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关心天气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科教版科学4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关心天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和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天气变化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对生活、生产的影响,提高防范意识。
二、教学内容1.天气的定义及特点2.天气符号的认识3.天气图的绘制4.天气预报的解读5.天气与生活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天气的观察、记录、分析;天气符号的认识;天气图的绘制。
2.教学难点:天气图的绘制;天气预报的解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天气的观察与记录1.导入新课a.聊聊同学们最近遇到的天气情况。
b.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的多样性和变化。
2.学习天气的定义及特点a.天气的定义: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b.天气特点:多变、复杂、地域性。
3.观察与记录天气a.讲解观察天气的方法:观察天空、温度、湿度、风向等。
b.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a.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第二课时:天气符号的认识与天气图的绘制1.认识天气符号a.介绍常见的天气符号。
b.学生练习识别天气符号。
2.天气图的绘制a.讲解天气图的绘制方法。
b.学生分组绘制天气图。
a.学生展示绘制的天气图。
第三课时:天气预报的解读1.天气预报的组成a.讲解天气预报的组成部分:温度、湿度、风力、降水等。
b.学生练习解读天气预报。
2.天气预报的解读与应用a.讲解天气预报在生活中的应用。
b.学生举例说明天气预报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a.学生分享解读天气预报的心得。
第四课时:天气与生活的关系1.天气与生活实例a.讲解天气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b.学生举例说明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2.防范天气灾害a.讲解天气灾害的防范措施。
b.学生讨论如何应对天气灾害。
a.学生分享对天气与生活关系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2.绘制一张天气图。
3.解读一份天气预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天气,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和变化规律。
2023年《我们关心天气》教案2023年《我们关心天气》教案1【探究活动分析】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
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
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
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养成坚持观察天气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观察和描述天气。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天气现象,提高对天气的关注度,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天气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和描述天气方面,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描述天气,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天气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天气的关注,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积极探究科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观察和描述天气的方法,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描述天气,分析天气现象背后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天气现象。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天气工具箱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天气现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谈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天气现象,引发学生对天气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学生分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分析天气变化规律,讨论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3.交流:学生分享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和描述天气的方法。
4.实践:学生动手制作天气工具箱,学会运用科学工具观察天气。
5.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天气现象2.观察与描述3.天气变化规律–地理位置影响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探究能力等。
2.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关注彼此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观察和描述天气。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天气现象,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
但是,他们对天气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于天气的观察和描述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提高他们对天气的关注度。
2.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现象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描述天气,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方法。
2.天气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讨论天气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天气观察记录表3.天气预报视频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我们要关心天气。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天气现象,并记录在天气观察记录表上。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观察时间点和观察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全班一起讨论如何描述天气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天气,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5.拓展(10分钟)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了解专业人士是如何观察和描述天气的。
引导学生思考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天气预报。
6.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天气现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描述天气。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选择一个时间点,连续观察一天的天气现象,并记录在天气观察记录表上。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如何从日常生活、生产中发现天气现象的变化规律。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天气知识,提高对天气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天气现象,但对于天气的变化规律可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提高他们对天气的关注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提高对天气的关注度。
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生产中发现天气现象的变化规律,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天气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现象的变化规律。
2.基本天气知识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提高对天气的关注度。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发现变化规律。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天气变化的规律。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与天气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天气变化的统计数据,以便进行实践操作。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一些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天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天气现象的变化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发现变化规律。
可以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天气变化的规律。
4.巩固(5分钟)利用统计数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验证天气变化的规律。
5.拓展(5分钟)讲解一些基本的天气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原理。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关心天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是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关心天气、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关注天气、查询天气信息的基本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但对天气现象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学生需要借助生活经验,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关注天气、热爱生活的态度。
同时,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天气工具,如天气预报、天气图等,了解天气信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现象,认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关心天气、热爱生活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天气、查询天气信息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现象的认知。
2.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3.天气工具的使用。
4.关注天气、查询天气信息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天气现象,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天气工具,学会查询天气信息。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天气预报、天气图等天气工具。
3.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
4.教学视频、图片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现象,如晴、雨、雪等,让学生认识天气。
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提问环节:让学生回答天气现象、天气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介绍天气预报、天气图等天气工具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查询天气信息。
我们关心天气作文我们关心天气作文3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我们关心天气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关心天气作文1天气是一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总是在变幻。
下面,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它吧。
今天的天气倒是挺不错的,做操的时候,那个太阳啊,都快把我烧成“烤全羊”了,可是,刚转过去不久,又边得非常凉快了,原来呀!一大块云突然飘过来,把哪个太阳给遮住了,可是没过多久,云又飘走了。
唉!这一凉一热的,早操还要怎么做呀!在再来说说课间,一阵风吹来,凉快呀!还有一点点冷呢,课件间有风,真合适。
关心天气呢,可以靠天气符号,天气符号可好完啦!说说雨天吧,流一滴眼泪,眼睛进沙了,就就是小雨符号,伤心了,流两滴眼泪,像这样说下去,很快就能记住的。
为什么要关心天气呢?是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的生活,比如穿衣服,如果不知道天气,那大冷天的穿个吊带衫,不是冷死人,所以说嘛,不关心天气是很不好的。
天气跟我们的生活一样重要。
我们关心天气作文2了解天气已成为生活必备技能,了解天气就等于了解自己的衣食。
我从来不看天气预报,所以经常不是成为一只“落汤鸡”,就是变成了一个“浴霸”。
其实我只是懒得每天查看天气预报,简单的天气符号我还是了解的。
有许多天气符号都特别有趣:我比较喜欢四级风的符号,因为我喜欢英文字母,而四级风的符号恰好是英文字母“F”的字样,五级风是“F”下面有一长一短两个横线,六级风则是“F”下面有两条相同长度的横线。
这三个符号是代表从低到高的台风级数。
我们现在都是用电子产品查看天气预报。
在古代,人们则是通过谚语来分辨天气的:“天上星星跳,风雨就来到”、“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还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些都是古人通过自己长期的观察总结出来的,每一句和天气有关的谚语中,都呈现着古人的智慧。
如今,天气预报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它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天气本身,还能帮助我们了解近期的饮食,以及穿衣用度。
教科版科学四上《我们关心天气》教案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这一章节内容主要围绕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关注天气、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天气知识,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有所了解。
但他们关注天气的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可能对天气表现出较强的兴趣,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此话题较为冷淡。
此外,学生们的地理知识水平也有所差异,这对教学设计和实施带来一定的挑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关注天气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获取和交流天气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天气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家大事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掌握关注天气的方法。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天气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获取和交流天气信息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天气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天气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天气资料和图片,用于课堂展示。
2.设计好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有趣的天气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农业、出行、健康等方面。
一、教案名称:《我们关心天气教案》第一章:天气的影响1. 教学目标:(1) 让学习者了解天气对日常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 学习者能够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
(3) 培养学习者对天气变化的关注和保护环境意识。
2. 教学内容:(1) 天气现象的分类和特点。
(2) 天气对农业、交通、健康等的影响。
(3) 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3.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不同天气现象,让学习者描述其特点。
(2) 案例分析:介绍气候变化对农业、交通、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3) 小组讨论: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天气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案名称:《我们关心天气教案》第二章:天气预报的获取1. 教学目标:(1) 让学习者了解天气预报的获取途径。
(2) 学习者能够使用天气预报工具获取所需信息。
(3) 培养学习者获取和处理天气信息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 天气预报的获取途径: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2) 天气预报工具的使用方法:天气预报APP、网站等。
(3) 天气信息的处理和分析。
(1) 展示不同天气预报工具,让学习者了解其使用方法。
(2) 学习者动手操作天气预报工具,获取天气信息。
(3) 小组分享:分析和学习者获取的天气信息,讨论其准确性。
三、教案名称:《我们关心天气教案》第三章:天气与生活1. 教学目标:(1) 让学习者了解天气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2) 学习者能够根据天气情况做出合适的安排。
(3) 培养学习者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
2. 教学内容:(1) 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出行、穿衣、饮食等。
(2) 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合适的天气安排。
(3) 天气变化的应对策略:防寒保暖、防晒防暑等。
3. 教学活动:(1) 讨论不同天气情况下,学习者如何做出合适的安排。
(2)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天气情况下,学习者的应对行为。
(3) 小组分享:学习者交流自己应对天气变化的策略。
四、教案名称:《我们关心天气教案》第四章:天气与健康1. 教学目标:(1) 让学习者了解天气对健康的影响。
我们关心天气作文550字
标题:我们关心天气
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无论身处何地,都与天气息息相关。
天气是大自然的语言,它默默地诉说着大地的变迁,预示着季节的更迭。
我们为什么要关心天气呢?首先,天气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晴天,我们可以去户外运动,享受阳光;雨天,我们需要带上雨伞,防止淋湿;冬天,我们要穿暖和的衣服,以防感冒;夏天,我们要喝足够的水,防止中暑。
此外,农民伯伯要根据天气情况来决定何时播种、何时收割;渔民叔叔要根据天气预报来决定何时出海捕鱼。
因此,关注天气,就是关注我们的生活。
其次,天气的变化反映了地球的生态环境状况。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气温升高、极端天气频发等问题,都是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因此,关心天气,也是关心我们的生存环境。
最后,关心天气,也是一种科学态度。
通过观察和研究天气现象,我们可以了解大气科学,提高科学素养。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通过卫星、雷达等技术手段准确预测天气,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总的来说,关心天气,是我们生活的需要,也是我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尊重。
让我们一起养成每天关注天气的习惯,让生活更加美好。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我们关心天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天气、热爱科学的态度。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如何获取天气预报,以及如何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天气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获取天气信息的渠道有限,对天气的认识也较为片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生活的关系,教给他们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天气情况做出合理的安排。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关心天气、热爱科学的态度。
2.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天气预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3.引导学生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如何获取天气预报,以及如何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2.难点: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培养学生关心天气、热爱科学的态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天气预报,以及如何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天气资料,如天气预报、天气图片等。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天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一张暴雨来临的图片,让学生说说他们看到的天气现象,以及这种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各种天气现象,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天气如何影响人们的出行、穿衣等。
3.操练(10分钟)教授学生如何获取天气预报,如:通过电视、手机、报纸等途径。
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初步感知能够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实行分类。
2.使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我们每天都会感受到不同的天气,想了解它的科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注重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相关天气的一些问题。
(板书:我们关心天气)
二、理解天气现象
1.课件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多云、晴、小雨……)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对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对应符号)(课件理解各种天气现象:晴、雨、雪、风……)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实行分类。
(可根据云量、降水、气温、风等来分)
5.汇报交流。
三、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实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实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实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空旷场地分组实行观察,教师巡视。
(时间5分钟左右)
4.回到教室实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7.理解“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11.投影展示学生的“网状图”。
12.小结:不同的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影响,所以我们要经常观察了解天气现象。
四、总结与延伸: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宁波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外活动:
观察每天的天气现象;
收看、收听每天的天气预报。
课堂评估:
学生能否理解各种天气符号;
学生能否对天气现象实行观察和描述;
学生能否分别从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这几方面来描述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