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4.97 MB
- 文档页数:44
文本目录第一章总论 (1)第二章规划目标 (2)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 (3)第四章对外交通规划 (5)第五章物流发展规划 (8)第六章道路网络规划 .......................................... 1. 1第七章慢行交通规划.. (15)第八章公交规划文本 (17)第九章静态交通规划 (21)第十章客运枢纽规划 (25)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27)第十二章附则 (31)图件目录图01 城市区位图图02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图03 市域公路网现状图图04 市域公路网规划图图05 市域铁路网现状图图06 市域铁路网规划图图07 市域航道网现状图图08 市域航道网规划图图09 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整合图图10 一体两翼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整合图图11 疏港交通规划图图12 主城区现状用地图图13 主城区规划用地图图14 主城区空间发展结构图图15 主城区干道网现状图图16 主城区干道网规划图图17 主城区快速路节点控制图图18 主城区现状公交线路图图19 主城区大容量公共系统规划图图20 主城区公交枢纽规划图图21 主城区公交停车保养场规划图图22 主城区公交首末站规划图图23 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图图24 主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图图25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图26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图27 市域物流园区规划图图28 主城区货运通道规划图图29 主城区道路网络近期建设规划图图30 主城区近期公交优先规划图图31 主城区近期公共停车场规划图图32 远景一体两翼规划用地概念图图33 远景一体两翼快速路网规划概念图图34 远景一体两翼轨道线网规划概念图图35 主城区旅游交通网络规划概念图3、坚持以人为本,引入绿色交通理念,倡导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4、坚持统筹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整合共性,统筹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扬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和交通一体化发展,促进扬州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交通抽样调查的误差篇一:统计学第二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查,最适合采用的调查方法是()A.全面调查 B. 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 D. 重点调查2.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A. 该市全部商业企业B. 该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C. 该市每一个商业企业D. 该市商业企业的每一名职工3.调查单位数目不多,但其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较大,此种调查属于()A.抽样调查 B. 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 D. 全面调查4.需要不断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等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 A.连续性典型调查 B. 连续性全面调查C.连续性重点调查 D. 一次性抽样调查5.非抽样误差( )A 仅在抽样调查中存在B 仅在全面调查中存在C 在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中都存在D 在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中都不经常出现二、多项选择题1.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有()A. 采访法B. 抽样调查法C. 直接观察法D. 典型调查法E. 报告法2. 下列情况的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不一致的是()A.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调查 B. 人口普查C.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D. 农作物亩产量调查E. 城市零售商店情况调查3.抽样调查的优越性表现在()A. 经济性B. 时效性C. 准确性D. 全面性E. 灵活性4.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A.全国工业企业数是调查对象B.全国每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C.全国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D.工业企业的所有制关系是变量E.每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是调查项目5.以下属于非抽样误差的有( )A 调查员的调查误差B 被调查者的回答误差C 无回答误差D 随机误差E 抽样框误差三、填空题1.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统计调查按其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统计调查按其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布局课内实践实践题目:交通网络拓扑建模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班级:姓名:学号:《交通网络拓扑建模》课内实践指导书一、实践目的为了预测交通网络的交通量,而将实际或规划的交通网模型化是一件极其重要的工作,以利于进行科学计算和直观显示。
网络可以描述道路和交又口、铁路和车站、电话线和电话局等物理性构造,以及各种信息流与其节点之间的概念性结构。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拓扑分析是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便捷性与可达性等进行定量地分析与评估。
二、实践内容当前,国内外轨道交通网络拓扑特性分析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其分别基于空间句法或复杂网络理论对网络拓扑性能进行评估。
无论哪种结构,网络都是由点(道路交叉口、铁路车站和电话局等)集和与此连接的线(道路、铁路和电话线等)组成,并将点的集合称为节点(Node)集,用N表示;将连接节点的线段的集合称为路段(Link or Arc)集,用A表示;因此,网络可以用由点和线段组成的有向图G(N,A)进行数学描述。
在交通网络中,节点集N由发生节点集R、吸引节点集S和交又口之类的交汇节点等组成。
一般,用正整数n表示和识别。
对于将交通小区内诸指标进行集计处理的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发生、吸引节点表示交通小区人口密集或政府行政机关的集中的地点。
将这些发生、吸引节点对与RS对应,并称之为OD对。
1.相关概念网络:由点集(道路,交叉口、铁路车站和电话局等)和与此连接的线(道路,铁路和电话线等)组成,并将点的集合称为节点集,用N表示;将连接节点的线段的集合称为路段集,用A表示;将连接路段的集合称为路径。
交通网络:交通网络是交通流的载体,现状交通网络上的交通流通过第二章交通调查获取,而布局规划的将来交通网络上的交通流,需要通过计算机技术结合交通需求预测方法获得。
交通网络和交通枢纽等交通设施及作为国家、地区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形成及基本骨架,因此网络布局和线路规划及其重要。
交通网络布局和线路规划:利用节点重要度确定网络中重要节点的位置,利用区位重要度确定线路的轴向,利用线路重要度确定线路的等级。
四川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建设厅•【公布日期】2006.09.14•【字号】川建城发[2006]306号•【施行日期】2006.09.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四川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川建城发[2006]306号)各市、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成都市公共交通管理局:现将《四川省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导则(试行)》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四川省建设厅二OO六年九月十四日四川省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一、目的二、指导思想地位三、规划依据四、期限与范围五、总体要求六、主要内容七、成果要求第二章规划文本大纲一、总论二、规划目标三、公共客运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四、轨道交通与快速公交系统五、公交线网布局六、公交车辆配备七、公交场站与枢纽布局八、公交规划保障体系九、公共客运交通近期改善第三章规划编制技术指引一、规划愿景与目标二、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调查三、城市发展背景与条件四、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现状分析与评价五、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六、公共客运交通需求分析与测试七、轨道交通与快速公交系统规划八、公交线网布局规划九、公交场站与枢纽布局规划十、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评价十一、公交规划保障措施十二、公共客运交通近期改善第一章总则一、编制目的为指导全省各城市科学、合理地编制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专业规划,切实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结合四川省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导则》。
二、指导思想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以“绿色交通”和“一体化交通”理念编制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
三、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地位、作用1.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
2.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发展的总纲,是对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必要深化。
婺源县城市总体规划作者:市规划局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179 更新时间:2009-7-21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标为实现2020年婺源县坚持走发展生态经济之路,建设“生态婺源、开放婺源、小康婺源、文明婺源”的总体目标,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在城镇建设上提供科学的、阶段性发展的统一部署,特编制本规划。
1、加速中心城区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及对人力资源、区域创新的培育作用。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大规模推进包括交通、通信、供电、信息传递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开发,加强城镇间基础设施的衔接和共建共享,提高县城的整体性和开放度,提高空间运行效率。
2、充分评估景婺常、景婺黄高速公路及九景衢铁路的修建对县城发展的影响,处理好对外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的关系。
3、以人为本,以山水为根脉,全面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努力创造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环境优美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空间,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生活需求,把婺源建成以山水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城市。
第2条规划依据(略)第3条规划理念本次总体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总的理念与原则,主要体现在自然、人文、效率三个方面。
本规划对自然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对婺源县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上;对人文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对城市社会结构的理解和对本地区文化特色的传承和发扬上;对效率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对县城经济发展与开发建设的拓展性、实施性考虑上。
第4条:规划期限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考虑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远景目标,确定本次规划期限为:近期:2002—2005年远期:2006—2020年第5条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包括紫阳镇的行政区划范围以及高砂乡、秋口镇的部分地区。
规划控制区面积约48.61平方公里。
第6条规划效力本规划经批准后,将作为婺源县发展与建设的技术性行政法规,对在城市规划区内一切从事涉及城市土地开发、城市建设和空间资源利用的行为均有法律约束力。
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文本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2015.11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目标 (1)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 (2)第四章区域交通系统规划 (4)第五章城市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7)第六章道路网规划 (9)第七章公共交通规划 (11)第八章客运枢纽与公共交通场站布局规划 (13)第九章旅游交通规划 (13)第十章停车设施规划 (14)第十一章慢行交通规划 (15)第十二章物流系统规划 (16)第十三章交通管理与信息化规划 (17)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17)第十五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9)第十六章附则 (19)附表 (21)附录 (37)1附表目录附表1:交通政策分区划分及引导要求表 (21)附表2:市域规划主要铁路站场一览表 (21)附表3:市域规划高速公路一览表 (21)附表4:市域规划高速公路枢纽一览表 (22)附表5:市域规划公路一览表 (22)附表6:市域规划主要公路客运场站一览表 (23)附表7:市域规划主要公路货运场站一览表 (23)附表8:市域规划主要航道一览表 (23)附表9:岷江航道乐山-宜宾段梯级电站规划表(乐山境内) (23)附表10:中心城区规划铁路站场一览表 (23)附表11:中心城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体交叉口一览表 (24)附表12:中心城区规划公路客运场站一览表 (24)附表13:中心城区规划港口作业区一览表 (24)附表14:规划道路横断面形式一览表 (24)附表15: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快速路一览表 (25)附表16:中心城区规划城市主干路一览表 (25)附表17:中心城区规划城市次干路一览表 (26)附表18:规划快速路主要立体交叉口一览表 (28)附表19:中心城区城市道路主要立体交叉口一览表 (29)附表20:中心城区规划高速公路跨河桥梁一览表 (29)附表21:中心城区规划主要城市桥梁隧道一览表 (30)附表22:中心城区规划主要城市广场一览表 (30)附表23:中心城区公共交通近、远期发展目标 (30)附表24:中心城区规划有轨电车线路一览表 (30)附表25:规划公交专用道一览表 (31)附表26: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一览表 (32)附表27:规划公交首末站一览表 (32)附表28:规划公交场站一览表 (33)附表29:中心城区规划旅游交通集散中心一览表 (33)附表30:中心城区规划旅游停车场一览表 (33)附表31:停车限制供应区与扩大供应区一览表 (33)附表32:乐山市新建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 (33)附表33:中心城区规划P&R停车场一览表 (34)附表34:中心城区规划大型货车停车场一览表 (34)附表35:慢行单元划分及规划引导一览表 (34)附表36:慢行单元范围一览表 (34)附表37:自行车网络功能分级 (34)附表38:中心城区规划货运枢纽一览表 (35)附表39:近期重点改造交叉口一览表 (35)附表40:近期停车设施建设一览表 (35)附表41:近期人行天桥(地道)设施建设一览表 (36)附表42:近期重要交通建设项目一览表 .......................................................................................................... 36附录(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完善乐山与周边地区的对外交通联系,加强乐山与成渝经济区内两极核城市成都和重庆的交通衔接,全面构建对外交通体系。
第一章绪论1交通需求的分类:本源性交通需求,例如:上学、访友、观光、度假、看病。
派生性交通需求,例如:业务、工作。
2交通规划的定义:是有计划的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交通发展目标,又如何将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办法。
3交通规划的分类:1按位移对象的分类:旅客交通规划、货物交通规划2按交通方式分类:综合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公路交通规划、铁路交通规划、港湾交通规划、空港交通规划3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节点规划4按交通服务分类:公共交通规划、特定户交通规划、特定交通服务规划5按交通服务对象空间规模分类:国际交通规划、全国交通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地区交通规划6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近/短期交通规划、中期交通规划、远/长期交通规划、远景交通规划4四阶段预测法:1交通发生与吸引2交通分布3交通方式划分4交通流分配5四阶段法中每一阶段的内容、作用、目的和常用方法?第一阶段交通生成预测:内容:求出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目的:未来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常用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聚类分析法、函数法第二阶段分布交通量预测:内容: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转化成各小区之间的空间OD量即OD矩阵。
目的:预测各小区之间的。
qij常用方法:增长系数法(常增长系数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法、福莱特法、佛尼斯法)综合法(重力模型法)第三阶段交通方式划分内容:将各小区间的全方式分布量划分为分方式分布量常用方法:全域模型、TI模型、出行端点模型、径路模型probit模型法、logit模型法第四阶段交通流分配内容: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或OD)交通量qij。
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的分配道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进而求出路网中各路段a的交通量xa。
目的:求出径路交通量和路段交通量。
第一章1.交通的定义.“交通”通常被广义地定义为“人、货物、信息的地点间,并且伴随着人的思维意识的移动”。
伴随着思维意识的移动可以分为两种(1)移动的本身有价值,如旅游、驾车兜风。
(2)移动的结果有价值,如工作、购物。
2.交通需求的分类:1)经济学领域的交通分类(1)本源性交通需求,其移动的目的是为了移动者自己,且由他人难以代替。
如上学,访友,观光,度假、看病。
(2)派生性交通需求,由其他活动引起的,并且可以由他人代替的需求交通。
如业务,工作等2)交通需求的轻重缓急分类(1)刚性需求。
如工作、上学、业务产生的出行需求(2)弹性需求。
如访友、观光、度假、看病产生的出行需求。
3.交通的作用(1)交通的经济作用。
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
这很好的说明了交通的经济作用。
交通的发展带来机动化程度的提高,从而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价、促进地区间的交流、扩大市场、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城市化、扩大就业、促进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创造更高土地价值等作用。
(2)交通的社会作用。
交通的发展可以打破距离的隔阂,形成一体化社会,促进社会的形成与交流,人们常说的“地球村”很好的描绘了交通的社会作用。
“丝绸之路”即是如此,它促进了我国与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反,一体化社会的形成又可能导致社会的均一化,使富有地方特色的地区失去原有的特色而趋于类同化。
4.交通规划的定义: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理念、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综合。
5.交通规划的前提条件(1)规划主体的存在(2)对规划对象的期望状态,方向、认识的一致性。
(3)规划主体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左右规划对象的可能性。
(4)在特定时点,对规划的必要性的认识。
(5)规划作业投入的资源(时间、人力、资金、信息等)的存在,及作业本身的可能性。
6.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市场要素7.交通规划按交通设施分类为(1)交通网络规划(2)交通节点规划按规划目标时期:长期(>15年)、中期(5-10)、近期(5年)8.交通规划的内容有:交通调查、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需求量的预测、交通网络规划与设计、交通网络分析评价9.交通需求量的预测:交通需求量预测是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决定网络规模、断面结构等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