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费用归集办法

成本费用归集办法

成本费用归集办法
成本费用归集办法

XX公司成本费用归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成本费用归集,是指由项目部经营核算部门牵头、各部门配合,对本单位全部成本费用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记录、分类、汇总、统计的过程,是公司责任成本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控制项目实际成本、提高成本预测能力、开展经济活动分析的基础。

本办法所指的成本费用归集,不同于财务部门登记成本明细账,成本费用归集的载体是按照核算单元及责任费用项目表示的成本辅助台账及成本管理综合台账。

第二条项目经理是成本费用归集的第一责任人;项目总经济师负责设臵并解释成本核算单元及责任费用项目,协调各业务部门的日常成本归集,组织核算分析;项目经营核算部门是成本费用归集的执行部门,负责按照核算单元及责任费用项目登记成本辅助台账、填报成本管理综合台账、提供月度成本核算的基础资料,组织各核算单元预算成本与实际支出成本的差异分析。

第三条项目部应按照公司《关于下发项目成本费用核算单元分类标准的通知》规定,建立完善的核算单元及责任费用项目体系。项目部发生的全部耗费,可分为直接成本及责任费用,其中直接成本按照核算单元进行归集,责任费用按照责任费用项目进行归集。

—1—

直接成本是直接构成工程实体,与工程数量正相关的耗费,包括劳务费(工机费)、材料费、机械设备使用费,以及与形成工程实体密切相关的措施性费用,如周转材料的摊销费、供水、供电、临时道路、拌合站等设施费用。

责任费用是指与实体工程数量没有明显相关关系的各种耗费,包括职工薪酬、差旅交通费、驻地建设费用、办公费、保险费、小型生产性临时设施费用及安全生产费等。

第四条成本费用归集应遵循及时、完整、规范的原则。

及时,是指项目部各相关部门必须及时办理成本结算与费用报销,核算部门及时登记成本辅助台账;

完整,是指所有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都必须反映到成本辅助台账中,没有遗漏;

规范,是指项目部应按照核算单元及责任费用项目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分类,核算单元与责任费用项目的核算内容应保持一致。

第二章成本费用归集流程

第五条直属工费承包型项目部、综合管理型项目部、专业分包型项目部、分公司参与工作组型项目施工的项目部,负责本单位施工范围内全部成本费用的归集,适用本办法。

综合管理型项目部下设的工区、分公司派出参与综合型项目部的工区或架子队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应向上级项目部报销,由上级单位负责归集。

—2—

分公司机关经费的归集不适用本办法。

第六条各部门应按月向经营核算部门提供基础单据,经营核算部们据以登记成本辅助台账(格式见附件一)。各部门应提供的基础单据主要包括:劳务结算单(本部门)、材料动态表(物资部门)、周转材料摊销计算表(物资部门)、机械租赁费结算单(物资部门)、责任费用汇总表(财务部门)。

项目部经营核算部门应按照“年+月+日+顺序”的编码规则对以上成本费用单据进行流水编码,据以登记成本辅助台账,并按照“劳务结算”、“材料支出”、“机械费”、“责任费用”对各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分类,月末汇总计算。

月末,经营核算部门汇总辅助台账,与财务部门的成本明细账核对,填报项目部成本管理综合台账。

第三章直接成本的归集

第七条劳务费(工机费)的归集

劳务费仅包括按照劳务分包合同约定工机费单价与实际完成工作量计算的分包结算价值。职工薪酬在责任费用项目归集,不在核算单元归集。

经营核算部门按照公司劳务结算管理办法,编制劳务结算单,履行审批程序后,按照“劳务结算成本费用要素明细表”列示的劳务费,填报成本辅助台账核算单元劳务费。

第八条材料费的归集

—3—

核算单元材料费指构成工程实体的主要材料或与形成工程实体密切关的辅助材料费用。

用于安全生产、小型临时设施建设、文明工地建设等责任费用项目的材料支出,不在核算单元材料费中归集,应归集到责任费用对应项目中。

水电费无论生产、生活用,出于经济原则的考虑,应归集到责任费用对应项目,不必归集到核算单元材料费。

项目部物资部门应按照核算单元及责任费用项目编制材料动态表、计算周转材料摊销额,报项目部总经济师审核、项目经理批准、经营核算部门登记辅助台账,列入各核算单元材料费或责任费用项目。

劳务分包合同清单中约定材料费单价的,项目部按照“劳务结算成本费用要素明细表”列示的材料费,填报成本辅助台账核算单元材料费项目。

第九条机械设备费的归集

设备管理部门根据项目部外租设备运转记录(仅指项目部租赁的工程机械设备,不含已包括在分包商劳务单价中的机械使用费),按照核算单元或责任费用项目编制设备租赁费结算单,报项目部总经济师审核、项目经理批准,经营核算部门登记辅助台账,列入各核算单元机械费或责任费用项目。外租机械设备的燃油、修理、进出场、安拆费用在责任费用项目中归集,不必分摊至核算单元。

—4—

第四章责任费用的归集

第十条财务部门应按月编制当月责任费用汇总表(格式见本通知附件2),每月结账日之前交经营核算部门登记辅助台账,列入责任费用各对应项目。为避免重复,责任费用汇总表中不应包括“劳务结算成本费用要素明细表”、“材料动态表”、“机械设备租赁费明细表”中列入各责任费用项目的金额。

第十一条责任费用各项目核算内容说明

1、小型临时设施(990101)用于归集驻地小型临时设施的建设、临时占地、青苗补偿与复垦、房屋租金、取暖费、三工建设费用以及不属于大型临时设施的临时便道、水电管路、预制场等生产性小型临时设施费用。

2、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费(990102)用于归集工地宣传费、工地围挡、道路洒水养护、整理工地、防尘降噪、节能减排等费用。

3、检测试验费(990104)用于归集与检测试验有关的各项费用,包括检测用低值易耗品摊销费、检测试验仪器折旧及修理费、委外检测试验费等。

4、安全生产费(990105)用于归集因保证安全施工增加的各项费用,如购臵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宣传落实安全施工措施的各种警示标志及操作要求、安全技能培训及安全检查等支出。

—5—

5、民工调遣费(990106)用于归集因调遣民工发生的路费。

6、保险费(990109)项下分为财产保险费及工程保险费,用于归集项目部为财产投保支付的保险费(不含乘人汽车保险),以及合同约定必须支付的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等。

7、科技经费(990110)用于归集与开展科技攻关有关的各项费用。

8、职工薪酬(990201)用于归集项目部职工工资及提取的各项保险、经费、住房公积金补贴。所有职工薪酬(含福利)相关费用在本项目归集,不再分摊到直接成本核算单元。

9、差旅交通费(990202)用于归集支付给项目部职工的相关费用

10、自有交通工具费(990203)用于归集与自有乘人汽车相关的各项费用,如道路通行费、修理费、折旧费、保险费等,乘人汽车油料费用也在本项目归集,不在直接成本核算单元中归集。

11、外租车辆费(990204)用于归集与租赁乘人汽车(含内部租赁)有关的各项费用,如租赁费、修理费、油料费、道路通行费等。

12、办公费(990205)用于归集购臵办公用品、报刊资料、复印费、计算机耗材、通讯费等项目的相关支出。

—6—

13、固定资产折旧及维修费(990206)用于归集除检测试验仪器及乘人汽车以外的其他固定资产的折旧及修理费用。租赁机械及大型设备的修理、安拆、进出场费用也在本项目归集。

14、低值易耗品购臵及维修费(990207)用于归集非生产用低值易耗品的购臵和维修。与改善职工生活有关的“三工建设”支出,不在本项目归集,列入小型临时设施(99010105)项下;与检测试验有关的低值易耗品摊销费,不在本项目归集,列入检测试验费(990104)项下。

15、税金(990201)用于归集项目部发生的印花税、车船使用税。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二O一一年一月一日起执行,由经营核算部负责解释。

附件:1.成本费用辅助台账

2.责任费用汇总表

—7—

附件1

成本费用辅助台账

—8—

附件2

年月责任费用汇总表

单位:

—9—

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一、土地费用 (一)一般能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可直接计入房屋等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项目中;如果分不清成本核算对象,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本核算对象 负担时,可先在“开发成本—土地开发—土地费用”科目进行归集,再 将其分配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开发成本;也可以直接分配计入“开 发成本--有关成本核算对象----土地费用”。 (二)分配方法为: 1、按土地面积计征地价、进行补偿、缴纳市政配套费时:方法一:先按小区的 占地面积将地价和拆迁补偿费分配到各小区;再将分配到各小区内的 地价和拆迁补偿费,按小区内房屋等成本核算对象和道路、广场等公 用场所的占地面积进行直接分配;然后将分配到小区内道路、广场等 公用场所占地面积的地价和拆迁补偿费,按房屋等成本核算对象的占 地面积进行间接分配,计入房屋等成本核算对象的的开发成本;房屋 等成本核算对象的直接分配数加间接分配数,即为该房屋等成本核算 对象应负担的地价和拆迁补偿费。方法二:也可将公用占地面积先分 摊到房屋等成本核算对象的占地面积上,房屋等成本核算对象自身的 占地面积加分摊的公用占地面积,再乘以单位面积的地价及拆迁补偿 费来分配。 2、按建筑面积计征(或补偿)时:不论是公共用地还是房屋等成本核算对象 自身用地发生的“土地费用”成本项目内的费用,均应按房屋等成本核 算对象的建筑面积来分摊。 二、前期工程费 (一)能够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可直接计入房屋等成本核算对象的“前期工程费”成本项目;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本对象负担的前期工程费, 可通过“开发成本—土地开发—前期工程费”科目归集,再按建筑面积 (包括在建及未建面积)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项目。 三、基础设施费 (一)一般能够区分成本核算对象的,应直接计入房屋等成本核算对象的“基础设施费”成本项目中;如果在开发的建设场地上有多个开发项目,不能 区分成本核算对象时,其基础设施费应先在“开发成本—土地开发—基 础设施费”科目进行归集,待基础设施建设完毕后,将归集的费用按建 筑面积(包括在建及未建面积)分配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基础设施 费”成本项目中。 四、建筑安装工程费 (一)一般应在与承包单位进行工程价款结算时,按承包单位根据当月实际完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制造费用的归集 (1)间接生产费用。如机物料消耗,车间厂房的折旧费、租赁费和保险费,车间照明费、水费、取暖费以及车间管理和辅助人员的职工薪酬、差旅费和办公费,设计制图费以及季节性停工损失和生产用固定资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2)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直接生产费用。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周转材料摊销(生产工具摊销)、产品生产耗用燃料和动力费用等 (3)基本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车间管理用房屋及建筑物的折旧费、修理费、车间管理用具的摊销、车间管理用的照明费、水费、取暖费、办公费 制造费用发生时,借记“制造费用”科目,并视具体情况,分别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预提费用”、“银行存款”等科目;期末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时,借记“基本生产成本”等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科目;除季节性生产的车间外,“制造费用”科目期末应无余额。 如果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是通过“制造费用”科目单独核算的,则应比照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核算;如果辅助生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单独核算,则应全部记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及其明细账的有关成本或费用项目。 制造费用是按照发生的地点或生产单位(分厂、车间)来归集的。 (1)发生机物料、外购动力费、职工薪酬、折旧费、修理费等时,在月末应应该根据转账凭证、各种费用汇总表及分配表,借记“制造费用”,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等。 (2)发生一般费用时,办公费、差旅费、劳动保护费等时,应根据付款凭证或据以编制的其他费用分配表,借记“制造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 二、制造费用的分配 (一)生产工时比例法 适用:机械化程度较低或生产单位内生产的各产品工艺机械化程度大致相同的单位 费用分配率=某产品制造费用总额/ 生产工时总额 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生产工时×费用分配率 例1:长江公司20××年6月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总额为元,基本生产车间甲产品生产工时为250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为15000小时。 制造费用计算分配如下: 制造费用分配率= ÷(25000+15000)= 甲产品应分担的制造费用= 25000×= 元 乙产品应分担的制造费用= 15000×= 元 按生产工时比例法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详见表1 表1 制造费用分配表 车间:基本生产车间单位:元 应借科目生产工时(小 时) 分配率分配金额 基本生产车间甲产品25000 乙产品15000 合计40000 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成本的归集和分配》word版

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成本计算的过程实际上是成本的归集和分配过程,生产经营成本通过多次的归集和分配,最终计算出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一、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要大量消耗各种材料,如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及燃料。它们有的用于产品生产,有的用于维护生产设备和管理、组织生产,此外,还有的用于非工业生产等。其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用料,还应按照成本项目归集,如用于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和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列入“直接材料”项目;用于生产的燃料列入“燃料和动力”项目;用于维护生产设备和管理生产的各种材料列入“制造费用”项目。不应计入产品成本而属于期间费用的材料费用则应列入“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科目。用于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其他资产方面的材料费用,则不得列入产品成本,也不得列入期间费用。 1.材料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方法 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如纺织用的原棉、铸造用的生铁、冶炼用的矿石、造酒用的大麦、制皂用的油脂等,通常是按照产品分别领用的,属于直接费用,应根据领料凭证直接记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项目。但是,有时一批材料为几批产品共同耗用。例如,某些化工生产的用料,属于间接费用,则要采用简便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在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或材料定额成本的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公式如下: 分配率=量(或定额成本)之和 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实际成本) 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或 材料数量(费用)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 消耗量(或定额成本) 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分配率 【例1】领用某种原材料2 106千克,单价20元,原材料费用合计42 120元,生产甲产品400件,乙产品300件。甲产品消耗定额1.2千克,乙产品消耗定额1.1千克。分配结果如下: 分配率=1.13002.1400120 42?+?=330 480120 42+=52 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甲产品:480×52=24 960(元) 乙产品:330×52=17 160(元) 合计: 42 120(元) 原料及主要材料费用除按以上方法分配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分配。例如,不同规格的同类产品,如果产品的结构大小相近,也可以按产量或重量比例分配。具体的计算可以比照上例进行。 辅助材料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与原材料及主要材料基本相同。凡用于

第八章 产品成本核算-职工薪酬的归集和分配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初级会计实务 第八章 产品成本核算 知识点:职工薪酬的归集和分配 ● 详细描述: (一)职工薪酬的归集和分配 1.相应的计算公式为: 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生产工资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生产工资=该种产品生产工时×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 2.如果取得各种产品的实际生产工时数据比较困难,而各种产品的单件 工时定额比较准确,也可按产品的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职工薪酬,相应的计算公式如下:某种产品耗用的定额工时=该种产品投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生产工资总额/各种产品定额工时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生产工资=该种产品定额工时×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分配标准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分配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 (二)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例题: 1.某企业生产甲产品,需经过A、B两道工序。甲产品各项消耗定额准确、稳 定,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且按定额成本计价。2012年5月部分资料如下表所示。 在产品在所在工序的完工程度均按50%计算。材料在产品投产时一次投入 ,甲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定额为54元。每小时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定额分别为10元和12元。当月直接材料成本累计数为162 000元,直接人工成本累

计数为128 000元,制造费用累计数为142 000元。关于各工序上在产品的工时定额,下列计算正确的有()。 A.工序A上在产品的工时定额为1小时 B.工序A上在产品的工时定额为3.5小时 C.工序B上在产品的工时定额为1小时 D.工序B上在产品的工时定额为3.5小时 正确答案:A,D 解析:工序A上在产品的工时定额=2x50%=1(小时);工序B上在产品的工时定额=2+3x50%=3.5(小时)。 2.某企业为单步骤简单生产企业,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连续大量生产甲、乙两种产品,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另设有一个供电车间,为全厂提供供电服务,供电车间的费用全部通过“辅助生产成本”归集核算。2011年12月份应付职工薪酬情况如下: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薪酬15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薪酬30000元,供电车间工人薪酬40000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薪酬28000元,生产工人薪酬按生产工时比例在甲、乙产品间进行分配,本月甲产品生产工时40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16000小时。12月份甲、乙产品应分配的职工薪酬正确的是() A.甲产品36000 B.甲产品30000 C.乙产品144000 D.乙产品120000 正确答案:B,D 解析:甲产品分配的职工薪酬=4000/(4000+16000)x150000=30000(元);乙产品分配的职工薪酬=16000/(4000+16000)x150000=120000(元)。 3.某企业为单步骤简单生产企业,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连续大量生产甲、乙两种产品,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另设有一个供电车间,为全厂提供供电服务,供电车间的费用全部通过“辅助生产成本”归集核算。2011年12月份应付职工薪酬情况如下: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薪酬15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薪酬30000元,供电车间工人薪酬40000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薪酬28000元,生产工人薪酬按生产工时比例在甲、乙产品间进行分配,本月甲产品生产工时40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16000小时。12月份分配职工薪酬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一、中小企业的管理特点决定其适用简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管理(含财务人员)较少的企业,组织体系通常利用垂直式管理体系,管理跨度较小。中小型企业因数量众多而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员创办新兴的科技企业将呈不断增长趋势,其中将有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 在生产方面具体表现为: 1.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 2.辅助核算部门不独立核算; 3.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经常失真; 4.车间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不易区分——说到这,是否有人会说,那还能核算准,核算不准核算又有何意义?我也有这要样的疑问,也正是如此才更想通过介绍这样一种简单的方法以期能对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适应其管理现实的需要;也同时决定了他们多数应使用的是实际成本法,而做不到使用标准成本法或作业成本法。 二、核算方法的选择 无论什么工业企业,无论什么生产类型的产品,也不论管理要求如何,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订单生产,可使用分批法。 同时因小企业一般不对外筹集资金,(待查措词)不向公共部门报送报表,所执行的也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是参照税法规定的一种四不像的尽量能起到一些避税效果的会计政策。这在本文所要介绍的核算方法上也能体现出来。 三、相关科目设置及核算思路 1.不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按产品设明细账,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因为一般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有限,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归属到具体产品外,其它项目并不能归属到具体产品,核算到产品没有实际意义。但当所用原料及所产产品区别较大,可以按产品设明细账;也可不设,而用成本核算表代替,即所谓的以表代账。

成本费用归集与分配制度

成本费用归集与分配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生产费用归集分配问题是成本核算的核心问题。从生产费用要素归集分配到按生产费用分配的结果,就是成本核算的过程。 第二章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和归集 第二条生产费用的总分类核算。为了按照经济用途归集生产费用,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或设置“生产成本”总分类账,下设“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两个明细账户),“制造费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生产费用总分类账户。 1.“基本生产成本”账户是为了归集核算企业基本生产车间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和计算基本生产产品成本而设置的。账户借方登记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及制造费用;贷方登记验收入库的完工产品成本;借方余额为基本生产的在产品成本。该账户下按产品品种、步骤、类别设置明细账户。 2.“辅助生产成本”账户是为了归集和核算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计算辅助生产提供的产品、劳务成本而设立的。该账户借方登记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贷方登记辅助生产完工产品或劳务成本,借方余额反映辅助生产在产品成本及尚未转出的劳务成本。该账户下按辅助生产车间设置明细账户。 3.“制造费用”账户是为了归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费用。该账户借方登记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贷方登记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除季节性企业外,该账户月末无余额。该账户下按车间设置明细账户(规模较大的辅助生产车间也可通过在“制造费用”账户下设明细账来核算辅助生产车间的组织和管理费用支出)。

4.“待摊费用”账户核算已经支付,但应分期推销,计入各月产品成本的费用。该账户借方登记已发生的待摊费用;贷方登记按月摊销,计入各项产品成本的费用;借方余额为尚未摊销的待摊费用。该账户下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账户。 5.“预提费用”账户核算尚未支付,但应计入本期产品而预先提取的费用。该账户贷方登记预提的费用;借方登记支付已预提的费用;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已预提而尚未支付的费用。该账户下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账户。 第三条生产费用的明细分类核算。企业在进行成本计算时,应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分别按产品品别、产品批别、或产品步骤设置“基本生产明细账”,并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 第四条各项生产费用的分配。各项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应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编制生产费用分配表,将费用按用途进行分配。凡是直接用于某一种产品生产而发生的费用,就应直接计入该产品的成本;对于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费用,则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标准,将费用在这几种产品间进行分配。 1.材料费用的分配。 各个车间为生产某种产品而领用的材料应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无需进行分配。若领 用的材料是为生产多种产品而共同耗用,则应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在各种产品间分配,然后,再将各产品应分配的费用数额分别计入各有关产品的成本。分配标准有以下几种: (1)按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定额耗用量是以单位产品的消耗定额和实际生产量计算的耗用数量。在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材料费用可按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

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为了有效地控制费用成本支出,应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比较正确、科学、合理地进行项目成本计算。根据生产费用核算和项目成本计算的需要,一般应设置若干帐户进行成本的核算。 为了有效地控制费用成本支出,应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比较正确、科学、合理地进行项目成本计算。根据生产费用核算和项目成本计算的需要,一般应设置若干帐户进行成本的核算。实际上就是对各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和分配。 项目成本的归集是通过一定的会计制度以有序的方式进行成本数据的收集和汇总;而项目成本的分配是将归集的间接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的过程,或称间接成本的分摊或分派。因此,对于不同性质的成本项目,分配的方法也不相同。 1、材料费的核算 项目成本中的“材料费”包括在项目生产过程中耗用的、构成项目实体或有助于项目形成的各种主要材料的实际成本,以及周转材料的摊销及租赁费用。项目消耗的材料,应根据限额领料单、退料单、报损报耗单,大堆材料消耗计算单等,由项目材料员(主任)编制“材料消耗汇总表”,据计入项目成本。在采购材料时,要提高材料核算的透明度,做到明码标价。对于自行采购的材料,按实际采购价结算,由此产生的材料成本差异节约或超支,应增减项目成本。 2、周转材料费核算成本中的“周转材料费”是“材料费”项目的子项目,但周转材料使用和摊销及租赁费用对于项目成本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单列出来。周转材料费的管理包括以下几项: 2.1 周转材料应实行内部租赁制度,以租费的形式反映其消耗情况。按“谁租用谁负担”的原则核算其项目成本。 2.2 周转材料租赁办法和租赁合同,由出租方与项目经理部按月结算租赁费。租赁费按租用的数量、时间和内部租赁单价计算计入项目成本。 2.3 周转材料在调入移出时,项目经理部必须加强计量验收制度,如有短缺、损坏,一律按原价赔偿,计入项目成本。 2.4 租用周转材料的进退场运费,按其实际发生数由调入项目负担。 2.5 实行租赁制的周转材料,一般不再分配负担周转材料差价。退场后发生的修复整理费用,应由出租单位做出成本核算,不再向项目另行收费。 3、主材费核算 主材费的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项: 3.1 项目对主材的使用必须要有收、发料单,应按单位要求编制“主材消耗报表”。 3.2 项目工程主材的单价,以项目经理部与供货单位签订的合同为准,消耗的金额计入成本。 3.3 应根据实际的形象进度、已完项目统计的产值、各类实际成本的消耗费,进行项目主材的核算。主材数量、金额的结存数,应与项目部财务的相符。主材的消耗应与施工产值相对应。 3.4主材内钢材、水泥、木材等的数量、单价、金额均按合同价格核定,或按竣工结算单的实际数量、单价、金额结算。合同内的节约或超支由项目自负盈亏。 3.5 如发生主材的一般差价,可计入当月项目成本。 3.6 在主材外加工和部位分包生产过程中,项目经理部通过自身努力获取的经营利益或转嫁压价让利风险所产生的利益,均属于项目收益范围。 4、机械使用费核算 成本中的“机械使用费”是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机械而发生的各项费用。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械使用费在项目成本中的比重也日益增长。因此,加强机械的管理和核算,对于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加快机械的管理和核算,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加快生产进度。 机械使用费的管理,包括以下几项: 4.1 机械设备实行内部租赁制的,以租赁费形式反映其消耗情况,按“谁租用谁负担”的原则核算其项目成本。 4.2机械设备租赁办法和租赁合同,由项目内部机械设备租赁市场与项目经理部按月结算租赁费。租赁费根据机械使用台班,停止台班和内部租赁单价计算,计入项目成本。 4.3机械进出场费,按规定由承租项目单位负担。 4.4 项目经理部租赁的各类大中小型机械,其租赁费全额计入项目机械费成本。 4.5向外单位租赁机械,按当月租赁费用全额计入项目机械费成本。对于机械租赁费的结算,尤其是大型机械租赁费及进出场费应与产值对应,防止只有收入无成本的不正常现象,或收入与支出不匹配状况。

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习题及参考答案

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为生产产品发生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的耗费,应通过( )账户核算。 A.基本生产成本 B.辅助生产成本 C. 管理费用” D.制造费用 2. 月末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时,对于退料凭证的数额,可采取( )。 A.冲减有关成本费用 B.在下月领料数中扣除 C.从当月领料数中扣除 D.不需考虑 3.用来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的账户是( )。 A.基本生产成本 B.制造费用 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4.“基本生产成本”月末借方余额表示( )。 A.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 B.完工产品成本 C.月末在产品成本 D.累计发生的生产费用 5. 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生产费用的是()。 A.生产车间厂房的折旧费 B. 产品生产专用设备的折旧费 C.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C. 生产车间的办公费用6.基本生产车间本期应负担照明电费1500元,应记入( )账户。 A.“基本生产成本”(燃料动力) B.“制造费用”(水电费) C.“辅助生产成本”(水电费) D.“管理费用”(水电费) 7. 核算每个职工的应得计件工资,主要依据( )的记录。 A.工资卡片 B.考勤记录 C.产量工时记录 D.工资单 8.某职工10月份病假3日,事假2日,出勤17日,星期双休9日。若日工资率按30 天计算,按出勤日数计算月工资,则该职工应得出勤工资按( )天计算。 A. 17 B. 20 C .23 D. 26 9.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费用和按福利部门人员工资计提的福利费应分别记入 ( )账户的借方和贷方。 A.“管理费用”和“应付福利费” B. “应付福利费”和“管理费用” C.均计入“管理费用” D. 均计入“应付福利费” 10. 预付生产车间下季度财产保险费,应先记入( )账户。 A.“制造费用” B.“管理费用” C.“预提费用” D.“待摊费用” 二.多项选择题 1.应记入产品成本的各种材料费用,按其用途进行分配,应记入的账户有 ( )。 A.“管理费用” B.“基本生产成本” C. “制造费用” D.“财务费用” 2. 要素费用中的税金包括( )。 A.房产税 B.增值税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举例

品种法的成本计算方法举例 【例6-1】某厂为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企业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还设有一个辅助生产车间-运输车间。基本生产车间生产所需材料系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该厂2004年5月份有关产品成本核算资料如下: 月初在产品成本资料 表6-1 月初在产品成本 2、产量资料 表6-2 产量资料(单位:件) 3,该月发生生产费用如下: (1)生产甲产品耗用A材料44000元,生产乙产品耗用B材料16000元,甲乙产品共同耗用C材料4480千克,实际单位成本15元,共计67200元。甲产品C材料定额耗用量为5千克,乙产品C材料定额耗用量为3千克。产品耗用材料均系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运输车间耗用材料800元,基本生产车间一般消耗性材料3650元,厂部管理部门耗用材料1200元。 (2)基本生产车间工人工资30000元,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8900元,运输车间人员工资2600元,厂部管理人员工资15000元。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 (3)运输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为3500元,水电费为200元,办公费为80元;基本生产车间厂房、机器设备折旧费为15200元,固定资产修理费为1620元,水电费为3900元,办公费为462元;厂部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费为8500元,水电费为1200元,办公费为3800元。 (4)甲产品实际耗用工时为3800小时,乙产品实际耗用工时为2200小时。 (5)本月运输车间共完成21000公里运输工作量,其中:基本生产车间耗用6000公里,企业管理部门耗用15000公里。 要求:甲乙产品共同耗用材料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生产工人工资按甲乙产品实际耗用工时比例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按运输公里比例直接分配;制造费用按甲乙产品实际耗用工时比例分配;按约当产量法分配计算甲、乙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材料系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材料费用按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数量分配,其他费用按约当产量法分配) 采用品种法计算甲、乙产品成本。 1,分配材料费用 表6-3 材料费用分配表单位:元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商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即购进价格。由于批发商品的进货渠道、进货批量、进货时间和付款条件的不同,同种规格的商品,前后进货的单价也可能不同。除了能分清批次的商品可以按原进价直接确定商品销售成本外,一般情况下,出售的商品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一个适当的进货单价,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确定库存价值,据以核算商品销售损益,以反映经营成果。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顺算法的计算公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X进货单价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数量X进货单价 倒算法的计算公式: 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X进货单价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按照以上计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点,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 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单价=(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月初存货成本)/ (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月初存 货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 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 注:差价计算模块中就是按这种方法处理 月综合差价率=(期初差价+入库差价)/(期初金额+入库金额) 差价=出库金额X月综合差价率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商品销售成本比较均衡,计算结果亦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 于经营品种较少,前后进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 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加权平均法一个月计算一次单位成本,而移动平均法每收进一次存货,就计算一次单位成本。 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 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本批发出存货成本=本批发出存货数量X存货当前移动平均单价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讲义

第四章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 第三十四条企业所发生的费用,能确定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应当按照所对应的产品成本项目类别,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应当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 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以正常生产能力水平为基础,按照资源耗费方式确定合理的分配标准。 企业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根据产品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结转成本。 解读: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以正常生产能力水平为基础,按照资源耗费方式确定合理的分配标准。 企业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根据产品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结转成本。 企业的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既存在共同的规律和原则,又体现了较大的差异。 第三十五条制造企业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能够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应当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否则应当按照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 【例题】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需耗用A种材料,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甲、乙产品A材料消耗定额分别为7.2公斤和6公斤。4月初,企业无在产品,4月份投产甲产品1200件,乙产品800件,实际耗用A材料12902.4公斤,每公斤实际单价45元。 【要求】(1)计算材料成本的分配率。 (2)分别计算甲、乙产品应负担的材料成本额。 【解析】 (1)材料成本分配率=(12902.4×45)÷(1200×7.2+800×6)= 43.2(元/公斤) (2)甲产品应负担的材料成本=1200×7.2×43.2=373248(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材料成本=12902.4×45—373248=207360(元)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373248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207360 贷:原材料—A材料 580608 制造企业外购燃料和动力的,应当根据实际耗用数量或者合理的分配标准对燃料和动力费用进行归集分配。生产部门直接用于生产的燃料和动力,直接计入生产成本;生产部门间接用于生产(如照明、取暖)的燃料和动力,计入制造费用。制造企业内部自行提供燃料和动力的,参照本条第三款进行处理。 【例题】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甲、乙两种产品的外购动力消耗定额分别为6度和7.5度。3月初企业无在产品。3月份企业投产甲产品400件,乙产品200件。实际耗电4320度,其中行政管理部门耗电400度,基本生产车间耗用照明电59度,耗用动力电3861度,每度电实际单价2元。假定当月电费暂欠。 【要求】(1)分别计算甲、乙产品应负担的外购动力费金额。 (2)编制企业当月分配电费的会计分录。 【解析】 (1)外购动力费分配率=(3861×2)÷(400×6+200×7.5)=1.98(元/度) 甲产品应分配的动力费=400×6×1.98=4752(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动力费=200×7.5×1.98=2970(元) 基本生产车间照明分配电费=59×2=118(元) (2)行政管理部门应废品电费=400×2=800(元)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4752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2970 制造费用118 管理费用800 贷:应付账款 8640 制造企业辅助生产部门为生产部门提供劳务和产品而发生的费用,应当参照生产成本项目归集,并按照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标准答案完整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标准答案 1.产品成本明细账 车间名称:第一车间单位:元 自制半成品明细账 =270 单位成本=243 000 900 本月减少270×700=189 000(元) 产品成本明细账 (1)借:自制半成品140 000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一车间140 000 (2)借:基本生产成本——第二车间189 000 贷:自制半成品189 000 (3)借:库存商品367 500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二车间367 500

2.(1)第一步还原 还原分配率= 19 74018 800 =1.05 半成品:12 000×1.05=12 600(元) 原材料:2 270×1.05=2 383.5(元) 工资及福利费:1 630×1.05=1 711.5(元) 制造费用:2 900×1.05=3 045(元) (2)第二步还原 还原分配率= 12 60013 125 =0.96 原材料:760×0.96=7 296(元) 工资及福利费:1 400×0.96=1 344(元) 制造费用:4 125×0.96=3 960(元) (3)计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 原材料:2 710+2 383.5+7 296=12 389.5(元) 工资及福利费:3 360+1 711.5+1 344=6 415.5(元) 制造费用:4 250+3 045+3 960=11 255(元) 合计 30 060元 (1)从资料中可以看出,采用半成品成本综合结转产成品成本中的绝大部分表现为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费用,显然这不能反映产成品成本中的原始构成情况,因而不能据以从整个企业角度分析和考核产品成本的构成和水平。 (2)在管理上要求从整个企业角度分析和考核产品成本构成和水平时,就必须从最后一步起对产成品成本中的半成品综合成本逐步进行还原,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3.产品成本明细账

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的原则

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的原则 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是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正确核算产品成本,企业应当设置“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成本类账户。归集和分配费用时,凡是属于直接费用均应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间接费用应选择合理的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 生产成本通过“生产成本”账户进行归集,该账户是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包括生产各种产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账户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账户。“基本生产成本”核算企业未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所发生的费用;“辅助生产成本”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所发生的费用。在这两个二级账户下,还应按照成本核算对象设置明细账并按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成本核算资料是归纳有用的成本信息基础,而成本信息收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基础的工作,也是财务预测、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的、业绩考核的基础。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降低成本,节约资源,是企业永远追求的主题。因此搞好成本核算是企业发展的软件,是会计工作 者的主要职责,通过几年的成本核算工作结合我们公司生产组织和工艺流程的特点搞好成本核算应具备的几个环节和根据生产组织和生产流程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成本费用归集分配原则。 为了更进一步理解成本核算的过程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公司基本情况: 我们公司是国有控股的有限公司,投资者资本性质繁多,既有国有的朝川矿的投资,个人资本的创投公司,又有民营的丰麟公司,还有外资的上海集泰公司。供应商和客户繁多,其中又有五家委托加工原料煤核算,又是是典型的坑口循环经济模式。由此给公司成本费用归集分配核算加大了难度。为了对相关利益群体做到客观公正,公允的核算和监督,及时地为管理层提供相关的成本信息。必须建立一套科学规合理的成本核算模式。 该公司是洗煤——炼焦——化工——煤气发电于一体的循环经济,工艺流程复杂,主产品联产品繁多。具体流程如下:先有朝川矿一井原煤直接从井下通

产品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产品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产品成本的实质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劳动耗费及其补偿价值,它既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综合性价值指标,同时又是确定企业盈亏和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 成本核算是按照国家有关的法规、制度和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进行计算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提供真实、有用的成本信息。 企业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和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对下降低成本、费用,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投资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业务要点 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基本过程。 1.审核和控制各项费用支出 企业要对各项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许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确定费用该不该开支。其中,对于应开支的费用,企业不应计入生产经营管理费用;而对于应计入的费用,企业还要考虑是计入生产费用还是计入经营管理费用。也就是说,企业应在对各项费用的合法性进行审核和控制的基础上,做好费用界限划分的工

作。 2.正确处理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 将本月开支但应留待以后月份摊销的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留待以后月份摊销;将以前月份开支的、应由本月负提的费用,摊入本月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将本月尚未开支但应由本月负担的费用,预提计入本月的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 3.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 对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并按成本项目分别反映,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成本.、这是本月生产费用存各种产品之间的横向分配和归集。 4.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 月末,对于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企业来说,应将月初在产品成本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本月完丁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这是生产费用在同种产品的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纵向分配和归集。 应用实务 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会大量消耗各种材料,如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及燃料等。它们有的用于产品生产,有的用于维护生产设备和管理、组织生产,还有的用于非工业生产等。其中,对于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用料,还应按照成本项目归集。例如,

成本计算方法习题.doc

分批法: 1.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生产组织属于小批生产,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 (1)5月份的产品批号有:9414批号:甲产品10台,本月投产,本月完工6台。9415批号:乙产品10台,本月投产,本月完工2台。 (2)5月份各批号生产费用资料见表: 生产费用分配表 9414批号甲产品完工数量较大,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在产品完工程度为50%。 9415批号乙产品完工数量较少,完工产品按计划成本结转。每台产品单位计划成本:原材料费用460元,工资及福利费用350元,制造费用24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分批法,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计算各批产品的完工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2.某工业企业生产组织属于小批生产,产品批数多,而且月末有许多批号未完工,因而采用简化的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 (1)9月份生产批号有: 9420号:甲产品5件,8月投产,9月20日全部完工。 9421号:乙产品10件,8月投产,9月完工6件。 9422号:丙产品5件,8月末投产,尚未完工。 9423号:丁产品6件,9月初投产,尚未完工。 (2)各批号9月末累计原材料费用(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和工时为: 9420号:原材料费用18000元,工时9020小时。 9421号:原材料费用24000元,工时21500小时。 9422号:原材料费用15800元,工时8300小时。 9423号:原材料费用11080元,工时8220元小时。

(3)9月末,该厂全部产品累计原材料费用68880元,工时47040小时,工资及福利费18816元,制造费用28224元。 (4)9月末,完工产品工时23020元,其中乙产品14000小时。 要求:1.根据上列资料,登记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和各批产品成本明细账。 2.计算和登记累计间接费用分配率。 3.计算各批完工产品成本。 分步法 1.有关资料如下: 产成品成本还原计算表 产品名称:甲产量: 100件单位:元 要求:(1)计算还原分配率。 (2)将还原前产成品成本中的半成品费用,按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的结构进行还原,计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 2.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分三个步骤连续加工,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各步骤发生的费用已填列在成本计算单中,三个步骤的产量记录如下: 计量单位:件

成本会计习题练习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练习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1) 一、材料费用分配 1、某车间领用某种原料1053公斤,2单价元,原料费用合计为2106元,共生产甲产品400件,乙产品300件,甲产品消耗定额为公斤,乙产品消耗定额为公斤,每公斤计划单价为2元。 要求:分别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和定额费用比例进行原材料费用的分配 2、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机修车间和运输车间。 20××年8月生产甲、乙产品共同领用A、B两种主要原材料,实际耗用共计51,300元。本月生产甲产品150件,乙产品120件。甲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A材料6千克,B材料8千克;乙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A材料9千克,B材料5千克;A材料单价10元,B材料单价8元,采用定额成本法分配原材料费用。 甲产品生产直接领用C材料600千克,每千克20元;乙产品生产直接领用D材料400千克,每千克15元。车间领用机物料2,700元,管理部门领用A材料5,500元,销售部门领用B材料4,100元;机修车间和运输车间共同领用材料4,900元,假定分配给机修车间材料费用4100元,分配给运输车间材料费用800元。 要求:(1)请按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成本法对该企业产品耗用原材料进行分配(2)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按实际成本编制) 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 (3)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二、某工业企业对于某些单位价值较低的生产工具采用一次摊销法摊销。某月领用一批生产工具,其计划成本为1000元,以前月份领用的一批生产工具在该月报废,其计划成本为700元,其残料验收入库,计价40元。低值易耗品的成本差异率为节约3%。要求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三、资料:某厂本月应付工资180000元,其中产品生产工人工资126000元,车间管理人员19000元,企业管理人员工资35000元;本月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实际生产工时分别为5000小时、9500小时和15500小时。本月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五险一金”计提比例分别为2%、%、40% 要求:采用生产工时比例法分配生产工人工资及提取的福利费,填入下表并编制有关企业职工薪酬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 薪酬费用分配表

工程施工成本费用归集和分配

工程施工成本费用归集和分配(一) 工程施工过程所发生的直接成本费用通过“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科目核算。该科目根据施工项目确定成本核算对象,进行辅助核算,按照成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一般以独立的工程合同所确定的项目为成本核算对象;在同一施工现场、同一项目部管理、工程开、竣工时间相差不大的条件下,也可将两个或多个工程项目合并确定为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主要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分包工程费用。 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间接费用通过“施工间接费用”科目核算。如有多个项目,应在项目间进行分配。 主要会计分录: 1.材料费 领用的自购材料,根据领料单或出库单等单据,计入合同成本中的材料费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材料费 贷:原材料 2.人工费 根据工资清单,所发生的工资和计提的福利费等费用计入合同成本中的人工费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人工费 贷: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3.分包工程费用 (1)预付工程款 根据合同协议约定支付的预付款应计入“应付账款——应付分包款”科目 借:应付账款——应付分包款 贷:银行存款 (2)工程款结算 根据与分包企业确认的结算通知单,确认应付的工程款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分包工程费用 贷:应付账款——应付分包款 (3)支付进度款: 支付已经办理结算的款项时, 借:应付账款——应付分包款 贷:银行存款 4.机械作业和机械使用费 (1)使用自有施工机械和运输设备为承包工程进行机械作业所发生的人工费、燃料及动力费、折旧及修理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等各项费用,计入“机械作业—承包工程”明细科目。机械作业科目应遵循“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科目核算原则。 借:机械作业—承包工程 贷: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 累计折旧 月份终了,分配至工程施工科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