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及交通交通网络布局的规划及的设计共44页
- 格式:ppt
- 大小:6.29 MB
- 文档页数:44
城市总体规划(doc 44页)2004-2008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2.1.2 充分发挥天津城市的综合优势和潜力,基本建立与现代化大城市相适应的新型产业体系,基本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与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2.1.3 优化整合城市布局结构,近期优先建设津滨带状走廊,基本建成大天津空间格局;2.1.4 初步形成海河两岸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的基本功能和风貌,发挥"五举之首"的作用;2.1.5 基本建成以"三港、两高、两快"为核心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2.1.6 切实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加大环境建设的力度,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位,建设最适宜创业与居住的生态文化型城市;2.1.7 实现区域空间整合与产业接轨,基本建成市域城镇空间合理布局体系;2.1.8 实现"环保创模"和建设园林城市的目标。
第三节城市道路网布局规划一、城市道路网布局规划影响因素城市道路网的形式和布局,应根据土地使用、客货交通源和集散点的分布、交通流量流向,并结合地形、地物、河流走向、铁路布局和原有道路系统,因地制宜确定,使土地开发的容积率与交通网的运输能力和道路网的通行能力相协调。
城市道路网的布局包括道路网的基本形式、道路密度分布、不同等级道路的分布、主要联系点的分布。
对于城市道路网布局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利于发现不同要素影响下的道路网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在该类要素影响下进行路网规划的相应方法。
(一)自然条件地形、河流、岸线、地质、矿藏是影响城市布局的重要因素。
比如矿业城市和山地城市多呈分散布局,滨河、滨海城市多呈带状布局,从而影响城市道路交通流的分布和城市道路网的格局。
不仅如此,河流、地形等自然条件也会直接影响道路的走向和建设标准、建设形式,成为影响城市道路网布局的重要因素。
1、水网城市道路网水网城市在向外扩展时,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和改造需要妥善处理道路与河流的关系。
其中首先要考虑的是航道的等级和净空、桥梁的标高、桥梁与旧城道路的接坡及桥头的用地控制等问题;其次要考虑填河筑路的问题,特别要注意干路两侧街坊的排水系统和道路标高。
河网地区,城市道路网应符合下列规定:道路宜平行或垂直于河道布置;对跨越通航河道的桥梁,应满足桥下通航净空要求,并应与滨河路的交叉口相协调;城市桥梁的车行道和人行道宽度应与道路的车行道和人行道等宽。
在有条件的地方,城市桥梁可建双层桥,将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管线设置在桥的下层通过;客货流集散码头和渡口应与城市道路统一规划;码头附近的民船停泊、岸上农贸市场的人流集散和公共停车场车辆出人均不得干扰城市主干路的交通。
2、山区城市道路网山区城市由于地形复杂,地形高差较大,用地往往被江河、冲沟、丘谷分割形成若干组团。
道路的线形走向受地形影响较大,道路坡度较陡,桥梁架设较多。
因此,必须保证城市主干路的技术标准,使城区对外交通、内部交通顺畅便捷;而组团内的道路可以自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