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 格式:pdf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19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习目标】本课主要介绍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天主教进行神权统治是开展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
2.宗教“异端”思想运动奠定了宗教改革的思想基础。
3.西欧的近代化为宗教改革准备了社会条件。
【自主学习】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1)产生:大约1世纪左右在小亚细亚和一带产生。
(2)发展①4世纪初,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②476年,在日耳曼封建王权的庇护下继续发展。
(3)分裂:11世纪时,分裂为以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罗马为中心的。
2.天主教神权统治的确立(1)原因①通过整顿教会,与争夺权力。
②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势力不断扩展。
③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衰弱。
(2)表现①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还通过兜售“”等方式搜刮钱财。
②政治上:鼓吹高于王权,如“卡诺莎之辱”。
③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了,掌握了《圣经》解释权,文学艺术作品也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④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
二、宗教“异端”1.性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斗争。
2.表现(1)兴起:12世纪后期,南部爆发了“异端”运动,要求纯洁教会。
(2)高涨①英国人把《圣经》由拉丁文译成英文,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②捷克人揭露高级教士的奢侈和残暴,将《圣经》从拉丁文译成。
3.影响(1)对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
(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经济上: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开始出现和发展。
2.政治上(1) 开始兴起并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2)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3)一些国家的君主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实现富国强兵。
3.思想上: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网络构建]【合作探究】探究一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宗教“异端”形式的原因史料一封建制度巨大的国际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
第一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16 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宗教改革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异端”运动;西欧向近代过渡。
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占绝对支配地位,但到宗教改革以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障碍,各地宗教“异端”运动不断,天主教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场旨在摆脱罗马教皇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兴起。
第一目“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天主教与东正教、新教是现在基督教的三大派别;而基督教又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基督教的发展过程比较复杂,我们只需要掌握一条基本的线索就可以了。
公元1 世纪产生;4 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11 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13 世纪初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
课本介绍了天主教进入全盛的原因和表现。
主要原因有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组织“十字军东征”,加之欧洲封建王权衰落,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文化领域方面,社会生活方面。
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教会通过地产的收入、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搜刮钱财。
我们可以从一个例子当中说明说明其疯狂的掠夺:16 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 万古尔登(德国钱币名称),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 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 倍。
政治方面,一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下面有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等。
另一方面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我们可以通过课本提供的“卡诺莎晋见”来说明,各国的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这样一个现实问题。
教皇不仅掌握着教会的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还可以裁决各国俗界的纠纷,任意废止各国的世俗法律,甚至决定各国皇帝和国王的废立。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的教材分析1.本课的教学重点:宗教改革的原因知识与能力: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特殊地位及影响;知道欧洲中世纪的“异端”运动;了解14-16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发展概况。
《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本质2.对本课教材主要特点的分析: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在欧洲由中世纪进入近代社会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16世纪的西欧,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天主教腐朽的神权统治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德意志的马丁路德、瑞士的加尔文、英国的亨利八世相继进行宗教改革,最终瓦解了罗马教廷在欧洲的封建大一统神权统治,建立起适应民族国家发展和资本主义兴起基督教新教派,有力推动了西欧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
若从文明史观来看,宗教改革是通过改造落后而专制腐朽的天主教神权统治,来建立适应近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督教新教派,最终实现“教随国定”原则和“宗教宽容”,从而促进基督教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使之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
若从现代化史观来看,宗教改革预示着近代社会的到来.它是欧洲向近代过渡的必然要求,从文化思想,政治上冲击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统治,为实现社会转型和近代社会的到来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宗教在西方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通过学习《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西方人的精神生活。
3.对教材处理的建议:本节内容有三目: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宗教“异端”、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西欧。
实际上围绕一个问题“14-16世纪为什么要进行宗教改革?”天主教神权统治的建立和推翻都是社会发展变化使然,回到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才能看清楚。
因此《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西欧》是最重要的内容,分析清楚宗教改革的原因后,就能上升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的规律性认识了。
第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作者: ————————————————————————————————日期: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A课程目标: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B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基督教的由来与分裂;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了解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历史上的地位,从而理解宗教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通过了解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历史上的地位,为准确把握宗教改革的历史进程、实质和意义奠定基础。
问题探究概括阐释综合分析通过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任何腐朽势力必将被先进的力量所取代。
借此理解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
宗教“异端”宗教“异端”运动的爆发;宗教“异端”运动的高涨向近代过渡的西欧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和国家君主的反教会斗争;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C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西欧向近代过渡。
难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D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
2、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
【讲授新课】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1)产生:公元1世纪左右,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为下层人民所接受;(2)发展:公元4世纪初,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实力大增;公元476年后,在日耳曼封建王权下得到继续发展。
(3)分裂:①公元11世纪第一次分裂:天主教(罗马为中心,领袖是教皇)和东正教(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②公元16世纪第二次分裂:天主教、东正教与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西欧)(1)原因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势;②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了“十字军东征”,进一步扩展了教会势力;【知识链接】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八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
宗教改革一、历史背景:1、经济根源(根本原因):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建立统一的国家和国内市场的要求表现 (1)政治领域: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
(2)经济领域:专制君主、银行家和商人、中小贵族、新兴资产阶级、下层贫民,都想通过反对教会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
(3)思想领域:早期基督教思想和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挑战天主教权威。
2、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3、政治因素: 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打破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4、文化因素: 文艺复兴促思想解放5、导火线:教皇兜售赎罪券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4世纪——16世纪):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1、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①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辟。
伴随着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起来②影响: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封建教会的束缚。
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教会。
2、政治上: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①原因: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教会和封建地主的特权地位,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
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②影响: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二、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原因、标志(“九十五条论纲”发表)、主要内容、影响2、加尔文宗教改革:原因条件、内容、作用3、亨利八世宗教改革:背景、内容、结果三、历史作用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2、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精神文化:①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