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别要点与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26
根及根茎类常用中药的鉴别及彩图汇总一、根及根茎类狗脊:近边缘1~4mm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绵马贯众: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大黄: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散在何首乌: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牛膝:其外周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
川牛膝: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维管束点状,排列成轮同心环。
商陆:切面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
白芍: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黄连:味连,形如鸡爪,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板蓝根: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甘草:显“菊花心”黄芪: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
嚼之微有豆腥味。
人参: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
三七:主根习称“三七”,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须根习称“绒根”。
川芎: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形成层)及错综纹理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玄参:断面黑色,微有光泽。
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
白术: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苍术:茅苍术,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
半夏: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天麻: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鹰嘴状的芽苞或残留茎基;底部有圆脐形疤痕。
白及:药材,呈不规则扁球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长1.5~5cm,厚0.5~1.5cm。
常用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别要点
中药材中的根及根茎类药材是中药材中的重要类别之一,具有
广泛的药用价值。
然而,由于植物的多样性和相似性,对于根及根
茎类中药的鉴别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以下是常用根及根
茎类中药的鉴别要点:
1. 形态特征,首先要观察根及根茎类中药的外形特征,包括大小、形状、颜色等。
不同的中药材在外形上会有明显的差异,比如
黄芪的根茎呈长圆柱形,外表黄褐色,而白术的根茎则呈不规则的
块状,外表白色。
2. 质地和硬度,触摸根及根茎类中药时,要注意其质地和硬度。
有些中药材的根茎质地坚硬,有些则比较柔软,这些特征对于鉴别
是非常重要的。
3. 气味,根及根茎类中药的气味也是鉴别的重要依据。
有些中
药材具有特殊的香气,有些则带有苦涩的气味,通过嗅觉可以初步
判断其品质和真伪。
4. 断面特征,对于一些根及根茎类中药,可以通过切割观察其
断面特征来进行鉴别。
比如人参的切面呈现出清晰的放射状纹理,而不良品则可能呈现不规则的断面。
5. 其他特征,除了以上几点外,还可以通过根及根茎类中药的其他特征来进行鉴别,比如纹理、根须、表面的纹路等。
总之,对于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别需要综合运用形态学、解剖学、化学等知识,并结合实际经验进行判断。
在使用中药材时,建议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咨询专业人士进行鉴别,以确保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植物药类——第五章根及根茎类中药①根及根茎是植物的两种不同器官,具有不同的外形和内部构造。
第一节根类中药一、性状鉴别根类中药包括药用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的药材。
根没有节、没有节间和叶,一般无芽。
根的形状通常为圆柱形或长圆锥形;有的为肥大块根,呈圆锥形或纺锤形等;少数根细长,集生于根茎上,如威灵仙、龙胆等, 习称“马尾形”。
根的表面常有纹理,有的可见皮孔;顶端有的带有根茎和茎基,根茎俗称“芦头”,上有茎痕,如人参等。
根的质地有的质重坚实,有的体轻松泡;折断时有的呈粉性(含淀粉粒),或呈纤维性、角质状等。
根的横断面首先区分是双子叶植物根还是单子叶植物根。
一般双子叶植物根有一圈形成层的环纹,环内的木质部较环外的皮部大,中央无髓,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的纹理,木部尤为明显,外表常有栓皮。
单子叶植物根有一圈内皮层的环纹;中柱一般较皮部为小,中央有髓部,自中心向外无放射状纹理,外表无木栓层,有的具较薄的栓化组织。
其次,应注意根的断面组织中有无分泌物散布,如伞形科植物当归、白芷等含有黄棕色油点。
二、显微鉴别1、双子叶植物根一般构造:最外层为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及栓内层组成。
栓内层通常为数列细胞,有的比较发达,又名次生皮层。
维管束一般为无限外韧型,由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组成, 初生韧皮部细胞大多颓废;形成层连续成环,或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次生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或木纤维组成,射线较明显;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央,其原生木质部束呈星角状,星角的数目随科属种类而不同,有鉴定参考意义,如怀牛膝为二个角,属二原型。
双子叶植物根一般无髓;特殊构造:少数根类中药的次生构造不发达,无周皮而有表皮,如龙胆;或表皮死亡脱落由微木栓化的外皮层细胞行保护作用,称为后生表皮,如细辛;或由皮层的外部细胞木栓化起保护作用,称为后生皮层,如川乌;这些根的内皮层均较明显。
少数根有明显的髓部,如龙胆、川乌等。
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别要点概述根及根茎类中药是中医药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在中草药的使用中,正确鉴别和辨别根及根茎类药材的真伪、性质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概述根及根茎类药材的鉴别要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些药材。
一、外观特征鉴别1. 观察外形:根及根茎类药材的外形多样,可以是扁平、圆柱形、肋状等。
要注意观察药材的整体形状、长度、宽度等特征,并与正常药材进行比较。
2. 观察颜色:根及根茎类药材的颜色也是鉴别的重要依据。
正常的根及根茎类药材应具有自然色泽,颜色鲜亮。
若颜色异常、发黑或有斑点,可能是因为质量不佳或受到了污染。
3. 观察质地:用手触摸药材的表面,感受其质地。
正常的根及根茎类药材质地应坚实、结实,而非软弱或易碎。
二、切面鉴别1. 观察切面颜色:将根及根茎类药材切开,观察其切面的颜色。
正常的药材切面颜色应均匀一致,具有清晰的层次感。
若颜色不均匀、有黑色、白色、黄色等异色或斑点,则可能是由于虫蛀、霉变或加工不当。
2. 观察纹理:观察药材切面的纤维状纹理或纹理层次,正常药材应具有明显的纤维状纹理或层次分明的纹理。
三、气味鉴别1. 嗅闻气味:正常的根及根茎类药材具有独特的气味,如姜黄的辛辣气味、黄连的苦味气味等。
通过嗅闻药材的气味,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2. 气味异变:若药材具有异常的气味,如发霉、腐败、焦糊等气味,则可能是因为质量不佳或受到了污染。
四、品味鉴别1. 品味苦甘:正常的根及根茎类药材多呈苦味或甘味。
通过品尝药材的味道,可以进一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2. 味道异常:若药材具有其他异常的味道,如酸味、酽辣味等,则可能是因为质量不佳或受到了污染。
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别要点的概述包括外观特征鉴别、切面鉴别、气味鉴别和品味鉴别。
通过观察外形、颜色和质地,切开药材观察切面的颜色和纹理,嗅闻气味和品尝味道,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根及根茎类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这些鉴别要点的掌握对于正确使用中药、确保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别要点一、引言根及根茎类中药是中药材中的一种重要类别,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营养成分。
因此,在中药鉴别过程中,对于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别要点需要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
二、根及根茎类中药的分类1. 根类:是指以植物根部为原料的中药材,如黄芪、天冬、当归等。
2. 根茎类:是指以植物地下茎部为原料的中药材,如人参、党参、白术等。
三、外观特征鉴别要点1. 根类:(1)外形:粗壮而直立,表面多皱纹,枝干少。
(2)色泽:颜色较浅,常呈淡黄色或淡棕色。
(3)质地:质地较硬而坚实。
(4)断面:断面光滑而均匀。
2. 根茎类:(1)外形:表面粗糙不平,有明显的节间和节瘤。
(2)色泽:颜色较深,常呈灰褐色或灰白色。
(3)质地:质地较软而有弹性。
(4)断面:断面纤维分明,有明显的韧皮层和木质部。
四、气味和味道鉴别要点1. 根类:(1)气味:气味清香,具有特殊的药味。
(2)味道:味甘或微苦。
2. 根茎类:(1)气味:气味浓郁,具有特殊的药味。
(2)味道:味微苦或微甜。
五、理化性质鉴别要点1. 根类:(1)水分含量:水分含量较低,一般在10%以下。
(2)灰分含量:灰分含量较高,一般在5%以上。
(3)挥发油含量:挥发油含量较低,一般在0.5%以下。
2. 根茎类:(1)水分含量:水分含量较高,一般在15%以上。
(2)灰分含量:灰分含量较低,一般在3%以下。
(3)挥发油含量:挥发油含量较高,一般在1%以上。
六、显微特征鉴别要点1. 根类:(1)细胞构造:细胞壁较厚,细胞间隙小。
(2)组织结构:木质部发达,髓部较少。
2. 根茎类:(1)细胞构造:细胞壁较薄,细胞间隙大。
(2)组织结构:韧皮层发达,木质部较少。
七、总结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别要点主要包括外观特征、气味和味道、理化性质以及显微特征等方面。
在实际的中药鉴别工作中,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要点,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