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志毅到法政系讲座
- 格式:doc
- 大小:341.50 KB
- 文档页数:3
法治大讲堂主持词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法治大讲堂。
我是主持人_____。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法治这个重要的话题。
法治,如同照亮我们前行道路的明灯,为我们的社会秩序、公平正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法治大讲堂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嘉宾 1、嘉宾 2、嘉宾3……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
它不仅规范着我们的行为,更保障着我们的权利和自由。
在当今社会,法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无论是个人的生活、企业的发展,还是国家的治理,都离不开法治的支撑。
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的时代,法律无处不在。
从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到工作学习,再到社会交往,法律都在默默守护着我们。
当我们遇到纠纷,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法律就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
然而,要真正让法律发挥作用,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法律,知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专家姓名为我们进行精彩的讲座。
专家姓名是专家介绍,在法治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
相信通过他的讲解,我们将对法治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接下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专家姓名为我们开讲!专家讲座过程感谢专家姓名的精彩讲座!通过专家姓名的讲解,我们对法治的内涵、意义和实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法律不是高高在上的条文,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准则。
在讲座中,专家姓名提到了许多生动的案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法治的力量。
比如具体案例 1,这个案例让我们明白了案例分析 1。
还有具体案例 2,从中我们学到了案例分析 2。
这些案例不仅让我们对法律条文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也让我们看到了法律在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同时,专家姓名还为我们指出了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法律问题,以及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比如在具体场景 1中,我们应该应对措施 1;在具体场景 2中,我们需要应对措施 2。
你果断吗?
爱林
【期刊名称】《健康大视野》
【年(卷),期】1994(000)008
【摘要】果断性,是与公务、也是与私事有关的素质。
果断的标准是什么呢?可以简单、迅速地检测一下。
对如下12问回答“是”与“否”,然后累计得分,答案自然而出。
【总页数】1页(P10-10)
【作者】爱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
【相关文献】
1.各地民政部门重拳出击向非法社会组织果断"亮剑" [J], 董林
2.95后下单果断成消费新势力 [J], 李颖
3.各地重拳出击向非法社会组织果断"亮剑" [J],
4.5G时代,华为为何果断选择了陶瓷滤波器 [J],
5.广州地铁“730”进水事故处置果断值得推广 [J], 戚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宪法日·凝聚宪法力量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首个国家宪法日,我院开展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
为了增强同学们的宪法意识,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忠实履行宪法职责,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
法政学院及法学研究会邀请裕华区人民法院王惠副院长来我校,在教一九楼学术报告厅为广大学子做专题演讲,演讲题目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人才》,应邀出席的嘉宾有:法政学院副院长王立校,裕华区法院教研室主任张巧莲,法学研究会主席李亚杰,法学研究会副主席李龙茂。
首先,演讲由法学研究会主席李亚杰主持,并由法政学院王立校副院长发表讲话。
王立校副院长为大家简单介绍了主讲人裕华区法院副院长王惠的学习经历,对我们前一阶段的努力做出了肯定并鼓励要积极探寻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听取先行者开拓拼搏的过程中收获宝贵的人生经历。
然后,王惠副院长向我们讲述了她自己这些年来对法院工作经历的感悟,并以法官这个职业为例,总结出了法官必须做到以下四点才能被称之为一名优秀的法官:一、法律的信仰;二、理想的信念;三、中立的态度;四、明确的是非观念。
作为一名法律人必须要经历案件从少到多,视野从窄到宽,阅历从浅到深的一个过程。
在讲述中还结合她曾经处理过的案件来加强说服力,使整个演讲更加生动活泼更易于让同学们接受。
现场气氛十分活跃,使得同学们也收获颇丰,更是掌声不断。
最后,也是由王立校副院长做的结束讲话,举了几点王惠副院长的演讲例子,对王惠副院长的精彩演讲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对未来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予了美好的祝愿。
会后,到场嘉宾合影留念,记录下了这个难忘的瞬间,记录下了大家收获的美好。
法政学院举办一系列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对宪法的认识了解,把宪法根植心中、让法治成为信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数智化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变革逻辑、风险审视与纾解路向目录一、内容概览 (2)(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3)(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4)(三)研究方法与路径 (5)二、数智化赋能的理论基础与内涵 (7)(一)数智化的定义与特征 (8)(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与外延 (9)(三)数智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 (11)三、数智化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变革逻辑 (12)(一)技术革新与模式创新 (14)(二)数据驱动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15)(三)智慧社会的构建与民族关系的和谐 (16)四、数智化赋能过程中的风险审视 (18)(一)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风险 (19)(二)技术垄断与数字鸿沟的风险 (20)(三)文化冲突与认同危机的风险 (22)五、数智化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纾解路向 (23)(一)加强数据治理与隐私保护 (24)(二)促进技术公平与数字普惠 (26)(三)推动文化多样性与民族认同 (28)六、案例分析 (29)(一)国内数智化赋能的实践案例 (32)(二)国外数智化赋能的经验与启示 (33)七、结论与展望 (35)(一)研究结论 (37)(二)未来展望 (37)一、内容概览数智化在深刻改造社会生产关系的同时,也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崭新的路径和手段。
本文将围绕数智化的赋能作用,从“变革逻辑”深入剖析数智化如何助力构建共同体意识,从“风险审视”精准识别数智化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挑战,并最终从“纾解路向”提出应对风险、引导良好发展方向的策略和建议。
数智化赋能的变革逻辑:分析数智化技术在构建共同体意识中的关键作用,探究如何通过数字平台、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民众凝聚力、增强共同体认同感。
数智化发展带来的潜在风险:梳理数智化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社会治理、伦理道德、数据安全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影响。
纾解风险、引导良性的发展方向:提出针对具体风险的有效应对策略,强调引领数智化应用与共同体意识建设相切合、相互促进,构建和谐、包容、共赢的数字中国。
人才培养方案汇报目录1. 内容概述 (3)1.1 背景介绍 (3)1.2 目的和意义 (5)2. 培养目标 (6)2.1 总体目标 (7)2.2 专业目标 (8)2.3 个人目标 (8)3. 培养内容与方法 (9)3.1 课程设置 (11)3.1.1 基础课程 (12)3.1.2 专业课程 (13)3.1.3 实践课程 (14)3.2 教学方法 (16)3.2.1 理论教学 (16)3.2.2 实践教学 (17)3.2.3 项目式教学 (18)3.3 学习资源 (19)3.3.1 图书馆资源 (21)3.3.2 网络资源 (22)3.3.3 实验室设备 (23)4. 师资队伍与教学管理 (24)4.1 教师队伍建设 (25)4.1.1 教师选拔与引进 (27)4.1.2 教师培训与发展 (28)4.2 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30)4.2.1 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 (31)4.2.2 教学过程监控与评价 (32)4.2.3 教学质量保障与改进 (33)5. 学生发展与就业情况 (34)5.1 学生发展规划 (35)5.1.1 学术规划 (37)5.1.2 职业规划 (38)5.2 就业情况分析 (39)5.2.1 就业率统计 (40)5.2.2 就业岗位分布 (41)5.2.3 就业质量评估 (41)6.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43)6.1 目前存在的问题 (44)6.2 针对问题的改进措施 (44)6.3 可能遇到的困难与对策 (45)7. 结论与展望 (46)7.1 主要成果总结 (47)7.2 进一步研究方向建议 (49)1. 内容概述本人才培养方案旨在明确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和要求,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等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方案涵盖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等多个方面,具体包括会计基础理论、财务管理、税收筹划、审计实务等专业知识;以及财务分析、管理会计、内部控制等职业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浅论国际法的功能和作用摘要:国际法的功能体现在社会作用和规范作用两个方面,国际法的社会作用在于通过体现各国的协调意志来为各国统治阶级在国际交往中的需要服务,国际法的规范作用体现在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五个方面。
由于国际法的主体,客体,内容等方面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特别是采取与国内法不同的强制实施方式,国际法的功能受到较多的局限。
但正是种种因素的对立统一共同推进了国际法的进步与发展。
中国应当紧紧依靠国际法在不断增强自身经济实力的同时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国际法 功能 局限 对立统一国际法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对这一问题人们已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但学习或运用它的时候,有许多人仍产生这样那样的困惑与疑问。
有的人对国际法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仿佛有了国际法,就有了解决一切国际问题的“灵丹妙药”,各国就可相安无事、高枕无忧了;也有的人因为国际法功能的局限性而竭力贬低国际法的作用,将之视为一些只唱高调、不切实际的东西,甚至认为它是可有可无的。
无论是“国际法万能论”还是“国际法虚无论”都是建立在对国际法本质的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上,是一种不辩证不科学的态度。
本文试图通过对国际法功能的探讨来揭示国际法的本质和说明国际法的现象,以便更好地为国际法理论与实践服务。
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以法的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作为标准来划分的。
国内法由特定国家创制并适用于本国主权所及范围,其调整的主体主要是一国范围内的个人和组织;而国际法则由参与国际关系的国家通过协议制定或由各国公认,适用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其调整的主体主要是国家。
从法的功能角度来看,任何法都有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之分,(1)按照法理的这一解释,国内法、国际法都不例外。
法的社会作用体现在法是维护一国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它决定于法的本质和目的;法的规范作用则指法作为由一般法律规范构成的体系是用于调整人们的行为的,这是法的最明显的特征。
可以说,法正是通过调整人们的行为这种规范作用(作为手段)来实现维护阶级统治的社会作用(作为目的)(2)国际法的社会作用是什么?它的规范作用又体现在哪里?在国际法诸多的著作、教科书、论文中,很少见到对这一问题的分析。
“全球南方”共同话语的塑造与国际传播目录1. 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4)1.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5)2. “全球南方”概念的演变 (6)2.1 “全球南方”的传统定位 (7)2.2 “全球南方”在21世纪的变迁 (8)2.3 影响“全球南方”定义的因素 (10)3. “全球南方”共同话语的形成 (12)3.1 国际传播视角下的南方价值 (13)3.2 南方国家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14)3.3 “全球南方”文化的多样性与融合 (16)4. “全球南方”共同话语的挑战与机遇 (17)4.1 全球化与话语权的竞争 (19)4.2 “全球南方”内部的差异性与多样性 (20)4.3 应对西方的文化和信息霸权 (21)5. “全球南方”共同话语的塑造策略 (23)5.1 南方国家的媒体合作 (24)5.2 教育和文化外交在塑造共同话语中的作用 (25)5.3 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国际传播 (26)6. “全球南方”共同话语的国际传播实践 (27)6.1 成功的国际传播案例分析 (29)6.2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31)6.3 改进国际传播的策略建议 (32)7. 结论与展望 (33)7.1 研究总结 (34)7.2 未来研究方向 (35)7.3 对“全球南方”共同话语塑造的建议 (36)1. 内容描述本文档旨在探讨和分析“全球南方”共同话语的塑造与国际传播的过程与策略。
全球南方通常指的是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以及非西方世界,它们在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些国家在争取国际话语权和发展模式选择方面的挑战和机遇在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凸显。
通过深入研究,本文档将展示全球南方国家的共同话语是如何通过内部讨论、区域合作和多边外交活动逐渐形塑的。
这些话语涉及到经济发展策略、社会政治制度、文化价值观念以及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立场和行动。
了解这些话语的演变对于理解全球南方的国际地位以及它们如何在全球治理中争取更大的发言权至关重要。
2024年侵权责任法座会讲话正式颁布实施,为深入探讨该法的实施对社会各方面产生的现实意义,昨日,青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青岛市民商法研究会联合召开《侵权责任法》座谈会。
与会人员主要包括青岛法学界权威专家、富有司法实践经验的市中级法院法官以及市法制工作者。
与会人员普遍认为,《侵权责任法》是我国继《合同法》、《物权法》之后,又一部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着支架性作用的法律。
这部法律对于明确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和制止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侵权责任法》对目前大量存在的民事侵权案件如医疗纠纷、死亡赔偿、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等作出明确规定。
值得关注的亮点包括:一是多人死亡事故中同命同价赔偿原则的确立。
针对饱受垢议的“同命不同价”现象,《侵权责任法》规定可以不考虑个体的差异而采取统一的标准或者数额来确定死亡赔偿金,这一规定可以让死者家属在赔偿方面尽可能地享受到法律上的平等,也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在侵权责任法上的生动体现。
二是精神损害赔偿得到法律彰显。
《侵权责任法》从立法的高度首次确认精神赔偿制度,并为审判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是立法史上的一次伟大进步,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保护人权的立法理念。
三是为解决医患纠纷提供法律依据。
《侵权责任法》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纳入其调整范围,确立了医疗侵权行为的过错责任原则,还对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情形,以及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均作出了规定。
市中级法院徐奎浩法官认为,《侵权责任法》的主要定位是填补损失,其基本理念是以受害人为中心,突出对受害人的关爱,因此,强调在自由保障和权益保护之间,适当向受害人倾斜。
《侵权责任法》的又一亮点,是针对网络侵权事件,在立法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了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法律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6条也因此被学者誉为“互联网专条”。
长期以来,由于《民法通则》等既有法律法规没有对网络侵权行为如何处理作出明确规定,造成了两大不良影响:一是少数人利用互联网诋毁他人的名誉,一些网络管理者忽视甚至丧失了自己应有的义务和责任,有意或不经意间对不符合事实的虚假言论进行传播。
法政系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系列活动之四
——魁星园小学校长主题讲座:《修炼内功—和大学生谈成长》10月30日上午,承德市魁星园小学校长艾志毅应法政系邀请,为法政系2010级历史教育专业学生做了题为《修炼内功—和大学生谈成长》的专题讲座。
首先,艾校长从寓言故事出发,结合自己的经历与体验,与同学们分享了人生在遭遇困境时正确的心态以及应对方法;详细讲解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必备的素质与修养;通过与现场学生们的互动演示,细致阐述了引导小学生学习的步骤与方法。
此外,艾校长还简单讲解了魁星园小学的办学过程,校风、校训,及学校对教师素养的要求等内容。
在此次讲座中,艾校长运用了大量的寓言和实例,深入浅出,寓教于乐,使同学们不仅在教学工作方面收获巨大,而且在今后个人成长与发展方面也有很大的启发。
同学们深深地被艾校长诙谐幽默的语言、内容详实的讲座所吸引,同学们纷纷表示,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不仅要在专业技能学习上要努力修炼内功,而且要在今后个人发展的问题上深入思考,摆正心态、积极应对,规划好并走好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