苄氨基嘌呤使用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12.82 KB
- 文档页数:3
一、6-苄氨基嘌呤(6-BA)概述:化学名称:6-苄氨基腺嘌呤别名:BA、6-BA、苄氨基嘌呤、6-苄氨基嘌呤、细胞分裂素英文通用名:6-Benzylaminopurine分子式:C12H11N5相对分子量:225.26熔点:230-233℃物化性质:白色结晶粉末,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在酸、碱溶液中稳定理化性质:纯品为白色结晶,工业品为白色或浅黄色,无臭。
纯品熔点235℃,在酸、碱中稳定,光、热不易分解。
水中溶解度小,为60毫克/升,在乙醇、酸中溶解度较大。
毒性:是对人、畜安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雄)2125毫克/千克,(雌)2130毫克/千克,小鼠急性经口LD50为(雄)1300毫克/千克,(雌)1300毫克/千克。
对鲤鱼48小时TLM值为12-24毫克/升。
规格:一等品6-BA含量不少于98%,水份不大于0.5%二等品6-BA含量不少于95%,水份不大于1%含量:进口分装≥99%,水份<0.5%主要功能:由于6-BA具有高效、稳定、廉价和易于使用等特点,因而被广泛采用,并且是组织培养者最喜爱的细胞分裂素。
BA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芽的形成,也可以诱导愈伤组织发生。
可用于提高茶叶、烟草的质量及产量;蔬菜、水果的保鲜和无根豆芽的培育,明显提高果品及叶片的品质。
二、6-苄氨基嘌呤(6-BA)的作用机理:6-BA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
1952年美国Wellcome Research实验室合成,六十年代日本将其商品化,6-B A由发芽的种子、根、嫩枝、叶片吸收。
6-BA可抑制植物叶内叶绿素、核酸、蛋白质的分解;保绿防老:将氨基酸、生长素、无机盐等向处理部位调运。
三、6-苄氨基嘌呤(6-BA)的生理作用及应用功能:1.促进细胞分裂;2.促进非分化组织分化;3.促进细胞增大增肥;4.促进种子发芽;5.诱导休眠芽生长;6.抑制或促进茎、叶的伸长生长;7.抑制或促进根的生长;8.抑制叶的老化;9.打破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10.促进花芽形成和开花;11.诱发雌性性状;12.促进座果;13.促进果实生长;14.诱导块茎形成;15.物质的调运和积累;16.抑制或促进呼吸;17.促进蒸发和气孔开放;18.提高抗伤害能力;19.抑制叶绿素的分解;20.促进或抑制酶的活性。
苄氨基嘌呤有哪些主要用途?它有那些特点?苄氨基嘌呤又称6一苄氨基嘌呤、苄基腺嘌呤,简称6-BA。
产品有2%可溶液剂,1%可溶粉剂,苄氨基嘌呤为带嘌呤环的合成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较高的细胞分裂素活性,主要是促进细胞分裂、增大和伸长;抑制叶绿素降解,提高氨基酸含量,延缓叶片变黄变老;诱导组织(形成层)的分化和器官(芽和根)的分化,促进侧芽萌发,促进分枝;提高坐果率,形成无核果实;调节叶片气孔开放,延长叶片寿命,有利于保鲜;等等。
因而其用途多而广,但目前仅登记用于白菜和柑橘的调节生长,增加产量。
本题介绍在其他作物上的使用方法,以供参考(1)蔬菜①白菜用于调节生长和增加产量,可在白菜生长期用1%可溶粉剂250~500倍液茎叶喷雾。
②黄瓜在移栽前用15毫克/升浓度药液喷幼苗的根,24小时后定植,可以增加雌花数,提高产量。
在开花后2~3天,用500~1000毫克/升浓度药液浸蘸小瓜条,可使营养物质向果实输送,促进瓜条增大。
南瓜和葫芦,在开花前1天或当天,用100毫克/升浓度药液涂抹果柄,能促进坐果。
③为延长蔬菜采收后贮存期,花椰菜采收前喷2%制剂1000~2000倍液或采收后用100倍液浸一下再晾干;甘蓝、芹菜和蘑菇采收后立即用2000倍液喷洒或浸蘸,晾干后贮藏;芦笋嫩茎用800倍液浸10分钟。
④萝卜播前用2%制剂2000倍液浸种24小时后播种,或在苗期用5000倍液喷雾,可以壮苗。
⑤番茄用2%制剂400~1000倍液蘸花簇,可提高坐果率和增产。
采收的果实,用2000~4000倍液浸蘸,可保鲜。
⑥马铃薯块茎用2%制剂1000~2000倍液浸6~12小时,播后出苗快、苗壮。
(2)果树①柑橘在谢花后7天和第二次生理落果初期,喷2%可溶液剂400~600倍液,可提高坐果率。
采收后用40~80倍液浸蘸,有保鲜作用。
②荔枝、龙眼用2%制剂400倍液接芽片后嫁接,能提高嫁接成活率。
荔枝采收后,用200倍液(如赤霉素)浸1~3分钟,可延长存放期。
苄氨基嘌呤原药标准苄氨基嘌呤(Benzylaminopurine,简称BAP)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果树疏花、促进花芽分化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苄氨基嘌呤原药的标准。
一、苄氨基嘌呤原药的外观与性状苄氨基嘌呤原药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微溶于水,溶于醇和酮。
苄氨基嘌呤原药的纯度应不低于98%,水分含量应不超过1%。
二、苄氨基嘌呤原药的理化指标1. 熔点:苄氨基嘌呤原药的熔点应在230℃以上。
2. 红外光谱:苄氨基嘌呤原药的红外光谱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谱图。
3. 紫外吸收:苄氨基嘌呤原药在紫外光谱上的吸收峰应在260nm至270nm之间。
三、苄氨基嘌呤原药的质量控制1. 溶解度:将苄氨基嘌呤原药取适量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后,应溶解完全。
2. 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含量测定,苄氨基嘌呤原药的含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3. 微生物限度:苄氨基嘌呤原药应符合微生物限度的相关要求,包括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的限度。
四、苄氨基嘌呤原药的包装与储存苄氨基嘌呤原药应采用密封包装,以防止潮气和阳光直射。
存放时应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易燃物品。
苄氨基嘌呤原药的有效期为两年。
五、苄氨基嘌呤原药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1. 使用方法:苄氨基嘌呤原药可通过叶面喷雾、根部浸泡等方式施用于植物,具体使用方法应根据不同植物和不同需要进行调整。
2. 注意事项:使用苄氨基嘌呤原药时,应按照正确的剂量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导致植物生长异常。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其粉尘。
六、苄氨基嘌呤原药的市场应用苄氨基嘌呤原药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增加果实数量和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苄氨基嘌呤原药还可以用于果树疏花,控制果树的花芽分化,实现高效果树栽培。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苄氨基嘌呤原药也是一种重要的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组织增殖和分化。
6-苄氨基嘌呤作者:董丽红来源:《化学教学》2011年第03期摘要:简单介绍了6-苄氨基嘌呤的性质、合成及应用。
关键词:6-苄氨基嘌呤;植物生长调节剂;合成;应用;测定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3-0066-02中图分类号:G946.885文献标识码:E1概述6-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又称6-苄基腺嘌呤或简称6-BA,分子结构:6-BA是白色针状结晶,相对分子量为225.26,熔点231~233℃,难溶于水,每升水中仅能溶解80mg,微溶于乙醇,可溶于碱性或酸性溶液,在酸碱溶液中性质稳定,工业品为白色或浅黄色,无臭,加工剂型为98%和95%6-BA粉剂,精制品纯度一般为99%以上。
6-BA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细胞分裂素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果实生长及蔬菜保鲜等。
2合成6-BA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1952年首次由美国Wellcome Research实验室合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开始它的应用研究并将其商品化。
6-BA的合成方法有不少文献报道,很多是以专利形式发表的,主要有如下几种:(1)以6-巯甲基嘌呤为原料与苄胺反应制得Ⅲ(2)由次黄嘌呤经氯化后与苄胺反应制得(3)以尿酸为原料先氯化,再氨解得6-苄氨基-2,8-二氯嘌呤,经氢化后制得(4)以腺嘌呤为原料与苯甲酰氯反应制得6-苯甲酰腺嘌呤,再还原制得(5)以腺嘌呤为原料与苄胺反应制得(6)以腺嘌呤为原料与苄醇反应制得目前国内6-BA主要以(5)、(6)的方法生产。
方法(5)反应简单,但反应时间长,产率较低,仅为75%~86%;而方法(6)腺嘌呤和苄醇在碱催化下脱水生成6-BA,该法因反应时间短、产率高、杂质少,在80年代后逐渐发展起来。
李杰研究了脱水法合成6-BA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腺嘌呤:氢氧化钠:苯甲醇:聚乙二醇=1.0:1.1:6~7:0.03;反应时间2.5~3.0h;反应温度3生理作用及应用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差是6-BA的重要特征,其生理作用局限于处理部位及其附近,在实际应用中要考虑处理方法和处理部位。
苄氨基嘌呤苄氨基嘌呤(商品名称:Accel、 6-BA、 BA、 Beanin、 Patury, Promelin,其他名称:保美灵、6-苄基腺噤吟、BAP)系⼀种噤呤类⼈⼯合成的植物⽣长调节剂。
1952年由美国威尔康姆实验室合成,1971年国内⾸先由上海东风试剂⼚和化⼯部沈阳化⼯研究院开发。
现由美商华仑⽣物科学公司、江苏丰源⽣物化⼯、浙江省台州市东海植物激素⼚等⽣产。
产品简介化学名称 6-(N-苄基)氨基瞟呤或6-苄基腺嘌呤。
理化性质原药为⽩⾊或淡黄⾊粉末,纯度〉99%。
纯品为⽆⾊⽆嗅细针状结晶,熔点234〜235℃,蒸⽓压2.373×10-6mPa (20℃),分配系数KowLgP = 2.13,Henry常数8.91×10-9Pa m3 mol-1 (计算)。
⽔中溶解度(20℃)为60mg/L,不溶于⼤多数有机溶剂,溶于⼆甲基甲酰胺、⼆甲基亚砜。
稳定性:在酸、碱和中性⽔溶液中稳定,对光、热(8h, 120℃)稳定。
毒性急性经⼝LD50(mg/kg):雄⼤⿏2125,雌⼤⿏2130,⼩⿏1300。
⼤⿏急性经⽪LD50>5000mg/kg。
对兔眼睛、⽪肤⽆刺激性。
NOEL数据(mg/kg b.w.d,2a):雄⼤⿏5.2,雌⼤⿏6.5,雄⼩⿏11.6,雌⼩⿏15.1。
ADI值:0.05mg/kg。
Ames试验,对⼤⿏和兔⽆诱变、致畸作⽤。
鲤鱼LC50(48h)〉40mg/L,蓝鳃翻车鱼LC50(4d) 37.9mg/ L,虹鳟鱼LC50(4d)21.4mg/L。
绿头鸭饲喂试验LC50(5d)〉8000mg/L饲料。
⽔蚤LC50(24h)〉40mg/L,海藻EC50(96h): 363.lmg/L (可溶液剂)。
蜜蜂:LD50(经⼝):40(Vg/只,LD50(接触):57.8ug/只(均为lg/L可溶液剂)。
环境⾏为进⼊动物体内的本品,通过尿和粪便排出;本品在⼤⾖、葡萄、⽟⽶和苍⽿中代谢物不少于9种,尿素是最终代谢物;在22℃条件下,本品施于⼟壤16d (22℃)后,降解到5.3% (沙壤⼟)、7.85% (黏壤⼟),DT507〜9周。
苄氨基嘌呤的作用
苄氨基嘌呤是一种药物,也被称为5-苄氨基嘌呤或5-BA。
它
是一种抗代谢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
苄氨基嘌呤具有以下作用:
1. 抑制尿酸合成:苄氨基嘌呤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O)
的活性,阻断尿酸的合成过程。
这使得血液中的尿酸水平下降,有助于降低尿酸结晶的风险。
2. 降低尿酸排泄:苄氨基嘌呤还通过抑制间接尿酸排泄途径(乳酸酸化途径)中的三磷酸核苷酸(ATP)生成,减少了尿酸的分泌量。
3. 防止尿酸结晶:苄氨基嘌呤可以降低尿酸在尿液中的浓度,防止尿酸结晶的形成。
这对于预防和减轻痛风发作非常重要。
4. 抗炎作用:苄氨基嘌呤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痛风引起的关节炎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苄氨基嘌呤在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时需要医生进行监测和调整剂量。
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例如消化不良、恶心、头晕等,因此在使用期间应密切关注症状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6—苄氨基腺嘌呤与化肥配施减轻小麦灌浆期渍涝危害作者:杨笑彦朱建强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第07期摘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因降水较多,在小麦生育后期易受渍涝危害,对小麦生产影响较大。
为减轻渍涝危害,在现有田间排水措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其他措施显得很重要。
针对主推小麦品种郑麦9023灌浆期田间连续渍水7 d的情形,按完全随机区组进行试验设计,以研究在渍涝后喷施6-苄氨基腺嘌呤(6-BA)和采取不同施肥处理减轻渍涝危害的技术途径。
结果表明:喷施6-BA后,追施氮肥(纯氮量105 kg/hm2)可显著降低小麦植株丙二醛含量,提高叶绿素含量;采取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以取得十分显著的减损效果,和正常对照相比仅减产2.9%~8.9%,和渍涝后不处理相比其减少产量损失不低于30%。
关键词:渍涝胁迫;小麦灌浆期;6-苄氨基腺嘌呤;化肥中图分类号:S512.106;Q945.7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7-0129-03在小麦生长发育的中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雨水较多,常造成麦田渍涝危害,对小麦生长代谢和产量均会造成一定影响[1-7]。
渍水导致小麦根系缺氧而活力下降,吸收养分、水分的能力降低[2-3],进而引起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作用受到抑制[4],影响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与转运,最终导致产量下降与品质变劣[5-7]。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施用氮肥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均能调节作物群体的生理生态状况,提高其抗逆性并延缓衰老,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8-12]。
相比之下,综合运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和营养调控以减缓小麦湿害还不多见。
本研究对灌浆期受渍涝胁迫的小麦喷施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C12H11N5),并配施氮磷钾肥,以探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与营养调控相结合对缓解小麦渍涝危害的效果,以便为长江中下游小麦渍害的治理提供田间管理技术。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试验地点位于长江大学实验基地,土壤为灰潮土,质地为轻黏土,春季农田地下水埋深一般在50~70 cm。
6-ba的用法
6-BA(6-苄氨基嘌呤)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用于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
以下是6-BA的用法:
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6-BA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从而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在农业生产中,常将6-BA应用于花卉、果树、蔬菜等园艺作物,增加其生长速度、株型美观和产量。
调节花期:6-BA可以调节植物的花期,诱导花芽分化,使其在适宜的季节开花。
这对于花卉生产和园艺观赏植物的繁殖和栽培非常重要。
提高抗逆性:6-BA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使其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仍能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
例如,在干旱、高盐、低温等胁迫条件下,应用6-BA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减轻环境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6-BA的使用浓度和使用时机需要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和生长条件进行选择,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可能会对植物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使用6-BA时,建议遵循产品说明和植物学专家的指导。
苄氨基嘌呤用途与功能苄氨基嘌呤(Benzylaminopurine,BAP)是一种合成植物激素,被广泛用于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研究,具有多种用途和功能。
以下是关于苄氨基嘌呤的详细介绍。
1. 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苄氨基嘌呤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速度和幼苗的生长,使植物迅速生根并形成多分枝,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将苄氨基嘌呤用于种子处理,提高作物的出苗率和扦插育苗的成活率。
2. 促进芽分化和增加侧芽:苄氨基嘌呤可以诱导休眠芽的萌发,促进植物的分蘖和侧芽生长。
在果树生产中,苄氨基嘌呤可以应用于冬季休眠时期,诱导冬芽提前萌发和侧芽分生,以增加果树的产量。
3. 促进花芽分化和开花:苄氨基嘌呤可以提高植物的花蕾分化率和开花数量,促进花序的形成和开放。
在花卉生产中,苄氨基嘌呤可以应用于花蕾分化期,使花序更加紧凑和丰富,提前或推迟花期,延长花期持续时间,改善花卉品质。
4. 加速果实生长和提高品质:苄氨基嘌呤可以提高果实的营养和品质,促进果实早熟和增产。
在果树生产中,苄氨基嘌呤可以应用于果实生长期,加速果实膨大和成熟过程,提高果实的糖度、颜色、口感和香气。
5. 延缓叶片衰老:苄氨基嘌呤可以延缓植物叶片的衰老和黄化,保持植物的绿色和营养素含量。
在蔬菜生产中,苄氨基嘌呤可以应用于叶菜蔬菜的生长期,延长叶片的寿命和质量保持期,提高叶绿素的积累和光合效率。
6. 促进根系生长和发达:苄氨基嘌呤可以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达,增加根系的分支和吸收能力,提高植物对营养元素和水分的吸收利用效率。
在苗木和植被恢复中,苄氨基嘌呤可以应用于根系发育期,促进根系的生长和营养吸收,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和生存能力。
总之,苄氨基嘌呤作为合成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植物的需求和生长环境来确定剂量和处理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对于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的使用,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以提高使用的效果和环境友好性。
柑桔要高产促花很关键
南方报业新闻时间: 2013年11月07日来源: 南方农村报
眼下,德庆贡柑已进入大量上市期,沙糖桔也将于本月底开始上市。
不过,许多果农反映,由于今年初雨水不断,柑桔落果严重,导致今年又是一个产量小年。
但也有果园获丰产。
“柑桔要稳产、高产,促花很关键。
”郁南县南江口镇双冲管理区桔农陈天德种柑桔10年了,无论大小年,他果园的产量都非常不错,保守估计,今年他的桔园产量将超过7万斤,且以中果为主,品质好。
陈天德说,科学促花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抓住最佳的促花时间;二是选择最佳的促花产品。
他的方法是,每年11月份柑桔转熟时,喷施一次兰月2%水剂苄氨基嘌呤;桔果快采完时,再喷施一次兰月2%水剂苄氨基嘌呤。
这样来年春时,沙糖桔的花就开得密密麻麻,而且质量很高,几乎没有出现极小或者畸形花。
这个方法他已连续使用四年,均取得显著成效。
陈天德还透露,不仅他自己按照此法,他们整条村的桔农目前都照此促花,柑桔连年高产,被外界称为兰月村。
据业内专家介绍,晚熟荔枝也将进入花芽分化期,兰月2%水剂苄氨基嘌呤同样适用于荔枝,具体方法为:每年公历11月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连续对荔枝树叶面喷施两次,间隔半月,稀释1500倍。
使用后荔枝树花多且整齐,增产又增收。
专家还建议:辣椒更需要兰月2%水剂苄氨基嘌呤,因为辣椒是边促花边盛花边挂果,即促花开花挂果同时进行,反复多次。
兰月2%水剂苄氨基嘌呤除具备促花功能外,还有很好的保花保果、膨果防裂功效,辣椒使用后多开花、多挂果、少裂果,延长采收期,单株产量有很大提高。
苄氨.赤霉酸的功能与应用苄氨基嘌呤是最早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保花保果,提高坐果率,膨大果实,矫正果型,促进成熟,提高产量和品质等多种更能,被称为“神药”。
與赤霉酸混配后,还能促进细胞伸长,形成无籽果实,是目前用于调节植株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应用最安全,效果最突出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在生产中广泛使用。
1、主要功能苄氨·赤霉酸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复合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活性成分是赤霉酸A4+A7和苄氨基嘌呤(6-BA),它能有效促进花粉管伸长和花粉萌发,保持授精过程的持久,控制营养生长并促进生殖生长,也可促进幼果纵向细胞分裂,细胞膨大和细胞伸长,而达到提高座果率,保花保果,提高坐果率;促進果实膨大,矫正果型,有效减少裂果和畸形果;增加果皮色泽和品质,促进成熟,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2、主要应用(1)苹果在开花盛期和花谢前,用3.6%苄氨·赤霉酸乳油600~800倍液各喷一次,重点喷施花穗,能提高坐果率,促进果个膨大,显著改善果型指数,果实端正美观,提高苹果产量果實商品性和品质。
(2)桃在花蕾初期、盛花期和幼果期,用1.8%苄氨·赤霉酸可溶液剂500~800倍液各喷一次,重点喷施花穗,能促进果实膨大,果型整齐均勻。
(3)梨在花蕾初期、盛花期、花谢後和幼果期,用1.8%苄氨·赤霉酸可溶液剂400~500倍液各喷一次,重点喷施花朵,能促进花芽发育果型整齐肥大。
(4)草莓在花前和幼果期使用,用1.8%苄氨·赤霉酸可溶液剂400~500倍液喷施,重点喷施幼果,能促进果实膨大,果型美观,提早5~7天成熟,降低畸形果。
(5)枇杷在花蕾初期和幼果期,用1.8%苄氨·赤霉酸可溶液剂600~800倍液喷雾二次,重点噴施花穗,能预防果锈的發生,使果实更美观。
(6)柑桔在盛花期和幼果期,用1.8%苄氨·赤霉酸可溶液剂400~500倍液。
(7)葡萄在谢花后10天开始喷药,用4%苄氨·赤霉酸水分散粒剂800~1200倍液均匀喷雾,每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可促进果粒膨大,预防果梗脆硬,预防脱粒,提早成熟。
苄氨基嘌呤在桃树上的应用技术苄氨基嘌呤在桃树上的应用技术,听起来是不是很高大上?但其实它的用法就像我们平时喝茶时加糖那么简单。
说到桃树,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春天一到,那一树树桃花开得那叫一个美丽,简直让人心醉。
可桃树长得不太顺利,这时候苄氨基嘌呤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它是啥呢?其实就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帮桃树在生长过程中更顺畅,像个贴心的小助手。
用它的好处多得很,不仅能促进桃树的生长,还能提高果实的产量和质量。
简直是桃农的福音啊。
听说,有些桃农在施用苄氨基嘌呤的时候,就像给桃树喝了一口神仙水,桃树的枝叶立马就精神起来。
哎呀,这样的变化让人真是惊叹!它能刺激花芽的发育,桃树开花的时候特别旺盛,简直是开挂了。
试想一下,春天的桃花如云似霞,结果后续也能结出又大又甜的桃子,想想都让人流口水!当然了,用这个调节剂也不能过了头,适量才是关键。
太多了可能就像给小孩吃糖,反而会闹肚子,搞不好就适得其反,真是得不偿失。
使用苄氨基嘌呤的方法也很简单。
先得弄清楚桃树的生长阶段,最好在花前或者花期施用,效果最佳。
咱们可以选择喷施或者灌根,喷施的话,得注意天气,别在雨天去喷,水冲掉了就没效果了。
噢,对了,施用之前可要好好准备,兑水的比例也得拿捏得当。
要是比例不对,那效果就像煮饭不放盐,味道欠佳。
像我这种吃货,真是想想都觉得不行。
施完之后,可不能就坐等桃子掉下来,还是得好好照顾桃树。
要定期浇水,适当施肥,让它在肥沃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桃树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长好的,得下点功夫。
可一旦见到桃子成熟,真是令人心里乐开了花。
想象一下,黄灿灿的桃子挂满枝头,微风一吹,果香四溢,那画面美得让人不忍离去。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都能感受到苄氨基嘌呤的重要性了吧。
用得当了,它能帮助桃树提高抗逆性,让树木更健康。
比如说,遇上干旱的日子,桃树能更好地抵御干旱,保证产量。
而在多雨潮湿的季节,桃树也不容易生病。
就像我们生病时吃点药,苄氨基嘌呤就是桃树的“药方”,能让它们强壮起来,抵抗各种挑战。
冬季果菜喷这个药,坐果多,畸形果少,产量高,品质好药剂简介这个药剂就是苄氨·赤霉酸,该配方是由苄氨基嘌呤和赤霉酸复配而成的一直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活性成分是赤霉酸(A4+A7)和苄氨基嘌呤(6-BA),喷施后,能将氨基酸、生长素、糖类、无机盐等向果实部位调运等多种效能。
促进作物花芽分化,有效促进花粉管伸长和花粉萌发,保持授精过程的持久,控制营养生长并促进生殖生长,从而达到提高座果率,促进幼果纵向细胞分裂,使果实膨大,正型美观,提高果实品质,显著增加产量。
苄氨基嘌呤又称6-BA,是一种植物内源激素,可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细胞生长,抑制植物叶绿素的降解,提高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延缓叶片衰老等,防止植株早衰。
但是,由于其移动性较差,单独使用效果不理想。
赤霉酸也是一种植物内源激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打破休眠,提高座果率,促进果实快速膨大。
单独使用易形成无籽果实,浓度不易控制。
二者复配使用,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增效作用十分明显,能明显提高座果率,促进果实膨大,显著提高产量,改善果实品质,是目前生产上使用最广泛的果实膨大促进剂。
适用作物苄氨·赤霉酸可广泛用于西瓜、黄瓜、甜瓜、南瓜、丝瓜、苦瓜、番茄、茄子、辣椒、草莓、豆角、菜豆、葡萄、油桃、樱桃等多种作物。
使用时期苄氨·赤霉酸主要用于果实膨大。
一般在花蕾期、开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等时期使用。
使用方法(1)在黄瓜、番茄、辣椒、草莓、茄子等连续坐果的作物上使用,分别在初花期、开花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使用,可用3.6%苄氨·赤霉酸可溶液剂800~1000倍液均匀喷施花朵和果实部位,可促进坐果,促进果实的快速膨大,防止畸形果发生。
(2)在温室栽培的葡萄、油桃、樱桃等果树上使用,在果树的花蕾期、盛花期、幼果膨大期各喷施1次,可提高坐果率,促进幼果快速膨大,预防畸形果发生,提高果实的含糖量。
提高产量和品质。
苄氨基嘌呤使用方法
苄氨基嘌呤是一种药物,常用于治疗白血病和其他血液恶性肿瘤。
使用方法如下:
1. 确保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苄氨基嘌呤。
遵循医生提供的剂量和用药指导。
2. 通常情况下,苄氨基嘌呤以口服药物的形式使用。
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药物。
3. 如果无法吞咽药片,可以将药片研碎并与食物或饮料一起服用。
选择一种易于咽下的食物或饮料,如果汁或酸奶。
4. 在使用苄氨基嘌呤期间,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可能的副作用。
5. 避免与其他药物或补充剂同时使用苄氨基嘌呤,因为它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6. 如果忘记服用一剂药物,应尽快补充。
如果已经接近下一剂药物的时间,则应跳过被遗漏的剂量,以免发生过量。
7. 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时完成完整的疗程。
请记住,以上仅为一般使用方法的指导,请在使用苄氨基嘌呤之前咨询医生,以获取个体化的建议和指导。
30%苄氨基嘌呤·乙烯利可溶液剂企业标准
苄氨基嘌呤·乙烯利可溶液剂是一种农药,用于防治植物病害。
企业标准是指由企业自行制定的、用于规范产品生产、检验和销售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企业标准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等的规定。
企业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产品的技术要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检验方法、包装运输等方面,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企业标准应当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批准,并在规定的范围内实施。
具体到苄氨基嘌呤·乙烯利可溶液剂企业标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产品技术要求:包括有效成分含量、水分、pH值、杂质含量等技术指标。
2. 生产工艺:包括原料的采购、加工、混合、灌装等生产过程。
3. 质量控制:包括原料和产品的检验、生产过程的监控、成品的检验等质量控制措施。
4. 检验方法:包括产品中有效成分的测定、水分、pH值、杂质含量的测定等检验方法。
5. 包装运输:包括产品的包装、标识、运输、贮存等包装运输要求。
柿子可以喷哪些膨大素?
柿子果实膨大期喷什么药剂好?哪些药剂对柿子果实膨大有促进作用?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1、6-苄氨基嘌呤:在甜柿花后10天喷施100~200mg/L的6-苄氨基嘌呤药液,可促进果实膨大,提高果实横径、纵径和果形指数、果实单果重。
2、氯吡脲:在甜柿花后10天喷施10~25mg/L的氯吡脲药液,能促进果实膨大、防止落果提高果实的果形指数和单果重。
以上就是耕种帮介绍能促进柿子果实膨大的药剂,如您有更好的补充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苄氨基嘌呤使用技术
苄氨基嘌呤(6-B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嘌呤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由种子、根、嫩枝、叶片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移动性小。
可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组织分化;促进种子发芽;促进侧芽生长等。
一、抑制叶的老化
水稻:用10mg/L浓度的苄氨基嘌呤在稻苗1—1.5叶期,可达到防止老化、提高成活率的效果。
二、保花保果
西瓜、香瓜:用100 mg/L浓度的苄氨基嘌呤在开花当天涂果柄处,可达到促进坐果的效果。
南瓜、西葫芦:用100 mg/L浓度的苄氨基嘌呤在开花前天到当天涂果柄处,可达到促进坐果的效果。
三、诱发雌性性状
黄瓜:用15 mglL浓度的苄氨基嘌呤在移栽前浸幼苗根24 h,可达到增加雄花的效果。
四、缓解衰老及保鲜
甘蓝:用30 mg/L浓度的苄氨基嘌呤在采收后喷洒叶面或浸渍,可达到延长贮存期的效果。
花椰菜:用io~15 mg/L浓度的苄氨基嘌呤在采收时喷叶面或浸渍,可达到延长储存期的效果。
甜椒:用10~20 mg/L浓度的苄氨基嘌呤在采收前喷洒叶面或采收后浸渍,可达到延长
储存期的效果。
瓜类: 用10~30 mg/L浓度的苄氨基嘌呤在采收~泡,可达到耐存的效果。
荔枝:用100 mg/L浓度的苄氨基嘌呤采收后浸1~3 min(加赤霉素),可达到延长存放期的效果。
五、促进种子发芽
小麦:用20~30 mg/L浓度的苄氨基嘌呤浸种24 h,可达到提高发芽率、出苗快的效果。
土豆:用10~20 mg/L浓度的苄氨基嘌呤浸块茎6~12h,可达到出苗快、苗壮的效果。
棉花:用20 mg/L滚度的苄氨基嘌呤浸种24~48 h,可达到出苗快、苗齐苗壮的效果。
唐菖蒲:用20 mg/L浓度的苄氨基嘌呤播前浸块茎12—24 h,可达到打破休眠、促进发芽的效果。
洋晚玉香:用10~40 mg/L浓度的苄氨基嘌呤球茎在播前浸12~l4 h,可达到打破休眠、促进发芽的效果。
六、提高结实率
玉米:用20 mg/L浓度的苄氨基嘌呤喷洒早期雌花,可达到提高结实率的效果。
七、促进坐果
葡萄:用100 mg/L浓度的苄氨基嘌呤开花前浸葡萄串、开花时浸花序,可达到促进坐果、形成无籽葡萄的效果。
西红柿:用100 mg/L浓度的苄氨基嘌呤开花时浸或喷花序(加赤霉素),可达到促进坐
果、防空洞果的效果。
八、打破顶端优势
杜鹃花:用2so~s00 mg/L浓度的苄氨基嘌呤生长期喷全株2次(间隔ld),可达到促进侧芽生长促进侧芽生长的效果。
九、促进花芽形成和开花
蟹爪兰:用100 mg/L浓度的苄氨基嘌岭短日照处理5 d,全株喷洒1次,可达到增加着蕾的效果。
用50 mg/L浓度的苄氨基嘌呤遮光后7~10 d,全株喷洒1次,可以防止不开花。
郁金香:用25 mg/L浓度的苄氨基嘌呤处理株高7—10 cm的郁金香,在筒状叶中心滴1 mL(加赤霉素100 mg/L),可达到防止不开花的效果。
十、促进非分化组织分化
蔷薇:用0.5%~1.0%膏剂的苄氨基嘌呤在近地面芽的上、下部划伤口,涂药膏,可达到增加基部枝条和切花数。
苹果:用每克涂100个休眠芽的苄氨基嘌呤与萘乙酸、烟酰胺复配的商品制剂,可达到促进苹果、梨抽出健壮的侧枝的效果。
注意事项
(1)6苄氨基腺嘌呤用作绿叶保鲜,单独使用有效果,与赤霉素混用效果更好。
(2)该产品传导性差,使用时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