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坐标系
- 格式:pptx
- 大小:473.70 KB
- 文档页数:43
第一讲:坐标系 1.坐标系的种类(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2.直角坐标系的运用(实现了数形结合,用坐标法研究几何位置形状等问题)【例1(课本)】一炮弹在某处爆炸,在A 处听到爆炸的时间比在B 处晚2s,已知A 、B 两地相距800米,并且此时的声速为340m/s,求曲线的方程【练习】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课本)】在直角坐标系中,求下列方程所对应的图形经过伸缩变换''23x x y y⎧=⎨=⎩后的图形。
(1)2x+3y=0; (2) 221x y +=【练习】 1、在同一平面坐标系中,经过伸缩变换⎩⎨⎧='='yy x x ,3后,曲线C 变为曲线9922='+'y x ,求曲线C 的方程并画出图象。
2、把圆2216x y +=变成椭圆22116y x ''+=的伸缩变换为 3、在同一坐标系中将直线321x y +=变成直线''22x y +=的伸缩变换为4.极坐标系:(1)实用背景(2)极坐标系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相关概念:__________________叫极径_______________极角____________极坐标考点一:由点的位置确定极坐标例1 写出下图中各点的极坐标(见教材14页)A (4,0)B (2 )C ( )D ( )E ( )F ( )G ( )① 平面上一点的极坐标是否唯一?② 若不唯一,那有多少种表示方法?③坐标不唯一是由谁引起的?③ 不同的极坐标是否可以写出统一表达式约定:极点的极坐标是ρ=0,θ可以取任意角。
第1讲坐标系种类及坐标转换在数学和物理学中,坐标系是用于表示和定位点的一组数学规则。
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平面或空间中精确地描述和测量位置、方向和距离。
坐标系通常由坐标轴和原点组成,坐标轴是一条直线,它们与原点形成直角。
有多种类型的坐标系,每一种都有特定的用途和应用。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坐标系:1.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系也称为笛卡尔坐标系,是最常见的坐标系。
它由两条垂直的坐标轴和一个原点组成。
坐标轴可以是水平的x轴和垂直的y轴,或者在三维空间中可以加上一个垂直的z轴。
直角坐标系使用(x,y,z)来表示点的坐标,其中x表示点在x轴上的位置,y表示点在y轴上的位置,z表示点在z轴上的位置。
2.极坐标系:极坐标系用于描述平面上的点,它由一个原点和一个角度和距离组成。
极坐标系以原点为中心,用一个角度(通常用弧度表示)表示点与参考线(通常是x轴)之间的角度,用一个距离表示点与原点之间的距离。
极坐标系使用(r,θ)来表示点的坐标,其中r表示点与原点的距离,θ表示点与参考线之间的角度。
3.柱坐标系:柱坐标系是三维空间中的一种坐标系,它由一个原点、一个角度、一个距离和一个高度组成。
柱坐标系类似于极坐标系,但增加了一个垂直的z轴来表示高度。
柱坐标系使用(r,θ,z)来表示点的坐标,其中r表示点与原点的水平距离,θ表示点与参考线(通常是x轴)之间的角度,z表示点的高度。
4.球坐标系:球坐标系也是三维空间中的一种坐标系,它由一个原点、一个纬度、一个经度和一个距离组成。
球坐标系使用(r,θ,φ)来表示点的坐标,其中r表示点与原点的距离,θ表示点与参考线(通常是z轴)之间的纬度,φ表示点在参考平面上的经度。
在不同的坐标系之间进行转换时,我们需要使用特定的转换公式。
以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为例,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转换:x = r * cos(θ)y = r * sin(θ)r = sqrt(x^2 + y^2)θ = atan2(y, x)这些公式使我们能够在不同坐标系之间相互转换,并确保保持位置的准确性。
平面直角坐标系定义: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由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组成,且两轴的交点是原点,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是一样的,一般情况下两轴上的单位长度也相同.注意数轴有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我们规定水平的数轴叫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另一数轴叫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点的坐标:如右图,由点P 分别向x 轴和y 轴作垂线,垂足A 在x 轴上的坐标是a ,垂足B 在y 轴上的坐标是b ,则点P 的坐标为()a b ,.点的坐标是一对有序数对,横坐标写在纵坐标前面,中间用“,”号隔开,再用小括号括起来象限和轴:横轴(x 轴)上的点()x y ,的坐标满足:0y =;纵轴(y 轴)上的点()x y ,的坐标满足:0x =;第一象限内的点()x y ,的坐标满足:00x y >⎧⎨>⎩; 第二象限内的点()x y ,的坐标满足:00x y <⎧⎨>⎩; 第三象限内的点()x y ,的坐标满足:00x y <⎧⎨<⎩;第四象限内的点()x y ,的坐标满足:00x y >⎧⎨<⎩【引例】已知()32A -,、()32B --,、()32C -,为长方形的三个顶点,⑴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内描出A 、B 、C 三点;⑵ 根据这三个点的坐标描出第四个顶点D ,并写出它的坐标;⑶ 描点后并进一步判断点A 、B 、C 、D 分别在哪一象限?⑷ 观察A 、B 两点,它们的坐标有何特点?B 与C 呢?A 与C 呢?【解析】 ⑴ 如右图所示;⑴ ()32D ,;⑴ A :第二象限;B :第三象限;C :第四象限;D :第一象限 ⑴ A 、B 坐标特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位置特点:关于x 轴对称. B 、C 坐标特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位置特点:关于y 轴对称.A 、C 坐标特点: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位置特点:关于原点对称.【例1】 ⑴ 如图,如果“士”所在位置的坐标为()12--,,“相”所在位置的坐标为()22-,,那么“炮”所在位置的坐标为 . ⑴ 由坐标平面内的三点()()()113113A B C -,,,,,构成的ABC △是( ) A .钝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⑶ 若规定向北方向为y 轴正方向,向东方向为x 轴正方向,小明家的坐标为()12,,小丽家的坐标为()21--,,则小明家在小丽家的( )A .东南方向B .东北方向C .西南方向D .西北方向⑷ 已知点M ()34a a +-,在y 轴上,则点M 的坐标为 . ⑸ 方格纸上A B 、两点,若以B 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 点坐标为()34,,若以A 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B 点坐标为( )A .()34--,B .()34-,C .()34-,D .()34,【解析】 ⑴()31-,; ⑴B ; ⑴ B ; ⑴ ()07,;⑴ A .【例2】 ⑴ 如果点()12P m m -,在第四象限,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A .102m <<B .102m -<<C .0m <D .12m >(人大附中期中)⑵ 已知点()391M a a --,在第三象限,且它的坐标都是整数,则a =( ) A .1B .2C .3D .0 (一五六中学期中)⑶ 已知点()23A a b -,在第一象限,点()43B a b --,在第四象限,若a b ,都为整数,则2a b += .(人大附中期中)⑷ 已知点()381P a a --,,若点P 在y 轴上,则点P 的坐标为 ;若点P 在第二象限,并且a 为整数,则P 点坐标为 .(四中期中)⑸ 如果点()A a b ,在第二象限,则点()221B a b -++,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⑴ 设()3,a ab 在第三象限,则:① (),a b 在第 象限;② ,a a b b ⎛⎫- ⎪⎝⎭在第 象限; ③ ()3,b a b -在第 象限.【解析】 ⑴D ; ⑵ B ; ⑶ 7或8; ⑷ 503⎛⎫ ⎪⎝⎭,,()21-,; ⑸A ; ⑹由题意知0,0a b <>,答案依次为:一;三;一.【例3】 ⑴ 对任意实数x ,点()22P x x x -,一定不在..(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⑵ 点()11P x x -+,,当x 变化时,点P 不可能在第( )象限.A .一B .二C .三D .四(四中期中) ⑶ 证明:①点()22m n ,不在第三、四象限;②点()2122m m ++,不在第四象限.【解析】 ⑴ C ;⑵ D ;⑶ ①∵20n ≥,∴点()22m n ,不在第三、四象限;② 若210220m m +>⎧⎨+<⎩,不等式组无解, ∴点()2122m m ++,不在第四象限. 【点评】 “不存在类问题”需要对点坐标进行正负分析.【变式】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1A n n -一定不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解析】 C【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把符号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组的问题.。
第一讲 坐标系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设点P (x ,y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φ:⎩⎪⎨⎪⎧x ′= (λ>0),y ′= (μ>0)的作用下,点P (x ,y )对应到点P ′(x ′,y ′),称φ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__________. 2.极坐标系的概念 (1)极坐标系如图所示,在平面内取一个______O ,叫做极点;自极点O 引一条______Ox ,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______单位、一个______单位(通常取______)及其正方向(通常取________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2)极坐标设M 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 与点M 的______叫做点M 的极径,记为____;以极轴Ox 为始边,射线OM 为终边的角______叫做点M 的极角,记为____.有序数对______叫做点M 的极坐标,记为______.一般地,不作特殊说明时,我们认为ρ____0,θ可取__________. (3)点与极坐标的关系一般地,极坐标(ρ,θ)与______________表示同一个点.特别地,极点O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和直角坐标不同,平面内一个点的极坐标有______种表示.如果规定ρ>0,________,那么除______外,平面内的点可用______的极坐标(ρ,θ)表示;同时,极坐标(ρ,θ)表示的点也是______确定的.3.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1)互化背景: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______,x 轴的正半轴作为______,并在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__________.(2)互化公式:如图所示,设M 是平面内任意一点,它的直角坐标是(x ,y ),极坐标是(ρ,θ)(ρ≥0),于是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如下表:4.1.在极坐标系中,若点A ,B 的坐标分别是(3,π3),(4,-π6),则△AOB 为________三角形.2.在极坐标系中,直线ρsin(θ+π4)=2被圆ρ=4截得的弦长为________.3.(课本习题改编)极坐标方程ρ=sin θ+2cos θ能表示的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________. 4.曲线ρ=4sin θ与ρ=2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题型一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例1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伸缩变换φ:⎩⎪⎨⎪⎧x ′=3x ,2y ′=y ,(1)求点A (13,-2)经过φ变换所得的点A ′的坐标;(2)求直线l :y =6x 经过φ变换后所得的直线l ′的方程;(3)求双曲线C :x 2-y 264=1经过φ变换后所得到的曲线C ′的焦点坐标.椭圆x 24+y 2=1经过伸缩变换⎩⎪⎨⎪⎧x ′=12x ,y ′=y后的曲线方程为________.题型二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例2 (2012·湖南)在极坐标系中,曲线C 1:ρ(2cos θ+sin θ)=1与曲线C 2:ρ=a (a >0)的一个交点在极轴上,则a =________.(2013·北京)在极坐标系中,点⎝⎛⎭⎫2,π6到直线ρsin θ=2的距离等于________. 题型三 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例3 已知P ,Q 分别在∠AOB 的两边OA ,OB 上,∠AOB =π3,△POQ 的面积为8,则PQ 中点M 的极坐标方程为________.(1)(2012·上海)如图,在极坐标系中,过点M (2,0)的直线l 与极轴的夹角α=π6.若将l 的极坐标方程写成ρ=f (θ)的形式,则f (θ)=________.(2)(2012·江苏改编)在极坐标系中,已知圆C 经过点P ⎝⎛⎭⎫2,π4,圆心为直线ρsin ⎝⎛⎭⎫θ-π3=-32与极轴的交点,则圆C的极坐标方程为________.转化与化归思想在坐标系中的应用典例:(5分)(2012·安徽)在极坐标系中,圆ρ=4sin θ的圆心到直线θ=π6(ρ∈R )的距离是________.方法与技巧1.我们在使用伸缩变换时,要分清新旧坐标:P ′(x ′,y ′)是变换图形后的点的坐标,P (x ,y )是变换前图形的点的坐标.注意从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来理解抽象的坐标伸缩变换公式,以加深理解和记忆.2.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系的互化思路:对于简单的我们可以直接代入公式ρcos θ=x ,ρsin θ=y ,ρ2=x 2+y 2,但有时需要作适当的变化,如将式子的两边同时平方,两边同时乘以ρ等.3.如果要判断曲线的形状,我们可以将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再进行判断,这时我们直接应用x =ρcos θ,y =ρsin θ即可. 失误与防范极径ρ是一个距离,所以ρ≥0,但有时ρ可以小于零.极角θ规定逆时针方向为正,极坐标与平面直角坐标不同,极坐标与P 点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所以我们又规定ρ≥0,0≤θ<2π,来使平面上的点与它的极坐标之间是一一对应的,但仍然不包括极点.A 组 专项基础训练1.在极坐标系中,圆ρ=-2sin θ的圆心的极坐标是________. 2.在极坐标系中,过点(1,0)并且与极轴垂直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伸缩变换后曲线x 2+y 2=16变换为椭圆x ′2+y ′216=1,此伸缩变换公式是________.4.在极坐标系中,点⎝⎛⎭⎫2,π3到圆ρ=2cos θ的圆心的距离为________. 5.已知点M 的极坐标为(6,11π6),则点M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直角坐标为________.6.直线ρcos θ=2关于直线θ=π4对称的直线极坐标方程为________.7.在极坐标系中,曲线ρ=a sin θ与ρ=a cos θ(a >0,ρ>0,0≤θ<π)的交点的极坐标为________. 8.在极坐标系中,直线ρsin ⎝⎛⎭⎫θ-π4=22与圆ρ=2cos θ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9.(2012·陕西)直线2ρcos θ=1与圆ρ=2cos θ相交的弦长为________.10.在极坐标系中,射线θ=π3(ρ≥0)与曲线C 1:ρ=4sin θ的异于极点的交点为A ,与曲线C 2:ρ=8sin θ的异于极点的交点为B ,则|AB |=________.B 组 专项能力提升1.在极坐标系中,已知圆ρ=2cos θ与直线3ρcos θ+4ρsin θ+a =0相切,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2.在极坐标系中,过圆ρ=6cos θ的圆心,且垂直于极轴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________. 3.在极坐标系中,曲线ρ=4cos(θ-π3)与直线ρsin(θ+π6)=1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4.在极坐标系中,P 是曲线ρ=12sin θ上的动点,Q 是曲线ρ=12cos ⎝⎛⎭⎫θ-π6上的动点,则|PQ |的最大值为________.5.圆心为C ⎝⎛⎭⎫3,π6,半径为3的圆的极坐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曲线C 1的极坐标方程为ρ=4sin θ,曲线C 2的极坐标方程为θ=π6(ρ∈R ),曲线C 1,C 2相交于点M ,N .则线段MN 的长为________.7.已知极坐标系中,极点为O ,将点A ⎝⎛⎭⎫4,π6绕极点逆时针旋转π4得到点B ,且OA =OB ,则点B 的直角坐标为________.答案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要点梳理1.λ·x μ·y 伸缩变换2.(1)定点 射线 长度 角度 弧度 逆时针 (2)距离|OM | ρ xOM θ (ρ,θ) M (ρ,θ) ≥ 任意实数(3)(ρ,θ+2k π)(k ∈Z ) (0,θ)(θ∈R ) 无数 0≤θ<2π 极点 惟一 惟一3.(1)极点 极轴 长度单位 (2)ρcos θ ρsin θ x 2+y 2 yx(x ≠0) 4.ρ=r (0≤θ<2π) ρ=2r cos θ(-π2≤θ<π2) ρ=2r sin θ(0≤θ<π) θ=α(ρ∈R ) θ=π+α(ρ∈R )(2)θ=π+αρcos θ=a (-π2<θ<π2) ρsin θ=a (0<θ<π)夯基释疑1.直角 2.43 3.x 2+y 2-2x -y =0 4.(2,π6),(2,5π6)题型分类深度剖析例1 解 (1)设A ′(x ′,y ′),由伸缩变换φ:⎩⎪⎨⎪⎧x ′=3x ,2y ′=y 得到⎩⎪⎨⎪⎧x ′=3x ,y ′=12y ,由于A (x ,y )为(13,-2),∴x ′=3×13=1,y ′=12×(-2)=-1,∴A ′的坐标为(1,-1).(2)设直线l ′上任意一点P ′(x ′,y ′),则 ⎩⎪⎨⎪⎧ x =13x ′,y =2y ′,将⎩⎪⎨⎪⎧x =13x ′y =2y ′代入y =6x 得2y ′=6×(13x ′),即y ′=x ′,∴直线l ′的方程为y =x .(3)设曲线C ′上任意一点P ′(x ′,y ′),则⎩⎪⎨⎪⎧x =13x ′,y =2y ′,将⎩⎪⎨⎪⎧x =13x ′,y =2y ′代入x 2-y 264=1,得x ′29-4y ′264=1,化简得x ′29-y ′216=1,∴曲线C ′的方程为x 29-y 216=1.可见曲线C ′仍为双曲线,且焦点坐标为F 1(-5,0)、F 2(5,0).跟踪训练1 x 2+y 2=1解析 由⎩⎪⎨⎪⎧x ′=12x ,y ′=y得到⎩⎪⎨⎪⎧x =2x ′,y =y ′.①将①代入x 24+y 2=1得4x ′24+y ′2=1,即x ′2+y ′2=1.因此椭圆x 24+y 2=1经伸缩变换后得到的曲线方程是x 2+y 2=1.例222解析 将极坐标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求解.ρ(2cos θ+sin θ)=1,即2ρcos θ+ρsin θ=1对应的普通方程为2x +y -1=0, ρ=a (a >0)对应的普通方程为x 2+y 2=a 2. 在2x +y -1=0中,令y =0,得x =22. 将⎝⎛⎭⎫22,0代入x 2+y 2=a 2得a =22. 跟踪训练2 1解析 极坐标系中点⎝⎛⎭⎫2,π6对应直角坐标系中坐标为(3,1),极坐标系直线ρsin θ=2对应直角坐标系中直线方程为y =2,∴点到直线y =2的距离为d =1. 例3 ρ2=23sin θsin (π3-θ)(0<θ<π3)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极坐标系,设动点M 坐标为(ρ,θ)(0<θ<π3).P 、Q 两点坐标分别为(ρ1,0),(ρ2,π3).则有12ρ1ρ2sin π3=8,①12ρρ1sin θ=4,② 12ρρ2sin(π3-θ)=4,③ ②×③得:14ρ2ρ1ρ2sin θsin(π3-θ)=16,④由①得ρ1ρ2=323代入④得 ρ2=23sin θsin (π3-θ)(0<θ<π3),即为所求极坐标方程.跟踪训练3 (1)1sin ⎝⎛⎭⎫π6-θ解析 如图,设P (ρ,θ)为直线上任一点, 在△OPM 中,|OM |sin ⎝⎛⎭⎫π6-θ=ρsin 56π,∴2sin ⎝⎛⎭⎫π6-θ=ρ12.∴ρ=1sin ⎝⎛⎭⎫π6-θ,即f (θ)=1sin ⎝⎛⎭⎫π6-θ.(2)ρ=2cos θ解析 在ρsin ⎝⎛⎭⎫θ-π3=-32中令θ=0,得ρ=1, 所以圆C 的圆心坐标为(1,0). 因为圆C 经过点P ⎝⎛⎭⎫2,π4, 所以圆C 的半径PC =(2)2+12-2×1×2cos π4=1,于是圆C 过极点,所以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2cos θ. 练出高分 A 组 1.⎝⎛⎭⎫1,-π2 解析 由ρ=-2sin θ得ρ2=-2ρsin θ,化成直角坐标方程为x 2+y 2=-2y ,化成标准方程为x 2+(y +1)2=1,圆心坐标为(0,-1),其对应的极坐标为⎝⎛⎭⎫1,-π2. 2.ρcos θ=1解析 过点(1,0)且与极轴垂直的直线,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为x =1,其极坐标方程为ρcos θ=1.3.⎩⎪⎨⎪⎧x ′=14xy ′=y解析 设此伸缩变换为⎩⎪⎨⎪⎧x ′=λx (λ>0),y ′=μy (λ>0)代入x ′2+y ′216=1,得(λx )2+(μy )216=1,即16λ2x 2+μ2x 2=16.与x 2+y 2=16比较得⎩⎪⎨⎪⎧16λ2=1(λ>0),μ2=1(μ>0),故⎩⎪⎨⎪⎧ λ=14,μ=1,即所求变换为⎩⎪⎨⎪⎧x ′=14x ,y ′=y . 4. 3解析 极坐标系中的点⎝⎛⎭⎫2,π3化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为(1,3);极坐标系中的圆ρ=2cos θ化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般方程为x 2+y 2=2x ,即(x -1)2+y 2=1,其圆心为(1,0). ∴所求两点间的距离为(1-1)2+(3-0)2= 3. 5.(-33,-3)解析 点M 的直角坐标为x =ρcos θ=6cos116π=33,y =ρsin θ=6sin 116π=-3.即M (33,-3),所以它关于y 轴对称的点为(-33,-3). 6.ρsin θ=2解析 直线ρcos θ=2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 直线θ=π4的直角坐标方程为y =x ,所以所求的直线方程为y =2. 其极坐标方程为ρsin θ=2. 7.(2a 2,π4) 解析 两式相除得tan θ=1⇒θ=π4⇒ρ=a sin π4=2a 2.8.相离解析 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y +1=0,圆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1)2+y 2=1,圆心为C (1,0),半径为r =1,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22=2>1.故直线与圆相离. 9. 3解析 直线2ρcos θ=1可化为2x =1,即x =12;圆ρ=2cos θ两边同乘ρ得ρ2=2ρcos θ,化为直角坐标方程是x 2+y 2=2x .将x =12代入x 2+y 2=2x 得y 2=34,∴y =±32. ∴弦长为2×32= 3. 10.2 3解析 将射线与曲线C 1的方程联立,得⎩⎪⎨⎪⎧ θ=π3,ρ=4sin θ,解得⎩⎪⎨⎪⎧ θ=π3,ρ=23,故点A 的极坐标为(23,π3), 同理由⎩⎪⎨⎪⎧ θ=π3,ρ=8sin θ,得⎩⎪⎨⎪⎧θ=π3,ρ=43,可得点B 的极坐标为⎝⎛⎭⎫43,π3, 所以|AB |=43-23=2 3.B 组1.-8或2解析 将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得圆的方程为x 2+y 2=2x ,即(x -1)2+y 2=1,直线的方程为3x +4y +a =0.由题设知,圆心(1,0)到直线的距离为1, 即有|3×1+4×0+a |32+42=1, 解得a =-8或a =2.故a 的值为-8或2.2.ρcos θ=3解析 由ρ=6cos θ得,ρ2=6ρcos θ,又ρ2=x 2+y 2,x =ρcos θ,∴x 2+y 2=6x ,即(x -3)2+y 2=9,圆心为(3,0),故所求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 θ=3.3.2 3解析 由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的互化关系可知曲线ρ=4cos(θ-π3)对应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y 2-2x -23y =0,即(x -1)2+(y -3)2=4,直线ρsin(θ+π6)=1对应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3y -2=0,所以两交点间的距离即为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的大小,由垂径定理可求得弦长为23,即两交点之间的距离为2 3.4.18解析 ∵ρ=12sin θ,∴ρ2=12ρsin θ,∴x 2+y 2-12y =0,即x 2+(y -6)2=36.又∵ρ=12cos ⎝⎛⎭⎫θ-π6,∴ρ2=12ρ⎝⎛⎭⎫cos θcos π6+sin θsin π6,∴x 2+y 2-63x -6y =0,∴(x -33)2+(y -3)2=36,∴|PQ |max =6+6+(33)2+32=18.5.ρ=6cos ⎝⎛⎭⎫θ-π6解析 如图,设圆上任一点为P (ρ,θ),则|OP |=ρ,∠POA =θ-π6,|OA |=2×3=6,在Rt △OAP 中,|OP |=|OA |×cos ∠POA ,∴ρ=6cos ⎝⎛⎭⎫θ-π6.∴圆的极坐标方程为ρ=6cos ⎝⎛⎭⎫θ-π6.6.2解析 由ρ=4sin θ,得ρ2=4ρsin θ,即曲线C 1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y 2-4y =0,由θ=π6(ρ∈R )得,曲线C 2的直角坐标方程为y =33x .把y =33x 代入x 2+y 2-4y =0,得x 2+13x 2-433x =0,即43x 2-433x =0,解得x 1=0,x 2=3,∴y 1=0,y 2=1.∴|MN |=(3)2+1=2.即线段MN 的长为2.7.(6-2,6+2)解析 依题意,点B 的极坐标为⎝⎛⎭⎫4,5π12, ∵cos 5π12=cos ⎝⎛⎭⎫π4+π6 =cos π4cos π6-sin π4sin π6=22×32-22×12=6-24, sin5π12=sin ⎝⎛⎭⎫π4+π6 =sin π4cos π6+cos π4sin π6=22×32+22×12=6+24, ∴x =ρcos θ=4×6-24=6-2, y =ρsin θ=4×6+24=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