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形天线及共形天线阵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399.96 KB
- 文档页数:5
改善机身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并减阻降耗,通过安装共形天线能做到共形天线是指附着于载体表面且与载体贴合的阵列天线,即需要将阵列天线共形安装在一个固定形状的表面上,从而形成非平面的共形天线阵。
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共形阵天线由于能够与飞机、导弹以及卫星等高速运行的载体平台表面相共形,不仅仅是不破坏载体的外形结构,通过安装共形天线还能够改善机身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在提升通信能力的同时达到减阻降耗的目的,是美军在天线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美军特种作战部队(SOF)正在通过减阻和发动机升级获益,比如,C-130共形天线和发动机升级,能够提高运输机的航程和有效载荷数量,因此减少执行任务的飞机总数,加油支援也后随之减少。
贾德的战略技术公司正在为美军C-130运输机和AC/MC-130J特种任务飞机设计验证共形天线,第一步是确定共形天线安装位置,通过将接收机、处理器和通信线路整合,赋予这些飞机更强的信号处理(SIGINT)能力,然后再向C-17运输机、P-8“海神”反潜巡逻机、RC-135“铆钉联合”侦察机等机型推广。
届时,这些大型作战平台机身外侧的天线将全部与机身共形,使机身设计更强调气动和结构性能,提供低成本的侦察预警能力。
此外,C-130还有多项机身减阻设计。
比如,机尾部物资装卸坡道由于改变了机身形状,因此带来11%的飞行阻力,微翼面(microvanes)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在空投作业时的飞行阻力,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正在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合作,以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减阻技术为基础,将成熟的微翼面技术整合到C-130机身。
前期飞行测试表明,利用该项技术,每小时能够节约14~30加仑燃油,整个C-130机队每年可节约240万加仑(约12300吨)燃油,是一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具备在整个机队推广的潜力。
图注:P-8反潜巡逻机美军在20世纪70年代为C-130研发了减阻边条(strake),在机身附加一些小翼面,改变后机身的上倾角度,尽管降低了飞行阻力,但是也带来了其他附带问题,比如空投能力严重受限等等,装卸大型集装箱时也需要提前拆除边条,因此没有大量采用。
什么是共形天线?它有哪些技术难题?前不久,本刊推出“你问我来答,轻松成大咖”的活动,受到广大读者朋友的热烈支持。
2018年12月10日,读者jixieshi2提问“什么是共形天线?它有哪些技术难题?”,对此本刊编辑部解答如下。
图注:共形天线,是指一种和物体结构外形保持一致且不给其共形设备带来额外负担的一种天线,具有多种优点共形天线,是指一种和物体结构外形保持一致且不给其共形设备带来额外负担的一种天线。
相比于传统常规天线,共形天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其一,共形天线可以安装在飞机、导弹等航空装备不同曲率的表面,不会像常规天线那样破坏航空装备的气动外形,例如飞机表面的刀状天线,使平台保持其良好的气动布局和隐身特性。
其二,贴在机身表面或者直接做成蒙皮的天线,可在更大的空域和距离上实现对目标的扫描和探测。
其三,共形天线的使用,在不改变导弹弹体尺寸的情况下,增大天线孔径、导引头功率或者促进复合制导的应用,提高对目标的适应能力和打击精度。
其四,机动灵活。
共形天线不仅能适应运输机等大型平台,也能应用于战斗机等小型平台,使它们在执行既定任务的同时,还能开展侦察监视任务或实施电子战,适用范围广,用途多样。
其五,共形天线体积较小,重量轻,不占用机内空间,腾出的空间可以用来安装其他设备、燃料,从而增加飞机的载荷,使机体内有限的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另外也有助于提高设备的结构强度,减少体积和重量,有助于提高载机的机动性及战场的生存能力。
共形天线由于拥有诸多优点,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研制的重点所在,这其中,柔性共形阵天线是大势所趋。
但相应的,相比于常规天线,共形天线在研制方面,还存在一定技术难题,限制其进一步发展。
首先,共形阵天线一大难点就是要保证阵列所有单元有相同的方向图、最大值指向和一致的极化取向,但是共形阵的各天线阵元并不在一个阵面上,因此共形阵的分析和工程实现难度非常大。
其次,共形阵扫描的时候,阵元工作的通断切换和幅相加权变化多端,相应的馈电网络功率分配、波束控制需要实时解决。
三频段嵌入式共形天线设计1. 引言1.1 三频段嵌入式共形天线设计概述三频段嵌入式共形天线设计是一种在现代通信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天线设计方案。
通过将天线嵌入到通信设备的PCB板中,可以提高天线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减小整体尺寸,使得设备更加紧凑和美观。
三频段嵌入式共形天线设计具有频段多、功耗低、性能稳定等特点,适用于多种通信场景。
在三频段嵌入式共形天线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不同频段的信号传输特性和天线的辐射效率,以保证通信质量和覆盖范围。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天线的阻抗匹配和辐射方向等因素,以确保天线在不同工作频段下的性能稳定。
通过对三频段嵌入式共形天线设计的概述,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未来,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三频段嵌入式共形天线设计将进一步完善和应用,为通信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1.2 研究背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天线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天线性能和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
嵌入式共形天线由于其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移动通信设备中。
然而,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嵌入式共形天线设计多集中在单频段或双频段,难以满足同时支持多频段通信需求的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旨在设计一种三频段嵌入式共形天线,以满足多频段通信需求。
通过对嵌入式共形天线的设计原理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的设计过程与方法,建立起三频段嵌入式共形天线的模型。
在设计完成后,进行性能测试与分析,探讨优化方案,以提高天线的性能和效果。
本研究在对现有嵌入式共形天线设计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和需求,致力于提出一种适用于多频段通信的新型天线设计方案。
通过该研究,不仅可以为移动通信设备的性能提升提供技术支持,还对未来嵌入式共形天线的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3 研究意义三频段嵌入式共形天线设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天线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天线能够在较小的空间内同时实现多频段的工作。
微带共形阵列天线研究与应用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带共形阵列天线在通信、卫星导航、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微带共形阵列天线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其技术特点,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微带共形阵列天线、无线通信、卫星导航、智能电网微带共形阵列天线是一种基于微带贴片天线技术的阵列天线,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集成等优点。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带共形阵列天线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微带共形阵列天线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例如,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李洪涛等人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卫星通信的微带共形阵列天线,有效地提高了通信性能。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张晓红等人研究了一种应用于无线局域网的微带共形阵列天线,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
微带共形阵列天线在卫星导航、智能电网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1)结构:微带共形阵列天线的结构主要由微带贴片天线和共形阵列组成。
微带贴片天线负责辐射和接收电磁波,共形阵列则用于实现波束扫描、增益提高等效果。
(2)工作原理:微带共形阵列天线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微带贴片天线的谐振特性,通过调整贴片形状、尺寸和位置等参数,实现对特定频率的电磁波进行高效辐射和接收。
(3)布局:微带共形阵列天线的布局主要是指贴片天线在载体表面的排列方式。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可以采用不同的布局方式,如线性布局、圆形布局、平面布局等。
微带共形阵列天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通信领域,可以利用微带共形阵列天线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宽带通信。
在卫星导航领域,微带共形阵列天线可以提高定位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在智能电网领域,微带共形阵列天线可以实现电力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管理。
微带共形阵列天线还可以应用于无线传感网络、雷达探测等领域。
未来,微带共形阵列天线的研究与发展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机遇。
一方面,研究者需要解决微带共形阵列天线的带宽窄、增益低、方向图可控性差等问题。
基于典型结构的共形阵列天线设计技术研究基于典型结构的共形阵列天线设计技术研究一、引言共形阵列天线是目前无线通信领域中一种常用的天线结构,其能够实现多种天线功能,如波束形成、多输入多输出(MIMO)等。
然而,目前的共形阵列天线设计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天线尺寸较大、频率选择性较强、成本较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基于典型结构的共形阵列天线设计技术,以期提高天线性能并降低设计成本。
二、典型结构概述典型结构是指与所研究的共形阵列天线相似的模型或构造。
典型结构的选择应基于天线的设计要求和目标。
在共形阵列天线设计中,常用的典型结构包括一维和二维的线性阵列、圆形阵列、方形阵列等。
不同的典型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三、共形阵列天线性能分析共形阵列天线的性能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指标来评估:增益、波束宽度、辐射效率、频率选择性和天线尺寸等。
1.增益:共形阵列天线的增益是衡量其向特定方向辐射能力的指标。
天线的增益越大,其辐射功率越强,传输距离越远。
2.波束宽度:共形阵列天线的波束宽度是指天线的主瓣方向上辐射功率下降到峰值功率的一半所对应的角度范围。
波束宽度越小,天线的指向性越强。
3.辐射效率:共形阵列天线的辐射效率是指天线所提供的辐射功率与其所消耗的输入功率之比。
辐射效率越高,天线的性能越好。
4.频率选择性:共形阵列天线的频率选择性是指天线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对不同频率的信号的响应程度。
频率选择性越小,天线对不同频率的信号的响应越均匀。
5.天线尺寸:共形阵列天线的尺寸与其工作频率和波束宽度有关。
通常情况下,天线的尺寸越大,其工作频率范围越宽,但也会增加天线的成本和制造难度。
四、基于典型结构的共形阵列天线设计技术基于典型结构的共形阵列天线设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共形阵列天线的结构优化:通过对不同典型结构的优势进行比较和分析,选择合适的结构以满足设计要求。
同时,针对不同结构进行参数优化,以提高天线的性能。
圆柱共形全向微带缝隙天线阵的设计王玉峰;张明芳;徐俊梅【摘要】该文设计了一种圆柱体表面共形的全向微带缝隙天线阵.该天线采用低剖面缝隙天线作为阵列单元,利于实现共形;采用H形缝隙对天线单元进行小型化设计,以实现较小间距的组阵,从而获得较好的方向图不圆度.对提出的天线进行仿真设计及优化,获得了5.35%的相对带宽,仿真增益达到4.2dBi,H面不圆度≤1.5dB.【期刊名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2)005【总页数】4页(P135-138)【关键词】共形天线;微带缝隙天线;全向天线;不圆度【作者】王玉峰;张明芳;徐俊梅【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浙江嘉兴314033;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浙江嘉兴314033;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浙江嘉兴314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4010 引言随着飞行器技术的发展,飞行器通信系统需要传输的数据量越来越大、速率要求越来越高,对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飞行器通信系统中,为了使接收天线不受飞行体运动轨迹和姿态的影响而出现信号收不到的现象,希望装在飞行体上的发射天线产生的辐射方向图在水平面为圆,垂直面为“8”[1]。
对于有一定直径的圆柱体飞行器而言,单付天线装载在其侧身上很难实现水平面的全向波束覆盖,将全向天线安装于飞行器的头部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具有全向方向图覆盖的倒L 天线由于其剖面特性在飞行器上得到较多的应用,但由于弹体本身的金属结构,会对垂直面方向图有所影响,同时受限于飞行器前端天线罩的空间[2]。
共形天线由于与载体形状一致,天线本身作为飞行器表面的一部分,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3]。
虽然半波振子天线或单极子天线可实现全向的方向图,但很难实现共形设计。
在共形天线的工程应用和研究中,微带天线因其剖面低、重量轻、易于与复杂载体共形而获得了大量的应用,将低剖面微带天线共形于载体外表面,形成了圆柱共形微带阵列,实现了水平面较好的全向覆盖;并成为圆柱状金属体上实现共形全向天线的典型设计[4-6]。
介质载体共形天线阵的分析与综合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在许多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载体天线阵作为研究热点之一,旨在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载体天线阵分为传统的金属载体天线阵和介质载体天线阵。
相对于传统的金属载体天线阵,介质载体天线阵的表面精度较高,与介质材料相适应,具有抗氧化、环保等优点,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
共形天线作为介质载体天线中的重要一类,具有形状灵活、紧凑、容易集成和防破损等特点,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因此,对介质载体共形天线阵的分析与综合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文将研究介质载体共形天线阵的分析与综合,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介质载体共形天线阵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2.介质载体共形天线阵的设计方法及优化算法;3.介质载体共形天线阵的电磁性能分析与测试;4.通过MATLAB软件对设计的介质载体共形天线阵进行仿真验证;5.通过实验对设计的介质载体共形天线阵进行性能测试与优化。
三、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1.推进介质载体共形天线阵的相关技术发展,提高其性能,以满足无线通信系统需求;2.研究介质载体共形天线阵的设计方法及优化算法,提高其设计准确度和效率;3.通过MATLAB软件对设计的介质载体共形天线阵进行仿真验证,为实验提供指导;4.通过实验对设计的介质载体共形天线阵进行性能测试与优化,为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好的性能提供保障。
四、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调研、数值仿真、实验测试等手段,对介质载体共形天线阵的分析与综合进行研究。
五、研究进度安排本文的研究时间为一年,具体进度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两个月)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 国内外研究概况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介质载体共形天线阵的基本原理与设计(三个月)2.1 介质载体共形天线阵的原理2.2 设计方法及优化算法2.3 设计实例分析第三章:介质载体共形天线阵的电磁性能分析与测试(四个月)3.1 天线阵的电磁性能分析3.2 天线阵测试方法及实验系统介绍3.3 天线阵性能测试与分析第四章:介质载体共形天线阵的仿真与优化设计(两个月)4.1 用MATLAB软件对介质载体共形天线阵进行仿真4.2 仿真结果分析与优化设计第五章:结论与展望(一个月)5.1 结论5.2 展望六、参考文献[1] 朱峰. 异形通信天线设计与仿真分析[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 16(7): 54-55.[2] 戴红, 刘琛. 基于 CST 的共形天线阵设计[J]. 广东电力, 2018, 31(5): 99-101.[3] 曹召南, 郭玉阳, 蔡建峰. 基于双曲线型共形天线阵的实时声纳信号处理研究[J]. 声学技术, 2019, 38(5): 722-727.[4] 王晓峰, 王琦, 李刚. 基于全波分析的介质载体天线阵模型及其应用[J]. 微波技术, 2011, 23(8): 128-131.。
毫米波共形相控阵天线单元及阵列特性
与传统雷达天线相比,毫米波共形相控阵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探测精度高、反应速度快、功耗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随着毫米波收发设备和毫米波部件的单片集成技术的快速发展,毫米波共形相控阵天线将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对天线单元及其阵列电磁特性的研究是毫米波共形相控阵天线设计与实现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在毫米波共形相控阵天线单元、阵列特性以及馈电网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以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1.根据宽频带、圆极化的性能要求,设计了方形切角微带贴片和开口折叠式印刷偶极子两种适用于毫米波共形相控阵天线的单元形式。
对两种天线单元在平面、圆柱面以及圆锥面共形安装时,安装表面曲率对天线单元工作频带宽度、轴比特性、方向图、S参数等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
2.分析了上述两种天线单元在柱面轴向排列和周向排列下单元间的互耦。
在考虑阵列单元局部互耦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特征方向图叠加的方法,可对天线阵列方向图进行有效的近似计算。
通过对柱面阵列方向图的近似计算结果和阵列精确分析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3.对馈电网络的设计方法展开了研究,设计并加工制作了一个具有
8×8单元的基于道尔夫-切比雪夫馈电分布的低副瓣微带天线阵,天线阵的副瓣电平低于-20dB,仿真和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同主题文章
【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共形相控阵天线; 圆极化; 毫米波; 互耦; 低副瓣
【作者相关信息搜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顾长青;
林逸群;。
共形天线阵元位置误差校正的辅助阵元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天线阵列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广泛应用,具有方向性传输和接收信号的能力。
然而,由于安装和制造过程中的不完美,天线阵列中的各个阵元位置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这些误差可能导致信号的传输和接收效果降低,甚至影响整个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因此,对于共形天线阵元位置误差的校正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目前存在一些已有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这些方法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某些方法对于大规模天线阵列的误差校正效果不佳,或者需要消耗较多的计算资源与时间。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引入了辅助阵元法作为共形天线阵元位置误差校正的辅助手段。
辅助阵元法通过引入额外的独立阵元,利用其位置信息对天线阵列位置误差进行校正。
相比于传统的方法,辅助阵元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减小了系统对阵元位置精确度的要求,并且适用于大规模天线阵列的误差校正。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介绍辅助阵元法的原理、优势以及应用场景,并通过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来验证其有效性。
通过这些内容的探讨,本文旨在为共形天线阵元位置误差校正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做一定的展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来编写:文章结构为了系统地讨论共形天线阵元位置误差校正的辅助阵元法,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简要概述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本文的目的。
然后,正文部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个部分是共形天线阵元位置误差校正的问题描述,通过对该问题的细致分析,为后续讨论奠定基础。
第二个部分介绍辅助阵元法的原理,其中包括基本原理、优势以及应用场景的介绍,以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辅助阵元法的工作原理及其适用性。
最后一个部分是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详细介绍了本研究中所采用的实验设计,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的主要发现,并对共形天线阵元位置误差校正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共形阵列天线理论与应用总结第1章引言共形天线是一种和物体外形保持一致的天线。
第2章圆形阵列理论2.1 引言1、圆形阵列天线可以看作是旋转对称共形阵列天线的基本结构单元。
2、带有等间距辐射单元和等幅同相激励源的圆形阵列天线长期以来一直被用于获得在阵列所在平面(通常是水平面)的全向方向图,后来被用于相控定向波束及多波束阵列,包括宽带圆形阵列。
3、相对于全向性单元,定向性单元的使用已被证明能很大程度地改善圆形阵列的方向图带宽。
2.2 基本理论1、基本的线形阵列由在一条直线上的若干等间距、同朝向分布的离散辐射单元组成。
2、均匀圆形阵列(UCA)的辐射单元等间距分布于圆的外围且等幅同相激励。
2.3 相模理论1、当辐射单元具有方向性时,阵列的带宽和方向图稳定性等性质与各向同性阵列相比将会有所改善。
就定向阵列单元而言,相模概念同样有助于理解其工作机理。
第3章共形天线的形状多平面表面平面的优势在于将辐射元、有源电子设备等的封装集成为平面多瓦片模块。
在相同的激励下,几个倾斜平面阵的组合可以产生和其相对应曲面阵相类似的方向图特性,即副瓣比约为-13dB。
然而,除非使用相当多的辐射元和小平面,否则,这种非平坦的外形很难满足更为苛刻的方向图指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边缘和(或)小平面间缝隙的衍射问题。
小平面和柱面上辐射元间的互耦和单元方向图可使用UTD(一致性绕射理论)进行分析,在该研究中,小平面尺寸至少有几个波长大小。
除了小平面方案中增加了一个波纹之外,二者结果差异很小。
第4章分析方法1、共形天线阵列具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其表面通常是电大尺寸(相对于波长)且凸凹不平,甚至,表面具有棱边或其他不连续性边,有时还覆盖一层介质,总之共形天线表面结构非常复杂。
2、阵列分析中的重要一环是分析辐射单元之间的互耦和单元的辐射方向图(孤立单元的和/或嵌入阵列的)。
因此共形阵列的分析重点是获得共形表面的电磁场和任意复杂的共形天线的远场方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