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流体力学基础(1-6)教学提纲
- 格式:ppt
- 大小:6.91 MB
- 文档页数:103
《流体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流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一定的数值计算及实验技能,注意培养学生较好地分析和解决本专业中涉及流体力学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学习专业课之前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流体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要求能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中各种流体力学方面的有关问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对专业范围内的流体力学现象做出合乎实际的定性判断,进行足够精确的定量估计,正确地解决专业范围内的流体力学的设计和计算问题。
第一章绪论 (2学时)·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流体力学的发展概况·作用在运动流体上的力,流体的主要力学性质,流体力学模型。
基本要求:掌握质量力、表面力、粘滞力的物理含义,研究流体力学的主要方法,流体力学模型。
重点:粘滞力的物理含义、牛顿内摩擦定律、流体的力学模型。
难点:惯性力是质量力,牛顿内摩擦定律的应用计算。
第二章流体静力学(4学时)·流体的静压强及其特性、流体静压强的分布规律、压强的计算基准和量度单位·流体平衡微分方程、液体的相对平衡·作用于平面的液体压力、作用于曲面的液体压力基本要求:流体静压强的概念、特性、分布规律;两种计算基准、量度单位;液柱测压计;作用在平面上的流体压力;作用在曲面上的流体压力;流体的平衡微分方程和相对平衡。
重点:等压面的概念,流体静压强的计算,作用在平面上的流体压力的计算。
难点:绝对压强和相对压强,作用在平面上的流体压力的计算,流体的平衡微分方程和相对平衡。
第三章流体运动学(2学时)·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恒定流动和非恒定流动、流线和迹线、一元流动模型·连续性方程基本要求: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基本概念,流动分类;连续性方程,重点:流线和迹线、一元流动模型难点:流线和迹线的区别,第四章流体动力学基础(6学时)流体运动微分方程、元流伯努利方程、总流能量方程及其应用·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总流动量方程基本要求: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及其应用,动量方程,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气流的能量方程,总压线和全压线。
流体力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流体的物理性质1.主要概念(1)表面力和质量力(2)动力粘性系数μ和运动粘性系数ν : ρμ=v 运动粘性系数是衡量流体动量扩散的参量,其中包含了流体本身粘性大小μ和密度ρ的综合影响。
在PPT 第五章中有比较详细的阐述。
(3)粘性流体和理想流体(4)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它们都属于粘性流体 k dydV n x +=)(μτ 当n =1,k = 0, μ≠0时,是牛顿流体。
所以对于牛顿流体,τ满足下式:)(dydV x μτ= (1-1) 当n≠1,k≠ 0, μ≠0时,是非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可以分成各种类型。
2.关键问题:(1)表面力单位面积的流体所受的表面力主要可概括为法向应力p 和切向应力τ ,法向应力一般 为压强(但要注意:在高等流体力学中法向应力还包括其他内容),切向应力也可称为剪切应力或粘性应力。
A. 流体静止时,切向应力τ=0, 只考虑压强(法向应力)的作用;B. 流体运动时,法向应力p 和切向应力τ一般都需考虑C. 需注意应力的单位是N/m 2, 即单位面积所受的力,所以面积A 上的切向和法向所受的力由下式计算:A F A F p ==法切τ(2)固体和液体剪切应力的区别首先弄清楚什么是应力?应力是物体内部所受的力(单位面积)。
下面以牛顿流体和固体比较剪切应力的差异。
固体剪切应力:由虎克定律描述,切应力与角变形大小成正比G 是剪切模量, 不同材料G 大约是(1010)Pa流体剪切应力:由牛顿粘性定律描述,切应力与角变形速率成正比ϕτG =ϕμϕμμτ&===dtd dy dV xμ (Pa·S)是动力粘性系数, 其数量级10-3 (水), 10-6 (空气)正因如此,流体只要有剪切应力的作用,就会发生连续运动和变形,一旦流体静止下来,流体中就不存在剪切应力,而且所受的剪切应力不论多么小,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就会产生任意大的变形。
“流体经不起搓,一搓就会起旋涡”―陆士嘉(3)理想流体与粘性流体任何实际流体都有粘性,理想流体只是一种近似。
《流体力学》学习大纲学习目的: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的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本专业中涉及流体力学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该能够掌握流体的主要物理物质;能够掌握流体静压强的分布规律和总压力的计算;能够掌握不可压缩、恒定流动条件下理想流体与粘性流体的基本概念、流动规律、基本方程;能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程分析一些基本流动,掌握流体在运动状态下基本力学参量计算的基本方法;能够掌握孔口、管嘴、短管、长管的计算;能够掌握明渠均匀流的水力计算,掌握恒定明渠非均匀渐变流的微分方程,学会分析水面曲线;能够掌握堰流分类及其计算;能够掌握渗流基本定律,了解完全井的浸润线方程和出流量计算;能够正确理解因次分析和相似原理对实验的指导意义。
1. 绪论1. 了解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惯性,重力特性,粘性和压缩性和膨胀性,理解掌握流体的粘性和牛顿内摩擦定律。
2. 理解质量力和表面力,掌握其表示方法。
3. 流体的力学模型:连续介质模型,理想流体模型,不可压缩流体模型。
了解流体力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 流体静力学1. 理解和掌握静压强及其特性。
2. 了解欧拉平衡微分方程的推导,理解欧拉平衡微分方程的物理意义。
3. 掌握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掌握点压强的计算方法,掌握压强的计算基准和表示方法,掌握静压强分布图,了解压强的量测方法。
4. 掌握计算作用于平面和曲面上的液体总压力。
3. 流体运动学1. 了解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拉格朗日法,欧拉法;了解质点加速度表达式。
2. 掌握迹线、流线的概念;掌握描述流体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流管和流束,过流断面,元流和总流,流量,断面平均流速等。
3. 掌握流体运动的连续性微分方程和总流的连续性方程。
4. 了解流体运动微分方程。
5. 掌握实际流体元流w h g u p z g u p z +++=++2222222111γγ和总流伯努利方程+=++2211112z g v p z αγ w h g v p ++22222αγ的物理意义、几何意义以及应用。
《流体力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了解流体力学的任务、与科学及工程技术的关系、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流体及其物理性质理解质点、质元概念和连续介质假设;理解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特别是易变形性和粘性;掌握牛顿粘性定律和粘度计算;了解无粘性流体与粘性流体、可压缩流体与不可压缩流体分类。
第三章流动分析基础理解描述流体运动的数学方法,理解描述流体运动的几何方法;掌握流线和迹线方程;掌握流体质点导数表达式;了解流体的变形特性;理解流体分类,掌握层流和湍流判别。
第四章微分形式的基本方程理解微分形式的连续性方程;理解作用在流体之上的力;理解N-S 方程及其意义;掌握静止重力流体中的压强分布规律及计算;了解运动流体中的压强分布特点。
第五章积分形式的基本方程掌握积分形式的连续性方程及其应用;掌握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掌握积分形式的动量方程及其应用;了解动量矩方程和能量方程。
第六章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掌握量纲分析法及其应用;理解相似概念和相似原理;掌握重要的相似准则数及应用。
第七章流体的平衡掌握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了解相对平衡问题;掌握静止流体对平壁和曲壁总压力计算;了解浮力和稳定性。
第八章不可压缩粘性流体平面势流了解无粘性流体无旋流动一般概念;掌握速度势、流函数概念和计算;理解平面势流和基本解;了解绕机翼和叶栅的平面势流。
第九章不可压缩粘性流体内流了解管道入口段流动;理解二元平板间粘性流动;掌握圆管泊肃叶公式及其应用;了解湍流概念;掌握圆管沿程损失计算;理解局部损失概念;了解明渠均匀流。
第十章不可压缩粘性流体外流理解边界层概念和普朗特边界层方程;掌握边界层厚度计算;掌握无压强梯度平板边界层近似计算;理解边界层分离概念;理解绕流物体阻力;了解自由湍流射流。
第十一章可压缩流体流动基础理解声速、马赫锥与激波概念;掌握等熵流伯努利方程和气动函数计算;理解一维变截面管定常等熵流动;了解摩擦与热交换等截面管道流;掌握正激波气动函数计算;了解二维超声速流动。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也是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专业技能基础课。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从工程实践中简化出来的流体力学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从事技术工作、拓展新知识、进行涉及流体的科学研究以及解决机械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1.掌握流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力学分析方法,了解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熟悉流体运动的数学描述和几何表示方法。
培养学生对流体微团运动变形的分析能力,熟练运用连续方程求解简易模型的流体特性。
具备在机械设计领域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的能力。
1.2 掌握雷诺运输公式,根据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原理,推导连续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的微分和积分形式;熟悉理想流体运动欧拉方程、伯努利方程及其积分和微分形式。
通过这些知识,培养学生在机械设计和测控方面的实际技能,确保他们能够运用流体力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并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2:2.1 熟悉流体力学中的量纲分析方法和动力相似分析方法,了解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来探索流动过程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量纲分析和动力相似理论解决简单流动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流体力学原理,识别和提炼机械产品设计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
2.2掌握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N-S方程,明确湍流的概念;掌握圆管湍流运动特性和管道阻力的计算,以及流体的阻力和阻力系数的计算;借助流体力学实验,具备机械工程中测控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提炼和解决能力。
课程目标3:掌握流体力学相关实验,了解现代流体力学模拟技术的最新动态,了解主流计算流体力学(CFD)工业领域的应用;能针对具体的机械工程专业中的流体力学问题,开发或选用合适的计算软件、仿真软件等进行模拟和预测。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三、教学内容(四号黑体)(具体描述各章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
⼤学物理学习指导第2章流体⼒学基础第2章流体⼒学基础2.1 内容提要(⼀)基本概念 1.流体:由许多彼此能够相对运动的流体元(物质微团)所组成的连续介质,具有流动性,常被称为流体。
流体是液体和⽓体的总称。
2.流体元:微团或流体质量元,它是由⼤量分⼦组成的集合体。
从宏观上看,流体质量元⾜够⼩,⼩到仅是⼀个⼏何点,只有这样才能确定流体中某点的某个物理量的⼤⼩;从微观上看,流体质量元⼜⾜够⼤,⼤到包含相当多的分⼦数,使描述流体元的宏观物理量有确定的值,⽽不受分⼦微观运动的影响。
因此,流体元具有微观⼤,宏观⼩的特点。
3.理想流体:指绝对不可压缩、完全没有黏滞性的流体。
它是实际流体的理想化模型。
4.定常流动:指流体的流动状态不随时间发⽣变化的流动。
流体做定常流动时,流体中各流体元在流经空间任⼀点的流速不随时间发⽣变化,但各点的流速可以不同。
5.流线:是分布在流体流经区域中的许多假想的曲线,曲线上每⼀点的切线⽅向和该点流体元的速度⽅向⼀致。
流线不可相交,且流速⼤的地⽅流线密,反之则稀。
6.流管:由⼀束流线围成的管状区域称为流管。
对于定常流动,流体只在管内流动。
流线是流管截⾯积为零的极限状态。
(⼆)两个基本原理 1.连续性原理:理想流体在同⼀细流管内,任意两个垂直于该流管的截⾯S 1、S 2,流速v 1、v 2,密度ρ1、ρ2,则有111211v v S S ρρ= (2.1a )它表明,在定常流动中,同⼀细流管任⼀截⾯处的质量密度、流速和截⾯⾯积的乘积是⼀个常数。
也叫质量守恒⽅程。
若ρ为常量,则有Q = S v = 常量(2.1b )它表明,对于理想流体的定常流动,同⼀细流管中任⼀截⾯处的流速与截⾯⾯积的乘积是⼀个常量。
也叫体积流量守恒定律或连续性⽅程。
2 伯努利⽅程:理想流体在同⼀细流管中任意两个截⾯处其截⾯积S ,流速v ,⾼度h ,压强p 之间有11222121gh p gh p ρρρρ++=++2122v v (2.2) 或写成常量=++gh p ρρ221v 。
《流体⼒学》教学⼤纲《流体⼒学》教学⼤纲⼀、基本信息⼆、教学⽬标及任务“流体⼒学”作为环境⼯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连接前期基础课程和后续专业课程的桥梁。
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流体的基本性质,流体静⽌与运动的规律及流体与边界的相互作⽤、明渠流、管流、堰流等知识,具备流体计算(⽔⼒计算)的基本技能,为解决环境⼯程专业中的相关流体⼒学问题奠定基础。
本课程⽀撑环境⼯程专业毕业要求、、、、和。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第⼀节流体⼒学的任务和发展简史第⼆节连续介质假定与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连续介质假设.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习题要点:⽜顿内摩擦定律的理解与应⽤第三节作⽤在流体上的⼒习题要点:质量⼒与表⾯⼒的概念第四节流体⼒学的研究⽅法本章重点、难点:黏性、⽜顿内摩擦定律、质量⼒、表⾯⼒、连续介质概念。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流体⼒学的发展简史,了解本课程在专业及⼯程中的应⽤;掌握流体主要物理性质,特别是黏性和⽜顿内摩擦定律;理解作⽤在流体上的⼒;掌握连续介质、不可压缩流体及理想流体的概念;了解研究流体运动规律的⼀般⽅法。
第⼀章流体静⼒学第⼀节流体静压强特性第⼆节流体平衡微分⽅程. 流体平衡微分⽅程. 流体平衡微分⽅程的积分. 等压⾯习题要点:流体平衡微分⽅程的推导第三节流体静⼒学基本⽅程. 流体静⼒学基本⽅程. 压强的表⽰⽅法3.测压计习题要点:流体静⼒学基本⽅程的应⽤,压强表⽰与计算第四节液体的相对平衡. 液体的相对平衡. 液体的相对平衡在⽣产中的应⽤习题要点:等压⾯⽅程,压强分布规律第五节作⽤在平⾯上的液体总压⼒. 图解法. 解析法习题要点:平⾯静⽔总压⼒的计算第六节作⽤在曲⾯上的液体总压⼒习题要点:曲⾯静⽔总压⼒的计算本章重点、难点:静压强及其特性,点压强的计算,静压强分布图,压⼒体图,作⽤于平⾯壁和曲⾯壁上的液体总压⼒,流体平衡微分⽅程的建⽴与应⽤。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流体静压强的概念;掌握静⽔压强的特性,压强的表⽰⽅法及计量单位;掌握流体微分⽅程及其物理意义;掌握液柱式测压仪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平衡流体静压强的分布规律及点压强的计算⽅法;掌握作⽤于平⾯壁和曲⾯壁上的液体总压⼒的计算。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36学时)(理论课程)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概况课程中文名称:流体力学课程英文名称:Fluid Mechanics课程编码:4210172125开课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适用专业/开课学期:土木工程/第六学期学分/周学时:2/4《流体力学》是一门专业发展课程,为必须课程。
《流体力学》是高等学校土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对土木中的水利、港口、道桥等有着重要应用,对重要工程的建设和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学科。
后续课程:流体输配管网、给排水工程等。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理解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的一般原理,掌握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以及有压管路、孔口管嘴的分析与计算方法,掌握明渠均匀流与非均匀流的计算方法,理解堰流、闸孔出流、渗流、紊流射流与紊流扩散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并使同学们掌握一定的流体力学实验技术,学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学习专业课、从事技术工作、获取新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进行理论讲解,然后通过习题巩固;并通过对习题的认真讲解,达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用图较多,且涉及很多流动现象及工程实践,故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三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2学时)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流体力学的任务及应用领域,掌握流体的连续介质理论和流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以及作用在流体上的力的两种形式。
二、教学重、难点本章重点: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黏性、理想流体模型、牛顿内摩擦定律、压缩性与不可压模型、质量力与表面力。
本章难点:连续介质模型、牛顿内摩擦定律、质量力与表面力。
三、主要内容第一节流体力学及其任务第二节作用在流体上的力第三节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四、实践要求无。
五、练习作业习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