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比较法的方法论
- 格式:ppt
- 大小:307.00 KB
- 文档页数:15
什么是比较法一、比较法的研究对象一般意义上说,比较法的研究对象是对不同国家的法律进行比较研究。
如对中美、中德的法律进行比较研究。
从特定意义上说,比较法的研究对象也包括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法律的比较研究,如对美国不同的州之间的法律进行的比较研究、中国大陆与两个特别行政区之间的法律制度进行的比较研究,又如对我国加入WTO后法律与国际接轨、相适应问题的研究等。
比较法的研究可以是双边的,即在两个国家或特定的地区之间进行比较研究;也可以是多边的,即对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的法律进行比较研究。
比较法的名称容易引起误解。
一般的法律如民法、刑法等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调整规则,而比较法谈不上特定的调整对象、调整规则。
它是法学的一个学科,而不是一门具体的法,但法学界对“比较法”一词沿用已久,一般不会引起歧异。
目前这么学科的名称还有如“比较法学”、“比较法研究”、“法律的比较研究”等。
对一国法律之间的比较,不属于比较法学的内容。
如对一国的民法和刑法间的比较研究、一国的民法和行政法之间的比较研究,均不属于比较法学的范围。
比较法学课一般分一下几个层次:一是基础训练,如现在讲的比较法总论;二是部门法的研究;三是专题训练、下面我想举一个案例来说明比较法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甲是R国人并居住在R国,生前是美国纽约州一公司在R国的代理人。
在其生前所立的遗嘱中声明,在5他死后,全部财产由其女儿继承。
其女也是R国公民,已成年,居住在R国。
根据R国的法律,这一遗嘱是有法律效力的。
R国的法律属于西方国家的民法法系。
甲死后,其女在纽约州法院向该公司起诉,要求后者支付其所欠甲的薪金和佣金。
被告的律师提出,根据纽约州的法律,遗嘱的效力必须警告遗嘱检验法院的证明,而且,遗产应首先由遗嘱执行人管理并作为遗产的代理人,由遗产执行人提起诉讼。
而本案中,遗嘱未经遗嘱检验法院的证明,甲的女儿也不是遗嘱执行人,因而,甲的女儿无权起诉,请求法院撤销其起诉。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甲的女儿按纽约州的条件重新提起诉讼,容易导致时间、金钱的浪费,还可能发生过期的问题。
bosch pgl方法论介绍Bosch PGL方法论是一种创新的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Bosch PGL方法论的基本原理、步骤和应用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方法。
一、Bosch PGL方法论概述Bosch PGL方法论,全称为“Problem-Gap-List”方法论,是由德国博世公司(Bosch)开发的一种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方法。
该方法强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识别问题、分析差距和制定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或个人高效地达成目标。
二、Bosch PGL方法论的基本原理1.问题识别:首先要明确问题所在,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问题识别要求全面、深入地了解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分析差距:在问题识别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3.制定解决方案:针对分析出的差距,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以缩小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4.评估与决策:对制定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选择最优方案进行实施。
5.执行与监控:在实施过程中,对方案进行持续监控,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6.总结与反思:问题解决后,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应用Bosch PGL方法论。
三、Bosch PGL方法论的应用步骤1.确定问题: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将其具体化、量化。
2.分析现状:收集相关信息,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3.确定目标:根据问题,设定明确、可衡量的目标。
4.分析差距:找出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包括能力、资源、流程等方面的差距。
5.制定解决方案:针对分析出的差距,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
6.评估方案:从可行性、成本效益、风险等方面评估解决方案。
7.决策:选择最优方案进行实施。
8.执行与监控:制定实施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表,确保方案按计划实施。
9.评估效果: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估,检验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
10.总结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优化Bosch PGL方法论的应用。
作为学术领域的人士,教授的比较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授比较的目的是找到相似点和差异点,从而判断研究对象的质量和特点。
本文将介绍几种教授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一、定量比较定量比较是一种基于数据的比较方式。
该方法是通过具体的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来分析研究对象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例如,如果想要比较两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可以通过比较其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和人均收入等数据来得出结论。
在定量比较中使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几种:1.直接比较法直接比较法是指对同一研究对象的不同部分进行比较,比如比较彼此不同的时间点或地域范围内的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很快地得到准确结果,但它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的因素。
2.间接比较法间接比较法是指比较不同对象间相关的因素。
例如,比较两个公司间的营收,可以比较其所在行业的平均营收水平。
该方法需要分析一个相对较大的数据集并且考虑到可能的偏差。
3.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将多个时间点的数据进行比较,以揭示数据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
通常,该方法会绘制折线图或柱状图来呈现数据的变化趋势。
二、定性比较定性比较是一种基于非数字性数据的比较方式,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描述和解释研究对象的特定特征。
常见的定性比较方法包括:1.基于类别的比较法基于类别的比较法是将对象按照某种特定的类别进行分类,然后按照这些类别从不同维度进行比较。
例如,比较两个酒店的服务质量,可以将酒店按照星级和房间类型等分类,然后对不同类别下的服务质量进行比较。
2.概念映射法概念映射法是将研究对象中的重要概念和概念关系绘制成图,然后比较这些图之间的相似度和不同之处。
例如,比较两个公司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将两公司的文化氛围绘制成概念图,然后比较这些概念图之间的相似度和不同之处。
3.词频分布法词频分布法是指对研究对象在文本中出现的词进行频率分析,并将其与其他对象进行比较。
例如,比较两篇文章的表达方式和用词频率,可以分析两篇文章中出现的单词和词频,从而得出它们是否有类似的表达方式和用词方式。
心理学博士论文中的方法论与方法选择原则在心理学领域,博士论文是研究者展示其深入研究领域的能力和知识的重要方式。
论文的方法论与方法选择是该研究者在研究中遵循的指导原则和方法选择过程。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博士论文中的方法论与方法选择原则。
1. 概述心理学博士论文的方法论主要关注研究者在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方法选择原则。
方法论是指研究者在研究中的理论基础,方法选择是指研究者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和目标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在方法论与方法选择中,研究者需要综合考虑研究的可行性、准确性和可信度。
2. 方法论的重要性方法论是博士论文的基石,决定了整个研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一个好的方法论可以保证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因此,研究者在确定方法论时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理论基础:方法论需要基于现有的理论基础,研究者应该熟悉相关的理论体系,并根据论文的主题选择合适的理论基础。
- 研究问题与目标:方法论应该与研究问题和目标相匹配。
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目标,并根据这些确定合适的方法论。
- 实证性要求:方法论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证性,即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研究者的假设和理论。
3. 方法选择的原则方法选择是根据方法论来选择具体的研究方法。
在方法选择时,研究者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原则一:适合性。
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研究问题的方法。
不同的研究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因此研究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来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 原则二:可行性。
研究者需要考虑自己可行的研究方法。
有些方法可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研究者可能无法满足这些要求。
因此,研究者需要在可行性和研究要求之间做出权衡。
- 原则三:准确性。
研究者选择的研究方法应该能够准确地回答研究问题。
方法的准确性保证了研究的结果具有可靠性和科学性。
- 原则四:可信度。
研究者选择的研究方法应该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可信度是指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研究者需要选择可信度较高的方法。
一、比较法的性质:范围、框架、方法论.|十讲作业比较法光盘注释1,比较法的性质:范围,框架,方法论1,比较法的范围比较法不是一般的法律部门比较法(CL:不同于宪法,民法,刑法等。
,这不是一个整体的法律规则。
差异:法律比较是最基本的活动,也是最重要的方面,自发的还是被动的比较法学是法律比较的必然结果,是自觉的、积极的。
德国:法律比较研究比较法是对不同法律进行比较研究的科学和思维活动。
2是:(1)一个国家不同地区法律制度的比较,大量实例证明这种比较属于比较法。
(2)同一国家历史上法律比较的一些特殊情况,如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国家法律制度的比较,属于比较法范畴。
2号:(1)比较法被广泛应用于国内法的各个学科,不能算作比较法(2)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律制度的比较不超出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范围,不能算作比较法。
比较法的定义:比较法是一种以法律为对象,以比较为内容的思维活动(茨威格和卡茨)比较法是对不同国家(或特定地区)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沈)2。
比较法框架(一门法律学科)国外三种不同观点(聚焦于XXXX时代)(1)英国的古特里奇:没有关于的争论(2)前苏联和保加利亚法学家:研究法律的唯一途径(3)法国萨莱和兰贝尔:不仅是一种方法,而且是一门独立的学科XXXX中国比较法学会年会综述:比较法是一种方法还是一门学科?三个维度:1)叙述比较法:外国法研究;2)评价比较法:不同法律体系的异同;3)演进比较法:研究不同法律体系之间的关系;比较法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比较法与法理学:法理学的基本原则是比较法的基础;比较法研究丰富和发展了法理学(2)比较法与法律史:法律史内容丰富,可用于各国法律制度的纵向比较,有助于比较法的研究。
(3)比较法和国际公法:法律来源、条约、国际惯例和国际公法的一些法律原则,都受益于比较法的研究成果(4)比较法和国际私法:国际私法,即冲突法,其研究和应用依赖于比较法英国比较法学家德·克鲁兹说:学者们经常通过解释什么是比较法来解释比较法的本质,最典型的是沃森。
比较法的方法论——丁❤比较法容提要: 比较法是一门独立的处于边缘位置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其研究围包括世界各个法律体系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分析研究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方法比较法律体系,法律秩序的比较研究,论本文提出比较法的研究方法,比较法法律文化解释学随着人类的历史进人崭新的世纪比较法这门学科迈人了其发展进程。
关键词:比较法的框架比较观念主要类型一.比较法的框架比较法的框架解释何为比较法及怎样界定比较法。
它不是一门法律而是法律;不同法律制度的比较。
通过观察分析研究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方法比较法律体系,法律秩序的比较,并不是一切法的比较都是比较法,并不是一切法的比较都是比较法,同一国家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法的比较、同一法律制度的不同法律部门之间的比较以及单一制国家的不同地区的法的比较都是比较法的畴。
二.比较观念比较法的方法比较以外国法为比较研究的基础,研究不同法律制度的相同与不同和他们的发展趋势,一些比较法学家,对于比较法的研究方法的争议问题有不同的理由,基于研究的视角和目的的不同,比较法的方法论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宏观比较:是把法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比较主要是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与社会主义法系的不同法系国家的法律、法律制度的与法律理论相联系的一般的法律比较研究,是关于整个法律制度的比较宏观比较。
宏观比的理论性的结论多运用于比较宪法和政治学方面的研究。
微观比较:是对同一法系的法律、法律制度的具体法律规则和制度的比较研究,将具体法律制度、法规放在其法律的和“非法律的背景和环境中进行考察”是法律部门和法律制度一级的直接的社会功能比较。
当然,二者是相互交错的。
瑞典比较法学米凯尔•博丹认为,比较可以是双边的(即两个法律制度之间)或者是多边的即三个以上法律制度之间。
宏观比较是指不同法系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法律、法律制度的比较。
大体一下三种情况:一,不同法系之间的相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法律之间的比较,比如普通法法系与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之间比较。
在探索和认识我们所生存的社会世界的过程中,研究者总是希望能够解释社会现象发生的原因,即回答社会现象“为什么是这样”或“为什么会如此”这类问题。
事实上,也正是在挖掘了社会现象背后的因果机制之后,我们才能对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才能对社会现象的发展过程做出有效的干预,以便按人类期望的方向发展,也才能真正促进人类社会知识的积累。
因此,因果分析在社会研究中处于重要地位。
但任何社会现象的产生和存在都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各种因素往往又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因此,挖掘社会现象背后的因果机制对社会科学研究来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以至在社会历史主义学派看来,对社会现象因果法则的寻求是徒劳无益的。
随着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日趋成熟,社会学家对寻求社会现象因果法则的可能性笃信不移,但就呈现社会现象因果机制的方法上,不同社会学者或社会学派有不同的做法。
笔者以为,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在其经典著作《自杀论》中,通过比较来呈现社会现象因果机制的方法,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研究仍然具有较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比较法在迪尔凯姆方法论中的地位比较法可以说是与社会学同步产生的。
从社会学创始人孔德、斯宾塞、马克思的理论中,都可以看到比较思想的萌芽,但他们的比较思想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进化阶段的分类和解释上,还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比较社会学研究。
在社会学领域内,最先采用比较法进行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当数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可以认为就是比较方法。
他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中写道:“证明一种现象是否是另一种现象的原因,只有一种方法,这就是比较它们同时出现或者不同时出现的情形,考察它们在不同结合中的变化迹象,从这些变化量中观察它们是否相互依赖。
如果这些状况可以由研究者用人为的方法观察得清清楚楚,那么可以用实验的方法。
如果用人为的方法不能观察出来,并且所有能够与事物接近的只限于自然得出的结果,那么就必须用间接的实验方法或者比较方法。
比较法的框架和方法论朱景文教授分五个部分介绍了“比较法的框架和方法论”的内容:1、比较法的框架。
在这个部分里,朱景文教授向我们解释了什么是比较法以及如何界定比较法。
比较法不是一门法律,而是法律的比较,不同法律制度的比较。
并不是一切法的比较都是比较法,同一国家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法的比较、同一法律制度的不同法律部门之间的比较以及单一制国家的不同地区的法的比较都是比较法的范畴。
朱景文教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概括和列举,使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了比较法的内涵和外延。
在简单地介绍了比较法的三个层次——叙述的比较法、评价的比较法和沿革的比较法后,朱景文教授详细地说明了三种比较法各自的方法。
2、叙述的比较法的方法。
叙述的比较法的基本原则是按照外国法的原样认识外国法。
由德国法学家马克斯.莱茵斯坦的那句对法学院新生的著名告诫(暂时忘记你们曾经学过的法律。
永远不要以你们所在国家看问题方式观察问题。
),朱景文教授问:“我们本国法对于学习外国法是优势还是劣势?”这个问题发人深思,在场的同学们意见不一致,在我看来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关键是要扬长避短,把所学和已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于地对未知领域的知识的学习中。
朱景文教授还介绍了判断和获得正确、真实和可靠的外国法的原样方法,例如查看外国最近的教科书、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优势等,这些获取材料的方法对于法学院学生来说很实用,很便捷。
3、评价的比较法的方法论。
评价的比较法的方法论的前提是法律制度之间具有可比性,而可比性即是要使比较有意义比较的对象之间必须具有的某种共同性。
在一般意义上,两个国家的法律具有的可比性是指规则的可比性和问题的可比性。
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差异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历史因素、地理因素、文化因素、种族因素等等,差异就是在无数的偶然加必然的作用中形成的。
在评价一个国家制度时要运用正确的评价标准,自然法学的正义标准、实证法学的规范标准和法社会学的社会标准等都是适当的标准,在评价的过程中还要谨慎地对待评价中的意识形态因素。
法学方法论的比较法与历史研究方式比较法学方法论是研究法律学科中所使用的方法和理论的学科。
比较法和历史研究方式是法学方法论中两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本文将比较法和历史研究方式进行比较,并探讨它们在法学研究中的应用。
比较法是一种通过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法律体系之间的异同,我们可以了解其背后的法律原则、价值观和制度设计等方面的差异。
比较法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体系,也可以是不同时间段的同一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变革。
比较法的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对法律文本的分析、制度和制度实施的观察以及相关统计数据的比较等手段。
与之相比,历史研究方式是一种通过对历史事件和时期的研究来了解法律发展和变革的方法。
历史研究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特定时期的法律背景、法律决策的过程、法律发展的原因和影响等方面的信息。
历史研究方式的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历史时期的法律文献、法律案例、法律文件等。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和解读,来还原历史时期的法律现象和背后的法律逻辑。
比较法和历史研究方式在法学研究中的应用各有侧重。
比较法主要用于研究不同法律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差异,以及在特定背景下法律的异同。
比较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国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变迁,为法律改革和制度建设提供借鉴和经验。
比较法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国家的法律文化和法律思维方式,促进国际合作和法律交流。
历史研究方式则更侧重于研究法律发展和变革的过程和原因。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时期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法律的演变和发展,理解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变革背后的动因。
历史研究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分析法律演变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和修改法律提供依据和经验。
当然,比较法和历史研究方式在法学研究中并非是孤立的,它们可以相互补充和结合。
比较法可以通过对不同法律体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进行研究,来分析和解释不同法律体系的异同。
历史研究方式可以通过对比较法案例的分析,来揭示法律发展的趋势和变革的原因。
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位研究生必读书目发表时间: 2008-08-12 02:47:00 阅读次数: 580 所属分类: 推荐书目必读书目1.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2.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3.(美)罗尔斯: 《正义论》4.(法)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5.(法)卢梭: 《社会契论法》6.(德)黑格尔: 《法哲学原理》7.(美)伯尔曼: 《法律与革命》8.(美)博登海默: 《法理学》9.(美)波斯纳: 《法律的经济分析》10.(日)川岛武宜: 《现代化与法》11.(英)梅因: 《古代法》12.(古罗马)优士丁尼: 《法学阶梯》13.(意)彭梵德: 《罗马法教科书》14.(意)格罗索: 《罗马法史》15.(德)科茨等: 《比较法导论》16.(美)沃森: 《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17.(德)科茨: 《德国民商法导论》18.(日)我妻荣: 《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19.(日)铃木禄弥: 《物权的变动与对抗》20.(英)劳森等: 《财产法》21.(英)科宾: 《科宾论合同》22.杨仁寿: 《法学方法论》23.梅仲协: 《民法要义》24.史尚宽: 《民法总论》25.史尚宽: 《债法总论》26.史尚宽: 《债法各论》27.史尚宽: 《物权法论》28.谢在全: 《物权法论》29.王泽鉴: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30.刘德宽: 《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31.周枬: 《罗马法原论》32.佟柔:《中国民法学, 民法总则》33.马俊驹等: 《民法原论》34.江平: 《法人制度论》35.社科院物权法起草小组: 《物权法建议草案》36.王家福:《中国民法学, 民法债权》37.王利明、崔建远: 《合同法新论(总则)》38.王泽鉴: 《侵权行为法》39.张新宝: 《中国侵权行为法》40.郑成思: 《知识产权法》41.张国健: 《商事法论》42.王保树: 《中国商事法》43.梁宇贤: 《公司法论》44.江平: 《公司法教程》45.L.C.B.Gower.Gower’w46.Hamilton,Th.Lo.o.Corporations.47.Davi..Ratner.Securite.Regulation.48.刘甲一: 《票据法论》49.施文森: 《保险法总论》50.(日)竹下守夫:《民事诉讼法.附录:一、博士生修读科目及学分要求攻读博士学位期间, 博士生应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19。
法学的方法论法律研究的方法与技巧法学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到对法律的研究和理解。
为了深入探索法学领域,法学家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思考,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法学方法论,这些方法论为法律研究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法学方法论,并探讨在法律研究中应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比较法比较法是法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论。
通过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对比和分析,比较法可以揭示不同法律体系之间的异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法律规范。
比较法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从多个角度探讨法律问题,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经验。
在进行比较法研究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确保比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同时,还应当注意比较的准确性,避免对不同法律体系的错误误解。
在比较研究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比较工具和方法,如文本比较、制度比较等,以确保比较结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历史法学历史法学是法学中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资料的研究,来了解法律规范的演变和发展。
通过对过去的案例、裁判和法规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当代法律问题的根源和背景。
在进行历史法学研究时,需要广泛收集和研究历史文献,如法律典籍、官方记录和历史文件等。
同时,还需要注重对历史背景和当时社会环境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法规产生和演变的原因。
在历史研究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历史分析的方法,如时间序列分析、事件分析等,以深入研究历史法律现象。
三、理论法学理论法学是法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法律原理和概念的分析和解释,来探索法律背后的原则和规则。
理论法学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对法律问题的理性认识和分析。
在进行理论法学研究时,需要注重理论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我们可以运用形式逻辑、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等方法来分析和解释法律问题。
同时,还要注意对理论的适用性和实用性的考虑,确保理论成果可以指导实际操作。
四、实证法学实证法学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来研究法律问题的方法。
法学方法论的基本观点与研究方法法学方法论是研究法学研究方法和规律的学科,是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探讨法学研究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旨在为合理、科学地进行法学研究提供指导。
以下是法学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内容回复。
一、法学方法论的基本观点1. 实证主义观点:实证主义是法学方法论的一种基本观点,它强调通过实证研究来发现和解释法律现象的规律和事实依据。
实证法学方法强调对社会现象的客观观察和实证分析,通过搜集和统计大量的事实数据,运用统计学、数理逻辑等工具对法律现象进行研究,以推演出具体的法律规律。
2. 法理学观点:法理学是法学方法论的另一种基本观点,它认为法学的研究应该从法律本体中寻找法律原理和法律精神。
法律的内在原理是法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法学研究应该从理性的角度分析法律问题,通过逻辑推理和合理解释来找出法律的内在规则和理论。
3. 比较法观点:比较法是法学方法论的又一基本观点,它主张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来获取法律现象的普遍规律和变异规律。
比较法研究不同法律制度的异同之处,帮助解析国际法、国别法、地区法甚至地方法律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总结出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
二、法学研究方法1. 文献法:文献法是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它强调通过搜集和分析法律文献资料,了解和把握相关领域的法律规定和学术观点。
法学研究者可以通过阅读法律文献、法律案例、学术论文等手段,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从而对法律问题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
2. 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法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主要通过对大量的事实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以验证或推翻法律问题的某种假设或理论。
实证研究法强调对法律实践和社会现象的直接观察和实证分析,借助统计学和实证调查等工具,揭示法律的实际运行状况和实际效果。
3. 制度分析法:制度分析法是法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它注重通过对法律制度的研究和分析,揭示法律运行的内在逻辑和机制,并对法律问题进行合理解释。
●第一编比较法总论●世界比较法学大会●1900年8月,里昂大学的爱德华·郎贝尔(Edouard Lambert)和巴黎大学的雷蒙·萨莱伊(Raymond Saleilles)在法国巴黎举办了世界比较法学大会。
●会上,他们号召人们要努力争取从自己本土这个狭隘的圈子里脱颖而出,在对外和对内的结合中和平地赢得世界;并希望人们做好接受一种“人类共同法”,即一种世界法的准备。
●这次会议的召开,给比较法这门科学,至少给比较法的方法,带来了很好的认识和鼓励。
●从埃菲尔铁塔鸟瞰——巴黎万国会议会场●第一章比较法概述第一节比较法的概念●英国法学家沃森认为,比较法是一种法制史和法理学的研究;●德国比较法学家格罗斯菲尔德认为,比较法是一种文化;●德国的茨威格特和克茨认为,比较法是指一方面以法律为其对象、另一方面以比较为其内容的一种思维活动。
●比较法学是指对世界上具有影响的不同法律体系进行相互比较研究的学说。
●从比较法研究对象这个角度来说,“比较”有双边的比较也有多边的比较。
双边的比较是两个方面的比较;多边的比较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方面的比较。
●从研究内容这个角度来看,比较有“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的区分。
对不同的法律秩序的精神和样式、思想方法和操作方法进行的相互比较是“宏观比较”;通过比较各个法律制度或法律问题,从而比较在不同法律秩序中用以解决一定利益冲突的规则的比较是“微观比较”。
●第二节比较法与其他法学学科的关系一、比较法与法理学●比较法有自己的理论,但这些理论是以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基础的,法理学中阐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比较法中必不可少的。
反过来,比较法也为法理学提供了许多比较法的知识和研究成果,缺乏这些知识和成果,法理学很可能成为思辨哲学,得出片面的结论。
●二、比较法与法制史●比较法的视线是落在现存世界的大量法律秩序中,而法制史的研究对象却是历史上的各种法律秩序。
●但是,一方面,一切法制史的研究事实上都是运用比较法方法的一种研究;一方面,我们必须将“比较法制史”包括在更广义的比较法的概念之内。
对法学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法学研究是一门涉及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实践等多方面内容的学科,其研究方法也是多样化的。
但是,有一些方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可以为法学研究提供基本的思路和方法论。
以下是对法学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的介绍:一、比较法方法比较法方法是指通过对不同国家、地区、文化背景下的法律制度、法律规范、法律实践等进行比较研究,以发现其异同、优缺点、适用范围等,从而为法律制定、法律改革、法律适用等提供参考。
比较法方法不仅可以拓宽研究视野,还可以为法律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历史法方法历史法方法是指通过对历史上的法律制度、法律规范、法律实践等进行研究,以了解其演变过程、背景、原因等,从而为当代法律制定、法律改革、法律适用等提供参考。
历史法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法律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从而更好地应对当代法律问题。
三、比例法方法比例法方法是指通过对法律规范中的各项规定进行比较、权衡,以确定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为法律适用提供指导。
比例法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法律规范的内涵和精神,从而更好地应对法律适用中的各种问题。
四、逻辑法方法逻辑法方法是指通过对法律规范中的各项规定进行逻辑分析、推理,以确定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和关系,从而为法律适用提供指导。
逻辑法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法律规范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规律,从而更好地应对法律适用中的各种问题。
五、实证法方法实证法方法是指通过对法律实践中的各种现象、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以确定其规律和趋势,从而为法律制定、法律改革、法律适用等提供参考。
实证法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法律实践的现状和趋势,从而更好地应对当代法律问题。
以上是对法学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的介绍,这些方法虽然各有侧重,但是它们都可以为法学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论,为法律制定、法律改革、法律适用等提供参考。
比较法的研究方法比较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比较不同个体、群体或现象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分析其特点、原因和影响。
比较法可广泛应用于不同学科领域,包括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工具,使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解释各种现象。
比较法的核心是通过对比不同实体之间的相似和差异,揭示其内在规律和机制。
比较法的研究过程通常包括四个步骤:选择比较对象、制定比较框架、收集比较数据、分析比较结果。
首先,选择比较对象是比较研究的起点。
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可以使比较更加准确和有说服力。
比较对象可以是不同国家、地区、文化、社会群体、个体等。
研究者可以基于特定的研究问题,在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选择比较对象。
其次,制定比较框架是比较研究的基础。
比较框架是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它包括研究目的、研究问题、变量定义和测量指标等内容。
比较框架应该是系统和全面的,既反映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质,又能清晰明确地刻画出相关变量及其关系。
第三,收集比较数据是比较研究的重要步骤。
收集比较数据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包括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观察研究、专家访谈等。
研究者应该根据研究目的和比较框架,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并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最后,分析比较结果是比较研究的关键环节。
分析比较结果可以采用定量方法、定性方法或混合方法。
定量方法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来识别和验证不同实体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定性方法可以通过文本分析和理论解释来探究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和机制。
研究者也可以采用混合方法,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以获取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果。
比较法的优势在于可以突破单一视角和片面认识,摒弃主观偏见和个人经验,从多个维度和视角,全面客观地分析研究对象。
比较法可以揭示出不同实体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促进理论的发展和研究的进展。
此外,比较法还可以为管理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然而,比较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