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起始课》
- 格式:ppt
- 大小:16.14 MB
- 文档页数:36
《中国历史·起始课》教学设计济南市长清区实验中学张峰 2012年7月29日14:28宋进于12-7-29 15:12推荐什么是历史,为什么学,怎样学好,历史第一课让学生明确这三点,张老师的设计独特,值得推荐。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从具体事例中归纳历史事件包含的基本能要素;初步了解历史的过去性特点;初步确立史论结合、论丛史出的学科核心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交流假期生活,对历史有一个感性的了解;利用自己的已有知识,结合材料,探讨历史的价值;借鉴前人的学习,归纳学好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了解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证据的学科;初步理解历史学科的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历史学科。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历史学科的价值。
教学过程1、什么是历史课堂调查:(1)你读过哪些历史方面的课外书籍?(2)请列举你暑假生活中的2-3件大事。
通过课堂调查,使学生明白,历史就是指过去的事情,只不过离我们现在的远近不一样罢了。
几千年几万年前的事叫历史,几十年几百年前的事叫历史,我们的昨天,对今天来说,也叫历史,自己也是历史中的一个人。
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学习历史。
2、为什么学历史(1)引用名人名言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人是有历史的动物。
”古罗马战争学家西塞罗:“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出生以前的历史毫无所知的话,这个人就等于没有长大。
”(2)联系学生生活①你玩过《三国》游戏吗?你听过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的故事吗?看过哪些历史方面的影视剧?你知道哪些是真实的人和事,哪些是虚构的,哪些是神话传说,哪些是历史真相吗?②暑假里你到哪里旅游过,请选择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文景观,谈谈他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
③你看过《百家讲坛》节目吗?易中天、纪连海、王立群等人的走红,说明多数人是喜欢历史的。
通过上述活动,让学生明白了解历史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固有渴求,有利于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学生会主动的学习历史。
3、怎样学好历史(1)明确学习要求。
中国历史1课程简介一、课程号:04110040二、课程名称:中国历史1(chinese history)三、周学时:2学分:2一、予修课程二、教学内容简介:中国历史是一门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于中国历史方面的基本知识,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疆域、中外关系等的发展变化有较为明晰的认识。
要求学生不只是从静态方面,尤其是要从动态方面去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探讨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推荐教材或参考书:1、中国古代史,朱绍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待自编教材完成后,用自编教材。
中国历史1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历史1(chinese history)一、课程号:04110040二、周学时:2学分:2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中国古代史是一门必修课,它是社会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关于中国古代史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疆域、中外关系等等的发展变化有较为明晰的认识,为他们今后的教学科研打好基础,提高他们的素质。
本课程要求学生不只是从静态方面,尤其是要从动态方面去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探讨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道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每周2学时,共17周主要内容:导言(2学时)一、中国古代史的定义,理论和文献二、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特点三、学习中国古代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讲中国历史的开端和中国文明的起源(3学时)一、中国人的由来和原始社会1、中国境内的古人类2、原始社会的形成、发展和解体二、史传与考古1、“尊古”和“疑古”2、考古发现研究新成果三、中国文明的曙光1、中国文明的特质2、中国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第二讲夏、商、周、春秋、战国——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及社会变革(4学时)三、世袭王朝的出现和历史演变1、夏的”家天下”与夏文化探索2、从成汤灭夏到武王伐纣3、夏、商、周的年代体系四、商、周的国家形态1、甲骨文、殷墟和高代国家2、西周的井田制、分封制和宗法制3、“中国”与”华夏”4、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三、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1、春秋争霸和战国竞雄(历史演变)2、社会发展的新因素(经济结构、社会结构)3、变法运动4、百家争鸣第三讲秦汉帝国的形成和发展(4学时)一、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和巩固1、秦帝国的统一2、汉帝国的扩展3、两汉的民族关系和中外交通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和发展1、“百代皆行秦制度”2、“汉承秦制”及其发展(重点为武帝和光武帝时代)三、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及社会矛盾1、汉代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从文景之治到昭宣中兴)2、小农、豪民、世家大族3、西汉末年的王莽改制和东汉后期的外戚、宦官专权4、秦汉农民起义的特点四、秦汉文化1、秦统治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2、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3、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天文、历算、农学、医学) 第四讲魏晋南北朝的分与合(4学时)一、三国鼎立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曹魏的重要制度3、孙吴对江南的开发4、诸葛亮治蜀二、短暂的西晋统一1、三分归一统与太康之世2、“八王之乱”与西晋的灭亡五、偏安江南的东晋南朝1、“王与马,共天下”与东晋的门阀统治2、经济的继续发展3、南朝的更替及门阀士族的腐朽没落四、北朝的分合和民族融合1、五胡十六国及淝水之战的历史影响2、北魏的建立和孝文帝的汉化政策(避免与后题重复,突出重点)3、西魏北周的改革及南北形势的变化4、魏晋南北朝的雷鸣地位五、魏晋南北朝文化1、玄学思潮2、佛教的中国化与道教的发展3、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五讲隋唐帝国统一的重建和繁荣及五代十国的分裂(5学时)一、统一局面的重建和政治、经济体制的发展完善1、统一的历史条件和巩固统一的措施2、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和完善3、民族关系、中外关系及疆域的拓展二、隋唐的盛衰1、隋帝的繁荣和短祚2、唐帝国的兴盛: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治3、安史之乱及其历史影响4、唐后期的政治与经济:藩镇割据、宦官擅权、牛李党争及两税法三、唐帝国的灭亡和五代十国1、黄巢起义和唐的灭亡2、五代更替和十国分立3、经济重心的南移4、契丹兴起和辽建立5、周世宗改革四、隋唐五代文化1、儒学和史学2、中国佛教宗派的形成和道教的兴盛3、中外文化汇聚4、科学技术的发展第六讲宋、辽、金朝对峙和元朝大统一(5学时)一、宋的政治和经济1、宋朝的建立和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2、北宋的经济和社会结构3、北宋的社会矛盾和王安石变法二、宋辽金关系和宋室南迁1、辽朝建立和宋辽关系的演变2、依违于辽宋之间的西夏3、金朝强大和辽、北宋的灭亡4、金兵南下和南宋初年的抗金5、南宋和金的对峙(双方关系。
历史开学第一课一、课程背景历史开学第一课作为新学期的开端,旨在让学生快速融入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本课程将围绕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主线,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走进历史的长河,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课程内容1. 中国古代史概述(1)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2)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与思想文化繁荣(3)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与民族融合(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民族交融2. 中国近代史概述(1)鸦片战争与近代史的开端(2)太平天国运动与民族觉醒(3)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4)辛亥革命与民主共和国的建立3. 中国现代史概述(1)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史料,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深入剖析。
3. 对话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增强学生的历史感悟。
五、课程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本学期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认知。
4. 同伴评价:培养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六、课程实施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资料。
2. 课堂互动: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
3.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一至四课中国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八年级上册的中国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至四课的内容,涵盖了从古代社会的形成到战国时期的变革,这些都是我们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一至四课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在第一课中,我们学习了《中华文明的形成》。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我们了解到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是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农业社会中逐渐形成的。
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们还学习了中国的古代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老子和庄子,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的主题是《中央王朝的建立和衰落》。
在这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周朝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周朝的衰落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我们了解到周朝建立了封建制度,通过封建制度实现了统治和管理。
然而,由于分封制度的不断扩大,导致了周朝的分裂和衰落。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崛起和战争的频繁发生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这一时期的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孕育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学派,如孟子、墨子和道家学派等。
第三课的主题是《秦统一中国》。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秦朝的崛起和统一中国的历程。
我们了解到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我们学习了秦始皇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如统一的货币制度和统一的文字标准。
秦朝的统一给中国的历史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也伴随着一些负面的影响,如焚书坑儒和修建长城等。
第四课的主题是《秦汉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在这一课中,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我们了解到秦朝的崩溃后,汉朝的建立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我们学习了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如郡县制度和土地制度。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改革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后来的历史时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