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解度专题练习

溶解度专题练习

溶解度专题练习
溶解度专题练习

溶解度专题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B. 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C. 100克水溶解了36克食盐达到饱和,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D.20℃时,100克食盐溶液中含有36克食盐,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2.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4克,其含义是( )

A.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酸钾7.4克

B.20℃时,100克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氯酸钾7.4克

C.把7.4克氯酸钾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制成饱和溶液

D.7.4克氯酸钾可以溶解在100克水里。

3.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现有一瓶t℃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下面对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 它一定是浓溶液

C.升高温度,晶体不析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D.在t℃时加入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4.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 )

A.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

B.相应温度下,100克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

C.相应温度下,100克溶剂里最多能溶解溶质的质量

D.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溶质的质量

5.20℃时,50克水中溶解18克食盐达到饱和,则20℃时,NaCl的溶解度是( )

A.18

B.18克

C.36

D.36克

6.下列做法能改变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是( )

A.升高温度

B.增加溶质

C.增加溶剂

D.增大压强

7.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在20℃时将20克食盐放入到5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40%

B.33.3%

C.36%

D.26.5%

8.20℃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若再加入20克该物质或蒸发掉40克水都可以成为饱和溶液,那么该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 )

A.40克

B.50克

C.25克

D.无法计算

9. 某溶质不含结晶水,将一定质量的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从60℃降到20℃时,溶液保持不变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浓度

D.溶剂的质量

10.右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温度对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影响相同

C.把t1℃时甲、乙两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两溶液仍都为饱和溶液

D.把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溶液都析出溶质

11.右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10℃时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C.3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

D.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12.右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

分别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以变成饱和溶液的

是()

A.X溶液B.Y溶液C.Z溶液 D.X、Y溶液

13.现有a、b两种物质在t1℃的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2℃,

a溶液有晶体析出而b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b晶体。则能表示a、b两

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

14.图5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t℃时,A物质的(1)在______℃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

2

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填“大”或“小”);

(2)当A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__ __、__ ___、

__ __三种方法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15.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ab____.

(2)t2℃时,溶解度相等的是___bc_____.

(3)t2℃时,100 g水中加入20 g a物质,溶液不饱和,为使

其饱和,可再加入a物质____60____g,或使其温度降到

__t1______℃.

16右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100g水中溶解gA物质恰好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为。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 0%的溶液,应

加水g。

(3)t2℃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溶质

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17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

(2)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填“甲”或“乙”);

(3)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C.溶液质量:甲>乙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专题解析

1. A. 10℃时,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2. B. 30℃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60% 3. C. 20℃时,将1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得到60g溶液 4. D. 从混有少量乙的甲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甲,最适宜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 答案 B 解析 分析:A、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据此计算解答; B、根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分析解答; C、据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D、据甲、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分析提纯甲的方法. 解答:A、1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所以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正确; B、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60%,故错误; C、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20g,所以将1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可完全溶解,得到60g不饱和溶液,正确;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此混有少量乙的甲中提取交纯净的甲,适宜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知识的运用,能较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A.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2. B. 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 C.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 D. 20℃时,把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答案 C 解析 分析:A、根据某一温度时物质溶解度的比较方法考虑;B、根据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考虑;C、根据溶解度曲线观察即可;D、根据20℃时甲的溶解度进行计算即可.解答:A、从40℃向上做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面的溶解度就大,所以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A说法正确; B、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说法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C说法错误; D、20℃时甲的溶解度是2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5g甲物质,所以20℃时,把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只能溶剂25g,所以溶液是饱和溶液,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含义,知道溶解度大小的比较方法,知道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质量需要根据溶解度进行分析.

专题练习溶解度Word版

溶解 度\克 t /℃ ·P 0017 1.20℃时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发生如下不同变化,其中不会出现白色浑浊的是 A 降低温度 B 升高温度 C 温度不变,蒸发溶剂 D 通入CO 2 2.要使wg 10%的NaCl 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增至20%,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再加入w 10g 固体NaCl B 蒸发浓缩成w 2 g NaCl 溶液 C 蒸发掉一半溶剂 D 再加入2wg 25%的NaCl 溶液 3.右图是某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判断该溶液在A 、B 、C 、D 四种 状态时,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A A B B C C D D 4.在下列四图中纵、横轴的单位分别相同时,有关氯化钠溶解度曲线(a ) 和氢氧化钙溶解度曲线(b )的关系示意图基本合理的是 A B C D 5.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现分别在 50g A 和80g B 中各加水150g ,加热溶解后并都蒸发水50g ,冷却到t 1℃,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 1℃时溶液中A 、 B 的质量百分比浓度相等 B t 1℃时溶液中A 的浓度小于B 的浓度 C t 1℃时两者均无固体析出 D t 1℃时析出固体B 6.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的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A 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 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 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 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7.右图是物质M 的溶解度曲线图,则P 点表示 A 饱和溶液 B 不饱和溶液 C M 未完全溶解 D 无法配制 8.向某一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含18O 的带标记的无水硫酸铜粉末ag ,如 果保持温度不变,其结果是 A 无水硫酸铜不再溶解,ag 粉末不变 B 溶液中可找到带标记的SO 42-,而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大于ag C 溶液中可找到带标记的SO 42-,而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小于ag D 溶液中找不到带标记的SO 42-,但白色粉末逐渐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大于ag 9.向一定量的饱和NaOH 溶液中加入少量Na 2O 固体,恢复到原来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液中的Na +总数不变 B 单位体积内的OH -数目不变 C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 溶液的质量不变 10.将40℃的饱和石灰水冷却至10℃或温度仍为40℃而加入少量CaO ,这两种情况下都不改变的是 A Ca(OH)2的溶解度 B 溶液的质量分数(百分比浓度) C 溶液的质量 D 溶液中Ca 2+的数目 11.将5g 纯净物A 投入95g 水中,使之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一定等于5% B 一定大于5% C 一定小于5% D 可能等于也可能大于或小于5% 12.向100g 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1.6g 白色硫酸铜粉末,此时析出的晶体质量是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

溶解度曲线练习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如图是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2℃时质量分数相等 C.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t3℃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 C.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保持不变的只有丙 D.采取降温和蒸发溶剂的方法都可以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3.图中的直线表示t℃时,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质量。对于a、b、c、d四点的 分析,你认同的是()

A.a、b两点质量分数不同 B.b点不可能是饱和溶液 C.c点质量分数最小 D.d点在t℃时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4.甲、乙两种均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设它们从溶液中析出时也都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将甲、乙各17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所得两溶液的质量相等 B.将甲、乙两种溶液由t3℃降温至t2℃,所得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先配制较高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再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将t3℃时甲的饱和溶液100g降温至t1℃,析出甲的质量是59.4g 5.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甲所示,结合图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

溶解度专题复习

溶解度专题复习 一、选择填空 1、小琪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的水结了冰。她加入的物质是( ) A .食盐 B .硝酸铵 C .生石灰 D .氢氧化钠固体 2、如右图所示,向小试管里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右侧U 型管中的液 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是( ) A 、浓硫酸 B 、食盐 C 、生石灰 D 、烧碱 3、下列方法中,能够使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 ( ) A. 增加水的质量 B. 在水中增加硝酸钾的质量 C. 升高水的温度 D. 降低水的温度 4.在20℃时,A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浓度为10%,如再加入5gA 或蒸发掉32.26g 水,都可成为饱和溶液,则20℃时,A 的溶解度为( ) A 13.4g B 15.5g C 16.7g D 无法计算 5.现有40℃时KNO 3的饱和溶液82.0g ,当温度下降至10℃时,溶液质量为60.5g , 此时需加水102.4g 才能把析出的晶体全部溶解,则40℃时KNO 3的溶解度是( ) A 32g B 64g C 40.5g D 21.5g 6.将6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100克,冷却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质量不变 B 溶剂质量发生变化 C 溶液为饱和溶液,浓度不变 D 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 7. 下列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后能达到饱和的是( ) A. NaCl 溶液 B. KNO 3溶液 C. 溶液 D. NH 4Cl 溶 液 8. 要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措施是( ) A. 增大溶剂量 B. 充分振荡 C. 降低温度 D. 升高温度 9、. 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g ,将5 g 食盐放入10 g 水中,在20℃时, 所得食盐饱和溶液( C ) 2)(OH Ca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乙>甲>丙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4.(多选)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70g溶液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 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5.(多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溶液和C溶液 C.实验过程中,只有B溶液和D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D.实验过程中,B溶液与E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6.(多选)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 丙 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4)当溶液的浓度都用溶质的质量分数(m)表示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选填序号)。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种溶液浓度也相等 B.t2℃时,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 C.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为降至t1℃时,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 D.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降至t1℃时,所得溶液浓度的大小顺序为m(乙)> m(甲)=m(丙) E.将t1℃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其浓度可能都不发生变化 F.将t2℃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降温,其浓度都可能发生变化

溶解度曲线题专题(学习资料)

溶解度曲线题专题 一.选择题 1.如图为晶体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a、b两点分别表示M物质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 或a、b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 A.t2℃时,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 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b中都有晶体析出 C.从a→b:先将a降温到t1℃,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t2℃ D.从b→a:在b中加入M至刚好饱和 2.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甲溶液仍饱和 B.两溶液仍饱和 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溶液质量:甲=乙 3.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A B.t1℃时,将25克物质放入100克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A C.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 D.从B溶液中结晶出B的最好方法是冷却 5.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B.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可将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成不饱和 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此可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专题训练--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

专题训练--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 一、基础知识要点: 1、 溶质质量分数概念: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可用小数或者是百分数表示。 2、 科学上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 3、 有关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液 质M M a % 4、 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 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基础知识专题训练; 1、食盐水的浓度5%,它表示 克溶液里有 克食盐水和 克 水。10千克这样的食盐水中含食盐 千克,含水 克。 2、 克氯化钠溶于 克水中,可制的60克5%的食盐溶液: 克

10%的氯化钠溶液蒸干可得氯化钠20克,克10%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水45克。 3、现有20℃时10%的硝酸钾溶液50克:(要求列式计算) ⑴加入10克硝酸钾后,其质量分数为 ⑵加入50克水后,其质量分数为 ⑶加入10克硝酸钾和15克水后,其质量分数为 ⑷蒸发掉10克水后,其质量分数为 ⑸加入20%的硝酸钾溶液50克后,其质量分数为 ⑹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现加入20克硝酸钾,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4、T℃时,将某物质a 克溶于水恰好制成V毫升饱和溶液(此时溶液密度为d克/ 厘米3)则T℃时该物质溶液为,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 5、配制50克5%的氯化钠溶液,其步骤是:(1)(2)(3) 6、在一定温度下,A物质的溶解度为25克,则此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在一定温度下,B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则此温度下,B物质的溶解度为克 7、从60克15%的食盐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则这20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现将20℃100克15%的食盐溶液升温到60%时(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现将20℃100克15%的食盐溶液恒温蒸发水分,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在(增大或减少),当溶液成为20℃时的时,溶液浓度达到最大,其最大值为(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9、向20℃时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则此时食盐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大? 10、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40克水中加入18克食盐,充分溶解后,能得到食盐溶液多少克?这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11、已知40℃,A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求A物质在40℃时的溶解度。

中考化学溶解度曲线专项练习题

溶解度专项训练 1.右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

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含答案

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 1、图1分别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下列各小题要求,把适当的答案填入各空格内。 图1 (1)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可溶性物质的是_A_,属于微溶性物质的是__B__,属于难溶性物质的是_____C___; (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有____AC____;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有__B______; (3)A物质在35℃时的溶解度为_____15g___,B物质在0℃时的溶解度为__2g______。 2、右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 饱和时,分别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 以变成饱和溶液的是(C ) A.X溶液B.Y溶液C.Z溶液 D.X、Y溶液 3、右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表示不饱和溶液的点是(C ) A.a点 B.b点C.c点 D.无 4、现有a、b两种物质在t1℃的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2℃,a溶液有晶体析出而b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b晶体。则能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

线是( B ) 5、图5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t1____℃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在 t℃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____大____ 2 (填“大”或“小”); (2)当A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__降温 __、__ 蒸发溶剂___、__加溶质__三种方法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6、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ab____. (2)t2℃时,溶解度相等的是___bc_____. (3)t2℃时,100 g水中加入20 g a物质,溶液不饱和,为使其饱和,可再加入a物质____60____g,或使其温度降到__t1______℃. 7、右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当温度是t2 ℃,a、b两种物质的 溶解度相等; (2)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溶解度专项练习题

溶解度练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C.可用水区分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D.面粉溶于水形成溶液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B.澄清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C.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D.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就变成不饱和溶液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C.溶液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4.将下列固体分别溶解于水中,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硝酸铵B.氢氧化钠C.蔗糖D.氯化钠 5.已知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在此温度下,2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A.36g B.C.D.10g 6.把一定质量的30%的某溶液加热蒸发10g水,冷却至20℃时有2g晶体析出,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则该物质在20℃是的溶解度是() A.20g B.C.40g D. 7.在4℃时,将100mL密度为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与100mL的水均匀混合,待温度恢复到4℃时,下列关于混合后的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A.密度为cm3 B.溶质质量分数为% C.体积为200mL D.溶液的质量为280g 8.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图①是高温煅烧石灰石,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 B.图②是向一定质量的水中不断加入蔗糖,加入固体质量与形成溶液质量的关系 C.图③是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金属镁与铝,加入金属质量与产生氢气质量的关系 D.图④是向一定质量铁粉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与形成溶液总质量的9.下列图像与实验相符合的是() 固 体 质 量 /g 溶 液 质 量 /g 氢 气 质 量 /g Mg Al 溶 液 质 量 /g

“溶解度曲线”专题练习

“溶解度曲线”专题练习 1.右图为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溶解度 B.20℃时,50g水最多能溶解31.6gKNO3 C.t℃时,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50℃的NaCl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2.右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5℃时100g甲的溶液中含甲的质量60g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3.如图是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4、图7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7回答问题: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 (4)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5.(1)某同学取四份50克的水,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配制成t℃时的溶液,充分搅拌后,过滤除去未溶解的固体,将相关数据记录如下: ①试判断从操作开始所配制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②根据以上数据,可知t℃时KNO3的溶解度为。

溶解度专项练习题

溶解度练习题 A. 20g B. C. 40g D. 7. 在4C时,将 100mL密度为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与100mL的水均匀混合,待温度恢复到4C 时,下列关于混合后的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A. 密度为cm3 B.溶质质量分数为% C.体积为200mL D.溶液的质量为280g 8. 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气体质量/g加入固体质量/g加入金属质量/g加入硫酸铜溶液质量/g ①②③ ④ / A.图①是高温煅烧石灰石,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天糸 B. 图②是向一定质量的水中不断加入蔗糖,加入固体质量与形成溶液质量的关系 C. 图③是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金属镁与铝,加入金属质量 与产生氢气质量的关系 D. 图④是向一定质量铁粉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与形成溶液总质量的 9 ?下列图像与实验相符合的是()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 .可用水区分NaOH固体和 2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 种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3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NH4NO3固体 ) B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D ?面粉溶于水形成溶 液 B.澄清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D.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A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就变成不饱和溶液 C.溶液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 4 .将下列固体分别溶解于水中,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 .硝酸铵 已知在20 C时, 量为()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 D.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蔗糖 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在此温度下,2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 A. 36g 把一定质量的30%的某溶液加热蒸发10g水,冷却至20C时有2g晶体析出,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则该物质在20C是的溶解度是( B. C. D. 10g 閨① EiJ'V.H'i 冋 闺③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及习题

溶解度/g t/℃ 21m m 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点 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 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 (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 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 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 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溶解度曲线专题练习 1.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溶解度/g 度

溶液 溶解度专项练习经典

溶液溶解度专项练习经典 一、溶液选择题 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t2℃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t2℃时,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乙 D.将t1℃时甲、乙饱和溶液升温的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D 【解析】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错误;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从t 2℃降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确定,故错误; 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乙物质的溶解度,即100g溶剂中甲物质的质量>乙物质的质量,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乙,故错误; D、由于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时也相同。甲、乙的溶解度都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t1℃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都变成了不饱和溶液,由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都不变,所得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正确。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2.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答案】C 【解析】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 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 80g 2020 g g =

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

溶解度曲线习题 1、图1分别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下列各小题要求,把适当的答案填入各空格内。 图1 (1)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可溶性物质的是_A_,属于微溶性物质的是__B__,属于难溶性物质的是_____C___; (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有____AC____;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有__B______; (3)A物质在35℃时的溶解度为_____15g___,B物质在0℃时的溶解度为__2g______。 2、右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 分别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以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A.X溶液B.Y溶液C.Z溶液D.X、Y溶液 3、右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表示不饱和溶液的点是() A.a点B.b点C.c点D.无 4、现有a、b两种物质在t1℃的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2℃,a溶液有晶体析出而b 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b晶体。则能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

5、图5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t1____℃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 t℃时, 2 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____大____(填“大”或“小”); (2)当A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__降温__、__蒸发溶 剂___、__加溶质__三种方法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6、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 ____. (2)t2℃时,溶解度相等的是___ _____. (3)t2℃时,100 g水中加入20 g a物质,溶液不饱和,为使其饱和,可再加入a物质________g,或使其温度降到__ ______℃. 7、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当温度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在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乙的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在。现将温度由80℃降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杯中固体甲和固体乙都减少 B.杯中固体甲减少、固体乙增多 C.溶液中甲、乙溶液都减少 D.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 9、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为t1℃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初三化学酸碱盐专题训练和溶解度图像题

初三化学酸碱盐和溶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食品与健康相关,下列作法不会危害人体的是() A、香肠中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B、饲养猪加入瘦肉精 C、蒸馒头加适量纯碱 D、长期使用铝餐具 2、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硝酸钠 B、氢氧化钾 C、氢氧化铁 D、硝酸 3、为了防治病害,对生长过程中的菜喷洒农药,用碱性溶液或清水冲洗可使毒性降低,浸泡时可加入() A、固体碳酸钠 B、食醋 C、白酒 D、白糖 5、为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钠,可加入适量的() A、铁屑 B、氯化钡 C、硝酸银 D、氢氧化钾 6、下列各物质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Na2CO3·10H2O B 、CuSO4 C、浓硫酸D、NaCl固体 7、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可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一组是() A、K2SO4、HNO3、BaCl2 B、BaCl2、Na2CO3、HCl(过量) C、CaCl2、KOH、Na2CO3 D、CuSO4、FeCl3、NaOH 8 、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能产生蓝色沉淀的是() A、氯化铜 B、氯化铁 C、硝酸镁 D、硫酸 9、下列各组溶液,只用无色酚酞就可以鉴别的是() A、NaCl、NaOH B、NaCl、HCl、NaOH C、NaCl、H2SO4 D、NaCl、NaOH、Na2SO4 10、下列各组物质均能在NaOH溶液中共存的是() ,KNO3,KCl B. NaCl,CuSO4,HCl ,NH4Cl,CaCl2D. CaO,CO2,HNO3 11、如图,广口瓶中盛有气体X,胶头滴管中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滴入瓶中,振荡,一 段时间后可见小气球鼓起。下表中的各组物质不出现上述现象的是() A B C D X CO CO2HCl SO2 Y Ca(OH)2NaOH Ba(OH)2NaOH 12、在实验室用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研究中和反应时看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有如下做法:①放弃对此问题的研究②挪用其他人的实验结果③实验前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两滴酚酞试液④改用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④ 13、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一种叫胆汁酸(一种酸)的难溶于水物质,使鱼肉变苦,要消除这种苦味,可用下列的何种溶液冲洗最适宜() A. 食盐水 B. 醋酸 C. 纯碱溶液 D. 氢氧化钠溶液 9、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uSO4、NaCl、AgCl、Na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的实验:(1)将白色粉末放入足量的水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2)向无色澄清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有部分沉淀溶解,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根据以上事实,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 10、将一定量的Fe、Cu放入AgNO3溶液中,待反应完全后过滤。 (1)若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盐酸,不出现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 (2)若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渣中一定有____________,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 1 在装有下列固体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能得到澄清无色溶液的是 ()A、Cu(OH)2B、Zn C、Fe2O3D、 2 一块质量为的铁片,可能含有下列某一种杂质,当它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则铁片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A、Cu B、Zn C、Mg D、Al 1、下列酸中没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A、浓硫酸B、浓盐酸C、浓硝酸D、稀醋酸 2、下列物质放在敞口容器中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少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浓硝酸 D、稀硫酸 3、下列物质能除去铁制品表面铁锈的( ) A、NaOH溶液 B、CuSO4溶液 C、稀盐酸 D、NaCl溶液 4、下列物质加入足量硝酸后,固体不溶解的是(A、CuO B、AgCl C、CaCO3 D、BaSO4

溶解度曲线专项练习

溶解度曲线专项练习 1.(2014?昆明)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 C.20℃时,将25g甲加入50g水中,可形成75g溶液 D.将3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晶体析出 2.(2015?昆明)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0℃和8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均为40g B.该物质在60℃时的溶解度比40℃时的溶解度大 C.40℃时该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D.将85℃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60℃,此过程中不会析出晶体 3.(2016?昆明)甲物质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易溶于水 B.60℃时,甲的溶解度约为0.6 C.将80℃时甲的溶液降温至40℃,一定析出甲晶体 D.90℃时,在50g水中加入0.7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饱和溶液

4.(2017?昆明)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 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甲溶液从t2℃降温至t1℃,一定有晶体析出 D.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5.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把30g甲溶解到50g水中,得到80g的饱和溶液 C.分别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6.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7.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0 ℃时,50 g水可以溶解25 g甲物质 B.升温能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D.3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物质的溶解度大 8.右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Cl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B.t1℃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20gKNO3 C.t2℃时,NaCl饱和溶液与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D.温度高于t2℃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最新中考化学--溶解度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化学--19题溶解度(曲线)专题训练 1.(5 (1)由上表可推出KNO3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是。 (2)20℃时,把40 g KNO3放入小烧杯中,然后再加100 g水不断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该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如右图所示,把上述(2)中的小烧杯放到盛水的大烧杯中。若 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能够 使小烧杯中的K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的是(填序号)。 ①浓硫酸②硝酸铵③氢氧化钠④冰 2.(4分)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g。 (2)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g。 (3)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方法。 (4)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 取值范围是g。 3.(3 (1)某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有固体析出,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要配制20℃时的NaCl饱和溶液100g,需要NaCl的质量为g(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某KNO3晶体中有少量NaCl、Ca(OH)2杂质,要得到纯净KNO3的方法是:先加热溶解,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KNO3晶体。 4、(4分)我国北方有许多盐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Na2CO3和NaCl,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Na2CO3),夏天晒盐(NaCl)。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等质量Na2CO3、NaCl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 (3)冬天捞碱的原因是由于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__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夏天晒盐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的方法,使NaCl晶体析出。

浙江省九年级科学讲义--溶解度专题

《溶液溶解度》专题 要点梳理: 一、溶液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2)温度 3.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四、结晶的方法: (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又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精题导解: 考点1:溶液 例1: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糖水的溶质是水D医用生理盐水是溶液 考点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例2:右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 ..实现M、N 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先将M降温再将其升温 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考点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例3: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7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