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5章 电离平衡学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44.95 KB
- 文档页数:24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电离平衡常数(学案)基础知识梳理1.表达式(1)一元弱酸HA 的电离常数:依据HAH ++A -,可表示为K a =c (A -)·c (H +)c (HA )。
(2)一元弱碱BOH 的电离常数:依据BOH B ++OH -,可表示为K b =c (B +)·c (OH -)c (BOH )。
2.特点(1)电离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有关,降高温度,K 值增大。
(2)电离平衡常数反映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K 越大,表示弱电解质越易电离,酸性或碱性越强。
例如,在25 ℃时,K (HNO 2)=4.6×10-4,K (CH 3COOH)=1.8×10-5,因此HNO 2的酸性比CH 3COOH 强。
(3)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常数的大小关系是K 1≫K 2≫K 3……,故其酸性取决于第一步电离。
(1)H 2CO 3的电离常数表达式:K a =c 2(H +)·c (CO 2-3)c (H 2CO 3)(×)(2)电离常数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3)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有关(√)(4)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右移,电离平衡常数一定增大(×)(5)电离常数大的酸溶液中的c (H +)一定比电离常数小的酸溶液中的c (H +)大(×) (6)关于0.1 mol·L-1的氨水,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 (NH +4)、c (OH -)变小(√)(7)某一弱电解质,电离度越大,电离常数就越大(×) 1.H 2CO 3的电离平衡常数K a1=4.3×10-7,K a2=5.6×10-11,它的K a1、K a2差异很大的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电离平衡的角度解释)。
答案 第一步电离发生的H +对第二步的电离起抑制造用 2.局部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1)HCOOH、H2S、H2CO3、HClO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5讲电离平衡复习目标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必备知识整理1.强、弱电解质(1)定义与物质类别(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强等号,弱可逆,多元弱酸分步离”①强电解质,如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弱电解质a.一元弱酸,如CH3CO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分步书写且第一步的电离程度远大于第二步的电离程度,如H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多元弱碱,分步电离,一步书写,如Fe(O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酸式盐a.强酸的酸式盐,如NaHSO4在水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熔融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弱酸的酸式盐:“强中有弱”,如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学案第26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考纲要求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K a、K b)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弱电解质(1)概念(2)与化合物类型的关系强电解质主要是大部分离子化合物及某些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主要是某些共价化合物。
2.弱电解质的电离概念(1)电离平衡的建立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强等),当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达到了平衡。
(2)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特征①开始时,v(电离)最大,而v(结合)为0。
②平衡的建立过程中,v(电离)>v(结合)。
③当v(电离)=v(结合)时,电离过程达到平衡状态。
3.外因对电离平衡的影响(1)浓度:在一定温度下,同一弱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越易电离。
(2)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3)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时,可使电离平衡向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方向移动。
(4)化学反应: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的物质时,可使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如:以0.1 mol·L-1 CH3COOH溶液为例,填写外界条件对CH3COOH CH3COO-+H+ΔH>0的影响。
(1)强电解质稀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弱电解质稀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2)氨气溶于水,当NH3·H2O电离出的c(OH-)=c(NH+4)时,表明NH3·H2O电离处于平衡状态(×)(3)室温下,由0.1 mol·L-1一元碱BOH的pH=10,可知溶液中存在BOH===B++OH-(×)(4)电离平衡右移,电解质分子的浓度一定减小,离子浓度一定增大(×)(5)25 ℃时,0.1 mol·L-1 CH3COOH加水稀释,各离子浓度均减小(×)(6)电离平衡向右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一定增大(×)解析(2)NH3+H2O NH3·H2O NH+4+OH-,NH3·H2O电离出的c(OH-)与c(NH+4)永远相等,不能表明NH3·H2O电离处于平衡状态。
第51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复习目标] 1.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2.理解电离常数的含义,掌握电离常数的应用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1.电离平衡的建立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强等),当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达到了平衡。
平衡建立过程如图所示:2.电离平衡的特征3.外因对电离平衡的影响(1)以0.1 mol·L-1 CH3COOH溶液为例,填写外界条件对CH3COOH(aq)CH3COO-(aq)+H+(aq)ΔH>0的影响。
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n(H+) c(H+) 导电能力加水稀释向右增大减小减弱加入少量冰醋酸向右增大增大增强通入HCl(g) 向左增大增大增强加NaOH(s) 向右减小减小增强加CH3COONa(s) 向左减小减小增强升高温度向右增大增大增强(2)分别画出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和pH随加水体积变化的曲线。
答案1.弱电解质溶液中至少存在两种共价化合物分子()2.氨气溶于水,当NH3·H2O电离出的c(OH-)=c(NH+4)时,表明NH3·H2O电离处于平衡状态()3.一元弱碱BOH的电离方程式为BOH===B++OH-()答案 1.√ 2.× 3.×1.能证明蚁酸(HCOOH)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A.HCOOH溶液与Zn反应放出H2B.0.1 mol·L-1 HCOOH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HCOOH溶液与Na2CO3反应生成CO2D.常温时0.1 mol·L-1 HCOOH溶液的pH=2.3答案 D解析A、B项,只能证明蚁酸具有酸性,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错误;C项,只能证明蚁酸的酸性比碳酸强,错误;D项,溶液的pH=2.3,说明HCOOH未完全电离,正确。
2.H2S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2S H++HS-和HS-H++S2-。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复习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巩固本章知识,使知识形成网络,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2.能力和方法目标培养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1.电离、水解之间的联系HFHF2.溶液中微粒数目多少的比较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中和反应、原电池和电解池中的有关反应都遵循“守恒”规律,不同的情况下可从不同角度挖掘守恒关系。
以Na2S溶液为例,可以挖掘出以下恒等式和不等式:3.从中和滴定的反应原理入手分析迁移中和滴定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来测定强酸或强碱溶液的浓度。
这是由于强酸、强碱之间的中和反应符合如下几个条件:①反应程度大,H+和OH-之间能完全反应,可根据n(H+)=n(OH-)进行计算;②可通过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快速判断反应的终点。
实际上在化学研究、实际生产中除了中和滴定、氧化还原滴定以外,还有多种滴定实验,如络合滴定实验(利用络合反应进行滴定实验)、沉淀滴定(利用反应中生成沉淀的反应进行滴定实验)实验等等。
从反应终点判断角度入手分析迁移双指示剂法分阶段判断反应终点。
如,为了测定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浓度,实验室常用双指示剂法进行滴定。
即先在待测的混合溶液中加几滴酚酞,再用标准的酸溶液滴定,滴至浅红色刚好褪去,记下用去酸溶液的体积(V1);再在混合溶液中加入甲基橙,继续用标准酸溶液滴定,滴到溶液变成橙色,记下用去酸溶液的体积(V2)。
根据V1、V2就可计算出混合溶液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浓度。
反应物本身作指示剂判断反应终点。
有的反应中,可利用反应物本身的颜色来判断反应终点。
如,在用标准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某种亚铁盐溶液时,由于高锰酸钾显较深的紫红色,开始阶段滴入的高锰酸钾立刻反应掉,溶液不变色。
当滴定到终点后,再滴入一滴高锰酸钾溶液可使溶液显紫红色,根据这一点就可快速判断反应的终点。
因此,在这类滴定实验中,高锰酸钾本身就可起到了指示剂的作用。
其它方法判断反应终点。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第五章电离平衡第一课时电离平衡【考纲要求】1.熟练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及有关判断。
2.能从化合物类型、电离程度、电离过程、溶液中的微粒、电离方程式书写几个角度对强弱电解质进行对比。
3.理解电离平衡概念,掌握电离平衡的几个特征。
教与学方案【自学反馈】一、概念辨析1. 电解质:(1)概念:。
(2)常见物质类别:。
2.非电解质:(1)概念: 。
(2)常见物质类别:。
3.强电解质:(1)概念:。
(2)常见物质类别:。
4.弱电解质:。
(1)概念:。
(2)常见物质类别:。
(3)电离度:。
二、强弱电解质比较:比较项目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化合物类别:电离程度:电离过程:溶液中的粒子:实例:电离方程式: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概念:。
2.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特点:①“动”:。
②“等”:。
③“定”:。
④“变”:。
3.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浓度:。
温度:。
酸碱性:。
其它条件:。
四、自我练习:1、有如下物质:①铜、②二氧化硫、③氨水、④浓硫酸、⑤硫酸、⑥氨气⑦盐酸、⑧水、⑨碘化氢、⑩硫酸钡。
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2、分别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并思考若存在熔融状态,能否电离?怎样电离?)及存在的微粒种类:(1)H2SO4:;(2)Ba(OH)2:;(3)H3PO4:;(4)Al(OH)3:;(5)NH3•H2O:;(6)NaH2PO4:;(7)NaHSO4:;(8)BaSO4:。
.【例题解析】[例1]在同体积pH=3的H2SO4、HCl、HNO3、CH3COOH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SO4中放出H2最多B 醋酸中放出H2最多C HCl和HNO3放出H2一样多D HCl比HNO3放出H2少解题思路:。
易错点: 。
[例2]在1升浓度为c摩/升的弱酸HA溶液中,HA、H+和A-的物质的量之和为nc摩,则HA的电离度是 ( )(A)n×100%(B)n×100%/2 (C)(n-1)×100% (D)n%解题思路:。
第52讲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复习目标] 1.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K w )。
2.了解溶液pH 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能进行pH 的简单计算。
考点一 水的电离与水的离子积常数1.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2.填写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具体影响改变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K w 水的电离程度c (OH -) c (H +) HCl 逆 不变 减小 减小 增大 NaOH 逆 不变 减小 增大 减小 Na 2CO 3 正 不变 增大 增大 减小 NaHSO 4 逆 不变 减小 减小 增大 加热正增大增大增大增大3.计算2H O c (H +)或2H O c (OH -)(1)室温下,0.01 mol·L-1的盐酸中,2H O c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室温下,pH =4的亚硫酸溶液中,2H O c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室温下,pH =10的KOH 溶液中,2H O c (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室温下,pH =4的NH 4Cl 溶液中,2H O c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室温下,pH =10的CH 3COONa 溶液中,2H O c (OH -)=____________。
答案 (1)1×10-12mol·L -1(2)1×10-10mol·L -1(3)1×10-10 mol·L -1 (4)1×10-4 mol·L -1(5)1×10-4 mol·L -1溶液中2H O c (H +)或2H O c (OH -)的计算及应用(以室温为例)(1)酸、碱抑制水的电离,酸溶液中求c (OH -),即2H O c (H +)=2H O c (OH -)=c (OH -),碱溶液中求c (H +),即2H O c (OH -)=2H O c (H +)=c (H +)。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2. 掌握电离平衡常用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电离平衡理论解决相关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掌握电离平衡的概念及应用;
2. 理解电离平衡与酸碱反应、盐类水解反应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
1. 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
2. 酸碱反应的电离平衡;
3. 盐类水解反应的电离平衡。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问题:介绍电离平衡的概念及意义。
2. 学习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学习酸碱反应和盐类水解反应的电离平衡方程式及计算方法。
4. 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验证电离平衡的现象。
5. 练习电离平衡相关的计算题。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资料;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六、教学评价: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电离平衡相关的计算题;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七、教学反思:
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帮助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并能够熟练运用电离平衡理论解决相关问题,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了解电离平衡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并能够运用电离平衡的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电离平衡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电离平衡对不同化学反应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教材、实验器材、电子板书、教案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电离平衡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影响(15分钟)
1. 回顾酸碱中和反应的条件
2. 讲解电离平衡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影响
3. 举例说明电离平衡在酸碱中和反应中的应用
三、讲解电离平衡对溶解度平衡的影响(15分钟)
1. 回顾溶解度平衡的原理
2. 讲解电离平衡对溶解度平衡的影响
3. 举例说明电离平衡在溶解度平衡中的应用
四、实验操作(20分钟)
1.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
2.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3.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
五、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总结课堂内容,巩固学生对电离平衡的理解和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电离平衡的掌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电离平衡解决一些化学反应中的问题。
但是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可能存在实验操作能力不够强等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提高。
第五章电离平衡第一课时电离平衡【考纲要求】1.熟练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及有关判断。
2.能从化合物类型、电离程度、电离过程、溶液中的微粒、电离方程式书写几个角度对强弱电解质进行对比。
3.理解电离平衡概念,掌握电离平衡的几个特征。
教与学方案【自学反馈】一、概念辨析1. 电解质:(1)概念:。
(2)常见物质类别:。
2.非电解质:(1)概念: 。
(2)常见物质类别:。
3.强电解质:(1)概念:。
(2)常见物质类别:。
4.弱电解质:。
(1)概念:。
(2)常见物质类别:。
(3)电离度:。
二、强弱电解质比较:比较项目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化合物类别:电离程度:电离过程:溶液中的粒子:实例:电离方程式: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概念:。
2.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特点:①“动”:。
②“等”:。
③“定”:。
④“变”:。
3.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浓度:。
温度:。
酸碱性:。
其它条件:。
四、自我练习:1、有如下物质:①铜、②二氧化硫、③氨水、④浓硫酸、⑤硫酸、⑥氨气⑦盐酸、⑧水、⑨碘化氢、⑩硫酸钡。
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2、分别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并思考若存在熔融状态,能否电离?怎样电离?)及存在的微粒种类:(1)H2SO4:;(2)Ba(OH)2:;(3)H3PO4:;(4)Al(OH)3:;(5)NH3•H2O:;(6)NaH2PO4:;(7)NaHSO4:;(8)BaSO4:。
.【例题解析】[例1]在同体积pH=3的H2SO4、HCl、HNO3、CH3COOH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SO4中放出H2最多B 醋酸中放出H2最多C HCl和HNO3放出H2一样多D HCl比HNO3放出H2少解题思路:。
易错点: 。
[例2]在1升浓度为c摩/升的弱酸HA溶液中,HA、H+和A-的物质的量之和为nc摩,则HA的电离度是 ( )(A)n×100%(B)n×100%/2 (C)(n-1)×100% (D)n%解题思路:。
易错点: 。
【巩固练习】课堂反馈1、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A 熔融氢氧化物B 石墨棒C 盐酸溶液D 固态氯化钾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难溶于水的电解质一定是弱电解质B 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强C 易溶于水的电解质一定是强电解质D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是不可逆的3、当一定浓度的醋酸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测其H+离子浓度,其结果是:( )A 缺少限制条件,无法测定B H+离子浓度相同C 温度低时,H+离子浓度大D 温度高时,H+离子浓度大4、用pH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pH值时,规范的操作是:( )A 将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B 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C 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D 在试管内放入少量溶液,煮沸,把pH试纸放在管口,观察颜色,跟标准比色卡比较5、把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基本不变的是:( )A 自来水B 0.5mol·L-1的盐酸C 0.5mol·L-1的醋酸D 0.5mol·L-1的氨水6、在平衡体系中,H2S H++HS-,HS- H++S2-中,增大溶液的pH,则c(S2-):( )A 增大B 不变C 减小D 可能增大可能减小7、pH相同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用蒸馏水稀释至原体积的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pH仍相同,则m、n的关系是:( )A m=nB m>nC m<nD 无法判断8、pH=3的盐酸和pH=3的醋酸溶液,由水电离产生的c(H+):( )A 前者大于后者B 前者小于后者C 前者等于后者D 不能确定课外作业1、在0.01mol/L的醋酸中加入少量硫酸后,其变化结果是:( )A 酸性增强,pH减小B 醋酸的浓度减小C 氢离子浓度变小D 醋酸根离子浓度变小2、pH = 2的A、B两种酸溶液各1mL, 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其溶液的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种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B.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强C.a = 5时, A是强酸, B是弱酸D.若A、B都是弱酸, 则5 > a > 23、已知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
某温度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pH为2。
对于该溶液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该温度高于25℃B 水电离出来的c(H+)=1×10-10mol/LC c(H+)=c(OH-)+c(SO42-)D 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pH为12的NaOH溶液可使反应后的溶液恰好呈中性4、室温时,若0.1mol/L的一元弱碱的电离度为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溶液的pH=11B该溶液的pH=3C加入等体积0.1mol·L-1HCL后所得溶液的pH=7D加入等体积0.1mol·L-1HCl后所得溶液的pH>75、常温下,强酸溶液A和强碱溶液B的pH之和为16,当它们按一定体积比混合时,溶液的pH恰好等于7,则A与B的体积比是:( )A 1︰10B 10︰1C 1︰100D 100︰16、若室温时pH=a的氨水与pH=b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氨水的电离度可表示为A、10(a+b-12)%B、10(a+b-14)%C、10(12-a-b)%D、10(14-a-b)%7、用下列方法测定空气的污染物含量:将一定体积的空气通入吸收剂,并测定其电导的变化(导体电阻越小,它电导越大)。
如测定H2S的含量,若用CuSO4溶液吸收,可测定很大浓度范围内的H2S,但电导变化不大,若用浓溴水吸收,仅限于低浓度范围内的H2S,但有很高的灵敏度。
现要兼顾吸收容量与灵敏度,测定空气中Cl2的含量,则应选用下列吸收剂中的:( )A Na2SO3B KI溶液C NaOH溶液D H2O8、某二元弱酸(简写为H2A)溶液,按下式发生一级和二级电离:H2A H++HA-, HA- H++A2-,已知相同浓度时的电高度a(H2A)>d(HA-),设有下列四种溶液:A. 0.01mol/L的H2A溶液B.0.01mol/L的NaHA溶液C.0.01mol/L的HCl与0.04mol/L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液D.0.02mol/L的NaOH与0.O2 mol/L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液据此,填写下列空白(填代号)(1)[H+]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H2A]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3)[A2-]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9、常温下将0.010molCH3COONa和0.004molHCl溶于水,配制成0.5L混合溶液,判断:①溶液中共有________种微粒(包括分子和离子);②溶液中有两种微粒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0.010mol,它们是______和_______;③溶液中n(CH3COO_)+ n(OH_) -n(H+)=_____________mol。
10、现有下列两组溶液(Ⅰ)组:0.1mol/L的醋酸和盐酸,(Ⅱ)组:pH值=11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若将它们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试比较(Ⅰ)组和(Ⅱ)组溶液pH值的大小:(Ⅰ)组________,(Ⅱ)组___________。
第五章电离平衡第二课时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考纲要求】1.从水的电离平衡去理解水的离子积和溶液pH值的含义,掌握溶液pH值跟氢离子浓度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2.了解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
3.掌握酸碱的pH值计算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值的互算。
4.通过水的离子积和溶液酸碱性等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与学方案笔记与反思【自学反馈】一、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1.水的电离和电离平衡:水是一种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生成和离子,电离方程式为,简写为:;ΔH<0。
在一定温度下,纯水电离生成的c(H+)=c(OH-),实验测得在25°C时,c(H+)=c (OH-)= 。
此时水的电离度为。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1)温度:当温度升高时,水的电离平衡向方向移动,这时水中的c(H+)、c(OH-)如何变化?水的电离度。
(2)浓度:往水中加入酸或碱,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方向是,的电离度将;若往水中加入强碱弱酸盐或强酸弱碱盐,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方向是,水的电离度将;3.水的离子积:在一定温度下,水中或中c(H+)与c(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用Kw表示,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温度不同,Kw不同,在25°C时,Kw= = ;当温度升高时,Kw将,比如在100°C时,Kw= ,此时水的电离度为。
在常温下,c(H+)=0.01mol/L的强酸溶液与c(OH-)=0.01mol/L的强碱溶液中,Kw= ,水的电离度= 。
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1.溶液的酸碱性:25°C时:中性溶液c(H+)=c(OH-)= PH= ;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PH值是否等于7 (填有关或无关),与溶液中c(H+)和c(OH-)的有关。
2.溶液的PH值:(1)概念:。
(2)表达式:PH值适合于表示溶液的酸碱性,为什么?三、酸、碱批示剂及溶液PH值的实验测定方法(1)常用指示剂及变色范围指示剂:变色范围:甲基橙酚酞石蕊(2)测定溶液PH值方法:精确方法:PH计法常用方法:PH试纸法。
不能先用水湿润PH 试纸的原因是 。
【例题解析】[例1] 常温下:(1)将pH=1的HCl 溶液加水稀释10倍后,溶液pH= ;稀释100倍,pH= ; 稀释10n 倍后,pH= 。
(2)将pH=12的NaOH 溶液加水稀释10倍后,溶液pH= ;稀释100倍,pH= 稀释10n 倍后,pH = 。
(3)将PH=13的强碱溶液与PH=3的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 。
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例2] 某温度下纯水的c (H +)=2.0×10-7mo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