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海洋生物毒素概况
- 格式:ppt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68
海洋动物毒素海洋动物毒素约60种,其中主要为胍胺类、聚醚类、多肽类及皂苷类四类毒素:1、胍胺类毒素该类毒素中最具代表性的为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及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
2、聚醚类毒素该类毒素中最具代表性的为岩沙海葵毒素(palytoxin,PTX)、西加毒素(Ciguatoxin,CTX)及刺尾鱼毒素(Maitotoxin,MTX)。
3、多肽类毒素该类毒素中最具代表性的为芋螺毒素(Conotoxin,CTX)及海蛇毒素(Sea snake venom,SSV)。
4、皂苷类毒素该类毒素中最具代表性的为海参毒素(holotoxin)和海星毒素(Asterotoxin)。
海绵动物门及海绵毒素海绵(Spongiatia)是世界上结构最简单的多细胞两胚层动物动物,没有明确的组织和器官。
海绵的体型不对称,呈不规则的块状、球状、树枝状、管状等多种形状。
主要附着在海底的礁石或其他固定物上,从周边海水中获取食物。
海绵的颜色丰富多彩,主要与体内共生有不同种类(色彩)的海藻有关。
由于海洋中有多种贝类、甲壳类和鱼类以海绵为食,海绵自身也进化出一种有效的化学防御武器—海绵毒素。
蜂海绵毒素可在生物膜上形成孔隙并造成膜的损伤,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
不慎触摸后可导致皮肤过敏和发炎,局部往往有强烈而持续数小时的灼烧感。
刺胞动物门动物及其毒素刺胞动物门动物的外胚层中均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刺细胞(cnidocytes),尤以触手部位最多,具有摄食及防御的功能。
刺细胞内有一个细胞核及刺丝囊,后者的一端与一个向外突出的触发器相接。
刺丝囊内因贮有毒液及卷曲、细长而中空的刺丝而具有较高的内压。
当触发器受到刺激后,囊内卷曲的刺丝立即弹出,刺丝尖端可刺入其他动物体内并注入毒素,以麻醉或杀死被刺中的动物。
人的皮肤接触刺细胞后可引致皮肤刺痛、红肿,严重者可出现神经中毒的表现。
水母及其毒素水母虽然外表美丽、温顺,其实十分凶猛。
河豚毒素百科名片海洋生物毒素的化学结构类型十分特殊,且各类毒素的化学结构差异极大,其中河豚毒素是近年来研究进展中最突出一种海洋毒素。
它是一种化学结构独特、毒性强烈并有广泛药理作用的一种天然毒素。
河豚毒素是一种能麻痹神经的剧毒,通常只需氰化钾五百分之一就可置人于死地的剧毒,中毒的人会因神经麻痹而窒息而死,其中,毒素直接进入血液中毒死亡速度最快。
目录编辑本段河豚的种类很多。
体长的河豚毒性相对高些,其组织器官的毒性强弱也有差异。
河豚毒素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顺序为:卵巢、肝脏、脾脏、血筋、鳃、皮、精巢。
冬春季节是河豚的产卵季节。
此时,河豚的河豚肉味最鲜美,但是毒素也最高。
随着科学的进步,令人恐惧的河豚毒素已步入了药学殿堂,并且在治疗人类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河豚毒素在医疗上可以用于治疗癌症。
河豚可以用于镇痛。
对癌症疼痛、外科手术后的疼痛、内科胃溃疡引起的疼痛,河豚毒素制剂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使用河豚素的好处是用量极少(只需3微克),止痛时间长,又没有成瘾性。
特别是穴位注射,作用快、效果明显,可以作为成瘾性镇痛药吗啡和杜冷丁的良好替代品。
河豚毒素还可以止喘、镇痉、止痒。
河豚毒素可以治疗哮喘、百日咳。
对治疗胃肠道痉挛和破伤风痉挛有特效。
河豚毒素对细菌有强烈杀伤作用。
从河豚精巢提取的毒素,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可以防治流感。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河豚毒素结晶每克已经高达17万美元。
现在,河豚毒素已经可以人工合成了。
最近,加拿大科学家却利用河豚毒素研制出一种能止痛的新型药物。
这种新型特效止痛药能够有效地缓解癌症病人的疼痛。
目前这个课题已经做完一期和二期的临床实验。
在临床实验中医生每天给病人注射两次这种药剂,一次几微克,连续注射4天。
当用药进入第3天后,患者的疼痛开始减轻。
结果,有将近70%的病人的病痛得到缓解。
研究人员还发现,最后一次注射停止后,止痛效果仍可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