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脉搏的判断
- 格式:docx
- 大小:12.88 KB
- 文档页数:1
护理学基础知识:异常脉搏的评估和护理异常脉搏的评估和护理:
一、脉率异常
1.心动过速:
(1)成人脉率大于100次/分。
(2)常见于:发热、甲亢、心衰、血容量不足等。
(3)体温每升高1℃,脉率约增加10次/分,儿童增加15次/分。
2.心动过缓
(1)成人脉率少于60次/分。
(2)常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甲减、阻塞性黄疸等。
二、节律异常
1.间歇脉:
(1)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
二联律: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三联律:每隔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2)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2.脉搏短绌:
(1)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又称绌脉。
(2)常见于:心房颤动者。
三、强弱异常
1.洪脉:
(1)脉压增大时,脉搏强而大。
(2)常见于:高热、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2.细脉:
(1)脉搏弱而小,扪之如细丝,又称丝脉。
(2)常见于:心功能不全、大出血、休克主动脉瓣狭窄等。
3.交替脉:
(1)节律正常,强弱交替出现。
(2)常见于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4.水冲脉:
(1)脉搏骤起骤降,急促而有力。
(2)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等。
5.奇脉:
(1)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
(2)常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
(3)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
评估脉搏的四个要点
评估脉搏是测量心跳的一种方法,通常用于了解心率和心律的状态。
以下是评估脉搏时需要注意的四个要点:
1. 心率(Rate):心率是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通常以“每分钟的脉搏数”来表示。
正常成年人的静息心率在60到100次每分钟之间。
心率可以通过触摸动脉(通常是桡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并计算每分钟的脉搏次数来测量。
2. 节律(Rhythm):脉搏的节律指心跳的规律性。
正常的心跳应该是有规律的,间隔相等。
不规律的脉搏可能表明存在心律失常等问题。
观察脉搏时应该注意是否有间歇性漏搏或额外的搏动。
3. 强度(Strength):脉搏的强度反映了每次心跳时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情况。
通常分为强弱适中等级。
正常的脉搏应该有适度的强度,太强或太弱都可能是异常的表现。
强度的评估通常通过轻触或用指尖轻压动脉来进行。
4. 弹性(Elasticity):脉搏的弹性指的是动脉血管的柔韧性。
通常,血管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迅速适应心脏的搏动。
血管硬化或其他血管疾病可能导致脉搏的弹性下降。
评估弹性可以通过观察脉搏的感觉以及动脉是否能够在触摸后迅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来进行。
总体而言,通过对心率、节律、强度和弹性的评估,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状况,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用的信息。
脉搏的检查及与脉搏异常相关的疾病作者:刘凤奎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6年第06期心率是心脏每分钟收缩和舒张活动次数的统计,脉搏是外周血管在心脏收缩活动时血液对血管的冲击产生的搏动,一般情况下脉率(脉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和心率是一致的,因为有1次心脏收缩就会产生1次脉搏。
但是在极少数严重心脏病的情况下,可导致心脏收缩泵出的血液不足以在血管上感知到波动,这时会出现脉搏次数低于心率的情况。
脉搏是人体的重要生命体征之一,检查脉搏不仅可了解心血管的状态,而且对于全身其他各系统疾患,也是一个重要的诊断手段。
中医的切脉更是四诊中必不可少的。
[基础知识]检查脉搏的部位及具体方法检查脉搏的部位一般是检查桡动脉,也可根据需要检查颈动脉、颞浅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
检查脉搏的方法患者测脉搏前30min内,无剧烈活动、紧张、恐惧、哭闹等活动。
检查脉搏时,患者手掌向上,上肢自然向前伸直,高低与心脏平齐。
腕下垫一软枕。
检查者检查者以示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按在其腕部的桡动脉搏动处。
先以中指定在桡动脉的“关”部(即桡骨茎突处),再用示指按在“寸”部(紧挨中指,相当于桡骨茎突的远侧),用无名指按在“尺”部(紧挨中指另一侧,相当于桡骨茎突的近处)。
力量要适度。
检查时注意脉搏的频率、节律以及动脉管壁的状态等。
计数按照以上检查方法测脉搏30s,搏动次数×2,即为脉率;异常脉搏测1min;脉搏细弱难以触诊时,应测心尖搏动1min,或用听诊器听心率(律)。
脉率正常值及影响因素正常值脉率正常值为60~100次/min。
正常人安静状态时,成年男性为60~80次/min,女性为70~90次/min。
入睡状态时脉率减少,男性为50~70次/min,女性为60~75次/min,有的人可低至45~50次/min。
影响因素当站立、运动或激动时,脉搏可一过性加快。
随年龄增长.脉搏减慢,到高龄时轻度减慢;女性比男性稍快,平均相差5次/min;身材细高者较矮胖者脉率慢,体表面积越大,脉搏越慢;正常情况下,脉率与呼吸的比为4:1~5:1,脉率与心率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
10种提示心脏病变的“怪异”脉象小编导读在古书之中,除了我们临床常见脉象之外,还记载了一些特殊的脉象,古人形象地用日常事物来为它们命名,而这些脉象通常预示着患者病情危急、预后不良。
那么,在临床上,真的存在这些脉象吗?它们具体代表着什么样的病理变化?我们应当如何识别这些特殊脉象呢?许跃远老师为我们做出了详细解答。
概述但凡无胃、神、根的脉象均为病情危重脉象,即死脉。
所谓真脏脉、怪脉、败脉、绝脉等均提示是病情危重脉象,如散、涩、代、风脉,及脉弦如刃等。
十怪脉是病情危重脉象。
由于临床所见不多,许多中医书上多不提及。
为防范临床风险,了解此种脉类也有必要。
十怪脉包括:釜沸脉、解索脉、雀啄脉、鱼翔脉、虾游脉、麻促脉、屋漏脉、弹石脉、转豆脉、偃刀脉。
多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严重的心脏器质性病变,心率的过快过慢等脉象,有的是临床死亡前先兆。
一旦诊得此脉,应注意结合临床症状及时采取有效抢救措施,但有时十怪脉也出现于生理状态下。
02 十怪脉的现代研究十怪脉虽复杂,但总体是反映心血管疾病的危重脉象为多。
不外乎是心率的过快过慢或快慢交替出现,有时是快慢不均,长短不一,脉搏间歇或脉力大小有异的脉象。
脉率的异常:十怪脉中绝大多数为快速心律失常,如釜沸脉、鱼翔脉、虾游脉、麻促脉,其脉率常在160次/分以上。
而解索脉、转豆脉、弹石脉、雀啄脉脉率多在90~150次/分。
少部分十怪脉为缓慢型心律失常。
如屋漏脉,脉率在20~40次/分,平均35次/分钟左右。
脉律的异常:漏脉、弹石脉、转豆脉、偃刀脉脉律多规则,解索脉、麻促脉、鱼翔脉、雀啄脉、虾游脉脉率多不规则。
但解索脉、麻促脉、雀啄脉更有其不规律性,解索脉脉来散乱无序,雀啄脉脉来乱如雀啄谷粒,为频发在一个正常脉搏之后,接连出现3次以上快速而稍弱的搏动,有时是5~6次快速搏动,甚至可出现较长时间的歇止,而釜沸脉脉律基本规则。
出现的特征:釜沸、雀啄二脉均具有突发、突停的特点。
解索脉可阵发也可持续性发作,短则数秒,长则持续数月数年。
脉象异常如何判断病因中医诊病,脉象是重要的依据之一。
脉象就像是身体内部状况的“密码”,通过触摸脉搏的跳动,医生能够获取许多关于健康的信息。
当脉象出现异常时,往往意味着身体可能存在某种问题。
但要准确判断病因,并非易事,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正常的脉象。
正常脉象通常称为“平脉”,它的特点是不浮不沉,不快不慢,节律均匀,和缓有力,一息(即一呼一吸)四五至(相当于每分钟 60 90 次)。
然而,脉象异常的表现多种多样,比如脉象过快或过慢、过强或过弱、浮脉、沉脉、弦脉等等。
脉象过快,也就是数脉,常见于体内有热证。
比如外感热病,像风热感冒、肺热咳嗽等,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快,就会表现为数脉。
此外,阴虚火旺也可能导致脉象数而无力。
脉象过慢,即迟脉,多是寒证的表现。
寒邪凝滞,气血运行不畅,脉搏跳动就会缓慢。
比如阳虚内寒的人,常常会出现迟脉。
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常见于外感表证。
当外邪侵袭体表,正气奋起抗邪,气血趋向于表,所以脉象会浮。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多为里证。
里证病位较深,邪气内郁,气血困于内,所以脉象沉。
弦脉,端直而长,如按琴弦,常见于肝胆病、疼痛、痰饮等。
肝主疏泄,气机不畅,经脉拘急,就会出现弦脉。
除了单一的脉象,临床上脉象的组合也能为病因的判断提供重要线索。
比如浮数脉,多是风热表证;沉迟脉,常为里寒证;弦细脉,可能是肝肾阴虚、血虚肝郁等。
然而,仅仅依靠脉象来判断病因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等进行综合判断。
比如一个患者脉象弦,同时伴有头痛、口苦、咽干、目眩等症状,可能是肝胆火旺;如果脉象弦,又有胃脘胀满、嗳气、吞酸等表现,可能是肝气犯胃。
此外,患者的年龄、体质、生活环境、情志状态等因素也会影响脉象。
比如老年人脉象多弦硬,儿童脉象多滑数;体质虚弱的人脉象多细弱;长期处于寒冷环境中的人脉象多沉紧;情志抑郁的人脉象多弦涩。
在判断脉象异常的病因时,医生的经验和判断能力也非常重要。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脉搏是血液在动脉中流动时产生的脉动,是评估人体生命体征之一。
脉搏的评估和护理对于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提供适当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脉搏的评估方法、正常范围和常见异常脉搏,以及脉搏护理的重要性和常用护理措施。
一、脉搏的评估方法脉搏的评估是通过触摸动脉来感知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奏和质地。
常用的脉搏评估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放射动眽眽搏:在手腕正中线上,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压动脉,以感知搏动的频率、节奏和质地。
2. 颈动眽眽搏:位于颈部两侧的颈总动脉,用手指轻轻按压颈动脉,以感知搏动的频率、节奏和质地。
3. 股动眽眽搏:位于大腿内侧的股动脉,用手指轻轻按压股动脉,以感知搏动的频率、节奏和质地。
4. 足背动眽眽搏:位于脚背上的足背动脉,用手指轻轻按压足背动脉,以感知搏动的频率、节奏和质地。
二、脉搏的正常范围和常见异常脉搏正常成年人的脉搏频率通常在60-100次/分钟之间。
然而,脉搏的频率也会受到年龄、性别、体位、情绪、体温和药物等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异常脉搏:1. 心动过速:脉搏频率超过正常范围,可能由于焦虑、运动、发热、贫血、心脏病等引起。
2. 心动过缓:脉搏频率低于正常范围,可能由于心脏传导系统问题、药物副作用、体位改变等引起。
3. 心律不齐:脉搏节奏不规则,可能由于心脏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引起。
4. 强弱不等:脉搏质地不均匀,可能由于低血容量、心脏衰竭、休克等引起。
三、脉搏护理的重要性脉搏护理是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对于及时发现异常脉搏、监测疾病发展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脉搏护理的重要性:1. 评估患者病情:脉搏的频率、节奏和质地可以反映患者的心脏功能、循环状态和代谢状况,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疾病发展。
2. 监测治疗效果:通过定期测量脉搏,可以监测治疗的效果,判断患者的病情是否好转或者恶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发现并处理异常脉搏: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血管疾病、感染等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脉搏短绌测量方法脉搏短绌是指脉搏弱小、频率减慢或不规则等症状,一般可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脉搏短绌的测量方法有以下几种:1.触诊法:触诊法是最常用的脉搏测量方法之一。
通过用手指在患者体表上触摸到动脉脉动感觉,从而判断脉搏是否正常。
触诊法能够直接感受到患者脉搏的频率、节律和强度等情况。
触诊法的具体步骤是:首先选择患者体表上较浅的动脉,如颈动脉、桡动脉或股动脉等。
然后用两根或三根手指轻轻按压动脉,感受到脉搏的跳动。
同时计算出脉搏的频率和强度等指标,以判断脉搏是否正常。
2.听诊法:听诊法是通过听取心脏、主动脉或其他动脉血流的声音来判断脉搏短绌的一种方法。
通过听取脉搏声音的变化,可以判断脉搏是否正常。
听诊法的具体步骤是:首先使用听诊器,将听诊器的铃形部分放在患者体表上的相应动脉上,同时将听诊器的耳塞插入自己的耳朵。
然后仔细听取脉搏的声音,将其与正常脉搏声音进行对比,以判断脉搏是否正常。
3.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皮肤湿润度等来判断脉搏短绌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主要适用于意识障碍患者或无法触及动脉的情况。
观察法的具体步骤是:首先观察患者的面色是否苍白或发绀,以及呼吸是否快速或困难等情况。
然后观察皮肤的湿润度,是否出现出汗等现象。
若出现上述异常情况,有可能是脉搏短绌的表现。
4.电子监测法:电子监测法是指使用电子设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的方法。
通过电子监测法可以准确测量脉搏的频率、强度、节律等指标,且能够及时发现脉搏异常情况。
电子监测法的具体步骤是:使用电子监测设备将传感器放置在患者体表上的相应位置,将设备连接到显示屏或计算机上。
然后开始监测脉搏的变化,将所测得的数据实时显示和记录。
总之,脉搏短绌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包括触诊法、听诊法、观察法和电子监测法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测量,以判断脉搏是否正常,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基础护理技术》电子书脉搏的观察及护理内容提要:理论知识一、正常脉搏与生理变化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技能操作脉搏测量法一、正常脉搏与生理性变化1.概念在每个心动周期中,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动脉内的压力和容积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由此引起动脉管壁有节律的搏动,称为动脉脉搏,简称脉搏(pulse,P)。
2.脉搏的产生脉搏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心脏的舒缩和动脉管壁的弹性这两个因素。
当心脏收缩时,左心室将血泵入主动脉,主动脉内压力骤然升高,动脉壁随之扩张;当心脏舒张时,动脉管壁弹性回缩。
脉搏搏动沿动脉管壁向小动脉传播,所以可用手指在体表触及。
3.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1)脉率(pulse rate) 指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的脉率为60~100 次/min。
正常情况下,脉率等于心率。
脉率随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生理性波动。
(2)脉律(pulse rhythm) 指脉搏的节律性。
正常脉搏搏动均匀规则,间隔时间相等。
但正常小儿、青年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会发生与呼吸周期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为吸气时增快,呼气时减慢,一般无临床意义。
(3)脉搏的强弱指血流冲击血管壁所产生力量的大小程度。
正常情况下每搏强弱相同。
脉搏的强弱与每搏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脉压及动脉壁的弹性有关。
(4)动脉壁的情况触诊时正常动脉管壁光滑、柔软,富有弹性。
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1.异常脉搏的评估,见表1。
表1 异常脉搏的评估分类名称表现举例脉率异常速脉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超过100次/min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血容量不足、心力衰竭、疼痛等患者缓脉成人脉率少于60 次/min 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患者节律异常间歇脉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洋地黄中毒、正常人精神兴奋、过度劳累绌脉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心房纤颤强弱异常洪脉脉搏强大而有力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丝脉脉搏细弱无力,触之如细丝大出血、休克、主动脉瓣狭窄及全身衰竭交替脉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如潮水冲涌,急促有力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奇脉在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而在呼气终末时增强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动脉壁异常动脉硬化用手指按压正常脉搏,若远端动脉管能触及动脉粥样硬化2.异常脉搏的护理①严密观察病情观察脉搏的频率、节律、强弱等及其他生命体征;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对安置起搏器病人做好相应护理。
常见的异常脉搏
1.脉搏增快(≥100次/分):生理情况有情绪激动、紧张、剧烈体力活动(如跑步、爬山、爬楼梯、扛重物等)、气候炎热、饭后、酒后等。
病理情况有发热、贫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2.脉搏减慢(≤60次/分0: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甲状腺机能减退等。
3.脉搏消失(即不能触到脉搏):多见于重度休克、多发性动脉炎、闭塞性脉管炎、重度昏迷病人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真正好的朋友,从来不需要这些表面功夫。
走在这漫漫俗尘,形如微尘的我们,每天忙碌的像只蝼蚁,哪有时间去整那些虚假的表面文章。
那些沉淀在岁月里的真情实意,哪一个不是无事各自忙,有事时,却又从不问回报几何的真心相助?
至于那些平日里看上去可以一起打闹,一起吃喝,一起厮混,看似好成一片的人,或许,只是你在多少次的四目相对之时,动了真心,存了真义,是你默默认定对方可称朋友,有困难的时候是你愿意伸以援手,但未必对方一样。
多少看似热情的人,内心是薄情的。
而多少看似淡漠的人,内心实则一片温热。
那些表面热诚的人,总是相安无事各自好,一旦你有事需要援助,别说大事,就是小事需代劳,你都会发现原来不过情比纸薄,对方远比你自己想的要现实的多。
有些人,自从与你接近,内心就存有一份自己的打算。
定是你于他而言,多少有些可用之处。
正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在这个功利心弥漫的世态下,没有哪一份意外的热情不无所图。
不仅是职场如此,男人如此,就连女人也不能免俗。
脉搏的标准值对照表脉搏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其变化反映了人体的健康状况。
脉搏的测量可以通过手动或电子设备进行,测量的结果可以与脉搏的标准值对照表进行比较,以判断人体的脉搏是否正常。
本篇文章将介绍脉搏的标准值对照表,以及脉搏的常见异常情况。
脉搏的标准值对照表脉搏的标准值是指在安静状态下,成年人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脉搏的标准值因人而异,受年龄、性别、体质、身高、体重、体温、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脉搏标准值在60-100次/分钟之间。
以下是不同年龄段的脉搏标准值对照表:年龄段t脉搏标准值(次/分钟)新生儿t120-1601岁t80-1302岁t80-1203岁t75-1154岁t70-1105岁t65-1056岁t65-1007岁t60-958岁t60-909岁t60-8510岁以上t60-80脉搏的常见异常情况脉搏的异常情况包括脉搏过快、脉搏过慢、脉搏不规则等。
以下是常见的脉搏异常情况:1. 脉搏过快:成年人的脉搏超过100次/分钟被称为脉搏过快。
脉搏过快可能是由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发热、贫血、心脏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脉搏过快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 脉搏过慢:成年人的脉搏少于60次/分钟被称为脉搏过慢。
脉搏过慢可能是由于体力活动不足、老年人、体质虚弱、某些药物的副作用等原因引起的。
脉搏过慢会影响心脏的供氧和排泄功能,容易导致心脏病的发生。
3. 脉搏不规则:脉搏不规则是指脉搏节律不规律,不像正常情况下的规律性跳动。
脉搏不规则可能是由于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的。
脉搏不规则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发生。
总结脉搏作为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其变化反映了人体的健康状况。
脉搏的标准值对照表可以帮助人们判断自己的脉搏是否正常。
脉搏的常见异常情况包括脉搏过快、脉搏过慢、脉搏不规则等,这些异常情况都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身体健康,及时测量脉搏,以及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保持身体健康。
脉搏短绌测量方法脉搏短绌是指脉搏跳动的次数少于正常范围,通常是由于心脏泵血不足或血管阻塞引起的。
脉搏短绌的测量对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非常重要,因此需要掌握准确的测量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脉搏短绌测量方法。
1. 观察法。
观察法是最简单直观的测量方法。
患者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脉搏来判断是否存在脉搏短绌。
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脉搏跳动频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如果感觉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明显少于这个范围,就可能存在脉搏短绌。
但是,观察法存在主观性较强,容易出现误判的情况,因此建议结合其他测量方法进行判断。
2. 脉搏计测量法。
脉搏计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脉搏跳动次数的仪器。
使用脉搏计进行测量可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操作方法是将脉搏计放置在患者的脉搏部位,通常是手腕或颈动脉处,然后记录脉搏计显示的脉搏跳动次数。
通过脉搏计测量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是否存在脉搏短绌,并可以及时发现脉搏异常情况。
3. 心电图测量法。
心电图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反映心脏功能的检查方法。
对于一些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脉搏短绌可能是心脏功能异常的表现之一。
因此,进行心电图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脉搏短绌,以及了解可能的病因。
心电图测量法是一种较为客观的测量方法,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4. 脉搏波测量法。
脉搏波是指脉搏在血管中传播时产生的波动。
通过脉搏波测量仪器可以记录脉搏波的传播速度和形态,从而间接反映出脉搏的频率和规律性。
脉搏波测量法可以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脉搏情况,对于判断脉搏短绌是否存在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脉搏短绌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
在实际测量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需要注意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因测量方法不当而导致误判。
希望本文介绍的脉搏短绌测量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异常脉搏的记忆口诀
异常脉搏的记忆口诀是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或普通人识别和记忆一些常见的异常脉搏表现。
这些异常脉搏可能是疾病或身体状况的指示,因此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记忆口诀,可以帮助人们记住常见的异常脉搏表现:
1. 快快慢慢:指的是脉搏节奏的异常。
正常脉搏应该有规律的节奏,但如果脉搏忽快忽慢,可能是心律不齐的表现。
2. 强弱有别:指的是脉搏强度的异常。
正常脉搏应该有一定的强度,但如果脉搏强度明显不同,可能是血液循环问题的表现。
3. 滚滚不息:指的是脉搏持续不断的异常。
正常脉搏应该有间歇,
但如果脉搏持续不断,可能是心动过速的表现。
4. 慢慢停止:指的是脉搏逐渐减弱或消失的异常。
正常脉搏应该有
一定的强度和频率,但如果脉搏逐渐减弱或消失,可能是血流不畅或循环衰竭的表现。
通过这个简单的记忆口诀,人们可以更容易地记住一些常见的异常脉搏表现,并及早寻求医疗帮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简
单的指导,不能替代专业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
如果发现异常脉搏,应尽快就医以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脉搏的知识点脉搏可以用来衡量人体内部器官和系统的健康状况。
脉搏是由心脏每次收缩一次产生的血液流动的有节奏的波形,也是身体内血管里流动的血液产生的可摸的微动。
古人将脉搏的变化的波形分为三种,即弱脉、数脉和虚涩脉。
脉搏的知识点可以分为脉搏的类型、脉搏的准确测量、脉搏的异常等内容。
一、脉搏的类型1、弱脉:弱脉通常出现在心率正常的情况下,脉搏柔和,节律性,每次心脏收缩可以听到一次嘎嘣声或者小弱脉动,伴有轻微的抖动。
2、数脉:数脉是指心跳超过正常节奏,比一般的节奏更快。
心跳变得更快,脉搏强烈,有一定的节奏性,甚至剧烈,可以同时听到多次心脏收缩的声音。
3、虚涩脉:虚涩脉是指低于正常节奏的心率,脉搏较弱,有抖动,甚至可能消失,心跳缓慢,只有一次脉搏的声音,或者没有声音。
二、脉搏的准确测量脉搏的准确测量是脉搏诊断最重要的部分。
正确测量脉搏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即摸脉和血压测量。
1、摸脉:在测量脉搏时,应采取正确的体位,手放在胸前或腕上时,可以静静观察,用手指柔软摸脉,以便准确检测出脉搏的波动特征。
2、血压测量:血压测量是通过测量腕动脉的压力来获得的,通过测量可以检测到血液的流动,从而判断出心脏的节奏,以及血管的状况。
三、脉搏的异常脉搏的异常也可归结为强脉、数脉、虚涩脉三种类型,而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特征和严重程度不同。
1、强脉:强脉是指心跳比正常节奏强劲而急促,脉搏比较剧烈,节奏比较急促,可以同时听到许多次的心脏收缩声音(注意:可能伴有心跳颤动和头晕症状)。
2、数脉:数脉的出现是指心跳比正常的节律稍快,有持续性的增多,心搏动较剧烈,可以同时听到许多次心脏收缩的声音,有时甚至会心悸,脉搏强度剧烈。
3、虚涩脉:虚涩脉是指心跳比正常慢而细弱,脉率减慢,有缓慢而柔和抖动,可以听到一次心跳声,甚至可能消失,有时会血压下降。
综上所述,脉搏是研究及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对于我们的健康保健也至关重要。
准确测量脉搏,以及观察脉搏的波动特征,可以及早发现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以便采取适当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中医如何从脉象判断神志异常的根源在中医的诊断体系中,脉象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依据。
通过触摸脉搏的跳动,中医能够获取身体内部的诸多信息,其中就包括神志异常的根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神志异常。
简单来说,神志异常指的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等方面出现了偏离正常状态的情况,比如焦虑、抑郁、失眠、烦躁、易怒、甚至出现幻觉、妄想等。
这些异常表现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是身体内部失衡的外在反映。
中医认为,脉象与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当人体内部出现问题时,脉象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对于神志异常,中医通过脉象的特征来推断其根源所在。
比如说,脉象弦细。
弦脉就像是按在琴弦上,紧张而有力;细脉则是脉管细小。
弦细脉常常提示肝郁血虚。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当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不能滋养心神,就容易出现情绪抑郁、焦虑、失眠多梦等神志异常的表现。
再比如,脉象滑数。
滑脉感觉脉搏往来流利,如珠走盘;数脉则是脉搏跳动快。
滑数脉往往表示有痰热内扰。
痰热上扰心神,可能导致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等症状。
脉象沉迟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
沉脉需要重按才能感觉到;迟脉则是脉搏跳动缓慢。
沉迟脉多为阳虚寒盛。
阳气不足,心神失于温养,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嗜睡等神志方面的异常。
还有一种脉象叫洪大脉。
洪脉脉象宽大,大脉则是脉体较大。
洪大脉常见于实热证。
热邪亢盛,扰乱心神,会出现高热神昏、狂躁不安等严重的神志异常。
除了脉象的特征,中医还会综合考虑脉象的力度、节律等方面。
比如,脉象虚弱无力,可能是气血不足,无法养心安神,从而导致神志恍惚、健忘等症状;脉象节律不齐,时快时慢,可能是心气不足或心脉瘀阻,影响心神的正常功能,出现心慌、心悸、心烦等神志问题。
中医在诊脉判断神志异常根源时,并非仅仅依靠单一的脉象,而是要结合患者的整体症状、面色、舌苔、问诊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比如,一个患者脉象弦细,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妇女月经量少等症状,那么就更能确定是肝郁血虚导致的神志异常。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脉搏是血液通过动脉时在动脉壁上产生的脉动,是评估人体生命体征之一。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是医护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评估脉搏的方法和常见的护理措施。
一、脉搏的评估方法1. 触摸法:使用手指触摸患者的动脉,通常在颈动脉、桡动脉、股动脉等部位进行触摸。
触摸时要注意手指的力度和速度,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
2. 计数法:在触摸到脉搏的同时,使用秒表或手表计时,记录脉搏的频率。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脉搏频率为60-100次/分钟。
3. 观察法: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出汗等情况,以判断脉搏是否正常。
例如,脉搏过快可能与焦虑、疼痛等有关;脉搏过慢可能与心脏疾病、药物等有关。
二、脉搏异常情况的护理措施1. 心率过快:如果患者的脉搏频率超过正常范围(大于100次/分钟),应及时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让患者保持平静,避免过度劳累或紧张;-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等;- 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2. 心率过慢:如果患者的脉搏频率低于正常范围(小于60次/分钟),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观察患者的症状,如头晕、乏力等;-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洋地黄类药物等;- 定期监测患者的脉搏频率,及时报告医生。
3. 脉搏不规则:如果患者的脉搏节律不规则,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观察患者的症状,如心悸、胸闷等;-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定期监测患者的脉搏节律,及时报告医生。
4. 脉搏弱小:如果患者的脉搏弱小,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观察患者的症状,如皮肤苍白、四肢发凉等;-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扩血管药物等;- 给予适当的液体补充,如静脉输液等;- 定期监测患者的脉搏强度,及时报告医生。
5. 脉搏强有力:如果患者的脉搏强有力,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观察患者的症状,如心悸、呼吸困难等;-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等;- 给予适当的镇静剂,以减轻心脏负荷;- 定期监测患者的脉搏强度,及时报告医生。
异常脉搏的判断
1.节律异常
(1)二联律、三联律:每隔一个或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过早搏动,则前者称二联律,后者称三联律。
多见于心脏病患者或洋地黄中毒者。
正常人在过度疲劳、精神兴奋、体位改变时偶尔也会出现间歇脉。
(2)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搏动,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称为间歇脉。
2.强弱的改变
(1)丝脉:当心输出量减少、动脉充盈度降低时,脉搏细弱无力,称丝脉,见于心功能不全、大出血、休克等患者。
(2)洪脉:当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小、动脉充盈度和脉压较大时,脉搏强大有力,称洪脉,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3.频率异常
(1)缓脉: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等患者。
(2)速脉:见于发热、大出血等患者。
(3)脉搏短绌: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快慢不一,强弱不等,极不规则。
见于心房纤维颤动的患者。
4.动脉管壁弹性的异常
动脉硬化时管壁变硬失去弹性,呈迂曲状,诊脉时有紧张条索感,如按在琴弦上。
常见于动脉硬化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