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中国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报告

2017年中国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报告

2017年中国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报告
2017年中国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报告

食品霉菌污染消杀解决方案

酒窖霉菌污染的解决方案 简介 酒窖其实是对一些与酒有关的空间的总称。其中包括:酿酒酒窖和储酒酒窖。我们所指的是酒窖主要是葡萄酒窖与洋白酒窖。理论上,酒窖的湿度从来不能够低于50%,否则酒塞就有干裂的危险。只有用一定的湿度来保持其湿润,酒塞才能够紧封住瓶口。但足够的湿度也是酒窖生长霉菌的必要条件。如果空气湿度超过50%以上,霉菌就会开始繁殖,一旦达到80%以上,繁殖就更加迅速。近年来,虽然各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都已开展了霉菌检测项目,但霉菌污染防治措施方面的报道却较少见。本文重点介绍酒窖预防霉菌污染的一些基本措施。 霉菌 为酒提供最理想的储藏条件!说着简单做着难。杀菌消毒专家认为:控制霉菌污染,首先要了解霉菌的生长环境、污染酒品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方可以提出合理的防控措施,提高酒品卫生质量。霉菌好湿、好氧,最适生长温度较细菌低(20~30℃),耐低水活性、低pH、高糖(或高盐),对紫外线、药物的抵抗力较强。在温暖潮湿的气候中生长非常迅速, 它可破坏酒及缩短保存期限。在酒制造贮藏环境中,微生物(特别是霉菌) 污染乃是产品受到二次污染不可忽视的主

要原因。霉菌主要通过小型干性分生孢子附着在尘埃上,形成一定粒径的生物性粒子悬浮在空气中而传播,是一种能够在温暖和潮湿环境中迅速繁殖的微生物。湿度,是用来衡量酒窖环境的重要因素。 酒窖霉菌污染原因分析 酒窖常见出现的霉菌有曲霉、青霉、毛霉、镰刀霉、交链孢霉和根霉。不管哪种霉菌,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生长习性,与霉菌的生长繁殖关系密切的有水份、温度、基质、通风等条件,为此,只有充分的了解霉菌的生长习性,才能为下一步控制霉菌提供理论依据。 1、水分。霉菌生长繁殖主要条件之一是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分,大部分霉菌于湿度80 %以上,水含量18 %的高湿度环境下以上容易生长。当酒窖环境中的水分活性值为0.98时,霉菌最易生长繁殖。 2、温度。温度对霉菌的繁殖及产毒影响同样重要。大多数霉菌繁殖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在0℃以下或30℃以上,不能产毒或产毒力减弱。如黄曲霉的最适生长温度37℃左右,最适产毒温度为28-32℃。 3、氧。霉菌为绝对好气性微生物,于通气良好环境下生长较好,故厌氧下其生长可被抑制。 4、食品基质。与其它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一样,不同的食品基质霉菌生长的情况是不同的,一般而言,霉菌则在以

霉菌毒素 常见种类介绍

常见种类介绍 据统计,己知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常见的毒素有: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ZEN/ZON, Zearalenone) 赭曲毒素(Ochratoxin)T2毒素(Trichothecenes) 呕吐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deoxynivalenol) 伏马毒素/烟曲霉毒素(Fumonisins,包括伏马毒素B1、B2、B3)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特征:1.主要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产生。 2.由约20种结构相似的化学物质组成,其中以B1、B2、G1、G2及M1最为重要。 3.国家法规规定饲料中这种毒素的含量不得超过20ppb. 4.敏感性:猪>牛>鸭>鹅>鸡 黄曲霉素对猪的影响: 1.采食量降低或拒食。 2.生长迟滞,饲料报酬变差。 3.免疫功能降低。 4.造成肠道及肾脏出血。 5.肝胆肿大、受损和癌变。 6.影响生殖系统,胚胎坏死,胎儿畸形,盆血。 7.母猪泌乳量下降。乳汁中因含有黄曲霉毒素,从而对哺乳小猪产生影响。 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影响: 1.黄曲霉毒素对所有品种的家禽都有影响。 2.导致肠道、皮肤出血。

3.肝胆肿大、受损和癌变。 4.高水平摄入时可导致死亡。 5.生长不良,产蛋性能变差,蛋壳品质恶化,蛋重减轻。 6.抗病能力、抗应激能力和抗挫伤能力降低。 7.影响鸡蛋品质,现已发现在蛋黄中有黄曲霉毒素的代谢产物出现。 8.低水平(低于20ppb)仍可产生不良影响。 黄曲霉毒素对其它动物的影响: 1.降低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 2.奶牛产奶量下降,另外黄曲霉毒素可以将黄曲霉毒素M1的形态分泌到牛奶中。 3.可引起犊牛直肠痉挛、脱肛。 4.高水平黄曲霉毒素也可引起成年牛肝脏的损害,抑制免疫功能,导致疾病爆发。 5.致畸、致癌。 6.影响饲料适口性,降低动物免疫力。 玉米赤霉烯酮(ZEN) 特征:1.主要由粉红色镰刀菌产生。 2.主要来源是玉米,热处理不能破坏此毒素。 3.敏感性:猪>>牛、畜类>禽类 危害: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具有雌激素类物质活性的毒素,主要危害种用畜禽,其中青年母猪对之最为敏感。 ◆1~5ppm:后备母猪阴部红肿,假发情。 ◆>3ppm: 母猪和后备母猪不发情。 ◆10ppm:保育及育肥猪增重减缓,仔猪脱肛,八字腿。 ◆25ppm:母猪偶发性不孕。

2017年薪酬分析报告

航天信息(山东)科技有限公司淄博分公司 2017年薪酬分析报告 为全面、直观的掌握2017年我公司的薪酬情况,找出目前薪酬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各中心、分公司薪酬调整提供有关数据支持,近期我部门对2017年各中心、分公司薪酬情况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本薪酬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以2017年1-12月份应发薪资情况为依据,以各中心、分公司为单位,分别对航天信息淄博分公司员工的薪酬发放情况进行分析。本薪酬分析不包含公司总经理、试用期员工。 (二)2016年与2017年薪资总额对比分析如下: 分析:2017年人工成本总额为1012万,全年收入为4411万,人事费用率22.94%; (三)2017年应发工资及实发工资如下:

分析:通过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公司月度人均应发工资5997.68元;超过平均工资人员的占比为33.75%,低于平均工资人员的占比为66.25%;其中年薪人员收入合计为279万,占比为整

体薪资的32.70%。据2016年薪酬结构分析,中高层管理者在全公司薪酬中的占比范围为31.08%~42.41%。我公司在薪酬配置在合理的范围值内,但有可提升的空间。 (四)2017年年薪人员应发工资及实发工资分析如下: 分析:通过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公司年薪人员月度人均应发工资10090.89元;超过平均工资人员的占比为40.91%,低于平均

工资人员的占比为59.09%;薪酬占比较高质量管理中心、金融业务中心、高青分公司,原因为部门人员少,组织结构单一;薪酬占比较低的行业客户中心,原因为部门人员非年薪在组织结构中占比较大;结合各中心非年薪人员占比,建议增加研发推广中心、用户服务中心、运营支持中心年薪收入占比。 (五)2017年非年薪人员应发工资及实发工资分析如下:

我国主要饲料原料对外依存状况

我国主要饲料原料对外依存状况 我国饲料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之后,已经步入整合转型时代。审视整个行业的生产结构不难看出,以玉米、豆粕、鱼粉等为主要组分的配合饲料是我国饲料工业的主流产品。观察玉米、豆粕和鱼粉近年来的供求变化,呈现出国内产量增长有限、总用量不断上升、进口量大幅增加,对国外依存度持续攀升的明显特征。分析成因,这种现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对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隐忧。而对这些问题的观察和研究决,对我国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深远意义。 1 主要饲料原料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的市场观察 1.1 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0% 豆粕是大豆榨油工业的副产品,一般进口大豆的出粕率在78%(出油率19%)左右,国产大豆的出粕率在80%(出油率17%)左右。由于近年来豆粕在我国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以至于有些人将大豆这一传统的食用油料作物,改称作“粕料作物”。 随着近年来我国饲料业的快速发展,对豆粕原料的需求呈现刚性增长,导致对大豆的年需求量超过6 500万t,而国产大豆的年产量却不增反降,预计2012年我国的大豆年产量只在1 000万t左右。据统计,2001年我国进口大豆1 394万t,2011年为5 263万t,年均增长387万t。2012年我国进口大豆更是达到5 838万t,占世界总进口量的60%以上,占国内总消费量的85%以上,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 1.2 鱼粉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70% 鱼粉因其理想的氨基酸配比、丰富的长链ω-3脂肪酸、有益的未知生长因子以及很高的消化利用率,成为饲料工业最重要的动物性蛋白质原料。我国目前鱼粉年产量只有40万t左右,远不能满足国内170万t左右的年消费需求。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2012年我国鱼粉的进口数量分别是134.9万、130.8万、103.8万、121.0万和124.6万t,对外依存度一直保持在70%以上。特别是近3年进口鱼粉的年均销售价格均超过10 000元/t。预计未来全球鱼粉产量趋于稳定,而我国鱼粉的进口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进口量占世界产量的比重将由2000年前的15%增长为30%以上。 1.3 我国已从玉米出口国发展为供需“紧平衡” 玉米作为饲料工业最重要的能量饲料原料以及其他行业深加工原料,在我国有着非常大的市场需求。早些年我国是玉米出口国,2002年和2003年我国玉米年出口量曾经达到1 167万和1 639万t,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但近年来,我国的玉米消费增长连年大于产量增长。2012年我国玉米产量虽为20 812万t,继续增产的玉米仍不能弥补不断扩大的需求缺口。据统计,2009-2012年我国玉米进口量分别为8万、157万、175万和521万t。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 到2015年我国人均玉米需求量将达到207kg,以现有13.6亿人口为基数,至2015年中国玉米需求量将达到2.8亿t,因此外界不断调升未来我国玉米的进口量。尽管目前我国进口量占总需求量的比重还很低,但由于存在潜在的较大进口需求,

霉菌的污染及控制

杀菌消毒专家周立法先生认为:控制霉菌污染,首先要了解霉菌的生长环境、污染食品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方可以提出合理的防控措施,提高食品卫生质量。 一、霉菌的生长环境 1、生产车间的墙壁,比较潮湿部位容易生长霉菌。 2、加工设备存在冷凝水的管路、机壳等容易生长霉菌, 3、空气中所包含的水蒸气,在冷凝、液化时最容易产生霉菌,如车间中温度最低的部位,含天花板、地面、设备表面、墙面等温度低的部位, 4、车间内无法保证正常换气,无法让车间湿度保持在55%情况下时,容易生长霉菌。 5、车间忽冷忽热,容易产生冷凝水的地方,容易遭到霉菌侵害。 6、离墙近的设备、制冷风机容易产生冷凝水,容易产生霉菌。 7、温度相对较低的车间速冻库门,请一直保持关闭状态。如果这些温度较低车间的门没有关闭的话,那么旁边车间传过来的热空气涌进行,就形成很高的湿度,从而在空气冷却的时候形成液化,容易生长霉菌。 8、车间的空调系统、净化管道系统等,其自身容易产生霉菌。

二、霉菌的生长习性 与霉菌的生长繁殖关系密切的有水份、温度、基质、通风等条件,为此,只有充分的了解霉菌的生长习性,才能为下一步控制霉菌提供理论依据。 1、水份霉菌生长繁殖主要条件之一是必须保持一定的水份,当食品中的水分活性值为0.98时,霉菌最易生长繁殖;当水分活性值降为0.93以下时,霉菌繁殖受到抑制,但依然仍能生长;当水分活性值在0.7以下时,霉菌的繁殖受到真正的抑制,可以阻止产毒的霉菌繁殖。 2、温度温度对霉菌的繁殖及产毒均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种类的霉菌其最适温度是不一样的,大多数霉菌繁殖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在0℃以下或30℃以上,不能产毒或产毒力减弱。如黄曲霉的最低繁殖温度范围是6-8℃,最高繁殖温度是44~46℃,最适生长温度37℃左右。但产毒温度则不一样,略低于生长最适温度,如黄曲霉的最适产毒温度为28-32℃。 3、食品基质与其它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一样,不同的食品基质霉菌生长的情况是不同的,一般而言,营养丰富的食品其霉菌生长的可能性就大,天然基质比人工培养基产毒为好。 三、霉菌污染食品的条件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中毒症及危害

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中毒症及危害(综述) 易中华1 吴兴利2 (1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2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100094 ) 饲料霉变的典型特征是产生霉菌毒素,可造成高达10%的经济损失,是饲料工业和畜牧业 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霉菌毒素不但对动物产生毒害作用,而且可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动物对霉菌毒素的临床反应与其它化学毒物的反应相似,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症,并具 有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急性中毒可产生毁灭性影响,而且由于可疑饲料在检测前就被采食,中毒难以诊断和治疗。由于大量化学结构不相关的霉菌毒素产自不同真菌,很难准确指出某特定疾病发作是何种毒素造成的。动物慢性中毒症可降低生产性能、降低体重和饲料转化效率、降低肉和蛋的产量、抑制免疫并增加疾病发生率、损害重要组织器官、扰乱繁殖性能,引起的经济负面影响是急性发病和死亡的几倍。饲料和食品中的霉菌毒素有致癌的潜在危险,还有一些微妙的未知毒性作用,这与全球关注的健康危机紧密相关。现将饲料中几种常见霉菌毒素的中毒症及危害介绍如下: 1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 ) Aspergillus flavus )的一种代谢产物,目前已发现黄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 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有20种,以毒素B1、B2、G1和G2的毒力最强,在紫外线照射下,B1、B2呈蓝紫色荧光,G1、G 2呈黄绿色荧光,它们都具有致癌作用,导致动物和人类肝损害和肝癌, 其中又以B1 的致癌性最强。当B1 进入机体后,在肝细胞内质网中的混合功能氧化酶的催化下,转变为环氧化黄曲霉毒素B1,再与DNA及RNA吉合,并发生变异,使正常肝细胞转化为癌细胞。 可见,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肝毒性很强的毒素。黄曲霉毒素作用机理是影响细胞膜,抑制RNA合成并干扰某些酶的感应方式,中毒症状无特异表现,按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临床可表现为发育迟缓、腹泻、肝肿大、肝出血、肝硬化、肝坏死、脂肪渗透、胆道增生等。其毒性因剂量、中毒持续时间、动物种类、品种、饲粮或营养状况等因素不同而不同(见图 1 )。家畜对黄曲霉毒素的 易感性其顺序是:小鸭>小猪>犊牛>肥育猪>成年牛>绵羊。 图 1 黄曲霉毒素攻毒递增剂量与豚鼠肝脏变化。上排最左边豚鼠未接毒,下排最右边豚鼠接毒剂量最大。注意到,豚鼠肝的苍白色随黄曲霉毒素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黄曲霉毒素摄入剂量过大时可致死,亚致死量可产生慢性毒性,长期摄入低剂量黄曲霉毒素可致癌(Sin nhuber 等,1977;Wogan和Newberne,1967)。一般情况下,动物年龄越小,其敏感性越高;雌性动物比雄性动物具有更强的耐受性;营养状况越差越容易发病;怀孕母畜比未怀孕母畜更容易产生反应。黄曲霉毒素已引起人们对公共卫生问题的强烈关注,因为黄曲霉毒素广 泛存在于被污染的花生、玉米、大豆、油类等食物中,是人类致癌的潜在因子。虹鳟鱼是早期研究黄曲霉毒素的试验动物,它们对黄曲霉毒素很敏感,其半数致死量按等比例混合黄曲霉毒素B1和G1计算为0.5?1.0 mg/kg(Lee等,1991)。饲粮中黄曲霉毒素的肝细胞恶性瘤致病几率高达8.0 x 10-8。虹鳟鱼在早期发育阶段对性疾病很敏感。将鱼苗或胚胎浸在黄曲霉毒素含量为0.5 mg/kg 的水中半小时,9 个月后30%?40%的鱼患有肝细胞癌(Sinnhuber 等,1977)。根据Lee 等(1991)综述黄曲霉毒素在对鱼的毒性,黄曲霉毒素导致加利福尼亚州鱼苗孵化场黄曲霉毒素中毒症流行,并很可能是鱼肝癌流行的原因。据调查,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棉籽粕是发病的原因。虹鳟鱼采食含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后,逐渐发展为肝癌(Sin nhuber 等,1977)黄曲霉毒素的中毒症在哺乳仔猪、生长猪、育肥猪和种猪上有报道。临床和病理症状包括:体增重减速,饲料转换效率下降,中毒性肝炎,肾病变,全身出血(Hoerr 和Andrea ,1983 ;Miller 等,1981 ,1982)。黄曲霉毒素对猪的毒性作用因年龄、饲粮、含量和中毒持续时间等的变化而 变化。猪从断奶至上市,饲粮黄曲霉毒素耐受量为0.3 mg/kg(Monegue 等,1977)。猪饲喂了毒素含量

2017年薪酬调查报告

2017年薪酬调查报告 2017年薪酬调查报告篇【一】 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发的《市开展2015企业薪酬调查的工作方案》要求,我区人社局领导高度重视,特聘用、抽调专门人员负责此次企业薪酬调查工作。从5月15日开始前期准备,一直到6月5日和6月8日对我区内企业的两次培训结束,在工作人员精心准备之下,调查工作得以有序展开,圆满完成。 一、基本调查情况 这次薪酬调查工作市里提供了251家企业的样本初始名单。其中,经过工作人员的电话联系,对于已注销、无法取得联系、拒不配合及不属于我辖区的企业,及时上报给市里并进行替换,我区共替换了131家企业。 在确定了样本企业后,我队立即着手把样本名单分工到个人,并逐一将培训时间、地点电话通知到各企业联系人。并充分贯彻落实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精神,利用最短的时间把培训事宜通知到位,同时把各企业参加培训的人员名单逐一确认以保证最终企业人员的到场培训。最终在我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于6月5日和8日顺利组织完成了样本企业进行薪酬调查软件的使用培训工作。 培训结束后,各工作人员分工明确,每人负责50家企业,专门跟踪联系各企业的薪酬调查人员,认真指导企业进行数据填报,同时督促企业按时报送调查数据。最后,我队对数据进行汇总、审核后,于6月11日将全部数据上报给市里。 二、调查工作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一)初始样本企业的确定不够合理。我队在确定样本企业的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或是不属于区辖区内,或是已经注销的;还有的企业有多家分店,但总店不在区内,而该企业的名称同时出现在我区和别区的名单上;同时,还有部分企业是多年没有业务的近似于空壳的企业。 (二)部分企业态度恶劣、拒不配合。在联系企业参训的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都比较配合。但还是有部分企业联系人态度恶劣,有的直接表示不会配合调查工作,有的则表示每年都抽取他们参加薪酬调查,占用了他们的人力物力。 三、对今后调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食品霉菌的污染及预防研究

食品霉菌的污染及预防研究 食品霉菌的污染及预防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人们对食品安全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霉菌作为污染食品安全的毒素,严重危及到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本文就食品霉菌污染途径及危害性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食品霉菌污染预防 一、前言 霉菌主要由培养基棉絮状或者绒毛状的菌丝体形成的一种真菌。霉菌与酵母、细菌相比,其酸碱度与温度变化幅度较大,当其在农作物或者食物上不断生长与繁殖时,将导致农作物出现严重病害,或者食物出现发霉变质现象,甚至产生霉菌毒素,对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如何有效预防食品霉菌污染,成为现阶段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食品霉菌污染途径及其危害 (一)污染途径 由于霉菌污染食品的途径有很多,因此霉菌毒素形成率也相对较高。在适宜的环境下,即温度与湿度相对较高情况下,食物可能会出现霉变现象。实验研究表明,果类、粮食、加工制品及豆类等食物中,例如黄豆、大米、水果、发酵食品、饲料级奶制品等,都存在一定的霉菌毒素。菌种不相同的霉菌,可在各类食品中生长和繁殖,花生、面粉等属于发酵食品,可能含有大量的黄曲霉和黄曲霉毒素;玉米、小麦则可能含有大量的镰刀菌和镰刀菌毒素;大米可能含有大量的青霉与青霉毒素,对食物造成严重污染。再者,霉菌在对食品进行污染时,将导致食品发霉变质,食用价值大大降低,或者无食用价值。据有关研究表明,全球每年大约有2%左右的农作物因霉菌污染变质而无法食用。 (二)污染危害性 霉菌及其毒素对食品造成污染之后,不仅使食品发霉变质,同时

以食品作为传播源,导致人体中毒或者致病,严重危害到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食品业职工人员(从业人员),必须正确认识到食品霉菌污染的危害性,掌握食品霉菌污染的途径及预防方法,才能有效减少食品霉菌污染现象。食品霉菌毒素而引发的人体中毒事件,主要是霉菌对发酵食品、油料及粮食等造成严重污染后,患者在进食后产生的。同时霉菌毒素引发的中毒事件具有季节性及地方性的特点,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地区较为潮湿,加上梅雨季节的影响,导致霉菌毒素食品污染中毒发生率不断升高。若人体或动物进食时,吞入多种不同的霉菌毒素,将会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三、食品霉菌污染预防对策 (一)确保食品储存合理性 做好食品储存工作,是预防食品发霉变质的重要手段。发酵食品、油料及粮食等储存仓库管理中,不仅要对仓库温度、相对湿度及氧气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要采取先进性的食品储存模式,确保食品储量的合理性,同时食品储存时间不宜多长,以避免其出现发霉变质现象。如果食品,如果类、大米、豆类、油料等出现严重的发霉变质现象时,不可轻易食用,以避免中毒或者致病问题的产生。同时要求食品生产单位、食品加工单位及食品供应单位,必须树立良好的食品霉菌污染危害意识,做好食品安全教育工作,在食品采购过程中,不可购买已经发霉变质的食品,而食品加工人员也不能对已经发霉变质的食品进行加工,以减少食品霉菌污染,使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二)有效去除食品毒素 当食品受到霉菌及霉菌毒素污染时,可将霉菌毒素有效去除或者破坏,以防止食品发霉变质面积继续扩大。食品毒素去除方法主要是在花生或者玉米中的发霉颗粒去除或者进行碾压加工,而大米则可用水搓洗和挑拣。再者,借助白陶土将玉米油或者花生油内存在的霉菌毒素吸附出来,以达到良好的毒素去除效果。 (三)种植抗霉菌较强的粮食 种植抗霉菌较强的粮食,也是食品霉菌污染预防的一个重要措施。随着我国农业技术快速发展,抗霉菌性粮食得到广泛的推广。例如,金皇后与杜单12号玉米品种,其与普通玉米相比,具有良好的

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分析

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分析 霉菌毒素是一些霉菌在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霉菌产毒仅限于少数产毒霉菌的部分菌株。不同的霉菌可产生同一种霉菌毒素,而一种霉菌可产生几种霉菌毒素。 霉菌根据生长条件划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田间霉菌是指镰孢菌属、青霉菌属和麦角菌属等野外菌株,这类霉菌通常是谷物在生长过程中就已感染。仓储霉菌主要是指饲料或原料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以曲霉菌属为主。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曲霉菌产生的,其他曲菌、放线菌、镰孢霉菌和青霉菌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所有动物均对黄曲霉毒素敏感,不过不同动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在家畜中以仔猪最为敏感。低浓度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导致采食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和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母猪饲喂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毒素会通过母乳传播而造成仔猪生长迟缓甚至死亡。此外,黄曲霉毒素还会干扰肝脏的解毒功能以及损害免疫系统。 赭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是由赭曲霉菌等所产生的一种毒素,分为A、B两种类型。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较大,主要侵害猪的肾脏和肝脏。赭曲霉毒素可以造成猪的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消化功能紊乱,肠炎,甚至腹泻,脱水多尿,伴随蛋白尿和糖尿。妊娠母畜子宫黏膜出血,往往发生流产。中毒后的病理变化以肾脏为主,可见肾脏肥大,呈灰白色,表面凹凸不平,有小泡,肾实质坏死,肾皮质间隙细胞纤维化;近曲小管功能退化,肾小管通透性变差,浓缩能力下降。 呕吐毒素 呕吐毒素属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等镰刀菌产生。其危害主要是造成猪只的呕吐,同时降低采食量。呕吐毒素也属于一种很强的免疫抑制剂,它在猪体内可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对快速生长的组织(如皮肤和黏膜)和免疫器官均可产生影响,降低猪群的抵抗力。 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由禾谷镰孢霉菌产生,是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临床症状因感染剂量和年龄不同而异。玉米赤霉烯酮对猪影响最大的部位是生殖系统。较低的浓度会诱发女性化现象,较高浓度会干扰排卵、受孕、植入及胚胎的发育。可造成后备母猪或小母猪出现假发情和阴道脱垂或脱肛。该毒素会造成怀孕母猪的流产和死胎、初生仔猪出现八字腿及外阴部肿胀。 T-2毒素

企业薪酬调查分析报告

企业2016年薪酬调查分析报告 2016进入尾声,国内面临着产业经济转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房价、物价的不断增长,企业的用工成本也逐年增加。到底花多少钱才能招到合适的人,到底应该如何定薪酬,年度调薪该如何做,特此出具2016年薪酬分析报告,作为企业人力资源薪酬调整之依据。 在薪酬调查数据方面使用:前程无忧、智联招聘、职友集、看准网、人力资源网、太和顾问等网络平台、职业信息平台、数据分析公司的综合薪酬数据。 本报告分为:全国薪酬数据,全省薪酬数据,行业薪酬分析和各职级职位薪酬对比等几部分。 (一)全国2016年薪酬数据 1、各省市薪酬状况对比 调查表明,沿海地区薪资明显高于内地省市,上海领跑全国薪资,海地区中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为经济强省,福建、天津、山东、辽薪资在沿海地区为第二梯队;西部地区四川、重庆、新疆薪资状况较佳,其西部省市样本太少未列入统计;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整体落后于沿海区,山西、河南、江西在中部地区薪资较低。 2、全国薪酬分布情况

调查表明,有 25.42% 的专员薪资在 3001-3500 元范围,有36.75% 的专员薪资在 2001-3000 范围,还有 11.33% 的专员在4001-4500 范围,共有超过62.17% 的专员薪资在 2000-3500 范围;有 18.31% 的主管在 3001-3500 范围,有 28.26% 的主管薪资在 3501-4500,有 16.71% 的主管在 5001-6000 范围,共有46.57% 的主管在 3001-4500范围;有 19.54% 的经理在 5001-6000 范围,有 12.51% 的经理在 7001-8000 范围,还有 11.77% 的经理在 4001-4500 范围,共有 46.85% 的经理在 5001-9000 范围;有13.47%的总监在12001-15000范围,有12.15%的总监在9001-10000范围,有 11.27% 的总监在 15001-20000 范围,共有 39.68% 的总监在 10001-25000 范围。 3、薪资构成 调查表明,基本工资 + 绩效工资 + 年终奖的工资构成,在各职业级别都是最多的形式,分别有 24.28% 和 21.50% 的专员是固定月薪和固定月薪 + 年终奖,有 19.62% 的总监是年薪制。 4、社保的缴费工资基数状况 调查表明,全国近半数的职员是按照按最低工资标准缴纳的社保,北京和上海按照按实际全额工资交的比例最高,分别为 18.37%、24.44%,上海地区没交社保的比例只占 1.53%,全国最低。 个人所交社保费用占工资比例状况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概况 (1)

70 猪业科学? ?SWINE?INDUSTRY?SCIENCE 2014年?第4期营养与饲料 NUTRITION?AND?FEED 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J]?.高等 学校化学学报,2002,23(5):805-808.[10]?贾照志.刺五加的主要功效及临床 应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7(7):3316-3317.[11]?谢蜀生,吕秀风,秦风华,等.刺五加 多糖免疫调节机理初探[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1989(3):152[12]?尹旭辉,叶晓卉,杨晓临,等.?冷适 应小鼠T 淋巴细胞表型测定和体外杀伤活性的实验研究[J].?沈阳部队医药,1997,10(6):490-493.?[13]?郑虎古,董泽宏,余晴.中药现代研究 与应用:第4卷[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2734.[14]?王荣光,王霞文.五味子和刺五加抗衰 老作用探讨[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1,7(6):31.[15]?刘合军,孔祥峰,尹富贵,等.刺五加 提取物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参数的影响[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6):993-998.[16]?燕富永.日粮添加刺五加提取物减缓仔 猪断奶应激和促生长机理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35-50.[17]?韩杰,边连全,刘显军,等.刺五加 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2,24(11):2203-2209.[18]?张世昌,王志祥,孙永刚,等.复方中 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 养分消化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2):166-169.[19]?Han?S?B,Yoon?Y?D,Ahn?H?J, et?al.Toll-like?receptor-mediated?activation?of?B?cells?and?Macropahges?by?polysaccharide?isolated?from?cell?culture?of?Acanthopanax?senticosus?[J].International?Immunopharmacology,2003,3(9):1301-1312.[20]?尹富贵,印遇龙,孔祥峰,等.刺五加 提取物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多态性的影响[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4):545-549. (收稿日期:2014-03-19)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概况 冯艳忠1,沈 伟2,王兆山3,耿艳红3,李凤兰4,徐会连5,秦国庆6,王众涛1,陈赫书1,赵晓川1, 张跃灵1, 郭振华1,何鑫淼1,王文涛1,肖绍科7,刘焕奇2,刘 娣1(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哈尔滨 150102; 2青岛农业大学,山东 青岛;3.山东省滨州职业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4.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30;5.日本自然农法国际研究中心;6.InnoTech Nutritiom Solutions 105 Durand Road Winnipeg, MB R2J 3T2;7.山东省梁山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山东 济宁 272605) 饲料中多种霉菌毒素共存,哪种霉菌毒素危害最大,取决于谷物收获及储存时的条件,饲料霉菌毒素污染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是关系到人类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大问题。由于我国南方和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收获季节雨量较多,农作物在田间生长和收获时就受到了霉菌的污染。特别是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作为饲料主要原材料的玉米、花生粕等原料中,严重威胁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每年给我国的饲料业和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全世界每年受到霉菌毒素污染的谷物占总产量的25%。Pittet(1998)总结了世界各地27个饲料样品和食品中霉菌毒 摘 要:霉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多细胞真菌微生物,生长、传播速度快。其产生的霉菌毒素是对食品、饲料 生产危害最严重的一类毒素。危害最大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等。饲料发霉产生的霉菌毒素是造成饲料浪费和动物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变质的饲料不仅影响动物健康,最终也影响人类健康。 关键词:霉菌毒素;饲料;污染;影响 基金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011DFA30760 作者简介:冯艳忠,男、博士、山东菏泽人,从事动物营养和微生物方向的研究,邮箱shuangma888@https://www.doczj.com/doc/7718629765.html, 通讯作者:刘娣,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猪繁育方向的研究 素的调查结果,发现烟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是最为普遍的霉菌毒素,75%的谷物样品中含有呕吐毒素,各样品的平均浓度为62.1?mg/kg,66%样品受到了烟曲霉毒素污染,各样品的平均浓度为37.6?mg/kg,而50%以下的样品被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毒素污染。有报道表明黄曲霉毒素、T-2毒素、DON、ZEA、OTA、烟曲霉毒素在饲料原料和饲料中普遍存在,并且在配合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率比单一能量饲料高。需要强调的是,评价霉菌对饲料的污染程度主要取决于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多少,而不是霉菌的检出率,评价霉菌对畜禽的危害取决于产毒菌株及毒素含量多少[1]。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 5%~7%的粮食及饲料发生了霉变,已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 1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对 饲料的影响 饲料和食品生产中所用的谷物(如玉米、小麦)是霉菌毒素产生的最好的基质;其次为豆类及其制品。谷实类原料在田间、收获过程、收获后储藏期间以及饲料和食品成品储存、使用等诸多环节中,都有可能受到霉菌毒素污染[3]。饲料和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最严重的是DON、OTA 和ZEA ;不同品种的饲料原料受霉菌毒素污染情况不同,污染玉米的毒素主要包括DON、OTA 和ZEA,对于蛋白质饲料的污染,主要是DON、FB1、ZEA、AFA 和T-2毒素[4]。 奥特奇公司对中国的饲料原料和全价料中霉菌毒素水平进行了调查,检测分析了主要来自中国地区的1?000多个

2017半导体行业薪酬调查报告

<行业薪酬调查报告>由薪酬网-数据部整理编撰,版权由薪酬网所有。 非经授权,严禁抄袭转载。 薪酬网-数据部半导体行业 薪酬调查报告

序 言 薪酬调查就是通过一系列标准、规范的专业方法和流程,对市场上行业薪酬信息进行 收集、整理、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形成能够客观反映市场薪酬水平的数据调查报 告,为企业提供薪酬设计和薪酬调整提供决策依据及参考。是企业了解市场薪酬水平最 直接的方式方法。 薪酬网(https://www.doczj.com/doc/7718629765.html,)针对各行业的薪酬水平做了连续多年的跟踪调研,全面调 研了中国地区的一线,二线,三线城市,薪酬网人力资源数据中心为企业提供涵盖薪酬 调查、行业研究、绩效结构、补贴福利等各方面的专业指导建议,提供切实可行的人力调查行业研究绩效结构补贴福利等各方面的专业指导建议,提供切实可行的人力 资源管理方案,帮助企业战略地规划人员架构,建立适合其发展的管理机制,自成立以 来已赢得数万企业的认可及好评。 对于业内企业所支付的薪酬水平来说,由于薪酬水平市场信息不透明所产生的资源浪 费有两种情况:企业薪水相对于市场水平过高,薪酬水平成为企业的负担;企业薪酬水 平过低,又失去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力和对内部员工的激励作用,进而造成人才短缺和流平过低又失去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力和对内部员工的激励作用进而造成人才短缺和流失。这两种情况都会使企业运行效率的下降,从而失去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薪酬调查不仅使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有了客观的数据支持,同时了解行业内其他企业的 调薪水平、范围,项目等信息,提高了企业自身的运行效率;了解竞争对手或人才来源 群体的整体收入情况;了解资动态与发展潮流总的来讲,企依据市场水平建 群体的整体收入情况;了解工资动态与发展潮流…… 总的来讲,企业依据市场水平建立 自身的薪酬战略体系。通过薪酬调查将内部与外部的薪酬水平联系在一起并加以比较。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深化的今天,企业内部的薪酬水平市场化将是大势所趋。而要想 理性地确定企业自己的薪酬水平,借助于薪酬调查结果也将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 中国薪酬网--数据部

坚果类食品霉菌污染防治措施

坚果类食品霉菌污染防治措施 简介 坚果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钙以及多种维生素,可以为人体提供大脑、身体所需的多种营养。因具有高营养价值在最近几年成了人们最喜欢的零食。《中国2017年零食消费趋势》报告称,未来坚果市场仍将呈现高速发展趋势。然而,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监督抽检结果显示,坚果产品的质量安全已成为影响行业前进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微生物项目,需要引起企业的高度警惕。 坚果类食品霉菌污染 虽然坚果营养丰富,对人体好处颇多,但很多坚果容易受到霉菌的侵染,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霉菌和酵母在自然界很常见,在固体基质上生长时,部分菌丝深入基质吸收养料,称为基质菌丝或营养菌丝;向空中伸展的称气生菌丝,可进一步发育为繁殖菌丝,产生孢子。称霉菌孢子。霉菌可使食品腐败变质,破坏食品的色、香、味,降低食品的食用价值,是一种微生物。根据《GB19300-2014坚果与籽类食品》中规定,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及直接食用的生干坚果与籽类食品中霉菌不能超过25cfu/g。 导致坚果类食品霉变的原因分析 导致坚果霉变的原因很多,如生产过程中杀菌不彻底、没有充分干燥等,在微量氧气或高湿度环境下,微生物繁殖,易导致发霉、霉变、涨袋的问题。其次是原料或包装材料受到污染,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不到位,生产工器具等设备设施清洗消毒不到位,特别可能由于杀菌工艺无法达到预设要求等都可能会造成霉菌的污染。不管哪种上述哪种原因,它们都有着与水份、温度、基质、通风等条件密切的关系,为此,只有充分的了解在生产过程中霉菌的污染方式,才能为下一步控制霉菌提供理论依据。 1)高湿度和水汽引起的霉菌污染 高湿度场所的霉菌污染,湿度高于85-90%的环境,霉菌会生长很快。坚果在加工过程中常产生大量水汽,易造成墙壁潮湿及冷凝水形成的情况。木质及混凝土结构的建材也会附着霉菌,故食品工厂内,宜少用木质的物体。 2)空气流动传播的霉菌污染 霉菌通过空气流动传播,生产车间空气净化效果不理想导致外界霉菌入侵。在建筑物的构造中,应保持通风才不易产生霉菌。在一些通风不良的地方,由于原料附着以及使用易吸湿的混凝土、木材及纤维等材质时,一旦有霉菌生长时,霉菌孢子会四散飞扬,其蔓延速度非常快速,直接或间接的污染成品、输送带、机械与操作人员手指等处。 3)水环境中的霉菌污染 在生产用水中,一些水槽、水桶、水管、自来水的水龙头、自来水管、地板与底板等处,由于长期贮水,所以污染情形特别常见。如,车间地面、明沟、气帽有积水潮湿;冷凝水的管路、墙壁、天花板、空调口等;生产过程产生的液体废弃物未及时清理出车间;离墙离地近的设备表面、潮湿墙面、冷风机容易产生冷凝水滋生霉菌。 4)人员、物料不洁的霉菌污染 操作人员和物料也是霉菌的污染源。包材的污染,如瓦楞纸箱,包装或坚果包装袋等生产过程防护不当造成的霉菌污染,进入车间的人员手部消毒不彻底、不洁净衣物、物料不洁净带入霉菌。

霉菌与霉菌毒素的危害.总结

在养殖生产实践中,人们对霉菌危害的认知多限于已经形成的明显病症。例如:禽的曲霉菌病、白色念珠菌病等;另一方面,人们对霉菌滋生和霉菌毒素传播的条件的认知,又多限于是高温高湿地区或高温高湿季节。实际上,霉菌及毒素的危害远比人们通常的认知要严重的多,霉菌的扩散与污染也远比人们通常的认知要广泛的多。有人说,我们这个地区从未发生过一例霉菌病或是霉菌毒素中毒症。那只是说没有出现明显的典型症候或者是出现了而被误指成别的症候了。 霉菌是一种多细胞真菌微生物,通过种子与孢子繁殖生长。霉菌及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土壤、草、饲料、谷物原粮、养殖环境、动物体表。霉菌孢子还可以随风或灰尘飘散到各处,在适宜的环境中可大量繁殖,引起污染传播。 一般认为,曲霉菌属中的烟曲霉菌是常见致病力最强的主要病原。其他如黄曲霉菌、黑曲霉菌、杂色曲菌等均有强弱不等的致病性。曲霉菌孢子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热120度或煮沸5分钟才能杀灭,对化学品也有较强抵抗力,如2.5%福尔马林、水杨酸、碘酊等,需经1~3小时才能将其灭活。那种认为霉菌可以自生自灭的说法是不对的。 曲霉菌主要侵害畜禽的呼吸器官,在禽类中主要侵害鸡、鸭、鹅、火鸡、鹌鹑、鸽等,以幼禽多发,常见急性群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禽多为散发。病变特征为肺及气囊炎症和小结节为主,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在临床病例中,病禽的一些症状时常被经验不足的兽医误指成其他病。例如:烟曲霉菌致病后,病禽头颈伸直呈沙哑的水泡声呼吸、甩鼻、打喷嚏、眼部潮红肿胀、溃疡,眼鼻分泌物增多,下痢、扭颈、共济失调,成年禽呈慢性经过性发育不良、消瘦、贫血、停产、呆立、少食、羽毛粗乱,还有剖检中的脏器肉芽肿、腺胃肿胀等。受黄曲霉菌侵害的幼禽和成禽表现为少食、叨料、腹泻或稀便混血、双翅下垂、脱毛、消瘦、鸡冠苍白、产蛋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等。因此,强调鉴别诊断上要注意与雏鸡白痢、支原体、大肠杆菌病、雏鸡脑脊髓炎、雏鸡新城疫等的区别,确有必要。又如白色念珠菌病又称霉菌性口腔炎,俗称鹅口疮。患病鸡、鸭、鹅表现为精神不振、少食、消瘦、羽毛脏乱、嗉囊胀满,挤压有痛感,下痢,雏鸭还会有急促喘气,叫声嘶哑等症,确诊此病特别要注意病禽口腔、食道,看是否有灰白色假膜和溃疡,多数还会有眼睑、口角出现痂皮,呈白色丘疹样,后蔓延成片。 曲霉菌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被污染的垫料和饲料。因此,饲养管理不善是本病暴发的主要诱因,这不仅包括了高温高湿地区和季节,也包括了育雏室内昼夜温差大、阴暗潮湿、通风不良、雏群拥挤、营养不良等局部小环境因素。即使在低温低湿的外部环境中,局部小环境差仍能引发本病。又如:孵化室及种蛋库根据需要在冬季多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又不通风,形成阴暗、潮湿、发霉的环境。霉菌孢子很容易穿过蛋壳侵入而致胚胎感染死亡或是幼雏出壳不久死亡,也可能在出雏过程中,幼雏吸入霉菌孢子而感染发病,这有时被误认为是支原体经蛋传播的发病。还有的如烟曲霉性肉芽肿,则是因畜禽饲料中长期添加土霉素等使肠道正常菌群受到破坏,真菌趁虚而入引起。 霉菌的危害除了直接引发患病外,更主要的是产生隐形杀手—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是次生代的真菌代谢物,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是包括许多霉菌所产生的

2017年薪酬分析报告模版

航天信息()科技分公司 2017年薪酬分析报告 为全面、直观的掌握2017年我公司的薪酬情况,找出目前薪酬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各中心、分公司薪酬调整提供有关数据支持,近期我部门对2017年各中心、分公司薪酬情况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本薪酬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以2017年1-12月份应发薪资情况为依据,以各中心、分公司为单位,分别对航天信息分公司员工的薪酬发放情况进行分析。本薪酬分析不包含公司总经理、试用期员工。 (二)2016年与2017年薪资总额对比分析如下: 分析:2017年人工成本总额为1012万,全年收入为4411万,人事费用率22.94%; (三)2017年应发工资及实发工资如下:

分析:通过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公司月度人均应发工资5997.68元;超过平均工资人员的占比为33.75%,低于平均工资人员的占比为66.25%;其中年薪人员收入合计为279万,占比为整

体薪资的32.70%。据2016年薪酬结构分析,中高层管理者在全公司薪酬中的占比围为31.08%~42.41%。我公司在薪酬配置在合理的围值,但有可提升的空间。 (四)2017年年薪人员应发工资及实发工资分析如下: 分析:通过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公司年薪人员月度人均应发工资10090.89元;超过平均工资人员的占比为40.91%,低于平均

工资人员的占比为59.09%;薪酬占比较高质量管理中心、金融业务中心、高青分公司,原因为部门人员少,组织结构单一;薪酬占比较低的行业客户中心,原因为部门人员非年薪在组织结构中占比较大;结合各中心非年薪人员占比,建议增加研发推广中心、用户服务中心、运营支持中心年薪收入占比。 (五)2017年非年薪人员应发工资及实发工资分析如下:

霉菌毒素去毒18种方法

霉菌毒素去毒18种方法 1 山苍子油去毒法 按每100 kg发霉饲料用山苍子油10 mL的比例,将油装入瓶中,用三层布扎紧瓶口,然后把油瓶埋入饲料中,密封7天后就可去毒。 2清水浸洗法 适合于籽实饲料的去毒处理,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将霉变颗粒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静止、浸泡一段时间后,用抹布擦拭颗粒,捞出在通风处晾干o 第二种方法是将籽实饲料磨成1.5—4.5 mm的颗粒,然后加3~4倍的水,搅拌、静止、浸泡30 min左右。这样反复2~3 次,有毒成分或菌体代谢物因比重小于水而浮于水面,然后可将其滤去。 3 蔗糖液去毒法 将霉变后的饼类饲料如花生饼、糠饼、菜子饼,加工打碎,用1%的蔗糖溶液浸泡10—14 h,然后用清水冲洗,放在晒场晒干,即可达到去毒的目的。 4氨水去毒法 用氨水或氨气处理霉变饲料,可以使饲料中黄曲霉素的含量减少90%—95%。按每lkg霉变饲料中加入氨水12.5—17.5 g,大容器中拌均匀后,用塑料布将容器口封严,置于室温下,3—7 d即可达到去毒的目的o此法适宜对糠麸类饲料进行去毒处理。大豆粉的去毒方法:在相对湿度为50%的情况下,在大豆粉中添加2%的尿素作为尿素酶原,密封10 h,可以破坏70%以上的黄曲霉素。 5 粘土或沸石处理 硅铝酸盐能选择性地与黄曲霉毒素Bi结合,在水溶液中,它对该毒素的吸附率达80%以上。常用的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0.5%的粘土或沸石,既能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又能除去霉菌毒素。 6发酵中和去毒法 将发霉的饲料用清水湿润,拌匀,含水量达50%—60%,做成堆,让其自然发酵24 h,然后加草木灰2%拌匀,中和2h后,装于袋中,用水冲洗,滤去草木灰水,倒出后加糠麸1倍,在室温下发酵7h,去毒效果可达90% 以上。 7 石灰水去毒法 将霉变饲料放入10%的纯净石灰水中浸泡3天,再用清水洗净,晒干后即可去毒,去毒率为90%—99%。 8 小苏打去毒法 将50 kg霉变饲料倒进锅内,加1%小苏打液100 kg,先用猛火煮沸,然后再用微火煮到颗粒裂开后半小时停火冷却,捞出后用清水反复冲净即可饲喂。 9 蒸煮去毒法 将发霉饲料放入锅中,加水煮沸30 min或蒸煮1h,然后用清水清洗几次,去掉水分即可去毒饲用。 10机械去毒法 轻度发霉的玉米和小麦,大部分毒素分布在胚芽和种皮内,只要通过机械加工,将胚芽和麸皮去掉,即可达到去毒目的。 11 人工筛选去毒法 利用机械或人工的方法先对饲料进行筛选,剔除霉变饲料,然后将未霉变的饲料进一步干燥,以达到去毒防霉的目的。主要适用于秸秆、颗粒饲料的去毒。12焙烤加热去毒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