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7
红十字会急救知识一、引言红十字会作为一个国际性的人道主义组织,致力于提供急救服务和救援援助。
急救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它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红十字会急救知识,包括常见的急救场景和应对方法。
二、常见的急救场景和应对方法1. 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急救:a. 检查意识和呼吸:轻轻摇动患者并询问是否意识清醒,观察是否有正常呼吸。
b. 拨打急救电话:如果患者没有意识和呼吸,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情况。
c. 开始心肺复苏:进行胸外按压,按压位置在胸骨中央,按压深度为5-6厘米,速度为100-120次/分钟。
2. 窒息窒息是一种导致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需要迅速采取措施。
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急救:a. 立即提供帮助:询问患者是否能够说话,如果患者无法说话或发出声音,说明窒息严重。
b. 打击背部:让患者弯腰前倾,用力拍击其背部,以促使异物排出。
c. 进行胸部挤压:如果打击背部无效,可以进行胸部挤压,方法是用手掌击打患者的胸部。
3. 大面积出血大面积出血可能导致严重的生命危险,需要迅速止血。
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急救:a. 保护自己:戴上手套,避免直接接触血液。
b. 压迫伤口: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直接压迫伤口,以阻止出血。
c. 抬高伤肢:如果出血部位是四肢,可以抬高伤肢,有助于减少出血。
4. 中暑中暑是因为身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而导致的身体过热。
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急救:a. 将患者转移到阴凉处: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b. 降低体温:给患者喝冷水,用湿毛巾或冰块敷在患者的头部、颈部和腋下。
c. 寻求医疗帮助:如果患者症状严重,应该立即就医。
5. 骨折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需要稳定伤势并减轻疼痛。
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急救:a. 稳定伤势:用绷带或固定物稳定骨折部位,避免进一步移动。
b. 冷敷伤处:用冰袋或冷湿毛巾冷敷伤处,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红十字急救知识内容红十字急救知识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它涵盖了许多方面的知识,包括人工呼吸、止血、固定、心肺复苏、创伤止血、内出血急救、上肢出血以及下肢远端严重活动性出血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知识。
1.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红十字急救知识中最基本的一项技能。
当有人突然出现呼吸停止或窒息时,可以通过人工呼吸来帮助其呼吸。
具体步骤包括:首先要打开病人的气道,然后用自己的嘴包住病人的嘴,缓慢地向病人的肺部吹气,然后再松开,让病人自己呼气。
这个过程需要持续进行,直到病人的呼吸恢复正常。
注意事项包括:吹气时要轻柔、匀称,避免过快或过猛,以免损伤肺组织。
2.止血止血是红十字急救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当有人出现出血时,需要采取正确的止血方法,以避免出现失血过多等严重后果。
具体步骤包括:首先要检查出血部位,判断出血类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然后采取相应的止血方法,如直接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止血带止血等。
注意事项包括:在止血过程中要避免过度用力,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固定固定也是红十字急救知识中一项重要的技能。
当有人出现骨折或关节脱位时,需要采取正确的固定方法,以避免损伤加重。
具体步骤包括:首先要对病人进行初步检查,判断出受伤部位和类型,然后采取相应的固定方法,如夹板固定、绷带固定、颈托固定等。
注意事项包括:在固定过程中要确保固定物能够完全支撑身体重量,同时要注意固定物的稳固性和舒适性。
4.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红十字急救知识中一项基本且重要的技能。
当有人出现心脏骤停时,及时进行心肺复苏能够挽救其生命。
具体步骤包括:首先要让病人平卧,然后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配合人工呼吸,按压和呼吸的比例是30:2。
在进行心肺复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按压的力度和频率,以避免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5.创伤止血创伤止血是红十字急救知识中一项重要的技能,主要针对创伤引起的出血。
具体步骤包括:首先要对伤口进行初步处理,如清洗伤口、清除异物等,然后采取相应的止血方法,如直接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止血等。
红十字救护知识红十字救护是一项急救技能,旨在为紧急情况下的伤病患者提供基本的医疗援助。
无论是在灾难现场、医疗机构还是日常生活中,了解和掌握红十字救护知识都非常重要。
1. 了解急救原则:-保护生命优先:在任何紧急情况下,首要任务是确保伤病患者的生命安全。
-识别和评估危险:在提供援助之前,要评估环境的安全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危险。
-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是至关重要的。
2. 基本救护技巧:-判断意识和呼吸:检查伤病患者是否有意识,同时观察他们的呼吸状况。
-打电话求救:在紧急情况下,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或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心肺复苏(CPR):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包括按压胸部和进行人工呼吸。
-止血和包扎:学会正确的止血方法,使用合适的包扎材料对伤口进行包扎。
-转运伤病患者:在救护车到达之前,正确地转运伤病患者,避免二次伤害。
3. 常见伤病处理:-呼吸道阻塞:学会应对窒息和呼吸困难的方法,包括胸外按压和清除口腔异物。
-出血控制:了解不同类型的出血控制方法,如直接压迫、提高患肢等。
-骨折和关节扭伤:学会正确的固定方法,避免进一步损伤。
-烧伤和烫伤:学会冷却烧伤部位、覆盖烫伤部位等基本处理方法。
4. 紧急情况的应对:-中暑和中风:了解中暑和中风的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心脏病突发:学会识别心脏病突发的迹象,如胸痛、呼吸困难等,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意外中毒:了解常见的中毒症状,并尽快采取解救措施,如清洗皮肤、冲洗眼睛等。
-麻醉和溺水:在这些情况下,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必要的救援措施。
5. 紧急情况的预防:-安全意识:培养安全意识,特别是在家庭、工作和户外环境中,注意事故和伤害的预防。
-急救培训:参加红十字或其他认可的急救培训课程,提高自己的急救技能和知识水平。
-常备急救包:家庭和工作场所应备有急救包,包括敷料、止血带、急救药品等,以应对紧急情况。
-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红十字会急救知识引言概述:红十字会作为一个国际性的人道主义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急救救援工作。
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紧急情况下,这些知识都能帮助我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援助。
本文将介绍红十字会急救知识的五个重要方面。
一、急救基础知识:1.1 呼叫急救服务: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呼叫急救服务是救助伤者的第一步。
拨打当地的紧急救援电话号码,并清楚地告诉操作员发生了什么事情,提供准确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1.2 判断意识和呼吸:在救援过程中,判断伤者的意识和呼吸状况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观察胸部的起伏和听取呼吸声来判断呼吸是否正常,同时可以用手指轻触伤者的肩膀并呼唤其名字来判断其是否有反应。
1.3 实施心肺复苏术:如果伤者没有呼吸或心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首先,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然后按照正确的压迫和人工呼吸的比例进行操作,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二、止血处理:2.1 直接按压止血:当伤者出血时,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直接按压在出血部位上,用力度适中的手指压迫,直到出血停止。
2.2 提高患肢:如果出血部位在手臂或腿部,可以将患肢抬高,减少血液流入该部位,从而帮助止血。
2.3 使用止血带:在严重出血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止血带进行紧急止血。
将止血带绑在远离伤口的位置,用力拉紧,直到出血停止,但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三、骨折和关节扭伤处理:3.1 稳定伤者:在发生骨折或关节扭伤时,首先要稳定伤者,确保其不会进一步受伤。
可以使用软垫或折叠的衣物垫在伤处,然后用绷带固定。
3.2 冷敷:在伤处冷敷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可以使用冰块或冷水毛巾敷在伤处,每次敷约15-20分钟。
3.3 尽早就医:骨折和关节扭伤需要专业的医疗处理,因此尽快就医是非常重要的。
在等待医疗救援的过程中,可以继续保持伤处的稳定和冷敷。
四、烧伤处理:4.1 远离热源:在发生烧伤时,首先要将伤者远离热源,以防止进一步受伤。
红十字会基本知识第一部分:会务知识1、红十字运动起源于战场救护,创始人是瑞士人亨利·杜南(1828—1910)。
2、1948年,红十字协会理事会决定把每年5月8日亨利·杜南的生日定为红十字日。
3、亨利·杜南在《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中,提出两项重要建议:各国设立全国性的、志愿的伤兵救护组织,平时开展救护技能训练,战时支援军队医疗工作及签订一份国际公约,给予军事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及各国志愿的伤兵救护组织以中立的地位。
4、1863年,“五人委员会”,首次在日内瓦召开首次会议,它的正式名称是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1875年改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5、1863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上,通过了10项决议,其中包括采用白底红十字作为保护性标志。
6、白底红新月标志在1876年由土耳其首先使用的,1929年被确认为与红十字具有同等地位的正式标志。
7、亨利·杜南1901年获首次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奖励他为红十字运动做出的巨大贡献。
8、南丁格尔是现代医务护理的创始人,她的生日是5月12日被定为国际护士节;她被称为红十字运动的先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设立南丁格尔奖章,以表彰各国在护理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护士。
9、红十字运动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及各国红十字会三个部分组成。
10、红十字运动1986年被正式称为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
11、红十字运动的最高审议机构是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
12、为确保中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委员全部由瑞士籍人士担任。
13、和平时期,各国红十字会的寻人工作都是直接联络与合作,只有在战争或武装冲突时期及其他它特殊情况下,中央寻人局才介入。
14、国际联合会的最高机构是大会,执行机构是领导委员会,办事机构是秘书处。
15、在国际救援活动中,红十字运动三个组成部分在不同情况中的分工不同,在战争或武装冲突中,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起主导作用。
16、红十字标志是国际人道主义保护标志,是武装力量医疗机构的特定标志,是红十字会的专用标志。
一、红十字运动的基础知识1、定义红十字会:保护、救助受难者或弱势群体的慈善组织2、全称红十字会,全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简称“红十会”或“红会”,是一个国际性组织,各国都设有分会,由瑞士人亨利·杜南于1863年创建。
3、简史 1859年,亨利·杜南在路经意大利伦巴底时,目睹奥地利、法国及撒丁王国军队在索尔弗利诺悲惨的战役,发现伤兵经常乏人照顾,情况凄惨,所以于1862年自费出版了《索尔弗利诺的回忆录》一书,渴望唤起社会的注意,并且号召索尔弗利诺群众成立一个民间、中立的伤兵救援组织。
1863年2月9日,亨利·杜南与古斯塔·莫瓦尼埃、吉勒姆-亨利·杜福尔、路易斯·阿皮亚及西奥多·莫诺瓦一同成立了“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此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开始。
1864年,红十字会运动已扩展至欧洲12个国家,并于同年8月在日内瓦首度签署了《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即“第一条日内瓦公约”。
1875年,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改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并向外扩张至伊斯兰国家,但由于十字是基督教的宗教符号,伊斯兰教徒不愿意接受,1876年在奥斯曼帝国采用“红新月”标志,波斯帝国采用古老的狮子和太阳图案。
红十字运动一百多年来,因对人类社会有卓著贡献,所以获得了3次诺贝尔和平奖,加上创办人亨利·杜南于1901年所获的诺贝尔和平奖,红十字会共获得4次最高的和平殊荣。
随着会员国的发展,红十字会的任务也开始由单一战伤救护发展到对自然灾害的援助、意外伤害的急救、自愿输血、社会福利以及开展世界各国红十字会、红新月会之间的友好合作,壮大和平力量,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等。
为了纪念亨利·杜南对世界红十字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协会执行理事会于1948年决定将亨利·杜南的生日——5月8日定为国际红十字日。
4、原则红十字运动,共有7项基本原则:(1).人道(Humanity):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本意是要无歧视地救护战地伤员。
红十字会基本知识1、“世界红十字日”是那一天?答:每年的5月8日。
2、“红十字”标志是什么?答:白底红十字。
3、中国红十字会的会徽是什么样的?答:中国红十字会的会徽是金黄色橄榄枝环绕的白底红十字。
4、红十字会的宗旨是什么?答:(1)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会精神;(2)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3)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
5、红十字精神是什么?答:“人道、博爱、奉献”是红十字精神。
6、红十字运动的七项基本原则是什么?答: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
7、有关中国红十字会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哪些?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国红十字会章程》、《中国红十字募捐和接受捐赠工作条例》、《中国红十字会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救助规则》、《中国红十字会会费管理办法》等等。
8、《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是哪一年颁布施行的?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是1993年10月31日颁布施行的。
9、红十字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红十字会是当代最具盛名的国际人道主义组织,而且在联合国大会取得了观察员席位。
10、什么是红十字青少年活动?答:就是在青少年中传播红十字精神,组织青少年会员开展一系列人道主义活动。
11、红十字会会员有那些权利?答:(1)参加红十字会的有关活动、会议及专业培训;(2)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3)对红十字会提出意见和批评;(4)佩戴红十字会标志;(5)其他合法权益。
12、红十字会会员的义务是什么?答:(1)学习、宣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标志使用办法》;传播国际人道法和红十字会运动的基本知识;(2)遵守《中国红十字会章程》;(3)按期缴纳会费;(4)完成红十字会交办的任务;维护红十字会的合法权益。
13、红十字运动起源于什么救护?创始人是谁?答:起源于战场救护,创始人是瑞士人士亨利杜南。
14、中国红十字会的最高权利机关是什么?答: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应急救护是指在突发事件中,对伤病员进行紧急救助和医疗处理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是指在紧急情况下,掌握并运用正确的急救技能和常识,对受伤者进行及时的急救,以保护生命安全并缓解病痛。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帮助读者提高应急救护能力。
一、紧急通知机构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尽快拨打紧急救援电话是至关重要的。
在中国,紧急救援电话号码为120,此号码适用于各类意外伤害、突发疾病等急救需求。
拨打该号码时,务必保持冷静,告诉接警员事发的地点、发生的情况以及受伤者的具体症状,以便救援人员提前做好准备。
二、急救基本原则在进行急救时,需要遵守以下基本原则:1. 发现事故后应先保护现场,确保自身安全后再进行急救。
如果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如火灾、呼吸性有毒气体等,应先迅速撤离。
2. 确定事故发生的类型,判断伤病员的病情和受伤情况。
对于有生命危险的伤员应优先进行急救措施。
3. 有选择地拨打紧急救援电话,向医生或急救人员说明情况,听从指导。
4. 制止不必要的移动,尤其对于可能存在颈椎或脊柱问题的患者,应保持原位避免加重伤情。
5. 若伤者已失去意识或无呼吸心跳等紧急情况,应迅速实施心肺复苏术和其他相关急救措施,争取挽回生命。
三、常见急救技能1. 人工呼吸:当伤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时,可以通过人工呼吸为其提供氧气。
首先清除口腔内外异物,使头稍后仰,握住患者下颌,用自己的口唇密封住伤者的口腔,并轻轻吹气,然后观察胸廓升起,重复进行。
2. 心肺复苏术:当伤者出现心脏骤停、无呼吸等紧急情况时,进行心肺复苏术是关键。
具体步骤如下:将伤者平放在坚实平稳的地面上,给予30次胸外按压,每次压入深度为5厘米左右,并保持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
然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保证每次呼吸的时间不超过1秒。
3. 止血处理:当伤者出现外伤、出血等情况时,停止血流非常重要。
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将出血部位包扎,并适当提高患肢。
红十字基本知识
红十字基本知识红十字是一个全球性的人道主义组织,致力于提供救援、援助和保护。
它的使命是在战争、自然灾害和健康危机中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
红十字的标志是一个红色十字,象征着医疗服务和人道援助。
这个标志是受国际法保护的,不能被滥用或误用。
它是一个普遍认可的符号,代表着中立、独立和人道主义的价值观。
红十字组织的工作包括救援行动、健康服务和社区支持。
他们在战争和冲突中提供医疗援助和紧急救护,确保伤者得到及时治疗。
他们还提供基本的卫生设施和健康教育,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红十字还致力于保护受到武装冲突影响的人们。
他们为受到迫害和暴力的人们提供庇护所,并帮助他们找到安全的住所。
他们还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服务,帮助受到创伤的人们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生活。
作为一个全球性组织,红十字通过国际合作来实现其使命。
他们与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其他人道主义机构合作,共同努力解决全球性的人道危机。
他们还通过培训和教育来提高人们的应对能力,以减少灾害和危机的影响。
红十字是一个重要的人道主义组织,致力于救助、援助和保护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
他们通过提供医疗援助、健康服务和社区支持来改善人们的生活。
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提供物质帮助,更重要的是传递希望和人道主义的价值观。
红十字知识红十字标志的由来红十字作为战场救护伤病者的标志,最早出现在1580年,当时,意大利有个叫米罗·德·勒列的军官,十分同情战场上伤兵所遭受的痛苦,决心放弃军职,和朋友们一道参加了以慈善为宗旨的撒马利顿的会,专门从事伤兵救护工作,撒马利顿的会员们在米罗的倡议下,在所穿的外套和背心上一律都缀有一个醒目的红十字。
1847年,瑞士各行政区之间时常发生军事冲突,为了在战争发生时协助军队的医疗人员救护伤兵,苏黎士的人民自发地组织起“救济会”会员们左臂上都带有一个红底白字的瑞士国徽,作为识别标志。
到了1863年十六国政府在日内瓦开会时,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一致表示,为了感谢瑞士国家对红十字事业所作的重要贡献,决定以翻转的瑞士国旗作为伤兵救护的特殊标志。
从此,白底红十字旗帜逐渐飘扬到世界各个角落。
人们看到红十字,就想到人道主义,也想到红十字运动发源地———瑞士。
文摘世界红十字日的起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鉴于战争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捷克斯洛伐克红十字会首先倡议,每年举行为期3天的“红十字休战日”活动。
大力宣传红十字会的人道思想,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减少战争危险,同时,结合红十字会业务进行全国性卫生、救济、儿童福利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这些倡议和作法,受到国际红十字界的赞赏和支持。
1948年协会执行委员会正式建议:各国红十字会应尽量选择国际红十字运动创始人让享利·杜南的生日5月8日作为世界红十字日,协会第20次理事会,批准了执委会的建议,正式确定每年5月8日为世界红十字会日。
从此以后,每年的世界红十字日,协会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都要进行活动,宣传红会的宗旨、任务和性质,传播国际人道主义法和红十字基本原则,扩大红十字的影响,各国也根据本国的情况,组织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如由家元首或政府总理发布文告,呼呈社会支持红十字会的人道工作: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宣传红十字会的宗旨、活动;吸收会员、募集捐款、慰问孤、老、病、残,举办展览会,召开座谈会、报告会、演讲比赛等等活动。
最佳答案献血前后应注意什么?一、献血前1、献血前最好带上身份证、户口本、军人证等身份证明。
2、献血前一定要吃饭,但以吃清谈饮食为好。
3、献血前心情不要紧张,保持轻松愉快。
要知道健康人按规定适量献血,对身体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千万不要有思想顾虑。
4、献血前一天晚上要早点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5、献血前最好洗洗澡,换上干净内衣,特别是两个肘弯部要洗干净。
6、在献血现场要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保证整个采血过程井然有序。
二、献血后1、对采血针眼处三指按压10~15分钟,以免出血。
2、要保护好静脉穿刺部位,至少在4小时后去掉创可贴。
3、献血后当天请不要从事高空作业、高温作业、驾驶车辆、剧烈运动、通宵娱乐等活动。
4、保持正常饮食,请不要进食过量。
5、请妥善保管献血证。
献血年龄:我国规定18-55周岁(男、女);香港特区规定16岁以上,只有年龄下限,而无年龄上限;台湾地区规定17-65岁。
一次献血量:我国规定为一次献血200毫升,最多不超过400毫升;香港特区为300-430毫升;台湾地区为250-500毫升。
两次献血间隔时间:我国规定不低于六个月。
不能献血的情况有:(1)性病、麻风病和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肝炎病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丙型肝炎抗体阳性者。
(3)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过敏患者,如经常性寻麻疹、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单纯性寻麻疹不在急性发作期间可献血〕。
(4)各种结核病患者,如肺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及骨结核等。
(5)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6)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支气管扩张肺功能不全。
(7)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如较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急慢性肾炎以及慢性泌尿道感染、肾病综合征、慢性胰腺炎。
(8)血液病患者,如贫血、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各种出、凝血性疾病。
(9)内分泌疾病或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如脑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甲亢、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糖尿病。
(10)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如脑炎、脑外伤后遗症、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严重神经衰弱等。
(11)寄生虫病及地方病患者,如黑热病、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囊虫病及肺吸虫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
(12)各种恶性肿瘤及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患者。
(13)做过切除胃、肾、脾等重要内脏器官手术者。
(14)慢性皮肤病患者,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肤疾病,如黄癣、广泛性湿疹及全身性牛皮癣等。
(15)有眼科疾病患者,如角膜炎、虹膜炎、视神经炎和眼底有变化的高度近视。
(16)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胶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炎、硬皮病等。
(17)有吸毒史者。
(18)体检医生认为不能献血的其他疾病患者。
最佳答案中国红十字会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
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会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重要成员。
中国红十字会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
中国红十字会于1904年在上海创立,起初叫“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建会后一直从事救护伤兵、救助难民和赈济灾民活动,并积极参加人道主义救援活动。
1906年,清政府签署承认了《日内瓦公约》。
1907年,“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改名为“大清红十字会”。
1912年,“大清红十字会”改名为中国红十字会。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于1912年1月15日通报各国,正式承认中国红十字会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成员之一。
1919年,红十字会国际协会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会于当年7月8日加入该会。
1952年7月,第18届国际红十字大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惟一合法的全国性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因而成为新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第一个恢复合法席位的团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红十字事业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时期。
各级各地红十字会迅速恢复和建立。
目前,中国红十字会有31个省级分会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分会,7万多个基层组织,近2000万会员。
在人道领域里的工作不断开展,并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
备灾救灾网络已初具规模,中国红十字会在开展自然灾害的救助工作中,募集了价值20多亿元人民币的救灾款物,为保障受灾群众的健康、保护受灾群众的生命作出了贡献。
1982年以来,中国红十字会协助政府倡导和推进公民无偿献血事业。
中国红十字会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和许多国家红十字会有着良好关系与合作,也积极援助姊妹国家红十字会。
1985年以来,中国红十字会曾三次担任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领导委员会成员,并担任副主席。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使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有了法律保障。
2004年中国红十字会召开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是中国红十字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聘请国家主席胡锦涛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选举彭佩云继续担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通过了《中国红十字事业2005—2009年发展规划》。
在新的世纪里,中国红十字会将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突出抓好备灾救灾、卫生救护知识培训、社会服务、传播国际人道法及红十字运动基础知识、推动无偿献血和红十字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预防艾滋病等主要工作;加强人才培养、向社会宣传和多渠道筹集资金等工作,配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红十字事业。
中国红十字会将遵循红十字运动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的七项基本原则,继续努力,为中国人民的幸福,为全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红十字会宗旨: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中国红十字会主要职责备灾救灾中国红十字会积极开展自然灾害的救助工作,除紧急阶段实施救援工作外,还进行灾后重建。
建立了沈阳、杭州、孝感、西安、广州和成都等6个区域性备灾中心,北京、上海、云南、湖南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省级备灾中心,部分地(市)也建立了备灾中心或仓库,储备救灾物资,培训救灾人员,备灾救灾网络已初步形成。
中国红十字会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全国32个省级(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红十字会制订了应急预案,其中27个应急预案被纳入本省级总体应急预案体系。
卫生救护中国红十字会依法开展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和防病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在易发生意外伤害的行业和基层组织培训救护员,组织群众参加意外伤害和自然灾害的现场救护。
卫生关怀及人道救助协助政府开展无偿献血的宣传推动工作,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推动遗体(器官)捐献工作;开展艾滋病预防宣传和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动员、组织工作,截至2007年底,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库容量已达70万人份。
中国红十字会已建立社区红十字服务站点16000多个,博爱超市500多个,以博爱服务站和博爱超市为平台,开展了满足群众需求,形式多样的社区红十字服务活动。
在全国118个县开展参与新农合和医疗救助试点工作,援建近600个红十字博爱卫生院(站),开展富有实效的关注农民健康活动,协助政府改善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红十字天使计划”对患有重大疾病的贫困农民和儿童实施医疗救助,协助政府改善贫困乡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捐建农村博爱卫生院(站),培训乡村医生。
根据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签署的合作备忘录精神,中国红十字会于2007年3月与北京奥组委签署《合作备忘录》并正式参与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服务工作。
在奥运会期间,中国红十字会将做好对奥运志愿者的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及城市应急志愿服务、推动无偿献血、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等工作,为北京奥运提供全程生命守护。
红十字宣传和筹资传播国际人道法、《日内瓦公约》及红十字运动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和《中国红十字会章程》。
开展“红十字博爱周”、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通过短信募捐、网上募捐、邮局汇款、银行转帐等多种途径积极开展筹资工作。
红十字青少年中国红十字会在各级各类学校对红十字青少年进行人道主义教育和自救互救知识教育,开展社会服务活动,配合学校素质教育,改善学生健康状况,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开展国际交流,增进与各国红十字青少年的友谊。
国际合作中国红十字会积极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每年对世界各国遇到的重大灾害提供紧急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