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治疗现状
- 格式:docx
- 大小:30.54 KB
- 文档页数:3
甲状腺癌指南甲状腺癌是一种发生在甲状腺中的恶性肿瘤,它属于少见的癌症类型,但在近年来的发病率却有所上升。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甲状腺癌的指南,介绍该疾病的症状、诊断方法、治疗选项以及预防与康复措施。
一、症状甲状腺癌可以表现出多种症状,但在早期阶段可能不易察觉。
常见的症状包括:1. 甲状腺肿块:感觉到颈部出现硬块或结节,可伴随轻微的疼痛。
2. 声音变化:声音嘶哑或变得低沉。
3. 咽喉不适:感觉喉咙有异物感或吞咽不畅。
4. 颈部淋巴结肿大:出现颈部肿大的淋巴结。
二、诊断如果您担心自己可能患有甲状腺癌,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1.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摸甲状腺和颈部的淋巴结来检查异常肿块。
2. 血液检查:检查甲状腺功能指标和甲状腺肿瘤标志物,如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
3.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成像观察甲状腺的结构和异常肿块。
4. 放射性核素扫描:使用放射性碘或其他放射性物质来观察甲状腺组织的功能和活性。
5. 活检:通过获取甲状腺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是否为癌细胞。
三、治疗选项甲状腺癌的治疗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手术:切除甲状腺或部分甲状腺,以去除肿瘤。
2. 放射治疗:使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
3. 放射碘治疗:口服放射性碘,以摧毁剩余甲状腺组织或转移瘤细胞。
4. 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服用合成的甲状腺激素替代体内缺失的甲状腺激素。
5.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的癌症细胞分子靶点进行药物治疗。
6. 化疗:使用抗癌药物杀死癌细胞。
四、预防与康复虽然甲状腺癌的具体原因并不清楚,但一些预防和康复措施可以帮助降低患病风险和提高治疗效果:1. 定期体检:进行定期的甲状腺和颈部检查,及时发现异常肿块。
2. 饮食调节:保持健康饮食,适度摄入碘元素,如海产品、碘盐等。
3. 避免暴露于放射线:最大限度地减少放射线的接触,如避免多次进行X射线检查。
4. 心理支持:甲状腺癌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及时进行心理支持和咨询。
临床甲状腺癌基因检测报告解读的现状与思考简介: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检测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甲状腺癌基因检测成为了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癌的关键工具之一。
然而,甲状腺癌基因检测报告的解读却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惑。
本文旨在探讨临床甲状腺癌基因检测报告解读的现状,并提出相关思考。
一、临床甲状腺癌基因检测报告的现状甲状腺癌基因检测报告通常包含详细的基因信息、突变类型、突变频率等数据。
然而,由于科学研究的进展日新月异,这些数据的解读并不总是一目了然的。
首先,基因突变的性质和影响大大增加了报告解读的复杂性。
甲状腺癌是一个高度异质性的肿瘤,突变的类型和频率存在较大的差异。
有些突变是驱动突变,可以促进肿瘤的发展和生长;而另一些突变则是乘客突变,对肿瘤的发展并没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解读报告时需要去区分驱动突变和乘客突变,以确定其对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
其次,基因突变的复杂性使得解读报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例如,在甲状腺癌中,激酶基因的突变通常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然而,有时这些突变可能会出现在多个激酶基因中,导致指导治疗方案变得更加复杂。
此外,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同一突变在不同患者身上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意义。
因此,在解读报告时需要综合考虑突变的类型、频率、相关研究结果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
最后,甲状腺癌基因检测报告的解读需要与其他临床信息相结合。
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往往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病史、影像学结果、细针穿刺活检结果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基因检测报告应当作为辅助诊断的一个重要参考,不应作为独立的依据。
因此,在解读报告时需要与临床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以确保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准确性。
二、甲状腺癌基因检测报告解读的思考针对临床甲状腺癌基因检测报告解读的现状和挑战,我们可以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首先,加强基因突变的分类和定义。
建立更加细致的分类系统,将突变分为驱动突变和乘客突变,并根据哪些突变因素具有临床意义进行分类。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美国国家癌症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1985~2005年非西班牙裔的白种女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率增加了1倍,而其他种族的女性患者也增加了20%~50%。
目前,甲状腺癌已是女性恶性肿瘤第5位的常见肿瘤。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于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也越来越多。
本文就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甲状腺癌的诊断1.1 病理诊断1.1.1 术前细针穿刺活检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具有创伤小、快捷、准确的优点。
有文献报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符合率达到了96.7%,结合免疫化学细胞计数,可以使敏感性达到100%。
1.1.2 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冷冻切片是确诊甲状腺癌的可靠方法,随着高档冷冻制片机的使用,其制作出来的冷冻切片质量高、染色好,能够辨认乳头状结构及毛玻璃样核,部分可观察到砂粒体、钙化灶或磷化灶。
1.1.3 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是确诊甲状腺病变良性和恶性的金标准。
乳头状癌一般有乳头状结构,可见毛玻璃核;滤泡癌可伴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髓样癌可见条索状结构,浸润性生长,可见玻璃样变性或淀粉样变性,癌组织挤压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
1.2 影像学检查1.2.1 超声方少兵等研究结果显示,高频超声表现为实行肿块呈低回声或无回声,内可见沙粒状钙化,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血流阻力增加,提示肿块内血流丰富。
乌丽亚提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能显示肿块内部结构及血流情况,脉冲多普勒显示血流高速、阻力高、宽频带,部分逆向频谱。
1.2.2 CT 冯浩等研究结果显示,CT诊断甲状腺癌的符合率达到92.5%。
国外有研究认为甲状腺恶性病变多边缘强化,而良性病变多不均匀强化。
罗德红等研究认为,当肿块中显示颗粒状的钙化点时,应考虑甲状腺癌的可能。
1.2.3 核素显像核医学对患者安全、无创伤,能以分子水平在体外定量地、动态地观察人体内部的生化代谢、生理功能和疾病引起的早期、细微、局部的变化,提供了其他医学新技术所不能替代的简便、准确的诊断方法。
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甲状腺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它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以及甲状腺结节等多种类型。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突破和科学研究的进展,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甲状腺疾病的诊断1. 临床症状与体征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于诊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常出现心悸、多汗、体重下降等症状,伴有甲状腺肿大和震颤等体征。
相比之下,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患者则表现为乏力、低体温、便秘等症状,同时甲状腺常呈现轻度肿大。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甲状腺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检查项目是血清甲状腺素(T3、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测定。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血中T3和T4水平升高,而TSH水平下降。
相反,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时,血中T3和T4水平下降,TSH水平升高。
3.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甲状腺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它可以帮助发现甲状腺结节、肿块等异常情况。
此外,放射性碘摄取率检查和甲状腺核素扫描也是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有用检查手段。
二、甲状腺疾病的治疗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甲状腺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抗甲状腺药物如硫氨酮、甲巯咪唑等可以有效地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以达到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目的。
对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患者,则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如口服甲状腺素。
2. 放射性碘治疗放射性碘治疗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口服放射性碘-131,将其富集于甲状腺组织,发出放射线破坏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是一种简单、安全并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3. 外科手术对于甲状腺结节或肿瘤患者,外科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通过手术切除甲状腺组织,可达到去除病变和减轻症状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手术治疗适用于甲状腺结节存在恶变风险或导致窒息、吞咽困难等严重症状的患者。
4. 介入治疗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在甲状腺疾病的治疗中也逐渐崭露头角。
甲状腺癌诊断与治疗研究新进展摘要:甲状腺癌是甲状腺组织中发生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增加,引起了医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和改进的状态,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甲状腺癌的研究和治疗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病因学、分子生物学、影像学、外科手术、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和护理支持等。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科学家和医生们不断改善了对甲状腺癌的了解,并发展了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关键词:甲状腺癌;诊断;治疗;进展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源于甲状腺组织,是甲状腺最主要的恶性肿瘤类型。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
这一现象部分归因于更广泛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同时也可能受到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1]。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新的影像学技术、分子生物学工具以及治疗方法的不断涌现,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
同时,多学科合作和个性化治疗策略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康复机会。
1甲状腺癌的概念1.1甲状腺癌的定义甲状腺癌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组织的恶性肿瘤,通常由甲状腺内的滤泡细胞、髓样细胞、淋巴样细胞或间叶细胞发展而来。
它是甲状腺最主要的恶性肿瘤类型。
甲状腺癌可分为多个亚型,包括乳头状甲状腺癌、滤泡状甲状腺癌、髓样甲状腺癌和未分化甲状腺癌等,每种亚型都具有不同的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1.2发病率和流行病学数据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过去几十年中逐渐上升。
这一趋势可能部分是由于更广泛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包括超声检查和甲状腺素检测。
根据全球癌症统计数据,甲状腺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
此外,甲状腺癌对女性的影响更大,女性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2]。
1.3不同亚型的特点乳头状甲状腺癌:乳头状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亚型,通常生长缓慢,有较好的预后。
不少人把甲状腺癌称为“幸福癌”,因为它通常会在早期被发现。
其一是人们越来越重视体检,甲状腺B超很容易发现问题,其二是能在颈部形成明显的肿块(结节),患者更容易察觉到异常,有助于及早就医治疗。
关键还在于大多数甲状腺癌类型恶性程度较低,生长缓慢,且不容易扩散到其他部位,这使得治疗相对较容易,并且有更好的预后。
尽管如此,仍然不可轻视甲状腺癌,也有小部分是高度恶性的。
了解甲状腺癌甲状腺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的病理类型:1.乳头状癌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类型,占甲状腺癌的80%—90%。
它通常生长缓慢,具有良好的预后。
乳头状癌通常有较低的转移和复发率,患者的生存率较高。
2.滤泡状癌滤泡状癌占甲状腺癌的5%—15%。
生长较慢。
但相对于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有更高的转移和复发风险,治愈率也相对较高。
3.髓样癌髓样癌占甲状腺癌的3%—5%,起源于甲状腺的C细胞,这些细胞产生降钙素。
髓样癌有较高的转移风险,尤其是对淋巴结和其他器官的转移,预后取决于癌症的分化程度和早期诊断。
4.未分化癌未分化癌是甲状腺癌中最罕见但最具侵袭性的类型。
通常生长迅速,具有较差的预后,通常难以治疗,并且经常扩散到其他器官,恶性程度很高。
了解到这些以后,我们就认识到了,即使是最容易治愈的癌症仍需要提高警惕。
警惕身体上这些症状以下是甲状腺癌可能出现的高危症状:1.可触及颈部肿块或结节甲状腺癌通常会形成一个或多个肿块或结节,可以在颈部进行触摸。
这些肿块可能是无痛的,但也可能引起不适或压迫感。
2.颈部肿块增大或变硬如果你注意到颈部肿块在短时间内增大或变得更坚硬,这可能是甲状腺癌的征兆。
3.颈部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癌可能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位于颈部的侧面或颈部前方,当它们受到癌细胞影响时,可能会增大并变得明显可触。
4.喉咙不适或声音变化甲状腺癌可能压迫喉咙或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或声音变化。
这可能是由于癌症侵犯周围组织或淋巴结引起的。
5.吞咽困难或疼痛甲状腺癌的肿瘤可能导致吞咽困难或疼痛感,特别是当肿瘤压迫食道时。
引言概述: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在过去几十年里显著增加。
针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要求针对性和全面性的指南。
本文将对最新的甲状腺癌指南进行解读,以帮助患者和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甲状腺癌。
正文内容:1.甲状腺癌的分类与病因:甲状腺癌可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等几种类型。
其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某些突变基因有关。
这些分类和病因的论述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甲状腺癌的本质和特征。
小点1: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点和治疗策略小点2:滤泡状癌的特点和治疗策略小点3:髓样癌的特点和治疗策略小点4:未分化癌的特点和治疗策略小点5:甲状腺癌的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相关研究进展2.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与筛查:早期诊断是提高甲状腺癌治愈率的关键。
本部分将介绍甲状腺癌的常见临床表现,重点讨论甲状腺超声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细针穿刺活检等诊断方法的应用和准确性。
小点1:甲状腺癌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小点2:甲状腺超声检查在早期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作用小点3:细针穿刺活检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和准确性评估小点4:其他影像学检查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辅助价值小点5:甲状腺功能检测在甲状腺癌筛查中的作用和意义3.甲状腺癌的治疗原则:甲状腺癌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并进行个体化治疗。
本部分将对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甲状腺癌治疗手段进行详细的论述。
小点1:手术治疗在甲状腺癌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小点2:放射治疗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和疗效评估小点3:内分泌治疗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和副作用小点4:靶向治疗在甲状腺癌中的作用和疗效评估小点5:甲状腺癌的综合治疗策略和个体化治疗进展4.甲状腺癌的预后评估与随访:预后评估和随访是甲状腺癌治疗的重要环节。
本部分将介绍影响甲状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甲状腺癌的预后评估模型和随访策略,并提供必要的生活方式指导。
小点1:甲状腺癌预后评估的指标和方法小点2:相关因素对甲状腺癌预后的影响小点3:甲状腺癌的随访策略和方法小点4:甲状腺癌患者的生活方式指导小点5:甲状腺癌术后康复指导和支持5.甲状腺癌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甲状腺癌的研究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
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概述甲状腺肿瘤是指发生在甲状腺组织中的良性或恶性肿瘤。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甲状腺肿瘤是最常见的内分泌器官恶性肿瘤,但大部分为良性。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一、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甲状腺肿瘤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随着肿块的增大可能会引起颈部不适或者压迫相关组织而导致喉咙不适、吞咽困难等,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声音嘶哑等问题。
此外,一些恶性肿瘤可以通过淋巴道转移至颈部淋巴结区域,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
2. 影像学检查超声波检查是最常用也是最具有价值的初筛检查方法。
超声可以评估甲状腺肿块的大小、数量、形态特征等,通过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术可以进一步明确肿瘤的良恶性。
3. 细针穿刺活检细针穿刺活检是确定甲状腺结节性质的最可靠方法,对于鉴别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价值。
临床医生将通过无菌技术下,使用0.6-0.7mm细针穿刺肿瘤部位并抽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二、治疗原则1. 良性甲状腺结节对于经过超声和细针穿刺活检确认为良性结节,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而应该进行定期随访以监测结节大小和功能变化。
2. 甲状腺癌(1)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是甲状腺癌主要的治愈方法之一。
根据癌变类型及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通常分为全切除和次全切两种方式。
在全切除后会考虑是否进行131碘治疗。
(2)放射治疗:将放射性碘化物131I注入体内,用以杀灭残留甲状腺组织或转移灶。
该治疗方法常在手术之后进行,可有效降低甲状腺癌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3)药物治疗:对于晚期、无法手术或有转移的患者,靶向药物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
如利妥昔单抗、索拉非尼等药物可以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扩散。
(4)随访观察:患者在完成治疗后需要定期回访医院进行体检和相关检查,确保早期发现并合理处理任何可能的复发或转移情况。
三、结论甲状腺肿瘤诊断及治疗需要经过严密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案。
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甲状腺疾病是指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各种疾病,包括甲状腺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及甲状腺结节等。
这些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全球甲状腺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得到了不断的进展和改善。
一、甲状腺疾病的诊断甲状腺疾病的诊断通常基于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果。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症状等。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同时进行相关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检测、甲状腺超声以及放射性核素扫描等。
甲状腺功能检测是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检测指标包括甲状腺素(T3、T4)、促甲状腺激素(TSH)以及抗甲状腺抗体等。
根据不同的指标水平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进而指导后续的诊断和治疗。
甲状腺超声检查是评估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判断结节的大小、形态、血流情况等,并进一步分析结节的性质是否良性或恶性。
此外,甲状腺超声还可以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形态以及囊肿等其他异常情况,对于指导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对于一些复杂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放射性核素扫描来明确诊断。
放射性核素扫描通过注射放射性标记的甲状腺素或碘化物,来观察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通过此种检查方法,有助于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二、甲状腺疾病的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旨在纠正甲状腺功能异常、缓解症状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具体的治疗方法因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对于甲状腺亢进症,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治疗以及手术治疗。
抗甲状腺药物可以抑制甲状腺功能亢进,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放射性碘治疗则通过摄取放射性碘,破坏甲状腺组织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手术治疗则适用于药物和放射性碘治疗无效或禁忌的患者,通过切除甲状腺部分或全部组织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甲状腺癌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甲状腺癌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甲状腺癌的认识不断增加,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甲状腺癌的分类、诊断和治疗现状及未来展望。
一、甲状腺癌的分类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四种类型。
其中,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滤泡状癌次之,未分化癌和髓样癌罕见。
根据病理形态学特征,甲状腺癌还可分为经典型和变异型两种。
二、甲状腺癌的诊断1. 临床表现甲状腺癌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直到肿瘤进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肿块、甲状腺肿大、声音嘶哑等症状。
2. 影像学检查甲状腺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甲状腺癌最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超声可以观察甲状腺的形态、大小和结构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肿瘤。
3. 细针穿刺活检细针穿刺活检是诊断甲状腺癌的可靠方法之一,通过取得患者甲状腺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4. 分子学诊断近年来,分子学检测技术成为了甲状腺癌诊断的新兴方向。
分子学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到改变甲状腺癌进程的基因表达和突变,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三、甲状腺癌的治疗1.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方式可以分为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半切术、分段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等。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可以通过高能射线破坏甲状腺癌细胞,抑制瘤体增长,是甲状腺癌治疗的常用手段之一。
3.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是甲状腺癌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通过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达到最终治愈的目的。
四、未来展望1.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工修饰的基因导入到病人的细胞中,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未来,基因治疗有望成为甲状腺癌治疗的新方向。
2.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人体免疫系统对癌细胞进行攻击,达到治疗甲状腺癌的目的。
随着免疫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未来免疫治疗或成为甲状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它主要发生在女性和40岁以上的人群中。
由于早期的症状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在发现疾病时已经进入了中晚期,给治疗带来了困难。
因此,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及早进行,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一、甲状腺癌的诊断甲状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法:1. 临床症状甲状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颈部肿块、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
这些症状对于医生来说很有帮助,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甲状腺癌。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甲状腺癌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包括超声检查、CT和核磁共振(MRI)等检查。
其中,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无痛、无副作用、低成本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并对病变的特点进行评估。
3. 细针穿刺活检细针穿刺活检是甲状腺癌的诊断标准之一,它可以通过穿刺获取组织样本,确定甲状腺癌的类型和恶性程度。
这种方法是一种最常用的甲状腺癌检查方法,具有显著的优点,如操作简单、副作用少、时间短、精度高等。
4. 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血清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情况,如高功、低功等,从而进一步指导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二、甲状腺癌的治疗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案多种多样,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年龄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包括甲状腺全切除、甲状腺半切除等。
手术切除可以帮助患者完全清除癌组织,并对甲状腺癌的分期、判断预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适用于无法进行手术切除或手术后发生复发的甲状腺癌患者。
放射治疗可以通过放疗机产生的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的DNA,达到治疗的目的。
但是,放射治疗也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治疗时需注意剂量控制。
甲状腺癌的诊疗新进展甲状腺癌是一种甲状腺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
根据中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2015年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每十万人中近5人,是十多年前的两倍。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下面将分为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病因方面关于甲状腺癌的病因目前仍然不够明确,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1. 遗传因素一些研究发现,甲状腺癌的家族聚集现象并不罕见。
父辈患者患癌概率约为20%~25%,子女为9%~15%,兄弟姐妹为8%~13%。
对于遗传性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目前仍在研究之中。
目前已发现如下可导致遗传性甲状腺癌的基因突变:RET (多易变性内分泌腺瘤Ⅱ型基因)、TRK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基因)、SDH (线粒体三环素酶复合体)、VHL (von Hippel-Lindau 病基因)、CBL (细胞信号调节分子)、PRKAR1A (蛋白激酶A 抑制剂)、MEN1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系统Ⅰ型基因)、MEN2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系统Ⅱ型基因)、PHOX2B (低氧诱导因子)、KIF1B (微管相关蛋白1B)、CYLD (CYLD lysine 63 deubiquitinase 基因) 等。
2. 放射性因素对于儿童时期接受放射线治疗的人群,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较高。
近年来日本针对福岛核事故随机调查了10万名18岁以下儿童,研究结果显示,经历核事故后1年到4年的儿童甲状腺癌罹患率为关键核辐射下癌症多发的Kuypers 早期发病的1.5~2倍,由此也充分说明了放射性因素对于甲状腺癌的影响。
二、临床表现方面对于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三类:早期甲状腺癌至无症状,中期甲状腺肿瘤压迫邻近组织结构导致症状发生或者部分颈部淋巴结转移引起不适,晚期甲状腺癌大且深淋巴结和器官转移伴有明显的症状。
其中,常见的症状包括:颈前可触及、质地较硬的飞蝗状肿物,伴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
甲状腺癌流行病学分析及超声诊断价值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危害性和严重程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旨在分析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超声诊断在其早期发现和治疗中的价值。
一、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1. 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且以青壮年人群为主。
据统计,我国的甲状腺癌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居于前列。
2. 地域分布差异明显甲状腺癌的地域分布差异明显,我国南北差异较大。
研究表明,高碘地区的甲状腺癌发病率较低,而低碘地区的发病率则相对较高。
3.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甲状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与遗传、环境、放射线等因素有关。
此外,甲状腺结节、炎症等也可能诱发甲状腺癌的发生。
二、超声诊断在甲状腺癌早期发现中的价值超声诊断是甲状腺癌早期发现与治疗中不可缺少的诊断手段之一,具有无损、简便、准确等特点。
1. 早期发现超声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在早期发现甲状腺结节和肿块等异常情况,利于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成功率。
2. 明确诊断超声技术可以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形态学评估,如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还可以结合甲状腺彩超、甲状腺核素扫描等技术进行综合分析,明确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和良恶性质。
3. 术前评估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超声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手术前评估,包括结节的位置、大小、侵犯周边器官等,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4. 随访监测超声技术还可以用于甲状腺癌随访监测,帮助医生评估术后治疗效果和预测复发风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综上所述,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超声诊断在早期发现和治疗中的价值是我们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方面,对促进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甲状腺是人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它形如蝴蝶,位于颈部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生长发育以及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甲状腺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导致各种疾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一、甲状腺疾病的常见类型甲状腺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等。
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
多数患者还常常同时有突眼、眼睑水肿、视力减退等症状。
甲减则恰恰相反,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
患者常表现为畏寒、乏力、手足肿胀感、嗜睡、记忆力减退、少汗、关节疼痛、体重增加、便秘等。
甲状腺结节是指在甲状腺内的肿块,可随吞咽动作随甲状腺而上下移动,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
临床上有多种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退行性变、炎症、自身免疫以及新生物等都可以表现为结节。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 1%。
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四种病理类型。
二、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新进展1、高分辨率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疾病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分辨率超声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甲状腺的结构和形态,对于发现微小的结节、判断结节的性质(如囊性、实性、混合性)以及评估结节的边界、血流等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2、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对于超声检查发现的可疑结节,FNAC 是明确其性质的重要手段。
通过细针穿刺获取结节细胞进行细胞学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
3、血清学检查检测甲状腺相关的血清标志物,如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等,对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以及评估甲状腺癌的复发风险有重要价值。
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治疗现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约占1%,是内分泌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也是内分泌系统肿瘤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1]。
统计研究表明,2010年在美国,有33930例女性患者和10740男性患者被诊断为甲状腺癌,其中1690例患者发生死亡[2]。
在过去的30年中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2.4倍,各种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均逐年增加,是增加速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3]。
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TN)是甲状腺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及体征,其发生与遗传及自身免疫有关,环境因素在促进肿瘤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引发肿瘤基因型和表型的改变[4]。
有时可使临床在诊断与治疗上感到困惑。
如何确定TN是否存在、判断其性质、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ion thyroid cancer,DTC)和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与桥本病并存等疾病如何处理,是目前临床中最常见的基本问题。
随着循证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特别是TN临床病理学和肿瘤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开阔了临床诊断的思路,并促进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
1 甲状腺癌的诊断1.1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与良恶性鉴别:甲状腺结节具有以下特征时恶性危险性增高:低回声、微钙化、边界不清或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缺乏晕,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信号增多、不规则,可提高鉴别诊断良性及恶性甲状腺结节,提高其超声特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文献报道认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周边无声晕,纵横比大于等于1呈低回声,内部钙化灶特别是砂粒样钙化为恶性结节的共同特征[5]。
多发性结节多见于甲状腺增生,孤立结节多见于腺瘤与癌[6]。
46.9%甲状腺增生节结及75.4%甲状腺腺瘤结节有一个或多个囊性结构,内含蓄积的胶质,中央变性和或出血。
良性结节液性暗区所占比例较大,而恶性结节液性暗区所占比例较小,且不规则[7]。
良性结节与正常甲状腺组织比较主要是等回声,结节周围有规则声晕,包膜完整,边界清楚。
而恶性结节以低回声多见,无完整包膜,边界不规则,不清楚,周边声晕厚度不规则,不完全。
结节钙化:良性结节主要是局灶性强回声,而恶性结节粗糙不规则,一簇簇或细微的钙化[8],有资料报道乳头状癌钙化可达93%~95%[9]。
结节边界:良性结节的边界多规则、整齐,而恶性结节的边界不规则,可见毛刺、乳头状突起。
结节纵横比:横切面上甲状腺结节前后径大于左右径时恶性危险性增高[10]。
1.2甲状腺癌的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曾作为TN的首选检查。
正常甲状腺组织与结节对放射性核素吸收和分布的密度不同,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
多数TC为冷结节,囊性结节也为冷结节,仅有10%~15%为恶性,而温结节中也有10%为恶性,因此,热结节并不能完全排除恶性[11]。
放射性核素扫描在某些情况仍有应用价值:①临床上触到TN,若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降低,则提示亚临床甲亢,放射性核素扫描可识别是否为热结节;②确定甲状腺肿的大小;③评价胸骨后甲状腺肿;④测定异位甲状腺组织,如舌下甲状腺肿、卵巢甲状腺肿等;⑤TC转移的检测和治疗观察。
1.3甲状腺癌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自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cell,FNAC)引入诊断TN 后,因其是一种微创性诊断技术,具有安全、可靠、简便、准确等优点,备受临床医师和患者的欢迎。
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US-FNA)对不同大小的甲状腺囊实性及实性结节的诊断具有准确的诊断价值。
高分辨超声可以清楚地显示甲状腺实质内≥2mm的结节,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准确性可达74%~82%;若结合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或组织学活检,准确性可达到90%以上[12]。
李文波等[13]对168例患者的175个甲状腺结节进行US-FNA检查,将穿刺细胞学及组织学的诊断资料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US-FNA对囊实性和实性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性相近(88.8%对94.6%),对≤1 cm及>1 cm实性甲状腺癌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相似(敏感性75.0%对83.9%,准确性94.1%对86.3%)。
1.4甲状腺癌的基因与相关基因的表达甲状腺癌基因及肿瘤相关基因突变和表型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目前研究结果已证实ret原癌基因突变、p53基因突变或缺失、甲状腺转录因子(Pax8)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重排等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14]。
其中基因突变源于基因重新排列和染色体转位,是TC独特的发生机制。
gsp、ra$、ret、met等原癌基因和TSH受体均可在TN中表达,其中有20%并不依赖TSH,而是自主分泌甲状腺激素。
80%的自主性结节是由于激活TSH受体突变而引起的。
无功能性结节中常见的突变基因为ret。
抑癌基因p53和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与进展型和未分化TC相关。
Cooper等[15]认为基因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如良性高功能结节和腺瘤中分子表达异常为gsp基因和TSH受体;而滤泡状腺癌中Pax8/PPARγ转位和rag基因激活;乳头状腺癌则为ret基因转位和met基因激活等,在甲状腺髓样癌患者中降钙素可升高至1000ug/L以上。
2 甲状腺癌治疗2.1甲状腺癌的传统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目前仍然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长期以来对甲状腺癌的手术切除范围尚存有争议。
甲状腺癌包括多种病理类型,根据不同类型,其外科诊疗对策各异。
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乳头状癌约占整个甲状腺恶性肿瘤的80%左右,因其分化程度高,肿瘤生长缓慢,术后预后好,10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是临床最多见的类型。
手术治疗包括腺体切除的范围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两个方面。
甲状腺乳头状癌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颈淋巴结清扫是治疗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最有效的手段,是其他疗法所不能代替的[16-18]。
隐匿性甲状腺癌:隐匿性甲状腺癌是指肿瘤最大直径不超过1cm的甲状腺癌,又称甲状腺微小癌,大多为乳头状癌,占甲状腺癌的6%~35%[19]。
对于隐匿性甲状腺癌的手术范围,目前还没有预测性的临床随机实验来提供明确的治疗指南,包括仅处理原发灶和处理原发灶与颈部淋巴结两种方法。
滤泡型癌:此型癌较少见,对其原发癌治疗基本同乳头状癌。
本型癌因甚少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一般均不主张选择性颈清术。
髓样癌:原发癌的外科治疗:本型癌较多发生原发双侧癌(1/4~1/3),家族性者尤为多见,因此,不少人主张作全甲状腺切除术,术后难免合并甲状腺尤其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主张施行患侧甲状腺叶及峡部腺体切除术,术中应探查对侧腺体,如发现多癌灶,则在保留一侧上极或下极腺体的操作下,将肿瘤与部分腺体一并切除。
如为家族性患者,因双侧癌更较多见,而且即使对侧甲状腺未触及结节,也很可能存在C细胞增生,宜施行患侧腺叶、峡部腺体及对侧甲状腺的中及上部腺体一并切除,保留对侧下极腺体,以期做到保留甲状旁腺,有范峻等[20]报道按此原则,对69例患者施行手术切除,术后全部病例均未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未分化癌:未分化癌的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存活期短(6个月左右),除了早期肿块未固定未转移者可做甲状腺全切外,一般不主张手术治疗。
手术不但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反而促进其扩散。
2.2甲状腺癌的腔镜手术治疗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是一种新技术,目前还不能够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判断该方法的科学性。
同时,关于甲状腺癌是否是腔镜手术的适应证目前尚有争论,包括切除范围是否能够达到要求和手术过程是否会引起肿瘤的播散。
综合国内外文献,目前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指征仅选择术前或术中诊断的乳头状微小癌且临床颈淋巴结阴性者。
切除方式包括一侧腺叶切除、一侧腺叶+峡部+对侧次全切除、甲状腺全切除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等。
甲状腺癌腔镜下进行甲状腺全切及颈部淋巴结清扫也有报道[21]。
2.3甲状腺癌的甲状腺激素(thyroxine suppressing treatment,TST)治疗TST治疗PTC已有50年。
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分化程度好,肿瘤细胞存在TSH受体,对垂体分泌的TSH有一定依赖性。
应用甲状腺素,抑制垂体产生TSH,进而降低血中TSH的浓度,就可能抑制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的生长[22]。
髓样癌发生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不具有依赖TSH的生物学特性,应用甲状腺素无明显治疗效果。
未分化癌来源于甲状腺的滤泡细胞,其分化程度低,对垂体甲状腺轴系统的依赖性差,抑制TSH的治疗效果不明显。
2.4甲状腺癌的核素治疗核素治疗包括甲状腺手术后残余甲状腺组织的清除以及残留甲状腺癌或转移甲状腺癌的治疗。
甲状腺全切除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是否行残余甲状腺组织的清除存在争议。
有资料显示[23],甲状腺全切除手术后核素I131扫描发现15%左右的患者甲状腺床仍有碘浓聚现象,也就是说即使甲状腺全切除仍有甲状腺组织残留。
因此理论上残余甲状腺清除的好处为:①清除残留体内的微病灶,减少复发率和死亡率;②使Tg(thyroglobulin)作为随访指标更敏感;③术后核素扫描更有效;④治疗剂量扫描效果更好,可以发现诊断剂量不能发现的病灶。
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1.5cm以下的乳头状癌不能从该项核素治疗中得益,高危甲状腺癌患者生存期延长。
由于核素治疗的远期疗效和核素治疗的副作用的不确定性、核素治疗的费用较高以及给患者带来的不方便,必须有选择性地应用。
以下核素治疗指征可供参考:①远处转移;②肿瘤未完全切除;③肿瘤完全切除但是有以下几种情况存在:年龄>45岁,高柱状乳头状癌伴弥漫性结节、广泛浸润的滤泡状癌,肿瘤超出包膜或有淋巴转移;④手术后Tg持续升高3个月以上。
而肿瘤1.5cm以下的低危患者、甲状腺残留较多的患者不适合核素治疗。
3 小结随着循证医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方法更合理,疗效更可靠。
虽然甲状腺癌在诊断与治疗方法上还存在许多争议和分歧,但在诊断上多数学者还是支持首选超声检查,其次是在超声引导下行FNAC已成为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方法。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胞病理学的应用方面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对甲状腺结节分子标志物的研究也为今后生物芯片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在手术治疗方面,应根据患者肿瘤分期、分型、分化程度、浸润程度、颈部淋巴转移情况、全身状况来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的手术方法选择,规范的切除范围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性措施。
在甲状腺癌的诊疗过程中,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合理选择检查技术,选择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