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水资源(第1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2
《水资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有限的水资源,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继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材料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本节课对地图和图表的综合分析,引导学生用过去所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探究和分组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并使学生认知知识的连续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节约用水,有意识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难点:联系我国降水分布等自然环境方面的相关材料,分析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造成影响及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内容和我们日常生活较为密切,许多内容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主要采用“角色扮演”和“讨论法”。
通过“角色扮演”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并通过活动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五、板书设计:第三节 水资源六、教学反思: 1、通过本次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对于水资源的现状问题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有更深入的理解。
初步形成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
2、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发现并解决问题等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实践和我们的理想可能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与思考。
这节课我和我的学生一起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相信我们会走得很远。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水资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水资源是我们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广义的水资源是地球上所有的水源,狭义的水资源就是淡水资源,本节所讲的就是狭义的水资源。
组织学生就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配不均开展讨论,并通过讨论认识和理解我国为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取信息的能力;2、理解掌握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分析、归纳,来理解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分布规律;组织学生就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实际展开讨论,从而理解掌握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的有效措施;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的重要性、紧迫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让学生看书,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所带来的供需矛盾及解决的有效措施,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的重要性、紧迫性,同时让学生能全面正确的认识水资源的价值,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及解决措施;2.认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难点:南水北调的三个方案。
【教学方法、学法、手段】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采用获取信息法、同桌交流讨论法法、自主探究法等教法;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采用合作学习法和总结归纳法。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板书设计】水资源一、时空分布不均1、空间分布2、时间分配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大。
甘肃省庄浪县阳川中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3《水资源》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水是生命之源,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清水资源现状,树立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节约的意识,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出一份力。
二、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4、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三、重难点的突破重点:①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工程建设。
②树立正确的水资源保护利用意识难点:调查、整理资料,表达能力的提高。
突破在于通过活动,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分组讨论。
五、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家乡水资源利用调查、家庭用水调查。
(二)教师准备水资源课件及材料。
六、设计思路这节课从认识水资源问题→分析水资源缺乏的原因、分布不均的原因→寻求解决途径,各教学环节机密相扣,层层深入,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教学中密切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合理引出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中出现的浪费污染等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性,能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并落实到行动上。
在教法上,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鼓励探究形成主动学习地理的态度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教师提问:你认识这个标志吗?它有什么含义?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含义。
教师点拨:“国家节水标志“有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
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使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标志留白部分相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水资源》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水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和理解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的特征,举例说明水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是我国自然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两大类,本节讲述的是我国的水资源。
本节教材包括“时空分布不均”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两部分内容,重点落实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水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
在设计思路上,本节教材突出人水关系,在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的基本特征之上,强调人类活动受到的影响。
内容编排思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把握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在时间分配上,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在地区分布上,我国水资源极不均匀。
第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使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同一时间此地旱,彼地涝;同一地区此时旱,彼时涝。
这一切,给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第三,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及其带来的问题,成为我国土地整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较少的国家,并且许多地区用水比较紧张,因此需要合理利用并节约水资源。
课时分配上为2个课时。
此为第1课时。
在教学策略上,以水对人类生活生产的意义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首先介绍水资源的概念、存在形式和来源,接着通过一系列的图片数据引导学生分析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四、教学流程五、当堂练习1. 我国目前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是()A.江河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B.高山冰雪融水C.大气降水D.深层地下水2.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特点是()A.南方多,北方少B.南方少,北方多C.夏秋多,冬春少D.夏秋少,冬春多3.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高低的影响B.人类活动的影响C.纬度高低的影响D.气候的影响4.下列地形区中,水资源最为丰富的是()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答案:A;C;D;A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水资源(第1课时)一、认识水资源1.概念: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可利用的主要是江河水和淡水湖泊水2.来源:大气降水二、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中国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1.空间分布不均:南丰北缺影响工农业生产2.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水旱灾害频发3.年际变化大影响居民生活八、课后作业开展一次用水调查活动,提出节水建议和计划。
第三节水资源及其利用一、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板书][读图练习]指导学生读课本第66页“水的供给”图,回答问题:(1)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需要水?哪个部门用水量最大?(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其中农业用水最多,约占全国用水量的80%)(2)我国都有哪些淡水资源?其中以哪种水资源最重要?(河、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冰川积雪融水等等,其中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占80%)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板书][读图练习]读“我国河流径流量分布图”(展示投影片)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径流量大的河流有哪几条?(长江、珠江、黑龙江)(2)比较我国内外流区河流径流量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内流区径流量比外流区小得多)(3)在外流区中,若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其南、北河流的径流量有何不同?(北少、南多)(4)根据以上的分析,说明我国水资源在地区的分布方面有什么规律?(内少外多,北少南多)[教师归纳]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北方地区河流数量少,径流量小,水资源总量少。
南方河流径流量大,水资源丰富。
建国以来,我国华北地区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粮食普遍增产,用水量也随之大增。
再加上大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猛增,所以造成我国北方地区,尤其华北地区严重缺水。
1.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板书]地表径流地区分布不平衡。
从全国看:东南有余,西北不足。
在东部季风区内,秦岭淮河以南有余,北方不足。
[板书]2.水资源的季节分配[板书][提问]我国东部地区河流水位随季节有无变化?哪个季节水量大,哪个季节水量小?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大。
夏秋多,冬春少[板书][教师讲解]我国的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夏季降水丰富,河水量大;冬春季节降水少,河流水量小。
河流的径流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小结]我国水资源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上都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这与我国的降水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板书][读图练习]指导学生分析课本第68页‘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
地理: 3.3《水资源》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上)一、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水资源的概念和主要水体;利用图表、数据等资料感知水资源紧张的现象,并尝试分析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及对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中渗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地理的课堂应该是多维、互动、活动性的课堂的教学理念,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元互动”为手段,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以课堂激励性评价促进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协作和团队意识。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节水意识,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评价,使学生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与他人交流,并学会欣赏他人。
二、重点和难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以及对策是重点和难点。
原因一是学生很容易从材料中感知水资源紧张的现象以及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紧张?在现有的知识水平下学生很难作出全面的解释。
二是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用地理学科的思维、方法、语言分析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只有一年学习经验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三、教学流程设计情境导入,设疑激趣:(多媒体展示:一张几乎干涸的黄河照片)师设疑:考考你,你认得这条河吗?可以给个小小的提示,这可是一条大名鼎鼎的河。
学生迷惑,猜测,一般会认为是一条内流河,教师出示答案:黄河,并进一步给出学生有关黄河断流、城市缺水、我国水紧张的有关资料,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感知水资源的紧张以及带来的影响,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我国水资源总量在世界居第六位,为什么缺水这么严重?和人口多有关,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的主线就是:为什么我国水紧张?怎样解决?笔者认为,学生能够设疑自主确立学习目标,本身就是学习能力的体现。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三节水资源》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进展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学习目标以过程与方法为核心,将三维目标融合到一起分解细化如下: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进展的影响。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及其对于社会经济进展的影响。
3.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所实行的措施以及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4.运用实例,说出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或方法。
5.通过生疏我国水资源国情以及探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树立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得可持续进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工程措施。
2.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3.树立节省用水,爱护水源的可持续进展观。
难点:1.推想某一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缘由。
2.理解水利工程的作用。
教学方法接受多媒体课件,从同学的身边说起,结合同学生活实际,呈现大量事实材料,激发同学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促进同学主动参与,独立思考。
老师重在方法引领,点点拨评价和思维整理。
同学在学会方法的过程中自然收获学问并形成可持续进展的观念。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时空分布不均一、导入新课1.老师创设情境;今日家里停水了。
同学谈感受。
设计意图:唤起同学对水的重要性的生活体验。
2.老师呈现两组数据资料:水对生命的重要性、水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用数据资料将同学对水的重要性由感性生疏提升到理性生疏。
3.老师呈现生活中因缺水而发生的生活实例和不同年份南方发生的洪涝灾难实例。
4.设计意图:通过缺水与洪涝的对比引发同学思考,这是怎么了?引出课题──水资源。
水资源授课时间:总计:22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工程措施。
教学难点:推测某一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时空分布不均一、导入新课1.教师创设情境;今天家里停水了。
学生谈感受。
2.教师展示两组数据资料:水对生命的重要性、水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灾害实例。
二、学习新课1.水资源的概念(1)教师提出话题:我们的生产、生活用水来自于哪里?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点评。
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基本结论是:直接来源为河流、湖泊水;最终来自于大气降水。
(2)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思维整理。
2.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1)教师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学生推测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规律。
学生会得出类似结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或者仅说出某某北缺也可以)。
教学复备栏(2)教师展示中国河流流量分布图和中国水资源供需状况图,验证学生的结论。
(3)教师展示中国南方与北方水、土、人口等配置的相关资料,引发学生讨论问题: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对我们的社会经济会有怎样的影响?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评价。
学生能够说出南北供需矛盾即可,能够发现华北和西北缺水严重的更好。
3.水资源的季节分布不均匀(1)教师展示某某、、某某、某某四地的降水柱状图,学生推测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变化规律。
运用前面的思维方式学生不难得出:夏秋多,冬春少。
(2)教师展示中国黄河、长江流量年变化曲线图,验证学生的结论。
(3)参照前面的研究方法,学生会提出: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布差异对我们的社会经济会有怎样的影响?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结合课前的资料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评价。
只要学生能够发现季节性的丰、缺之间的矛盾即可。
(1)教师展示、某某部分年份的降水量变化,学生推测我国水资源的年际变化。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课时
备课日期:讲课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阅读地图、分析资料、联系生活实际来分析、讨论等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
2.难点:树立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由一个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时空分布不均
师: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
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现状
探究活动:将全班学生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资料,以竞赛必答题的方式,各小组轮流派代表上讲台来展示自己组搜集到的资料并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合理的组加10分,分析不合理的组不扣分。
这一活动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分组竞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分析完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分析的情况进行总结,概括出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注意:
1.在学生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比较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这两幅图,总结出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状况及造成这种分布状况的原
因,从而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在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资料时,引导学生尽量搜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资料,这样更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观图3.14北京年降水量的变化(1951-2012年)分析总结出水资源的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完成活动: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以上三则资料分别反应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哪些特点?
资料一反应了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资料二反应了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季节)分布不均;
资料三反应了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年际)分布不均。
2.试分析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以上三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课堂小结:希望同学们学习玩本节课之后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