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功能分区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3
校园广场设计说明引言概述:校园广场是学校内重要的公共空间,不仅是学生休闲活动的场所,也是举办各类活动的重要场地。
因此,校园广场的设计至关重要,需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校园文化的特点。
一、功能分区设计:1.1 划分休闲区和活动区:校园广场应该根据不同功能需求进行合理划分,休闲区应该设置舒适的座椅和绿植,活动区应该考虑到足够的空间和便利的设施。
1.2 设置多功能区域:在校园广场中设置多功能区域,可以满足不同活动的需求,比如露天舞台、篮球场、健身器材等,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活动。
1.3 考虑气候因素:在校园广场设计中要考虑到气候因素,比如夏季炎热时可以设置遮阳设施,冬季寒冷时可以设置取暖设备,让学生在不同季节都能舒适地使用广场。
二、绿化景观设计:2.1 种植多样化植物:在校园广场中应该种植多样化的植物,包括花草树木等,打造一个绿意盎然的环境,提升学生的视觉享受。
2.2 考虑季节变化:校园广场的绿化景观设计要考虑到季节变化,春季可以选择花草盛开,夏季可以选择绿荫蔽日,秋季可以选择红叶飘飘,冬季可以选择常绿植物,让学生在不同季节感受到不同的美景。
2.3 设置景观照明:在夜间使用时,校园广场的景观照明设计也很重要,可以通过灯光照射打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增加夜间活动的氛围。
三、交通便利设计:3.1 设置便捷通道:校园广场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出行便利,设置便捷的通道连接各个重要区域,方便学生的行走和交通。
3.2 设立停车场:对于那些需要开车到校园的学生和教职工,校园广场应该设置停车场,确保他们有足够的停车位。
3.3 安全考虑:在校园广场的交通设计中要考虑到安全因素,设置交通标识和安全设施,确保学生在广场内的交通安全。
四、设施设备设计:4.1 设置休息设施:在校园广场中应该设置足够的休息设施,比如长椅、休息亭等,让学生在休闲时有地方歇息。
4.2 提供垃圾分类设施:校园广场的设计也要考虑到环保因素,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广场景观设计要点学习广场景观设计这么久,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我理解广场景观设计的第一个要点就是功能分区。
就像我们住的房子,有客厅、卧室、厨房一样,广场也得有不同的功能区。
比如有些广场有专门供人休息聊天的区域,会放置很多长椅。
有些会有孩子玩耍的地方,那就得有滑梯啊、秋千之类的游乐设施。
我之前以为,只要把这些设施简单放一放就行,后来才知道,要考虑各个功能区之间的联系,不能太突兀。
就像做菜一样,得合理搭配各种食材才能色香味俱全,各个功能区也要和谐共处才能让广场实用又美观。
对了还有个要点,那就是交通流线设计。
之前我总弄混这个概念,想半天。
你想啊,广场是个开放的空间,人来人往的,如果交通流线设计不好,就会乱成一锅粥。
我是这么理解的,要把人行道、车行道区分开(如果有车的话)。
比如说我去过一个广场,车行道和人行道交叉错乱,结果我走在路上总是要避让车辆,特别不方便。
所以在设计交通流线的时候得给人清晰的指引,让人可以很顺畅地到达想去的功能区。
植物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这里面学问可大了,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习性和季相变化。
我总结啊,不能仅仅因为好看就随便乱种。
有些植物在春天开花,有些在夏天,要是配合得好,广场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
例如我看到一个广场冬季的时候一片萧瑟,就是因为植物搭配不当,没有考虑冬季景观。
所以要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可以把冬季常绿的植物和其他季节开花的植物搭配起来。
再说下地面铺装。
这个容易被忽略,我一开始也没太重视它。
它其实好比人的衣服,直接影响着广场的整体气质。
如果是休闲为主的广场,用那种古朴的石板路就很有氛围。
要是商业广场,可能就需要用现代感强一些的地砖。
而且质地也很重要,不能太滑也不能太粗糙。
我还在不断学习广场景观设计相关知识,参考书籍的话,《城市广场规划设计》这本书就很不错,有很多基础知识可以学习。
广场景观设计的要点还有很多,我也还在慢慢进一步深刻理解中。
城市广场功能分区城市广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代表之一,广场的功能分区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和活动。
本文将介绍城市广场的功能分区和各个分区的特点。
城市广场的功能分区通常包括娱乐活动区、运动健身区、休闲区、文化交流区、商业服务区、绿化区等。
首先,娱乐活动区是城市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这个区域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提供各种娱乐活动设施,比如游乐设施、娱乐设备等。
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到欢乐和快乐,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增加社交互动。
其次,运动健身区是城市广场的另一个重要分区。
这个区域通常配备各种运动设施,如篮球场、乒乓球桌、健身器材等。
这里是人们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的好地方,也能够让人们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
休闲区是城市广场的一个重要分区。
这个区域通常被设计成宽敞舒适、绿树成荫的空间,为人们提供休息和放松的场所。
人们可以在这里坐下来休息,欣赏周围的风景,聊天交流,感受城市的氛围。
文化交流区是城市广场的另一个重要分区。
这个区域通常设置为露天舞台或表演区,用于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如音乐演出、舞蹈表演、戏剧演出等。
通过这些文化交流活动,人们能够增长知识,享受艺术的魅力。
商业服务区是城市广场的另一个分区。
这个区域通常设置商店、餐馆、咖啡厅等商业设施,为人们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
人们可以在这里购物、用餐,满足各类消费需求。
最后,城市广场还包括绿化区。
这个区域通常用于种植花草树木,为城市增添绿色环境,提供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观。
人们可以在这里散步、跑步,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综上所述,城市广场的功能分区是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和活动,特别是娱乐、运动、休闲、文化交流、商业服务和绿化。
每个分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功能,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验和服务。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城市广场可以成为城市的重要标志和人们生活的精神家园。
兴山站前广场规划方案介绍兴山站前广场位于兴山县城中心区域,作为兴山县城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旅游景点,广场规划设计需在考虑优化交通、提升旅游体验、强化地标建筑等多方面考虑。
兴山站前广场规划方案旨在提供一个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具有合理的功能分区的、便于行人出行和停留的城市公共空间。
规划设计一、功能分区在广场规划中,根据需要划分以下功能区:•到站换乘区为方便交通出行,设置地铁、公交乘车点及非机动车停车区。
•旅游服务区提供旅游咨询、购物等服务的配套设施。
•休憩活动区设置座椅、凉亭、花坛等景观设施。
•表演艺术区为公众提供观赏区,表演舞台等娱乐设施。
二、景观设计在广场形态和景观设计上,以“森林城市”为主题,设计兴山站前广场的主要景观元素,如:•绿化景观围绕广场设置花坛绿化,同时增加城市公园的氛围,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水景景观设计小型水池与喷水池,增加人们感官的享受,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水上活动。
•地形景观运用现代化的工艺,设计优美的地形景观,丰富广场的立体层次感,加强广场的可活动性。
三、地标建筑在兴山站前广场规划中,设计了一座高度为70米的兴山地标建筑——“兴山塔”,该建筑将成为新旧兴山城区的联系枢纽,向人们展示兴山城市的新面貌。
内部设置了多功能扶梯,方便市民和游客更好地领略兴山美好的风光和人文景观。
此外,“兴山塔”还将成为未来兴山县城的文化交流中心,展现地属特色文化,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总结兴山站前广场规划方案通过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兼顾多方面需求,融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在功能和景观两方面都做到了充分考虑。
未来兴山站前广场将从单一的交通枢纽转变为集交通、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城市活动核心地带,为兴山县城的建设和发展增添新的亮点。
广场设计说明广场设计说明一、前言广场是城市的重要公共场所之一,是城市文化元素和社区生活的载体。
广场随着城市发展和人民日益增强的文化需求而逐渐成为一个兼具功能、美观和文化内涵的综合空间。
一个好的广场设计方案不仅要满足人们日常休闲娱乐和社区活动的需求,还要创造舒适的环境、反映时代特征。
本设计说明将重点介绍广场设计的整体思路、设计原则、设计要求和设计流程,旨在提供设计方案的参考和实现方案的指导。
二、整体思路在广场整体设计中,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广场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市场位置和自然条件,例如空气流通条件、太阳照射方向、降雨情况等。
在选定广场位置时,应该遵循合理分布的原则,离居民区不远,便于居民的出行和活动。
2.文化特色和传承:广场作为展示城市文化的载体而存在,应该强调地方文化、民俗特色和传统元素,体现城市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
例如在南方城市可以通过突出水乡文化和水乡生活的元素来设计广场,南方城市的独特地理环境,也为广场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元素,例如选石头的借鉴与使用。
3.功能性需求:广场设计应该充分满足周边人群的休闲、社交、娱乐、文化、商业等方面的需求,同时应该考虑到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人群需求的差异和管理的便利性。
4.形式表现和场所氛围:广场作为公共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表现不仅应该考虑到美观、大气,还应该回应城市发展、生态建设的呼吁,让广场环境更为宜人,活动氛围更为浓郁。
在以上前提条件的基础上,广场的整体思路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1.功能分区:根据广场的具体要求,划分不同的空间区域,满足不同的需求,例如交通区、漫步区、健身区、游戏区、文化展示区等。
同时,应该考虑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布局,以创造一个整体性的广场。
2.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是广场设计重点考虑的环节之一,必须注重广场形式与氛围的统一性,考虑到广场的环境所特有的属性,结合场所文化内涵,在广场的一些区域或要素上进行广场美化。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满足高中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我校计划在原有教学楼附近建设一个宽敞、舒适的广场。
该广场将作为学生课间休息、交流互动、举办活动的场所,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设计理念1. 环保理念:广场设计注重绿色环保,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
2. 人性化理念:广场设计充分考虑师生需求,注重人性化设计,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3. 文化传承理念:广场设计融入校园文化元素,传承历史文化,展现学校特色。
4. 功能性理念:广场设计满足多种功能需求,如休闲、交流、活动等。
三、广场布局1. 地形规划:广场位于教学楼附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广场采用对称式布局,分为东西两侧。
2. 功能分区:广场分为休闲区、交流区、活动区三个部分。
(1)休闲区:位于广场东侧,设有座椅、绿植、景观石等设施,供师生休息、聊天。
(2)交流区:位于广场西侧,设有长廊、亭子等设施,供师生交流、讨论。
(3)活动区:位于广场中央,设有舞台、音响设备等,供举办各类活动。
3. 绿化景观:广场绿化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
四、设计细节1. 建筑风格:广场建筑风格与教学楼保持一致,简洁大方,富有现代气息。
2. 照明设计:广场采用节能灯具,夜间提供充足照明,保障师生安全。
3. 无障碍设施:广场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残障人士使用。
4. 防洪设施:广场设计考虑防洪排涝,确保广场安全。
五、实施计划1. 设计阶段:邀请专业设计团队进行广场设计方案设计,确保方案合理、可行。
2. 施工阶段:组织施工队伍,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3. 质量监督:成立质量监督小组,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广场建设质量。
4. 竣工验收:广场建设完成后,组织专家进行竣工验收,确保广场投入使用。
通过以上设计,我们相信该广场将成为我校师生休闲娱乐、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为校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智慧广场排列智慧广场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来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一种概念。
智慧广场排列是指对智慧广场中的各个功能区域进行合理的布局和排列,以提高广场的使用效率和人流动线的流畅度,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体验和便利。
一、智慧广场排列的原则1. 功能分区原则:根据广场的不同功能需求,将广场分为休闲区、活动区、绿化区、文化展示区等多个功能区域,使每个区域的功能明确、互不干扰。
2. 人流导向原则:根据人流量和人流方向,合理安排广场中的道路、通道和出入口,确保人流的流畅和安全。
3. 空间层次原则:通过设置不同高度的建筑物、景观和绿化,营造出空间的层次感,增加广场的美观性和视觉吸引力。
4. 设施布局原则:根据广场使用者的需求,合理设置座椅、垃圾桶、公共厕所、自行车停车点等公共设施,方便市民的休息和生活。
二、智慧广场排列的具体实施步骤1. 规划设计阶段:根据广场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和功能需求,进行广场的规划设计,确定各个功能区域的位置和大小。
2. 建设施工阶段:根据规划设计的方案,进行广场的建设施工,包括平整地面、搭建建筑物和景观设施、种植绿化等。
3. 功能区域划分:根据广场的规划设计,将广场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休闲区、活动区、绿化区等。
4. 人流导向设置:根据人流量和人流方向,设置广场中的道路、通道和出入口,确保人流的流畅和安全,避免拥堵和事故。
5. 空间层次营造:通过设置不同高度的建筑物、景观和绿化,营造出空间的层次感,增加广场的美观性和视觉吸引力。
6. 设施布局安排:根据广场使用者的需求和功能区域的要求,合理设置座椅、垃圾桶、公共厕所、自行车停车点等公共设施,方便市民的休息和生活。
7. 智能化设备应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将广场的管理和服务与互联网相结合,提供智能化的公共服务,如智能导航、智能停车等。
8. 安全管理措施:在广场中设置监控设备和安全警示标识,加强对广场的安全管理,确保市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简介:本文研究了城市火车站广场的一般要素包括:绿地、铺地、雕塑、小品、水景、照明等,并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西安市主要城市车站广场的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对当前广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交通广场: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水运码头及城市主要道路交叉点,是人流、货流集中的枢纽地段。
火车站广场是典型的交通集散广场,如:南京车站站前广场。
从形态上看,城市广场由点、线、面及空间实体构成。
构成城市广场的一般要素包括:绿地、铺地、雕塑、小品、水景、照明等,下面就除绿地外的其它要素进行介绍。
1.铺地铺地是广场设计的一个重点,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为市民的户外活动提供场所,铺装场地以其简单而具有较大的宽容性,可以适应市民多种多样的活动需要。
铺地可划分为复合功能场地和专用场地两种类型:复合功能场地没有特殊的设计要求,不需要配置专门的设施,是广场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专用场地在设计或设施配置上具有一定的要求,如露天表演场地、某些专用的儿童游乐场地等。
从工程和选材上,铺地应当防滑、耐磨、防水排水性能良好。
花岗岩是用于铺装的一种高档材料,具有高雅、华贵的效果,但成本高、投资大,需要与一定的场合相匹配,尤其是雨雪天防滑效果差,用作广场铺装材料存在安全隐患。
过去大多广场铺地用的水泥方砖和现在流行的广场砖相对刻板而单调,若在重点地方稍加强调,会对比衬托出一种意想不到的美感。
天然材料的铺地,如砂子、卵石则显得纯朴甜美,富有田野情趣,对人往往更具亲和力,是广场铺地中步行小径的理想选材。
其实,混凝土可以创造出许多质感和色彩搭配,是一种价廉物美使用方便的铺地材料,国外在这方面研究得很深,一些重要地段的铺装也都使用混凝土材料,如巴黎艾菲尔铁塔下的广场,铺地与坐凳小品都是混凝土制品,并无不协调或不够档次的感觉。
在调查中发现,南京市各主要城市广场的铺地一般采用广场砖、花岗岩、木材、卵石、石材作铺面。
从装饰性上,广场铺地不同于室内装修,切忌室内化倾向,以简洁为主,通过其本身色彩、图案等来完成对整个广场的修饰,通过一定的组合形式来强调空间的存在和特性,通过一定的结构指明广场的中心及地点位置,以放射的形式或端点形式进行强调。
同时,广场铺地要与功能相结合,如通过质感变化,标明盲道的走向,通过图案和色彩的变化,界定空间的范围等。
2.雕塑与小品城市雕塑发展有两大趋势:一种趋势是远距离“瞭望型”的大型标志物,以其醒目的色彩、造型、质感、肌理等特征,屹立于城市背景之中;另一种趋势则是近距离“亲和型”,以与人体等大的尺度塑造极具亲和的形象,既没有雕塑基座,也没有周边的围护,以小巧的体量经常被裹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但却带给观赏者特殊的惊喜和趣味【5】。
雕塑是广场美化的点睛之笔,应服从于广场主题的需求,要与广场的气氛情调相一致,与周围的环境内容相符合,对整个广场起到一种烘托的作用。
所以,雕塑本身要成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品,不仅要有好的创意,还要有美的形式。
正如刘开渠在论述城市雕塑的作用时讲到:“屹立在街头、广场、园林、建筑物上的硬质材料的圆雕或者浮雕不分季节,不论昼夜,总是默默地放射艺术光华。
”“它既为当代服务,又为未来的历史时代留下不易磨灭的足迹,正如我国的唐文化以及古希腊、古埃及、古罗马的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不少东西被淹没了,而硬质材料的雕塑却能够比较长期的留了下来,成为历史的见证和人类文化的对比。
”这也说明了雕塑在城市和城市广场中的作用。
雕塑的尺度大小应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整个广场的尺度,二是人体的尺度。
以广场为尺度的雕塑主要存在于纪念性广场或主题广场中,以人为尺度的雕塑一般存在于商业及游憩广场中。
调查发现南京市各主要城市广场的雕塑大多采用以广场为尺度,采取人体尺度的较少,雄伟壮丽的同时与市民拉开了距离。
小品建筑虽然不是广场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但一旦成为广场的构成成分,尤其是功能性的小品建筑往往对广场的空间景观有着主导作用。
诸如指示牌、栏杆、灯柱、广告等等体现着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布置得当的小品能够美化广场、展示文化、陶冶情操。
或者换句话讲,环境小品设施是广场空间的装饰品和必需品。
广场上的垃圾箱、坐凳、广告牌、阅报栏、电话亭随处可见,它们直接影响着城市广场景观的形成和丰富,广场中的小品应与广场整体环境相协调,造型上应该活泼多样,并有街道化特征。
如坐凳是广场最基本的设施,布置坐凳要仔细推敲,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感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6】。
3.水景与照明人类有着本能利用水,观赏水,亲近水的需求,借水抒情,以水传情,大概说的就是这道理。
水能降低噪音,减少空气中的尘埃,调节空气的湿度与温度,对人的身心大有裨益。
水可动可静,可无声可喧闹,平静的水使环境产生宁静感,流动的水则充满生机【7】。
广场中的水景有喷泉、跌水、瀑布等形式,尤以喷泉多见。
在国外许多广场因其独具特色的喷泉而名声远扬。
由于现代技术手段的先进,制造喷泉变得很容易,而且喷泉的形式和功能也在增多,气势也在增大,声光电控制,耗资颇大。
在实际水景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条件以及地理气候条件,在水空间创造中要与周围环境和人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与人的行为心理结合起来,尽可能营造一些安全近水空间,特别是要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营造出适合不同人群近水活动,包括看水、戏水、听水、闻水等场所和空间。
同样,从人的需求出发,照明也是广场的重要要素之一。
在广场的主空间,宜采用高压钠灯,给人以高亮度的感觉,在雕塑、绿化、喷泉处突出灯光产生的影响,宜多通过反射、散射或漫射,使色彩多样化,并使之交替,混合产生理想的退晕效果:同时,光源的选择应考虑季节的变换,冬天宜采用桔红色的光使广场带有温暖感,夏天宜采用高压水银荧光灯带有清凉感。
六讨论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广场能为市民献上一份宁静与恬暇;在拥挤的都市水泥森林中,广场能为市民守住一片绿洲与舒朗,这就是广场的魅力所在。
由此,广场成为当前城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热点,大大小小广场在各地城市纷纷落成。
然而,由于规划理念、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及管理维护的技术水平存在着差异,使得各广场的质量良莠不齐,一些广场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但还有一些广场暴广场设计融合了建筑、美学、植物学、生态学、规划设计等多门学科的精华。
所以,应注意各门学科的综合运用,突出植物学、生态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
城市广场设计无定式,应以绿色植物为造景的基础,减少硬质铺装。
让绿色植物的亲和性充分发挥在园林小品的设计和装饰中。
提倡广场保留原有大树,以期形成树大荫浓、温馨和谐的氛围和良好的生态效益。
总之,提倡以植物为主要材料,把南京的城市广场建设成绿色生态广场。
广场尺度过大。
导致了人力、物力及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市其他项目的建设。
广场本身显得空旷,这种空旷和单调缺乏生活的真实性,使人感到宏伟有余而亲切不足,会使游人产生即刻离去的感觉,这样既损伤人们的真情实感,也浪费了城市的宝贵土地和资金。
缺乏个性,千人一面,一哄而上。
一些广场没有结合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对地方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挖掘不够,广场建设缺乏文化理念设计素材和根据,缺乏理性地去追求一些图案化的表面及所谓“后现代化”的造型,从而失去了地方特色。
一些广场是因旧城改建的太彻底了,旧的全部推倒重建,因而割断了历史,割断了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失去原有的凝聚力变得冷漠,没有人情味。
一位新加坡建设专家曾尖锐地指出: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大量破坏,就是城市特色的消失,就意味着这座城市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逐渐丧失。
广场的主题和个性塑造依赖于地方传统文化。
它或以丰厚的历史沉积为依托,使人在闲暇徜徉中了解城市的历史文脉,如南京的汉中门广场;或以特定的民俗活动来充实,加强人们的参与性。
只有将我们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传统文化、强化地方特色,才能创造出驰名世界的广场“品牌”,如天安门是北京的标志,布达拉宫是拉萨的标志。
我国目前的城市广场相对忽视了城市广场的综合利用问题,如抗震防灾避难问题,生态效益问题,残疾人使用问题等【8】。
日本因自身环境的原因,对这方面的研究较深入。
概括地说,当前广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不主要在于设计的美学方面,而在于其与现有城市的地域自然条件、社会人文特色及其城市规划的契合关系和广场建设的实际操作组织问题。
在这里既有规划设计的专业水平问题,又有专业以外的社会和城市建设部门的认识和观念问题。
广场规划一方面要吸取历史上城市广场设计的经验,另一方面要认真分析现代社会中城市环境新的建设要求和人的生活特点,同时应注意通过广场来表达和强化地域文化和场所精神,创造与时代相适应、特色鲜明和优美舒适的城市“客厅”【9】。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
为了创造更美、更适合于人类居住的城市,我们应努力把城市广场建设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办好。
无憾于历史,无愧于子孙。
参考文献:[1]任英.城市广场的建筑体量控制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建筑大学,2000[2]房庆方,宋劲松,马向明等.营造开放空间提高城市品质[J].城市规划,1998,22 (6):34[3]王坷等.城市广场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4]童丽丽,赵九洲,赵永厚等.从植物造景和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南京市民广场建设中的若干问题[J].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3,20 (4) :285-290[5]于化云.城市雕塑的定位[J].城乡建设,2001,6:43-45[6]孙成仁,李丹.广场设计的后现代语汇[J].规划师,1998,14(1):79-84[7]涂海峰.对现代城市广场及步行空间设计的思考[J].规划师,1998,4(1):75-78[8]郑力鹏.城市广场建设应重防灾功能和生态效益[J].城市规划,2002,26 (1):43[9]陈为邦.世纪之交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几点思考[J].城市规划,2001,25(1): 7-10露出了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