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金属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4
抗菌不锈钢抗菌性能和机理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健康意识的增强,对抗菌材料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不锈钢作为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环保等领域的材料之一,也受到了抗菌性能的关注。
抗菌不锈钢通过添加具有抗菌活性的元素来提高材料的抗菌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材料表面的细菌滋生,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安全、卫生的环境。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抗菌不锈钢的抗菌性能和机理进行初步研究,为优化抗菌不锈钢的配方提供理论依据,为不锈钢材料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抗菌不锈钢的研究现状、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2、实验研究法:选取不同配方的抗菌不锈钢材料,采用菌落计数法或荧光素酶染色法等方法,评价材料的抗菌性能;并通过扫描电镜等仪器,观察不锈钢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探究抗菌机理。
四、预期研究结果
1、分析抗菌不锈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通过实验研究,评估不同配方抗菌不锈钢的抗菌性能以及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
3、探究抗菌不锈钢的抗菌机理,为优化材料的配方提供理论指导。
二氧化钛抗菌测试方法摘要:一、二氧化钛抗菌概述二、二氧化钛抗菌测试方法1.测试原理2.测试流程3.测试标准三、测试注意事项四、二氧化钛抗菌应用前景正文:一、二氧化钛抗菌概述二氧化钛(TiO2)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抗菌材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和环保性。
其抗菌作用主要源于光催化效应,能有效降解细菌细胞膜,破坏细菌生长环境,从而实现抗菌目的。
近年来,二氧化钛抗菌材料在医疗、环保、家电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二、二氧化钛抗菌测试方法1.测试原理二氧化钛抗菌测试主要通过测量其在一定条件下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来评价其抗菌性能。
测试方法通常包括定量分析法和生物测定法。
定量分析法通过测定抗菌材料上细菌的数量变化来评价抗菌效果;生物测定法通过观察抗菌材料对细菌生长的影响来评价其抗菌性能。
2.测试流程(1)准备试验样品:根据测试要求,制备一定尺寸的二氧化钛抗菌材料样品。
(2)接种细菌:选用常见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将细菌接种在抗菌材料表面。
(3)培养观察: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将接种后的样品放入培养箱中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4)测定抗菌效果:通过定量分析或生物测定方法,评价二氧化钛抗菌材料的抗菌效果。
3.测试标准目前,关于二氧化钛抗菌性能的测试标准尚无统一的国际标准。
在我国,相关测试方法主要参考GB/T 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方法通用规范》等标准。
此外,一些企业还制定了内部测试方法,以确保产品质量。
三、测试注意事项1.试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试验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选择合适的抗菌材料样品尺寸,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重复性。
3.在接种细菌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污染影响测试结果。
4.定期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及时记录数据,以便分析抗菌效果。
四、二氧化钛抗菌应用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二氧化钛抗菌材料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医疗领域,二氧化钛抗菌材料可用于制作手术器械、医疗敷料等;在家电领域,可用于制作抗菌冰箱、洗衣机等;在环保领域,可用于处理水质、空气净化等。
不锈钢表面抗菌合金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的开题报
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微生物及其产生的疾病
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食品、医疗、公共场所等领域中,微
生物的传播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不锈钢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上述领
域的材料,其表面微生物附着及生长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一种抗菌合金层,并研究其抗菌性能,以提高不锈钢材料的微生物控制能力。
三、研究方法
1. 合金层的制备:选取不锈钢材料作为基底材料,通过溅射、电镀
等方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抗菌合金层。
2. 性能测试:采用抑菌试验、冲击试验、耐磨试验等常规测试方法
对抗菌合金层的抗菌性能、机械性能、耐腐蚀性能等进行测试。
3. 分析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光谱分析等手段对表面合金层的微观
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研究。
四、预期成果及意义
本研究预期可以制备出一种抗菌合金层,并通过性能测试和分析研究,探究其抗菌性能和微观结构及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特征。
该研究成果
可为解决不锈钢表面微生物控制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广
泛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
医疗器械材料抗菌性能检验流程研究医疗器械材料抗菌性能检验是保证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材料抗菌性能检验流程,并讨论其实施方法和要点。
医疗器械材料抗菌性能检验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样品处理、菌液接种、接种后培养、菌落计数和结果分析。
首先,样品处理是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样品应该经过严格的清洁和消毒处理,以确保不会带有任何外源性的微生物。
其次,菌液接种是将已培养的菌液接种到样品表面。
常用的菌液种类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菌样可以代表一定范围内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接种后,样品应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
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培养时间等。
通常情况下,培养温度在35-37摄氏度之间,湿度控制在适宜的水平,培养时间根据实验设计确定,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接下来,菌落计数是对培养后的样品进行菌落计数。
这个步骤通常使用平板计数法,将培养后的样品通过菌落计数仪进行菌落计数。
计数结果可以直接反映样品的抗菌性能。
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
根据菌落计数结果,可以判断样品的抗菌性能。
当菌落计数为0时,说明样品的抗菌性能良好;当菌落计数较多时,说明样品的抗菌性能较差。
根据实验需求,还可以进行抗菌率、抑菌圈直径等指标的分析。
总结起来,医疗器械材料抗菌性能检验流程包括样品处理、菌液接种、接种后培养、菌落计数和结果分析。
这个流程能够有效评估医疗器械材料对微生物的抑制能力,确保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不合格的样品,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效果和质量。
医疗器械材料抗菌性能检验是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其结果直接关系到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和有效性。
因此,在进行材料抗菌性能检验时,需要严格按照流程和方法进行,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在样品处理环节,需要对样品进行严格的清洁和消毒处理,以消除外源性微生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纳米银的抗菌性研究及其在医疗中的应用摘要:作为一种新型无机抗菌材料,纳米银不仅具备超强的抗菌效果,且对人体更为安全。
本文主要介绍了纳米银抗菌材料的抗菌原理,并介绍了其在医疗方面的应用。
关键字:纳米银、抗菌机理、医疗应用纯银是一种美丽的银白色的金属,它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其导电性和传热性在所有的金属中都是最高的,主要用于制合金、焊药、银箔、银盐、化学仪器等,并用于制银币和底银等方面。
自古以来,银就被用于加速伤口愈合、治疗感染、净化水和保存饮料,用银器存放食物,可防止细菌生长,但银离子在溶液中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1]图1、银(左)和纳米银(右)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及其理论的成熟,一系列的纳米材料先后被制备出来,并展现出不同于常规材料的优良物理化学性能。
其中,金属银的纳米化使银具有了更加诱人的前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图1)。
纳米银是以纳米技术为基础研制而成的新型产品,近年来的研究与发展表明,纳米银材料具有很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在电学、光学和催化等众多方面具有比普通银更优异的性能,现已广泛应用于陶瓷材料、环保材料和涂料等许多领域。
由于纳米银粒具有优异的抗菌活性,所以在医学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一般来说,天然抗菌材料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然而其普遍寿命较短、耐热性差、不易进行再加工;有机合成抗菌材料具有抗菌范围广、杀菌速度快等优点,但是一般来说其毒副作用相对较大、易水解、使用寿命短,与传统无机抗菌剂相比,其优点主要有广谱抗菌、强效杀菌、渗透性强、修复再生、抗菌持久、安全无毒、无耐药性等。
[2]抗菌机理银离子具有很强的抗菌特性,溶液中微量的银离子即可杀灭细菌,且覆银表面与水接触后可源源不断地释放银离子,这就是银杀菌性能维持时间较长的原因。
纳米状态的银还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这种结构给各种反应提供了众多的接触作用位点,容易与外来原子相结合,更容易释放银离子。
例如,1g球状银表面积为10.6cm2,而1克直径为10nm的银纳米粒子的表面直径达到6×105cm2,明显增加了持续释放银离子所需的表面积。
第42卷 第6期 上 海 金 属 Vol.42,No.62020年11月 SHANGHAIMETALS November,202085 作者简介:彭伟,男,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不锈钢,E mail:pw20080607@126.com浅谈含银钢铁材料的抗菌抗毒性能检测彭 伟 江浩文 李为先 赖建明 胡业(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444) 【摘要】 含银钢铁材料具有抗菌抗毒的特性,可用于制作生活用品如餐具等。
介绍了几种含银钢铁的抗菌、抗毒性能以及银溶出的检测标准和方法,包括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抗大肠杆菌活性和抗H1N1流感病毒活性等。
【关键词】 抗菌 抗毒 银溶出 标准ABriefDiscussiononDetectionofAnti bacteriaandAnti virusCapabilitiesforSilver containingIronandSteelMaterialsPENGWei JIANGHaowen LIWeixian LAIJianming HUYemin(Schoolof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ShanghaiUniversity,Shanghai200444,China) 【Abstract】 Silver containingironandsteelmaterialshaveuniqueanti bacteriaandanti viruscapabilities,maybeusedtomakearticlesfordailylifeusesuchastableware.Thestandardsandmethodsofdetectinganti bacteriaandanti viruscapabilitiesandsilverdigestionforseveraltypesofsilver containingironandsteelswereintroduced,involvinganti staphylococcusaureusactivity,anti escherichiacoliactivity,andanti influenzavirusH1N1activity.【Key Words】 anti bacteria,anti virus,silverdigestion,standard 自然界微生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
载银抗菌纯钛表面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的检测[文章编号] 1000-1182(2014)03-0303-03目的对纯钛表面进行抗菌改性,以降低纯钛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从而提高种植术的成功率。
方法采用水相硅烷化方法,将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组装在湿化学法处理的钛表面上,并将纳米银被覆在该表面上,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能谱(EDX)对该改性表面理化性能进行分析,观察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
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可见,改性后的钛表面有不规则纳米银颗粒散在的附着在其表面上,XPS分析显示银的含量为6.8%。
经过24 h需氧培养,纳米银改性钛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达到94.23%,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达95.34%。
结论经过纳米银改性后的钛片具有抗菌性能。
标签:钛;纳米银;抗菌性能;水相硅烷化Preparation and anti-bacterial tests of silver-modified titanium surface Liao Juan1, Fei Wei1, Guo Jun1, Li Peng2. ( 1. Dept. of Stomatology, Sichuan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Chengdu 610072, China;2. Dept. of Anesthesiology, Sichuan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Chengdu 610072,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deposit silver nanoparticles on a titanium surface to obtain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eri-implantitis, and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implantation. Methods A silver nanoparticle-modified titanium (Ti-nAg) surface was prepared using silanization method, and its surface was characterized by using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 (EDX). Two species of bacteria, namely,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Escherichia coli, were used to test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Ti-nAg surface. Result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revealed that a small quantity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were deposited on the titanium surface. XPS analyses revealed that 6.8% of silver was present on the titanium surface. After 24 h of incubation, 94.23%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95.34% of Escherichia coli were killed on the Ti-nAg surface. Conclus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silver nanoparticle-modified titanium is a promising material with an antibacterial property that may be used as an implantable biomaterial.[Key words] titanium;nano-silver;antibacterial activity;silanization method钛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成为牙种植体的首选材料。
浅谈钢铁材料的抗菌抗毒性能检测摘要:含银钢铁材料具有抗菌抗毒的特性,可用于制作生活用品如餐具等。
介绍了几种含银钢铁的抗菌、抗毒性能以及银溶出的检测标准和方法,包括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抗大肠杆菌活性和抗H1N1流感病毒活性等。
关键词:抗菌;抗毒;银溶出;标准引言自然界微生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
大部分微生物对人体无害,如肠道菌群、青霉素等;少许微生物会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H1N1流感病毒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各国对疾病预防、卫生安全等越来越重视,促进了抗菌材料的发展。
某些金属材料的抗菌性能依次为 Hg > Ag > Cd > Cu > Zn > Fe >Ni,在对人体的安全性方面则为 Ag > Co > Ni > Al > Zn > Cu = Fe >Mn > Sn > Ba > Mg > Ca,可见 Ag 元素的安全性和抗菌性最佳。
添加Ag可使纤维、塑料、涂料及量大面广的钢铁材料等具有抗菌抗毒的功能。
Ag元素的添加对钢铁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耐蚀性能几乎没有影响,还具有消毒杀菌的功能,应用潜力巨大。
本文浅谈含Ag钢铁材料的抗菌抗毒性能及银溶出的检测标准和方法。
1.钢铁材料检测设备的使用优势伴随冶金企业的发展,通过仪器分析技术的使用,为冶金企业明确了全新的发展方向。
在仪器分析技术的使用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传统钢铁材料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冶金企业钢铁材料化学检测的效率,充分满足行业的稳步运行及持续发展需求。
结合钢铁材料化学分析检测仪器的使用情况,其优势如下:第一,构建多通道、多元素的分析检测技术。
在冶金企业的钢铁材料化学检测中,通过仪器分析法使用,设备会根据钢铁材料的特点,构建多元素的分析方法,并直接利用直读光谱的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容分析到钢铁材料中的不同元素,提高设备化学检测的整体效果。
第二,在设备检测中,存在着多功能、智能化的技术优势。
抗菌材料抗菌性能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刘鹏鹏;周志南;姜侃;吴渊;盛华栋
【期刊名称】《山东工业技术》
【年(卷),期】2018(000)003
【摘要】本文简述抗菌材料的应用现状,对抗菌材料抗菌性能检测现有检测技术进行阐述,提出建立抗菌性能快速检测技术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抗菌材料抗菌性能快速检测的可能实现方案.
【总页数】1页(P13)
【作者】刘鹏鹏;周志南;姜侃;吴渊;盛华栋
【作者单位】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研究院,杭州 310018;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研究院,杭州310018;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抗菌建材正逐渐走进消费者的视线——中国抗菌材料及制品行业协会卢凯民副秘书长和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季君晖博士谈抗菌建材的热点问题 [J],
2.MgFe2O4抗菌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J], 刘婧冉;张子岚;胡春;邓玥
3.偶联剂对纳米氧化锌/PE复合抗菌材料抗菌性能及其冲击性能的影响 [J], 王国成;王姗姗;张盈盈;蒋涛
4.胍基抗菌材料在糖尿病动物皮肤创伤中的抗菌性能研究 [J], 邱浩峰; 冯培培; 骆阳; 吴徐金; 侯文佳; 牟贤波; 竺亚斌
5.无机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研究与应用 [J], 郭一婧;张铭哲;段昶晟;董馨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菌金属材料评价方法
评价抗菌金属材料的方法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量,包括材料的抗菌性能、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和制备工艺等方面。
首先,评价抗菌金属材料的抗菌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测定材料对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抑菌率和杀菌率来评估其抗菌效果。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过氧化氢法和筒式扩散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客观地反映材料的抗菌活性。
其次,生物相容性也是评价抗菌金属材料的重要指标之一。
生物相容性包括材料对周围组织的刺激性、毒性和过敏原性等方面。
可以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来评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例如植入动物体内观察其对组织的影响,或者进行细胞毒性实验和皮肤刺激试验等。
此外,机械性能也是评价抗菌金属材料的重要考量因素。
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和耐磨性等机械性能对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持久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拉伸测试、硬度测试和冲击测试等方法来评估材料的机械性能。
最后,制备工艺也是评价抗菌金属材料的重要方面。
材料的制备工艺直接影响着其结构和性能,包括材料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和成分分布等。
因此,评价抗菌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需要考虑到材料的成本、可扩展性和环境友好性等因素。
综上所述,评价抗菌金属材料的方法应该从抗菌性能、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和制备工艺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量,以确保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的抗菌效果。
抗菌不锈钢抗菌性能检测方法C.1概述本方法界定了抗菌不锈钢抗菌性能的术语和定义、检测方法、数据处理、检测结果计算。
本方法适用于抗菌不锈钢材料的抗菌性能检测,其他实体无孔抗菌金属材料也可参照本方法执行。
C.2原理C.2.1本方法检测基于抗菌不锈钢对于细菌接触杀菌和离子杀菌的理论,由于其在不同使用环境中,抗菌不锈钢发挥有效抗菌性能的机理模型差异性,本方法能够快速真实有效地检测抗菌不锈钢的抗菌性能。
C.2.2通过本文件的检测方法接种,将细菌悬液滴加在待检样品的表面,确保细菌与样品充分地接触,经过一定时间的恒温培养后,测得样品表面的活菌数,并计算出抗菌不锈钢的抗菌率。
C.3试验准备C.3.1主要设备和仪器恒温培养箱(37±1)℃、冷藏箱(0~5)℃、超净工作台、高温高压蒸汽灭菌锅、超声波清洗器、涡旋搅拌器、天平(精度±0.01g)、pH计(精度±0.2);灭菌培养皿、灭菌离心管、灭菌移液管、灭菌三角耙、多孔板、移液器、接种环、酒精灯。
C.3.2检测样品C.3.2.1空白对照样品编号A,是未添加抗菌成分的普通不锈钢,标准尺寸为10mm×10mm或直径为Φ10mm的试样,厚度大小根据检测中使用的多孔板尺寸选取,样品暴露表面需经240#、600#、1000#和2000#水磨砂纸逐级打磨,至呈现出不锈钢光亮色泽。
C.3.2.2抗菌不锈钢样品编号B,是添加抗菌成分的抗菌不锈钢,标准尺寸为10mm×10mm或直径为Φ10mm的试样,厚度大小根据检测中使用的多孔板尺寸选取,本样品的尺寸需与C.3.2.1中样品尺寸保持一致,样品暴露表面需经240#、600#、1000#和2000#水磨砂纸逐级打磨,至呈现出不锈钢光亮色泽。
以上编号A、B样品在检测前应进行表面灭菌处理,推荐在消毒剂(75%乙醇溶液)中进行超声清洗15min,取出后采用无菌水冲洗,放置在具备紫外线消毒功能的超净工作台中进行晾晒与干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