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检疫处理的概念和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1
Prevent epidemics and quarantine | 防疫与检疫120 ·2021.220 引言动物检验检疫在畜禽养殖、畜禽产品加工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禽。
加强畜禽养殖过程中的动物检疫工作,可及时有效地掌握畜禽养殖场中疫病情况,为黑龙江省科学养殖、合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降低畜禽疾病给本地区养殖业带来不良影响,提高畜禽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黑龙江省畜禽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 动物检疫意义动物检疫是畜牧兽医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具有非常特殊的重要意义。
在动物检疫过程中,可以尽早发现一些动物疾病。
根据病原微生物学及病情流行情况,及时对发病畜禽采取紧急措施(如:划定疫区、隔离封锁、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等),对疫区内的其他畜禽采取预防接种、紧急接种等有效的防控措施,提高畜禽免疫力,降低畜禽发病率,确保畜禽健康生长发育,防止畜禽疾病给动物健康及养殖业带来疾病危害,减少养殖风险,增加畜禽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障畜禽养殖业健康、稳定、持续、科学地发展禽[1]。
2 动物检疫现状与不足2.1 动物检疫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在动物检疫过程中,检验检疫的设施设备是确保检疫准确率,提高检疫效率的基础保障,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只有提高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准和检查方法,才能更有力地保障畜禽检疫工作准确、高效地进行,进而提高动物检疫工作及时、可靠,为动物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导致许多问题,给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致使检疫结果耗时长、时效性差,检疫结果准确率低,给畜禽养殖带来很大隐患,不利畜禽疾病的防控和治疗,增加了养殖场的饲养费用和防控费用,降低了畜禽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者危害。
2.2 认识、重视程度有待提升为了提高动物检疫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充分体作者简介:王冬宝(1980-),男,黑龙江虎林人,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疫工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髙, 人们对动物检疫工作的质量也更加关 注,因为近些年经常出现传染性疾病 及食品安全事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 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需从业人员掌握 技术专业知识、正确的执行动物检疫 工作,以下进行相关工作内容和意义 介绍。
1动物检疫工作的主要内容临床生产中如果可以正确开展动 物检疫工作并且及时处理可疑情况,如果可以确定为患病的动物要采取强制隔离手段,这样可以比较有效阻碍 疫病流行和传播,能够对于畜牧业和 人类的健康提供有效的保障。
实际工 作中必须重视检疫工作。
最早期的检疫工作主要是因为国外出现的鼠疫现 象造成的,早在十七世纪末的欧洲就 已经在各个相应的港口设立了检疫部 门,同时不断的将检疫对象范围扩大, 最后发展十九世纪才将动物检疫工作 的执行标准落实。
动物的检疫操作是 经历了长久发展才形成了目前相对比 较完善的规范,配合兽医学、医药、 公共卫生学科,共同协调和帮助,逐 渐对动物检疫工作设置合理标准。
但 在我国动物检疫工作属于起步不久的 发展阶段,跟国际标准还有一段距离, 仍然需要不少时间进步。
我国动物检 疫手段的发展比其他国家发展缓慢, 而且在检疫和检测标准方面都有比较 大的问题,国家也对动物检疫措施非 常重视和关注,要求相关行业和部门 给予支持,将动物检疫工作的质量在 大幅度提髙,对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提 供可靠的保障。
2动物检疫工作的意义从目前来看,我国动物检疫工作 跟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并且发展 的速度缓慢,相关检疫部门配备的硬 件设施也不够先进,同时又缺乏相关 技术人才,所以配备检疫人员素质都不相同,相应投人的动物检疫工作不 到位。
畜产品安全不仅直接对养殖人 员的利益带来威胁,还会影响社会, 所以在我国备受广大百姓和媒体的重 视,要求参加检疫工作的相关人员端 正态度,认真检测相关畜产品,从根 本上确保畜产品的安全性。
我国动物检疫工作经过许多年, 并且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和挫折之后才 发展到今天,但实际生产中,执行动 物检疫工作仍然存在相对死板的情况,需要进行检测的面广,但却没有足够 的投人支持检疫工作实施。
动物检疫工作的内容及实际意义简介作者:宋铁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8年第05期摘要:实际生产中制定检疫计划对动物进行相应的检疫工作,主要是为了及时的将动物感染的疫病检测出来,同时还会对畜禽类产品的安全提供不同程度的保障,使得食品的安全性得以保证,不仅仅是为动物谋福利,同时也是人们生命安全的有效保障机制。
由于前些年发生的禽流感、口蹄疫等疾病,目前社会对于动物检疫工作给予了比较大的关注,所以现在必须加强动物检疫相关工作的落实,将畜禽类食品的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减少甚至是杜绝出现食品安全事故的情况。
现主要介绍实际的动物检疫工作的内容及意义。
关键词:动物检疫;内容;意义中图分类号:S85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5-0128-0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动物检疫工作的质量也是更加的关注了,所以就更需要从业人员能够专业、正确的执行动物检疫工作,以下主要进行相关工作内容和意义的介绍。
1 动物检疫工作的主要内容临床生产中如果可以正确的开展动物检疫工作并且及时处理可疑的情况,如果是可以确定为患病的动物要采取强制隔離的手段,这样可以比较有效的阻碍疫病流行和传播,能够为畜牧业和人类的健康提供有效的保障。
实际工作中必须重视检疫工作。
最早期的检疫工作主要是因为国外出现的鼠疫现象而进行的,早在17世纪末的欧洲就已经在各个相应的港口设立了检疫部门,同时不断的将检疫对象范围扩大,最后发展19世纪才将动物检疫工作的执行标准落实。
动物的检疫操作是经历了不断的长久发展才形成了目前相对比较完善的规范,配合兽医学、医药、公共卫生学科,并且共同的进行协调和帮助,逐渐的也对动物检疫工作设置了更新的合理标准。
但是在我国,动物检疫工作属于起步不久的发展阶段,但是跟国际标准还是有相当一段距离的,仍然需要不少的时间去逐渐的进步。
我国的动物检疫手段的发展比其他国家发展缓慢,而且在检疫和检测标准方面都有比较大的问题,国家也对动物的检疫措施非常的重视和关注,要求相关行业和部门给予支持,将动物检疫工作的质量大幅度的进行提高,对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做好动物检疫对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有何作用1. 引言1.1 动物检疫的定义动物检疫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预防疾病的传播和控制动物疫情,对出入境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的检查、监测和管理。
动物检疫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旨在保护人类健康、维护动植物健康和生态平衡,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动物检疫涉及到动物疾病的防控、畜产品的卫生安全和国际贸易的规范化。
动物检疫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包括疫病监测、疫情防控、疫苗接种、检疫查验等多个环节。
通过对动物和动物产品进行检疫,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可能存在的传染病风险,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保障国民健康和社会稳定。
动物检疫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和责任性的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高度重视和科学管理,以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1.2 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品来源,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乎国民健康的大事,也是一个国家安全生产的重要方面。
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成为各个国家共同努力的目标。
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食品安全问题。
畜产品若受到污染或者检疫不严格,会导致食品安全事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保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和基础。
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直接关系到畜产品贸易。
如果一个国家的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将会影响国际贸易和企业形象,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畜产品质量安全还关系到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优质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能够提升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从而带动畜产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加强动物检疫工作,提升质量水平,才能有效保障国民健康和食品安全。
2. 正文2.1 检疫防控传染病风险动物检疫是一种重要的防疫措施,可以有效防控传染病风险,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通过严格的检疫措施和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并隔离患有传染病的动物,防止疫情的蔓延和扩散。
动物检疫部门在进口动物和动物产品时,对可能携带传染病的物品进行检测和隔离,预防疫情的输入。
第六章检疫处理第一节、检疫处理的概念检疫处理指检验检疫机构单方面采取的强制性措施,即对违章入境或经检疫不合格的进出境动物、动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采取的除害、扑杀、销毁、退回、截留、封存、不准入境、不准出境、不准过境等措施。
第二节、检疫处理的原则检疫处理总的原则是:在保证动植物病虫害不传入或传出国境的前提下,同时考虑尽量减少经济损失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能作除害灭病处理的,尽可能不进行销毁。
无法进行除害处理或除害处理无效的,或法律有明确规定的,要坚决做扑杀、销毁或者退回处理,作出扑杀、销毁处理决定后,要尽快实施,以免病害进一步扩散。
第三节、检疫处理的方式和程序(一)检疫处理的方式除害:通过物理、化学和其他方法杀灭有害生物,包括熏蒸、消毒、高温、低温等。
扑杀:对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依照法律规定,用不放血的方法进行宰杀,消灭传染源。
销毁:即用化学处理、焚烧、深埋或其他有效方法,彻底消灭病原体及其载体。
退回:对尚未卸离运输工具的不合格检疫物,可用原运输工具退回输出国;对已卸离运输工具的不合格检疫物,在不扩大传染的前提下,由原入境口岸在检疫机关的监管下退回输出国。
截留:对旅客携带的检疫物,经现场检疫认为需要除害或销毁的,签发《出入境人员携带物留验/处理凭证》,作为检疫处理的辅助手段。
封存:对需进行检疫处理的检疫物,应及时予以封存,防止疫情扩散,也是检疫处理的辅助手段。
此外,还有“不准出境”、“不准入境”等处理方式。
(二)检疫处理的程序根据《动植物检疫法》第16、17条规定,检疫处理的程序是,口岸动植物检疫机构签发《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通知货主或其代理人进行处理。
检疫处理必须在检疫人员的监管下进行。
《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报检单位、品名、数量、重量、运输工具名称及代号、提单号/运单号,以及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签署的检疫情况和处理意见。
《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即是检疫处理措施的书面指令。
旅客携带检疫物,现场检疫认为必须作除害处理的,则截留处理,签发《出入境人员携带物留验/处理凭证》。
动物检疫的概念.第一篇:动物检疫的概念.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动物检疫的概念所谓动物检疫是指为了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扩散和流行, 保护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由法定的机构、人员,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标准和方法,对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第二篇:动物检疫检疫:是以法律为依据,国家授权特定机关对有关生物及其产品和其他相关的商品实施科学检验鉴定与处理,以防止有害生物在国内蔓延和国际间传播的一项强制性行政措施,或者说是为防止疫病的传播所采取的防范管理措施。
生化需氧量: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温度下,水体中有机物经微生物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红下水检验点: 设在开膛摘出心、肝、肺之后,检验心、肝、肺及相应的淋巴结。
白下水检验点:设在开膛摘出腹腔脏器之后,主要检验胃、肠、脾、胰及相应的淋巴结。
法定检疫证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农业部等法定的动物、动物产品(或食品)检验检疫机关及国际兽医卫生组织依法制定的检疫证明为法定检疫证明。
化学耗氧量:用化学氧化剂氧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和一些还原物质(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所消耗的氧量。
副产品:指屠宰动物体除胴体以外的部分,包括头、蹄、内脏器官、血液、脂肪、内分泌腺体及皮毛等。
胴体修整:胴体修整是清除胴体表面各种污物,修割掉胴体上的病变组织、损伤组织及游离组织,摘除有碍食肉卫生的组织器官,并对胴体进行修削整形,使胴体具有完好商品形象的加工操作。
人兽共患病:即能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或感染。
包括人畜共患传染病和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白肌肉:即“P S E”肉,也称水煮样肉。
仅见于猪肉。
其特征为肉色苍白、质地柔软、几乎软塌,表面渗水等。
胴体:牲畜屠宰后放血后去毛、头、尾、蹄、内脏的带皮或不带皮的躯体。
败血症:疾病过程中,血液内持续存在病原微生物或其毒性产物,造成广泛的组织损害,临床上出现严重的全身反应,这种全身性病理过程成为败血症。
动物检疫工作在现代畜牧业中的意义探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了良好的优化,农业逐渐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畜牧业也逐渐现代化,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食品供应来源,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动物检疫工作是现代畜牧业中重点工作内容之一,不仅关乎着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还是我国畜牧业又稳又快发展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对动物检疫工作在现代畜牧业中的意义以及具体检疫工作实施举措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现进行以下阐述。
关键词:动物检疫;畜牧业;意义;具体措施目前生产标准化是我国所有畜牧企业都需要遵循的生产原则,要想实现畜牧业的生产标准化就要从做好动物检疫工作出发,加强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生产优质、安全可靠等畜产品。
动物检疫是指相关部门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国家规定的检疫标准对动物进行检查并有权作出相应处理的行政措施,该行政措施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加强畜牧业动物检疫有利于提高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还为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动物检疫工作在现代畜牧业中的意义(一)加强动物检疫工作有利于实现对动物疾病的控制现代畜牧业的平稳发展需要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作为支撑,为保持正常运行则需要标准化的管理技术,在现代化畜牧业中需要在固定场所实现相关动物的产品交易,这就为动物疾病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动物检疫工作在控制动物疾病中是必不可少的。
动物疾病的发生到流行主要经过三个环节,即传染源发病环节、疾病传染途径和其他动物感染环节,从动物疾病流行角度出发检疫工作通过专业检查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对动物传染源进行科学的和隔离和消毒,降低传染源的传播概率[1]。
其次,检疫工作能够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当流行疾病发生时可以及时采用计划方案进行强制性免疫,这样节省了时间,大大提高了检疫的工作效率,实现动物疾病的有效防控。
(二)加强动物检疫有利于提高畜产品质量散养养殖户是组成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养殖户主要以小型动物饲养为主,受到了国家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随着国家的鼓励养殖户的数量不断增加,各个养殖户之间所生产的畜牧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加,使得大部分养殖户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动物检疫的重要性,导致畜牧产品的食品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例如多宝鱼和瘦肉精等食品。
动物产地检疫的作用和意义一、我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发展历程(一)起步——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动物检疫工作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工作重点是以铁路为主的运输检疫和国营屠宰厂、肉类联合加工厂的屠宰检疫,检疫对象重点是大家畜及国家统购的生猪、羊。
改革开放前,检疫工作以动物流通环节检疫为重点。
重点围绕控制和扑灭牛瘟、马传贫、口蹄疫等流行严重的动物疫病,通过在集贸市场、交易市场、收购站、铁路站、港口码头等场所进行检查、消毒和隔离等措施,防止染疫带病畜禽及畜禽产品上市销售。
动物检疫工作的开展为恢复和发展畜牧业生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发展——《家畜家禽防疫条例》颁布,动物检疫全面调整、转变、展开,纳入法制化管理1985年2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家畜家禽防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条例》规定,家畜出售前,必须经当地农牧部门实施检疫;对于上市、买卖和运输的畜禽产品,农牧部门有权进行监督检查,以此奠定了动物检疫工作的法制基础。
动物检疫由此纳入了法制化管理,步入全面调整、转变和铺开时期。
《条例》实施以来,各级农牧部门强化依法检疫意识,对动物检疫工作尽快做出调整和转变,推动市场检疫、运输检疫和产地检疫工作深入开展。
畜禽产地检疫是防止畜禽疫病进入流通环节的关键,也是屠宰、运输、市场检疫的基础。
《条例》实施以来,农业部对产地检疫工作高度重视,全国快速铺开了畜禽产地检疫,产地检疫工作面也得到快速扩大开展。
1988年,《关于畜禽检疫工作的规定》发布,产地检疫进一步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
“八五”期间,农业部提出检疫工作要向基层转移,全面开展产地检疫,建立防检结合,以检促防,以产地、屠宰检疫为基础,流通领域监管为保障的动物检疫新格局。
“九五”期间,检疫工作重点向基层转移,全面开展产地检疫和到点屠宰检疫,建立了以产地、屠宰检疫为基础,流通领域监督为保障的防检疫工作运转机制。
从此,产地检疫作为了检疫工作的重中之重,乡镇基层检疫力量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和稳定,检疫人员素质得到逐步提高,产地检疫工作得到深入推动和开展。
第六章检疫处理第一节、检疫处理的概念检疫处理指检验检疫机构单方面采取的强制性措施,即对违章入境或经检疫不合格的进出境动物、动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采取的除害、扑杀、销毁、退回、截留、封存、不准入境、不准出境、不准过境等措施。
第二节、检疫处理的原则检疫处理总的原则是:在保证动植物病虫害不传入或传出国境的前提下,同时考虑尽量减少经济损失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能作除害灭病处理的,尽可能不进行销毁。
无法进行除害处理或除害处理无效的,或法律有明确规定的,要坚决做扑杀、销毁或者退回处理,作出扑杀、销毁处理决定后,要尽快实施,以免病害进一步扩散。
第三节、检疫处理的方式和程序(一)检疫处理的方式除害:通过物理、化学和其他方法杀灭有害生物,包括熏蒸、消毒、高温、低温等。
扑杀:对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依照法律规定,用不放血的方法进行宰杀,消灭传染源。
销毁:即用化学处理、焚烧、深埋或其他有效方法,彻底消灭病原体及其载体。
退回:对尚未卸离运输工具的不合格检疫物,可用原运输工具退回输出国;对已卸离运输工具的不合格检疫物,在不扩大传染的前提下,由原入境口岸在检疫机关的监管下退回输出国。
截留:对旅客携带的检疫物,经现场检疫认为需要除害或销毁的,签发《出入境人员携带物留验/处理凭证》,作为检疫处理的辅助手段。
封存:对需进行检疫处理的检疫物,应及时予以封存,防止疫情扩散,也是检疫处理的辅助手段。
此外,还有“不准出境”、“不准入境”等处理方式。
(二)检疫处理的程序根据《动植物检疫法》第16、17条规定,检疫处理的程序是,口岸动植物检疫机构签发《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通知货主或其代理人进行处理。
检疫处理必须在检疫人员的监管下进行。
《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报检单位、品名、数量、重量、运输工具名称及代号、提单号/运单号,以及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签署的检疫情况和处理意见。
《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即是检疫处理措施的书面指令。
旅客携带检疫物,现场检疫认为必须作除害处理的,则截留处理,签发《出入境人员携带物留验/处理凭证》。
动物检疫的工作管理1.动物检疫的概念动物检疫是指国家法定的机构和人员,按照法定的方法和技术标准,定性检测和处理畜禽、畜禽产品的健康卫生状况的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
动物检疫是发现、预防、控制、扑灭畜禽传染病的重要手段,是畜禽防疫的重要内容,也是畜禽传染病防控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对外贸易的信誉以及民众的身体健康等。
2.检疫的范围(1)国内畜禽检疫的范围:包括畜禽和畜禽产品。
畜禽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猪、羊、牛、鸡、实验动物、观赏动物和演艺动物等都是畜禽。
畜禽产品是指畜禽的生皮、胚胎、种蛋及未加工的胴体、脏器、血液、骨和蹄等。
(2)进出境畜禽检疫的范围:除了畜禽和畜禽产品之外,还包括其他检疫物。
畜禽是指饲养、野生的活动物,包括畜、禽、兽、蛇、鱼和蜂等。
畜禽产品是指来源于畜禽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可能传播传染病的产品,如生皮、毛类和肉类等。
其他检疫物是指疫苗、血清和诊断液等。
(3)运载饲养畜禽及其产品的工具:包括车、船、飞机、包装物以及饲料、铺垫材料和饲养工具等。
3.检疫的类型我国动物检疫根据畜禽及其产品的动态和运转形式,在总体上分为国内检疫和国境检疫两大类。
(1)国内检疫:是指为有效地防止重要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根据法律规定由法定机构或人员对境内畜禽及其产品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后果的技术措施和政府行为。
县级以上农牧部门所属的动物检疫站和乡(镇)畜牧兽医站等部门负责执行国内检疫。
国内检疫分为产地检疫、净化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
1)产地检疫:是指畜禽在离开饲养、生产地之前进行的畜禽检疫。
实施产地检疫,能把畜禽传染病控制在原地,消灭在转移之前。
主要由乡(镇)畜牧兽医站具体负责产地检疫,而出口畜禽的产地检疫应由当地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畜禽防疫监督机构负责。
产地检疫合格的应出具畜禽产地检疫合格证明,不合格的应按有关规定处理。
2)净化检疫:又叫作疫区检疫,是指在国内某地发生规定的检疫对象流行时进行的检疫。
动物检疫工作百问百答动物检疫工作是保障动物健康、防控动物疫病、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之一。
以下是关于动物检疫工作的一百个常见问题及详细解答,希望能为您提供相关知识和帮助。
1. 什么是动物检疫工作?动物检疫工作是指针对流行性动物疫病、传染性动物病原体和其他动物有害生物入侵,进行动物体检、标本采集、检测和监控等工作的过程。
2. 动物检疫的目的是什么?动物检疫的目的在于预防流行性动物疫病的传播,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和人类健康安全。
3. 动物检疫的范围包括哪些动物?动物检疫的范围主要包括家畜、家禽、野生动物以及其制品和来源。
4. 动物检疫的原则是什么?动物检疫的原则主要包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管理和依法治理等。
5. 动物检疫的措施有哪些?动物检疫的主要措施包括隔离、检疫、消毒、防护、检测等。
6. 动物检疫的基本流程是什么?动物检疫的基本流程包括检查、取样、检测、评估、处理等步骤。
7. 动物检疫的方式有哪些?动物检疫的方式主要包括现场检查、实验室检测、整合分析等。
8. 动物检疫的重点疫区有哪些?动物检疫的重点疫区主要包括非洲猪瘟、禽流感、口蹄疫等。
9. 动物检疫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动物检疫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条例》等。
10. 动物检疫的意义在于什么?动物检疫的意义在于保障畜牧业发展、维护食品安全和保障人类健康等。
11. 如何预防动物检疫?预防动物检疫主要包括做好入境检疫、饲养管理、疫情监测、病死动物无害处理等。
12. 如何提高动物检疫的效率?提高动物检疫效率主要包括加强信息共享、强化科技支撑、优化资源配置等。
13. 如何保障动物检疫的安全?保障动物检疫安全主要包括建立健全检疫体系、严格执行检疫标准、加强人员培训等。
14. 动物检疫存在哪些问题?动物检疫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监管漏洞、技术不足、资源短缺等。
15. 如何持续改进动物检疫工作?持续改进动物检疫工作包括加强监督检查、优化工作流程、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等。
浅谈生猪屠宰检疫要点及意义摘要:近年来,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人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生猪在进入社会之前,需要做好生猪屠宰检疫,因此检疫过程及人员对检测重点的掌握,都直接影响着人类的食品安全质量。
针对此,论文对生猪宰杀前、屠宰后的检测过程和重点展开了详细分析,并研究出检测结论的应用办法。
期望对提高生猪安全性的检测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关键词:生猪屠宰检疫流程检疫要点1生猪屠宰检疫的基本概念生猪屠宰检疫,是指针对待宰生猪时所进行的宰前检疫和宰后的同步检疫。
检测的项目主要包括待宰杀生猪的活体检验,对生猪的头蹄、胴体、动物脏器等的实施规范要求的标准检测项目。
生猪屠宰检测技术不但能够判断生猪的自身健康状况外,还能够在早期检测诸如猪丹病、钩端螺旋体病、脑炎等人畜共患病症状,以达到尽早发现尽早处理的目的。
就目前来看,对生猪的屠宰检疫已能够实现对生猪重大疫病发生与流行的有效控制,确保了人们的饮食安全与身体健康,对生猪养殖产业健康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作为生猪产品步入市场的最后一道环节,生猪屠宰检测只是依据规定的检测标准和要求、依据合理的检测手段就可以完成了生猪病害的检出,之后才能按照规定标准进行生猪的管理,保证市场的生猪产品质量绝对安全。
2生猪屠宰前检疫流程和检疫技术要点2.1生猪屠宰前检疫的现实意义屠宰前检测是生猪检疫的关键过程之一,其检测流程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通过选择正确的定点地方来进行生猪宰前检测,可以准确地检查出生猪是否已患病,同时还可以检查出国家有没有正在淘汰的种用生猪或注水猪肉。
要做到防止劣质生猪流入企业销售,当检查发现疾病生猪,就必须对其和健康生猪实行分割隔离的管理,坚决限制疾病生猪流入屠宰场,以防止生猪疾病的扩散病源危害屠宰厂等经营场所。
另外一步,企业也必须对公仔猪中的淘汰劣种实行分类管理,防止了这一类的生猪产品进入市场。
最后,同时通过宰前检疫工作也能有效降低宰后检疫人员的实际工作量与劳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