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4文明的摇篮
- 格式:pptx
- 大小:33.89 MB
- 文档页数:79
《4 文明的摇篮》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四大文明古国和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标志性成就,初步感受文明的影响力。
2、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培养保护文化遗产的态度与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内容:1、金字塔与古埃及文明2、空中花园与古巴比伦文明3、泰姬陵与古印度文明4、奥运会与古希腊文明5、科洛西姆斗兽场与古罗马文明6、中国古文明探究7、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一、谈话导入。
师:在远古时期,世界各地的人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古老的、多样的、灿烂的文明。
文明成就最高,对人类文明进程影响深远的当属四大文明古国,同学们,你们知道哪四大文明古国?在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斯芬克司之谜。
二、教授新课。
(一)古埃及文明。
1、介绍古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
①尼罗河的地理环境。
②尼罗河的作用。
为什么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2、埃及金字塔。
(1)自主阅读书本第23页。
①说说你对金字塔有多少了解?②了解埃及的祖孙三代金字塔。
③金字塔的奥秘在哪里?④对于金字塔的建造,你有什么看法?(2)交流阅读收获。
3、古埃及人在天文历法、文字、数学、医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①古埃及象形文字。
②木乃伊。
③太阳历。
4、课外拓展,深入了解。
古埃及还有那些灿烂文明?请大家说说搜集到的古埃及文明的资料。
(二)古印度文明。
教师:有谁知道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到哪里取经?什么朝代去的?今天我们就到印度去看一看,去了解一下她的过去。
1、发源地。
2、泰姬陵。
3、桑吉佛塔。
4、学生简单了解玄奘取经。
对照地图,看看玄奘西游所经地方的地形、气候有什么特点?第二课时:古巴比伦和古希腊罗马文明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这节课我们继续来了解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希腊罗马文明。
二、古巴比伦文明。
1、古巴比伦的地理位置。
(课件演示)2、提问:谁知道在古代巴比伦有一个与古代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古代建筑奇迹是什么?(学生答,课件出示“空中花园”。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第5课《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类文明的摇篮》是泰山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第5课的内容,本课主要通过讲解人类文明的起源,使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教材内容包括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等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以及人类文明发展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文明古国的具体文明成就,如埃及金字塔、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国的儒家文化等,还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行深入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2.教学难点:人类文明发展的特点,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熟悉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
3.教学资源: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用于营造情境,引导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展示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引导学生对人类文明产生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第5课《人类文明的摇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六上》第5课《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一篇介绍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课文。
本课主要通过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四个文明古国的兴衰,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认识世界各地文明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此外,学生对于文明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的文明特点,认识世界各地文明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的文明特点,世界各地文明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世界各地文明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学生对于文明的理解和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地文明的代表性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的文明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发现世界各地文明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明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4 文明的摇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文明的摇篮》是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摇篮期,以及各个文明古国的特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规律。
教材以文明古国为线索,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等文明古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继承和发展的过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课学习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古代文明的知识,对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文明古国的具体特点和发展历程,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此外,学生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和文明的多样性可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图片、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各个文明古国的特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等文明古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认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图片、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热爱,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继承和发展的过程。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个文明古国的、经济、文化特点,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规律。
2.教学难点: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文明的多样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讨论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文明古国的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文明遗址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分别介绍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等文明古国的、经济、文化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规律。
文明的摇篮《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梅华小学洪淑勉一、课标分析新的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认识社会的整体视野,使学生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学会作出正确、合理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使学生能主动参与,从中感受、体验、领悟生活的意义;丰富自己的社会生活知识,锻炼和增进自己的社会学习能力;能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料和学习感受。
二、教材分析广东地区选用的是广东省教学教材研究室编著的教材。
本套教材总体的设计思路是:两条主线,明暗结合; 主题综合,线面综合;前后衔接,螺旋上升;由近及远,由浅及深。
六年级上册教材沿袭了教材编写的总指导思想,设计力求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主体互动—自主发展”作为本课程的基本模式;突出儿童在交往和互动过程中的自主发展;注重儿童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不断扩展和提升;同时也注意考察所跨越的多种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和关联性。
高年级更是突出了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社区生活、国家生活、国际生活。
第二单元“文明的足迹”着眼于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其中,《文明的摇篮》一节中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端,感受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在第一课时重点学习古埃及的璀璨文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能力。
三、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初次接触世界文明,这话题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特别是对于阅读量少,知识面窄的学生,所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古埃及的标志性成就,初步感受文明的影响力。
2、情感教育: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培养保护文化遗产的态度和责任。
3、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与整理资料的能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五、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态度和责任。
2、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与整理资料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本课的教学活动是以激发学生对世界文明的兴趣为目的,培养他们学会自己收集资料并会与同学分享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