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
- 格式:docx
- 大小:17.33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怎么治动脉硬化?
对于患有动脉硬化的患者来说,全部都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手术对于身体的损伤是非常大的,因此就有必要找出一些比较保守的方法进行有效治疗。
今天就会详细的讲解一下关于动脉硬化的中医疗法,大家赶快来看一看需要具体使用的中药方剂吧。
1、扶正补虚法。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本质是本虚标实之证,所以补其不足十分重要。
扶正补虚法针对脏腑亏虚之证,而多采用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气等作用的方药。
有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发展的扶正补虚类中药有:淫羊藿、当归、何首乌、黄芪、党参、白术、桑寄生、牛膝、杜仲、沙棘、刺梨、绞股蓝、灵芝、蜂胶等。
2、活血化瘀法。
中医将血液的高凝状态、脂斑形成。
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的活血化瘀药很多,丹参、川芎、西红花、蒲黄、牡丹皮、桃仁、姜黄。
一些有破血作用的虫类药
如水蛭、蜈蚣等也有抗动脉硬化作用。
具有调节血脂作用的活血化瘀中药还有鸡血藤、大黄、虎杖、姜黄、地龙、桃仁、红花、三七、水蛭、丹参、郁金等。
3、祛痰降脂法。
脂质代谢异常是导致动脉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所以采用化痰降脂、利水渗湿等方法治疗。
常用药物如昆布,性味咸,寒,归肝、胃、肾经。
功能软坚散结,消痰,利水。
实验结果显示,昆布醇提取物能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提高,这些作用有利于拮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发展。
所以说,能够治疗动脉硬化的中医方法还是非常多的,在选择时就需要依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并确定治疗原则,以便能选择最为适宜的中药材进行针对性治疗。
与此同时,患者也要注意多加休息,不能让身体处于过度疲乏的状态。
治冠心病,脑动脉供血不足,动脉硬化用的一个中药【中药名】鬼箭羽【别名】四棱树、鬼箭、卫矛、见肿消、麻药、卫矛,神箭,六月凌,八树、四棱锋、芸杨,鬼见愁,四面锋、篦箕柴,风枪林,山鸡条子,四面戟,千层皮、刀尖茶,雁翎茶、四棱茶。
【类别】活血调经药。
【药用部位】卫矛科植物卫矛的带翅嫩枝或枝翅。
以枝条均匀、翅状物齐全者为佳。
【产地分布】生于山野,或栽培于庭园。
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中、华东以及西南各地。
【性味归经】破血,通经,杀虫。
【功效】破血(生)、止血(炒)。
活血通经。
【主治】治经闭,症瘕,产后瘀滞腹痛,虫积腹痛。
【临床】治冠心病、高心病、心肌炎等心脏病心肌损伤。
治疗颈椎病、脑动脉供血不足。
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
治疗轻症糖尿病。
【文献】①《本经》:"主女子崩中下血,腹满汗出。
"②《别录》:"主中恶腹痛,去白虫,消皮肤风毒肿,令阴中解。
"③《药性论》:"破陈血,落胎。
主中恶腰腹痛。
"④《唐本草》:"疗妇人血气。
"⑤《日华子本草》:"通月经,破症结,止血崩、带下,杀腹脏虫,及产后血绞肚痛。
"⑥《概物名实图考》:"治肿毒。
"【常用配伍】当归、大黄、桃仁、雄黄、木香、白术、茯苓、地黄、人参、细辛、干地黄、牛膝、鳖甲、赤芍、麝香、赤芍药、鬼臼、甘草、附子、朱砂。
【成分药理】】具有调节血脂,降低血糖,能扩张周围血管而有降压功效。
动物实验表明,水煎剂有降血糖作用。
临床给糖尿病人口服,100~1000毫克有一定疗效。
扩冠。
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而能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和营养物质的作用。
鬼箭羽还能提高小鼠抗缺氧能力。
【用法用量】煎汤6~10克。
【使用禁忌】孕妇、气虚崩漏者禁服。
【相关成药】辟瘟片、解暑片。
【配伍选方】①治肾炎:鬼箭羽茎皮60克。
水煎取汁,用药汁打鸡蛋茶喝。
(《河南中草药手册》)②治月经不调:鬼箭羽茎枝15克。
推荐三种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成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西药,一种是中药。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三种中成药,这三种中成药在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有很好的效果,这三种中成药就是血脂康胶囊、丹蒌片、荷丹片。
血脂康胶囊的主要成分为红曲,红曲是中医里的一种中药,红曲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检测下,发现红曲有很好地降低血脂的作用,同时也有抑制胆固醇生成的作用。
因此血脂胶囊可以很好地降低血脂、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且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防止动脉粥硬化斑块的形成。
血脂康胶囊对高血脂以及动脉粥样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除此之外血脂康胶囊还有除湿祛痰、活血化瘀的功效。
血脂健康胶囊对于因脾虚、痰湿引起的病症有一定的效果,对脾虚痰湿表现出来的气短、乏力、头晕、头痛、胸闷、腹胀等现象有很好改善。
血脂健康胶囊的副作用比较小。
丹蒌片也具有疏理郁气,治疗阳气不足.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的作用。
但是丹蒌片的活血化瘀主要是因为情绪郁结不顺,阳气不足,造成的血瘀症状,因此如果是因为心情不好劳累造成的心脑血管疾病可以服用丹蒌片。
丹蒌片的主要中药材有10种,最主要的是瓜蒌皮、薤白、丹参、川芎、泽泻几味药材。
其中丹蒌片中的药材薤白具有通气解散,也就是理气顺气的功效,而丹蒌片中的丹参主要是补足阳气的作用。
川芎、泽泻则是具有很强的活血化瘀的作用,这几种药材组合起来就具有调气,梳理气息的作用。
还可以调节血脂的代谢过程,同时改变血液流速的问题,从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
丹蒌片目前市场上为薄膜衣片,丹蒌片一天服用3次,每次服用5片,服用时间为每次饭后服用。
有些患者出现拉肚子的情况,少数出现口干。
荷丹片是理血剂,具有活血化瘀、化痰降浊的作用。
荷丹片和丹蒌片不同的是,荷丹是通过减低血液的黏稠度,增加血液的流动速度,降低血脂的指数,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
在荷丹片中的主要成分有荷叶,丹参,山楂,番泻叶、补骨脂(盐炒)等几味药材,其中荷叶的主要作用是行气祛湿、凉血的作用。
中医如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导读: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与中医痰浊血瘀之间关系的研究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
……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与饮食失调,脾失健运;五志所伤,情志失调;年高体衰,肾精亏损;气血亏耗,心脉失养有关。
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逐步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的本质是本虚标实:本虚,包括气虚、阳虚、阴虚;标实,包括血瘀、痰浊、气滞、寒凝等范畴。
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与中医痰浊血瘀之间关系的研究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
中医学认为,脏腑功能失调,则气血津液运行障碍。
若脾胃受损,使脾不健运,输化失常,则水谷精微变为浊脂,进入血液而使血脂升高;浊脂越积越多,不得清化而变为血中之痰浊。
人之血液流行于血脉之中,脏腑功能失调则血运不畅,易生瘀滞。
痰瘀互结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发中风、胸痹、真心痛、痴呆等诸病。
目前,中医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单味药和成方的研究,主要从活血化瘀、祛痰降脂、扶正补虚法(健脾益气、补益肝肾)等治法入手。
活血化瘀法中医将血液的高凝状态、血栓形成、血管壁受损、脂斑形成,有包块刺痛,舌质青紫等视为血瘀证。
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证明,多种活血化瘀药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对其研究也较深入。
三七,性味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能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研究发现,三七有效成分能明显升高血清中血管内皮舒张因子(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内皮素(ET)、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活性水平,拮抗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形成,保护动脉壁和扩张血管。
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的活血化瘀药还有丹参、川芎、西红花、蒲黄、牡丹皮、桃仁、姜黄。
一些有破血作用的虫类药如水蛭、蜈蚣等也有抗动脉硬化作用。
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具有调节血脂作用的活血化瘀中药还有鸡血藤、没药、大黄、虎杖、姜黄、地龙、桃仁、红花、三七、水蛭、丹参、郁金等。
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近年来,焦树德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药材市场上备受关注。
其具有降血脂、抗高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功效,成为许多人保健身体的首选。
在我长期服用焦树德的过程中,我总结了十个心得,现与大家分享。
首先,了解焦树德的药性。
焦树德的主要成分是焦炭,焦炭经过炼制后,具有温煦经脉、化痰散结的作用。
因此,焦树德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症方面有独特的效果。
在选择使用焦树德前,我们需要对其药性进行一定的了解,以便根据自身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
其次,选购正规的焦树德产品。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焦树德产品,但我们要选择正规可靠的品牌。
正规品牌会有明确的药品批准文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购买时,应仔细查看产品标签,以免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影响效果和健康。
第三,适合自己的用量。
每个人的体质状况不同,所需要的用量也不尽相同。
对于焦树德,初始用量可以从较低剂量开始,然后根据个人的反应逐渐调整。
首次服用焦树德时,建议先尝试小剂量,以观察身体反应。
如果出现不适,可适当调整剂量或咨询医生意见。
第四,注意焦树德的服用方法。
焦树德可以口服,也可以煮水饮用。
如果是口服,最好在饭前半小时服用,以提高药效。
用水煮服时,可以将焦树德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再用文火炖煮30分钟左右,然后趁热饮用。
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应遵医嘱。
第五,坚持长期使用。
焦树德作为一种中药,其效果需要长期积累。
与西药不同,焦树德不宜期望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坚持长期使用,才能发现焦树德的真正功效。
第六,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焦树德虽然是天然中药,但仍然有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在服用焦树德的同时,我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如果需要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获得专业建议。
第七,定期检测身体状况。
尽管焦树德有多种好处,但我们仍然需要定期进行身体状况检测。
特别是长期服用焦树德的人群,应定期检查血脂、血压等指标,以便及时纠正和调整治疗方案。
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传统中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体内气血不畅所致,而中药作为中医学的核心疗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研究中。
中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中药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的流通。
中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密切相关。
中药中的一些药物,如川芎、丹参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病情。
其次,中药可以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脂水平。
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一些中药,如山楂、决明子等,具有降脂作用,可以减少血液中的脂质含量,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此外,中药还可以抗氧化,减少自由基的产生。
氧化应激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中药中的一些药物,如黄芪、枸杞子等,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血管的损伤,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此外,中药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中药,如黄芪、党参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情。
然而,中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虽然中药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其机制和疗效仍然需要深入研究。
同时,中药的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评估,以确保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次,中药的复方组方和剂量选择也是一个难题。
中药的复方组方和剂量选择涉及到多种因素,如中药的相互作用、患者的个体差异等。
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中药复方组方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最后,中药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中药的临床应用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管理,以确保中药的质量和疗效。
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使用的药物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逐渐成为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针对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使用的药物作详细介绍。
一、银杏叶:银杏叶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
中医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而银杏叶具有活血化瘀、增强血管弹性等作用,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从而达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
二、丹参: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中医认为,运用丹参可以舒经活血,疏通血管,同时还具有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症状。
三、三七:三七是一种中药材,其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保肝护肝等多重功效。
中医认为,三七可以清除体内毒素,促进气血运行,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由血管内层沉积物堆积所引起,使用三七可以改善血管状态,达到治疗作用。
四、川芎:川芎是一种中药材,其具有补血、活血、祛风、止痛的作用,被广泛运用于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认为,使用川芎可以增强血管弹性,促进局部微循环,改善心脑血管病症状。
五、红花:红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具有活血化瘀、止痛解毒等多重功效。
中医认为,使用红花可以舒经活血、疏通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六、五味子:五味子是一种中药材,其具有滋脾益肺、安神止咳等作用。
中医认为,痰湿内盛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一,而五味子可以消化痰湿,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使用的药物有多种,不同的药物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功效。
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也应该结合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达到全面治疗的效果。
巩固治疗效果,确保预防复发的关键在于积极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如戒除烟酒、保持规律生活饮食,控制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为防止动脉硬化复发的综合治疗措施。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诊疗方案中药治疗:1.全方调理:使用中医药进行全方面的调理,以提高患者的整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减轻病情。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当归、白芍、川芎、桃仁、天麻等。
这些药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血栓等作用。
2.化痰祛瘀: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合使用化痰祛瘀的中药进行治疗。
这些中药可以帮助患者清除体内的痰液和瘀血,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常用的中药包括三七、桑枝、薤白、土茯苓等。
3.安神调气: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常伴有失眠、多梦、烦躁等症状,需要用中药进行安神调气的治疗。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郁金、远志、酸枣仁等,能够平缓患者的神经系统,调节患者的情绪。
针灸治疗:1.常舒穴治疗:常舒穴位于患者足跟内侧,针刺该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足底的供血量,达到舒筋活络、祛瘀通络的效果,对于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有一定的帮助。
2.三经交会穴治疗:三经交会穴位于患者足三里、曲池、百会穴的交叉点。
针刺该穴位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流通,增加体内的能量,促进血液循环,对于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饮食调理:1.少油少盐:患者应尽量减少油脂和盐的摄入量,油脂和盐分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应选择清淡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鱼类等。
2.多摄入纤维素:纤维素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胆固醇,减少血管壁的脂质沉积。
患者应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全谷类、豆类、蔬菜等。
3.适量喝茶: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患者可以适量喝绿茶、红茶等。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以及饮食调理等。
患者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并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检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也是预防和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措施。
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用药规律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中药在防治该疾病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药的用药规律,帮助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
1. 利通络活血药物:中药中的很多药物都具有利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液循环不畅问题。
常用的代表性中药有川芎、丹参、红花、桃红等。
这些药物一般可口服制剂(比如丸剂、胶囊、颗粒)或煎汤形式使用,具体用法为:一般每次口服量为3-9克,每日2-3次。
2. 平肝息风药物: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由于肝火亢盛、热毒内蕴等原因,可造成动脉内皮细胞受损,增加血管壁的硬化程度。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使用平肝息风药物,如柴胡、枳壳、龙胆等。
一般常见的用法为:每次口服量为3-9克,每日2-3次。
3. 和胃理气药物: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常常伴有胃气不和、消化不良等问题,需要用到和胃理气的药物。
如陈皮、白术等。
常见的用法为:每次口服量为3-9克,每日2-3次。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时,应根据个人情况和病情的轻重,选择适合的中药组合,量力而行,不可盲目使用。
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要坚持按时按量服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中药是辅助治疗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方式,如改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和药物治疗等。
最重要的是要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血管健康。
四仁膏:柏子仁300克,核桃仁1000克,桃仁500克,松子仁300克,红糖(或用蜂蜜)150 0克。
适用证:动脉硬化症,包括脑、冠状动脉和肾动脉硬化。
点评:动脉硬化多见于老年人,为动脉血管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与管腔缩小的改变。
临床症状一般为记忆力与体力衰退,心绞痛,眩晕,头痛,瘫痪,顽固性高血压,四肢麻木等。
四仁膏的组方指导思想是根据老年人命门火衰,肝肾不足,血行瘀滞,大肠虚秘的表现,选用油脂而滑润的药物,味甘性平,气香宜人。
除具有润燥通肠,去旧生新的共同作用外,每药还各有侧重:核桃仁温补命门;桃仁破血疏滞;柏子仁滋肝肾;松子仁润肺开胃;再加蜂蜜调营卫,通三焦,安五脏,和百药。
可称老年人的良方,长期服用不但可治动脉硬化,而且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能益知安神,聪耳明目,养血止汗润泽皮肤。
总之,有补肝益肾,活血祛瘀,润燥通源的作用。
桃仁汤治脑动脉硬化[配方] 桃仁20克。
[制用法] 加水煮熟,饮其汤,食其仁,日1剂。
[功效] 治动脉硬化。
助眠通便的柏子仁也不是人人皆宜。
柏子仁味甘质腻,对于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差的人来说,食后非但不能取其精华,反会增加脾胃负担,因此食欲不振、时有腹泻的人,最好不要碰它。
对于痰多的人,柏子仁非但起不到治疗效果,还会加重其咳嗽咯痰等表现。
治疗头昏脑胀的中药方枯草汤治头晕材料:夏枯草25克,生白芍15克,生杜仲25克,黄芩10克。
用法:先煎前3味药,放入3茶盅水,熬30分钟,从火上拿下来,稍停再加入黄芩,煎5分钟即成,每天早晚各服1次。
服后即能感觉头轻眼亮,没有其他副作用。
8种食物对血管好研究表明,科学饮食是预防动脉硬化的主要措施。
下面为大家推荐几种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保持人体血液“运输线”畅通无阻的食物,您不妨选择食用。
山楂:山楂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有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山楂还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血管。
此外,山楂中的总黄酮有扩张血管和持久降压的作用。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
很多人对抗动脉粥样硬化并不是很了解,也没有放太大的心思在这上面,因此,往往到发展到严重的情况,才明白过来,原来它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的最重要的一种,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
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病变常累及弹性及大中等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
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常导致血栓形成、供血障碍等。
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
本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等。
脑力劳动者较多见,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为老年人主要病死原因之一。
是什么原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1、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
高血压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而动脉因粥样硬化所致的狭窄又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
因此二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形影不离。
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大、中动脉,包括心脏的冠状动脉、头部的脑动脉等这些要塞通道。
高血压致使血液冲击血管内膜,导致管壁增厚、管腔变细。
管壁内膜受损后易为胆固醇、脂质沉积,加重了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因此,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
2、糖尿病
糖尿病人容易并发动脉硬化遍布全身,包括脑部、心脏、肾脏、末动脉粥样硬化稍血管,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脂肪代谢的障碍,其次为高血压。
在糖尿病人中,发生脂肪代谢异常的,以体内胰岛素分泌极为低下和体型肥胖的病人居多。
在胰岛素分泌极端欠缺的情形下,分解脂肪酵素的活性会增高,以致有大量脂肪酸游离出来。
因此,在这种情形下,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约有1/3涌进肝脏里,合成为三酸油脂(俗称中性脂肪),三酸油脂进而合成为极低密度脂蛋白。
但体型肥胖的病人,虽有较高浓度的胰岛素,但体内组织对胰岛素的作用有相当的抗拒性,在胰岛素作用无法充分发挥的情况下,游离脂肪酸也会升高,是与胰岛素分泌低下的情况殊途同归的。
三酸油脂及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也会增高,这是一般糖尿病人脂肪代谢异常的特征。
有少部分的病人也可
能合并胆固醇的上升,一方面有害于人体的脂肪上升,另一方面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反而下降。
这种高密度脂蛋白在体内可将分布在血管平滑肌表面的游离胆固醇吸引到脂蛋白分子里面,反复吸引后,携带游离胆固醇到肝脏,透过胆汁酸的异化作用,将这些胆固醇排出体外。
因此高密度脂蛋白在人体血管内,担任如同清道夫的工作,以防止粥状硬化的进展。
3、高血脂症
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高胆固醇血症。
4、吸烟。
5、肥胖。
如何治疗抗动脉粥样硬化呢?
老中医臧堃堂教授指出,对于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来治疗。
下面是常见的一些中药治疗方法。
1、活血化瘀药类
三七可阻止实验动物肠道对脂质的吸收,因而降低体内总脂质水平和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并减轻动脉脂肪沉着,对已形成的病变也有一定的改善。
蒲黄抑制食物胆固醇的吸收和减少胆汁的排泄,减少肠道从胆汁中重吸收胆固醇,进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蒲黄提取物还同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红花籽油对高血脂症大鼠能显著抑制卵磷酯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进而降低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丹参、红花、山楂、没药、槐花、水蛭、虎杖、姜黄也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泻下药类
大黄多糖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实验动物,使其血清和肝脏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降低,熟大黄也能明显地降低血脂,对减肥也有所裨益。
3、解表药类
柴胡对高胆固醇血症动物可明显地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柴胡皂甙抑制肾上腺素和ACTH诱导的脂库中的脂肪水解,同时抑制胰岛素促进的脂质生成作用而降低血中脂肪含量,柴胡皂甙还增加胆固醇及其代谢产物从胆汁中和粪便中排泄。
4、清热药类
黄芩对乙醇所致实验性高血脂症大鼠有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肝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抑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脂解作用,还抑制从葡萄糖合成脂肪。
进而降低体内脂质水平。
5、中药茶类
选择成分包括余甘子、银杏叶、绞股蓝、决明子、山楂等的年青宝茶,常饮用能够调节血脂,有效的消除人体内腹部堆积的脂肪,软化血管、恢复血管弹性,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血液供血供氧能力,有效缓解动脉粥样硬化。
6、收涩药类
山茱萸所含鞣质能抑制脂质过氧化,阻止脂肪分解,抑制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可能鞣质和其有关酶系发生某种化学变化之故。
此外,蟾蜍内酯拮抗去甲肾上腺素的脂解作用,可能和其氧化磷酸化有关。
7、复方
由仙灵脾、女贞子、黄芪、丹参、菟丝子、何首乌、枸杞子、黄芩、山楂组成的复方,对肾虚血瘀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有一定的降低作用,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提高。
由黄芪、太子参、元胡、莪术、三七组成的煎剂,使家兔血清甘油三酯明显降低,同时下降过氧化物产物明显降低,使动脉粥样斑块明显缩小。
其它如金银花、银柴胡、地骨皮、牡丹皮、牛黄、芦荟、桑叶、葛根、白芷、海藻、桔梗、天麻、僵蚕、罗布麻、陈皮、茵陈、徐长卿、荔枝核、金樱子等也都有一定的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