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与宏观经济均衡模型
- 格式:doc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单项选择】假设一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β为0.8,则投资乘数k等于()。
A.0.20B.1.25C.0.80D.5.00『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投资乘数。
K=1/(1-β)=1÷(1-0.8)=5。
投资乘数是()的倒数。
A.边际储蓄倾向B.边际消费倾向C.平均消费倾向D.平均储蓄倾向『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有关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表述错误的是()。
A.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B.储蓄与消费之间的依存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C.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D.消费函数公式为C=α+βY『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可以看作是()之间的函数关系。
A.消费与收入B.储蓄与收入C.消费与储蓄D.消费与投资『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消费函数。
消费可以看作是收入的函数。
所以消费函数可以看作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A.零B.变量C.负数D.常数『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个常数。
关于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两者恒等B.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平均消费倾向C.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D.无法比较『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由于自发消费的存在,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国民总收入即()。
A.国民净要素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C.国民生产总值D.国内生产净值『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国民总收入的含义。
国民总收入(GNI)也就是过去常用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总供给曲线是()。
第⼆章国民收⼊的决定:收⼊—⽀出模型(宏观经济学-上海外国语⼤学,邹春勇)第⼆章国民收⼊的决定:收⼊—⽀出模型第⼀节宏观均衡的概念⼀、最简单的经济体系1、从简单到复杂——这是分析的⼀种⽅法2、简单经济的假设①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庭部门(居民户)和企业部门。
②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③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1、均衡产出的数学表达:Y=C+I2、图形表达:ACY3、均衡产出的条件:E=Y 也可⽤I=S表⽰。
(注意这⾥的I是计划投资⽽不是实际投资)第⼆节消费函数⼀、家庭消费函数1、分析均衡产出的决定就要分析总⽀出。
2、消费是总⽀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3、影响消费的因素①居民可⽀配收⼊:Y d =Y-T②物价⽔平。
③利率。
④收⼊分配。
⑤消费者的财产。
⑥其他因素。
4、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家庭收⼊。
5、消费函数①概念:所谓消费函数,是指居民户消费⽀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般情况下,消费函数只表明消费与收⼊之间的依存关系。
②数学表达:C=C(Y)6、消费曲线:7、边际消费倾向MPC和平均消费倾向APC①概念:MPC表⽰随着收⼊的增加,增加的消费占增加的收⼊的⽐例。
APC表⽰任⼀收⼊⽔平上消费在收⼊中的⽐率。
②递减规律8、线性消费函数:C=a+bY⼆、储蓄函数1、储蓄及其影响因素2、储蓄函数3、①概念:指储蓄和收⼊之间的关系。
4、②数学表达:S=S(Y)5、③图形表⽰——储蓄曲线:6、边际储蓄倾向MPS和平均储蓄倾向APS7、①概念:MPS表⽰储蓄增量对收⼊增量的⽐率。
APS表⽰⼀定收⼊⽔平上储蓄在收⼊中所占的⽐率。
8、②递增规律9、线性储蓄函数:S=S0+sY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1、⼆者之和总等于总收⼊2、APC和MPC随收⼊增加⽽递减,且APC>MPC。
则APS和MPS随收⼊增加⽽递增,且APS<MPS。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而且到今天为止宏观经济学也还在不停的发展,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论。
各个流派的经济学家对同一宏观现象的分析经常会有分歧,我们在学习解决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模型,所以我们在学习宏观经济时就会十分的纠结。
其实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住一条主脉络,掌握住主要的一条线索之后再去向里面填充各种分支的知识,就会避免混乱。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宏观经济的常识。
必须要认识的人,凯恩斯。
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最应该记住的就是凯恩斯,就是因为他的理论,使得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必将灭亡”,反而通过改进越来越好。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对立。
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最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会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
所以古典主义认为政府对市场不应进行干预,通过大家逐利行为,社会的总供需自然而然会达到均衡。
其实无论是凯恩斯的政府调控还是古典主义的市场自动调节,都没有错。
古典主义的理论从长期来看,市场的确会达到均衡产出和充分就业。
但是凯恩斯的观点是“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
当经济出现波动时,市场机制是会自动调节,但是且不说过程十分漫长,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失业,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
可能真的等不到市场自动达到均衡的时候就饿死了。
我们通过资本主义社会十几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就可以看出来,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调节,其实就是场灾难。
所以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干预经济,在短时间内熨平经济波动,主动调节市场使其达到均衡,从而使人们尽可能的免受波动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差别对比古典主义1、以供给为中心(萨伊定律)2、价格、工资、利息具有自由伸缩性3、市场自动出清凯恩斯主义:1、需求为中心2、工资、价格刚性3、市场非出清下面开始正式分析宏观经济了宏观经济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充分就业,而与充分就业水平有独特关联的是本期总产出价值或国民收入水平。
可以说凯恩斯宏观分析模式的焦点是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宏观经济学中有关国民收入决定的三个模型有什么不同?(提示:有关国民收入决定的三个模型分别是收入——支出(Y—E)模型、汉森—希克斯(IS—LM)模型和总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
)答:(1)Y—E模型:①两部门经济的总需求:居民消费、企业投资需求。
均衡的产出可表示为:Y=C+I,这里,消费和投资是居民、企业实际想要有的消费和投资,即意愿消费和意愿投资量,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②如果发生了实际产出大于市场实际需要的情况,则二者的差额就成为非意愿存货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
这部分存货投资不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但它是国民收入核算中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计划支出(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③均衡的产出是指和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与计划产出正好相等,即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
均衡产出是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即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若用E表示支出,y代表收入,则经济均衡的条件是:E=Y在均衡条件下,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投资;同时,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
经济均衡的条件是E = Y,也可以表示为:I= S(2)IS-LM模型:①IS曲线描述的是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y与利率r的组合点的轨迹。
②LM曲线描述的是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y与利率r的组合点的轨迹。
③IS-LM 模型则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即同时达到投资(I)=储蓄(S),货币需求(L)=货币供给(M)时,国民收入y与利率r决定的模型。
④一方面,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有货币市场供求决定,也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了;另一方面,产品市场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即货币市场的均衡受到产品市场的影响。
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精讲班讲义第6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与第二十五章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的第一节合并讲解(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掌握)1、含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2、GDP的形态: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1)价值形态下,GDP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①常住单位一般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从事经济活动在一年以上的单位,包括我国经济领土上的所有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居民户,不包括我国在境外投资的单位。
②中间投入:是各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是一次性的使用和消耗,不含固定资产折旧。
③增加值:是在生产过程中追加的价值,又叫做“附加值”。
反映一定时期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2)收入形态下,GDP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3)产品形态下,GDP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例题1-课后题第4题】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态可以分为()。
A.价值形态B.收入形态C.产品形态D.支出形态E.实物形态答案:ABC(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通过核算各个产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来核算GDP。
支出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的内购买最终产品支付总和来核算GDP 收入法―――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GDP。
其中,支出法和收入法是核算GDP的两种主要方法。
(一)支出法1、含义:所谓支出法,即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单位(居民、企业、政府、进出口部门),对最终产品的支出总量相加,得出总支出来计量GDP的方法。
宏观经济学的三大模型宏观部分:SNA模型,凯恩斯国民收入,IS-LM模型,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经济周期模型,索洛模型,菲利普斯曲线模型,IS越平坦说明利率的轻微变动会带来国民收入的巨大增加而投资是影响收入的关键而利率是影响投资的原因利率与投资成反比利率小投资就会增加他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是投资利率系数当投资利率系数大时率的极小变动带来投资的巨大变动从而导致国民收入的巨大增加也就使IS曲线越平坦LM越陡峭说明利率巨大变动只会带来收入的轻微增加这与货币需求有关因为货币供给是固定的货币需求分为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有关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有关两者相加为货币供给因为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有关且是反方向变动两者比值是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当这个系数h很小时利率不论变化多大都很轻微的影响消费货币需求和消费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正相关也就是利率变化对消费货币需求影响很小进而对收入影响很小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I--投资,S--储蓄均衡产出投资储蓄恒等I=S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0 IS-LM-BP模型:在资本完全流动下,固定汇率时,扩张的货币政策会使LM曲线向右下移动,经济中就会出现大量的国际收支赤字,因而有货币贬值的压力。
中央银行必须进行干预,售出外币,并收进本国货币。
本国货币供给因而减少了。
结果是,LM曲线移回左上方。
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经济恢复初始均衡为止。
当货币政策基本上不可行时,与此相反的是财政扩张却极为有效。
在不改变货币供给的情况下,财政扩张使IS曲线移向右上方,导致利率和产出水平的增加。
利率提高会引起资本流入,将使汇率升值。
为了维持汇率不变,中央银行不得不扩大货币供给,于是收入会进一步增加。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到足以使利率恢复到其原先的水平,均衡也重新恢复了。
第三讲商品市场均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E)模型国民收入核算等式: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从“总产出=总支出”来看,产出取决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个因素。
从“总收入=总产出”来看,产出取决于资本、劳动、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个生产要素。
在经济危机后的大萧条时期,总需求是制约总产出的关键因素。
凯恩斯提出国民收入的大小由总需求决定。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围绕总需求分析,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仅分析产品市场。
在产品市场上,当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总收入(Y)恰好等于总支出(E),则有Y=E,当Y=E时得到的均衡国民收入的模型称Y-E模型。
第一节消费一、消费与储蓄•消费(C)是居民户对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是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
•储蓄(S)是指收入中除用于消费外的余额。
(一)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1、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消费是收入的增函数。
如果用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消费函数是:C=f(Y)2、储蓄函数•储蓄函数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储蓄是收入的增函数。
如果用S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储蓄函数是:S=f(Y)•②长期消费函数:C=by 其中b为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长期储蓄函数:C=(1-b)y(二)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①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APC=c/y•平均储蓄倾向(APS)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APS=s/y•②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MPC=△c/△y•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APS=△s/△y消费与储蓄的关系•Y=C+S•APC+APS=1•MPC+MPS=1(三)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
凯恩斯认为,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得越来越小。
前言
主要内容:
一、考试安排
考试时间安排:2017年11月
考试科目:《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
考试安排及格分数线:考试分两个半天进行,各个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两个半小时;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标准一般为84分。
二、2016年分值分布
三、课程体系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微观经济学主要包括:*均衡理论、效用理论、*生产和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市场失灵;
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国民收入与宏观经济均衡模型、*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国际贸易。
第二部分财政
主要包括: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财政支出、财政收入、政府预算、财政管理体制、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主要包括:*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第四部分统计
主要包括:统计与统计数据、描述统计、抽样调查、回归分析、时间序列。
第五部分会计
主要包括:会计概论、*会计循环、*会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第六部分法律
主要包括: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其他法律制度。
四、真题及应对策略展示
(2016单选)税收乘数为负值,表明()。
A.税收增减与政府转移支出呈反方向变动
B.税收增减与政府购买支出呈反方向变动
C.税收增减与居民收入呈同方向变动
D.税收增减与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税收乘数。
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为负数,说明税收增减与国民收入变动呈反方向变动。
(2016多选)关于借贷记账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A.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B.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C.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D.资产账户余额合计等于负债账户余额合计
E.收入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等于费用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2016多选)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有()。
A.降成本
B.去产能
C.去库存
D.加杠杆
E.补短板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五大任务。
五、班型及学习方略(一)助阵班型
(二)注意事项
六、2017年学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