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血平与麻醉
- 格式:ppt
- 大小:971.00 KB
- 文档页数:17
利血平相关的注意事项利血平是一种降压药物,作用是抑制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此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以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使用利血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用药前,要先经过医生的诊断和指导。
利血平是处方药,必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频率,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利血平一般每天服用1至2次,剂量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在用药期间,患者应严格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减少或增加剂量,以免影响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3. 避免突然停药。
利血平的长期应用时间可能会导致身体对药物产生依赖,如果突然停药,可能会引发血压反跳,导致血压急剧升高,甚至危及生命。
4. 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利血平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乏力、心悸、腹泻等,严重的副作用可能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血糖升高等。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5. 忌与某些药物同服。
利血平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相互影响,降低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常见的禁忌药物包括β受体阻断剂、麻醉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在使用利血平期间,应告知医生当前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进行合理的调整。
6. 注意个人生活方式的调整。
药物治疗同时应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包括合理饮食、减轻体重、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
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助于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7.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利血平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受精卵和胎儿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该药,同时需要权衡药物治疗和胎儿的风险。
同时,利血平也可通过乳汁排泄,因此哺乳期妇女慎用。
8. 长期用药需要定期检查。
利血平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一些潜在的副作用,如肾功能减退、电解质紊乱等。
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肾功能、电解质水平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
麻醉前停药 ,你应该这样做由于麻醉效果容易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为了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医生都会叮嘱患者在进行麻醉前,暂时停止使用常规治疗药物。
或许有部分人会认为这是危言耸听,长期需要接受药物治疗的人群是极少数的,实质上随着我国老龄化等其它因素影响,以糖尿病、高血压等为主的慢性病患病群体,正在逐渐增涨。
而这类患者均需要通过长期服用药物来抑制病情,因此麻醉前停药,并不单单是一句口号。
为了避免此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有关麻醉前停药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需要了解哪些药该停哪些药不用挺,若需要停药是需要停多长时间,如果在治疗中病情复发,又该采用怎样的补救措施?这不仅关系到手术的进度,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此类患者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本文将会一一总结其中要点,希望能对患者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为保障读者对麻醉前停药能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本文将会以疾病类型进行分类说明,首先是有关心血管疾病的停药指导,若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用到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索他洛尔及相关药物。
那么患者需要在术前24小时左右停药,如果是病情较为严重或是用药时间较长的患者,可以在进行麻醉手术当天清晨开始停用药物,这是由于此类药物会和麻醉药物产生叠加效应,减缓麻醉效果,若不及时停药很有可能导致麻醉用量不足,产生其它以外风险。
若有服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及相关药物的患者,在进行麻醉前最好在手术当天清晨停药,其原因和上述原因相似,若不及时停药很有可能导致机体发生顽固性低血压,对患者的心血管造成损伤。
而日常生活中有服用二羟和非二羟吡啶类,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及其他,地尔硫卓、维拉帕米及相关药物的患者,并不用过于担心术前是否停药,因为此类药物与麻醉药的相互作用较小,几乎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只要在正式实施麻醉药前停止服用即可,还有硝酸酯类药物也是如此,例如硝酸甘油、异山梨酯等,同理的还包括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例如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奎尼丁、胺碘酮等。
【药名】利血平【英文名】Reserpine【别名】利舍平、血安平、蛇根碱、寿比安、降压静、安达平片、新降片、阿达芬、脉舒降、蛇根草碱【剂型】1.注射剂:1mg。
2.片剂:0.25mg。
【药理作用】本品主要通过影响交感神经末梢中去甲肾上腺素摄取进入囊泡而致使其被单胺氧化酶降解,耗尽去甲肾上腺素的贮存,妨碍交感神经冲动的传递,因而使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中枢神经的镇静和抑制作用可能是利血平进入脑内,耗竭中枢儿茶酚胺贮存的结果。
静脉注射1h出现降压作用。
口服治疗量约1周始出现降压作用,2~3周达峰效应,停药后尚能持续3~4周。
【药动学】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2~3h后血药浓度达峰水平,很快分布到肝、脑、脾、肾、脂肪和肾上腺等组织。
分布半衰期为4.5h,消除半衰期长达27h。
经血浆酯酶和肝代谢,代谢物产物由尿、粪排出。
【适应证】高血压(轻、中度)。
【禁忌证】溃疡性结肠炎、有精神病抑郁病史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注意事项】1.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窦房结功能异常者、癫痫患者应慎用。
2.任何剂量都可能发生精神抑郁,但以大剂量(每天大于12mg)时更常见,一旦发生即应停药,必要时须住院治疗。
3.慎与单胺氧化酶合用。
4.高血压急症静脉应用时,须注意观察神志,以免药物所致的神志迟钝影响对病情发展的判断。
【不良反应】可能发生嗜睡、口干、鼻黏膜充血和心动过缓,消化道症状如腹泻、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可见性功能减退及多梦,男性患者少数可见乳房发育。
2%的患者发生精神抑郁。
【用法用量】1.口服:成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初始剂量为每次0.125~0.5mg,每天2次,1~2周后改为维持量,每天0.125~0.25mg。
最大剂量每次1.5~2.0mg,必要时可6h重复一次。
2.注射:每天1~2m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小儿每天0.02mg/kg,分2~3次。
【药物相互作用】全身麻醉药可增强利血平的降压作用。
与洋地黄、奎尼丁合用可致心律失常。
中医医院临床麻醉中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麻醉期间的药物相互作用包括了术前、术中和术后治疗用药与麻醉用药间的相互作用及麻醉中各种麻醉药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抗高血压药与麻醉这类药物种类多,作用机制各不相同。
利血平等萝芙木制剂主要是使儿茶酚胺储存耗竭,用药后在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因此,20世纪60年代曾主张术前用过利血平或其他耗竭儿茶酚胺药物的患者,应停药2周再施行麻醉和手术。
但后来的研究确认麻醉过程中血压下降,主要应考虑高血压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心血管调节功能差,而并非完全由抗高血压药与全身麻醉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致。
相反,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患者,如术前停用降压药,易出现血压反跳、急剧升高的情况,甚至有引起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等潜在的危险,且处理上远较低血压处理困难。
所以,近年来意见已接近一致,即认为抗高血压药应继续用至术前。
在麻醉处理上,应按高血压患者的要求用药。
一旦出现血压下降,应及早用血管活性药,一般采用去氧肾上腺素或甲氧明。
利血平和a甲基多巴可耗竭中枢神经系统储存的儿茶酚胺,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降低氟烷的MAC o可乐定(Clonidine)可激活中枢节前a2受体,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显著增加吸入麻醉药氟烷的麻醉效能。
二、B受体阻滞药与麻醉B受体阻滞药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和心律失常。
虽然吸入麻醉药与B受体阻滞药都有负性心变力作用,因而在抑制心肌收缩力方面呈现协同作用,并可加重血压降低和心率减慢,但也会因此降低心肌需氧量,所以只要给予适当监测和治疗仍然可以保证患者安全。
对术前长期应用B受体阻滞药治疗高血压或冠心病者,如果术前突然停药,可能会使病情恶化,使手术期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增加,因而主张持续应用到手术当天。
在这种情况下,应适当掌握吸入麻醉药的用量,并应加强对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B受体阻滞药可减少肝血流,抑制肝脏的氧化代谢,影响多种药物的代谢。
利血平与麻醉
本文由“徐医附院麻醉科”授权转载
高血压是麻醉科医师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其中90%~95%为原发性,其余为继发性,据报道美国高血压人数为5000~6000万,但在进入手术室的每5例病人就有1例高血压。
中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1.26%,约1亿人呈上升趋势。
高血压病人术前一定要加以治疗和控制,HOT实验指出:血压低于138/83mmHg时,术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故未控制的高血压是麻醉手术危险因素之一。
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在11月13日联合发布了更为严格的新版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血压超过130/80毫米汞柱(mmHg),取代以前首先由美国国家高血压指南(JNC7)定义、并为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高血压指南认同的140/90mmHg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总之,利血平并不是手术麻醉的禁忌症,使用利血平降压患者的手术是否需要延期,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综合考虑患者病理病生情况,对手术的耐受性以及手术紧迫性。
对于基础情况差,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择期手术患者应请心内科会诊,调整降压药物,延期手术。
这类患者的麻醉重在麻醉前准备,麻醉科医师应对这类患者高度重视,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告知风险,术前备好抢救药物及做好监测措施,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尽量避免低血压,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到准确预测和积极处理。
麻醉手术前该停什么?非常有用,在新浪微博上,有位朋友发了一条微博,内容是: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服用利血平十年。
来我院欲行外科手术,麻醉会诊后遭拒,要求停药一段时间。
告知原因后,患者感觉是医生刁难他,心急做手术,愤愤出院。
转至另一医院,故意隐瞒病史,麻醉会诊得以通过,次日手术,麻醉后死亡。
然后要求赔偿。
这是何苦,多点信任就不会有悲剧发生。
简单点说,不要对你的医生隐瞒病情,既往病史,既往服用药物的情况。
因为,很多手术的患者,年龄比较大,所患疾病可能较多,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因此,可能服用的药物很多。
患者或家属觉得,这些药物不会对手术与麻醉有影响,就没有如实告诉医生。
可这很可能埋下隐患。
上面这个故事里,利血平之所以显得重要,那是因为长期服用利血平的患者,将耗竭神经递质产生降压效果,故其引起的严重的低血压,用麻黄碱与多巴胺无效。
同时利血平可能加重中枢镇静。
换句话说,如果手术中出现大出血或低血压时,如果你术前没有及时停利血平,血压将很难提升与维持,便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术前合并有糖尿病,长期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维持治疗者,手术当日应停药。
术前合并有心绞痛、快速型心律失常,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美托洛尔)维持治疗者,术前一般不主张停药,但可酌情适当调整剂量。
术前合并有心衰、心房纤颤,正用洋地黄(地高辛)维持治疗者,手术当日应停药。
术前做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或冠脉安装过支架需长期服用抗凝药(华法林)患者,至少停用4-5天,有些医院要求时间更长,比如7天。
对高血栓栓塞风险的病人,从术前停药至术后华法林效果尚未恢复的时段是血栓栓塞的高风险时期。
手术前后约一周时间,通过肝素过渡性抗凝治疗可以有效减轻围术期病人发生栓塞的风险。
术前合并有抑郁症,正在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多虑平)维持治疗者,手术前应停药,最好2周以上,单胺氧化酶抑药(MAOL)是儿茶酚胺、5-羟色胺和其他单胺物质的主要灭活酶的抑制药,如帕吉林、异唑肼、苯已肼等。
利血平与麻醉之阿布丰王创作利血平为肾上腺素能神经抑制药,可阻止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内介质的贮存,将囊泡中具有升压作用的介质耗竭,通过耗竭周围交感神经末梢的肾上腺素和心、脑等组织的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达到降压作用。
服用该药的病人对麻醉药的心血管抑制作用非常敏感,术中很容易发生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故需特别警惕。
采取椎管内麻醉时,低血压反应则更为普遍,且程度也较为严重。
术中出现低血压,在选用药物治疗时应格外慎重。
1,直接作用的拟交感神经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可发生增敏效应和引起血压骤升。
2,间接作用的拟交感药如麻黄素和多巴胺升压效应却往往其实不明显。
有人建议使用甲氧胺小剂量分次给药,每次0.25毫克以提升血压至满意水平。
,(现代麻醉学)3,由于受个体差别,麻醉不成预见的并发症及麻醉检测设备的影响,临床医生对于长期服用利血平的患者(包含其服用病史),最好做到术前7天停服,改换其他抗高血压药,以包管手术及麻醉平安如急诊患者正在服用利血平,应选择全麻。
术中密切监测血压和心率,适当扩容,需要时可以用去氧肾上腺素等交感神经直接激动药提升血压。
含有利血平成分的降压药包含:北京降压0号、复方降压片等利血平明书 (摘要)1,注意事项】1,利血平可能导致低血压,包含体位性低血压。
2,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抗高血压药合用时,需减少每种药物的用量以防止血压过度下降,这对有冠心病的高血压病人尤为重要。
7.正在服用利血平的患者不克不及同时进行电休克治疗,小的惊厥性电休克剂量即可引起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反应。
停用利血平至少14天后方可开始电休克治疗。
8.需周期性检查血电解质以防电解质失衡。
3.麻醉期间用利血平可能加重中枢镇静,导致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虽然不需停药,但必须告诉麻醉师,事先给予阿托品防止心动过缓,用肾上腺素纠正低血压。
2,【药物相互作用】与乙醇或中枢神经抑制剂合用可加重中枢抑制作用;1.与其它降压药或利尿药合用可加强降压作用,需进行剂量调整;与β阻滞剂合用可使后者作用增强;2.与洋地黄或奎尼丁合用,大剂量时可引起心律失常;3.与左旋多巴合用可使多巴胺耗竭,导致帕金森氏症;4.与间接性拟肾上腺素药如麻黄碱、苯丙胺等合用,可使儿茶酚胺贮存耗竭,抑制拟肾上腺素药的作用;5.与直接性拟肾上腺素药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等合用,可使之作用延长;6.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利血平和抗抑郁药作用均减弱;7.巴比妥类可加强利血平的中枢镇静作用。
主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8天入院,现病史:患者,女,60岁,体重60kg,患者8天前无明显原因左下腹及脐周疼痛不适,伴恶心,呕吐,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疼痛呈持续性,并阵发性加重,不向其它部位放射,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无腹胀,腹泻,无黑便及脓血便,无尿痛,尿急,尿频及肉眼血尿,曾在外门诊静滴抗生素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效果欠佳,遂来我院就诊,患者自患病以来休息欠佳,大小便无明显异常。
既往史;患者既往有剖宫产病史,高血压病史,在家自服利血平控制血压,自诉血压控制可,拟与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入院情况;ECG示窦缓,心率53次/分BP150/90mmhg,体温36.4入室情况:BP120/75,HR58,开放静脉通道取T12-L1行常规硬膜外穿刺,穿刺置管顺利,推注2%利多卡因4ml,5min后测平面在L6-L5,推注5%罗派卡因6ml,5min后再推5%罗派卡因4ml,此时血压下降至85/45mmhg,心率48次,考虑病人口服利血平控制血压,放弃麻黄碱升压,改选为去甲肾上腺素,静推30ug,血压回升至100/60mmhg,心率升至60,,后改为静脉泵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根据病情调整用量,根据情况掌握滴注速度,待血压升至所需水平后,减慢滴速,以维持血压于正常范围。
共计用量因病人回盲部粘连严重,阑尾近端坏疽,穿孔。
功用作用:主要激动α受体,对β受体激动作用很弱,具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使全身小动脉与小静脉都收缩(但冠状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增高,血压上升。
兴奋心脏及抑制平滑肌的作用都比肾上腺素弱。
临床上主要利用它的升压作用,静滴用于各种休克(但出血性休克禁用),以提高血压,保证对重要器官(如脑)的血液供应。
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可引起血管持续强烈收缩,使组织缺氧情况加重。
应用酚妥拉明以对抗过分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常能改善休克时的组织血液供应。
肾上腺素是α、β受体的激动药,用药时会因为缩血管效应而使血压升高。
关键词:麻醉药(一)全身麻醉药吸入麻醉药吸入麻醉药有两种:一种是挥发性液体,如乙醚、氟烷等;另一种是气体,如氧化亚氮。
(1)乙醚(diethylether)1)不良反应①呼吸系统:对呼吸道粘膜刺激性强,易增加腺体分泌;呼吸道如有粘液或痰等未能及时排除,就有发生肺炎的可能。
②生殖系统:乙醚全麻可使子宫肌松驰,因此易使分晚出血量增多,并可通过胎盘抑制胎儿呼吸。
③消化系统:可使胆汁分泌减少;偶可引起肝损害,术后出现黄疸。
④心血管系统:乙醚蒸气浓度如超过30%(小儿15%,婴儿更低)可直接作用于心脏传导系统,甚至引起心脏骤停。
低血容量休克的病人,心搏出量减少,肝肾等内脏供血不足,外周血管呈收缩状态,而脑组织血流量相对地增高,此时如用乙醚全麻,进入脑组织的量相应地增多增快,易产生过量中毒。
2)禁忌证:禁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部炎症、酸中毒、肝功能严重损害、明显黄疸、颅内压明显增高、手术需要电灼电刀者、慢性呼吸道感染疾病。
(2)氟烷(三氟氯湨乙烷、三氟乙烷)1)不良反应:与乙醚相比,毒性较大,特别是对呼吸及循环的抑制,因此用氟烷麻醉时必须避免过量。
①心血管系统:易引起心律失常,氟烷全麻时应禁用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
②消化系统:能抑制肝功能,但停药后可恢复。
原有肝病的患者,或肝功能正常者反复应用氟烷麻醉,有时可引起严重的肝扣害。
所以重复用药至少不要短于3个月,能延长到6个月更好;而且必须查明,在氟烷第一次麻醉过程中,以及在恢复期间,病人应全无不良反应,更没有肝肾功能不全的发生。
③禁忌证:剖宫产、心功能不全、休克或心律失常;急慢性肝脏疾病、胆疾病以及肝胆外科手术,应慎用或禁用。
2)相互作用:与利血平、六甲铵等降压药有氯丙嗪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能产生严重的低血压。
为防止意外,最好在麻醉前10~14天停用利血平等药物。
与左旋多巴合用可能致心律失常。
(二)静脉麻醉药静脉麻醉药为非挥发性的全麻药,主要由静脉给药。
与吸入麻醉药相比,排出较慢,麻醉深度不易掌握,临床上一般通过注射速度加以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