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9月吉林大学课程机考复习试题_分析化学

20179月吉林大学课程机考复习试题_分析化学

20179月吉林大学课程机考复习试题_分析化学
20179月吉林大学课程机考复习试题_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

一、单选题

1. 在对一组分析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时,若已知标准值,则应采用()A. t 检验法

2. 甘汞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随电极内K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产生什么变化?()B. 减小

3. 用同一NaOH滴定相同浓度和体积的两种弱一元酸,则较大的弱一元酸()B. 突跃范围大;

4. 偏差是衡量()A. 精密度

5. 0.1mol·L-1Na

2CO

3

(K

b1

=1.8×10-4,K

b2

=2.4×10-8)溶液的pH值()B. 11.6

2;

6. 用络合滴定法测定M离子的浓度时,若E≤0.1%,ΔpM = ±2,且M浓度为干扰离子N浓度的1/10,欲用控制酸度滴定M,则要求lgKMY - lgKNY应大于()C. 7

7. 0.01mol/L某一元弱酸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是()A. ;

8. 有A、B两份不同浓度的有色物质溶液,A溶液用1.0㎝吸收池,B溶液用2. 0㎝吸收池,在同一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的值相等,则它们的浓度关系是:()

D. B是A的1/2。

9. 用0.020mol·L-1 Zn2+溶液滴定0.020mol·L-1 EDTA溶液,已知lgKZnY=16.5,lgαZn=1.5,lgαY=5.0,终点时pZn=8.5,则终点误差为() C. 3%

10. 下列有关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的论述中,错误的是()C. 平均值的数值越大,置信区间越宽

11. 用强碱滴定弱酸时,应选用的指示剂是()B. 酚酞

12. 某酸碱指示剂的K=1.0x10-5,从理论上推断其变色范围为pH()C. 4--6

13. 滴定分析要求相对误差±0.1%,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绝对误差为±0.0001

g ,则一般至少称取试样质量为()B. 0.2g;

14. 1.00×10-3mol·L-1HClO

4水溶液pH=3.0,1.00×10-7mol·L-1HClO

4

溶液pH为

6.8,这是因为()C. 水的离解

15. 同酸碱指示剂一样,随pH的变化能发生颜色改变的指示剂有()A. 金属指示剂;

16. 用新方法测定标准样品,得到一组测定值,要判断新方法是否可靠,应该使用()D. t检验

17. 下列论述中,有效数字位数错误的是()C. lgKCa-Y = 10.69(4位)

18. 当M+Y反应时,溶液中有另一配位剂L存在,若远大于1,则()B. M 与L的副反应严重

19. 用含有少量Ca2+、Mg2+离子的蒸馏水配制EDTA溶液,然后于pH=5.5。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标准锌溶液标定EDTA溶液的浓度。最后在pH=10.0,用上述E DTA溶液滴定试样Ni2+含量。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 B. 偏高

20. 根据滴定管的读数误差(0.02mL)和测量的相对误差(0.1%),要求滴定时所消耗的滴定剂体积V应满足()C. V≥20mL

1. 符合朗比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浓度改变时()B. 吸光度改变,透光率不变;

2. 当M与Y反应时,溶液中有另一络合物L存在,若aM(L)>1,则表示()

C. M与Y有副反应

3. 固定液选择的基本原则是()D. 相似相溶原则

4. 浓度为c mol·L-1(NH4)2CO3 溶液质子条件是()B. [H+]=[OH]-

[NH3]-[HCO3-]-2[H2CO3]

5. 当M+Y反应时,溶液中有另一配位剂L存在,若,则() A. M

与L没有副反应;

6. 0.10mol·L-1的NaH2PO4(pH1)和NH4H2PO4(pH2)两种溶液pH关系是()

A. pH1=pH2

-(KHS-=7.1×10-15)

8. 相同浓度的下列阴离子,碱度最强的是:()B. S

2

9. 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D. 标准偏差用于衡量测定结果的分散程度

10. 用0.10mol·L-1 的NaOH滴定0.10mol·L-1,pKa=3.0的弱酸,其pH突跃范围是7.0~9.7,用同浓度的NaOH滴定0.10mol·L-1,pKa=4.0的弱酸时,其pH突跃范围将是() A. 8.0~9.7

11. 在pH=9.0时,以0.0200mol·L-1 EDTA滴定50.0ml 0.0200mol·L-1 Cu2+溶液,当加入100.00ml EDTA溶液后,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pCu'=lgK'CuY

12. 下列论述中最能说明系统误差小的是()D. 与已知含量的试样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一致

13. 铬黑T(EBT)为一有机弱酸,其pKa1=6.3,pKa2=11.6,Mg2+-EBT络合物的稳定常数与lgKMg-EBT=107.0。当pH=10.0时,Mg2+-EBT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K'Mg-EBT为() A. 2.5×10

15. 当希望得到晶形沉淀时,在沉淀形成的初期应该控制沉淀条件为()B. 异相成核作用为主

16. 用KMnO4法测定Ca2+离子,所采用的滴定方式是()B. 间接滴定法;

17. 用含有少量Ca2+离子的蒸馏水配制EDTA溶液,于pH = 5.0时,用Zn2+标准溶液标定EDTA溶液的浓度,然后用上述EDTA溶液滴定试样中Fe3+的含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C. 基本上无影响

18. 溶液pH降低,EDTA的配位能力会()B. 降低;

19. 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可不考虑的因素是()D. 指示剂的结构。

20. 0.020mol.L-1EDTA和2.0×104 mol·L-1Cu(NO3)2溶液等体积混合,当pH=6.0时,溶液中游离Cu2+离子的浓度为(已知lgKCaY=18.8,pH=6.0时,lgα

Y(H)=4.65)()C. 7.1×1017mol·L-1

1.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D. 使用单色器的个数

4. 浓度为0.020mol·L-1的NaHSO4(Pka2=2.0)溶液的pH是()C. 2.0

7. 试用2cm比色皿测量时T=0.6,若用1cm比色皿,则T=()C. 0.77;11. 某含MnO的矿石,用Na2O2溶解后得到Na2MnO4,以水浸取之,煮沸浸取液以除去过氧化物,然后酸化,此时,MnO42-岐化为MnO4-和MnO2,滤液用标准Fe2+溶液滴定,nMnO : nFe2+为()B. 10 : 3

12. 用的K2Cr2O7滴定硫酸亚铁溶液,其计量点电势为0.86V,此滴定最适合的指示剂为()C. 二苯胺磺酸

钠;

13. 用0.10mol·L-1HCl滴定0.10mol·L-1 NH3水至计量点的质子条件是()

C. [H+]=[OH]+[NH3]

14. 光度分析中工作曲线常不通过原点,下述说法中不会引起这一现象的是:()

C. 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太低

18. 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FeCl3溶液中少量游离盐酸,Fe3+将产生干扰,为了消除Fe3+的干扰,直接滴定盐酸,应加入的试剂是()B. 溶剂萃取法

19. 根据滴定管的读数误差(0.02mL)和测量的相对误差(0.1%),要求滴定时所消耗的滴定剂体积V应满足()C. V≥20mL

20. 化学分析法依据的物质性质是:()D. 化学性质

1. 下列数据中,那一组数据所涉及的红外光谱区能够包括CH3CH2COH的吸收带()D. 3000-2700 cm-1,1900-1650 cm-1,1475-1300 cm-1

5. 在沉淀滴定法中,由于沉淀的吸附所产生的误差属于()B. 负误差;

11. 下列那一个不是按电极反应机理分类的电极:()D. 指示电极

12.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在质量分析中使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取试样,下列哪个试样的质量是合理的() A. 150.0mg

15. 用纯水把下列溶液稀释10倍时,其中pH值变化最大的是() A. 0.1mol·L-1 HCl溶液

16. 假定元素的原子量的最后一位有±1的出入,AgCl中的Cl的百分率正确表示为:() A. 24.737±0.001 (%)

17. 测定银时为了保证使AgCl沉淀完全,应采取的沉淀条件是:()C. 加入适当过量的稀HCl

18. 在HCl介质中,用FeCl

3()滴定SnCl

2

()

化学计量点电势为()C. 0.35V;

1. 玻璃电极在使用前需要在去离子水中浸泡24小时,目的是:()B. 形成水化层,使不对称电位稳定;

2. 当用EDTA直接滴定无色金属离子时,终点呈现的颜色是()B. EDTA- 金属离子络合物的颜色

4. 痕量成分分析的待测组分含量范围是:()C. <0.01%

5. 不是随机误差的性质的有() A. 单向性;

6. 原子吸收光谱是由下列哪种粒子产生的:()B. 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

10. 用普通分光光度法测得标液C1的透光率为20%,试液的透光率为12%,若以示差法测定,以C1为参比,测试液的透光率为()C. 60%

12. 可见光分子光谱法中可选用的光源是()D. 钨灯

15. 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跃迁的化合物是:() A. 丙酮;

18. 每100 mL人体血浆中,平均含K+18.0mg和Cl-365 mg。已知M(K+)= 39.1 g/mol, M(Cl-) = 35.5 g/mol。血浆的密度为1.0 g/mL。则血浆中K+和Cl-的浓度为()C. 4.60×10-3和1.03×10-1 mol/L

20. 以0.100mol·L-1HCl滴定20.00mL0.050mol·L-1CH3NH2和

0.050mol·L-1C2H5NH2的混合溶液,问计量点时的pH值为 e:AR-SA'&=1.8×10-5)()C. 5.98

3. 基准物质NaCl常用于标定的物质是()D. 间接标定NH4SCN溶液

7. 在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HCl溶液时,滴定过程中出现了气泡,会导致() A. 滴定体积减小

10. KB指示剂为酸性铬蓝K与萘酚绿混合而成的指示剂,其中萘酚绿的作用是:()C. 利用颜色之间的互补使终点变色敏锐

11. 紫外及可见吸收光谱由()C. 价电子跃迁产生

13. 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能吸收波长较长的辐射:()D.

CH2=CHCH=CHCH=CHCH3

14. 用三乙醇胺(pKB.= 6.24)配成的缓冲溶液,其pH缓冲范围是()D. 7~9

17. 如果,若用EDTA直接滴定M离子,则绝对稳定常数至

少为()D. 1016.45

4. 在吸光光度法中,透射光强度It与入射光强度I0之比即It/ I0称为()B. ,透光度;

6. 适用于试样中所有组分全出峰和不需要所有组分全出峰的两种色谱定量方法分别是()C. 归一化法和内标法;

10. 某样品的二次平行测定结果为20.18%和20.12%,则其相对相差为()C. 0.30%

13. AgCl沉淀的溶解度s随NaCl浓度的变化关系是:()C. 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s逐渐变小,当达到最小后又逐渐增大

16. 欲测定含Fe. Al. Cr. Ni等矿样中的Cr和Ni,用Na2O2熔融,应采用的坩埚是:()C. 铁坩埚

5. 系统误差的性质() A. 单向性;

6.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A. 越窄滴定越准确;

7. 定量分析工作中,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D. 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10. 若分光光度计的仪器测量误差T = 0.01,当测得透光率T = 70%时,其测量引起的浓度相对误差为()B. 4%

12. NaOH滴定H3PO4(pKa1~pKa3分别为2.12,7.20,12.36)至产物为Na2HPO4,应选用的指示剂是()D. 百里酚酞

13. 准确移取1.0 mg/mL铜的标准溶液2.50 mL,于容量瓶中稀释至500 mL, 则稀释后的溶液含铜(?g/mL)为()C. 5.0

19. 下列不属于ISE的是:()D. 参比电极。

11. 浓度为0.10mol·L-1的NH2OH·HCl(pKb=8.04)溶液的pH是()B. 3.48 16. DETA滴定法中所用金属离子指示剂,要求它与被测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

的()B. 小于

19.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哪一个:()B. 分配系数与固定相有关;

20. 用0.020mol·L-1 EDTA溶液滴定20.00mL的M溶液时,消耗EDTA溶液20.00mL,已知lgKMY=16.5,lgαM=1.5,lg αY=5.0,终点时pM=8.5,则终点误差为()B. 3%

4. 容量因子与保留时间之间的关系为() A. k`=t`R/tM

6. 在重量分析中,洗涤晶形沉淀的洗涤液应是() A. 冷水

8. 在酸碱滴定中被测物与滴定剂浓度各变化10倍,引起的突跃范围的变化是()B. 增加2个pH;

15. 误差是衡量()C. 准确度

二、多选题

1. 下列那些是红外光谱仪常用的光源()B. Nernst灯 D. 碳化硅棒

2. 高效液相色谱法常用的固定相有()A. 表面多孔型固定相 B. 全多孔型固定相

3. 色谱检测器常用的主要性能指标是()A. 灵敏度 B. 敏感度 D. 线性范围

4. 对氧化还原电对电极电位的影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 凡是使氧化态活度降低的,电位就降低 D. 凡是使还原态活度降低的,电位就升高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加热有利于沉淀吸附杂质 C. 均匀沉淀法就是均相成核作用占主导作用的沉淀方法

3. 欲提高溶剂萃取法的选择性,最常用的方法是:()B. 控制溶液的酸度 C. 使用掩蔽剂

4. 下列何种会引入随机误差:()B. D.

5. 在pH=10的氨性缓冲液中用EDTA滴定Cu至计量点时:()C. pCu’与lgK’和cCu均有关 D. pCu与lgK’,cCu均有关

1. 溶液中有M、N两种离子共存,用EDTA选择滴定金属离子M时,N离子不干扰,需要控制一定的酸度,在此酸度下,下面哪种关系式正确(In-为指示剂):() A. K’MY>K’NY C. K’MY>K’NIn

3. 用离子交换树脂柱分离阳离子或阴离子时,可用下述哪一种溶液作洗脱剂?()C. NaOH D. HCl

5. 下述符合色谱中对担体的要求的是()B. 多孔性 C. 热稳定性好 D. 颗粒均匀而细小

5. 能作为红外光谱仪色散元件材料的为()C. 卤化物晶体 D. 迈克逊干涉计

三、判断题

1. 色谱法是一种高效的分离方法,可用于制备高纯物质。对

2. 标定KMnO4溶液,为使反应较快进行,可以加入Mn2+。错

3. 只要多做几次平行测定,就可避免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错

4.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其能量大小顺序是: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错

5. 0.00200mol·L-1 K

2Cr

2

O

7

对 Fe

2

O

3

的滴定度是9.60mg·mL-1。错

1. 以NaOH溶液滴定HCl溶液,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引起的指示剂误差为正误差。错

3. 液接电位的产生是由于两相界面处存在着电阻层。错

4. 无论物料是否均匀,其采样和制样步骤、方法完全相同。错

5. 物质的质量m与物质的量n的关系是m=n·M(M 为摩尔质量)。对

1. 分光光度法可以同时测定溶液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对

3. 用EDTA法测定某金属离子时,酸度越低,值越大,对准确滴定有

利。错

5. 氧化还原指示剂本身参加氧化还原反应,且其氧化态和还原态颜色不同。对1. 以FeSO4溶液滴定Ce4+()=1.26V溶液时,用邻苯氨基苯甲酸

()作指示剂所引起的指示剂误差为正误差。错

4. 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NaCl时,K2CrO4多加了一些会产生负误差。对

5. (NH4)2S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c(H+)+c(HS-)+2c(H2S)=c(OH-)+c(NH3)。对

3. 凡由实验数据求出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都是有意义的。错

4. 一元弱酸溶液的氢离子浓度与酸的浓度相等。错

1.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指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中心的可靠范围。错

2. pH=

3.05是一个三位有效数字。错

3. 金属指示剂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都是一样的,随着c(H+)的变化而发生颜色改变。错

5. 荧光分析法可以用于3,4-苯并芘等一些强致癌物的定量检测。对

2. 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错

5. 有色溶液的透光率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所以透光率与溶液的浓度成反比关系。错

10. 试液体积在1~ 10 mL的分析称为() B. 半微量分析

12. 某非水溶性化合物,在200—250nm有吸收,当测定其紫外可见光谱时,应

选用的合适溶剂是:() A. 正已烷;

24. 间接碘量法加入淀粉指示剂的时间是() C. 滴定接近终点;

2. 重量法测定铁和钡时,过滤Fe(OH)3和BaSO4沉淀应分别选用:() A. 快速定量滤纸 C. 慢速定量滤纸

3. 下列属于多原子分子弯曲振动类型的是() A. ρ B. δ D. τ E. ω

4. 按分离原理分类的色谱分析方法是:() D. 离子交换色谱法 E. 分配色谱

6. t分布曲线t值随哪些量而变化?() B. 自由度f C. 显著性水准α10. 下列为高效液相色谱所使用检测器的有() A. UV吸收检测器 D. DAD G. 荧光检测器

1. 分析一批袋装尿素中的含氮量,因产品均匀,只需从任意几袋中取出试样混匀即可。错

2. 一般来说,盐析剂的离子,价态愈高,半径愈小,其盐析作用愈弱。错

3. 用PAN作指示剂时,加入少量乙醇,可使指示剂变色较明显。对

5. 用Na2CO3熔融玻璃时,使用瓷坩埚。错

6. 重量分析中,沉淀剂总是过量越多越好。错

8. EDTA过量时,金属离子就没有副反应了错

9. KIO4在热的酸性介质中能将Mn2+氧化为MnO-4对

15. 共沉淀分离根据共沉淀剂性质可分为混晶共沉淀分离和胶体凝聚共沉淀分离。错

3. 0.01mol/L某一元弱算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是()A. Kaθ≧10-6

4.影响沉淀聚集速度大小的主要的因素是()D. 相对过饱和度

7.入射光的波长会影响有色络合物的()D. 摩尔吸光系数

10.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C. 电子能谱法;

14.在分光光度法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一定的物质,具有一定的

17.以NaOH溶液滴定HCl溶液,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引起的指示剂误差为()B.负误差;

19.多次平行实验的目的是()B. 减小随机误差;

21.以Fe2+标准溶液滴定Ce4+溶液,,用二苯胺磺酸钠做指示剂

()作指示剂,此时所引起的误差为()B. 负误差;

22. H

3AsO

4

的pKa1~pKa3分别为2.20,7.00,11.50。pH=7.00的H

3

AsO

4

的主要

平衡关系式是()B. H

3AsO

4

-=HAsO

4

2-

24.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则()A. 滴定越准确;

7.

10.在重量分析中,后沉淀总使分析结果偏高。错

12.在沉淀滴定法中,由于沉淀的吸附所产生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错

3. )在一般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被测物质浓度的相对误差(Δc/c)大小:()

E. 只有透光率在36.8%时才是最小的

5. 下列说法中,违反晶形沉淀条件的是() A. 沉淀可在浓溶液中进行

7. 滴定分析中,指示剂变色这一点称为() C. 滴定终点;

10. 于25.00mL 0.020mol·L-1 Zn2+溶液中,准确加入0.020mol·L-1 EDTA溶液25.00mL,当溶液pH=5.0时,pZn为(已知lgKZnY = 16.50,pH=5.0时,lgaY(H) = 6.45)() A. 6.03

21. 若用0.01mol·L-1 EDTA滴定0.01mol·L-1Mn溶液,则滴定时最高允许酸度为() C. pH ≈ 6

23. 用EDTA测定含有Ca2+、Fe3+、Zn2+、Mg2+离子的混合溶液中的Fe3+、Zn2+含量时,为了消除Ca2+、Mg2+的干扰,最简单的方法是() D. 控制酸度法

4. 色谱定量的方法有() B. 归一化法 C. 内标法 D. 外标法

3. 草酸溶液在pH=3时,溶液中离子主要存在形式是C2O42- 。错

5. 利用Al(OH)3为载体可富集1升溶液中微克级的Fe3+。对

7.萃取分离时,洗涤液的基本组成与试液相同,但不含试样。对

12.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NaCl时,K2CrO4多加了一些会产生()B. 负误差2. 用新方法测定标准样品,得到一组测定值,要判断新方法是否可靠,应该使用()D. t检验

6. 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B.;

13. 在硫酸—磷酸介质中,用的K2Cr2O7滴定

硫酸亚铁溶液,其计量点电势为0.86V,对此滴定最适合的

指示剂为() A. 二苯胺磺酸钠;

15. 在强酸性介质中,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测定Zn-EDTA配合物中EDTA组分,需使用的标准溶液是()B. Bi(NO3)3溶液

1. 指示剂的变色点与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点不符合,产生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错

2. 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两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及两相的相对运动构成了色谱分离的基础。对

分析化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 章节小结 1.基本概念及术语 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偏差表示。 系统误差: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负)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包括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三种。 偶然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和正负均不固定。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通常包括全部准确值和最末一位欠准值(有±1个单位的误差)。 t分布:指少量测量数据平均值的概率误差分布。可采用t 分布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置信水平与显著性水平:指在某一t值时,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内的概率,称为置信水平(也称置信度或置信概率),用P表示;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之外的概率(1-P),称为显著性水平,用α表示。 置信区间与置信限:系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时,以测定结果x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μ在内的可信范围,即μ=x±uσ,式中uσ为置信限。分为双侧置信区间与单侧置信区间。 显著性检验:用于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检验。包括t检验和F检验。

2.重点和难点 (1)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准确度与精密度具有不同的概念,当有真值(或标准值)作比较时,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或重现性。虽然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但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只有在消除或校正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的分析结果才是可取的,因为它最接近于真值(或标准值),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衡量精密度的偏差也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2)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性质、来源、减免方法及相互关系系统误差分为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系统误差是由某些确定原因造成的,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可通过与经典方法进行比较、校准仪器、作对照试验、空白试验及回收试验等方法,检查及减免系统误差。偶然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因素引起的,其方向和大小都不固定,因此,不能用加校正值的方法减免。但偶然误差的出现服从统计规律,因此,适当地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取平均值表示测定结果,可以减小偶然误差。二者的关系是,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平行测定次数越多,偶然误差就越小,其平均值越接近于真值(或标准值)。 (3)有效数字保留、修约及运算规则保留有效数字位数的原则是,只允许在末位保留一位可疑数。有效数字位数反映了测量的准确程度,绝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在计算一组准确度不等(有效数字位数不等)的数据前,应采用“四舍六入五留双”的规则将多余数字进行修约,再根据误差传递规律进行有效数字的运算。几个数据相加减时,和或差有效数字保留的位数,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绝对误差最大)的数据为依据;几个数据相乘除时,积或商有效数字保留的位数,应以相对误差最大(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即在运算过程中不应改变测量的准确度。

分析化学课程作业3备课讲稿

分析化学课程作业3

分析化学课程作业_A 一、单选题1.(4分)下列四种化合物中,在紫外光区出现2个吸收带的是( ) ? A. 乙烯 ? B. 1,4-戊二烯 ? C. 1,3-丁二烯 D. 丙烯醛答案 D 2.(4分)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的光子的( ) ? A. 能量越大 ? B. 波长越长 ? C. 波数越大 ? D. 频率越高答案 B 3.(4分)玻璃电极在使用前需要在蒸馏水中浸泡24小时,目的是( ) ? A. 消除液接电位 ? B. 消除不对称电位 ? C. 彻底清除电极表面的杂质离子 ? D. 形成水化层,使不对成电位稳定答案 D 4.(4分)某二元酸H2A的pK a1=1.2,pK a2=4.2。欲使HA-为主要存在形式,则需要将溶液pH控制在( ) ? A. 小于1.2

? B. 1.2~4.2 ? C. 大于1.2 ? D. 大于5.2 答案 B 5.(4分)如果要求分析结果达到0.1%的准确度,使用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取试样时至少应称取的重量为( ) ? A. 0.05 g ? B. 0.1 g ? C. 0.2 g ? D. 1.0 g 答案 C 6.(4分)当分子中含有1个溴原子时,由同位素提供的M和M+2峰强度比( ) ? A. 4:1 ? B. 2:1 ? C. 1:1 ? D. 3:1 答案 C 7.(4分)在重量分析中,洗涤无定形沉淀的洗涤液应是( ) ? A. 冷水 ? B. 含沉淀剂的稀溶液 ? C. 热的电解质溶液 ? D. 热水答案 C

8.(4分)要获得红外活性振动,吸收红外线发生能级跃迁,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 Δμ>0或Δμ<0 ? B. Δμ≠0并服从σL=ΔV·σ ? C. Δμ=0且σL=ΔV·σ ? D. Δμ≠0 答案 B 9.(4分)某弱碱B-(0.1mol/l),其HB的Ka=1.0×10-9,该酸水溶液的pH为( )? A. 3.0 ? B. 5.0 ? C. 9.0 ? D. 11.0 答案 C 10.(4分)在电位法中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与被测离子的浓度( ) ? A. 成正比 ? B. 对数成正比 ? C. 符合扩散电流公式的关系 ? D. 符合能斯特方程答案 D 二、多选题1.(4分)单纯开裂电子分配通常有( ) ? A. 均裂 ? B. 异裂 ? C. 半异裂 ? D. 重排开裂

分析化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分析化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分析化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命题人:分析化学教研室 复核人:分析化学教研室 姓名: 学院 级 班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本 项共32分) ( )1.某试样含有约5%的 硫(质量分数),将其氧化为硫酸 根,然后沉淀为硫酸钡,若要求在一台感量为0.1mg 的天平上称量硫酸钡的质量的相对误差不超过0.1%,至少应称取试样的质量为 A. 0.27g B. 1.54g C. 0.55g D. 15g ( ) 2.某试样含Cl -的质量分数的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36.45%±0.10%(置信度为90%),对此结果应理解为 A. 有90%的测定结果落在36.35%~36.55%范围内 B. 总体平均值μ落在此区间的概率为90% C. 若再做一次测定,落在此区间的概率为90% 题号 一 二 三 总得分 得分 得 分 评卷 人 复核 人

D. 在此区间内,包括总体平均值μ的把握为90% ()3.今有0.20mol·L-1二元弱酸H2B溶液30mL,加入0.20mol·L-1NaOH溶液15mL时的pH=4.70;当加入30mLNaOH时,达到第一化学计量点的pH=7.20,则H2B的pK a2是 A. 9.70 B. 9.30 C. 9.40 D. 9.00 ()4.用0.20mol·L-1NaOH溶液滴定0.10mol·L-1草酸(pK a1=1.22,pK a2=4.19)和0.10mol·L-1酒石酸(pK a1=3.04,pK a2=4.37)的混合溶液时,在滴定曲线上出现几个突跃?A. 1 B. 2 C. 3 D. 4 ()5.计算0.080mol·L-1二氯乙酸和0.12mol·L-1二氯乙酸钠缓冲溶液的pH值。(已知二氯乙酸的K a=5.0×10-2) A. 1.48 B. 1.68 C. 1.20 D. 1.91 ()6.为测定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以下消除少量铁、铝离子干扰的方法中,正确的一种是 A. 于pH=10的氨性溶液中直接加入三乙醇胺

分析化学课程描述

分析化学课程描述 分析化学,是一门关于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是高等院校化学、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必修的四大专业基础课之一,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化学、化工、生物、医学、环境等生产、研究必需的重要技术之一。主要包括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两部分内容,现代分析化学还包括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等内容。与分析化学相关的相关课程有: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结构分析,有机分析、食品分析、分离与富集,工业分析、环境分析等。 本世纪初,由于物理化学溶液理论的发展,为分析化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建立了溶液中四大平衡理论,使分析化学从一门技术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经典分析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无论是对国防建设、社会生产的发展,科学研究的进步,还是对化学学科本身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典分析法仍将是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自四大平衡理论建立以来的几十年里,分析化学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变化。当今的分析化学已成为一门吸取了当代化学、物理、数学、电子学及计算机科学的新成就,具有自己的表征测量新方法、新技术,能够从分析数据中获得有用信息和知识来解决生产建设与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的现代分析科学。事实上,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及实验技术已不仅限于为从事分析化学的专业人员所需要,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临床医学以及地理地质等诸多学科的研究和发展都离不了分析化学原理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显然,分析化学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又有严密、系统的理论,是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学科。学习分析化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技能并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分析化学课程建设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分为五大部分: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分离与富集方法。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包括滴定曲线、滴定误差、滴定突跃和滴定可行性判据,掌握重量分析法及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了解常见的分离与富集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正确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贴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贴 分析化学是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鉴定物质中含有那些组分,及物质由什么组分组成,测定各种组分的相对含量,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晶体。今天,就从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分析方法、几大分析方法等几个角度介绍分析化学。 一、发展历史 第一个重要阶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利用当时物理化学中的溶液化学平衡理论,动力学理论,如沉淀的生成和共沉淀现象,指示剂作用原理,滴定曲线和终点误差,催化反应和诱导反应,缓冲作用原理大大地丰富了分析化学的内容,并使分析化学向前迈进了一步. 第二个重要阶段 20世纪40 年代以后几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发展,促进了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改变了经典分析化学以化学分析为主的局面。 原子能技术发展,半导体技术的兴起,要求分析化学能提供各种灵敏准确而快速的分析方法,如,半导体材料,有的要求纯度达99.9999999%以上,在新形势推动下,分析化学达到了迅速发展。最显著的特点是:各种仪器分析方法和分离技术的广泛应用。 第三个重要阶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分析化学进入第三次变革时期。 由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新材料科学发展的需要,基础理论及测试手段的完善,现代分析化学完全可能为各种物质提供组成、含量、结构、分布、形态等

等全面的信息,使得微区分析、薄层分析、无损分析、瞬时追踪、在线监测及过程控制等过去的难题都迎刃而解。 分析化学广泛吸取了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成为当代最富活力的学科之一。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 1.按原理分: 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光学分析方法:光谱法,非光谱法; 电化学分析法: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等; 色谱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 其他仪器方法:热分析; 2.按分析任务: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定量分析的操作步骤: ①取样; ②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 ③分离及测定; ④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评价; 3.按分析对象: 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生物分析,环境分析等; 按试样用量及操作规模分: 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

分析化学课后作业答案汇总

2014年分析化学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P25: 1.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各会引起哪种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减免? (1) 砝码被腐蚀; (2) 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3) 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 (4) 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 (5) 天平的零点有微小变动; (6) 读取滴定体积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7) 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 (8) 标定HCl 溶液用的NaOH 标准溶液中吸收了CO 2。 答:(1)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2)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3)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的方法:校准仪器或更换仪器。 (4)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减免的方法:做空白实验。 (5)随机误差。减免的方法:多读几次取平均值。 (6)随机误差。减免的方法:多读几次取平均值。 (7)过失误差。 (8)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减免的方法:做空白实验。 3.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0.02mL 。如果滴定中用去标准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mL 和20mL 左右,读数的相对误差各是多少?从相对误差的大小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因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mL 02.0±,故读数的绝对误差mL a 02.0±=E 根据%100?T E = E a r 可得 %1%100202.02±=?±= E mL mL mL r %1.0%1002002.020±=?±=E mL mL mL r 这说明,量取两溶液的绝对误差相等,但他们的相对误差并不相同。也就是说,当被测定的量较大时,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测定的准确程度也就较高。 4.下列数据各包括了几位有效数字? (1)0.0330 (2) 10.030 (3) 0.01020 (4) 8.7×10-5 (5) pKa=4.74 (6) pH=10.00 答:(1)三位有效数字 (2)五位有效数字 (3)四位有效数字 (4) 两位有效数字 (5) 两位有效数字 (6)两位有效数字 9.标定浓度约为0.1mol ·L -1的NaOH ,欲消耗NaOH 溶液20mL 左右,应称取基准物质H 2C 2O 4·2H 2O 多少克?其称量的相对误差能否达到0. 1%?若不能,可以用什么方法予以改善?若改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为基准物,结果又如何? 解:根据方程2NaOH+H 2C 2O 4·H 2O==Na 2C 2O 4+3H 2O 可知, 需H 2C 2O 4·H 2O 的质量m 1为: g m 13.007.1262 020 .01.01=??=

分析化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分析化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命题人:分析化学教研室复核人:分析化学教研室 姓名:学院级班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本项共32分) ()1.某试样含有约5%的硫(质量分数),将其氧化为硫酸根,然后沉淀为硫酸钡, 若要求在一台感量为0.1mg的天平上称量硫酸钡的质量的相对误差不超过0.1%,至少应称 取试样的质量为 A. 0.27g B. 1.54g C. 0.55g D. 15g ()2.某试样含Cl-的质量分数的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36.45%±0.10%(置信度为90%), 对此结果应理解为 A. 有90%的测定结果落在36.35%~36.55%范围内 B. 总体平均值μ落在此区间的概率为90% C. 若再做一次测定,落在此区间的概率为90% D. 在此区间内,包括总体平均值μ的把握为90% ()3.今有0.20mol·L-1二元弱酸H2B溶液30mL,加入0.20mol·L-1NaOH溶液15mL 时的pH=4.70;当加入30mLNaOH时,达到第一化学计量点的pH=7.20,则H2B的pK a2是A. 9.70 B. 9.30 C. 9.40 D. 9.00 ()4.用0.20mol·L-1NaOH溶液滴定0.10mol·L-1草酸(pK a1=1.22,pK a2=4.19)和 0.10mol·L-1酒石酸(pK a1=3.04,pK a2=4.37)的混合溶液时,在滴定曲线上出现几个突跃? A. 1 B. 2 C. 3 D. 4 ()5.计算0.080mol·L-1二氯乙酸和0.12mol·L-1二氯乙酸钠缓冲溶液的pH值。(已知 二氯乙酸的K a=5.0×10-2) A. 1.48 B. 1.68 C. 1.20 D. 1.91 ()6.为测定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以下消除少量铁、铝离子干扰的方法中,正确 的一种是 A. 于pH=10的氨性溶液中直接加入三乙醇胺 B. 于酸性溶液中加入KCN,然后调至pH=10 C. 于酸性溶液中加入三乙醇胺,然后调至pH=10的氨性溶液 D. 加入三乙醇胺时,不需要考虑溶液的酸碱性 ()7.在络合滴定M离子时,常利用掩蔽剂(如A)来掩蔽干扰离子N,其掩蔽效果 取决于下列哪一项? A. lgc M sp K MY—lgc N sp K NY B. lgαN(A) C. lgc M sp K MY D. lgαM(A) ()8.在pH=10.0时,用0.010mol·L-1EDTA标准溶液滴定20.00mL0.010mol·L-1Ca2+溶液,其突跃范围为(已知lgK CaY=10.96,pH=10.0时lgαY(H)=0.45) A. 5.30~7.50 B. 5.30~7.96 C. 5.30~10.51 D. 6.40~10.51

20 兰大 分析化学 试题B

分析化学课程作业_B 交卷时间:2020-09-06 22:14:56一、单选题 1. (4分) 进行纸色谱时,滤纸的作用是( ) ? A. 固定相 ? B. 展开剂 ? C. 吸附剂 ? D. 惰性载体 得分: 0 知识点: 16 平面色谱法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2. (4分)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结论是( ) ? A. 酸效应使配合物稳定性降低。 ? B. 羟基配位效应使配合物稳定性降低。 ? C. 辅助配位效应使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 D. 各种副反应均使配合物稳定性降低。 得分: 4 知识点: 5.1 配位平衡及其副反应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3. (4分) 引起滴定分析终点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A. 指示剂不在化学计量点时变色

? B. 有副反应的发生 ? C. 滴定管估读不准 ? D. 反应速度过慢 得分: 4 知识点: 3.1 滴定分析法和滴定方式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4. (4分) 强酸滴定强碱时,酸和碱的浓度均增大1 0倍,则滴定突越的范围将( ) ? A. 不变 ? B. 增大0.5个pH单位 ? C. 增大1个pH单位 ? D. 增大2个pH 单位 得分: 4 知识点: 4.3 强酸(碱)的滴定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5. (4分) 配制Na2S2O3时,加入少量Na2CO3的目的是( ) ? A. 作抗氧剂 ? B. 增强Na2S2O3的还原性? C. 中和Na2S2O3溶液的酸性? D. 防止嗜硫细菌生长和Na2S2O3分解 得分: 4 知识点: 6.5 常见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学课程大纲

322.112.1分析化学A(Ⅰ) 学分2 学时2 总学时34 322.112.2 分析化学A(Ⅱ) Analytical Chemistry A 学分2 学时2 总学时34 课程性质:化学类各专业基础课程 预修课程: 普通化学、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获取物质化学组成、含量、状态信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测量原理,建立起认识物质的严格的“量”的概念。 基本内容: 本课程包括经典的定量分析及仪器分析两部分,在选材上以无机物分析为主兼顾有机物分析,并以成份分析为重点。本课程由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及理论、化学分析法、电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光学光谱法等五部分组成。 基本要求:学生应按本大纲具体要求,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掌握各类分析仪器的测量原理;了解仪器的结构及各类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局限性,初步具有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分析手段的能力。 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必要时可另安排适当学时讨论。课程共计36+36学时,按一学期完成或两学期完成两种安排。 考核方式: 以笔试方式考试为主,期终综合评分,并以课程(Ⅰ)(Ⅱ)分别记分。教学用书: 吴性良,朱万森,马林编, 《分析化学原理》 参考书: [1] 《定量分析》,陶增宁等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2] 《分析化学》(第三版),武汉大学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 《分析化学》邹明珠,许宏鼎,于桂荣编著,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 [4] 《化学分析原理》,张锡瑜等编著,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 [5] 《定量分析化学简明教程》,彭崇慧等编,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 《仪器分析》,朱世盛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 [7] 《仪器分析原理》,方惠群,史坚,倪君蒂,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8] 《仪器分析》趙藻藩,周性尧,张悟铭,趙文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9] 《仪器分析教程》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0] 《仪器分析》(第三版),朱明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分析化学课程知识点总结-(1)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章节小结 1.基本概念及术语 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偏 差表示。 系统误差: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负)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包括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 差及操作误差三种。 偶然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和正负均不固定。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通常包括全 部准确值和最末一位欠准值(有±1个单位的误差)。 t分布:指少量测量数据平均值的概率误差分布。可采用t分布 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置信水平与显著性水平:指在某一t值时,测定值x落在 μ±tS范围内的概率,称为置信水平(也称置信度或置信概率),用P 表示;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之外的概率(1-P),称为显著性 水平,用α表示。 置信区间与置信限:系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时,以测定结果x 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μ在内的可信范围,即μ=x±uσ,式中 uσ为置信限。分为双侧置信区间与单侧置信区间。 显著性检验:用于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检验。包括t检验和F检验。 2.重点和难点 (1)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准确度与精密度具有不 同的概念,当有真值(或标准值)作比较时,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分 析结果的可靠性。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 的重复性或重现性。虽然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但高的精密 度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只有在消除或校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C.doc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A 课号:X01G10A 试卷编号:C 考试方式:闭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将压力为 0.67 kPa 的氮气 3.0 dm 3和压力为 0.54 kPa 的氢气 1.0 dm 3同时混合在 2.0 dm 3密闭容器中, 假定混合前后温度不变, 则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 ) (A) 0.61 kPa (B) 0.64 kPa (C) 1.2 kPa (D) 1.3 kPa 2.下列溶质质量相同,体积相同的溶液,凝固点降低最多的是( ) A 、C 6H 12O 6 B 、 C 12H 22O 11 C 、CO(NH 2)2 D 、C 2H 5OH 3. 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一组是( ) A n=3 l =1 m= +1 m s =+1/2 B n=4 l =5 m=-1 m s =+1/2 C n=3 l =3 m=+1 m s =-1/2 D n=4 l =2 m=+3 m s =-1/2 4. 下列液体只需要克服色散力就能使之沸腾的物质是( ) A O 2 B SO 2 C HF D H 2O 5. 冰熔化时,在下列各性质中增大的是( ) A 、 (A) 蒸气压 (B) 熔化热 (C) 熵 (D) 吉 布斯自由能 6. 反应H 2(g)+I 2(g)=2HI(g)的质量作用定律的表达式为22I H c kc v ?=,则该反应一定为( )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不能确定 7. 合成氨反应3H 2(g) + N 2(g)2NH 3(g) 在恒压下进行时,当体系中引入氩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1.分析方法的分类 按原理分: 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光学分析方法:光谱法,非光谱法 电化学分析法: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等 色谱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 其他仪器方法:热分析 按分析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按分析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生物分析,环境分析等 按试样用量及操作规模分: 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 按待测成分含量分: 常量分析(>1%), 微量分析(0.01-1%), 痕量分析(<0.01%) 2.定量分析的操作步骤 1) 取样 2) 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 3) 分离及测定 4) 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评价 3.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按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 反应要定量进行 反应速度较快 容易确定滴定终点 4.滴定方式 a.直接滴定法 b.间接滴定法 如Ca2+沉淀为CaC2O4,再用硫酸溶解,用KMnO4滴定C2O42-,间接测定Ca2+ c.返滴定法 如测定CaCO3,加入过量盐酸,多余盐酸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返滴 d.置换滴定法 络合滴定多用 5.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基准物质: 能用于直接配制和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要求:试剂与化学组成一致;纯度高;稳定;摩尔质量大;滴定反应时无副反应。标准溶液: 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配制方法有直接配制和标定两种。 6.试样的分解 分析方法分为干法分析(原子发射光谱的电弧激发)和湿法分析 试样的分解:注意被测组分的保护 常用方法:溶解法和熔融法 对有机试样,灰化法和湿式消化法

7.准确度和精密度 准确度: 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用误差衡量。 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值间的差值, 用 E 表示 E = x - x T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比,用E r 表示 E r =E /x T = x - x T /x T ×100% 精密度: 平行测定结果相互靠近的程度,用偏差衡量。 偏差: 测量值与平均值的差值, 用 d 表示 平均偏差: 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n x x d n i i ∑ =-=1 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 %100%100%相对平均偏差1?-=?=∑=x n x x x d n i i 标准偏差:s () 112 --=∑=n x x s n i i 相对标准偏差:RSD %100?=x s R S D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1.精密度好是准确度好的前提; 2.精密度好不一定准确度高 8.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具单向性、重现性、可校正特点 方法误差: 溶解损失、终点误差-用其他方法校正 仪器误差: 刻度不准、砝码磨损-校准(绝对、相对) 操作误差: 颜色观察 试剂误差: 不纯-空白实验 主观误差: 个人误差 随机误差: 又称偶然误差,不可校正,无法避免,服从统计规律 不存在系统误差的情况下,测定次数越多其平均值越接近真值。一般平行测定4-6 次 9.有效数字: 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得的数字,包括全部可靠数字及一位不确定数字在内 运算规则:加减法: 结果的绝对误差应不小于各项中绝对误差最大的数。 (与小数点 后位数最少的数一致) 0.112+12.1+0.3214=12.5 乘除法: 结果的相对误差应与各因数中相对误差最大的数相适应 (与 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一致) 0.0121×25.66×1.0578=0.328432 10.定量分析数据的评价---解决两类问题: (1) 可疑数据的取舍 ? 过失误差的判断 方法:4d 法、Q 检验法和格鲁布斯(Grubbs)检验法 确定某个数据是否可用。

分析化学课程作业 2

(4分) 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得情况下,若柱长增加一倍,色谱峰的宽度为原色谱峰宽度的( )。(忽略柱外死体积) ? A. 一半 ? B. 1倍 ? C. 倍 ? D. 4倍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15.3 色谱法基本理论 收起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4分) 配制Na2S2O3时,加入少量Na2CO3的目的是( ) ? A. 作抗氧剂 ? B. 增强Na2S2O3的还原性 ? C. 中和Na2S2O3溶液的酸性 ? D. 防止嗜硫细菌生长和Na2S2O3分解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6.5 常见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展开解析 答案D解析

(4分) 用玻璃电极测量溶液pH值时,采用的定量方法是( ) ? A. 工作曲线法 ? B. 直接比较法 ? C. 一次加入法 ? D. 增量法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8.2 直接电位法测溶液的pH值 展开解析 答案B解析 4. (4分) 下列各量中,描述测量值精密度的量是( ) ? A. 相对误差 ? B. 绝对误差 ? C. 标准偏差 ? D. 真值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1 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展开解析 答案C解析 5.

(4分) 可用下列何种方法减免分析测试中的系统误差( ) ? A. 进行仪器校正 ? B. 增加测定次数 ? C. 更换操作人员 ? D. 测定时保证环境的湿度一致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2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展开解析 答案A解析 6. (4分) 电位滴定法中,滴定终点为E-V曲线的( ) ? A. 曲线的最大斜率 ? B. 曲线的最小斜率 ? C. E为正值的点 ? D. E为负值的点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 8.4 电位滴定法的原理 收起解析 答案 A 解析 7. (4分)

分析化学课程学习方略

分析化学课程学习方略 一、课程概念、性质 分析化学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含量和结构等信息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科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确定物质在不同状态和演变过程中化学成份、含量和时空分布的量测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分析化学以化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并吸收物理、统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以充实本身的内容,从而解决科学与技术所提出的各种分析问题。 二、与其它课程联系及课程的重要性 分析化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化学分支学科,并在早期化学发展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处于前沿和主要地位,被称为“现代化学之母”。如今,分析化学的主导作用已不再局限于化学的学科领域,而是广泛延伸至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食品科学等涉及人类生产、生活、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各个角落。正如1991年IUPAC 国际分析科学会议主席E.NIKI教授所说,21世纪是光明还是黑暗取决于人类在能源与资源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四大领域的进步,而取得这些领域进步的关键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分析科学。分析化学已成为“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被喻为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社会安全保障的“眼睛”。 分析化学在医药研究领域中,在研究生命过程化学、生物工程、生物医学中,对于揭示生命起源、生命过程、疾病及遗传奥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医药学科学中,分析化学在药物成分含量、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代谢与分解、药物动力学、疾病诊断以及滥用药物等的研究中;在中药研究领域,在中药材的栽培、引种、采收、加工、炮制、鉴定等工作中,分析化学都是不可缺少的手段。 我国的药物研究,由仿制国外药物转向自己创制新药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新药审批的办法(1999年5月起实行)。一个创新药物(一类新药)报批时,除需要提交有关生产工艺、药效、药理、毒性的资料外,还需提供涉及分析化学的

兰大分析化学课程专业答案

1. 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的光子的( ) 能量越大 波长越长 波数越大 频率越高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能量越大 标准答案:??波长越长 2. 当分子中含有1个溴原子时,由同位素提供的M和M+2峰强度比( ) 4:1 2:1 1:1 3:1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4:1 标准答案:??1:1 3. A的pK a1=,pK a2=。欲使HA-为主要存在形式,则需要将溶液pH控制某二元酸H 2 在( ) 小于 ~

大于 大于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 标准答案:??~ 4. 下列样品不能用冰醋酸-高氯酸体系滴定的是( ) 苯酚 水杨酸钠 磺胺嘧啶 邻苯二甲酸氢甲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水杨酸钠 标准答案:??苯酚 5. =1表示( ) α M(L) M与L没有副反应 M与L的副反应相当严重。 M的副反应较小 [M]=[L]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M与L的副反应相当严重。 标准答案:??M与L没有副反应

6. 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 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 准确度高,精密度必然高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 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准确度高,精密度必然高 标准答案:??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 7. 用纯水将下列溶液稀释10倍,其中pH变化最小的是( ) mol/L 溶液 mol/L HAc溶液 mol/L HCl溶液 L HAc + mol/L NaAc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 mol/L HCl溶液 标准答案:??L HAc + mol/L NaAc 8. 配制Na 2S 2 O 3 时,加入少量Na 2 CO 3 的目的是( ) 作抗氧剂 增强Na 2S 2 O 3 的还原性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无机及分析化学B 课程名称(英文):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编码:1103108 开课学期:第 1 学期 学时数、学分数:48学时,3.0学分 适用专业:农业科技类(中药学、生物科学)、动物科学、园艺、植保、旅游管理、木工、生物技术、梁希班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有机化学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阐述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农科类、理科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及生物类等各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程。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基础,同时训练学生掌握分析测量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以提高人才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密切联系现代科技前沿和农业科技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了解化学与工农业及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化学学科的前沿知识,了解某些重要生命元素的性质,了解某些现代测试手段;重点掌握平衡的原理、溶液中的各种化学平衡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建立准确的“量”的概念和掌握各种化学分析方法;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结构、分散体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会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释化学现象,会运用基本分析方法和测试手段进行一般的化学分析,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将化学知识与专业实际相结合。 (一)理论知识方面 Ⅰ.结构化学部分 一、微观粒子的运动特性

分析化学课程知识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章节小结 1.基本概念及术语 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误差表示。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 偏差表示。 系统误差: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负)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包括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三种。 偶然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和正负均不固定。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通常包括全部准确值和最末一位欠准值(有±1 个单位的误差)。 t 分布:指少量测量数据平均值的概率误差分布。可采用 t 分布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置信水平与显著性水平:指在某一 t 值时,测定值x 落在μ±tS范围内的概率,称为置信水平(也称置信度或置信概率),用P 表示;测定值x 落在μ±tS范围之外的概率(1-P),称为显著性水平,用α表示。 置信区间与置信限:系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时,以测定结果x 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μ 在内的可信范围,即μ=x±uσ,式中uσ 为置信限。分为双侧置信区间与单侧置信区间。 显著性检验:用于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检验。包括 t 检验和 F 检验。 2.重点和难点 ( 1)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准确度与精密度具有不同的概念,当有真值(或标准值)作比较时,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或重现性。虽然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但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只有

分析化学课程作业

分析化学课程作业_A一、单选题1.(4分)从精密度好就可判断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 ? A. 随机误差小 ? B. 系统误差小 ? C. 平均偏差小 ? D. 相对偏差小 得分:4 2.(4分)用玻璃电极测量溶液pH值时,采用的定量方法是( ) ? A. 工作曲线法 ? B. 直接比较法 ? C. 一次加入法 ? D. 增量法 答案B 3.(4分)引起滴定分析终点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 A. 指示剂不在化学计量点时变色 ? B. 有副反应的发生 ? C. 滴定管估读不准 ? D. 反应速度过慢 答案A 4.(4分)下列化合物中,同时又n→π*,π→π*,δ→δ*跃迁的化合物是( )

? A. 一氯甲烷 ? B. 丙酮 ? C. 1,3-丁二烯 ? D. 甲醇 答案B 5.(4分)下列叙述中错误的结论是( ) ? A. 酸效应使配合物稳定性降低。 ? B. 羟基配位效应使配合物稳定性降低。 ? C. 辅助配位效应使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D. 各种副反应均使配合物稳定性降低。 答案D 6.(4分)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 ) ? A. 波长变长 ? B. 波长变短 ? C. 波长不变 ? D. 谱带蓝移 答案A 7.(4分)下列不属于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要求的是( )? A. 沉淀的溶解度小 ? B. 沉淀纯净 ? C. 沉淀颗粒易于过滤和洗涤

? D. 沉淀的摩尔质量大 答案D 8.(4分)EDTA滴定金属离子,准确滴定(TE<0.1%)的条件是( ) ? A. lgK MY≥6 ? B. lgK'MY≥6 ? C. lg(cK MY)≥6 ? D. lg(cK'MY)≥6 答案D 9.(4分)红外光谱中,不是分子的所有振动形式的相应红外谱都能被观察到,这是因为( ) A. 分子中既有振动运动,又有转动运动 ? B. 分子中有些振动能量石简并的 ? C. 分子中有C、H、O以外的原子存在 ? D. 分子中有些振动能量是相互抵消 答案B 10.(4分) 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柱长增加一倍,则理论塔板数( )。(忽略柱外死体积)? A. 不变 ? B. 增加1倍 ? C. 增加倍 ? D. 减小倍 答案B

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分析化学包括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本课程以成分分析为基本内容。成分分析主要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部分。在临床医学检验的常规分析中,分析试样来源和主要成分已经明确,因此在该课程中主要讨论定量分析的各种方法。 本课程的总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掌握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医学检验工作奠定必需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在教给学生基本的分析化学原理和方法的同时,通过讲授、讨论、实验、演示、练习及自学辅导,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炼细致的实验技能。在本课程教学中,不仅要讲清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化学处理方法和思维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创新精神。 (三)课程设计思路 1、对岗位能力进行分解,根据分析检验岗位工作任务,循序渐进地安排若干教学训练内容,在能力训练中归纳和总结知识; 2、课程的学习以典型案例(实际分析检验项目)为载体,进行单元项目活动的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3、以形成性考核为主体,针对不同的工作任务,教师通过对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总结、动手操作、检测报告等情况的考核,完成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估。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本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掌握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医学检验工作奠定必需的基础。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2.分配系数K: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s)与流动相(m)中的浓度(c)之比。K=C s/C m 3.分离度R:是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时间之差与两色谱峰峰宽均值之比。 4.化学位移δ: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的共振频率(进动频率,吸收频率)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5.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停留的时间或将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流动相体积的数值。 6.直接电位法:是选择合适的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浸入待测溶液中组分原电池,通过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根据Nernst方程直接求出待测组分活(浓)度的方法。 7.电极电位:金属与溶液之间的相界电位就是溶液中的电极电位。 8.离子选择电极(ISE),饱和甘汞电极(SCE),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红外吸收光谱发(IR),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核磁共振波谱法(NMR),质谱法(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9.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指示系统,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温度,溶剂,PH,时间。 10.化学位移标准物一般为四甲基硅烷(TMS),影响因素屏蔽效应和磁各向导性、氢键。 11.自旋偶合是核自旋产生的核磁矩间的相互干扰。 12.有机质谱中的离子: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同位素离子、亚稳离子。 13.色谱法:气相(GC),液相(LC),超临界(SFC),气固(GSC),气液(GLC),液固(LSC),液液(LLC),柱(填充柱、毛细管柱、微填充柱),平面(纸、薄层TLC、薄膜) 14.色谱法基本理论:热力学理论、塔板理论、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 15.评价柱效:塔板数和塔板高度。 16.气相色谱仪:气路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系统、检测和记录系统、控制系统 17.气相色谱检测器FPD)、热离子化(TID),浓度:热导(TCD)、电子捕获(ECD) a,热导检测器(TCD)浓度型,原理:根据物质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原理制成。样品选择:几乎对所有物质都有响应,通用性好,如酒中水含量检测。b,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