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力衰竭如何鉴别诊断
- 格式:docx
- 大小:14.70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诊断心衰的方法
中医诊断心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视察诊断:常用来诊断心衰的方法之一。
在视察患者时,可
以观察患者的皮肤、面部表情和活动能力等,以判断患者心衰的程度。
二、问诊诊断:一个全面的病情调查是进行心衰诊断的重要手段,需要认真聆听患者的诉说,并根据汇总的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心衰
的判断。
三、体格检查诊断:常见的体征可以提供重要信息,帮助医生确
定是否存在心衰。
例如可见心律失常、心率加快、心搏增强、心脏肥大、肺部流血等。
四、化验检查诊断:使用血液和尿液化验,可以检查心肌酶、心
肌素、乳酸脱氢酶等,以及血清肌酐、血氧饱和度等,以诊断心衰。
五、影像学检查诊断:通过x线片或CT扫描,可以查看心脏形态
和功能,并得到心脏的大小,有助于检查心衰的发展情况。
六、其他辅助检查诊断:电生理图可以检验心脏电传导,而心衰
可能会引起电生理活动的变化;心脏超声可以检测心脏的一般状况;
以及心肌静脉导管穿刺检查,可以诊断心衰发展的程度等。
总之,中医诊断心衰的方法涉及视察诊断、问诊诊断、体格检查
诊断、化验检查诊断、影像学检查诊断、以及其他辅助检查诊断,都
是重要的手段,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有心衰及其发展情况。
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1. 定义: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功能在排出部分受到损害,继而影响心脏的整体功能的疾病。
它是慢性且可逆的,经常是被慢性心脏病引发,其病因包括冠心病、瓣膜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
2. 分类:
根据全身症状,心力衰竭可分为四类:①心脏衰竭:主要表现为心脏功能减退;②脓毒性心力衰竭:由脓毒性疾病所引起的心力衰竭;③慢性心力衰竭:超
过六个月以上持续发病;④心源性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心肌梗死。
3. 诊断标准:
①全身症状:体重减轻、排尿量的减少、发热感等症状;
②血液检查:血清放射性物质GCIP及其它指标异常;
③心电图检查:明显的肥厚性心电图及其它异常;
④心脏彩超:心室肥大;
⑤超声心动图:严重心力衰竭可见瓣膜受损及左室容积增大;
⑥胸部X光:可以观察到心脏受损前后血液回流关系的变化。
4. 鉴别诊断
为确诊心力衰竭,还应鉴别诊断病因明确后、肺动脉高压症、ST段抑制、心
肌病、活动性肝炎、肾脏病变等。
5. 治疗原则
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临床病理学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利尿剂、ACEI及ARB等,对于病理学治疗则多为平衡排毒及水、盐等,联合心脏?#26800;?#24863;或给予血管紧张素受体?#26800;?#24863;等。
王晓波达川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川达州市 635000)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
如何判断心力衰竭,该疾病在出现阶段有哪些迹象,下面给予介绍。
1、心力衰竭几种迹象1)气短:心力衰竭与呼吸有关。
肺部的血液不足会导致液体渗入肺部。
此外,心力衰竭的主要后果之一是肾脏不能像过去那样去除钠和水。
这导致液体积聚和肿胀,称为水肿,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包括肺部。
由于肺部液体积聚,您可能还会出现咳嗽和喘息。
2)脚和腿“胖”了:腿水肿是心血管疾病的征兆,这可能表明心脏的泵送动作有问题,如果心脏的泵送速度不够快,血液就会在静脉中积聚,从而引起水肿。
心力衰竭还使肾脏更难去除多余的水和钠,这也引起水肿。
3)心脏跳动的快:当你走上楼梯的时候,你的心脏跳起来就像刚刚跑完马拉松一样吗?你的脉搏是不规则的?当你的心脏无法有效地抽血时,它会试图通过更快的抽吸来弥补它。
心力衰竭也可能导致心跳停止。
根据心力衰竭协会和欧洲心律协会的统计,25%至50%的心力衰竭患者患有心房颤动(Afib),这是一种可引起中风的心律失常。
它也可以走另一条路。
Afib本身也可导致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和Afib共享许多风险因素。
4)你总是很累:21世纪的日常生活可能会让人筋疲力尽,但如果你比平常更累,特别是在日常活动中,这可能是你的心脏衰竭的迹象。
当心脏开始失去其泵送效率时,它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来满足身体的所有需求。
它开始将血液转移到大脑和重要器官等关键区域,而四肢的血液会减少。
请记住,疲劳是许多疾病的症状,因此单独疲劳不应该让您担心心力衰竭。
5)思考能力与注意力:你发现自己感觉头脑昏沉,或者无法记住谈话吗?认知障碍是心力衰竭的常见症状,30%至80%的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某种类型的损伤。
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Framingham标准)心力衰竭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
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中文名:心力衰竭外文名:heart failure别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原因冠心病已成为欧洲75岁以下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病因,和中国的情况相似。
据中国42家医院在1980、1990、2000年3个全年段对部分地区心力衰竭住院病例所做的回顾性调查,冠心病由1980年的%上升至2000年的%,居各种病因之首。
在高龄老人中高血压也是心力衰竭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根据病理生理异常,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可分为:(1)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炎、心肌病和冠心病等。
(2)后负荷增加: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瓣狭窄等。
(3)前负荷增加:二尖瓣反流、主动脉瓣反流、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代谢需求增加的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动静脉瘘等)。
[1] 诱因(1)治疗不当:主要为洋地黄用量不当(过量或不足)。
以及合并使用了抑制心肌收缩力(异搏定、β阻滞剂)或导致水钠潴留(大剂量非甾体抗炎药)的药物。
(2)感染:呼吸道感染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是较重要的诱因。
(3)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率快的心房颤动和其他快速心律失常。
(4)肺动脉栓塞。
(5)体力或精神负担过大。
[1]临床分型心脏结构(一)按心力衰竭发展的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居多。
急性者以左心衰竭较常见,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
(二)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
左心衰竭的特征是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
心衰诊断标准
心衰是指心脏失去正常功能,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求的一种病症。
当出现这种症状时,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心衰的主要诊断标准包括:
一是改变心脏功能。
患者可以表现为感觉疲劳,出现胸痛,心悸或低血压。
心功能可能会衰竭,而收缩期血压可能会低于正常水平。
二是肺水肿。
患者可能会出现少量白血球和蛋白质体积,作为心衰早期诊断的最佳指标。
三是血液检测。
偏高的血尿素氮水平和肝激素水平证明患者的肾脏可能受损。
四是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可以检测出心脏的功能异常情况。
五是心脏彩超检查。
彩超检查可以显示心脏室内作用的变化,以及心肌细胞组织的变化。
此外,医生还可以对患者进行心杂音检查,寻找可能引起心衰的原因。
心衰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生在诊断心衰时,可以通过上述多种方法来辅助诊断,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患者。
老年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老年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逐渐增加。
因此,准确诊断老年心力衰竭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老年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一、临床表现。
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心悸、胸闷等症状。
患者常常在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在平卧时也感到呼吸困难。
乏力是由于心排血量减少导致全身供血不足所致。
水肿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严重时甚至出现腹水。
心悸和胸闷则是由于心脏负荷增加所致。
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诊断老年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频率、心率、血压、颈静脉压、下肢水肿等情况。
此外,医生还需要仔细听诊患者的心音和肺部啰音,以了解心脏和肺部的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老年心力衰竭的重要辅助手段。
常规血液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情况。
心肌标志物检查可以帮助判断心肌损伤的程度。
此外,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检测对于诊断心力衰竭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老年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心脏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情况。
此外,X线胸片和心血管造影等检查也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心脏和肺部的情况。
五、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律和心脏传导情况,对于判断心脏是否存在缺血、心肌损伤等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六、心功能评估。
心功能评估是诊断老年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心功能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综上所述,老年心力衰竭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心电图检查和心功能评估等多方面的信息。
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希望临床医生能够加强对老年心力衰竭的认识,及时发现和诊断该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生活。
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心力衰竭病人的心脏收缩功能(LVEF)会降低到50%以下,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包括肥胖、腹部肿胀、气促、乏力和心悸等。
此外,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图会显示心室肥厚和室间传导阻滞,心肌病理学检查也会显示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纤维化过程。
其次,心功能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心脏收缩力明显减弱,收缩期减短,心室肥厚,心腔体积增大,心肌指数显著降低,心跳频率增加,心脏超声波显示心脏结构改变。
再次,心功能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心肌蛋白胶原三聚体(CK-MB)升高,血清肌酐(Cr)升高,血清尿素氮(BUN)升高,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血清肌钙蛋白T(TnT)升高。
最后,心力衰竭的诊断也可以通过心脏造影检查和心功能核磁共振检查(CMR)来证实,心脏造影检查可以检测出心脏结构和血流量改变,CMR检查可以检测出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纤维化的情况。
总而言之,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包括心脏功能检查、心功能病理学检查、心功能实验室检查、心脏造影检查和心功能核磁共振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心力衰竭,从而更好地治疗这
种疾病。
心力衰竭诊断标准1.心功能的可靠标志心力衰竭诊断的主要标准是认定患者的心功能是否低于正常值,可以根据一下项目来评估:(1)心电图的变化,可以从心脏的极化程度、心房和室的电导变化、电容性变化以及QRS段的降低来评价患者的心功能;(2)血液肌酐和尿素氮的升高,心功能低下时,肌酐和尿素氮会随着心脏容积沉积继续升高。
(3)评价心脏的超声结果,考察心室收缩末期变化和胸腔内液体增多情况。
2.体力活动受限对于病人的行为及体力活动,在诊断心力衰竭时也要进行系统的评估,并取得病人有效的体力活动受限的证据,以便进行有效的治疗。
包括做一些比较重的体力锻炼,如普通的走路、跑步、蹦床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行为中,患者是否表现出体力解析、呼吸困难或激烈的心跳等症状。
3.心肌酶的变化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心肌缺失或损伤,引起心肌的合成和恢复能力下降,并表现出心肌酶的改变,即血清肌酐水平升高,也可测定血清中肌酐肌醇联合物、LDH和CK-MB水平,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
4.放射性核素测定可以通过放射性核素来检查心肌灌注能力和心室吸收能力,常用放射性核素有99Tc-MIBI,201Tl,放射性核素提供了认定心室衰竭的有力依据,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患者心肌灌注和灌注区域的状态。
5.其他检查(1)肠动脉测定:需要进行肠动脉分灌技术,以评价肠部血流量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
(2)血液气分析:除一般血液检查外,还可以测定血气分析及呼吸功能,反映患者的应激反应能力。
(3)核磁共振成像:该技术可以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心脏的心室使用率、血管状态及血流速度等信息,对于确定心功能的不全程度有重要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心力衰竭诊断的标准。
心力衰竭的诊断要根据以上各个指标的变化进行综合评估,全面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以此来确定治疗方案。
心力衰竭一旦确诊,应及早开展治疗,以控制病情及预防进一步发展。
中医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一种疾病。
中医学认为,心力衰竭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如心阳虚、心阴虚、气血不足等。
诊断心力衰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和相关检查结果。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乏力、活动耐力下降、心悸及水肿等。
根据中医学的分类,心力衰竭可分为三型,分别为气阴两虚型、气虚血瘀型和痰湿阻滞型。
一、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倦怠、表情淡漠、口干、舌红少苔、脉细弱等症状。
中医诊断心力衰竭的标准如下:1.心悸气短:患者出现心悸、气短、活动耐力下降等症状。
2.舌红少苔:舌质红,舌体较少苔,舌尖尖红,舌脉沉细。
3.脉细弱:脉象沉细无力。
二、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乏力、活动耐力下降、胸痛、水肿等症状。
中医诊断心力衰竭的标准如下:1.活动耐力下降:患者活动耐力明显下降,不能正常进行日常活动。
2.胸痛:患者胸痛呈持续性或间歇性。
3.水肿:患者出现下肢、腹部等水肿。
4.舌胖暗苔:舌质胖嫩,舌苔黄腻。
5.脉沉细:脉象沉细有力。
三、痰湿阻滞型心力衰竭痰湿阻滞型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咳嗽、痰多、浮肿等症状。
中医诊断心力衰竭的标准如下:1.咳嗽:患者出现咳嗽,常有大量痰液。
2.浮肿:患者出现全身浮肿,尤其是下肢浮肿明显。
3.舌胖暗苔:舌质胖嫩,舌苔黄腻。
4.脉滑软:脉象滑而有力。
心力衰竭的中医诊断需要综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化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此外,还需要对机体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估,包括脏腑功能状态、精神状态等。
中医诊断心力衰竭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总结起来,中医诊断心力衰竭的标准主要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相应的化验检查结果。
根据气阴两虚型、气虚血瘀型和痰湿阻滞型的不同表现进行分类诊断,最终确定心力衰竭的病因和类型,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计划。
中医对心衰病的诊断标准
一、诊断依据
1.慢性心脏疾病史,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炎等。
2.临床症状:乏力、气短、胸闷、心悸、咳嗽、咳泡沫痰等。
3.体征: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心脏扩大等。
4.中医证候学特点: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阴虚证等。
二、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标准:具备上述慢性心脏疾病史,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和体征,以
及中医证候学特点。
2.病理生理诊断标准:通过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
于50%,或舒张早期和晚期心室充盈速度比值(E/A)小于1,或肺动脉高压等。
三、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等,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症状。
2.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脏电生理活动情况。
3.X线检查:观察心脏外形及肺部淤血情况。
4.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状态。
5.心衰标志物检查:如B型脑钠肽(BNP)或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
proBNP),用于评估心衰程度及预后。
四、鉴别诊断
1.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相鉴别,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2.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胸痛相鉴别,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
3.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相鉴别,如室性心动过速、房颤等。
五、治疗原则
1.中医治疗:以补益心气、温补心阳、滋养心阴为基本原则,根据证候特点
选用不同的方剂和中药。
2.西医治疗: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或ARB类药物、β受体拮抗剂等药物
治疗,以及针对病因的治疗。
3.综合治疗:结合中医和西医治疗,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心衰诊断标准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心衰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心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根据2016年ESC心衰指南,我们可以将心衰的诊断标准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临床症状。
心衰患者常常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胸闷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运动耐受能力。
临床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了解其发病时间、持续时间和加重情况,以及与运动或静息相关的症状变化等。
二、体征。
心衰患者体征常常包括心率不齐、心音异常、颈静脉压力增高、肺部啰音、下肢水肿等。
这些体征可以反映心衰患者心脏功能的严重程度和病情的进展情况。
临床医生需要仔细检查患者的体征,特别是心脏听诊和肺部听诊,以及观察颈静脉回流情况和下肢水肿情况等。
三、心脏影像学检查。
心脏超声是诊断心衰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现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病变等情况。
此外,心脏核磁共振、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也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四、实验室检查。
心衰患者常常伴有电解质紊乱、肾功能不全、贫血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发现心衰的并发症和合并症。
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生化、心肌标志物、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等方面。
综上所述,心衰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心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临床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仔细检查患者的体征,进行必要的心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和诊断心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于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导致身体各个器官缺氧和血液淤积而引起的。
近年来,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心力衰竭,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诊断标准。
一、欧洲心脏学会的诊断标准欧洲心脏学会的诊断标准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根据该标准,心力衰竭的诊断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
2.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可以显示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包括心率、节律、心肌缺血等情况。
3.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可以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肌收缩力、心腔大小等情况。
4.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检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帮助判断心力衰竭的病因和严重程度。
5. 心脏核素显像:心脏核素显像可以显示心脏的血流情况和代谢情况,有助于评估心肌的功能和血液供应情况。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检查结果,可以确定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和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美国心脏协会的诊断标准美国心脏协会的诊断标准与欧洲心脏学会的诊断标准类似,也是通过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检查、血液检查等多个方面的检查来诊断心力衰竭。
不同的是,美国心脏协会将心力衰竭分为四个阶段:1. 高危人群:指那些具有心力衰竭发生风险的人群。
2. 心力衰竭前期:指那些有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但尚未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人群。
3. 明确的心力衰竭:指那些已经出现典型的心力衰竭症状的人群。
4. 末期心力衰竭:指那些需要特殊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心脏移植等的心力衰竭患者。
美国心脏协会的诊断标准将心力衰竭分为不同的阶段,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中国心血管病学会的诊断标准中国心血管病学会的诊断标准与欧洲心脏学会的诊断标准类似,也是通过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检查、血液检查等多个方面的检查来诊断心力衰竭。
不同的是,中国心血管病学会的诊断标准将心力衰竭分为三个阶段:1. 临床可疑心力衰竭:指那些有心力衰竭症状,但尚未进行心脏功能检查的人群。
中医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1. 病史询问: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的发展过程、伴随症状等。
2.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肤色、精神状态、面容等外在表现来辅助诊断。
3. 闻诊:医生会听取患者的呼吸音和心音,以了解心肺功能状态是否受损。
4. 问诊: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和症状,如心悸、气短、胸痛等。
5. 切诊:医生会按照中医经典的脉象诊断方法,触摸患者的脉搏,分析脉搏的节律、力量和形态等,判断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6. 其他辅助检查:中医可能会结合现代医学技术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主要是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而没有严格的统一标准,因此诊断可能会有一定的主观性。
如果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建议及早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生诊断与治疗。
.
心力衰竭的鉴别诊断
一、心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
前者多见于中年以上,有心脏病史及心脏增大等体征,常在夜间发作,肺部可闻干、湿罗音,对强心剂有效;而后者多见于青少年,无心脏病史及心脏体征,常在春秋季发作,有过敏史,肺内满布哮鸣音,对麻黄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氨茶硷等有效。
二、右心衰竭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的鉴别
三者均可出现肝脏肿大,腹水、但右心衰竭多伴有心脏杂音或肺气肿,心包积液时扩大的心浊音界可随体位而变动,心音遥远,无杂音,有奇脉;缩窄性心包炎心界不大或稍大,无杂音,有奇脉。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一种心脏疾病,指心脏无法有效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心力衰竭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医学检查和心脏影像学等方法,以下是心力衰竭的常用诊断标准。
1.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过去的心脏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以及目前的症状表现。
体格检查常见的体征包括心脏杂音、肺部啰音、水肿等。
2.症状评估: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症状,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NYHA心功能分级和CCS心绞痛分级。
其中,NYHA心功能分级将心力衰竭分为I、II、III、IV四个级别,分别表示轻度、轻度至中度、中度至重度和重度心力衰竭。
3.血液检查: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通常会显示高乳酸脱氢酶(LDH)、高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高C-反应蛋白(CRP)等。
4.心电图(ECG):ECG可以检测心电图的变化,如心室肥厚、传导异常和心律失常等。
常见的心电图表现包括心房颤动、心室肥厚和ST段改变等。
5.胸部X线片:胸部X线片可以评估肺部充血和心脏大小的改变。
心力衰竭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常表现为心脏扩大、肺血管增多和肺水肿等。
6.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检查方法,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超声心动图可以测量心室收缩功能、心室射血分数(EF)和心室舒张功能等指标。
7.造影检查:心脏造影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注射造影剂进入心脏血管,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常用的心脏造影方法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心室造影等。
除了上述常规的诊断方法,还可以根据心力衰竭的病因诊断,如心肌病、冠心病、心瓣膜病等。
此外,心力衰竭的诊断还需排除其他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如肺部疾病、肾脏疾病和贫血等。
总之,心力衰竭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各种医学检查结果,并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相似症状,以确定诊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老年人心力衰竭如何鉴别诊断?
心力衰竭必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心性哮喘与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鉴别支气管哮喘发作类似于心源性哮喘,心性哮喘左室扩大不明显或缺如时,需与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鉴别,其主要鉴别点是:支气管哮喘常有自青少年起的长期反复发作史或过敏史或呼吸系感染反复支气管哮喘发作史,应用解痉药物如氨苯碱等有效,抗心力衰竭治疗则无效;肺部以哮鸣音为主,可有细,中湿啰音,具有贮气性,常有胸腔过度膨胀,双侧膈肌下移且固定,肺部叩诊可呈过清音,由于该病常反复发作因而患者常有永久性肺气肿征象,心性哮喘有基础心脏病史和征象,年龄较大,多伴劳累性气促,肺部细湿啰音为主,多局限于肺底部,贮气不显著,两肺底叩诊仍呈清音或变浊,此外,还可用呋塞米进行利尿治疗鉴别,心性哮喘呋塞米静脉注射后病情可好转,支气管哮喘则无变化。
2.左心衰竭与支气管炎的鉴别老年病人尤其表现为哮喘性支气管炎者也和急性左心衰竭相似,本症常有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史,肺部啰音散在且以干性啰音为主,无器质性心脏病病史和征象,按支气管炎治疗可奏效。
3.左心衰竭与间质性肺炎的鉴别亦多见于老年人,起病急骤,呼吸窘迫,口唇发绀,肺底湿啰音等,本症在胸片上有斑点状肺纹理增多,提示存在肺间质炎症;抗心力衰竭治疗无效而应用激素可奏效。
4.左心衰竭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鉴别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人可平卧,但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吸氧不能纠正;有过度换气征象,血气分析PaO2,PaCO2均降低,起病早期往往有显著增快的呼吸(>28次/min)和心率(>120次/min),有特殊的发病原因,但无发绀,肺部听诊清晰无啰音,胸部X线亦无阳性发现。
5.慢性右心力衰竭与肾病,肝硬化的鉴别这些病变均可出现双下肢水肿,腹水,肝大等表现,但一般都有各自不同的病史特点,而且常无颈静脉怒张可资鉴别,但应注意慢性右心力衰竭可以继发心源性肝硬化。
6.右心力衰竭与上腔静脉综合征的鉴别上腔静脉综合征因可引起颈静脉怒张有时需与右心力衰竭鉴别,右心力衰竭一般有有关心脏病病史及右心力衰竭的心脏症状和体征,上腔静脉综合征通常有颈胸部肿瘤病史,可有典型的广泛性颜面及上肢水肿,右心力衰竭一般无,心导管检查可发现上腔静脉综合征无右房右室压增高。
7.慢性右心力衰竭与缩窄性心包炎慢性心包缩窄的劳累性呼吸困难和腹部胀满出现早,且很常见,逐渐表现体循环静脉压增高的征象,酷似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同时,缩窄性心包炎也是右心力衰竭并不常见的病因,因其治愈可能性很大,识别此型心力衰竭极为重要,缩窄性心包炎常见于青少年,可无急性心包炎病史,腹水肝大往往比下肢水肿明显,心脏一般不大,心尖搏动减弱,部分病人呈负性心尖搏动,心音弱,脉压差小,约半数病人有奇脉,
常有Kussmaul征,表现为吸气时颈静脉膨隆更为明显或压力增加,并可出现心包叩击音,使用硝酸甘油则可使之消失,X线检查见右心缘僵直,可见心包钙化影,超声检查可发现心包增厚,僵硬及粘连,心导管检查可见右室充盈受阻曲线,呈现为舒张早期下陷,后期呈平台,形成所谓平方根号征,临床诊断实难确定而又实属需要时可开胸探查。
8.慢性右心力衰竭与大量心包积液心包内压的增高亦可压迫心脏,使静脉回流受阻,出现静脉系统淤血征象,大量心包积液多有下列较特征性表现可资鉴别:
(1)扩大的心脏浊音界可随体位改变而有明显的变化。
(2)心音低弱遥远,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
(3)有积液所致的压迫征,如大量积液压迫肺脏所致的Eward征,在左肩胛下区叩诊浊音伴管性呼吸音。
(4)压迫支气管,喉返神经,食管和肺导致干咳,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等。
(5)有时可闻及心包摩擦音,二维超声心动图可见积液所致的无回声区,不但可明确诊断,还可估计积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