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 考点2 可遗传变异与育种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98.00 KB
- 文档页数:7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专题一遗传的分子基础【最新考纲】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3.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营专性寄生生活,所以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4.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DNA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有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
6.基因的本质描述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7.DNA复制的场所并非只在细胞核,真核生物中,除细胞核外还有线粒体、叶绿体;而原核生物中,DNA分子复制的场所有拟核、细胞质。
8.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思考答案思考一:不是,差速离心需在同一过程中多次改变转速,以分离多种不同物质(或细胞器)。
思考二:不是,HIV。
思考三:不携带,遗传信息是指能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或RNA酶的碱基序列)的信息,tRNA 只是搬运氨基酸的工具。
思考四:细胞生物和DNA病毒考点1 探索遗传物质历程的经典实验一|线|考|情【样题1】(2019·江苏高考)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 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C.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D.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解析蛋白质和DNA都含有N,所以不能用15N代替32P标记DNA,A项错误;噬菌体外壳蛋白是由噬菌体体内控制噬菌体外壳蛋白合成的相关基因编码的,B项错误;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会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DNA,C 项正确;该实验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项错误。
专题四生命系统的遗传、变异、进化第1讲遗传的分子基础聚焦新课标:3.1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
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纵引横连————建网络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答案填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⑯⑰⑱⑲⑳边角扫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可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生活并繁殖。
(必修2 P43“相关信息”)()2.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必修2 P45正文)( )3.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必修2 P55正文)( ) 4.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与DNA聚合酶不能同时发挥作用。
(必修2 P55正文)( ) 5.DNA分子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是分别独立进行的。
(必修2 P56“概念检测”)( ) 6.反密码子的读取方向为由氨基酸连接端开始读(由长臂端向短臂端读取)。
(必修2 P67图4-6)( )7.tRNA和rRNA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但是这两种RNA本身不会翻译为蛋白质。
(必修2 P66“相关信息”)()8.终止密码子一定不编码氨基酸。
(必修2 P67表4-1注解)( )9.表观遗传现象由于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改变,因此生物体的性状也不会发生改变。
(必修2 P74正文)( )10.吸烟会导致精子中DNA的甲基化水平升高,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必修2 P74“与社会的联系”)()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整合考点8 “追根求源”的遗传物质及其本质与功能考点整合固考基一、遗传物质探索的经典实验分析1.需掌握的两个实验2.必须明确的三个问题(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而DNA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断裂,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 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
第1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基础自查 明晰考位 [纵引横连建网络] 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边角扫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 . T 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P 44正文下部)(V )2 . (1)选用细菌或病毒研究遗传物质的优点:成分和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容易分析 结果。
(V )(2)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共同的思路:把 DNA 与蛋白质分开, 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P 46思考与讨论)(V )3 •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了DNA 的确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
(P 52正文下部)(V )4. DNA 分子杂交技术可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 分子的差异,不同生物的 DNA 分子杂交形成的杂合双链区越多,说明两种生物亲缘关系越远。
(P 60思维拓展)(X )5 .大肠杆菌细胞的拟核有多个 DNA 分子。
另外质粒也是环状的 DNA 分子。
(P 55资料分 析)(X )6. DNA 指纹技术,需要用合适的酶将待检测的样品 DNA 切成片段,然后用电泳的方法将这些片段按大小分开。
(P 58科学•技术•社会)(V )7 .tRNA 中的一OH 部位是结合氨基酸的部位, 与氨基酸一NH 中的H 结合。
(P 66图4 — 5)( V )8.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 DNA 不能自行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P 7 o 小文字部分)(X )9 •线粒体DNA 缺陷导致的遗传病,都只能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 (主要原因是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基因,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精子太小,细胞质极少)。
(P 70小字)(V )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整合考点8 “追根求源”的遗传物质及其本质与功能[考点突破 固考基]一、遗传物质探索的经典实验 1 •需掌握的两个实验项目艾弗里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设计 思路设法将DNA 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遗传功能 匚|处理直接分离:分离 S 型菌的DNA 多冋位素标记法:分别用冋位素 s 、||站跄①加胳彌ms 別菌*有< -------- -------- 、转fcg 子(辰旬昭)一(格现菲脱实准J —加占③放射性同也蠶标记曲怵駁型竦爾宴內一 ④出峑分馳后期 囱誡牡第二床 廿裂后削醉⑦麟貨諄朋坤1®脱老.閱梅⑨的恍惊 拠皐 tern 两杂单链'L 槪念鯛遗険刪阳軽 K 句作W ) MN A聚合降第合揮忖佛总动乎1—箔袪战诗片岳转垃終止部拉賈嘤止子 模战⑬DNA 的一乐单<8 —叵弭博厲稱廡店整 ---- 产物 dniKNZRNZRMA ---- 模極 Q^.nRNA 一曲無⑲齟林 —产勒①豹U 链艾龙里实验_)対拟核4训駁隊质料线料區Hft DN& [盘期方武⑥钟幣 四■开吋阖门 址制巾心巻欄(1)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而 DNA 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 断裂,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考点2 可遗传变异与育种1.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的关系(1)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碱基对影响范围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替换小除非终止密码出现,否则只改变0或1个氨基酸增添大不影响插入位置以前的序列,但影响插入位置以后的序列缺失大不影响缺失位置以前的序列,但影响缺失位置以后的序列(2)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①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②基因突变若为隐性突变,如AA→Aa,也不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2.基因重组的三种来源重组类型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重组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重组人工基因重组(DNA重组)发生时间减Ⅰ后期减Ⅰ四分体时期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图像示意3.易位与交叉互换的比较比较项目易位交叉互换变异类型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发生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减Ⅰ四分体时期范围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对象非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图示4.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的界定5.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案育种要求育种方案集中双亲优良性状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杂交育种(耗时较长,但简便易行)对原品系实施“定向”改造基因工程及植物细胞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让原品系产生新性状(无中生有) 诱变育种(可提高变异频率,期望获得理想性状)使原品系营养器官“增大”或“加强”多倍体育种培育“隐性”性状自交或杂交,出现即可最简捷育种杂交育种特别提醒培育的新品种不一定是稳定遗传的纯合子,如培育杂交种即获得杂种优势,或者利用无性繁殖如马铃薯等植物也不需一定培育出纯合子。
题型一可遗传变异类型的判定1.(2018·全国Ⅰ,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答案 C解析突变体M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该突变体不能合成氨基酸甲,可能是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A项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自然条件下其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故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B项正确;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不能得到X,C项错误;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使基因重组,产生了新的大肠杆菌X,D项正确。
2.(2018·湖南长郡中学第三次月考)下图所示为某染色体上的若干基因。
其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c基因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交叉互换,可发生在a、b之间C.Ⅰ、Ⅱ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D.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关系答案 D解析c基因中的碱基对缺失,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而a、b属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果发生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据图分析,Ⅰ、Ⅱ为非基因序列,基因突变指基因序列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C错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个基因可控制多个性状,一个性状也可由多个基因控制,因此,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关系,D正确。
方法规律“二看法”辨析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题型二与生物变异有关的实验探究3.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
如果Ⅳ号染色体多一条(这样的个体称为Ⅳ三体)或少一条(Ⅳ单体)均能正常生活,而且可以繁殖后代。
三体在减数分裂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配对联会并正常分离,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同。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从变异类型分析,单体果蝇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__,要确定该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需对其进行________________分析。
(2)正常的雄果蝇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Y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____。
(3)野生型果蝇(EE)经基因突变可形成无眼果蝇(ee),该等位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注:实验中的亲本无眼果蝇染色体组成均正常):①将无眼果蝇与野生型Ⅳ单体果蝇杂交,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无眼果蝇与野生型Ⅳ三体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正常∶三体等于________,选择子一代中的Ⅳ三体雌果蝇与无眼雄果蝇测交,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测交过程(配子不做要求)。
答案(1)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组型(或染色体核型)(2)0、1、2 (3)①野生型∶无眼=1∶1②1∶1如图所示解析(1)Ⅳ号染色体少一条(Ⅳ单体)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数目变异;要确定该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需对其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
(2)正常的雄果蝇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一个含0条Y染色体,另一个含1条Y染色体,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2条Y 染色体。
(3)无眼果蝇(ee)与野生型Ⅳ单体果蝇(EO)杂交,子一代的野生型(Ee)∶无眼(eO)=1∶1,将无眼果蝇(ee)与野生型Ⅳ三体果蝇(EEE)杂交,子一代中,正常(Ee)∶三体(EEe)=1∶1,子一代中的Ⅳ三体雌果蝇(EEe)与无眼雄果蝇(ee)测交,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EE∶Ee∶E∶e=1∶2∶2∶1,据此书写遗传图解。
4.(2018·山东实验中学第三次诊断)已知果蝇的红眼(W)和白眼(w)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从真实遗传的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的单对交配中,获得如下后代:670只红眼雌果蝇,658只白眼雄果蝇,1只白眼雌果蝇。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注:性染色体组成异常的果蝇中,有1条X染色体的果蝇为雄性,有2条X染色体的果蝇为雌性。
(1)请画出题干中果蝇杂交的遗传图解(不考虑这只白眼子代雌果蝇)。
(2)对于该例白眼雌果蝇的存在,请给予三种可能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及其详细解释。
①变异类型: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变异类型: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变异类型: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图所示(2)①基因突变亲本雄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 W突变成X w,雄配子X w与雌配子X w结合并发育成白眼雌果蝇②染色体数目变异亲本雌果蝇减数分裂时X与X染色体未分离,产生含有X w X w的卵细胞,该配子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并发育成白眼雌果蝇③染色体结构变异X染色体上缺失W基因的精子与雌配子X w结合并发育成白眼雌果蝇解析(1)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 w X w,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 W Y。
在书写二者交配产生后代的遗传图解时,要注意写清楚亲代、子代的基因型、亲代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表现型及子代的性状分离比,相关的过程需用箭头连接。
(2)理论上,白眼雌果蝇(X w X w)与红眼雄果蝇(X W Y)交配,后代雌果蝇均为红眼(X W X w),题干中出现了1只白眼雌果蝇,则该白眼雌果蝇的出现可能有以下原因:①基因突变,即亲本雄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 W突变成X w,雄配子X w与雌配子X w结合并发育成白眼雌果蝇。
②染色体数目变异,即亲本雌果蝇减数分裂时X与X 染色体未分离,产生含有X w X w的卵细胞,该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并发育成白眼雌果蝇。
③染色体结构变异,即X染色体上缺失W基因的精子与雌配子X w结合并发育成白眼雌果蝇。
方法规律变异类型实验探究题的答题模板题型三变异原理在育种上的应用5.(2018·天津,2)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
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B.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C.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XD.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答案 C解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例适中时,可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A正确;由花粉培养形成幼苗利用的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一过程需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B正确;雄株丁(XY)的亲本为乙、丙,乙、丙都是由花粉培育的幼苗经染色体加倍形成的,故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X、YY,C错误;植株乙、丙杂交产生雄株丁的过程中发生了减数分裂,故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过程,D正确。
6.(2018·聊城二模)利用遗传和变异的原理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在现代农业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用某闭花受粉的植物进行育种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________合子。
若采用诱变育种,在γ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多害性等特点。
(2)生产中使用的该植物品种都是具有优良性状的杂合子(杂种优势),且该植物的穗大(A)对穗小(a)为显性,黄粒(B)对白粒(b)为显性。
请利用现有的穗大白粒和穗小黄粒品种(基因型未知)设计一个快速的育种方案,以实现长期培育穗大黄粒(AaBb)优良品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