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建筑设计功能布局分区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5
图书馆、博物馆建筑设计探析摘要:恩平市图书馆、博物馆新建项目位于恩城鳌峰山东麓电视大学西侧本项目规划用地19016.12平方米,建设用地面积:15134.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540.88平方米,计容面积12696平方米。
其中博物馆3层,建筑面积4489.4平方米,图书馆5层,建筑面积8206.6平方米,地下辅助用房844.88平方米和室外水系景观6500平方米。
以遵循项目的在地区域各项规划为前提,本着节约土地和节能环保的原则,在满足各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建设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室外景观设施。
关键词:岭南文化和谐空间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一、设计背景:改善服务环境力促文化惠民据悉,恩平市博物馆目前暂时设置在恩城街道沿江路8号的“大钟楼”。
“大钟楼”原先是恩平县公立图书馆,是恩平第一间图书馆。
因该馆楼顶装有一个大钟,故人们习惯称之为“大钟楼”。
“大钟楼”于1929年3月动工兴建,翌年底竣工。
多年来,“大钟楼”功能几经易用,如今为恩平市博物馆办公大楼。
这座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大楼,于2012年10月被广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恩平市博物馆每年在一楼展览厅举办多种形式的免费展览活动,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
恩平市图书馆由原来的“大钟楼”迁址到旁边的大楼,其后,该栋大楼被评定为危楼,于2018年被拆除。
目前,恩平市图书馆临时设置在好景花园路青云公园内。
该馆藏书34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3万册,电子版图书11万册。
据了解,由于临时场馆面积太小,上架图书不多,未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随着恩平市公共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不断增加,恩平市图书馆、博物馆功能场室和设备等硬件明显落后,市民阅读、参观大受影响。
两馆工程项目不仅是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环境,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恩平市委、市政府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的重大举措,更是一项服务百姓的文化惠民工程。
早日建设完成一流精品图书馆、博物馆,既有城市提质的硬件需求,也承载着市民的殷切期待。
博物馆空间的设计博物馆是我们增长见识,休闲消遣时间的好去处。
那么,一个合理的博物馆空间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对博物馆空间进行设计与规划呢?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博物馆空间的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博物馆建筑空间设计的几点思考目前,我国的博物馆建设进入了一个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高潮。
这次高潮比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来得汹涌得多、广泛得多。
相当多的省市在建设新中国成立来第二代以至第三代博物馆。
有的甚至在新建博物馆仅使用不足十年又在谋划建设新的省博物馆。
市县级博物馆和行业专题博物馆也遍地开花。
到2010年末,我国博物馆总数已经达到3415个。
我国在近十年新建博物馆的数量和投资规模、建筑体量,无疑居当今世界首位。
这一形势是在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建设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下出现的,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觉醒,是对过去多年文化建设欠账的弥补,也是我国经济建设成果一个重要标志。
在这喜人的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在2010年国际博协第22届大会执行委员会上的发言中指出现在博物馆建设中存在的一些要害问题。
笔者在总结本人组织博物馆工程建设经验教训的同时,考察了一些新建的省市和地市博物馆,有一些思考,现就其中空间设计方面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研究,以便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放眼长远,优化展厅空间博物馆作为承担社会教育职能的公共文化设施,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文物陈列展览向观众介绍一定主题的历史、艺术、自然等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展厅是其主要功能空间。
展厅的空间如何,直接关系到文物展览的陈列布置状况、观众的感觉和情绪、教育效果等诸多方面。
可以说展厅空间(是指单个展厅空间的面积和高度)如何,是一个博物馆建筑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因此,目前各地在新馆建设中都很重视展厅的设计问题,但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还不断出现一些不应有的遗憾,直接影响文物陈列展览水平。
具体有两个问题。
公共建筑-博物馆设计指导书一、概述博物馆属于博览建筑类型,除博物馆外,还包括各类、各式展览馆以及其他规模大小不等的陈列馆展览中心等,其设计方法大同小异。
博物馆是“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物质见证进行搜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览”的机构,因此它具有采集保管、调查研究、普及教育三大基本职能。
以下将着重阐述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中可能会遇到的有关设计问题。
博物馆建筑按规模可分:大型馆 (面积大于10000m2)、中型馆 (面积4000—10000 m2)、小型馆 (面积小于4000 m2)。
二、博物馆的功能组成及功能分析1、博物馆功能组成博物馆建筑最基本的组成有展览陈列区、观众服务区、藏品保管区、文保技术区、行政管理区、学术研究区、设备后勤区七大部分 (图2)。
这七部分功能区又各自包含着相应的房间组成 (图1),根据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博物馆,其功能组成还会有增减-如特大型博物馆,还有图书资料区、安全保卫区、对外服务区等。
而小的博物馆功能组成可能只有二、三个区。
图1博物馆的功能组成2、博物馆的功能分析在上述博物馆七个功能区中,展览陈列是核心部分,并与观众服务设施部分构成对外开放部分;而藏品陈列区、技术用房、学术研究用房、行政设备辅助用房构成了内部作业部分并服务于对外开放部分。
在图2中,图形大小示意各用房面积的差别,线条的粗细表示它们相互间关系密切的程度。
根据这七个功能分区,我们应注意到在方案构思过程中,应尽量使粗线连接的功能区相对要靠近些,以避免流线过长。
做到对上述博物馆大的功能分析的理解不是太困难,问题是把博物馆所有房间的功能关系搞清楚并不是太容易。
为此,需要特别对博物馆的出入口布置及其相互关系做出分析,从图3博物馆的出入口关系中可以看出下列几个问题:图2博物馆的功能分区分析(1)博物馆建筑对外出入口至少应包含:观众出入口、管理人员出入口、藏品出入口、后勤辅助出人口。
根据博物馆的性质和规模,这些出入口有的可以合并 (如小型博物馆可将管理人员和藏品出入口合二为一);有的甚至因为没有某种功能部分而取消这部分的出入口(如某些小型专博物馆没有设备用房,也就无需考虑后勤的出入口)。
建筑设计知识资料:博物馆建筑有哪些分区和区域功能?[工程类精品文档]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博物馆建筑有哪些分区和区域功能?第一分为陈列、展览、教育与服务分区,是博物馆对外开放的区域,由门厅、基本陈列室、临时(专题)展览厅、教室、讲演厅、视听室、休息室、餐厅等组成。
门厅是博物馆观众集散枢纽,是组织引导观众或供观众游览休息的必要空间。
现代博物馆的门厅还常用做社交活动。
基本陈列室为博物馆常设的固定陈列室、展览厅用于举办短期的专题性展览,它们都是博物馆建筑的主体之一,在建筑总面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现代博物馆为了更好的为教育服务,还须配备适当规模的教室、讲演厅等,尤其是自然和科技性质的博物馆除了配备教室、演讲厅外,尚须设置一定面积的实验室。
由于现代博物馆日益趋向社会化,是公众文化游息的场所,所以有设置公共餐厅、咖啡厅、茶室等的必要。
第二分区为藏品库区,由库前区和藏品库两大部分组成。
库前区用房包括卸落台、开箱室、登录室、清理室、消毒室、编目与目录室等组成。
根据博物馆规模,大型博物馆的各种用房配备齐全,小型博物馆常将性质接近的工作室合拼。
按博物馆保管工作惯例,藏品入库都是分类保管的,所以又有青铜器库、陶瓷器库、书画库、织绣库等的区分。
另外根据藏品的珍贵程度分列级别,故又常常分别设置珍藏库、一般藏品库等。
自然科学博物馆库房一般按学科分类分库保管,如分设鸟类、兽类、鱼类、两栖爬行类、无脊椎类等各类标本库。
按标本制作方法不同,又分别设置湿制标本库和干制标本库,分别放置浸制标本、腊叶标本、生态标本及假剥制标本等。
库房的建筑设计通常按藏品的性质、保管要求、珍贵程度确定防震、防火、防盗的级别及与防潮、防光等相应的措施。
第三分区为技术工作区,各种用房的组成视博物馆的性质、规模而异。
以社会科学博物馆来说,国家级的博物馆或地区级的中心博物馆,通常设有文物保护科学实验室、文物修复室或文物复制工场等。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结课论文专业班级: . 姓名: .学号: . 指导老师:日期: .目录摘要 (2)一、博物馆简介 (2)二、博物馆的发展 (2)三、外立面分析 (2)四、博物馆建筑造型设计 (2)五、功能分析 (3)六、室外分析 (3)七、室内分析 (4)八、广场与建筑的空间关系 (4)河南博物馆建筑设计分析关键字:河南博物馆发展造型设计功能室外室内摘要:河南博物馆是河南省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级的公益性大型文化设施。
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其建筑的形式气势雄浑,还有它外形独特的“金字塔”都为博物馆增添了太多的亮点。
这么多年的发展,让河南博物馆拥有了众多的珍贵物品能让世界更了解河南博大精深的文化。
不论是它的外观设计还是它的功能和室内外设计,都体现出它独一无二的简洁的风格。
一、博物馆的简介河南博物院坐落于郑州市农业路中段,占地156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展馆面积1万余平方米,馆藏文物14万件。
院区整体布局结构严谨,取九鼎定中原之寓意,中央为主展馆,建筑形式气势雄浑,充分体现出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特色。
院区内环境幽雅,展厅内陈列精致,设有大型基本陈列“中原古代文明之光”,“河南古代玉器”、“楚国青铜艺术馆”、“明清珍宝馆”等若干专题陈列,共展出各类珍贵文物5000余件。
作为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是了解河南、感知河南的文化殿堂。
二、博物馆的发展河南博物院是现代化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坐落在河南省会郑州市环境幽雅的农业路中段,占地面积156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是我省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级的公益性大型文化设施。
它的前身是1927年在开封创建的河南博物馆,在70年的发展过程中,她曾先后易名民族博物馆、省立博物馆等,并于1961年由开封迁至郑州。
1997年7月,河南省博物馆与中原石刻艺术馆合并,更名为河南博物院。
三、外立面分析中高两低以弧形方式将建筑平面对称铺开,以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遗址——登封元代观星台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整体建筑共有九座,采取中国传统建筑中心对称布局,有九鼎定中原的寓意。
蚌埠市博物馆建筑调研报告蚌埠市博物馆建筑调研报告一、引言蚌埠市博物馆是蚌埠市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与功能布局,我们对其进行了调研。
本报告旨在详细描述该博物馆的建筑特点、功能分区以及设计理念。
二、建筑特点蚌埠市博物馆建筑整体设计简洁大方,采用现代化的建筑风格。
建筑外立面主要以玻璃幕墙为主,辅以金属材质和石材的装饰,体现了时代感和科技感。
馆内的建筑结构坚固稳定,符合现代化建筑标准,能够有效保护展品的安全。
三、功能分区1. 参观区域:博物馆内设置有多个参观区域,主要展示蚌埠市的历史文化和特色。
每个展区都设有相关的主题展览,让参观者能够全面了解蚌埠市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
2. 教育区域:为了满足学生和社会公众对知识的需求,蚌埠市博物馆特别设置了教育区域。
这里设有多个教室和讲堂,用于举办讲座、培训和教育活动,提供一个互动学习的场所。
3. 展览区域:博物馆设有多个展厅,用于陈列各类文物和艺术品。
展览区域根据不同的主题将展品进行分类陈列,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展览内容。
4. 休闲区域:蚌埠市博物馆还设置了休息区和咖啡厅,供参观者休息和品味咖啡。
这里的环境舒适、氛围轻松,能够提供一个休闲放松的场所。
四、设计理念蚌埠市博物馆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环保节能:博物馆建筑采用了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通过科学的设计将能源消耗降到最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互动体验:博物馆内设置了多个互动展览和触摸屏,让参观者能够亲自触摸、体验文物,增加参观的乐趣与深度。
3. 空间布局:博物馆内的不同功能区域布局合理,通过合理的空间划分和流线设计,让参观者能够流畅、便捷地参观各个展览区域。
4. 文化传承:博物馆作为文化载体,致力于传承和弘扬蚌埠市的历史文化。
建筑设计上融入了蚌埠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符号,体现了城市的独特魅力。
五、总结蚌埠市博物馆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文化设施,以其独特的建筑特色与功能布局吸引了大量参观者。
万方数据综合论述河南建材2009年第6期………….………………..……………都是I司样大小的面积和同等的角度。
川”2)近代建筑师柯布西耶也强调:“原始的形体是美的体形.因为它能使我们清晰地辨认晒。
”3)之所以容易辨认,就是指这屿几何形状本身简单,明确、肯定、各个要素之间具有严格的制约关系l”。
或许,这就是叭聿铭喜欢用儿何网形做设计的初衷吧。
2空间序列组合的艺术性平面布局上对传统园林的借鉴,直接导致守间的序列组合也与传统园林相近。
新馆内部空间的布局采用了传统园林中常用的“欲扬先抑”的手法,实际卜.就是用窄间大小的对比手法。
这种手法是苏州传统园林最为常她的形式。
在通往}体卒间的前部.有意识的安排·个极小或极低的宅间。
通过这种夺间时,人的视线被极度压缩:但走到高大的主体空间时。
豁然开朗,从f『li引起人们心理上的振奋。
比如.从fj厅在进入展区时.要经过一条狭长的走道。
走到尽头.便是·个较歼敞的公共卒间连接着Illi侧的展厅,再往甲.走,穿过狭窄的通道。
又可见一较大空『HJ的展Ix.(如图1)。
形状不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如中间高p11周低的展厅李间,一般给人以向心、内聚的感觉。
而八边形的展厅形成环状卒间。
给人一种向导感。
诱导人们沿着空间轴线的方向前进’设计师在空间的中心位置放置了一个展品。
更加加强了这种感觉。
此外.这种简约的设计风格保证r空间应用的效率,橱窗的设汁保证了观众的最佳观赏角度。
橱窗设汁的尺度与展晶体积的关系保证了展品的地佗。
展爪作为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展示设汁不能仅仅限1:有限空间的追求。
空间内各部分的比例尺度与我们足密切相关的。
尺寸与人体尺度之间有恰当的配合将是最基本的要求,满足了这个要求。
人们才能感觉到展示窄间的舒适。
新馆空间设计的艺术性使得观众存参观的过程中增加了艺术性的感受。
3结语苏州博物馆新馆内部空间的设计同时也,、显了交流性和艺术性。
交流性旨在观众与展品之问搭起一庵桥梁,使得观众能够以最佳角度、必要时全方位地对展出进行)【!ll摩。
丽江新博物馆设计方案丽江新博物馆设计方案丽江新博物馆作为丽江市的文化地标性建筑,应该具备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完善的功能布局,同时注重与丽江古城风貌的融合。
以下是对丽江新博物馆的设计方案:一、设计理念1. 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注入现代设计元素,既传承了古城文化的精髓,又展示了现代丽江的发展成果。
2. 集约与开放相结合:在有限的场地上,利用集约化设计手法,实现多功能的博物馆空间。
同时,博物馆应该是开放的,面向公众,与市民、游客互动,打造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
二、功能布局1. 展览区:博物馆主要功能是展示收藏的文物和展览丽江的历史文化。
通过科技手段,结合沉浸式展示的方式,给观众带来立体、逼真的感受。
展览区要设置不同的展厅,分别展示丽江古城的历史沿革、民俗文化、艺术品收藏等。
2. 学术研究区:设立研究室和文物保护室,供学术界人士进行学术研究和文物保护修复工作。
3. 教育培训区:为学校、社区等群体提供文化教育和培训活动的场所,开设讲座、工作坊等活动。
4. 休闲和商业区:设立休息区、咖啡厅、书店等,提供观众休闲和购物的场所。
5. 多功能活动区:配备多功能室和表演厅,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展览和演出,丰富博物馆的文化内涵。
三、建筑设计1. 外观设计:建筑外观应该与丽江古城风貌相呼应,采用传统建筑元素和材料,如木制构件、青石板等。
建筑形式可以是一座围合式建筑,中间设置大型天井,使光线充足,同时提供宜人的室外空间。
2. 内部空间设计:在设计上要注重空间的流线和功能的分区,合理利用空间,同时考虑建筑的通风采光和安全性。
内部采用现代化的展示陈列手法和设备,确保文物的安全。
四、可持续性设计1. 節能設計:在建筑中采用节能设施,如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利用,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2. 水资源利用:设计合理的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用于植物浇灌和卫生用水。
3. 绿化设计:在建筑周围设置绿化带,种植本地植物,与丽江自然环境相融合,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公共建筑分析之苏州博物馆————————————————————————————————作者: ————————————————————————————————日期:公共建筑分析之苏州博物馆姓名:金铭学号:21211011015班级:12建筑学指导老师:苏梦蓓1:总体布局分析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的博物馆。
1960年建立,位于苏州古城历史保护街区,北边是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东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边对着苏州的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边是城市干道齐门路,选址大胆显赫,但却又蕴含深意。
苏州市是历史古城。
独特的历史位置加上独特的文化内涵要求建筑师必须考虑到这座新建筑与苏州古城的完美结合的问题。
苏州博物馆是如何与周围的建筑融合的呢?1、水面、对称构图与拙政园和忠王府统一。
在整体布局方面,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使其成为建筑风格的延伸。
新馆建筑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主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部分;东边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
这种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与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且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映照,符合历史建筑环境的要求,十分的和谐。
环境既浑然一,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了,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这样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本身都恰到好处。
新馆正对面的步行街南侧,为一河畔小广场。
小广场的两侧按“修旧如旧”原则修复的一组沿街的古建筑,古色古香,使之成为集书画、工艺、茶楼、小吃等为一体的公众服务配套区。
2、建筑的色彩。
不仅白色粉墙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和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而且,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的色彩和纹理。
3、园林景观融合。
如同苏州传统建筑的布局形式,苏州博物馆中博物馆的展厅由多个室外庭院相连接,主庭院是整个博物馆的中心部分,庭院和拙政园以墙相隔,以水相连。
宁波博物馆设计分析1. 引言宁波博物馆作为一座重要的文化设施,承载着宁波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精髓。
该博物馆的设计对于展示和保护宁波地区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宁波博物馆的设计进行分析,从建筑设计、展陈布局和环境营造等方面进行讨论和评价。
2. 建筑设计2.1 建筑外观宁波博物馆的建筑外观采用现代建筑风格,整体造型简洁大气,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建筑采用金属和玻璃等材料,突出了现代科技感。
同时,建筑外墙还融入了宁波传统文化元素,如水墨画和瓷砖图案,增强了建筑的地域特色。
2.2 空间布局宁波博物馆的空间布局合理,不同展馆和展览区域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建筑内部设有多个展厅和活动空间,能够满足举办多种类型的展览和文化活动的需求。
同时,博物馆还设有公共休息区、咖啡厅和书店等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
2.3 可持续设计宁波博物馆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建筑采用了环保材料,如可再生木材和低VOC油漆,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博物馆还应用了节能技术,如光热利用和智能照明系统,降低了能源消耗。
这些可持续设计措施使得宁波博物馆成为一个环保和节能的建筑。
3. 展陈布局3.1 主题分区宁波博物馆的展陈布局按照主题进行划分,如历史文化区、艺术品展示区和科技创新区等。
这种分区能够让游客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宁波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每个主题分区内部还根据展品的特点和相关性进行布置,形成清晰的展陈线路和逻辑。
3.2 多媒体展示宁波博物馆在展陈中广泛应用了多媒体技术,通过影像、声音和互动等手段,使展品更加生动和具有教育性。
例如,在历史文化区的展陈中,博物馆利用投影技术还原了古代场景,让游客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神奇。
3.3 互动体验宁波博物馆注重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在各个展区设有互动展示区,游客可以通过触摸屏、游戏等方式与展品互动,加深对展品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博物馆还定期举办互动活动和讲座,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摘要:文物保管区是博物馆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是博物馆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文物库房的作用、功能、空间、构造、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的阐述,全面介绍了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的建筑设计宗旨及具体实现。
通过全面剖析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的建筑设计,对文物库房的空间布局、文物藏品运输的交通流线、文物库房中设备设施及多功能相结合等各个方面在设计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文物藏品文物库房空间布局交通流线设备设施多项功能结合文物保管区(文物库房)是博物馆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是博物馆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物库房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持续性将影响到博物馆文物的收藏、维护、展出等多个方面。
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家级的大型综合博物馆,其收藏文物将涵盖我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乎全部的领域,这些因素决定了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库房特性必将是容量大、功能强、科技含量高,对于设计人员不但要求有较强的建筑设计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具有宽泛的知识、较强的整体控制以及统一协调等多方面能力。
本文将根据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库房的设计经验,并以其为例,对文物库房的作用、功能、空间、构造、设备等多方面因素进行阐述。
1. 文物库房是博物馆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1.1. 博物馆、文物定义及与文物库房相互关系“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
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
” ----《博物馆协会章程》中对于博物馆的定义。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它是历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具有不可再生性。
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它是反映人类历史发展各阶段文化、艺术、科学、社会形态等各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文物藏品是博物馆展开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藏品的数量及质量直接关系博物馆的地位及各项业务工作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