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报告患者背景- 姓名:(患者姓名)- 性别:(患者性别)- 年龄:(患者年龄)- 糖尿病病程:(糖尿病病程)- 其他相关病史:(如高血压、高血脂等)护理目标- 防止进一步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和恶化- 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视力- 提供综合护理,促进患者康复护理措施1. 糖尿病管理:- 确保患者遵循医嘱的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计划,保持血糖在目标范围内。
- 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定期记录并向医生报告。
-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有助于血糖控制。
2. 视力保护:- 提醒患者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揉搓眼睛,避免眼部感染。
- 教育患者正确使用眼药水和其他视力保护用品。
- 定期检查患者的眼压,以及视力和眼底的变化。
3. 定期复查和治疗:-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视网膜病变。
- 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如激光治疗、注射抗血管生长因子等。
4. 心理支持:- 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援助,帮助患者应对病情和治疗过程中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 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等进行交流和支持,提高患者的心理抗压能力。
护理效果评估- 视力状况:定期监测患者的视力变化,记录视力的改善或恶化情况。
- 症状缓解: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有减轻,如眼部疼痛、视力模糊等。
- 血糖控制: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确保血糖在目标范围内。
- 患者满意度: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
护理计划调整-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护理效果,对护理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
- 如有需要,与医生进行沟通,协商制定更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措施一、定义是指糖尿病的病程中引起的视网膜循环障碍,造成视网膜发生缺血和增殖性变化而引起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糖尿病引起失明的主要并发症。
二、临床表现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增生和增生性两性。
最初变现为红色圆点状,微动脉瘤。
当病情进一步严重,出血和棉绒斑增多,大面积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严重缺血产生视网膜和视盘表面新生血管和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纤维血管瘤【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耐心向病人讲解疾病原因及其手术中要如何配合及术后因特殊体位引流舒适的改变,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治疗信心。
2、根据网膜脱离位置,采取卧位,如需俯卧位需准备好俯卧位架。
3、保持排便通畅,多食水果蔬菜,防止因用力排便而使网膜脱离加重。
4、教会病人使用呼唤铃,护士定期巡视病房,协助做好身生活护理。
5、教会病人术后需采取的体位,为术后卧位做好准备。
6、协助病人术前做好清洁工作,洗头、洗澡、剪指甲、刮胡须、更换内衣。
7、教会病人正确的咳嗽方法。
8、术前3天常规点抗生素滴眼液,按医嘱点散瞳剂,便于眼底检查。
9、内眼手术术前一日剪睫毛,冲洗泪道及冲洗结膜囊。
10、术前晚遵医嘱给药,对全麻和基础麻醉病人要告知禁食水时间。
11、术日晨测生命体征,作好记录。
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无菌敷料遮盖术眼,遵医嘱术前用药,给病人戴好腕带。
12、去手术室前核对病人及腕带,填写手术安全核对表,嘱病人排空大小便,取下义齿、眼镜、饰品,贵重物品让家属保管好。
13、病人血糖血压必须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防术后出血、感染。
进餐要3 准时、定量。
二、术后护理(1)根据术式采取俯卧位或坐起时头低位,并持续一个月。
下床活动时要慢走,有人搀扶,夜间入睡时要加床挡。
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眼内没有注入气体患者,术后体位应该保持裂孔位于最低位。
(2)观察病人术眼疼痛性质和程度,讲解疼痛与疾病关系,如轻微疼痛,告知病人是术后常见症状,可以听音乐,听广播分散注意力来缓解疼痛,创造舒适,安静环境,注意休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专业护理方法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亿,其中约30%~40%的患者伴有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能导致失明。
因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专业护理至关重要。
二、专业护理目标1.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
2. 防止或延缓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3.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专业护理措施1. 健康教育1. 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及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 指导患者进行规律的饮食、运动、用药和血糖监测。
2. 血糖、血压、血脂控制1. 指导患者使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或中药等方法控制血糖。
2. 指导患者使用合适的方法(如降压药、限盐、限酒等)控制血压。
3. 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整、运动和药物疗法等以降低血脂。
3. 眼部护理1.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如视力、眼压、眼底等。
2. 遵医嘱使用眼药水,注意用药方法和用药时间。
3. 保持眼部卫生,避免揉眼、碰撞等可能导致眼部损伤的行为。
4. 生活护理1. 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等,以增强体质。
2.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3.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5. 饮食护理1. 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均衡。
2.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避免大量摄入高糖、高脂食物。
3.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四、护理效果评估1. 定期评估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观察治疗效果。
2. 眼科检查,观察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情况。
3. 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如心理健康、生活自理能力等。
五、总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专业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血糖、血压、血脂控制、眼部护理、生活护理和饮食护理等措施,以达到控制病情、延缓病变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个案护理分析简介本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个案护理进行分析,旨在提供针对该病病人的有效护理策略。
病情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
这种病变主要由于高血糖导致的视网膜血管损伤和出血,进而引发视力受损和失明。
护理策略1. 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
因此,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密切合作,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以控制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2. 定期眼科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发现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包括眼底检查、视力测量等,以便及早发现病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用药指导: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治疗。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提供正确的用药指导,包括用药时间、剂量等,并帮助患者合理使用药物,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4. 生活方式指导: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包括戒烟、限制酒精摄入、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减轻病变的发展。
5. 心理支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护理人员应提供心理支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理解其困扰和焦虑,并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结论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个案护理,应从血糖控制、定期眼科检查、用药指导、生活方式指导和心理支持等方面进行综合策略。
这些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将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病例患者信息- 姓名:***- 年龄:55岁- 性别:男性- 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病史:患有糖尿病已有10年护理目标- 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一步恶化- 提供全面的视网膜护理和支持- 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轻症状护理措施1. 糖尿病管理:- 确保患者坚持规律的血糖控制,包括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和按时服用药物。
- 鼓励患者遵守饮食控制,限制糖分和高脂肪食物摄入。
- 教育患者关于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包括注射胰岛素和血糖监测技巧。
2. 视网膜检查:- 定期安排患者进行视网膜检查,以监测病变的进展情况。
- 协助患者预约和前往眼科专科医院进行详细的视网膜评估。
- 教育患者关于视网膜病变的症状和早期迹象,以便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3. 生活方式指导:-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度的体育锻炼和戒烟。
- 提供营养咨询,帮助患者合理安排饮食,并鼓励摄入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的食物。
4. 心理支持:-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倾听患者的疑虑和困扰。
- 提供关于糖尿病和视网膜病变的教育和信息,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疾病。
- 鼓励患者加入支持小组或互助组,与其他糖尿病患者分享经验和情感支持。
5. 定期随访:- 安排定期随访,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 跟踪患者的视力变化和任何症状的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和治疗方案。
护理效果评估- 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 患者的血糖水平稳定,症状减轻。
- 患者能够正确管理糖尿病和视网膜病变的知识和技能。
- 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结论通过以上综合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管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需求,预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并持续进行教育和支持,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糖尿病和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措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和纤维组织增生。
为了延缓病程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专业的护理措施。
一、健康教育1. 向患者讲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和保健意识。
2. 指导患者进行血糖自我监测,保持血糖在理想范围内。
3.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视网膜病变。
二、饮食管理1. 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2.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3.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
三、运动治疗1.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2. 运动时注意安全,避免跌倒和碰撞。
3. 运动前后进行血糖监测,防止低血糖发生。
四、药物护理1. 遵医嘱,按时按量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2. 胰岛素治疗患者,注意注射部位的轮换和皮肤护理。
3. 针对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血脂等,按时服用相关药物,并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
五、眼睛护理1. 保持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眼睛。
2.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如眼底镜检查、视力测试等。
3. 遵医嘱使用眼药水,注意用药方法和用药时间。
六、心理护理1.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2. 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生活质量。
3.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减轻孤独感和社会隔离感。
七、定期随访1.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随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2. 如有视力下降、眼部不适等症状,立即就诊。
3. 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有助于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需要积极配合,共同对抗病魔。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会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因此,患有糖尿病的人需要特别关注视网膜的健康。
以下是一些护理建议:1. 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避免出现血糖波动过大的情况。
2.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包括眼底检查和视力检查,以及定期到专科医院进行视网膜筛查。
3. 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体重和血压等。
4. 避免眼部受伤,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5. 保持积极的心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减轻压力,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6. 如发现视力下降或出现眼部异常症状,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7. 遵循医生开具的用药方案,按时按量服药,注意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
8. 进行定期的眼部保健,包括使用护眼液,做眼部按摩,适当进行眼部操等。
9.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眼部血管的健康。
10.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或者手机,适当进行眼部休息和放松。
11. 定期接受营养师的指导,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有助于眼部健康。
以上护理建议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预防和延缓视网膜病变的发展,但还请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密切和医生的沟通,遵循医嘱,以期取得最佳的保护效果。
12. 所有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即使没有出现明显的视网膜病变症状也是必要的。
13. 患有糖尿病的人应当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因为高血压也会加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14. 注意饮食中的糖分摄入,控制饮食中的热量摄入,选择低糖、低脂肪的食物。
15. 加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了解,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等知识。
16. 鼓励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自己的病情和护理经验,互相支持和鼓励。
这些护理建议都是为了帮助糖尿病患者降低患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并且保持良好的眼部健康。
作为病患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个案护理策略1. 引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个案护理策略,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管理和服务于这一患者群体。
2. 病情评估2.1 病史采集详细收集患者的病史,包括糖尿病的类型、病程、血糖控制情况、是否合并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等。
了解患者是否具有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因素,以及是否有家族史等信息。
2.2 临床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测试、眼压测量、眼底镜检查等,评估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2.3 实验室检查收集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血糖、HbA1c、血脂等实验室检查,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整体健康状况。
3. 护理诊断与目标3.1 护理诊断- 视力障碍- 知识缺乏: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知- 自我管理能力下降:血糖、饮食和运动- 心理压力:担忧视力下降和生活质量3.2 护理目标- 患者视力得到有效管理,视力障碍得到缓解- 患者增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能自我管理和控制病情- 患者心理健康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提高4. 护理策略4.1 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成因、发展过程、治疗方法等。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监测,包括血糖、血压和体重等。
4.2 饮食管理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和体重。
强调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限制食盐摄入。
4.3 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
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4.4 药物管理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降糖药物、降压药物和降脂药物。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4.5 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倾听患者的诉求,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
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生活质量。
5. 评估与反馈定期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护理策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方案概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本护理方案旨在提供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指导,帮助他们管理病情、预防并发症,并改善视力。
护理目标1. 提供定期眼科检查和视力测试,以及糖尿病控制评估。
2. 教育患者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因素、症状和预防措施。
3. 促进糖尿病患者良好的血糖控制,以减缓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4. 鼓励患者定期进行眼底照相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以及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5. 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患者应对视力减退和心理压力。
护理措施1. 饮食指导:- 鼓励患者采用低脂、低盐、低糖的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
- 建议患者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的摄入。
- 避免高糖、高盐和高脂肪的食物,减少饮酒和咖啡因的摄入。
2. 药物管理:- 确保患者按时服用糖尿病药物或胰岛素,并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
- 监测血糖水平,根据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3. 视力保护:- 提供良好的室内和室外照明环境,避免暗光和强光刺激。
- 鼓励患者佩戴合适的防紫外线太阳镜,以保护眼睛免受紫外线损伤。
- 提供放大镜等辅助设备,帮助患者读取小字体或模糊的文字。
- 防止眼部感染,保持眼部卫生,避免揉搓眼睛。
4. 心理支持:- 提供情绪支持和教育,帮助患者应对视力减退和可能的心理压力。
- 鼓励患者参加眼科康复计划和支持群体,分享经验和获取支持。
5. 定期随访:- 鼓励患者定期复诊,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眼科检查和治疗。
- 监测糖尿病控制情况和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结论本护理方案提供了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指导,旨在帮助他们管理病情、预防并发症,并改善视力。
通过饮食指导、药物管理、视力保护、心理支持和定期随访等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处理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处理指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
因此,对这类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处理至关重要。
护理处理策略1. 定期眼部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干预病变的进展。
眼部检查应包括视力检查、眼底检查和视网膜照相等项目。
建议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
2. 控制血糖水平良好的血糖控制对于减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至关重要。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保持血糖水平在合理范围内。
此外,饮食控制和定期运动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
3. 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高血压和异常血脂水平会加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因此,患者应积极进行血压和血脂的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常规的控制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定期锻炼。
4. 提供营养支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需要获得充足的营养支持,以维持眼部组织的正常功能。
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情况,并提供合理的营养建议。
如果患者存在饮食限制或需要特殊饮食,应做好相应的指导和安排。
5. 教育和心理支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需要接受相关的教育和心理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疾病和治疗方案,并保持积极的心态。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解答其疑问,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
6. 定期复查和随访定期复查和随访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护理处理的重要环节。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稳定的随访机制,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干预。
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定期眼部检查、血糖控制、血压和血脂的管理、营养支持、教育和心理支持等。
通过合理的护理处理,可以有效延缓病变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
护理方面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血糖水平:及时监测血糖水平,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以减缓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2. 定期眼科检查: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视网膜病变,以防止病情恶化。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戒烟限酒,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和减少病变的风险。
4. 遵医嘱用药:如有必要,按医嘱规范使用药物,包括降糖药和保护视网膜的药物。
5. 注意眼部卫生:及时清洁眼睛,避免因眼部感染导致病情加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需要长期护理和管理的疾病,患者及家人需密切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护理和治疗,以维护视力和保障健康。
6. 控制血压和血脂:高血压和高血脂是加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保持良好的血压和血脂水平,避免对眼部的不良影响。
7. 注意心理健康:糖尿病患者可能由于疾病带来的压力和焦虑影响到心理健康,需要及时寻求心理支持和帮助,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8. 避免眼部受伤:避免眼部受伤和挫伤,如遇到眼部外伤,应及时就医处理,防止导致视网膜病变加重。
9. 注意营养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对保护视网膜健康有益。
10. 定期复查和随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要长期的监测和治疗,患者需定期复查和进行随访,以了解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护理措施可以有助于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减少对患者视力和生活的影响。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多加关注自身的眼部健康。
11. 注重眼部保护: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佩戴太阳镜,特别是在户外活动时,以减少紫外线对眼部的损伤。
12. 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充足的睡眠对于维护眼部健康至关重要。
13. 密切关注症状变化:如果出现眼部疼痛、模糊、闪光、黑点或视力下降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的恶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可以影响全身各器官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可是你知道吗,它与眼睛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可引起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病变、暂时性屈光不正、眼外肌麻痹、视网膜血管阻塞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其中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简称糖网)是最常见,也是糖尿病眼病不可逆盲的最严重并发症。
由于糖尿病患者日渐增多,因糖尿病而引起的微血管病变,特别是糖网致盲者也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生命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属生理、心理带来巨大影响的一种疾病。
(1)病史:详细询问病史至关重要。
除了有无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等典型的糖尿病表现外,还应注意了解糖尿病的病程。
病程越长,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越高,程度越重。
特别是有些糖尿病的发现时间并不代表真正的患病时间,因为全身症状不明显,发现糖尿病时往往实际病程已久。
血糖及尿糖检查是了解糖尿病控制程度的重要依据。
(2)眼底检查:眼底检查是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手段。
微动脉瘤和(或)小出血总是最早出现并比较确切的视网膜病变的体征。
带黄白色的蜡样硬性渗出斑,说明血管系统功能异常,通透性增大,血液成分逸出。
而白色软性渗出则表示微循环重度紊乱,血管破坏严重。
这阶段没有新生血管形成,故称为单纯型病变。
随着病情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上并发多处局灶性或广泛的视网膜无灌注,则预示不久将出现新生血管。
从发生新生血管开始,即进入增殖期,说明视网膜循环对组织缺氧已不能代偿。
(3)特殊检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眼底未出现病变以前,已有某些亚临床改变,如异常荧光形态,视网膜电生理及视觉对比敏
感度等变化,均对其早期诊断有参考价值。
在病变进展过程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各种特殊表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等特殊对该病的诊断和分期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长期持续性升高,也可引起视网膜的一些病理改变。
血压急剧增高时,还可出现视网膜水肿、出血和渗出,进一步发展至颅内压增高可合并视乳头水肿。
所以,伴有高血压的糖友更加需要定期检查眼底。
糖网分期
1、我国眼底病学组于1984年参考国外分期标准制订了我国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
分为单纯型和增殖型,共六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包括三期:Ⅰ期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
(+)较少,易数。
(++)较多,不易数。
Ⅱ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
(+)较少,易数。
(++)较多,不易数。
Ⅲ期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
(+)较少,易数。
(++)较多,不易数。
增殖型也有三期:Ⅳ期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
Ⅴ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Ⅵ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视网膜脱离。
2、国外学者为了使用简便将本病分为三期:非增殖期、增殖前期、增殖期。
非增殖期(称单纯型、背景型):其特征为局部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血管渗透性增强,表现为微血管瘤、点状出血、硬性渗出和视网膜水肿。
增殖前期:特征为广泛毛细血管闭塞,棉絮样斑、点状出血,广泛微血管异常,静脉呈串珠状。
增殖期:视网膜产生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收缩牵拉视网膜脱离。
国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视网膜Ⅰ型糖尿病发病率远远高于使用胰岛素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远远高于未使用胰岛素的Ⅱ型糖尿病患者。
治疗措施
1、控制血糖。
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使眼底病变经过光凝和导升明治疗,新病变不存在。
如血糖再升高,可能在视网膜其他部位,特别是黄斑部位,又产生新病变、黄斑水肿,仍然会造成视力进一步恶化,只有适当的控制血糖,让血糖不再高涨才能稳定眼底的病变,选用中药进行体内调节血糖,才能不施加给眼部压力,纯中药的恒济悦泰胶囊才能缓解病痛,并从根底治疗糖尿病。
2、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早期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积极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3、控制血脂。
视网膜渗出的快速发生往往合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增高,所以要想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也要积极地控制好血脂问题。
4、低脂低盐高蛋白饮食,多食植物油,可以减少“硬性渗出”并对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利。
对肥胖型糖尿病病人,还要控制总热量,降低体重。
5、有视网膜病变时要避免剧烈运
动,否则容易引起眼底出血,加重视网膜病变。
6、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本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漏诊。
对病程较长的糖尿病人,不论有无视力减退,都应借助眼底镜、裂隙灯、三面镜等仪器检查眼底,这是早期发现本病的最好方法。
药物保守治疗
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除严格控制糖尿病外,可采用下列药物治疗:①抗血小板聚集药,如阿司匹林、潘生丁等;②抗凝药物,如肝素;③促纤溶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
脑垂体手术
一般认为血浆生长激素分泌增多是引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因素之一,脑垂体切除用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性腺激素治疗后,视网膜病变明显好转。
但由于垂体手术治疗后,终生需对垂体机能低下进行替代疗法,因此本法在激光治疗的今天已很少应用。
激光治疗
是一种对症治疗,最初是使用氙激光,最近是氩激光,进而使用氪激光。
由于氩离子激光光斑小,绿色激光易被血红蛋白吸收,故可直接凝固封闭新生血管、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其机理在于:①激光光凝破坏了视网膜的缺血、缺氧区,制止了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产生[1]。
②光凝使视网膜色素上皮外屏障遭到破坏,营养物质可直接由脉络膜弥散进入视网膜,改善了视网膜营养。
③减少了视网膜的耗氧量,耗氧量高的视网膜光感受器遭到破坏,取代为耗氧量低的胶原组织,使残留的视网膜组织供氧、血循环改善,从而减少了渗漏[2]。
总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能够通过直接和间接
两种途径预防新生血管的产生,促进视盘和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消退,控制和延缓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使糖尿病的致盲率大降底。
所以视网膜激光光凝是DR治疗的金标准。
控制血糖的重要性:血糖控制情况与糖网的进展和视力预后有很大关系,如长期控制不良,则不仅糖网病加重,而且发展为增生型者也多,故血糖的控制应一发现糖尿病即始终控制,一但产生严重的背景型或增生型病变,即使血糖控制也不一定能阻止病情的恶化。
糖网患者一般都有十年以上的糖尿病的病史,因此对于控制血糖的重要性都很清楚,但作为护士一定不能有放松的思想,应坚持对患者进行这方面的健康宣教,真正起到督促和指导作用。
内容包括:①饮食指导控制血糖的重要措施。
②运动指导:运动有利于降低血糖,但阅砸患者的运动应适量,避免剧烈运动,如有眼底和网脱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③用药指导:应坚持用药,注意用药后的不良反映,根据情况及时调整用量。
④定时监测血糖的重要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多数患病时间较长,病情易反复,有的已经多次治疗,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精神上负担,患者不能享受正常人的生活,甚至有的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这时护士应耐心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消除心理顾虑,增加患者对阅砸的认识水平,使患者了解通过合理的治疗和自我保健是完全可以延缓甚至终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恶化的过程,使患者重新树立信心和勇气,有利于病情的稳定,取得最快最满意的疗效。
预防
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是常见的,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视网膜概况病变及白内障,长期控制不好的糖尿病,随着病程的延长,几乎100%都会出现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比非糖尿病失明者多25倍。
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
因此糖尿病人应采取下列措施保护眼睛。
(1)积极有效地控制糖尿病,使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2)积极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促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且加速其发展。
(3)早期发现眼部并发症。
在下列情况下应做眼部全面检查:①在确诊糖尿病时就要全面检查眼部,包括:测视力、测眼压、查眼底。
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已有视网膜病变者,应每年复查数次。
②糖尿病妇女在计划怀孕前12个月内及确定怀孕时应查眼底,以后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
③眼压增高,视力下降。
已发现视网膜病变,不能解释的眼部症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都要请眼科医生全面检查。
(4)及时治疗。
早期视网膜病变除有效地控制血糖及血压外,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确有一定作用。
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及黄斑水肿时可采用激光治疗。
出现白内障需手术治疗。
糖尿病患者接受眼科检查的首诊和随诊时间建议
糖尿病类型首次检查时间随诊时间
1型发病3年后每年1次
2型确诊时每年1次
糖尿病妊娠前或妊娠早期 NPDR中度:每3~1 2个月
合并妊娠 (3个月) NPDR重度:每1~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