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采食量
- 格式:ppt
- 大小:709.00 KB
- 文档页数:16
干物质采食量(DMI)是反刍动物饲养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科学配制反刍动物饲粮的前提,它决定着维持动物健康和生产所需养分的数量。
正确估计DMI 对于制定饲料配方尤为重要,它可以防止供给养分的不足或过剩,以及促进养分的有效利用。
养分供应不足会限制动物的生产性能,并影响健康;养分供应过剩,会导致饲料成本增加,并造成大量的养分随粪排出,造成浪费。
1 干物质采食量的概念干物质采食量通常是指动物在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中干物质的总量。
根据采食活动性质的不同,可分为随意干物质采食量、实际干物质采食量和规定干物质采食量。
这三种干物质采食量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随意干物质采食量是单个动物或动物群体在自由接触饲料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中干物质的总量。
是动物的本能,一般随动物日龄或体重增加而增加。
实际干物质采食量是在实际生产中,一定时间内动物实际采食饲料中干物质的总量。
它可能与随意干物质采食量相同,也可能不同,主要取决于动物自由接触饲料的程度。
在自由采食时,实际干物质采食量一般与随意干物质采食量相近,但在采用特殊饲喂技术(如强饲)时,实际干物质采食量则大于随意干物质采食量。
生产中,人们基于各种原因而控制动物自由接触饲料,因而,实际干物质采食量往往低于随意干物质采食量。
实际干物质采食量也随动物日龄或体重增加而增加。
规定干物质采食量是根据动物应用原理和大量动物试验的结果而确定的动物不同生产阶段的采食量,是动物某一阶段的平均采食量。
规定干物质采食量随动物生长阶段呈阶梯式增加。
规定干物质采食量一般低于随意干物质采食量,但也可能高于随意干物质采食量(如哺乳早期母畜)。
实际干物质采食量和规定干物质采食量的确定必须具有科学性,既要符合动物的生理要求,又具有人为的控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调控采食量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
2 反刍动物干物质采食量的调节和预测对于反刍动物来说,能量浓度低(如采食粗料)时,干物质采食量随能量浓度增加而增加,此时物理调节机制作用最大。
牛干物质采食量计算公式什么是牛干物质采食量?牛干物质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DMI)是指牛每天摄取营养物质中含有水分的干物质量。
在动物营养学中,它被用来评估母牛繁殖性能或牲畜发育性能,以及它们对营养素的消耗量。
牛干物质采食量的计算公式首先,应根据牛的活体重计算出牛每天所需的发育量。
具体计算公式为:发育量(lb)= 平均活体重(lb)×每日生长率(%/d)接着,根据牛的身体状况,应计算出每日的体长消耗量。
具体计算公式为:体长消耗量(lb)= 平均活体重(lb)×每日百分比(%)×活体重变化系数最后,计算出牛每日所需的总采食干物质量:总采食量(lb)= 发育量(lb)+ 体长消耗量(lb)公式总结:1、发育量(lb)= 平均活体重(lb)×每日生长率(%/d)2、体长消耗量(lb)= 平均活体重(lb)×每日百分比(%)×活体重变化系数3、总采食量(lb)= 发育量(lb)+ 体长消耗量(lb)此外,根据不同的牲畜品种和生长环境,一般情况下牛的营养采食量要求是根据每日活体重增量及身体状况来计算。
一般来说,每天最低活体重增量基准为0.45kg/d,最低身体状况基准为2.5%,而如果想要获得优良的效果,营养采食量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和调节,比如每日活体重增量及身体状况指标应分别不少于0.61kg/d和3.25%。
另外,根据营养素的种类,可将一般的牲畜营养采食量分为蛋白质类、碳水化合物类、脂肪类和矿物质类等4大类。
具体采食量分别如下:(1)蛋白质类:每公斤活体重基础需采食0.3-0.5克/d;(2)碳水化合物类:每公斤活体重基础需采食0.7-1.2克/d;(3)脂肪类:每公斤活体重基础需采食0.1-0.2克/d;(4)矿物质类:每公斤活体重基础需采食0.2-0.3克/d。
由此可见,牛的营养采食量计算非常复杂,因此应更加仔细地进行评估和观察,以正确的调节牛的营养采食量,以提高牲畜的繁殖性能。
蛋鸡采食量标准近年来,我国养鸡产业蓬勃发展,养鸡养殖业是我国农业收益的重要部分。
在众多养殖品种中,蛋鸡是养殖最多的,并且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营养来源。
蛋鸡的采食量是影响蛋鸡产蛋量和促进蛋鸡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蛋鸡采食量标准,有助于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和产蛋率。
一、蛋鸡的食性鸡是杂食性动物,食欲旺盛,有嗜好性和有选择性地摄取饲料。
蛋鸡对饲料的需求量和营养需要因品种、性别、生长阶段、季节、环境等因素而异。
一般来说,蛋鸡的饲料需求可以分为生长期和产蛋期两个阶段。
二、蛋鸡采食量标准(1)生长期新生期(0~7天):每只日均需饲料7~9g;育雏期(8~28天):每只日均需饲料30~35g;前期生长(29~49天):每只日均需饲料60~65g;后期生长(50~70天):每只日均需饲料75g;(2)产蛋期开始产蛋期(21~25周龄):每只日均需饲料105~110g;高产期(26~38周龄):每只日均需饲料110~120g;减产期(39~42周龄):每只日均需饲料100g;谷绝期(43~53周龄):每只日均需饲料85~90g;(3)注意事项蛋鸡饲料粗蛋白质应在16%~18%之间,粗纤维应在4%~12%之间。
蛋鸡的食槽应该保持清洁干燥,及时清理残留的饲料和鸡粪,每天进行二次饲喂(早晚两次),饲料的质量必须得到保证。
三、结论制定科学合理的蛋鸡采食量标准对于提高蛋鸡的产蛋量和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标准进行饲养,可以保证蛋鸡营养均衡,促进蛋鸡的生长快速、健康、高效。
同时,定期检查蛋鸡采食情况,及时调整饲料配方,防治疫病发生,是科学养殖的基础,也是有效提高蛋鸡产蛋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
采食量及其相关概念采食量,这听起来好像就是简单的吃多少东西嘛,可实际上呢,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咱们先来说说采食量的基本概念吧。
采食量就像是一个大口袋,这个口袋能装多少食物,就代表动物或者人能吃进去多少东西。
对于动物来说,这可关系到它们能不能健康成长,就好比一辆汽车需要加油一样,如果加得不够,汽车跑起来就没劲儿,动物采食量不足,生长、繁殖都会受到影响。
像家里养的小猫咪,如果它吃的猫粮太少,就会变得瘦巴巴的,没什么精神,整天懒洋洋的,也不活泼了。
再说说和采食量相关的概念。
有一个叫“随意采食量”的,这就像是在自助餐厅吃饭,能吃多少就吃多少的感觉。
动物在自然状态下,根据自己的饥饿感、饱腹感以及食物的适口性等因素,自由决定吃多少。
这就很有趣了,就像我们人在吃自助餐的时候,看到自己喜欢的食物,可能就会多吃一些,不喜欢的就少拿点。
不过动物的随意采食量也不是毫无限制的,它们的身体机能会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比如说,一只小羊羔,它可能很喜欢吃新鲜的青草,但是它的胃就那么大,吃多了会撑得难受,身体也会告诉它不能再吃了。
还有“实际采食量”,这是实际吃到肚子里的量。
这个量有时候会比随意采食量少呢。
怎么说呢?就好比我们计划去超市买很多东西,这就是我们的“随意采食量”的类似概念,可到了结账的时候,发现钱不够,或者发现有些东西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最后实际买到手的东西就少了,这就是“实际采食量”的情况。
在动物养殖中,可能会受到饲料的供应情况、饲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比如说,养殖场里的饲料槽如果太小,动物们挤来挤去不方便吃,那实际采食量可能就会减少。
“采食量调控”也是个很重要的概念。
这就像是一个精密的仪器在控制着吃的多少。
动物的身体里面有很多信号在调节采食量。
比如,血糖的高低就像是一个小闹钟,血糖低了,身体就会发出信号,好像在喊“我饿啦,我要吃东西”,然后采食量就会增加;血糖高了呢,就会有饱腹感,就不想再吃了。
对于人来说也是一样的,我们有时候感觉饿,并不是胃里真的空了,而是身体里的这些调节机制在起作用。
调控动物采食量的内源因子采食是畜禽获取营养素的前提,更是其生长发育和进行生产的基础。
在实际生产中,采食量往往是畜禽营养需要的第一制约因素。
目前研究调控猪食欲主要有三个控制靶点:刺激口腔化学感受器、抑制胃肠道的饱感信号、刺激下丘脑食欲中枢。
如我们传统的香味剂和甜味剂,主要通过刺激畜禽鼻腔、口腔的化学感受器来达到诱食的目的,而对于抑制胃肠道的饱感信号、刺激下丘脑食欲中枢等都还处于理论研究当中。
目前研究发现,动物体内存在的食欲调控因子主要有食欲促进因子如神经肽Y(NPY)、生长素(Ghrelin)、食欲肽(Orexin)、阿片肽(Opioid)、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黑色素聚集激素(melanin-concentratinghormone,MCH)、Y-氨基丁酸9人8人)和食欲抑制因子如瘦素(Leptin)、黑素皮质素受体(MCR)、胆囊收缩素(CCK)等,本文综述了NPY、Leputin、Ghrelin、Orexin、MCR、CCK和GABA等在动物采食调控上的作用机理、调控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一些调控因子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1神经肽Y(NPY)1.1神经肽Y的结构和分布NPY自1982年由Tatermato首次从猪下丘脑中分离得到以后,人们对它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NPY具有促进动物采食,影响激素分泌,调节体温、生物节律、性行为及情绪等作用。
Franciszek(1999)研究表明NPY是由36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单链多肽,该肽链折叠成发夹结构,Y是指分子两端的酪氨酸残基,它的结构与36个氨基酸的胰多肽(Ancreaticpolypeptide,pp)和肽YY(PeptideYY,PYY)极其相似,故认为同属胰多肽家族。
NPY有两个相互逆平行的螺旋区,一个富含脯氨酸的螺旋和一个&-螺旋,两个螺旋区都有两性电离的特定的3级结构,当某种因素造成这种分子的3级结构发生改变时,NPY的生物活性便消失。
平均日采食量计算公式
在饲养动物或人类的过程中,了解其平均日采食量是非常重要的。
平均日采食量通常是指个体每天进食的干重或湿重。
通过计算平均日
采食量,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饲料和营养,确保动物和人类获得足够
的营养,并预防肥胖或营养不足的问题。
平均日采食量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得出:
平均日采食量(单位:克/头/天)= 总采食量(单位:克)÷
饲养天数(单位:天)÷ 种养对象的头数(单位:头)
其中,总采食量是通过称量所有进食物品的重量得出的。
饲养天
数可以根据饲养记录和时间跨度进行计算。
种养对象的头数是指在同
一时间段内参与饲养的个体数量。
在计算平均日采食量时,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品种、年龄、体型、性别和饲养环境等因素可能会影响个体的采食量。
因此,我们应该在
计算平均日采食量时,同时考虑这些因素,以便更精确地估算每个个
体的实际采食量。
通过计算平均日采食量,我们可以制定更有效的饲喂计划和调整
饲料配方以更好地满足动物和人类的营养需求。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
此估算经济成本和健康风险,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综上所述,平均日采食量是饲养动物或人类时非常重要的指标,通过计算平均日采食量,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饲料和营养,满足每个个体的需求,并预防可能产生的健康问题。
平均日采食量1. 什么是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采食量是指一个个体在一天内摄取的食物的总量的平均值。
在动物学和生态学领域中,平均日采食量通常被用来衡量不同物种的食物需求和摄食行为的差异。
2. 为什么要关注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采食量是了解动物摄食行为的重要指标。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不同物种的食物需求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研究平均日采食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生态角色和种群动态,为保护和管理野生动物以及规划畜牧业提供科学依据。
3. 影响平均日采食量的因素平均日采食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几个主要因素:3.1 体重和大小体重和大小是直接影响动物平均日采食量的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较大的动物需要摄入更多的食物来满足其能量需求。
3.2 活动水平动物的活动水平也会对其平均日采食量产生影响。
活动水平越高的动物通常需要更多的食物来维持其能量消耗。
3.3 食物质量和可获得性食物的质量和可获得性也是影响平均日采食量的重要因素。
高质量的食物通常能够提供更多的能量和营养,因此动物可能需要摄入较少的食物来满足其需求。
此外,如果食物容易获取,动物可能会摄入更多的食物。
3.4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对平均日采食量也有一定影响。
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可能会影响动物的食欲和消化功能,从而影响其采食量。
4. 平均日采食量的测量方法测量平均日采食量需要一些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测量方法:4.1 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是一种基于对动物实际采食行为的直接观察来估计平均日采食量的方法。
通常,测定一定时间内动物摄入的食物量,然后用这个数值除以时间得到平均日采食量。
这种方法虽然直接,但需要在动物活动范围内进行观察,并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
4.2 标记再捕法标记再捕法是通过给动物标记和释放,然后在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并测量标记动物的采食量来估计平均日采食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研究野生动物的平均日采食量,但需要进行复杂的标记和捕获操作,并且可能会对动物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