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海棠湾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_84PPT
- 格式:ppt
- 大小:25.66 MB
- 文档页数:83
海棠湾公园规划方案 (2)海棠湾公园规划方案海棠湾公园是位于海南省三亚市的一座滨海公园,占地面积约为500亩。
目前,公园内设有休闲草坪、儿童游乐场、运动健身区、轮滑公园等设施。
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地居民和游客的需求,提升海棠湾公园的设施和功能,设计了以下规划方案。
池塘整治和景观设置公园内有两座比较大的池塘,其中一座作为儿童游乐区,另一座长期未整治。
我们将对这座池塘进行疏浚,并在周围设置滨水休闲区和景观绿化带,让游客可以在这里观赏花木和水景,放松身心。
增设沙滩和游泳区海棠湾是著名的海滩旅游胜地,因此我们计划在公园内增设一段沙滩,供游客嬉戏和沐浴。
同时,在海棠湾公园内设立一个游泳区,游泳区内配备救生设施和警示标志,确保游客的安全。
设立健康跑道和健身区为了满足广大居民和健身爱好者的需求,我们将在公园内设立一条健康跑道,跑道长度为3公里,跑道周围将设立健身区和休闲区,便于居民和游客进行健身和休闲。
增设街头运动区和戏水区为了让年轻人和孩子们能够在公园内进行更多的娱乐活动,我们将在公园内增设街头运动区和戏水区。
街头运动区将可供年轻人们进行篮球、足球等运动活动。
戏水区配备艺术喷泉和儿童戏水池,让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嬉戏玩水。
设计花园和休闲广场公园将增加花园和休闲广场的设计,增加公园绿化和美观程度,并配备舒适的休闲座椅,供游客休息或观赏花木。
总结海棠湾公园规划方案旨在提升公园设施和功能,更好地服务当地居民和游客。
我们计划在池塘整治和景观设置、增设沙滩和游泳区、设立健康跑道和健身区、增设街头运动区和戏水区、设计花园和休闲广场等多个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希望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休闲体验。
1 / 1。
海棠湾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说明书目录第一章导言 (2)1.1规划背景 (2)1.2规划范围 (2)1.3规划期限 (2)1.4规划目标 (2)1.5规划原则 (2)1.6规划依据 (3)第二章概况 (4)2.1区位 (4)2.2现状基本数据 (4)2.3自然状况 (4)2.4人文状况 (5)2.5资源条件 (5)2.6小结 (5)第三章定位及发展战略 (6)3.1总体定位 (6)3.2旅游产品定位 (6)3.3总体形象定位 (7)3.4空间模式定位 (7)3.5发展目标 (7)3.6发展战略 (8)3.7人口规模 (8)第四章用地布局规划 (9)4.1场地现状 (9)4.2规划原则 (9)4.3规划用地布局 (10)4.4居住用地规划 (11)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13)5.1现状条件 (13)5.2规划原则 (13)5.3对外交通 (13)5.4内部道路交通规划 (13)5.5公共交通 (14)第六章公共设施规划 (15)6.1现状及问题 (15)6.2规划原则 (15)6.3规划用地结构 (15)6.4规划用地布局 (15)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17)7.1现状条件 (17)7.2规划原则 (17)7.3规划构思与结构 (17)7.4规划要点 (17)第八章城市设计及景观系统规划 (19) 8.1现状条件 (19)8.2规划原则 (19)8.3景观设计框架 (19)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21)9.1以政府为操作主体的项目 (21) 9.2以市场为操作主体的项目 (21) 第十章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22) 10.1给水规划 (22)10.2排水规划 (23)10.3电力工程规划 (25)10.4电信工程规划 (27)10.5燃气工程规划 (28)10.6环境保护规划 (29)10.7环境卫生规划 (29)10.8防灾规划 (30)第十一章开发管控措施 (34)11.1开发单元划定 (34)11.2总体管控规则 (34)11.3单元管控规则 (36)第十二章实施措施 (50)12.1安置区规划 (50)12.2就业与人才工程 (50)12.3旅游人文环境建设 (51)12.4营销与推广 (51)12.5效益评价 (51)附表一:海棠湾区域一级开发划界建议表 (52)附表二:海棠湾规划道路一览表 (54)附表三:海棠湾规划公园一览表 (56)第一章导言1.1规划背景2005年海南省政府、三亚市政府提出开发海棠湾旅游度假区设想,受到中国数家大型企业的认同和参与,海棠湾开发的前期工作正式展开。
今天,专家评审并通过了海棠湾分区规划和城市设计。
依规划,海棠湾将建成“国家海岸”,成为国家品牌,承载国家热带滨海旅游形象。
“国家海岸”———世界级的度假天堂经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半年多的规划编制,海棠湾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今天揭开面纱,规划中的未来海棠湾开发蓝图开始展现。
有关人士评价,作为三亚最后一块高品质的海滨资源,海棠湾是三亚成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的希望,是海滨度假区拓展的“重中之重”。
规划将海棠湾定位为:“国家海岸”,是一个世界级的旅游度假天堂。
这里,是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多元化热带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区,是国家级海洋科研、教育、博览基地的综合体。
据规划人士介绍,“国家海岸”的定位,意味着海棠湾将以建设世界级的旅游休闲度假区为目标,成为国家品牌,承载国家热带滨海旅游形象。
海棠湾规划总用地面积98.7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1.6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一半以上。
规划居住人口为25万人,几乎相当于再建一个三亚城区。
“一点、一带、三区、六片、五楔”根据方案,海棠湾规划总体结构为“一点、一带、三区、六片、五楔”。
其中“一点”为蜈支洲岛,规划定位为海岛热带雨林公园;“一带”为沙坝地带———定位为世界顶级酒店带。
“三区”分为南、中、北三个区,南区:南起铁炉港,北至林旺高速联络线,定位为综合休闲游憩板块;中区:包括大小龙江塘和指状湿地范围,定位为高端休闲度假板块;北区:南起指状湿地,北至三亚市界,包括藤桥镇、椰洲、风塘等多个场地单元,定位为多元文化旅游板块。
“六片”:包括铁炉港片区、林旺片区、龙江塘片区、风塘片区、椰洲片区和土福片区。
铁炉港片区定位为区域公共服务休闲中心,林旺片区将会建设成为现代旅游服务小镇区,龙江塘片区定位为高端品牌休闲度假区,风塘片区定位为国际主题度假社区,椰洲片区将建设成为集小镇、温泉、椰洲于一体的综合观光休闲度假区,土福片区则结合设置为海洋主题科教博览区。
“五楔”:各个功能片区被生态绿地所包围,五条主要生态绿楔顺应山势从基地中部穿过,直通海滨,形成从场地通山达海、联系内部泻湖、河流、湿地的绿化开敞通廊,成为保障区内的重要生态绿化屏障。
海棠湾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时间:2011-05-23 来源:中国城乡规划行业信息网作者: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2013年4月29-5月5日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长沙天心城市设计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一、项目背景2005年海南省政府、三亚市政府提出开发海棠湾旅游度假区设想,受到国内外数家大型开发企业的认同和参与,为加快推进海棠湾开发建设进程,2006年3月,三亚市政府委托中规院编制该区域的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
从项目组首次进入现场开始,到过程中多次向三亚市和海南省政府进行沟通汇报,直到2006年12月下旬,规划成果顺利通过海南省组织的专家委员会评审,项目组的高效率、高质量工作获得了包括政府、专家、开发企业等多方面的认同和好评。
二、海棠湾概况海棠湾位于海南岛南端、三亚市东部,距市区28公里,区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旖旎。
虽然和亚龙湾、大东海、三亚湾崖洲湾并列三亚五大名湾,海棠湾的沙滩却像一个美丽的少女一直在耀眼的阳光下沉睡。
区域西北多为山地,东南临海为较宽平坦的河流冲积地和滨海平原,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98.78平方公里,现状人口约3.8万人,海岸线总长度21.8公里,其中沙滩岸线长18.7公里。
三、定位及功能布局本次规划对海棠湾的总体定位为:“国家海岸”——国际休闲度假区。
海棠湾应当具备三大核心功能:包括国际顶级品牌滨海酒店带、世界级游艇休闲社区和国家级海洋科研博览中心。
海棠湾总体规划结构为:“一点、一带、三区、六片、五楔”。
其中:一点:蜈支洲岛——构建成为具有观光、游览功能的海岛热带雨林公园。
一带:沙坝酒店带——世界顶级酒店及海滩公共设施集中区。
三区:南、中、北三个大区,分别定位为综合休闲游憩区、高端休闲度假区和多元文化度假区。
六片:是指从南到北结合场地特征划定的各个功能片区,分别是区域公共服务休闲中心、现代旅游服务小镇区、高端品牌休闲度假区、国际主题度假社区、综合观光休闲度假区和海洋主题科教博览区。
三亚海棠湾规划三亚海棠湾规划是一个具有长远发展和战略意义的规划项目。
该规划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发展,使得海棠湾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宜居宜游的国际旅游度假胜地。
规划目标:1.发展旅游业:通过规划,将海棠湾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度假区,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保护生态环境:规划建设要注重保护海棠湾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特色,避免过度开发,保持湾区的原始风貌和自然景观。
3.提升基础设施:规划要注重提升海棠湾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教育、医疗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规划内容:1.旅游开发:规划将海棠湾划分为不同的旅游区域,包括度假村区、商业娱乐区、海滨公园、游艇码头等。
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保护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交通布局:规划将修建高速公路连接海棠湾和三亚市区,方便游客和居民的交通出行。
在海棠湾内部,将修建交通枢纽,提供公共交通服务。
3.生活设施:规划要注重提升海棠湾的生活设施,包括商业设施、医疗设施、教育设施等。
同时,要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提供多样化的娱乐和休闲活动。
4.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注重保护海棠湾的海洋生态环境和陆地生态环境。
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强海洋保护,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5.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要注重保护海棠湾的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建筑、古迹等。
同时,要提倡并保护当地的文化传统,传承和弘扬海棠湾的文化精神。
总结起来,三亚海棠湾规划的核心思想是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通过规划和开发,将海棠湾打造成为一个集旅游、居住、商业、文化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
同时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持海棠湾的独特魅力和原始风貌。
海棠湾概念规划(sasaki)设计单位:sasaki概念设计说明海棠湾的总体理念提倡环境重建;保护南面内陆泻湖和北面藤桥河周围的生态;保护中央区域丰富的农业传统和村庄;把度假区开发集中在基地北部和南部。
南面的开发是与现存区域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三亚市区以及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联系在一起的。
这一片区以林旺镇为后盾,配合较高密度的开发,迎合国内外游客的需要。
片区内的铁路港提供优良的休闲沙滩,这里风景如画,更加安静,海水更适合家庭休闲。
一个容纳零售,餐馆,娱乐以及服务设施的娱乐区将为游客提供多种活动,丰富他们的海湾假日体验。
北面靠近度假区中心的地方有种类繁多的住房,包括公寓,联体住宅和单家庭住宅,构成终年活跃的度假住宅社区。
这些社区靠近休闲和娱乐设施,提供开放空间和视线走廊。
在研究区域的中心地区,要保留海岸小农庄的农业生活方式,因为它可以提供一个独特的文化和农业旅游机会。
要改善基础设施,使这些区域更加适合发展以民宿,经济型住宿和土菜馆为形式的小规模农业文化和生态旅游。
这些村庄的传统,包括节日,丰收庆典和其他庆祝将使游客有机会参与独特有趣的活动。
中央农业区的北部包括现存藤桥河。
这条大河是区域农田和居民的主要水源。
必须确立一个河流重建工程,帮助藤桥河恢复充足的水量。
这个工程包括去除一些阻碍沉积物自然流动,已经造成某些河段干涸的堤坝或者修改这些堤坝的设计。
另外,沿河采沙必须禁止,使沙子得以回到沙滩生态系统中。
在海棠湾的北部,藤桥河以外以及土福湾沿岸因为这里的海滩朝南,是兴建一些豪华酒店的理想场所。
这里可以提供私密,安静,高质量的服务和休闲空间,它将迎合更加高档的市场群体的需要。
象南面的林旺镇一样,现存海棠湾镇将提供一系列服务设施,如警察局,消防队,医疗中心,零售和餐馆。
低密度住宅区也将安排在这个区域内,适合希望经常前来观光的游客。
(总体开发区概念总平面图)土地使用海棠湾概念性用地总平面提倡重建生态和保护基地内的独特景观。
三亚海棠湾片区安置房规划设计与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保障房、租赁房以及安置房的设计建造力度,从社区环境,总图布置、建筑功能以及建筑绿色舒适性设计角度而言,与常规居住区住宅设计具有一定差异性,本文以三亚海棠湾安置房规划设计为例,分析其整体规划思路与方案设计逻辑,根据项目实际规划设计条件与总图设计,优化方案设计过程,文章并从设计概念、功能结构、交通流线及景观环境等方面进行设计过程解析,为相关安置房设计项目提供设计参考。
关键词:安置房;规划设计;功能设计;原创方案;1引言在城镇化过程中伴随大量老旧居住区的拆迁与更新,同时出现大量安置房建设需求,其合理规划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的稳定进步。
但是,目前国内安置房设计并未形成较为系统的经验,导致安置房设计结果千篇一律,平淡乏味,甚至有些安置房小区忽视设计重点,因此,在安置房设计初期,就应多从功能使用与当地居民需求出发,通过设计附加值提升当地居民生活品质,满足实际生活需求,完成项目设计的初衷。
本文以三亚海棠湾安置房项目为例,对其规划设计进行分析。
2项目概况项目位于海南三亚市海棠区,是三亚市四个市辖区之一。
辖区原为海棠湾镇,因境内有国家海岸海棠湾而得名。
项目基地距离三亚市区20km,可通过竹落岭路方便到达,同时邻近海南环岛高速,方便省内其他区域到达。
项目基地主要分为10个地块,容积率均需小于2.5,绿地率小于35%,建筑限高60m,建筑密度小于35%,设计条件约束性强;另外,基地西侧为商业用地,分布有大量商业街与商业综合体,东侧与酒店住宅群隔河相望,南侧与北侧均为居住区,西北侧分布有海棠区小学与初中,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本项目立足于当地居民需求,打造立面层次丰富且有质感的建筑风格,提升整体形象。
3设计概念本方案预从一开始重拾地缘文化,增强在地居民自豪感。
设计者追寻本地文化根源,据传说,这一带地方,古时林木旺盛,是这一带的“林王”,后来人们把“林王”逐渐叫成“海棠区”,也就是今天海棠区镇名称的来源。
三亚海棠湾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单位:EDSA1. 基址环境(1)区域概况海棠湾位于三亚市东北部滨海地带,距三亚市区仅28公里。
规划用地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平均宽约8.4公里,规划用地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由三亚市海棠湾镇的海棠湾和陵水县英洲镇的土福湾组合而成。
区内气候受海洋气候的影响较大,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5.4ºC,冬季月平均最低气温17.4ºC至21ºC,区内常年主要风向为东北风。
(2)基址分析此次概念性总体规划的规划实际规划范围西侧以境内海榆东线公路为界,东至海边,面积约为90平方公里。
l在规划范围之内,南部主要为铁炉港泻湖,泻湖面积约8平方公里;中部为以龙江塘为核心的湿地,龙江塘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北部为椰子洲和土福湾。
其中椰子洲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亚热带海滨风景名胜区内的一个景点,面积约2平方公里。
基地内包括两块重点自然保护用地,南部的红树林和北端的藤桥河湿地保护区。
红树林已经受到严重破坏,濒临灭绝。
在今后的开发建设中需要重点保护。
地形海棠湾地势总体上由西向东倾斜,西部多为山地,东部主要为宽阔平坦的河流冲积和滨海平原。
规划区域内除局部山地外,坡度较平缓,周边山地坡度较陡。
高敏感地区和重要栖息地淡水资源:饮用水库及主要水库,这些水域为动、植物提供了水生环境,也是该地区重要的淡水资源。
河口生态系统: 椰子洲, 河口生态系统属于敏感系统,是许多水生动物的重要生境之一。
湿地资源: 红树林湿地,湿地资源在水循环、碳循环过程起到重要作用,是许多鸟类和其它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沙坝、沙滩生态系统: 自然海岸线资源,是长期自然演替的结果。
(3)用地适宜性分布根据以上分析,得出三类用地类型,即可开发用地、不可开发用地和可适度开发用地。
可开发用地是指开发本身不会对环境产生太多影响,而且土地适于开发;不可开发用地指具有环境特质性或受到人为影响后容易在质量退化或对整个区域的安全具有重要影响,这类土地作为保护型用地;可适度开发用地是指这类用地的开发对环境有负面影响或建设用地安全性需要予以重视,这类土地如果开发要考虑更多的安全性以及环境影响,在建筑密度、数量、布局上要多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