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疼痛的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13.18 KB
- 文档页数:1
小儿疼痛护理原则一、概述疼痛是许多小儿疾病的常见症状,对患儿的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小儿疼痛的护理原则对于减轻患儿痛苦、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疼痛护理原则,帮助家长和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小儿疼痛问题。
二、小儿疼痛护理原则1. 评估疼痛程度:准确评估小儿疼痛程度是有效护理的前提。
家长和医护人员应仔细观察患儿的疼痛表现,如哭闹、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以便对疼痛程度做出判断。
必要时可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如面部表情量表、行为量表等。
2. 心理支持:小儿对疼痛的认知和耐受力有限,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情绪。
家长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儿足够的心理支持,如安抚、鼓励、解释等,帮助其建立战胜疼痛的信心。
3. 非药物护理:对于轻度疼痛的患儿,非药物护理是首选。
可以采取改变体位、分散注意力、调整环境等方法,以缓解疼痛。
例如,通过听音乐、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
4. 药物治疗:对于中重度疼痛的患儿,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
家长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给药,注意观察患儿的反应,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5. 关注生活质量:疼痛不仅影响患儿的身体状况,还会对其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家长和医护人员应关注患儿的日常生活,提供舒适的环境和护理措施,帮助其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6. 定期复查:在疼痛护理过程中,家长应定期带患儿到医院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疼痛状况的变化,调整护理方案。
三、注意事项1. 家长应保持耐心和理解,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关注患儿的疼痛问题。
2. 避免盲目使用止痛药物或滥用药物,以免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 对于持续或严重的疼痛,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一、引言小儿术后护理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患儿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术后护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针对小儿术后护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二、小儿术后护理问题1. 伤口感染小儿术后伤口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术后护理不当、手术部位污染等。
伤口感染会导致患儿疼痛加剧、恢复延迟,严重者可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2. 疼痛管理小儿术后疼痛管理较为困难,因为患儿无法准确表达疼痛程度。
疼痛会影响患儿的睡眠、饮食和情绪,甚至导致并发症。
3. 营养摄入不足小儿术后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下降,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长期营养摄入不足会影响患儿的康复和生长发育。
4. 感染预防小儿术后免疫力低下,易感染。
术后护理过程中,应加强感染预防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5. 心理护理小儿术后易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康复。
心理护理对于改善患儿情绪、提高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三、小儿术后护理措施1. 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预防感染。
(2)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指导患儿保持伤口部位清洁,避免搔抓。
2. 疼痛管理(1)评估患儿疼痛程度,采取适当的镇痛措施,如药物镇痛、分散注意力等。
(2)指导患儿进行放松训练,减轻疼痛。
(3)保持患儿舒适体位,减轻疼痛。
3. 饮食调理(1)根据患儿病情和消化功能,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2)鼓励患儿少量多餐,逐渐增加食量。
(3)提供易消化、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等。
4. 感染预防(1)保持病房环境清洁、通风,定期消毒。
(2)加强患儿个人卫生,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交叉感染。
5. 心理护理(1)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
(2)给予患儿关爱和支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开展心理疏导,缓解患儿焦虑、恐惧等情绪。
四、总结小儿术后护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患儿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小儿腹痛如何护理 ?小儿时期腹痛是最为多见的症状,具体引发腹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几乎涵盖了各科疾病,可能是腹部内脏器官病变,也可能是腹外发生病变;可能是器质性腹痛,也可能是功能性腹痛;可能是内科疾患,也可能是外科疾患。
具体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疼痛部位、疼痛特点、腹部体征、伴随症状以及大便性状等多方面判断。
小儿一旦出现腹痛的症状,家长要及时带领孩子去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检查,确诊孩子的病情,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诱发小儿腹痛的原因根据孩子年龄阶段不同差异较大,下面将从婴儿阶段与儿童阶段两方面分析小儿腹痛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
婴儿阶段腹痛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其一,肠绞痛此病易发生于2周至3个月的婴儿当中,这与宝宝年龄过小,肠道发育不成熟有一定的关系。
肠绞痛发病时强烈、高频率收缩是造成婴儿腹痛的主要原因,患儿病情一般在下午以及傍晚时间会加重,此时患儿全身呈激惹状态,哭闹、踢腿,无法安抚,并且频繁排气。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需要减少宝宝肠道内部不必要的内容物,有助于缓解宝宝的肠绞痛。
家长可以通过拍嗝以及排气操等方式帮助宝宝清理肠道内容物,注意不要过度喂食,也不要额外喂水。
如果上述手段无法缓解,可以考虑采用西甲硅油,帮助宝宝减少肠道内部的液体、气体,降低肠道负担,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此外,要注意改善宝宝所处环境,比如将宝宝放入婴儿车中缓慢摇晃,用毯子包裹宝宝,给宝宝安抚奶嘴等,以此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为宝宝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也能起到缓解痛苦的效果。
其二,肠套叠肠套叠多见于6~36个月的婴幼儿当中,尤其是2岁以下的孩子。
此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部分肠道嵌入远端肠管中并出现堵塞,从而导致肠套叠,肠套叠会导致肠道梗阻,进而引发腹痛。
患儿发病时变现为重度腹部绞痛、间歇性腹部绞痛或者进行性腹绞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不断加重,并伴随有嗜睡的情况。
如果家长发现宝宝出现上述症状,不要耽搁,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准确诊断宝宝的病情,如果发现及时,病情尚处于早期,可则以利用空气灌肠使宝宝的肠道复位,如果病情发展严重,可能要进行手术。
---------------------------------------------------------------范文最新推荐------------------------------------------------------探析小儿术后疼痛的临床护理一、临床资料自2011年0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手术治疗的小儿共176例,术后临床护理疼痛控制效果良好。
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二、小儿疼痛的特点1、描述疼痛不确切,表达方式夸张由于小儿病患受多方因素局限,小儿病患难以合作,不能准确地地描述疼痛的位置、无法清晰表达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加之小儿认知的局限性,对疼痛的恐惧感,容易把各种感受的描述混淆,表现夸张,使医护人员不能获得准确的病史和检查资料。
2、对疼痛的敏感性高,反映强烈,但持续时间短小儿的痛阈低于成人,一般随着年龄降低痛阈值亦降低,小儿更易感受到疼痛,疼痛发生程度强但迅速减弱。
疼痛发生后,其生理、生化变化强烈,例如呼吸、心跳、代谢频率加快、血压升高、耗氧量增加等,长期疼痛易导致身体代谢紊乱、睡眠、喂养困难、甚至精神性格改变,其危害远高于成人。
3、对疼痛的回避性强小儿对打针吃药有着高度的恐惧感,为避免吃药、打针,有时故意隐瞒而延误治疗。
或者以某种姿势或某些回避动作来减轻疼痛感,短期对小儿的生理功能发育有影响,长期则影响小儿的行为功能发育。
三、对疼痛的正确评估1自我评估法包括语言评估和视觉模拟评估(VAS)主要信息来源于病患主观描述,虽然语言评估比较敏感,但仅适、用于语言表达明确,行为意识健全的小儿,一般为7岁以上的病患。
临床上较多应用作为止痛技术研究评估标准的VAS法,VAS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线性图,长度10cm的直线上从左至右标示从白1 / 4到红的颜色,左端代表无痛(0端),向右疼痛加重(10端),由患儿自己标记出位置,量出疼痛强度值,此类适用于5岁以上小儿;另一类是面部疼痛等级评定量表(facespainratingscale)法。
小孩肛门红痛怎么护理
照顾小孩子是一件既要细心又比较难的事情,很多时候尤其小孩子还小孩不怎么会表达,所以家长要多注意和多观察小孩子的一切情况。
小孩肛门红痛是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病症,如果发现小孩子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要及时的进行护理,以免情况会变得更加严重,现在就说说小孩肛门红痛的护理方法。
★1.方法一
抹红霉素眼膏或软膏。
注意局部涂药时,不可将棉签上下涂搽,以免加重小儿疼痛,甚至导致脱皮,应采用滚动涂药的方法。
或者用手指肚把药膏轻轻揉匀,能同时按摩宝宝屁股。
★2.方法二
涂抹完药膏后,再给宝宝擦一些爽身粉,效果不错,
能让宝宝觉得干爽一些。
注意爽身粉不要在宝宝尿道口周围擦拭,以免引起不适。
每次不要用太多,在肛门附近均匀的擦一些就可以了。
★3.方法三
用热毛巾热敷。
将毛巾在热水里泡一会儿,拧干后等毛巾不烫手了敷在宝宝肛门周围,大约敷5分钟,一天热敷3--5次,坚持一个礼拜,宝宝肛门红肿就能明显减轻。
★4.方法四
经常清洗宝宝屁股。
宝宝肛门红了很难受,要及时清洗宝宝屁股,特别是上完大便以后,注意要用温开水,洗的
时候顺序从尿道口到肛门,避免感染。
洗完最好晾一会儿,再用干净的纯棉网布擦拭干净。
★5.方法五
换用透气或吸水性较好的纸尿裤,或者尽量少用。
可用纯棉尿布代替,对宝宝皮肤刺激性小一些。
小儿疼痛的护理
(一)疼痛处理原则
处理原则按照步骤的英文单词头一个字母排列依次为ABCDE:
A.询问及评估(ask and assess): 询问患儿及家长,进行疼痛的系统化评估。
B.相信(believe): 相信家长及患儿对疾病的陈述及对治疗的反应。
C.选择(choose):选择合适的疼痛控制方法。
D.给予(deliver):及时给予减轻疼痛的方法。
E.鼓舞及促进(empower and enable):鼓舞患儿及家长的意志,使他们在治疗中有最大的自主权。
(二)药物性干预
1.按医嘱给止痛药,根据患儿的体重计算剂量,当通过静脉或PCA给阿片类药物时,应注意滴速和注射部位,备好止痛药的拮抗剂,如纳洛酮等,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及阿片类药物的反应,如呼吸抑制,观察止痛药的其他副作用,如镇静、恶心、呕吐、瘙痒、便秘等。
3.经常评估患儿的疼痛水平,判断止痛药是否有效,疼痛是否缓解或增强。
4.提供给医护人员关于患儿疼痛方面的信息。
(三)非药物性干预
非药物性的方法可以提高止痛药的止痛效果,并可减少止痛药剂量。
1.父母参与患儿通常认为吧疼痛和焦虑告诉他们的父母更安全。
2.转移注意力让患儿沉醉于听音乐、唱歌、看电视、做游戏等各种活动中,以转移其对疼痛和焦虑的注意力。
3.皮肤护理抚摸可以阻止疼痛的刺激从神经末梢传导到骨髓,可以降低患儿疼痛的感觉。
4.放松疗法肌肉紧张可以加重疼痛,可以用放松的技术来减轻肌肉的紧张。
方法包括:有规律的呼吸及将注意力集中在患儿喜欢的事情上。
5.电子止痛通过电极给皮肤小量的刺激。
这种刺激能阻断疼痛由神经末梢向脊髓的传导,常被用来治疗急、慢性疼痛。
6.冷热敷热敷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并使肌肉放松。
冷敷可降低疼痛的传导速度,在急性损伤24小时内用冷敷。
在应用这种方法应注意冷热敷的温度、使用时间及禁忌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