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
- 格式:ppt
- 大小:3.88 MB
- 文档页数:64
第1课孔子与老子
一.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或称“春秋时代”,简称“春秋”
春秋时代特征:社会大变革
经济上:铁农具使用和牛耕推广,提高农业生产力,私田增加,井田制崩溃;
各国诸侯改革,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自耕农生产积极性高涨;
工商业繁荣,青铜冶炼、煮盐、冶铁、丝织、漆器等手工业部门发展起来,商业城市兴起;政治:西周历经厉王、幽王等动乱后,王道衰微。
东迁后,诸侯争霸,战乱不止;史载,春秋242年间有大小战事480多起,有36名君主被杀,52个诸侯国被灭,诸侯的朝聘和盟会450余次。
文化:科学发展,阴阳五行学说形成,“天命”观盛行;孔子解释《周易》;贵族文化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文化下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教案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教案1【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梭伦改革的背景、措施和影响;2、能力目标:理解梭伦改革应对贵族反对的策略及现实性,财产等级制度改革不能带来真正的平等、以及公民权利提高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为什么说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情感目标:通过对改革背景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顺应潮流,实事求是,改革就能成功;通过对改革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进行一场社会变革来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从而更好的促进生产力发展。
【学习重点】梭伦改革的背景、内容和评价。
【知识链接】必修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知识导学】一、梭伦改革的背景:(一)雅典的自然条件(梭伦改革的背景1)(1)环境优越:位于,有小块平原;多山靠海、多天然良港;(2)资源丰富:盛产、、优质陶土和等;(3)交通便利:有天然良港港。
所有这些对农业、工商业发展十分有利。
(二)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梭伦改革的政治背景2)1、城邦国家的雏形:(1)在“时代”,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
大约在公元前9~前8世纪,这些部落逐渐统一,设立以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出现了的雏形。
(2)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①政治上,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还把持了作为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
公民大会(代表平民)没有实际权力。
②经济上,掌握了大部分财富,他们盘剥平民。
许多平民无力还债,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自己只能保留六分之一,因此被称为“”。
如果还不起债务或交不起地租,他本人及家属就会沦为债务奴隶。
平民的反抗:贵族的专横和压榨,激起了平民的反抗。
公元前632年,发生主要由平民参加的武装_,这次_虽然最后被镇压,但给贵族统治敲响了警钟,雅典统治者后来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