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守则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阳塔煤矿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为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和生产效率,引导和推动煤矿企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研发应用煤矿机器人, 简化生产系统,优化劳动组织,减少井下作业人数,从源头上防控群死伤事故风险。
根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试行)》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单班作业人数限员规定(记行)》(煤安监行管【2018138号)文件要求,结合本矿的产能,灾害情况、作业业场所设置、生产工艺及作业形式等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意义1、坚持保证安全生产的原则。
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编制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和《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符合煤矿客观实际,反映出合理和相对稳定的生产劳动组织结构及其变化,减人提效,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编制必须立足于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优化劳动力配置,挖掘各工种内部潜力、提高工时利用率,合理减少工人作业时间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编制必须根据煤矿企业自身实际,在国家和省确定的框架内科学合理的确定。
4、坚持安全高效的原则。
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编制必须坚持既要满足安全的要求,又要满足减人提效的要求,确保安全高效的组织生产。
二、组织结构组长:梁轶博(安全副矿长)成员:陈文义(调度主任)、郭振雄(安检科科长)、王小亮(生产技术科科长)史瑞强(通风科科长)、袁正明(地测科科长)、陈波(综采队队长)、刘志强(掘进队队长)、吴继全(机运队队长)阿拉塔(杂工队队长)陈纲(供排队队长)三、工作流程(一)、科学优化劳动组织,合理进行人力资源配备1、各生产业务科室要合理规划,科学分布各采区的采掘工作面衔接,控制采掘工作面个数,提高采掘效率,原则上一个采区只能同时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和两个掘进工作面,避免井下作业队组及作业人员的不合理集中;2、优化队组编制,尽可能的减少管理层次和作业环节;工作面和队组推行两个小班生产,一个小班检修的三班八小时工作制;3、在科学布局一线采掘工作面的同时,要在现有条件下减少辅助运输环节,结合我公司实际,在超过七十米的掘进工作面要布置胶带运输机进行运输,严禁使用非防爆机械进行运输。
劳动定员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劳动定员管理,防止超强度、超能力、超定员生产,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216号)文件要求,现结合我矿实际情况,严格合理控制入井人数,以减少重特大伤亡事故的发生,特制定以下具体措施:一、制定现场劳动定员管理的原则1、坚持安全生产的原则。
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标准的制定必须符合新《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和《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符合矿井安全生产的客观实际,反映出合理和相对稳定的生产劳动组织结构及其变化,通过“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措施的落实,实现增速提效,促进矿井安全生产。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标准编制必须立足于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优化劳动力配置,挖掘各工种内部潜力、提高工时利用率,合理减少工人作业时间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标准制定必须根据矿井安全生产实际,科学合理的进行编制。
4、坚持按定额定员管理的原则。
对有定额标准的作业项目要按劳动定额标准定员,合理节约劳动生产力。
5、坚持限定人员数量的原则。
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标准编制既要满足减人提效的要求,又要满足基本生产岗位的要求,确保安全高效的组织生产。
二、劳动定员管理规定和执行标准1、健全、完善劳动定员管理工作。
各生产工区要严格按照劳动定额定员标准配备现场作业人员的数量,严格按定员标准组织生产,层层建立劳动定额定员考核办法,实行排休班制度。
相关人员要切实做好劳动定员原始记录、入井人员考勤和统计分析等工作,确保劳动定员标准得到认真贯彻落实。
2、加强劳动定员管理。
所有入井人员必须佩带人员位置标示卡入井,以便对各单位出入井人员数量按照定额数量时时进行监控。
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1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制定部门:某某单位时间:202X 年X 月X 日封面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为规范本单位生产生活及工作次序,确保本单位相关工作有序正常运转,根据单位发展需要,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望本单位职工严格执行!根据国务院446号令精神,为严格控制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保证煤矿生产安全与员工身体健康,为实现我矿规范化管理,特拟定本劳动定员管理制度。
1、一煤矿主要承担人务必认真仔细落实《煤矿安全专篇》编制的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个数,以此为据安排定员,不得增加回采工作面及掘进工作面个数来达到增加定员超能力生产的目的。
2、回采工作面及掘进工作面务必根据《作业规程》中规定的定员上岗作业,不得任意增加每班作业人数来提高生产能力,违反规定,处罚责任人200-500元/次。
3、不得超劳动强度、超时工作,严格实行8小时工作制,除特殊情况处理安全隐患外,不得随意加班延点。
4、特作人员与其它岗位人员实行岗位定员:安检员、瓦检员、放炮员、机电工、绞车工、监控员、其它井下后勤人员均按安全生产的实际如需配备,不得随意增减。
25、定员员工务必同煤矿签定劳动合同、安全生产责任书并如实配合矿方设立员工档案。
6、定员员工务必按矿方要求配合医院进行健康检查,以便煤矿设立员工健康档案。
7、员工务必经煤矿或上级煤炭主管部门培训后考试合格才能入井工作。
特作人员务必持有效证件。
8、上岗员工务必遵守煤矿劳动纪律。
坚守岗位,干好、干足8小时。
准时上下班,特殊情况要请假,矿方同意后才能离开矿上。
9、煤矿员工务必参加每月二次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认真仔细做好学习听讲,考试不及格者,须补课学习后重新补考。
10、业余时间可开展正常娱乐活动,不允许赌博与酗酒闹事,违者按《三违处罚条例》处罚50元-500元/次的罚款或者开除出矿。
某某单位(人)202X年X月X日3。
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范文本规章制度旨在确保井下劳动组织的定员合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并规范相关管理和考核标准。
全部井下劳动组织成员应遵守以下规定。
1. 定员管理标准1.1 定员范围井下劳动组织的定员范围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
1.2 定员计划1.井下劳动组织应依据实际工作需求订立定员计划,并在每年年底进行评估和调整。
2.定员计划应充分考虑到项目类型、工作强度、技术要求、安全风险等因素,确保定员合理。
1.3 定员数量1.定员数量依据实在岗位职责进行科学测算,考虑到工作量、工作时长和人员间的协作需求等因素。
2.定员数量由相关部门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核并上报。
1.4 定员配置1.定员配置应依据岗位要求、资质和本领匹配原则进行。
2.聘请、选拔和录用人员应符合聘请政策和程序,并进行相关的背景调查、资质审核和面试。
2. 定员考核标准2.1 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考核1.定期对井下劳动组织成员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2.考核考虑以下因素:工作进展、质量和效率、工作记录和报告等。
3.考核结果应适时反馈给被考核人员,并记录在档案中。
2.2 安全和环境管理考核1.对井下劳动组织成员的安全和环境管理情况进行定期考核。
2.考核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安全意识、遵守安全规定、安全操作技能、环境保护意识等。
3.考核结果作为评价人员素养和绩效的紧要参考。
2.3 专业学问和技能考核1.对井下劳动组织成员的专业学问和技能进行定期考核。
2.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技能和操作技能、相关理论学问等。
3.考核方式可以采纳笔试、面试、实际操作等形式。
2.4 评语和奖惩1.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井下劳动组织成员,应予以积极评价和嘉奖,并适时通报。
2.对于考核结果较差的井下劳动组织成员,应予以相应的矫正措施和培训,并记录在个人档案中。
3.全部奖惩措施应在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范围内进行。
3. 其他管理规定3.1 定员调整1.井下劳动组织的定员可以依据工作需求进行增减调整。
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井下劳动组织,保障井下劳动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定员制度。
第二条本定员制度适用于井下煤矿、矿山等单位的劳动组织。
第三条井下劳动组织应按照本定员制度进行合理的人员定员,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与计划。
第四条本定员制度的制定、修改及执行等事项,由井下劳动组织负责。
第五条井下劳动组织应加强对本定员制度的宣传教育,保证所有工作人员都能正确理解和遵守本定员制度。
第二章人员第六条井下劳动组织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
第七条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和实施井下劳动组织的各项工作方案与计划,并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八条技术人员负责指导和监督井下劳动的具体实施,确保工作安全和有效。
第九条工作人员根据工作安排,进行井下劳动,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条井下劳动组织应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安排各类人员的数量和比例,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
第三章定项第十一条井下劳动组织应根据工作的性质和工艺流程,确定各类人员的定员。
第十二条管理人员的定员应根据井下劳动组织的大小和复杂程度来决定。
第十三条技术人员的定员应根据井下劳动组织的工作量和技术难度来决定。
第十四条工作人员的定员应根据井下劳动组织的生产能力和工作强度来决定。
第十五条井下劳动组织的人员定员应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第十六条井下劳动组织应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的轮休和休假,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激情。
第四章实施第十七条井下劳动组织应按照人员定员的要求,进行招聘和录用工作人员。
第十八条井下劳动组织应按照工作计划,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第十九条井下劳动组织应设立规范的人事制度,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估机制,激励和奖励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
第二十条井下劳动组织应建立健全的劳动安全制度,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二十一条井下劳动组织应定期组织会议和座谈,了解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机制和流程。
一、目的为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保障员工人身安全,提高劳动生产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矿井所有入井作业人员的管理。
三、定员原则1. 安全第一: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确保入井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2. 合理配置:根据矿井生产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配置入井作业人员。
3. 劳动定员:依法取得煤矿生产许可证的矿井,应积极向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提出核定劳动定员申请,办理核定劳动定员确认手续。
四、定员标准1. 按照矿井管理类别,严格控制入井人员。
批准生产和技术改造的矿井,严格按照省、市批复的技术改造设计、安全专篇核定的劳动定员,控制每班入井作业人数。
批准的基建矿井,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核定的劳动定员,控制每班入井作业人数。
2. 停产停工整顿矿井每班入井通风、排水、检查瓦斯人员不能超过5人。
3. 依法取得煤矿生产许可证的矿井,应积极向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提出核定劳动定员申请,办理核定劳动定员确认手续。
五、定员管理1. 矿井劳动定员核定申请需提交的相关材料:(1)矿井采区布置图;(2)井下辅助工工作岗位示意图(运输设备、泵房、变电所、瓦斯监测点等);(3)各工作面作业规程;(4)矿井生产能力相关证明;(5)矿井实际产量相关证明;(6)矿井生产条件;(7)矿井劳动组织(井下区队编制、人数);(8)上年度劳动定员核定确认手续。
2. 定期检查:矿井应定期对入井作业人员进行检查,确保定员管理制度的落实。
3. 劳动定员调整:因生产需要、技术改造等原因,需调整劳动定员时,应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六、奖惩措施1. 对严格执行定员管理制度,保障安全生产的单位和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定员管理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人员,依法予以处罚。
七、附则1. 本制度由矿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范本一、总则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是为了规范井下劳动组织中的人员配备和管理,有效提升劳动效率和安全性而设立的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井下劳动组织的人员定员。
二、定员原则1. 合理性原则:根据井下工作的性质、工艺特点和安全要求,合理确定井下劳动组织的人员定员。
2. 安全性原则:井下劳动组织的人员定员应当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确保井下工作的安全可控。
3. 高效性原则:井下劳动组织的人员定员应当确保工作的高效进行,避免人员过剩或不足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三、定员程序1. 调查研究阶段:通过调查研究、数据分析以及与相关岗位人员的交流,确定井下劳动组织的人员定员需求,并将其纳入定员计划。
2. 制定定员计划:根据研究结果和井下工作的实际需求,制定井下劳动组织的人员定员计划,明确各个岗位的人员需求。
3. 定员审核:将定员计划提交给相关部门或专家进行审核,确保定员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 定员执行:根据定员计划,招聘或调配合适的人员,并严格按照定员计划进行管理。
四、人员定员标准1. 岗位关联性:根据井下工作的性质和工艺特点,确定岗位之间的关联性,确保各个岗位的配备合理。
2. 工作强度:根据井下工作的强度和工时要求,确定每个岗位所需的劳动力数量。
3. 安全要求:根据井下工作的安全等级和风险程度,确定每个岗位所需的安全人员数量。
4. 绩效考核:根据井下工作的绩效要求,确定每个岗位所需的管理人员数量。
五、定员调整1. 季度评估:每个季度对井下劳动组织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分析人员配置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进行定员调整。
2. 定员调查:根据季度评估的结果,进行定员调查,了解员工对人员配备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井下工作的变化情况。
3. 定员调整:根据季度评估和定员调查的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人员定员的调整,并及时进行调整。
六、人员离岗与新进1. 离岗流程:当井下劳动组织的人员需要离岗时,应遵循相关规定和流程,办理离职手续,同时进行岗位调整或新进人员的补充。
煤矿井下定员管理制度
煤矿井下定员管理制度
根据第446号令《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为严格控制煤矿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生命、身体健康,为实现煤矿规范化管理,特制定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
一、煤矿开采和掘进方式、布局要严格按煤矿设计、安全专篇执行,严禁超出设计范围和设计工作面的个数进行布置。
二、回采和掘进要严格按所编制的《作业规程》规定的人员进行配置,严禁超《作业规程》规定的人工种、人数进行配置。
三、井下回采和掘进时要的按规定配足瓦检员、安全员、放炮员、机电人员等特殊工种人员、其它辅助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配置,不得随意增减。
四、上岗职工必须遵守煤矿的劳动纪律,坚守岗位,干好干满8小时,严禁超时延点作业,暗中增加生产能力,超强度组织生产。
五、根据煤矿设计生产能力(45.0万吨/年),矿井实际配置1个综采工作面、两个炮掘工作面以保证正常生产接续,严禁配置其它采煤或掘进面(以掘代采工作面)。
六、煤矿根据井下作业场所,井下出勤:综采工作面每班出勤人数为21人,掘进人数(按两个掘进工作面计算)32人,合计每个班入井作业人员为53人(包括特殊工种)。
七、井口检身人员要严格按控制入井人员,每班入井人数要向矿调度汇报当班实际入井人数。
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煤矿劳动定员管理,保障安全生产,根据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企业,包括国有煤矿、民营煤矿等各类煤矿。
第三条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应坚持依法依规、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煤矿劳动定员管理的重点是科学确定劳动定员人数,合理配置工作岗位,确保安全生产。
第五条煤矿劳动定员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应遵循人本原则,保护职工权益,关注职工安全和福利。
第二章煤矿劳动定员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七条煤矿劳动定员应科学合理,以安全生产为前提,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
第八条煤矿劳动定员应根据煤矿设计产能、技术设备水平、工作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衡量。
第九条煤矿劳动定员应以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为基础,结合职工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进行合理安排。
第十条煤矿劳动定员应实行动态管理,根据煤矿生产经营情况进行适时调整,确保生产经营的需要。
第十一条煤矿劳动定员应保持适度适量,避免过多或过少造成安全生产隐患。
第十二条煤矿劳动定员应公开透明,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程序,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十三条煤矿劳动定员应公平公正,严禁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等不正当行为。
第三章煤矿劳动定员管理的工作流程第十四条煤矿劳动定员管理的工作流程包括需求分析、人力资源调查、人员需求预测、劳动定员制定、定员公示、定员调整等环节。
第十五条煤矿劳动定员需求分析应结合煤矿生产计划、技术改造计划、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第十六条煤矿劳动定员人力资源调查应对煤矿现有员工的年龄、学历、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等进行全面了解。
第十七条煤矿劳动定员人员需求预测应根据煤矿生产规模、技术改造计划、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预测。
第十八条煤矿劳动定员制定应结合煤矿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要求,综合考虑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确定合理的劳动定员。
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煤矿劳动定员工作,提高劳动定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和劳动者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煤矿的劳动定员工作。
第三条煤矿劳动定员是指根据煤矿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任务,通过科学计算和合理安排,确定各工种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生产任务所需的劳动力数量。
第四条煤矿劳动定员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的方法和数据为基础,合理确定劳动定员数量;(二)负责制原则:明确劳动定员的责任主体和管理权限,落实各级责任;(三)公平公正原则:确保劳动定员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维护劳动者权益;(四)动态管理原则:根据生产情况随时调整劳动定员数量,保证生产安全和工作效率;(五)合法合规原则: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进行劳动定员管理,不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
第二章劳动定员的计算和核查第五条劳动定员的计算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根据生产流程分析各个环节所需的劳动力数量,考虑生产任务的工艺要求和生产效率;(二)根据生产设备与工人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和相关工作;(三)考虑到各个工种的技术要求和劳动强度,确保劳动定员数量合理;(四)综合考虑煤矿的生产能力、人员工作经验和技能水平等因素。
第六条劳动定员的核查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核查流程应当清晰明确,确保核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二)核查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确保核查结果的可信度;(三)核查结果应当与实际生产情况相符,确保生产安全和工作效率;(四)核查结果应当记录并通知相关部门和员工,确保信息透明。
第三章劳动定员的调整和管理第七条劳动定员的调整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生产计划和任务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劳动定员的调整;(二)根据劳动生产率和工艺改进等因素,适时调整劳动定员数量,提高生产效率;(三)根据工人的工作情况、技能水平等因素,调整劳动定员数量,合理安排工作。
第八条劳动定员的管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建立健全劳动定员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确责任主体和管理权限;(二)加强对劳动定员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四)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方便劳动定员的统计和分享。
XXXX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第446号《中华人民共各国国务院令》,严禁超定员组织生产,严格控制井下作业人数,促进我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经矿研究决定,特制定《XXXX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
1、井下劳动定员标准确定的依据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我矿安全生产的需要。
严格控制入井人数,每个采区、每小班不得超过100人,采煤工作面不得超过29人,掘、维工作面不得超过9人。
2、各单位要结合我矿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井下定员标准。
井下定员标准一旦确定,各单位必须严格遵守,不得以任何理由超定员组织生产。
3、由于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发生变化,需要修改劳动定员时,各单位要书面报告,阐述修改井下定员的理由、劳动组织人数的增减及工作地点变化情况,经生产矿长、安监处长审批,同时报人力资源科、安监大队备案。
4、按岗位定员。
根据设备的操作岗位或其它工作岗位来编制井下定员人数。
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业务分工确定井下定员人数。
6、矿属各单位要根据井下劳动定员标准,认真贯彻执行,各采区(工作面、工作地点)在岗人员不准超过井下定员人数。
7、在贯彻井下劳动定员工作中,要本着精干、高效、把人员压缩到最低限度的原则,一人能干的活,决不安排二人或多人。
要尽量压缩井下作业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没经过井下知识培训的人员不允许下井,无特种作业资格证的人员不得从事特种作业。
8、提倡一职多能,兼职作业。
但兼职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培训合格证后才能正式上岗。
9、注意职工劳逸结合,严格控制加班,不提倡交叉作业,不提倡连班加点,要安排好职工的正常轮休制度。
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加班时,事后要安排好给予同等时间的补休。
绝对禁止为了抢进度而疲劳作业、连班作业。
10、井下作业场所实行挂牌管理。
牌板上要注明工作地点,施工单位、定员人数、实际人数等。
11、安监大队干部要了解全矿井下劳动定员情况及全矿当班实际井下在岗人数,安监大队的安检员要了解分管地点及检查线路的井下劳动定员情况及当班实际井下在岗人数。
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井下劳动组织的定员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定员原则1. 井下劳动组织定员应以确保安全生产为前提,按照工作任务和工作条件确定合理的人员数量;2. 计划生产力水平与现实水平相适应,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益;3. 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严禁以身份、背景等非能力素质因素确定定员。
第三章:定员程序1. 确定井下劳动组织的总定员数,由井下劳动组织管理部门负责提出申请,并经过相关主管部门审核批准;2. 按照井下劳动组织的生产工艺、安全要求等因素,确定各岗位的定员数;3. 根据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及要求,确定人员能力和素质要求,并进行面试、测试、考核等程序;4. 将拟录用人员信息报送相关主管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进行录用;5. 根据需要,进行回避与退役,以保证人员的轮岗、休息及补充,避免人员过劳;6. 定期进行定员评估,根据生产任务情况进行调整。
第四章:定员计划1. 按照井下劳动组织的生产计划和工作任务,制定定员计划;2. 定期分析井下劳动组织的生产水平和工作需求,调整定员计划;3. 根据定员计划,确定各岗位的招聘计划,并及时公布。
第五章:岗位定员1. 根据井下劳动组织的生产工艺和安全要求,确定各岗位的定员数;2. 不同岗位的定员数应根据生产任务的紧急程度、技术复杂度、风险程度等进行适当调整;3. 对一些特殊岗位,如监测岗、救援岗等,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岗并确定定员数。
第六章:人员录用1. 招聘人员应按照井下劳动组织定员计划进行,以能力为主要标准;2. 招聘程序一般包括招聘公告、报名、初试、复试、体检、政审、聘用等环节;3. 招聘人员应了解井下劳动组织的安全生产要求、岗位职责等内容,确保适应工作需要。
第七章:人员调配1. 井下劳动组织应根据生产任务的需要,根据人员专业、能力等进行合理调配;2. 人员调配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禁以任人唯亲、亲信安排等非能力素质因素进行调配。
煤矿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1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为加强劳动定员管理,防止超强度、超能力、超定员生产,促进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如下劳动定员管理规定。
一、组织领导为加强矿井劳动定员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公司成立领导小组,总经理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专业副总和业务部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劳动定员管理实施规划的制定和考核落实。
二、劳动定员标准根据安监总煤行【2007】218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强煤矿劳动定员管理,严格控制井下作业人数通知》、鲁煤安管【2007】64号文关于《山东省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实施意见》,山东省煤炭工业局鲁煤规发【2013】5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生产管理的通知》精神,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劳动定员标准如下:1、合理安排矿井生产接续和作业计划;坚持正规循环作业,均衡生产。
2、合理编制矿井生产接续方案,控制采、掘工作面个数同时开采的采区个数不超过3个、在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不超过3个回采工作面或5个以上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
3、控制入井人数,确保每个采区同时作业的采掘人员每小班不超过100人,其中采煤工作面每小班不超过26人,掘进工作面每小班不得超过16人。
三、保障措施1、坚持正规循环作业,均衡生产;按规定安排主要采掘设备、提升运输设备检修,严禁挤占设备检修时间进行生产作业,严禁两班交叉作业。
2、按照技术换人、装备换人和管理换人的原则,积极采用先进开采技术、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简化生产系统;加大科技投入,逐步实现主运、排水、供电等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加强技术培训,实现一岗多能,减少岗位工设置。
3、合理劳动组织,采取分区进行检修和按“三八”制作业方式组织生产;按法定出勤班数22个设定下井个数,控制出勤班数;同时采用合理集中生产的原则,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减少辅助人员下井人数;根据工作需要,减少部分部室人员下井指标,同时取消与井下生产无关或关系不大人员的下井指标。
晋煤集团天安公司润宏煤业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我矿井下劳动定员及入井人数的控制、管理,防止超定员生产,根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和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试行)等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本矿的区队编制、作业场所设置、生产工艺及作业形式等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一、劳动定员管理原则1、坚持保证安全生产的原则.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编制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和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符合煤矿客观实际,反映出合理和相对稳定的生产劳动组织结构及其变化,减人提效,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编制必须立足于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优化劳动力配置,挖掘各工种内部潜力、提高工时利用率,合理减少工人作业时间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编制必须根据煤矿企业自身实际,在国家和省确定的框架内科学合理的确定.4、坚持安全高效的原则.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编制必须坚持既要满足安全的要求,又要满足减人提效的要求,确保安全高效的组织生产.二、井下劳动定员标准1、严格按照规定控制入井人数.我矿核定生产能力为45万吨,按照省政府规定每班入井人数不得超过70人.综采队不超15人,掘进队不超15人,机运队不超18人,抽放队不超4人,探水队不超3人,安检4人,瓦检4人,带班矿领导1人.跟班科长1人,部室临时下井工作人员不超5人.2、严格控制采掘工作面人数.按照“一井一面”要求,井下最多同时布置1个采煤工作面和2个掘进工作面.3、严格按核准能力均衡组织生产,严禁两班交叉作业,除带班矿领导、跟班科长、区队长、班组长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在现场交接班以外,其余人员严禁现场交接班.三、劳动定员管理制度1、劳动定员一般不予变动,在生产地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生产设备和机械化程度发生重大改变、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重大改进,以及发现劳动定员存在较大问题时,应重新核定.2、严格按照劳动定员标准配备作业人员,严格按定员组织生产.3、各相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全面负责,副科、队长要协助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做好该项工作,并对当班的井下劳动定员管理负责.4、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在编制作业规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严格按照井下作业场所的生产条件、工程量、生产工艺及作业方式等实际情况,编制合理可行的劳动组织和出勤内容,明确作业场所每班的实际作业人数.5、各区队的当班班组长必须在班前点名统计清当班的实际下井人数.6、所有人员下井时,必须到充灯房领取矿灯和自救器,并随身携带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定位卡.7、充灯房、检身房要严格按照煤矿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及时、准确地统计好每班的出入井人员数量,并及时将本班的上下井人员统计情况报至矿生产调度部.8、监控中心要每班对人员定位系统出入井人数进行不定时浏览,并将每班出入井人数及时汇报生产调度部.9、安全管理部要对各单位的井下劳动定员情况开展日常检查.10、其它未尽事宜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二〇一八年一月。
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范文一、综述煤矿劳动定员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合理安排矿工的劳动定员,确保矿井生产正常运行和员工安全。
本制度旨在规范煤矿劳动定员管理的程序和要求,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二、管理程序1. 劳动定员计划编制煤矿应按照生产任务、设备状况、矿井布置等情况,编制劳动定员计划。
计划内容包括各岗位的劳动定员人数、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等。
计划应经矿长批准后执行。
2. 劳动定员调整2.1 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如遇生产任务变动、设备损坏等情况,需要对劳动定员进行调整。
调整应经矿长批准,并及时通知相关岗位负责人。
2.2 劳动定员调整时需充分考虑矿井安全生产状况和劳动强度,确保调整后仍能保证矿井安全和正常生产。
3. 劳动定员管理3.1 煤矿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劳动定员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各岗位的劳动定员得到有效执行。
3.2 劳动定员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岗位工作量的测量和分析,及时调整岗位劳动定员,保证符合实际需求,合理分配劳动力资源。
三、岗位劳动定员1. 岗位劳动定员标准的确定煤矿应根据各岗位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岗位劳动定员标准。
标准要以安全生产为前提,综合考虑人力资源和设备状况等因素。
2. 劳动定员人数的确定2.1 岗位的劳动定员人数应根据工作量、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等实际情况来确定。
需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
2.2 劳动定员人数的确定需考虑到矿井的巡检、维修、供车等非采矿工作,以确保矿井非采矿工作的正常进行。
3. 劳动定员的执行和调整3.1 各岗位应根据劳动定员标准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和调整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
工作量超过岗位劳动定员标准时,需适当调整岗位人数或增设临时工。
3.2 劳动定员的调整应经矿长批准,并及时通知相关岗位负责人和职工,确保调整后不会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和安全。
四、职责分工1. 矿长1.1 批准劳动定员计划和调整。
1.2 监督和检查劳动定员的实施情况。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井下作业安全,提高生产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矿山井下作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从事井下作业的矿山企业。
第三条井下作业定员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依法管理,规范作业;3. 科学合理,动态调整;4. 责任明确,奖罚分明。
第二章定员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井下作业定员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矿山企业应设立井下作业定员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井下作业定员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第六条井下作业定员管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1. 制定井下作业定员管理制度;2. 组织开展井下作业定员管理工作;3. 监督检查井下作业定员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4. 处理井下作业定员管理中的重大问题;5. 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井下作业定员管理工作情况。
第七条矿山企业应设立井下作业定员管理办公室,负责井下作业定员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八条井下作业定员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1. 负责编制井下作业定员计划;2. 负责井下作业人员的配备和调整;3. 负责井下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和发证;4. 负责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5. 负责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用品的发放和管理;6. 负责收集、整理和上报井下作业定员管理相关资料。
第三章定员标准第九条井下作业定员标准应根据以下因素综合考虑:1. 矿山企业规模和作业类型;2. 矿井地质条件;3. 井下作业设备和技术水平;4. 井下作业环境;5. 井下作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第十条井下作业定员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定员标准;2. 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定员标准;3. 不得违反国家规定的井下作业人员配备比例。
第十一条井下作业定员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1. 井下作业人员总数;2. 各工种作业人员数量;3. 各工种作业人员配备比例;4. 各工种作业人员作业时间;5. 井下作业人员休息时间。
荥经县**煤业有限公司(**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劳动定员原则荥经县**煤业有限公司2月25日荥经县**煤业有限公司(**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和劳动定员原则为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我矿公司劳动定员管理,避免超强度、超能力、超定员生产,现根据《国务院有关避免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旳特别规定》、《国务院有关增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旳若干意见》、《四川省小煤矿安全生产基本规定》,四川省安全监管局四川煤监局(川安监〔〕72号)《有关减少井下作业人数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旳实行方案》旳告知等有关规定,特制定荥经县**煤业有限公司**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制度。
一、劳动定员管理原则1、坚持保证安全生产旳原则。
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原则编制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和《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旳规定,符合煤矿客观实际,反映出合理和相对稳定旳生产劳动组织构造及其变化,减人增效,保证安全生产工作旳需要。
2、坚持“以人为本”旳原则。
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原则编制必须立足于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优化劳动力配备,挖掘各工种内部潜力、提高工时运用率,合理减少工人作业时间和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合理持续生产,实行“三八制”作业形式,履行“四六制”作业形式,避免单班和两个班作业形式。
按定员合理劳动组织,坚持正规循环作业,履行岗位原则化作业流程,严格控制加班加点。
优化调节设备检修、巷道修复、物料运送、安装回撤等作业时间,避免在同一工作地点安排检修班与生产班平行或交叉作业;避免在同一作业区域安排多种单位、多头指挥混岗作业。
严格执行煤矿入井人员公示制度,错时、合理安排非生产活动,避免个别时段、特别是上午时段人员集中入井。
逐渐减少井下作业岗位。
加强安全培训,提高职工劳动技能。
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范畴内,摸索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能”,对井下部分作业岗位进行整合。
整合职能相近旳管理机构,实行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环节。
3、坚持实事求是旳原则。
精心整理
晋煤集团天安公司润宏煤业
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我矿井下劳动定员及入井人数的控制、管理,防止超定员生产,根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和《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试行)》等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本矿的
1《安234、坚持安全高效的原则。
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编制必须坚持既要满足安全的要求,又要满足减人提效的要求,确保安全高效的组织生产。
二、井下劳动定员标准
1、严格按照规定控制入井人数。
我矿核定生产能力为45万吨,按照省政府规定每班入井人数不得超过70人。
综采队不超15人,掘进队不超15人,
机运队不超18人,抽放队不超4人,探水队不超3人,安检4人,瓦检4人,带班矿领导1人。
跟班科长1人,部室临时下井工作人员不超5人。
2、严格控制采掘工作面人数。
按照“一井一面”要求,井下最多同时布置1个采煤工作面和2个掘进工作面。
3、严格按核准能力均衡组织生产,严禁两班交叉作业,除带班矿领导、
1
2
3
4
按照井下作业场所的生产条件、工程量、生产工艺及作业方式等实际情况,编制合理可行的劳动组织和出勤内容,明确作业场所每班的实际作业人数。
5、各区队的当班班组长必须在班前点名统计清当班的实际下井人数。
6、所有人员下井时,必须到充灯房领取矿灯和自救器,并随身携带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定位卡。
7、充灯房、检身房要严格按照《煤矿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及时、准确地统计好每班的出入井人员数量,并及时将本班的上下井人员统计情况报至矿生产调度部。
8、监控中心要每班对人员定位系统出入井人数进行不定时浏览,并将每班出入井人数及时汇报生产调度部。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