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现代园林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8.60 MB
- 文档页数:32
西方园林发展的概述西方园林的发展有着漫长而丰富的历程。
整体来看是这样,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
古埃及的园林主要是为了满足法老和贵族们的享乐需求,那时的园林多与宫殿相伴,有水池、种植着各种植物等。
就像是讲究对称和秩序,比如说一些宫苑中,会用规则的几何形划分区域,种植树木也整齐排列,这是受到当时古埃及人严谨的宗教和社会秩序观念影响。
大致分这几个部分。
然后就是古希腊园林,它与古希腊的文化息息相关。
希腊人崇尚自然之美,但他们的园林也不是完全的自然式。
庭院园林是比较常见的形式,核心内容是往往以柱廊环绕,中间布置小型的喷泉,种植着一些花卉和少量的树木,这种园林风格反映了希腊人对户外公共生活以及美学的追求。
比如说在一些希腊的公共建筑周围就有这样的庭院园林,人们可以在这里休闲交流。
接下来是古罗马园林。
古罗马园林在吸收古希腊园林的基础上发展得更为宏大和豪华。
主要包括这些内容,庄园园林大量出现。
罗马人有着很强的工程技术能力,他们建造了非常壮观的引水渠,从而保证园林中有充沛的水源,可以营造更大规模的喷泉和水池景观。
而且在园林布局上,传承古希腊的对称规则等,同时还把雕塑艺术融入其中,使得园林带有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
像罗马的哈德良离宫就是典型例子,那里有巨大的建筑、精心修剪的植物、宏伟的喷泉等等,规模惊人,花园和建筑完美融合。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西方园林进入中世纪时期。
这段时期园林发展比较停滞,主要是与修道院等宗教机构联系紧密。
园林更多是为了满足修士们自给自足的生活和一些宗教仪式用途,通常种植草药等一些实用的植物,形式比较简单质朴。
框架上是这么理解,这一时期宗教影响对园林的风格和功能起到了主导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对西方园林来说又是一个重要的变革点。
受文艺复兴运动对古典文化的复兴思潮影响,园林风格开始向古典回归。
意大利在这时期是园林发展的先锋队。
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意大利的台地园兴起。
利用地势的高差打造层层台地,这种园林巧妙地把建筑、花园、喷泉、雕塑等元素结合起来。
西方园林经历了古埃及--古罗马--意大利时期--法国古典时期--英国造园革命时期,这几个阶段。
意大利园林是随着文艺复兴而成熟起来的。
当时的哲学数学艺术等门类都有强足的发展,园林多布置在台地上,一般的3到5层,主题建筑多在中部靠后的台地上,园子面积一般不大,可以在台地上有很好的俯瞰效果。
法国古典主义受意大利影响很大,主要的元素,花坛,水池台阶等都是从意大利那里学来的,不过,根据法国的国情,园林规模宏大,人工匠气更鲜明,轴线更复杂,主要景观更加集中。
这种园林是建筑化了的园林。
这里更适合大规模的庆典集会,显示了国力的强大和权力的集中。
当然,这里也有小林园可供人们的私密活动。
英国自然风致园,是18世纪欧洲造园史上的一场革命。
以前的轴线,对称的构图不再采用,修剪植物,几何喷泉也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模仿大自然的自然式园林。
由于这种造园风格又受到中国的影响,所以又叫”英中式“园林。
19世纪下半页的两次艺术界的运动却为后来现代主义的造园带来了新的希望。
工艺美术运动的园林讲求简洁,浪漫,运用自然的植物群落作为种植的参照。
同时构图方式上,自然式和规则式进一步融合,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印度新德里莫卧儿花园(总督花园)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园林。
产生了一些新的艺术流派,如德国的“青年风格派”,奥地利的“维也纳分离派”。
这时期,没有一个统一的艺术风格,都是在探索摸索,主要表现在追求曲线形和追求直线形两种形式上。
追求曲线是从自然界归纳出基本的线条来构图和装饰,最能表现这一风格的是--西班牙天才建筑师高迪。
高迪的作品利用自然线条的流动表达对自然自由的向往,装饰效果是它常用的手段。
他的作品具有梦幻般的色彩。
另外,还出现了摆脱曲线向功能主义发展的潮流。
以及用建筑的语言来做园林的例子。
如贝伦斯在满海姆园艺会上的作品,用花架,修剪植物来限定空间的做法。
西方现代景观的产生一十九世纪绘画的发展巴黎美术学院派代表官方的艺术得到政府支持,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以塞尚,梵高为代表的后印象派(更加鲜艳强烈的颜色)开始反对学院派艺术(灰暗沉闷的色调)。
论述中西方园林艺术发展史园林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经历了各自的发展历程。
中西方园林艺术作为两大园林体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起源与早期发展、古典主义园林、自然主义园林、规则式园林、现代园林艺术、园林艺术风格、园林设计要素和园林艺术与文化交流等方面,对中西方园林艺术发展史进行深入探讨。
一、起源与早期发展1.中国:据史书记载,中国园林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
当时的皇家园林以山水园林为主,注重表现自然景观的野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林艺术逐渐发展,融入了文化、哲学和艺术等元素。
2.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园林艺术以建筑物和柱廊为主要特色,追求对称和规则。
到了中世纪,欧洲的园林逐渐发展为教堂庭院和城堡花园等形式。
二、古典主义园林1.中国: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达到了巅峰。
此时的园林注重空间层次感和自然意境的营造,形成了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和皇家园林等不同风格。
2.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古典主义园林开始兴起。
意大利的台地园和法国的凡尔赛宫苑等作品注重轴线、对称和装饰元素,展现了严谨的古典主义风格。
三、自然主义园林1.中国: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的自然主义园林强调“自然”与“天人合一”。
此类园林以模仿自然景观为主,强调山水意境,如江南的私家园林。
2.西方:18世纪的英国,自然主义园林开始盛行。
设计师追求表现自然的野趣,运用自然的植物和蜿蜒的小径,如风景园。
四、规则式园林1.中国:虽然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风格为主,但也有一些规则式园林作品,如北京的故宫御花园和河北的避暑山庄等。
这些园林以建筑群和规则式水池为主要特色,强调秩序和严谨。
2.西方:欧洲的规则式园林在17世纪和18世纪最为盛行。
设计师运用轴线、对称和严格的几何图形来组织景观元素,如法国的凡尔赛宫苑和美国的梅尔公园。
五、现代园林艺术1.中国:20世纪以后,中国的现代园林艺术逐渐发展起来。
设计师开始关注功能与形式的统一,注重绿色生态和人性化设计。
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特点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特点:第一阶段:古代园林古代园林是园林发展的起点,主要出现在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古中国等古代文明的时期。
古代园林以宫殿、寺庙、陵墓等建筑为中心,以人工景观和植物为主要元素。
古代园林注重景观的表现力和建筑的装饰性,常常以丰富多样的雕塑、壁画、喷泉等手法来增加景观的艺术效果。
第二阶段:文艺复兴园林文艺复兴园林主要出现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意大利为中心,逐渐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
文艺复兴园林的特点是注重对称性和秩序感,强调几何形状和比例的运用。
园林中的建筑物和景观布局都经过精心设计,力求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
此外,文艺复兴园林也注重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
第三阶段:浪漫主义园林浪漫主义园林主要出现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是对文艺复兴园林的反叛和反思。
浪漫主义园林强调个性化和自然性,主张回归自然,追求自然景观的野性和原始感。
浪漫主义园林注重创造迷人的氛围和情感体验,常常通过曲径通幽、湖泊、瀑布等手法来营造浪漫的氛围。
此外,浪漫主义园林还注重植物的选择和布局,追求季节性和变化性。
第四阶段:现代园林现代园林是园林发展的最新阶段,主要出现在20世纪以后的全球范围内。
现代园林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强调生态性和功能性。
现代园林设计时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活动,注重空间的利用和多样性。
现代园林的特点是注重景观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通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减少水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扩展描述: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可以看出,园林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演变密不可分。
古代园林注重景观的表现力和建筑的装饰性,反映了古代文明的繁荣和文化的多样性。
文艺复兴园林以其对称性和秩序感,表达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理性的崇尚。
浪漫主义园林通过回归自然和强调情感体验,反映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社会的变革和人们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
第四章国内外现代园林的的发展内外近近现代园林第一节中国近现代园林1840年鸦片战争后,特别是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园林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其主要标志是出现了城市公园及西方造园思想和技艺大量传入中国。
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个时期,是中国园林的近代史阶段。
此期内,中国园林所发生的变化是空前的。
园林为公众服务的思想,把园林作为一门科学加以研究的思想得到了发展。
在一些高等院校里(如中央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开设了造园课程。
1928年,还成立过“中国造园学会”。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中国领土上建立租界,他们用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在租界里营造公园,以满足殖民者的游憩生活需要,并长期不准中国人进入。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上海外滩公园,或称“外滩花园”(现黄浦公园,建于1868年)、虹口公园(建于1902年)、法国公园(又名顾家宅公园,现复兴公园,建于1908年)、天津英国公园(现解放公园,建于1887年)、法国公园(现中心公园,建于1917年)等。
1926年,在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影响下,上海的公共租界工部局才内定将公园对中国人开放,后于1928年付诸实施。
除了租界公园和殖民地城市公园(如哈尔滨董事会花园,今兆麟公园,1906年建)之外,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清朝末年也出现了一批中国人自建的公园。
其中较著名的有:齐齐哈尔仓西公园(今龙沙公园,建于1897年),无锡城中公园(建于1906年),北京农事试验场附设公园(建于1906年,现归入北京动物园),成都少城公园(建于1910年,现人民公园),南京玄武湖公园(建于1911年)等。
这些公园多为地方当局所开辟,少数为乡绅集资筹建。
辛亥革命后,北京的皇家苑囿和坛庙陆续开放为公园。
其中,先农坛于1912年开放为城南公园,社稷坛1914年于开放为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颐和园于1924年开放,北海于1925年开放。
20世纪以来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初期,欧洲各国的园林设计仍然受到古典花园的影响,园林主要是按照对称布局和几何形状来设计的。
然而,随着20世纪的发展,人们开始对自然和野生景观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这也反映在园林设计中。
20世纪初期的一些著名园林设计师,如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貝尤·普农和查爾斯·詹宁斯,提出了自然主义的园林设计理念,强调通过模仿自然景观来创造出更加自然和独特的花园空间。
随着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20世纪中叶的西方园林设计开始追求简约、功能性和现代感。
现代主义园林设计师,如景观设计大师弗朗西斯克·乔瓦尼、里奇尔·纽柏里、彼得·沃兹克和丹尼尔·库伯特,开始将建筑、景观和自然融为一体,创造出具有清晰简洁线条和现代感的花园空间。
20世纪后期,西方园林设计逐渐追求生态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园林设计师们开始关注植被的选择和生长环境,注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能源的节约利用,致力于创建能够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园林空间。
生态园林设计师,如朱丽叶特·巴贝奇、詹姆斯·坎普尔和珍妮·沃克,通过采用植物多样性、雨水收集系统和太阳能发电等技术手段,打造出具有极高生态价值的现代园林。
此外,在当代的西方园林设计中,景观美学也逐渐被重视起来。
园林设计师们注重体验式设计和情感共鸣,通过景观元素的搭配和色彩的应用,创造出独特而美丽的园林空间。
一些当代园林设计师,如皮特·沃尔夫、詹姆斯·戴顿和邦妮·费尔之,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作品,为西方园林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
总的来说,20世纪以来,西方园林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现代到生态友好和从生态友好到功能美学的转变。
西方园林设计在追求美学效果的同时,也不断强调生态保护和功能性,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关爱。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相信西方园林设计将会更加多样化和创新化,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更加美丽、舒适和可持续的园林空间。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风景园林事业也蒸蒸日上。
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欧美的一些设计作品逐渐被介绍到国内,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但是,这种介绍大多是零散的,不够全面和系统。
西方现代园林的发展到底走的是什么样的道路,曾产生过哪些设计思想和流派,它发展到今天又是怎样一种状况呢?通过查阅大量的书籍文章,以及对德法等国一些现代园林作品的考察,笔者收集到了关于欧美现代园林发展的一点线索,在这里呈现给大家,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对这一问题的更完善的研究,为国内风景园林的发展借鉴国外经验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欧美现代园林的发展1.战后美国风景园林的发展和第二代风景园林师的涌现在美国,从50年代末开始,城市更新成为州的政策,州际高速公路计划逐步实施,市郊居住区的建设导致了美国新镇运动的再生,设计的机会迅速增加,园林设计的领域已经变化。
虽然小尺度的私人花园、庭院设计仍在继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园、植物园、城市开放空间、公司和大学园区、自然保护工程使设计者在一个更广阔、更为公共的尺度上工作。
随着社会生活问题越来越多的冲击,新的主顾除了公司、团体以外,还有当地的和各级政府部门,他们的动机是平凡的和功能的,如提高建筑物及城市中心的形象,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或者迫于各种政治或社会团体的压力。
新的园林常常必须有多种的角色,如休息和娱乐。
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和受日本枯山水的影响,硬质景观大量出现。
新一代的优秀设计师不断涌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劳伦斯·哈普林。
哈普林哈普林(L. Halprin)生于纽约,曾获植物学学士和园艺学硕士。
他于1943年转向风景园林专业,并进入哈佛大学学习。
此时,“哈佛革命”的三位带头的学生埃克博、克雷、罗斯均已离开学校,格罗皮乌斯,布鲁尔(M. Breuer)和唐纳德仍然在哈佛教学,向学生们灌输现代设计思想。
哈普林在建筑课的同学有约翰逊,鲁道夫,贝聿铭。
二战以后,他到旧金山丘奇的事务所工作,并参与了丘奇最著名的作品唐纳花园的设计。
西方园林工程发展史一、西方园林工程的起源园林工程的发展那可是相当有趣的呢。
西方园林工程最初可以追溯到古埃及。
那时候的园林可不像咱们现在看到的这么复杂多样。
古埃及的园林呀,更多的是为了实用。
比如说,他们种了好多果树呢,像无花果、葡萄之类的。
这些果树既能提供食物,又能让园林看起来有点绿色生机。
而且呀,古埃及人还很喜欢在园林里弄些水池子,这些水池一方面可以用来灌溉果树,另一方面在炎热的天气里看着就觉得清凉。
当时的园林工程主要就是围绕着怎么种好果树、管好水池这些事儿展开的。
二、古希腊时期的西方园林工程到了古希腊呀,园林工程就有了新的发展。
古希腊人对美的追求那是相当高的。
他们的园林不再仅仅是为了实用,更多的是一种美的享受。
他们会在园林里种上各种各样的花,像玫瑰呀,那可是很受喜爱的呢。
而且他们很注重园林的布局,会把园林布置得很有对称感。
比如说,会有一条中轴线,两边的植物种植呀,建筑构造呀,都是对称的。
这种对称美在古希腊的园林工程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时候的园林里还经常会有一些小型的雕像,这些雕像让整个园林看起来更加有艺术气息。
三、古罗马时期的西方园林工程古罗马在很多方面都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文化,园林工程也不例外。
不过呢,古罗马人更加注重园林的规模和豪华程度。
他们会建造很大的园林,里面除了有花有树有雕像之外,还会有大型的喷泉。
这些喷泉的设计可复杂了,水会从各种造型的喷头里喷出来,有的像花朵,有的像小动物,超级有趣。
而且呀,古罗马的园林里还会有一些回廊之类的建筑,人们可以在回廊里散步,欣赏园林的美景。
在园林工程方面,他们对材料的选择也更加讲究,比如会用大理石来做一些装饰,看起来就特别高大上。
四、中世纪时期的西方园林工程中世纪的时候呢,西方园林工程的发展有点不一样了。
因为当时宗教的影响很大,很多园林都和宗教建筑联系在一起。
园林的风格变得更加内敛和神秘。
植物的种植也比较简单,更多的是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
比如说,百合在宗教里象征着纯洁,所以在园林里经常能看到百合。
20世纪以来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如下:西方园林经历了从规则式到自然式的转变,从大型的庄园园林到小型私家园林的发展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对健康和环境的认识和重视,这个过程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园林:注重比例和尺度,植物和水景常被用作主要的装饰元素。
设计通常是由景观建筑公司中标后与室内设计师一起完成。
二、现代主义园林时期: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以节约用地和降低成本为目标,同时重视材料和技术的运用。
它抛弃了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强调简洁、实用、功能性的设计原则。
三、后现代主义时期:西方园林开始对历史上的造园理论进行反思和解构。
这个时期的园林开始注重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和象征性,同时强调地域文化和本土植物的重要性。
四、生态可持续园林: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这个背景下,西方园林开始注重本土植物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同时强调能源效率和低影响设计的运用。
五、文化景观与风景园林:这个时期强调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及在当代景观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风景园林成为了一种文化表达方式,注重地域特征、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的体现。
六、景观生态学与人类生态学:这个时期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强调景观的生态功能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景观设计师需要综合运用生态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为人类创造一个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西方园林在20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从规则式到自然式,从庄园园林到私家园林,再到生态可持续的景观设计。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和环境的认识不断提高,西方园林逐渐转向注重文化传承、地域特征、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西方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西方园林发展史西方园林发展史公元前三千多年——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公元前五百年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大帝国——伊斯兰园林的鼎盛印度莫卧儿园林公元十五世纪公元十五世纪后期——欧洲意大利半岛的理水方式和园林小品的产生公元十七世纪——法国的中轴线对称规整的园林布局——法国尽量运用一切文化艺术手段来宣扬君威公元十八世纪初期——英国的风景式园林的盛行公元十八、十九世纪——靳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的平行发展公元十九世纪中叶——植物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大量花卉开始在经景观中运用公元十九世纪后期——大工业的发展,郊野地区开始兴建别墅园林二十世纪以来(一战以后)——现代流派的迭兴产生了现代园林公元前三千多年——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摇篮。
公元三千多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隶制国家。
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国土的其余部分都是沙漠地带。
对于沙漠居民来说,在一片炎热荒漠的环境里有水和遮荫树木的“绿洲”作为模拟的对象。
尼罗河每年泛滥,退水之后需要丈量土地,因而发明了几何学。
于是,古埃及人也把几何的概念用之于园林设计。
水池和水渠的形状方整规则,房屋和树木佾都按几何形状加以安排,是为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设计。
公元前五百年——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1、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古希腊由许多奴隶制的城邦国家组成。
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完善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园林的建设也很兴盛。
古希腊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供公共活动浏览的园林:早先原为体育竞技场,后来,为了遮荫而种植的大片树丛逐渐开辟为林荫道,为了灌溉而引来的水渠逐渐形成装饰性的水景。
到处陈列着体育竞赛优胜者的大理石雕像,林荫下设置坐椅。
人们不仅来此观看体育活动,也可以散步、闲谈和游览。
政治学家在这里发表演说,哲学家在这里辩论,为此而修建专用的厅堂,另外还有音乐演奏台以及其他公共活动设施。
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在追求创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一时期的西方现代园林设计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和内涵,不再仅仅是展示花卉和绿植的美丽,而是包含了环境保护、社交互动、文化传承等多种元素。
以下是对西方现代园林发展的一些主要特点和趋势的分析。
1.生态环境意识的提升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越来越多的重视生态环境,通过选用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化学农药和肥料的使用等方式,实现园林设计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化发展。
2.多功能性的设计理念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不再只局限于美化环境,而是注重功能的多元化。
园林设计不仅要绿化公共空间,还要提供休闲娱乐、文化艺术、社交互动等多种服务。
例如,在城市中心的公园中,除了有草坪、花园和树木,还会有游乐设施、露天剧场、户外运动场等设施,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
3.文化传承和创新融合在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中,传统文化和现代创新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
一方面,设计师会借鉴古典花园、亚洲庭园等传统园林风格,同时加入当代审美理念和现代科技手段,使园林设计更具个性化和时尚感。
另一方面,设计师也会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
4.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并重现代园林设计注重美学和功能性的结合,追求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完美统一、园林设计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植物学和景观设计知识,还要具备建筑、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通过对植物、地形、水体、照明等元素的精心搭配和处理,实现园林设计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总的来说,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在生态环境、多功能性、文化传承和创新、艺术性和技术性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未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将继续发展,呈现出更多的新理念和新趋势。
希望在未来的园林设计中,能够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市绿化水平,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