西面落下,旅人极度忧伤,漂泊在远离故乡的地方。
赏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散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全曲以四个画面,四个场景组成。
共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十二个名词,作者将这十二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名词巧妙的拼合联结起来,组成了这四幅优美的画面。
刘禹锡《秋词二首》全诗翻译赏析《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
此诗以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诗人把悲凉的秋天看得比春天还美,另辟蹊径,一反常调,诗的立意不仅新颖,而且深刻,表现了诗人独有的精神和独到的见地。
秋词二首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释⑴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⑵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⑶排:推开白云。
⑷碧霄:青天。
译文【其一】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
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
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其二】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公元8(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
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
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
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
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赏析: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
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
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
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
【诗歌鉴赏】杨万里《秋凉晚步》原文翻译及赏析杨万里《秋凉晚步》原文
秋天是悲伤的,不是不可避免的。
清冷是个好天气。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杨万里秋凉夜行记
、可人:合人意。
红色:这是一朵莲花。
红莲就是红莲。
3、却:在这里是完、尽的意思。
4.最低消费:新荷叶像一枚小铜币一样大。
杨万里《秋凉晚步》翻译
秋风沙沙作响,秋雨沙沙作响。
一切都显得如此凄凉。
因此,秋天是人们最容易产生悲伤情绪的时候。
然而,诗人在诗中说,人们认为秋天的空气使人悲伤。
事实上,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有点冷。
这个季节天气不好吗?虽然青塘里的红莲花都已凋零,但荷叶上仍然有小叶子,像铜钱一样圆。
表达生来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情感。
杨万里《秋凉晚步》赏析
《秋凉夜行》是宋代学者、诗人杨万里的诗作。
这是一首七字绝句,充分表达了诗人乐观开放的人生态度。
由于作者仔细而深入的观察、生动的描述和真挚的感情,这部小说很有趣,也很感人。
杨万里的诗词全集。
【描写秋天的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描写秋天的诗
《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