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 格式:ppt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92
【内科学重点总结】呼吸系统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咳嗽、咳痰、喘息,慢性反复发作,冬天寒冷时加重,回暖时缓解。
病因有吸烟、职业粉尘、化学物质、大气污染、感染。
急性发作期有散在干湿啰音于背部和肺底。
临床分三期:急性发作期(一周内出现脓性痰,或伴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症状之一加剧)慢性迁延期(咳痰喘症状迁延不愈一个月以上)临床缓解期(症状基本消失两个月以上)。
诊断依据咳、痰、喘、症状,每年三个月,持续两年以上,排除其他疾患,或有明确客观检查依据(X线,肺功能)。
鉴别“爱惜阔小姐”(肺癌、矽肺、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结核)。
急性发作期治疗控制感染、祛痰镇咳、解痉平喘。
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emphysema:吸烟、感染、大气污染有害因素,气道弹性减退,气道壁破坏。
呼吸困难(逐渐加重),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叩诊过清音,肺下界肝浊音界下移,心音遥远。
X线垂位心,ECG肢体导联低电压,肺功检查功能残气量FRV、残气量RV、肺总量TLC均升高,RV/TLC>40%。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气道阻塞,慢性炎症性反应,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80%预计值,FEV1/FVC<70%)。
标志性症状是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听诊呼气延长。
COPD诊断标准:①中年发病,长期吸烟史,慢性咳嗽咳痰缓慢进展②肺气肿征③活动时气促,呼吸困难④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支舒药后FEV1/FVC<70%, FEV1<80%预计值⑤排除其他疾病所致COPD分级:FEV1>80%预计值,FEV1/FVC<70%为轻度COPD,FEV1>50%中度,FEV1>30%重度,FEV1<30%或呼衰极重度。
分期稳定期(治疗:戒烟、支气管舒张药:抗胆碱或β2受体激动剂+激素或茶碱类、祛痰药、长期家庭氧疗LTOT),急性加重期exacerbation(感染引发,并发呼衰和右心衰,应另外给予低流量氧疗和抗生素)。
肺源性心脏病到底有多严重1何为肺源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肺部与心脏疾病,即肺组织与支气管在肺动脉高压下诱发的心脏疾病,也有可能与肺动脉血管发生相关病变有关。
此病可能发病急速,也有可能转至慢性疾病,临床多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为主,病程相对缓慢,观察患者体征与临床症状得知,通常会在前期出现部分代偿现象,当疾病发展至中后期时则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右心衰与呼吸衰竭现象,凸显早观察与早治疗重要性。
除了肺与心脏,患者其它器官也会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其中常见现象为支气管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或并发肺结节、肺结核、过敏性肺泡炎症,少数患者胸廓出现运动障碍,对呼吸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2肺心病症状2.1 早期肺心病早期临床症状常见气短、咳痰、咳嗽。
每逢秋冬季节,患者会急性发作,日夜咳嗽加剧,痰量增多从转至黄色。
有效控制急性发作后则转至缓解期,此时咳嗽减轻,痰量减少,痰液从黄转白及变稀。
若病情持续进展则会加重肺气肿程度,患者逐渐出现气短症状,初期仅是活动量大时会感到明显气喘,劳作时耐力不足,渐渐发展为轻微日常生活起居活动就会感到明显气短症状,甚至处于静态时也会感到气短。
患者在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时会被迫坐起,称之为端坐呼吸。
2.2 晚期肺心病晚期症状则以呼吸衰竭与心力衰竭为主,首先,呼吸衰竭:早期缺氧以胸闷、心悸、青紫等症状为主。
当肺源性心脏病持续发展时则会出现缺氧神经症状,临床将此现象称为肺性脑病,患者多有烦躁、头胀、头痛、精神紊乱、震颤、痉挛、幻觉等表现,若情况严重则会出现嗜睡与神志淡漠,最后陷入昏迷。
其次,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早期临床症状可能与呼吸功能减退症状相似,所以,临床经常会混淆二者。
然而肺源性心脏病后期会有气喘、尿少、上腹胀痛、发绀加重、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
通过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心率加快且伴随剑突下区收缩期吹风噪声。
病程后期已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此时患者面颊及口腔粘膜色素变为紫褐色,病情严重会出现休克。
1/37.【A1型题】X线胸片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依据,下列哪项不符合A.可有明显肺气肿或慢性肺部感染疾患征象B.右心室增大C.肺动脉段突出,其高度≥5mmD.右下肺动脉干横径≥15mmE.右下肺动脉干横径与气管横径之比≥1.07查看答案:答案:A解析:九版内科书第107页,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mm。
X线胸片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依据为:除肺、胸基础疾病或慢性肺部感染疾患征象外,应有肺动脉高压的表现,如右下肺动脉扩张,右下肺动脉干横径≥15mm,右下肺动脉干横径与气管横径之比≥1.07;肺动脉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mm(并非≥5mm);有右心室增大等。
2/37.【A1型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形成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因素是A.支气管感染B.毛细血管床减少C.缺氧使肺血管收缩痉挛D.肺静脉压增高E.肺小血管炎查看答案:答案:C解析:缺氧是肺动脉高压形成最重要的因素。
3/37.【A1型题】慢性肺心病引起肺动脉高压最主要的原因是A.血液黏稠度增加B.肺毛细血管床减损C.慢性炎症所致的肺动脉狭窄D.血容量增加E.缺氧性肺血管收缩查看答案:答案:E解析:在慢性肺心病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的原因包括功能性因素和解剖学因素,功能性因素较解剖学因素更为重要。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有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收缩、痉挛,其中缺氧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
4/37.【A1型题】下列哪种药物在肺心病是禁忌的)A.洋地黄类√B.吗啡)C.利尿剂D.地西洋(安定))E.巴比妥类查看答案:答案:BD解析:无5/37.【A1型题】关于慢性肺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错误的是A.可见高而宽大的p波B.电压Rv1+Sv5≥1.05mVC.额面平均电轴二+90度D.重度顺钟向转位)E.电轴右偏查看答案:答案:A解析:无6/37.【A1型题】X线胸片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依据,下列不正确的是A.可有明显肺气肿或慢性肺部感染征象B.右心室增大C.肺动脉段突出,其高度≥3mmD.右下肺动脉干横径≥15mmE.右下肺动脉干横径与气管横径之比≥1.07查看答案:答案:A解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X线诊断标准。
肺动脉高压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什么是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简称PAH,是肺血管疾病中一种比较严重的类型,它是指在不同的因素作用下,肺动脉内血压持续升高,达到或超过30mmHg,而且肺毛细血管的阻力也会逐渐升高,最终导致右心室充血,心功能不全等问题。
PAH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和寿命。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介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CO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
大多数COPD患者有吸烟史或者长期处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
COPD早期主要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如果不加以有效治疗,病情会逐渐恶化,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OPD和PAH有时候会同时存在。
PAH和COPD的联系PAH和COPD有一定的关系,PAH是COPD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PAH通常是由于COPD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病情导致。
COPD会导致患者体内氧气供应不足,肺动脉内血压逐渐升高,最终发展成PAH。
COPD患者中,大约有10%-30%发展为PAH。
PAH和COPD的症状PAH和COPD有许多相似的症状,比如呼吸困难、心悸、疲劳等,但是PAH的症状通常会比COPD更为严重。
PAH患者严重缺氧,不能快速运动或进行活动,而且极度疲劳、头昏眼花、心悸等症状很明显。
COPD患者的症状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像PAH患者那么普遍或严重。
PAH和COPD的治疗方法由于PAH和COPD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所以其治疗方案也不同。
COPD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吸入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来缓解症状。
PAH的治疗需要采取一些更为专业的方法,如使用钙拮抗剂、PDE5抑制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前列腺素等药物,或者进行心脏瓣膜手术或肺移植等手术治疗,来改善患者的病情和寿命。
PAH和COPD的预防对于PAH和COPD,最好的预防方法是戒烟,避免空气污染,坚持运动和锻炼,保持身体健康,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了解PAH和COPD之间的关系、了解其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这两种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单元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一、概述:肺动脉高压是一个临床常见病征,可由许多心、肺血管疾病引起。
诊断:目前以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25mmHg,为显性肺动脉高压;运动时肺动脉平均压>30mmHg,为隐性肺动脉高压。
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后者多于前者,主要是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组织结构和/或肺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二、病因(一)支气管、肺疾病:以COPD最多见,80~90%。
(二)严重的胸廓畸形。
(三)肺血管疾病:原发肺动脉高压、原发肺动脉血栓等。
(四)其他: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及先天性口咽畸形、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一)发病机制缺氧:肺动脉高压形成最主要因素↘(二)病理:1.肺部基础疾病病变:绝大多数为慢支和阻塞性肺气肿及其并发的COPD。
2.肺血管病变(1)构型重建:内膜增厚、中膜平滑肌增生肥大、管壁增厚。
(2)肺小动脉炎症。
(3)肺泡壁毛细血管床破坏减少。
(4)肺血管床受压。
3.心脏病变:心脏重量增加、右心肥厚、右心室肌肉增厚、右室腔扩大。
四、临床表现:(一)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1.症状:原发病表现即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的症状。
2.体征:(1)发绀。
(2)肺气肿体征、偶有干、湿啰音。
(3)右心室肥大:P2亢进提示肺动脉高压,剑突下有明显收缩期心脏搏动提示右心室肥大。
(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引起慢性肺心病失代偿的最常见诱因是急性呼吸道感染。
主要表现为1.呼吸衰竭:(1)症状:意识障碍。
(2)体征:明显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
2.心力衰竭:主要为右心衰竭表现。
五、并发症(一)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症状的一种综合征。
肺源性心脏病什么是肺源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Pulmonary Heart Disease)是由于长期的肺部疾病或缺氧状态引起的心脏病变,其中包括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右心功能不全等不同类型。
肺部疾病与心脏关系肺部疾病影响了呼吸系统的功能,导致氧气不足,从而使心脏需要更多的工作来补偿。
这种长期的心脏过度负荷会导致心脏扩张、心肌肥厚、心律失常等问题,最终可能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体循环性输送血液至肺动脉血管床时的血管内压升高的疾病。
肺动脉高压常见于各种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栓塞等。
因为肺动脉高压增加了右心室的负荷,所以长期发展下去会导致右心室肥大、右心衰竭,进而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症状与诊断•慢性咳嗽、痰中带血•呼吸困难•胸痛、心跳过速•黑矾尿•心悸•四肢水肿等诊断肺源性心脏病时,除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还需要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心脏核磁等检查。
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与预防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关键在于控制原发性肺部疾病,如COPD、肺栓塞等。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吸氧疗法、肺动脉扩张剂、利尿剂等药物治疗,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行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预防肺源性心脏病的关键在于预防原发性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包括戒烟、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粉尘、化学品等环境因素中等。
结语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见于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特别是肺动脉高压患者。
通过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原发性肺部疾病,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肺源性心脏病的发展,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内科知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系统复习医疗事业单位考试,需要掌握临床医学知识,帮助大家梳理内科学相关知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本病诊断主要根据慢性肺、胸疾患的病史和体征,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以及X线、心电图、心电向量图、超声心动图和肺阻抗血流图等检查而确立,若伴有右心衰竭则更易确诊。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上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1.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且又常并发肺部感染,易与肺心病混淆。
风湿性心瓣膜病表现为:发病年龄较轻,多在40岁以下;常有风湿性心肌炎或关节炎的病史;二尖瓣区有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心衰控制后杂音持续存在或更清楚;X 线检查除右心室增大外,以左房扩大为主;心电图检查有左房室瓣型P波;超声心动图可示二尖瓣城墙样改变的图像。
2.冠心病肺心病与冠心病均多见于老年人,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常有两病共存。
冠心病有典型的心绞痛、心肌梗塞的病史或心电图表现,若有左心衰竭的发作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史更有助鉴别。
体检、X线及心电图检查呈左心室肥厚为主的征象,可资鉴别。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时鉴别有较多的困难,应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有关心、肺功能检查加以鉴别。
3.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肺心病心脏扩大,伴右心衰竭,可与本病相似。
但本病多为全心增大,无明显慢性呼吸道感染史及显著肺气肿体征。
X线检查无突出的肺动脉高压征。
心电图无明显的心脏顺钟向转位及电轴右偏,而以心肌劳损多见等,可协助鉴别。
例题: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依据是?A.慢性支气管-肺疾病病史B.发绀,呼吸困难C.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D.两肺干湿啰音E.酸碱平衡失调正确答案:C。
第九章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病因复杂,可由多种心、肺或肺血管疾病引起。
PH时因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心负荷增大,最终导致右心衰竭,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病程中PH常呈进行性发展。
目前PH的诊断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量所得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25mmHg,或者运动状态下mPAP> 30mmHg。
此外,诊断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rision, PAH),除需满足上述标准之外,还应包括肺毛细血管楔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 PCWP)或左心室舒张末压<15mmHg。
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可根据静息mPAP水平分为“轻”(26-35mmHg)、“中”(36-45mmHg)、“重”(>45mmHg)三度。
超声心动图是筛查PH最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超声心动图拟诊PH的推荐标准为肺动脉收缩压≥40mmHg。
第一节肺动脉高压的分类肺动脉高压曾经被习惯性地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随着对PH认识的逐步深入,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肺动脉高压会议”按照病因、病理生理、治疗方法及预后特点将PH分为五个大类,每一大类根据病因及损伤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多个亚类,该分类方法对于制定PH患者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和欧洲心血管病学会(ESC)2004年又对此分类法进行了修订(表2-9-1)。
肺动脉高压(PH)、尤其是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具有潜在致命性,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规范治疗是获得最佳疗效的关键,否则患者预后极差。
国外研究结果表明,特发性动脉性肺动脉高压(IPAH)多在患者出现症状后2年左右才能确诊,而确诊后的自然病程仅2.5-3.4年。
肺源性心脏病的常见原因与治疗策略引言: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于肺部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组心血管疾病,包括肺动脉高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本文将介绍肺源性心脏病的常见原因以及相应的治疗策略。
一、肺动脉高压的原因与治疗策略1.1 肺动脉高压的原因肺动脉高压是导致心室右侧负荷过重和心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先天性骨骼关节连页分裂乳突封闭型骨修复术术后、慢性阻塞性肺部感染、药物诱导等。
1.2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策略目前,临床上对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保守治疗包括供氧、利尿剂、抗凝治疗等,旨在缓解症状、减轻心脏负荷。
对于部分严重病例,手术治疗如肺动脉血管成形术、肺动脉栓塞术等是有效的选择。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心脏病的原因与治疗策略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心脏病的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肺源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COPD患者由于长期吸入含有有害物质的空气,导致呼吸道气道受限,影响了通气功能,从而引发心脏负荷过重,并逐渐发展为心衰。
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心脏病的治疗策略对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早期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
首先要戒除吸毒、戒除吸烟,避免进一步损害肺功能。
其次,合理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等药物以缓解症状。
最后,适当的运动和营养调理能够增加机体抵抗力,改善心肺功能。
三、其他原因导致的肺源性心脏病治疗策略3.1 肺源性心脏病的其他原因除了肺动脉高压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导致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例如间质性肺纤维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3.2 肺源性心脏病的其他治疗策略对于这些由特定原因导致的肺源性心脏病,治疗策略主要根据具体原因而定。
例如,在间质性肺纤维化方面,应积极进行针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并采取措施缓解呼吸困难;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方面,则应及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纠正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