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混凝土浇筑的几个关键技术要点
- 格式:pdf
- 大小:254.74 KB
- 文档页数:4
试论水利工程中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摘要:在水利建设中,通常需要进行水下施工。
在这些工程中,水下混凝土工程是常见的,但技术上较为繁琐,且质量难以保障,目前还缺乏较为完善的施工技术与经验。
本文就一些水下混凝土工程中常用的一些施工技术问题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剖析,以作为实际应用中的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技术要点引言在水利建设中,水下混凝土技术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工艺过程。
在水下进行混凝土浇筑的主要方式有:倾注法、袋叠置法、柔性管法、导管法和抽吸法。
开底管方法仅适合于少量或零星水下混凝土的施工,其技术与装备相对较少。
倾斜式灌浆方法与地面的坡面分层灌浆工艺相似,工艺较为简便,但仅适用于深度不大于2米的浅水中,尽管包装堆叠方法的结构较为简便,但由于袋子间存在缝隙,整体性能不佳,仅适用于水下抢险、堵漏及防冲区等需要整体的水下抢险、堵漏和防冲区,或在水下难以进行成型的水下模板。
软管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能保持水底混凝土的整体和强度一、水下砼在水利建设中的基本特征(一)流动性较好在施工的时候,不需要借助任何的力量,只要将混凝土的间隙填满,从而达到一个均匀的自密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会产生渗水,也不会产生集料的分离。
因而,它的流场特性更好。
根据原西德实验的DIN1048测试规程,水下的混凝土在35到50厘米之间,其膨胀程度已大大超过常规水泥的规定。
按GBJ80-85的科学检测结果表明:在水中,其坍塌程度在18-22厘米之间,基本满足一般混凝土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
然而,由于水下混凝土的流动性随场地情况和施工工艺不同而产生改变,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有利于工程的实施,而在浇注时,由于存在较多的粗集物沉降,且不具有流动性,因此,在水中进行搅拌时,会增加混凝土的灌浆速度。
(二)抗分散性能强在水利建设中,在掺入适量的絮凝料后,拌和料不易流失,不发生离析,从而达到了防冲的目的。
采用过滤法对混合料或水溶液进行 pH值、透射性的筛选,可以检测出水下砼的抗分散性。
水下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一、注意事项1、隔水球塞必须按规定尺寸严格制作。
每次设置隔水球塞时,必须试验一下是否能顺利通过导管。
不合格的隔水球塞不得使用。
2、灌注过程中拆卸下来的导管要及时冲清内壁,以防导管内壁残留的水泥砂浆凝结后,会妨碍隔水球塞顺利通过。
要切实保证第一次灌注时将导管的底端一次性埋入水下混凝土中0.8m以上的深度。
3、储料斗中的混凝土储量必须保证充足。
第一次灌注时需多少混凝土量,要认真计算,以免出现差错。
灌注时要随时测量混凝土上升情况。
拆卸导管前,要仔细测量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认真计算需拆卸多少节导管,用高压水冲通导管,严防导管拆卸过多,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
4、每灌注一斗混凝土,宜把导管提动一下,并按规定适时拆卸导管,以防导管埋入混凝土时间过长和埋入深度超过规定,造成埋管事故的发生。
5、当导管堵塞而混凝土尚未初凝时,应按下列方法处理:用钻机的起重设备,吊起一节钢轨或其他重物灾导管内冲击,把堵塞的混凝土冲开,或迅速提出导管,用高压水冲通导管,重新下隔水球塞灌注。
6、灌注混凝土时,塞冲出导管后,应将导管继续下降,直至导管不能再插入时,然后再少许提升导管,继续灌注混凝土,这样,新灌注的混凝土能与原灌注的混凝土结合良好。
二、质量标准1、成孔深度和终孔基岩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沉渣厚度不得大于200mm。
2、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型号及钢筋焊接接头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3、钢筋笼加劲箍和箍筋、焊点必须密实牢固,漏焊点数不得超出规范的规定要求。
4、钢筋笼的主筋搭接和焊接长度必须符合规范的规定。
焊接应互相错开,35倍钢筋直径区段范围内的接头数不得超过钢筋总数的一半。
5、实际浇筑砼量严禁小于计算体积。
灌注混凝土的桩顶标高及浮浆处理必须符合实际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6、混凝土塌落度应符合要求。
7、混凝土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最佳方法和技术一、前言水下浇筑混凝土是一种在水下环境下施工的特殊工艺,它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水利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领域。
在水下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要克服水压、水流、水温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和措施来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最佳方法和技术。
二、水下浇筑混凝土的优点1. 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水下浇筑混凝土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因为它可以在水下直接施工,避免了将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的时间和成本。
2. 保证施工质量:水下浇筑混凝土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因为它可以避免混凝土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纵向和横向位移,从而避免了混凝土的裂缝和空鼓等质量问题。
3. 适用范围广泛:水下浇筑混凝土可以适用于各种水下环境,包括深海、河流、湖泊等不同环境下的施工。
三、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材料准备1. 水泥: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水泥应该选择高强度和低热量的水泥,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2. 砂子:水下浇筑混凝土的砂子应该选择粗细适中的石英砂,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 石子:水下浇筑混凝土的石子应该选择坚硬、密实的石子,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 水: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水应该选择干净、清澈的淡水,以避免混凝土中含有杂质和盐分。
5. 减水剂:水下浇筑混凝土的减水剂应该选择高效、无毒、无害的减水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泵性。
四、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准备1. 环境评估:在施工前,需要对水下环境进行评估,包括水温、水流、水深等因素。
同时,需要评估施工现场的地形和条件,以保证施工的安全和效率。
2. 建立施工平台:为了方便施工,需要在水下建立施工平台,可以采用钢架或者混凝土块等材料来搭建。
施工平台需要稳定、坚固,可以支撑起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
3. 水下浇筑混凝土的设备:水下浇筑混凝土需要使用专用的设备,包括混凝土输送管道、混凝土泵、混凝土喷射机等。
这些设备需要经过检查和维护,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混凝土水下浇筑的技巧一、前期准备工作混凝土水下浇筑是在水下进行的建筑施工工艺之一,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1.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在进行混凝土水下浇筑前,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环境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例如强度、流动性、韧性等指标。
2.准备好必要的工具与设备混凝土水下浇筑需要使用到一系列的工具与设备,例如混凝土搅拌机、输送泵、浮子等,需要提前准备好并确保其正常运作。
3.进行水下勘测在进行混凝土水下浇筑前,需要进行水下勘测,包括水下地形、水流速度、水下物体等,以便确定具体的施工方案。
4.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根据勘测结果以及具体的施工需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浇筑深度、浇筑速度、混凝土配合比等。
二、混凝土水下浇筑技巧混凝土水下浇筑需要注意一些技巧,以确保施工的质量与效率。
1.控制浇筑速度混凝土水下浇筑需要控制浇筑速度,以避免混凝土流失或者过早凝固。
浇筑速度需要根据混凝土配合比、水流速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2.控制混凝土流动性混凝土水下浇筑需要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以确保其能够在施工过程中顺利地流动。
可以通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等方式来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
3.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水下浇筑需要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以确保其能够在浇筑后迅速凝固。
可以通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等方式来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
4.使用浮子在混凝土水下浇筑过程中,可以使用浮子来控制混凝土的流动,以确保其能够顺利地流动到指定的位置。
浮子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需求选择合适的型号和数量。
5.使用输送泵在混凝土水下浇筑过程中,可以使用输送泵来输送混凝土,以避免混凝土流失或者过早凝固。
输送泵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需求选择合适的型号和数量。
6.使用加热器在混凝土水下浇筑过程中,可以使用加热器来加热混凝土,以加快其凝固速度。
加热器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需求选择合适的型号和数量。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混凝土水下浇筑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施工的安全与顺利。
混凝土水下浇筑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一、前期准备1. 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强度等级,以及水泥的品种和用量。
2. 确定浇筑深度和浇筑方式。
3. 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的清理和平整,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和施工质量。
4. 水下施工需要使用专业的水下设备和人员,保证施工安全和效率。
二、混凝土水下浇筑的技术要点1. 确定浇筑方式和水下混凝土输送方式,如采用泵送、气压输送等方式。
2. 水下混凝土的浇筑需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可采用搅拌桶和搅拌器等设备对混凝土进行搅拌。
3.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对水深、水流速度、水温等因素进行监测和调整,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4. 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动性,避免混凝土难以均匀浇筑或者流失。
5.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可采用振动器等设备进行振动和压实,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混凝土水下浇筑的注意事项1. 在水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保证混凝土的新鲜性和流动性,避免混凝土因为时间过长而出现固化、脱水等现象。
2. 水下混凝土浇筑需要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环境卫生,如防止混凝土流入水源、河流等地方,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对施工参数进行监测和调整,如混凝土的坍落度、流速等参数,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4. 水下混凝土浇筑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施工人员具备足够的技术和安全意识,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5.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整理,确保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和安全。
四、总结混凝土水下浇筑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施工工程,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和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流动性和密实性,同时也需要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环境卫生。
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案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保证混凝土水下浇筑的施工质量和工程效益。
水下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巧一、前期准备工作水下混凝土浇筑是一项高难度的工程,需要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浇筑位置和混凝土的配比在施工前需要准确的确定浇筑位置和混凝土配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水泥标号、砂率、石子率等参数,计算出混凝土的比例,确保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强度和均匀性。
2. 准备施工所需材料和设备水下混凝土浇筑需要使用特殊的材料和设备,如水下混凝土泵、水下混凝土喷射机、水下混凝土输送管道、水下混凝土储罐等。
在施工前需要准备好这些设备和材料,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 进行现场勘察和安全评估在施工前需要进行现场勘察和安全评估,确定现场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评估施工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二、施工工艺1. 水下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水下混凝土泵是将混凝土从储罐中输送到浇筑位置的重要设备。
在施工前需要将混凝土泵放置在安全稳定的位置,并将输送管道连接好。
然后将混凝土倒入储罐中,打开泵的电源,通过压缩空气将混凝土泵送到浇筑位置。
2. 水下混凝土喷射机喷射混凝土水下混凝土喷射机是将混凝土喷射到浇筑位置的重要设备。
在施工前需要将混凝土喷射机放置在安全稳定的位置,并将喷射管道连接好。
然后将混凝土倒入储罐中,打开喷射机的电源,通过压缩空气将混凝土喷射到浇筑位置。
3. 水下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泵和喷射机的帮助下,将混凝土浇筑到预定位置。
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浇筑速度和厚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控制浇筑速度和厚度,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浇筑速度不宜过快,应该逐层浇筑,每层厚度一般不超过150mm。
(2)控制浇筑压力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控制浇筑压力,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浇筑压力不宜过大,应该逐层浇筑,每层压力一般不超过0.5MPa。
(3)控制浇筑温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控制浇筑温度,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浇筑温度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25℃。
水下浇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水下浇筑混凝土是一种在水下进行的特殊施工工艺,广泛应用于水下桩基、码头、海底管道、水下隧道等工程中。
本文将介绍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施工要点。
一、施工前准备在进行水下浇筑混凝土施工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
首先,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施工方案,并进行必要的水下勘测和测量工作,以确定施工的具体位置和深度。
其次,需准备好必要的施工设备和工具,如水下泵送设备、混凝土搅拌机、水下输送管道等。
同时,还需要配备专业的施工人员,熟悉水下施工工艺和操作技巧。
二、混凝土配制水下浇筑混凝土的配制要根据实际工程要求进行。
一般情况下,应选择适合水下施工的特殊混凝土,如水下坍落度较高的自流平混凝土或水下可抗水压较强的高性能混凝土。
在配制混凝土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控制水灰比、砂浆含量和骨料粒径,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三、施工工艺1. 封闭施工区域:在施工前,需要将施工区域封闭,防止水流的干扰。
可以采用建立临时围堰或使用水下密封剂等方法来实现。
2. 泵送输送:混凝土的泵送是水下浇筑的关键环节。
在泵送过程中,应控制好泵送速度和泵送压力,避免混凝土的分层和堵塞现象。
同时,还需要合理设置输送管道,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3. 混凝土坍落度控制:水下浇筑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较高,以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充实性。
但坍落度过高会导致混凝土的流失和分层,因此需要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7~20cm左右。
4. 混凝土的抗水压性能:水下浇筑混凝土需要具备良好的抗水压性能,以抵御水压对混凝土的冲击和侵蚀。
为此,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特殊的掺合料和添加剂,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水压性能。
5. 浇筑和振捣:在进行水下浇筑时,需要将混凝土均匀地倾倒到施工位置,避免混凝土的分层和露筋现象。
同时,还需要采用合适的振捣方法,将混凝土振捣密实,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
6. 混凝土的养护:水下浇筑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水下混凝土浇筑一、引言水下混凝土浇筑是在水下环境中进行的特殊施工过程。
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桥梁、码头、水库等水工建筑物的建设中。
由于水下施工的特殊环境,水下混凝土浇筑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水压、水深、流速等。
本文将探讨水下混凝土浇筑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
二、水下混凝土浇筑工艺流程1、施工准备:在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前,需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
这包括对施工区域进行勘探,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模板安装:在水中安装模板需要特别注意。
常用的方法包括围堰法、沉箱法等。
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抵抗水流的冲击。
3、钢筋工程:钢筋是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钢筋的安装和固定需要特别注意,以确保其位置准确,间距合理。
4、混凝土搅拌与运输:水下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有其特殊之处。
通常需要使用特殊的搅拌设备,以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混凝土的运输也需考虑到水的流速和深度。
5、混凝土浇筑:在浇筑过程中,需要保持混凝土的连续供应,并控制好浇筑速度,以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或早凝现象。
6、养护与拆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以确保其达到设计强度。
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可以拆除模板。
三、水下混凝土浇筑技术要点1、导管法浇筑:导管法是水下混凝土浇筑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导管将混凝土输送至浇筑部位,需要注意导管的位置和深度,以及混凝土的流动速度。
2、泵送浇筑:对于大体积的水下混凝土结构,通常采用泵送浇筑。
这需要使用专门的潜水泵或高压泵将混凝土输送至浇筑部位。
在此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泵送压力和速度,以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或早凝现象。
3、粗骨料选择与处理:在水下混凝土中,粗骨料的选择和处理十分重要。
通常选用具有良好级配和强度的粗骨料,并对其进行水洗或干洗处理,以去除附着物和提高骨料与水泥的粘结力。
4、配合比设计: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强度、耐久性、抗腐蚀性等。
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最佳方法和技术一、前言水下浇筑混凝土是一种特殊的施工方式,通常用于水下基础、桥墩、海上钻井平台等工程中。
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施工难度较大,需要专业的技术和方法,本文将从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混凝土输送、浇筑和养护等方面介绍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最佳方法和技术。
二、混凝土配合比水下浇筑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既要满足强度要求,也要考虑混凝土的可泵性和可流动性。
通常采用低粘度、高流动性的混凝土,其水灰比应控制在0.4~0.5之间,使用超流动性混凝土可使混凝土的流动性更好,提高施工效率。
三、施工工艺1. 准备工作在进行水下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施工方案、搭建水下施工平台、安装混凝土输送管道、安装水下振捣器等。
2. 水下输送水下输送是水下浇筑混凝土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输送方式有两种:压力输送和重力输送。
压力输送是通过高压泵将混凝土输送至施工现场,适用于深度较大的水下施工;重力输送则是直接将混凝土从船上倒入水中,适用于浅水区的施工。
无论是哪种方式,都需要保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均匀性,可以在输送管道中添加减水剂和分散剂来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和可流动性。
3. 浇筑混凝土浇筑是水下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均匀性,以避免产生裂缝和缺陷。
在浇筑前,应在混凝土表面喷涂一层防止水分散剂,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
同时,需要控制浇筑速度和厚度,避免混凝土过快或过厚,导致混凝土无法流动或产生变形。
4. 振捣振捣是水下浇筑混凝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在进行振捣之前,应先将混凝土浇筑到一定高度,再进行振捣,以避免混凝土流失和分层。
振捣时,应使用专门的水下振捣器,以避免产生过大的水压和水流,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5. 养护养护是水下浇筑混凝土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浇筑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可以在混凝土表面喷涂一层保护剂,以避免混凝土表面的流失和腐蚀。
混凝土水下浇筑的实用技巧一、前期准备1.1.材料准备水下混凝土浇筑涉及到的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水泥、石灰、砂子、骨料等。
在水下施工中,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应该选择颗粒级配合理的骨料,同时应该根据混凝土的应用环境选择不同的水泥品种,以及适当的掺合料。
1.2.工具准备水下混凝土浇筑需要使用专业的水下施工设备和工具,包括水下混凝土泵、水下混凝土输送管道、水下混凝土振捣器、水下封闭式模板等。
此外,还需要配备专业的水下作业人员,设置安全防护措施等。
二、水下混凝土浇筑技巧2.1.混凝土配合比水下混凝土浇筑的配合比应该根据施工环境、混凝土用途等要素进行综合考虑,合理确定水泥、砂子、骨料等的配合比。
在配合比中应该特别注意水泥的掺量,应该根据水下混凝土的使用环境及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合理控制水泥的掺量,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2.混凝土浇筑前的处理在混凝土浇筑前,应该对水下施工环境进行评估,检查水下泵车、输送管道等设备的状态,确保设备的运行正常,以及对水下模板进行检查和修复。
在浇筑前还应该确保混凝土可以均匀地流向模板的每个部位,防止混凝土流失或积聚。
2.3.混凝土浇筑中的振捣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该适时使用水下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以使混凝土均匀分布并排除混凝土中的空气,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同时,混凝土振捣还可以使混凝土表面变得更加光滑,减少混凝土表面的裂缝。
2.4.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应该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水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后应该在合适的时机对混凝土进行水下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水下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3.1.安全注意事项水下混凝土浇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配备专业的水下作业人员,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水下施工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防止水下泵车、输送管道等设备发生故障,避免发生事故。
3.2.施工环境注意事项在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前,应该对施工环境进行评估,确保施工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水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水下混凝土浇筑是一种特殊的浇筑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水下工程中,如海洋工程、桥梁基础、港口码头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下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
一、概述水下混凝土浇筑是指在水下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
与陆地上的浇筑相比,水下混凝土浇筑存在着更多的挑战和难点,需要采用特殊的施工方法和装备。
二、水下浇筑工艺1. 预制构件法预制构件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水下混凝土浇筑方法。
在陆地上制作好预制构件后,采用潜水员或机械设备将其运输至水下,并通过打桩或螺旋钻等方式将其安装在预定位置。
2. 管道浇注法管道浇注法采用管道将混凝土输送至水下施工区域。
通过控制管道出口的位置和斜度,能够准确地将混凝土送到目标位置。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为浅水的施工场景。
3. 碟盖法碟盖法是一种将混凝土装入特制的碟盖中,然后通过下沉的方式将其放置到目标位置的方法。
在下沉过程中,通过控制浮力和下沉速度,确保碟盖能够准确地放置在预定位置。
三、水下施工设备1. 混凝土泵车混凝土泵车是实现管道浇注法的主要设备之一。
通过混凝土泵车,混凝土能够在一定距离内被输送到目标位置,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2. 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搅拌机用于在陆地上制作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为了适应水下施工需求,混凝土搅拌机需要具备密封性能和防水功能。
3. 水下作业装备水下潜水员需要配备专业的作业装备,如潜水服、呼吸器等。
同时,还需要配备潜水通讯设备,以确保与陆地上的指挥中心保持正常的沟通。
四、质量控制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水下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设计,并进行实验室试验验证。
同时,还需要考虑水下浇筑对混凝土的影响,如水压、水质等。
2. 施工过程监测在水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记录,以确保施工过程的控制和质量的管控。
监测内容包括混凝土浇筑速度、浇筑厚度等。
3. 质量检测水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施工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水下施工技术规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水下施工技术规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引言:水下施工是一种特殊的施工技术,它在混凝土结构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下施工的技术规程和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要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下施工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 水下混凝土施工的概述水下混凝土施工是指在水下环境中进行混凝土结构的建设。
相比于陆上施工,水下施工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如水压、水流、水质等问题。
因此,在水下施工中,需严格遵守一系列的技术规程和安全标准,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人的安全。
2. 水下混凝土施工的关键要素2.1 施工区域评估在进行水下混凝土施工之前,必须对施工区域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水流情况、水下环境状态、水下地形等,以确定施工条件是否适宜,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2 施工准备工作水下混凝土施工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首先,施工人员需要穿着适合水下工作的防水装备,如潜水服、潜水面罩等。
其次,需要进行相关设备的准备,如各种潜水器械、混凝土泵等。
此外,还需进行混凝土搅拌、调试等作业。
2.3 混凝土浇筑技术水下混凝土浇筑技术是水下施工的关键环节。
在浇筑前,需要对混凝土进行预备验收,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
然后,使用潜水器械将混凝土输送至浇筑位置,并保持均匀流动,以充分填充结构空隙。
浇筑完成后,需进行混凝土的初步养护,以保证其强度和耐久性。
2.4 施工安全措施在水下施工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施工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并具备相应的潜水证书。
此外,在施工现场需设置紧急救援设备和事故预防措施,如安全网、防滑设施等。
3. 水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求3.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施工中的关键要素之一。
水下施工中,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调整,如水环境、工作温度等。
此外,还需考虑混凝土的流动性、强度、耐久性等因素。
3.2 增加混凝土的凝聚力水下混凝土施工中,为增加混凝土的凝聚力,可添加适量的凝结剂。
水下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为确保工程质量,混凝土浇筑前,在保证施工工艺前提下,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相关事项:一、混凝土浇筑方法混凝土浇筑采用导管法施工,在浇筑过程中导管应埋入混凝土中3m左右(最小不少于1.5m),导管距离桩基底部约30cm,导管随浇筑随提升,但应避免提升过快造成混凝土脱空现象、或提升过慢造成埋管事故。
二、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1.混凝土浇筑要一气呵成,不得中断,并控制在4-6小时内完成,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期间间歇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不得超过30分钟。
2.浇筑时要保持混凝土面均衡上升,导管不能横向摇摆,导管的提升速度要与混凝土上升速度相适应,必须保持导管在混凝土中保留深度不小于1.5m,提升漏斗时,要控制导管借口一直保留在混凝土中,不能让水侵入导管口。
3.搅拌好的混凝土应在1.5小时内浇筑完成。
4.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超出设计标高0.5m,抽干表面剩余的水分,待混凝土凝结后,剔除表面多余的浮浆。
三、突发事件的处理1.导管堵塞:因导管管径小或挖空桩较深,导致浇筑时间长,上部混凝土接近初凝,造成混凝土浇筑困难,容易堵塞,要避免此现象发生,应尽量提高混凝土浇筑速度,保证混凝土供应,以及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工作性。
导管使用前应及时冲洗,保证导管干净、光滑。
当导管堵塞时,应采用上下提振法,使混凝土强行流出。
2.导管漏水:导管使用钱应仔细检测导管是否有漏水、弯曲等现象,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换,如在浇筑过程中发现漏水现象,应加快浇筑速度,并加大混凝土埋深,使导管内的混凝土超过漏水的部位。
3.导管被混凝土埋死、卡死:导管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重要指标,混凝土浇筑时间过长、导管埋深过大,导致已经浇灌的混凝土流动性降低,增大混凝土与导管管壁的摩擦力,为避免此现象,施工中每隔15分钟左右应将导管上下活动几次(活动大约1m左右)。
四、施工过程中严禁抽水,通过混凝土的密室性把水挤出来,浇筑完后,水任然是清澈的,但表面会有一层水泥灰(属于正常现象),说明混凝土质量完好;如果挤出来的水便得浑浊,表面有大量水泥浆,则表明混凝土质量不好。
混凝土施工中的水下浇筑技巧一、前期准备1. 确定混凝土浇筑的位置和需要浇筑的体积。
2. 确认施工现场的情况,包括深度、水质、水流等因素。
3. 准备好水下施工所需的器材和工具,如水下泵、水下混凝土输送管、水下振捣器等。
二、水下混凝土浇筑1. 深度控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浇筑的深度,确保施工符合要求。
2. 水流控制:根据水流情况,选择合适的浇筑时间和位置,避免水流对混凝土浇筑的影响。
3. 水下泵送:将混凝土泵送至水下,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4. 水下输送管的安装:将输送管连接到泵和振捣器上,确保混凝土可以顺畅地流动。
5. 混凝土浇筑:将混凝土从水下输送管中流出,将混凝土均匀地覆盖在需要浇筑的位置。
6. 振捣: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使用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坚固度。
7. 水下清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避免混凝土堵塞水下设备。
三、注意事项1. 水下施工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和经验,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和培训。
2. 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的安全检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
3.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水质和水流的影响,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4.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避免混凝土堵塞水下设备。
四、总结水下混凝土浇筑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施工工艺,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技术水平。
在进行水下混凝土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水质和水流的影响,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避免混凝土堵塞水下设备。
水下桩浇筑混凝土注意事项水下桩的浇筑,就像是在水里搞个大工程一样,得小心翼翼,别让那水给你捣乱了。
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可要做好真是门学问。
咱们不妨聊聊这其中的门道,让你做这个工程时少走弯路,省心又省力。
1. 水下桩浇筑的前期准备1.1 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首先,混凝土的选择可是个大问题。
你要知道,水下环境可不比陆地上干干净净的地方。
水下桩的混凝土得有很强的抗水性和抗压性,像咱们常说的,“有备无患”就是这个意思。
为了确保混凝土在水下能正常固化,最好选择专门用于水下工程的混凝土配方,确保它能在水里“稳住阵脚”。
1.2 设备检查与准备设备也是重中之重。
你可别觉得设备只是辅助工具,实际上,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
浇筑前,要仔细检查搅拌机、泵送设备、浇筑工具等,确保它们的状态良好。
像咱们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保养好,才能让混凝土顺利下去,不至于出现那种“跑冒滴漏”的情况。
2. 水下桩浇筑的注意事项2.1 水流对混凝土的影响水流的影响可是个大问题。
你想啊,水流如果太强,混凝土一撒下去可能就被冲走了。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可以在浇筑过程中使用防水帷幕或盾牌,将水流挡在外面。
想象一下,这就像给混凝土穿上一层“防护服”,不让它受水流的折磨。
2.2 施工时机的把握施工时机也得选对。
一般来说,水下桩的浇筑最好在水流较平稳、风力较小的时段进行。
我们常说“天时地利人和”,这施工时机的选择就是“天时”,确保你在最合适的时间做最合适的事。
这样混凝土才能顺利浇筑,达到预期效果。
3. 水下桩浇筑后的养护与检查3.1 养护工作水下桩浇筑完成后,养护工作绝对不能马虎。
混凝土在水下固化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这段时间内要保持混凝土的湿润。
你可以考虑使用一些专门的养护剂,确保混凝土不因干燥而开裂。
就像咱们平时说的,“细节决定成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际上决定了最终的工程质量。
3.2 检查与修复最后,别忘了对桩体进行检查。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对桩体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没有出现裂缝或其他质量问题。
水下浇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混凝土浆料配制:水下施工的混凝土浆料必须具备良好的流动性和可抗水压性能。
为此,可以适量提高混凝土的水胶比,添加减水剂和增稠剂,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水压性能。
同时,在混凝土浆料中添加一定的粉煤灰,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水性。
2.浆料输送方式:水下浇筑混凝土主要通过管道输送,一般使用长管带或管道形式输送。
在传输过程中,要保持浆料的流动性和稳定性,防止管道堵塞。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输送方式,如压力输送、重力输送等。
3.浆料压实:在水下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浆料进行压实,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一般可以使用振动器、水射流和气泡方法等进行压实。
振动器能够使混凝土浆料中的水分逸出,促进混凝土的凝结。
水射流可以清除混凝土浆料中的杂质,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气泡方法可以利用气泡的浮力,使混凝土形成紧密的结构。
4.浆料固结:水下浇筑混凝土在水中凝结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水的压力和浆料的固结时间。
一般可以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加快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以确保混凝土在水下能够固结成坚硬的结构。
5.混凝土维护:水下浇筑混凝土在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一定的维护工作,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主要包括保持水下环境的稳定、消除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和盐分,防止混凝土的脱落和侵蚀。
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要点水下混凝土施工,这个听起来像是电影里的情节,实际上却是建筑界的一项重要技术。
想象一下,潜水员在水下忙得不可开交,四周都是蓝色的水,混凝土在他们的手中一点点成型。
哇,这画面太美了!但水下施工可不是闹着玩的,它有一套自己的规矩和技巧,今天就来聊聊这门“水下艺术”。
1. 水下混凝土的基本概念1.1 什么是水下混凝土?水下混凝土,顾名思义,就是在水下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像在水中游泳的混凝土?没错,它在施工时必须解决几个大问题,比如水的压力、流动性,以及混凝土在水中的稳定性。
简单来说,水下混凝土不仅要结实,还得在水中“听话”。
1.2 水下施工的特点水下施工可不简单,首先它需要面对的环境复杂得很。
水深、流速、温度,样样都能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
这就要求施工团队必须有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不能随随便便就上阵。
再加上水下施工还得考虑防止混凝土被水流冲走,简直是一场与自然的斗智斗勇。
2. 水下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流程2.1 准备阶段在开始之前,准备工作可得做足。
首先要选好材料,水下混凝土的配比可得细致到位。
一般来说,我们会添加一些特殊的外加剂,以提高它在水中的抗冲击能力和粘附性。
你想啊,要是混凝土一浇就散,那就得不偿失了。
此外,施工设备也要准备好,潜水设备、混凝土泵车等都得一应俱全。
2.2 施工阶段进入施工阶段,那就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潜水员们穿上潜水服,带着氧气瓶,像水下的超级英雄一样下水。
在水下,混凝土的浇筑必须要掌握好节奏,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保持一个合适的流速,确保混凝土均匀分布。
浇筑过程中,还得时不时检查一下,确保没有气泡等小问题,这些小细节可不能忽视,毕竟“细节决定成败”嘛!3. 水下混凝土施工的注意事项3.1 防水问题水下混凝土最怕的就是水,这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可不容易。
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确保混凝土的抗水性,这就得使用专门的防水材料。
否则,浇筑完了没几天就变成“水泥饼”,那可就糟了!3.2 施工后的养护施工结束后,混凝土的养护同样重要。
水下混凝土浇筑的几个关键技术要点水下混凝土浇筑中如何预防浇短桩头
产生原因:灌注将近结束时,浆渣过稠;用测深锤探测难以判断浆渣或混凝土面,或由于测深锤太轻,沉不到混凝土表面,发生误测,拔除导管,终止灌注,而造成浇短桩头事故。
预防方法:
1)测深锤宜加重。
重锤即是在混凝土处于坍落度尚大时可能沉入混凝土数十厘米,测深错误造成的后果只是导管埋入混凝土面的测深深度较实际的多数十厘米,而首批混凝土的坍落度到灌注后期会越来越小。
2)灌注将近结束时加注清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
处理办法可按具体情况参照前述接长护筒或在护筒外面或里面加设护筒压入已灌注的混凝土内,然后抽水、除渣,接浇普通混凝土,或用高压水将泥渣和松软层冲松再用吸泥机将混凝土表面上的泥浆沉渣吸除干净,重新下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
水下混凝土浇筑中克服钢筋笼上升措施
克服钢筋笼上升,除了主要从上述改善混凝土流动性能、初凝时间及灌注工艺等方面着眼外,还应从钢筋笼自身的结构及定位方式上加以考虑,具体措施为:
a、适当减少钢筋笼下端的箍筋数量,可以减少混凝土向上的顶托力;
b、钢筋笼上端焊固在护筒上,可以承受部分顶托力,具有防止其上升的作用;
c、在孔底设置直径不小于主筋的1~2道加强环形筋,并以适当数量的牵引筋牢固的焊接在钢筋笼的底部,实践证明对于克服钢筋笼上升是行之有效的。
水下混凝土浇筑中预防埋管的方法
导管无法拔出称为埋管,其原因是:导管埋入混凝土过深,导管内外混凝土已初凝使导管与混凝土间摩阻力过大,或提管过猛将导管拉断。
预防方法:应按前述严格控制埋管深度不得超过6m,在导管上端装设附着式振捣器,每隔数分钟振捣一次,使导管周围的混凝土不致过早的初凝,首批混凝土掺入缓凝剂,加速灌注速度。
导管接头螺栓事先应检查是否稳妥,提升导管时不可猛拔。
若埋管事故已发生,初时可用链滑车、千斤顶试拔。
如仍拔不出,当桩孔较大,已灌的表层混凝土尚未初凝时可另下一根导管,按前述第一项导管漏水事故的处理要求相应处理,如表层混凝土已初凝,新管插不下去,则应按断桩处理。
当已灌注的混凝土距桩顶不深时,可将原护筒向上接长、加压或锤击使护筒底脚沉到已灌注的混凝土面以下,按前法抽水、除渣后,再灌普通混凝土。
水下混凝土浇筑中卡管的情况
在灌注过程中,混凝土在导管中下不去,称为卡管,有如下两种情况:
1)初灌时隔水栓卡管,或由于混凝土自身的原因,如坍落度过小,流动性差,夹有大卵石,拌和不均匀,运输途中产生离析,导管接缝处漏水,雨天运送混凝土未加遮盖,使混凝土中的水泥浆被冲走,粗骨料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
处理办法可用长杆冲捣导管内混凝土,用吊绳拌动导管,或在导管上安装附着式振捣器等使隔水栓下落。
如仍不能下落时,则必须将导管连同其内的混凝土提出钻孔,进行清理和修整,然后重新吊装导管,重新灌注。
并按前述第2)项方法将散落在孔底的拌和物粒料等予以清除。
提管时应注意,导管下重上轻,防止翻倒伤人。
2)机械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使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久,或灌注时间持续过长,最初灌注的混凝土已经初凝,增大了管内混凝土下落的阻力,混凝土堵在管内。
其预防方法是灌注前应仔细检查灌注机械,并准备备用机械,发生故障立即换备用机械,同时采取措施,加速混凝土灌注速度,必要时,可在首批混凝土中掺入缓凝剂,以延缓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当灌注时间已久,孔内首批混凝土初凝,导管内又堵塞有混凝土,此时处理方法是导管拔出,用吸泥机将孔内表层混凝土和泥浆、渣土等吸出,重下新导管灌注。
但灌注结束后,这根桩宜作断桩再予补强。
水下混凝土浇筑中导管进水预防和处理办法
预防和处理办法:
1)若是上述第一种原因引起的,应立即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和物用空气吸泥机或抓斗清出,然后重新下管并准备足够储量的首批混凝土,重新灌注。
2)若是第二、三种原因引起的,应视具体情况,拔换原管重新下管,或用原导管插入续灌。
但灌注前应将进入导管内的水和沉淀土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出。
最后用潜水泵将管内的水抽干,继续灌注混凝土。
为防止抽水后导管外的水泥穿透原混凝土从导管底口翻入,导管插入混凝土应有足够的深度,一般宜大于50cm。
由于潜水泵不可能把导管内的水全部抽干,续灌的混凝土配合比应增加水泥用量以提高稠度,灌入导管内。
以后的混凝土可恢复正常的配合比。
若混凝土面在水面以下不很深,且尚未初凝的,可于导管底部设置防水塞,将导管重新插入混凝土内,导管上面再加重量,以克服水的浮力,导管内装满混凝土后,稍提导管,利用混凝土自重将底塞压出,然后继续灌注。
若如前述混凝土面在水面以
下不很深,但已初凝,导管不能重新插入混凝土时,可在原护筒内面加设内径稍小的钢护筒,用重压或锤击法压入原混凝土面以下适当深度。
然后将护筒内灌注普通混凝土至设计桩顶。
水下混凝土浇筑中导管进水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
1)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安置导管或混凝土储量已够在提升导管准备开启栓阀时,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设导管底口,以至泥水从底口进入;
2)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胶皮垫被导管高气压挤开,或焊接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流入;
3)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深出错,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底口涌入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