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参考文献及其标引 专业介绍

参考文献及其标引 专业介绍

参考文献及其标引 专业介绍
参考文献及其标引 专业介绍

中国电子商务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综述 电子商务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开放的网络 环境下,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 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商业运营模式,以电子技术为手段,以商务为核心,把传统的销售、购物渠道移到互联网上来,打破国家与 地区的壁垒,使生产企业达到全球化,网络化,无形化,个性化的基于 因特网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其特征是商务活动在因特网上以数字化电 子方式完成。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电子商务是当下中国最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之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使电子商务越来越成为我们的一种购物方式、营销方 式和生活习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整个世界。随着京东和阿 里巴巴的境外挂牌上市,电子商务越来越成为每个国人和各大公司关注 的焦点。 1999 年是中国电子商务元年,从这一年电子商务步入实质性的 商业阶段至今发展壮大已有将近15 年。那么,当下中国电子商务发 展现状如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怎样等 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合理改进这种商 业模式,趋利避害,为社会谋福利,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含义,也可以

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电子商务市场的规范及其长远发展产生积 极作用。在这篇综述中,将参考各方意见,阐述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探讨一些解决方案。 二、文献综述 许多学者与媒体、网络、机构等对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问题 进行过深入调查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发展规模持续扩大 网络购物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成熟,带动了中国移 动网购步入快速的上升通道。《2014 年 Q1中国移动网购市场调研报告》表明: 2014 Q1 中国网购总体市场规模达 6478.5 亿,环比增长 11.7%,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网购用户规模方面,截止 2014Q1中国网 购用户数量已经超过 3.1 亿人。正如西安交大的李琪教授在《改革创新 全面发展中国电子商务》所描述的:”这确实就形成了一个新型的行业。可以这样说,没有哪一个行业,它的数量增长有这么快。” 中国电子 商务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一大重要增长点,电子商务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2、电子商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加大,加速形成经济竞争 新态势 电子商务在我国工业、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旅游 和城乡消费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得到拓展,正在形成与实体经济深 入融合的发展态势。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商务部和工信部专家王健在

电子商务参考文献模板

电子商务参考文献 2 携程电子商务模式组成要素分析电子商务 XX/01 3 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给企业带来了什么电子商务 XX/01 4 服务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电子商务 XX/01 5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格主体研究电子商务 XX/01 6 谈新就业形势下的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电子商务 XX/01 7 浅谈物资采购的电子商务化电子科技 XX/01 8 中国电信新一代b2b电子商务站商集上线运营互联周刊 XX/02 9 web数据挖掘在零售业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经济师 XX/01 10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经济师 XX/01 11 试论电子商务物流隐性成本控制经济师 XX/01 12 破除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四大瓶颈通信世界 XX/02 13 电子商务代表站及业务模式分析通信世界 XX/02 14 组建基于企业服务总线的电子商务集成系统研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XX/01 15 基于soap的即时消息在b2c电子商务系统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XX/01 16 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及电子商务会计的发展会计之友(中) XX/01 17 电子商务中数据挖掘技术的使用内蒙古电大学刊 XX/02 18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原因及其对策内蒙古电大学刊 XX/02 19 浅谈烟草行业电子商务华北、东北地区XX年度烟草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XX 20 b2c电子商务模式下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研究北京交通大学 XX 21 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企业流程变革研究同济大学 XX 22 浅析电子商务诚信体系的构建与实现商场现代化 XX/01 23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研究商场现代化 XX/01 24 电子商务体系结构与电子支付技术商场现代化 XX/01 25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商场现代化 XX/01 26 旅游电子商务站的构建商场现代化 XX/01 27 分销商络团购营销的电子商务模型研究商场现代化 XX/01 28 电子商务及其安全技术商场现代化 XX/01 29 浅析电子商务的安全商场现代化 XX/01 30 web 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商场现代化 XX/01

市场营销论文题目

附件二: 市场营销 (高职)论文参考题目及注意事项 为加强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规范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特制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参考目录,供学生在确定毕业实习方向及论文(设计)写作时参考。参考选题以市场营销的主要领域设置。学生应在所选指导性题目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具体题目应该是在该指导性题目框架下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学生也可以自选命题,但所选题目必须符合本专业方向。在确定论题之前最好与老师进行沟通. 论文参考题目: 1、浅谈危机公关的策略与技巧 2、广告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国有企业的营销特点分析 4、我国企业营销环境新趋势及其对策 5、浅谈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6、我国企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高校大学生中网购现象的调查研究 8、房地产业的消费者购买动机研究----以某某地产为例 9、谈企业目标市场选择与产品开发 10、我国银行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某某银行为例 11、产品特点与广告媒体的选择 12、消费心理与广告研究 13、我国不同职业和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现状研究 14、网络时代的消费特征及营销对策 15、浅谈有效沟通对提高谈判效率的意义。 16、企业对经销商的选择和管理 17、关于绿色消费行为的思考 18、顾客需求变化及企业营销对策分析 19、对XX 企业当前的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谈谈与推销对象的交往技巧 22、快速消费品的营销渠道管理 23、广告信息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作用 24、便利商店营销优势探析 25、关于品牌定位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26、在校大学的消费心理特点及企业营销策略

27、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 原因和对策 28、提高消费者对某企业品牌忠诚度的探析 29、推销员基本素质调查 30、营销道德规范的成因分析 31、沟通风格对推销的影响研究 32、某公司寻找顾客方法研究 33、说服顾客方法与技巧研究 34、如何打造个人的销售力 35、如何识别顾客的购买影响力 36、浅谈处理顾客异议的技巧 37、从客户分类谈客户服务 38、客户服务与回头客关系研究 39、**客户服务调查 40、浅谈我国商业活动中商业信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主题营销策略探析 42、串货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43、日用消费品与耐用消费品的营销渠道管理的比较研究 44、关于**企业的xx策划 45、企业市场推广策略的常见缺陷分析 注意事项: (1)选题原则上应选择与专业相关的题目,鉴于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牵涉面广,选题范围较宽,学员选题应征得指导老师批准。 (2)题目的选择加强实用性。 (3)论文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问题的探讨建立在深入细致的分析基础上,立论正确,广泛参阅,结合实际,见解独立。字数应在4000字以上。 (5)论文定稿时,须有:内容摘要(100—150字),关键词(3—4个),目录,参考文献(作者,书名或文章题目,出版社或杂志名称,出版时间或XX年XX 期)。装订顺序为:封皮—内容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

中图法分类法实习题目十六

分类理解 1 以其内容的学科或专业属性为主要标准 文献分类标引首先必须以其内容的学科或专业属性为主要标准,只有在不适于以学科属性为区分标准时,才考虑以其它方面的性质,如体裁、地域、时代、语文等作为分类标准。 例:《集成电路手册》分入TN4-6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现代长篇小说)分入I512.45; 《菜花能否移植》(论述日本俳句对外国诗歌的影响)分入I106.2,而不能入S63; 《中国国家书目》分入Z812.1; Physics and the sound of music(论述音乐物理学,而非物理声学)分入J611.1,不能入O424。 2 专指性 文献分类标引必须符合专指的要求。也就是说,要将文献分入恰如其分的类,而不能分入范围大于或小于文献实际内容的类目。要区分总论与专论,不要将专论性的文献归入总论类。还要区分是阐述一般原理的,还是阐述具体问题的,不要把研究具体问题的文献归入阐述一般原理的类。 例:《综合业务通讯网》应入TN915.14,而不入其上位类TN915.1 数字通讯网,也不入其下位类TN915.141 窄带综合业务通讯网; 《电视机维修手册》是总论电视机维修的著作,入TN949.7; 《彩色电视维修手册》是专论彩色电视机维修的著作,入TN949.12; 《信号处理》是论述信号处理一般原理的著作,入TN911.7; 《语音信号处理》是论述具体的语音信号处理的著作,入TN912.3; Firewalls and Internet security:repelling the wily hacker(论述因特网如何防止黑客侵入)网络安全应入TP393.08,而不入更泛指的类目TP309。 3 实用性 文献分类标引必须使文献尽其用,即要根据读者的需要将文献分入最大用途的类。对于交叉学科、或是内容涉及多个学科的文献,应利用互见分类、分析分类等方法,对重要的分类检索点,予以充分揭示。此时应优选一类号作为主要分类号。

电子商务物流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专 业 工 业 工 程 学 生 姓 名 顾 燕 班 级 B 工业061班 学 号 0610130119 指 导 教 师 詹 月 林 完 成 日 期 2010年3月31日

文献综述 一、问题的来源 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 企业经营全球化, 以及高度竞争造成的高度个性化与迅速改变的客户需求,令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快速响应全球市场需求变化方面,面临着来自市场层面持续不断的压力。而大多数企业由于过分地依赖对外采购产品与服务,导致对供应商的依赖性持续加强,供应商作为企业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供应链中的地位逐渐突显出来,已然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战略筹码,供应商管理也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谁拥有具有独特优势的供应商,谁就能赢得竞争优势。这样一来,如何全面地管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不断优化企业的供应网络,以此保证产品质量、缩短交货期、减少成本、增加利润,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应变能力,便成为企业运作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盐城新岛散热器有限公司位于盐城市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100万元,是内燃机散热器的专业制造企业。公司年产内燃机散热器10万台,并可根据客户要求加工制作汽车铜质散热器、摩托车散热器、车用暖风空调等产品。公司同时生产四轮拖拉机制动器总成。 二、国内外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的现状及现有研究 1.国内外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的现状 (1)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在国外的发展 自上世纪90 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不确定因素的不断增大,供应链管理的运用逐步升温,发达国家的供应商与买方的关系更是发生了战略性的变化,供应商管理的内容也远远超出了压价。 (2)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对于供应商管理,尤其是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国内企业在这方面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也远不及国外企业。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的供应商管理以压缩采购成本,获得经济利益为主要目

分类标引复习重点(打印)

第一章 1:什么是类、分类、图书分类、分类标准? 类: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事物的集合 分类:根据事物的属性进行的区分和类聚并按照相互关系进行组织的活动 图书分类:依据一定的分类体系,根据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他特征分门别类的系统的揭示与组织图书馆馆藏的方法 分类标准:一类事物彼此之间的共同点称为分类标准 2.如何确定图书分类标准的使用次序? (1)要符合读者的检索习惯和检索要求 (2)要适应具体国家的实际情况 (3)要遵守学科专业分类的一般规则 3.什么是等级列举式分类法,有哪些优缺点? 含义:将所有类目组织成一个等级系统,并采用尽量列举的方式编制的分类法 优点:(1)根据用户的使用需要按学科专业有层次的揭示文献,类目展开比较系统 (2)采用等级列举方式将分类结构加以完整显示,类目体系概括直观,易于掌握和使用 (3)标记符号简短明了,号码单纯,适合组织图书分类排架,也适合组织分类检索工具 缺点:(1)不能详尽无疑的揭示各种复杂主题,无法满足确切分类的需要(2)列举式类表的等级结构,单线序列和先组式的标记,使类表具有一定的凝固性,不能根据需要随时调整,不能进行多角度检索(3)列举式类表的静态结构具有一定的拘束性,无法根据现代科学的发展自动生成新类,难以与科学的发展保持同步,必须经常修 订 (4)大型等级列举式的分类法,一般类目详尽,但篇幅较大 4.分面组配分类法的基本思想和优缺点? 基本思想:任何复合主题都可以分解为相应的单元概念,同样也可以通过相应单元概念的组 合加以表达,根据这一特点,分类法编制时没有必要详尽列 举所有主题只要在类表中按照范畴列出各种基本概念,并分 别配于相应号码,使用时先分析文献主题,根据主题分析的 结果,通过相应概念的组配,表达文献主题,以各个概念标 识的组合表示该主题在分类体系中的次序 优点:(1)可以通过基本概念的组配充分揭示现代文献中的复合主题,对

试论如何提高文献分类标引工作的质量

试论如何提高文献分类标引工作的质量 摘要:图书馆的文献分类标引工作是图书馆最基础,也是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之一,由于我国的分类标引还基本处在卡片目录时期的手检分类标引水平,标引工具、规则、人员等存 在诸多问题。本文从统一标引工具,遵循文献分类标引规则,严格执行分类标引流程,集中 编目,提高分类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审校六个方面来提高文献分类标引工作质量。 关键词:标引工具;标引规则;标引流程;人员素质;工作质量 图书馆主要是通过文献信息为读者服务的,其馆藏文献所包含的大量知识与信息,必须进行 科学地整序揭示它的学科内容及主题,才能达到为读者所利用的目的。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 读者的需求,对分类人员来讲,就是如何对文献进行科学的分类标引。 1 我国分类标引的现状及标引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分类标引还基本处在卡片目录时期的手检分类标引水平。主要表现在标引方法、标引 专指度、完全度、协调度、差错率和一致性都没有大的改善,不能适应机读目录的联网分类 检索要求。我国在标引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为以下几种: 1.1统一标引工具。标引工具的统一是标引工作标准化的首要条件,虽然《中图法》、《汉语主题词表》被推荐作为国家标准分类法和叙词表。但是不少单位仍在使用《人大法》、 《科图法》以及其他分类法作为分类检索语言。大量自编的非规范的主题词表仍在继续使用,这些检索语言在编制使用上各行其是,只顾满足本系统、本单位一时的需要,很少从全局考虑。 1.2标引规则的问题。标引规则是标引人员在文献标引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它对文献标引工作起着直接导向和控制作用。但是,由于一些标引规则本身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不 同的图书馆采取不同的标引规则;不同的标引人员对同一规则的理解不同;同一标引人员在 不同时间对同一规则的理解不同等,造成了标引质量的参差不齐,影响标引标准化。 1.3标引人员的问题。标引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标准化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图书馆书目数据标引质量。由于有些标引人员的学科专业水平差、分类理论知识没有很好地掌握,对文献标引随心所欲、任意取舍,严重影响图书馆标引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2提高文献标引工作质量的措施 2.1统一标引工具。图书分类法的标准化是图书馆标引工作标准化的重要内容。《中图法》列类合理、完善,类目涵义清晰、明确,类目概念丰富、完备,易用性好,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反映新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满足文献信息整序和检索的需要,在稳定的基础上 不断修订、不断发展。《汉语主题词表》作为国家推荐的主题标引工具,收词量大、学科综 合性强,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文献主题检索系统标准的基础。将《中图法》和《汉语主题词表》升格为国家标准,通过全国标准化组织宏观的管理和协调,保证它的推广与实施,才能将我 国文献标引标准化工作到实处。 2.2制订规范化的标引规则。在分类法和主题词法统一的条件下,标引规则和标引方式的规范化是保证标引标准化的重要措施,在分类标引过程中,应积极按已建立起来的基本符合我 国特点的情报文献分类体系来执行。在主题标引过程中还需要制定系列的图书标引规则、选 词规则、组配规则和主题标引工作细则等,以便标引人员严格执行、共同遵守,从而达到一 致性要求,保证文献数据的质量。另外,随着因特网编目的兴起与发展,也应制定统一国际 标准的因特网编目规则。 2.3严格执行分类标引的工作流程。文献分类标引工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的每一道工序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每一道工序的处理情况都直接影响到分类标引工作的质量和速度。

电子商务前沿【文献综述】教学内容

湖北工程学院 2017—2018学年度第1学期期末考核答卷 考核课程: 电子商务前沿讲座 考核类型:考查 考核形式:开卷(文献综述) 学生所在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 班 级: 0153005441 试 卷 A 大学生网络营销能力秀始于2009年,是高校竞赛式网络营销教学实践平台,锻炼和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营销核心能力,每个学期各举办一期,到2016年下半年已进行16期,超过7000个大中专院校的20万师生参加过网络营销能力秀。能力秀——网络营销开始的地方。 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及模式创新文献综述 前言 研究背景: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到 2015年 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 6.88 亿,全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 50.3%。其中,手机用户规模达到了 6.20亿,并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而且 2016 年,全国的网上购物、网络团购等类似业务再创新高。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16年6月底,我国网民达 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达6.56亿,在这种环境下,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企业的蓬勃发展,而传统零售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了电子商务的重创,生意惨淡,面对这样的局势,就要求线上线下相结合,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以求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平衡发展。 研究目的:通过搜集大量文献和其他网络资源,研究不同学者对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的概念理解、商业模式的创新,最后对现有商业模式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引起更多的学者关注这一问题,并为研究商业模式的学者提供参考价值。 看题 号 前言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总分 得分

研究意义:理论意义:第一,推动移动电子商务事业理性发展。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好坏影响着移动电子商务顺利进展。本文所研究的商业模式将给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带来更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性全面的发展空间。 第二,本文借助移动网络技术,探索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将商业模式的各个组成部分细分,促使研究的理论方法更加全面。 第三,有利于进行学术交流。对移动电商的商业模式进行相关理论的探索,可以促进学者之间学术交流,同时也为今后从事这一领域研究学者提供参考。 实践意义:第一,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使其更好地发展,给 用户提供服务带来便利,企业明确自身的责任,维护自身的利益。促进企业与企业间合作,达成利益共享。 第二,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析移动电商的商业模式,对促进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电子商务活动的进展是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是电子商务发展方向及成败的重要指标,现阶段我国对商业模式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对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研究,有利于传统企业选择正确的商业模式,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在新时代的发展。 一、商业模式、特点及评价 (一)核心概念 1.商业模式概念 刘丽侠[1]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模式,能够为企业创造利益的模式,它最基本的核心内容就是创造与实现价值。它也是由一系列生产、销售、运营等经济实体之间的商业活动,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创造企业的价值,以及建立良好的协作网络关系,节约大量的成本,创造属于自己本企业的模式。宋娜[2]商业模式的基本含义就是指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即企业在一定的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如何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李沂濛[3]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的大方向的布局,从一个产品被生产出来,到交付运营部门进行包装和宣传,包括管理部门在内部各部门间的协调,直到产品走向市场,最终收回资金流,是一个具有详细规划和规定的运作流程,企业关注的不仅仅是盈利,而是如何保持持续盈利,即站在客户的角度在满足客户的要求同时,为自己创造商誉等无形资本,让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研究的角度不同,但他们都肯定了顾客价值,顾客要求,企业的所有活动、所有目标的实现都以客户创造价值展开,商业模式是一种体系,它能给企业带来很好的生存和发展途径,它能够使企业保持持续盈利的活力。 2.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概念 移动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是指在移动网络技术的研究背景下,进行商务活动的参与主体之间开展商业活动,并能使其企业创造价值,最终获得利润。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是在智能终端上开展商业活动,需要移动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支持,平台提供商搭建一个平台供内容服务商将服务呈现给用户,在整个流程进展中,双方互赢互利共同创造企业的价值。在整个商务过程中,商业模式贯穿每一个环节,是由企业的内部资源,盈利模式,外部协作模式,支付模式,商家信用等级等部分组成,借助移动网络技术和物联

市场营销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

市场营销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 市场营销论文参考文献精选1篇 [1] 左仁淑 . 关系营销 : 服务营销的理论基础 . 大学学报 , 2004,(4): 19-23 [2] 科特勒, 洪瑞云, 梁绍明等. 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 第 3 版. :中国人民大学, 2004, 15-35 [3] Heide J B, George J. Do Norms Matter in Marketing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2, 56(2): 32-44 [4] 绍福, 徐宝瑞. 现代医院创新经营. 中国医院管理, 2001, 21(11):60-62 [5] 英. 现代医院应树立的十大营销观念. 中国卫生产业, 2004, (2):76-78 [6] 贾守营 . 金牌医院商务策划 . : 华南理工大学 , 2005,188-193 [7] 科特勒, 洪瑞云, 梁绍明等. 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 第 2 版. :中国人民大学, 2001, 55-56 [8] Frank H, Andreas H, Robert E M. G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through customer value oriented management.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2005, 22(6): 23-24 [9] 丁桂兰. 医疗机构营销. : 清华大学, 2005, 107-113 [10] Christian Gro nroos.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in the Service Sector. Cambridge. Mass: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983,85-88 [11] Parasuraman A, Valarie A Zeithaml, Leonard L Berry. SERV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usto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Cambridge. Mass: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986, 30-32 [12] Liljander Veronica. Comparison Standards in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Helsingfors: Svenska Handelsho gskolan, 1995 [13] Strandvik, Tore. Tolerance Zones In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Helsingfors: Svenska Handelsh gskolan, 1994 [14] 菲利普科特勒 . 营销管理 . 第九版 . : 人民 ,217-218 [15] Gronroos C. Internal Marketing-Theory and Practice, in American1999 Marketing Association Services Marketing ConferenceProceedings, 1981, 41-47

文献分类基础知识

(第八讲)文献分类基础知识 1 文献分类的意义 1.1文献分类的含义 类是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个别事物的集合,表明某些个别事物共有的一种概念。 分类是指以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其他显著特征作为根据,把各种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 文献分类就是以文献分类法为工具,根据文献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其他显著属性特征,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与揭示文献的一种方法。 1.2 文献分类的作用 文献分类的主要目的:一是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组织文献;二是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揭示文献。 1.2.1便于组织分类排架。 任何一个图书情报机构对收集的图书资料必然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组织,使每一本书都有一个明确的排列位置。图书资料的排列方法有多种,每种排列方法各有利弊,但比较起来,分类排列方法较为理想。其优点是: ①能使藏书体现学科的系统性,使内容相同的书集中在一起,使内容相近的书联系在一起,内容不同的书区别开来,便于人们按学科系统来利用藏书。 ②图书情报人员能够按类熟悉藏书、研究藏书,便于向读者宣传、推荐与提供有关的图书资料。 ③有利于提高开架借阅的质量。 ④便于按类统计图书借阅情况,了解与分析读者的借阅要求与阅读倾向,能为藏书建设提供一定的可靠数据。 1.2.2 便于建立分类检索系统。 文献分类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揭示文献,这主要体现在建立分类检索系统(手工分类目录与计算机分类检索系统)上。分类检索系统是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部门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检索工具,它是按照文献分类法的类目体系组织起来的,由于类目体系一方面体现着每一门学科的系统性,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因此,这种类目体系反映在分类检索系统上,便于人们从学科知识系统,按类检索、查找文献,达到鸟瞰全貌、触类旁通的效果。要建立分类检索系统,其前提必须是要先对文献进行分类。 2 文献分类的基本原理 2.1文献分类法之基本类型: 2.1.1体系分类法: 体系分类法是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依据概念的划分与概括原理,把概括文献内容与事物的各种类目组成一个层层隶属、详细列举的等级结构体系的一种文献分类法,亦称列举式分类法、枚举式分类法。 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等绝大部分分类法都是体系分类法。 体系分类法一般由主表、标记符号、复分表、说明和类目注释、索引等5个部分组成。(下面以《中图法》为例) 2.1.1.1主表是指由基本部类、基本大类、简表、和详表逐级展开而形成的类目

电子商务专业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P.Baake,and A.Boom, Vertical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Network Externalities, and Compatibility Decisions.International Jour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1,(19): 267-284. [2]Erik Brynjolfsson, and Brian Kahin, Understanding the Digital Economy: Data,tools, and Research, Cambridge, CA:MIT Press,2000. [3] Son—Yong Choi等著,张大力,刘维斌等译,电子商务经济学[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8月. [4]张铭洪,网络经济学教程[M],科学出版社,2005年5月. [5]詹恂,网络游戏的经营走势分析[N],载于《新闻界》,2005年6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10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白皮书[R].2011-01-19. [7]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5-2. [8]周宏虹,邹倩瑜,邓志强,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N],载于《科技信息》,2012年04期. [9]魏晶泫(韩),《网络游戏产业发展战略》[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10]盛晓白,《网络经济学》[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11]严飒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驱动力研究》[N],《四川戏剧》2010年,第一期. [12]尚洁、张志远,《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实证分析》[N],《消费导刊》,2010年,第五期. [13]徐思行,《中国网络游戏产业收费情况分析》[N],《消费导刊》,2009年,第一期. [1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15]周朝民,《网络经济与管理》[M],格致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16]沈克钢,《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N],《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第3期. [17]张小强,《网络经济的反垄断法规制》[M],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18]姜奇平,《后现代经济:网络时代的个性化合多元化》[M],中信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19]郭劲光,《企业网络的经济社会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一版,2008年,第一版. [20]佚名,《什么是网络虚拟货币》[N],《中国工会财会》,2009年第10期.

文献分类练习题

文献分类:简答题和论述题: 一,信息组织的功能: 1.描述、揭示、报道文 献的功能2.再现、重组 信息单元联系的增值优 化功能3.规范、控制信 息流向的社会目标功 能。4.方便、有效的提 供用户利用目标功能。二,信息组织的必要性: 1.现代各类信息资源数量 大、种类多来源广,也 别是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使信息资源的数量剧 增,加剧了信息增长用 使用的矛盾2.解决这一 矛盾的根本方法就是发 展信息产业,开发信息 资源,对信息进行组织 3.信息组织是信息检索 和信息利用的基础,是 信息资源建设的中心环 节,是建立信息系统的 重要条件,总之,在当 今社会特别是人们普遍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 息活动下,信息组织是 非常必要和迫切的。三、信息组织的发展趋势1.信息组织环境的变化;社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发生了变化:信息组织的技术发生了变化、用户发生了改变、工作对象发生改变、信息组织成功的共享和国际化。在新的环境和技术条件下信息组织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 2.信息组织方法的集成化;信息组织的集成发,是指在信息检索系统中采用具有多维信息组织的检索语言或在同一个情报检索系统中同时采用 多种实现了兼容互换的检 索语言。当今信息组织方法 的融合主要有分类主题一 体化、兼容词表、规范语言 与自燃语言混合系统等集 中形式。3.信息组织技术的 智能化 4.信息内容揭示的 只是知识化 5.信息组织系 统的兼容化和标准化 6.信 息组织工具的易用化7.信 息组织理论的多元化 四、中图法的体系结构 1. 中图法编制的原则:A有囊 括人类一切只是领域的知 识体系B具有满足大型综 合性图书情报机构使用的 类目体系,同时又能兼顾不 同规模和不同专业图书馆 情报机构的需要 3.有详略 不同、专业不同、针对文献 类型不同、载体不同的版 本,以满足各种文献信息分 类的需要 2.中图法的基本 部类,中图法公分五大部类 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 科学:综合性图书。在部类 的基础上扩展为22个基本 大类3中图法的宏观结构和 微观结构,宏观结构包括: 编制说明、基本大类表、基 本类目表、主表、附表、索 引、使用手册等。微观结构 是指类目构成要素及其组 织,类目结构由类号、类名、 类级、注释和参照组成,其 中类号类名类级是必须的。 中图法的类目关系主要有 从属关系、并列关系、交替 关系、相关关系 五、中图法电子版的意义: 1.推动分类法研究和应用的 发展 2.推动图书情报自动 化系统的发展 3.缩短分类 法修订的周期 4.分类法的 电子化大大提高了分类法 管理的质量. 中图法电子版的功能和作 用,电子版的主要框架包 括:菜单栏、工具栏、显示 窗口。浏览功能、检索功能、 用户注释功能、实用的剪贴 板功能、链接功能。 电子版的评价:电子版是一 部相当成功的电子分类法, 它是基于WINDOWS平台 开发的视窗版分类法。有单 机版和网络版。完整的数据 格式、方便的浏览功能、完 备的检索和统计功能、通用 的编目接口,实用的评注功 能,各种方便用户的措施都 表明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电子版是我国研制正式 出版的第一部电子分类法, 它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适用 于任何图书馆、档案馆、情 报所、书店等各种类型各种 载体形式的文献信息分类。 实用传统文献的分类标引, 又实用于网络信息、电子信 息的有序组织。实用文献信 息脱机标引,又实用于文献 信息联机网络标引。不足之 处:没有加入中图法第4版 的索引,未能实现分类法和 主题法一体化。有些功能或 细节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 善和改进。 六、分类标引方式:整体标 引、全面标引、重点标引、 综合标引、分散标引、分析 标引、互见标引。分类标引 工作程序:查重、主题分析、 归类、给号、审核

电子商务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参考文献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 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 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精选1篇 [1]赵晓津。计算机安全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探讨[J]。硅谷,2014(4):140-141。 [2]雷殷睿。网络安全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融合[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4):162-163。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 [3]余佩颖。微信电子商务模式探讨[J]。软件,2013(10):124-125。 [4]邵泽云。数字签名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4(3):83-85。 [5]齐赫。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精

选3篇lo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翟凤荣 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付出的近况及瞻望The Actuality and Expectation of Electronic Business Payment in Chellona [重庆广播电视机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ongqing RTV University] 刘波 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成长远景瞻望[互助经济与科学技术CO-Oerativeconomy & Science] 张元慧, 李少伟, 许丽红 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瞻望现代贸易摩登Business 2001年,第11期 浅析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的近况与趋向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蔺建霞Lin Jianxia 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的成长近况与瞻望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for E-Bussiness 很多顶Xu Duoding 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成长远景瞻

分类标引规则

分类标引规则 要使分类标引准确、一致、充分、适用地揭示信息资源的主题,除了按照分类标引的要求弄清文献的内容特征,掌握分类表的使用方法外,还必须按照分类标引的特点和要求,制订详细的分类标引规则。 分类标引的规则一般是根据检索系统的需要,根据分类表的特点并结合信息资源的特点确定的。按照分类标引规则的特点和涉及的内容对象范围,分类标引规则一般可以分为基本标引规则、一般标引规则、特殊标引规则三类。其中,特殊标引规则是指只适用于各个知识门类的规则,是基本规则和一般规则在各基本大类的延伸,与各类的类目体系联系密切,比较具体,可参看有关的分类使用手册。本书将主要讨论前两类规则。为便于说明,本章的分类标引实例主要以《中图法》为工具。 一、基本分类标引规则 分类标引的基本规则是整个分类过程中始终必须遵循的规则。基本规则是从信息资源分类原则中引申出来,并结合分类标引的基本要求确定的,它包括以下内容: (1) 信息资源的分类根据信息资源的性质,按照其各自的特点进行标引 科学性质的资源,一般应以其内容属性为主要依据,同时兼顾其他特征,如国别、时代、形式、类型等。传统文献分类体系是学科为中心建立的,在应用传统分类法类分文献时,一般应在分析文献讨论的主题对象的同时,考虑其内容的学科属性。如《华北地质构造》这一文献,应首先按学科归人“P54区域大地构造学”,然后再按地区,归人中国华北,其号码为:P548.22。网络分类体系往往同时按主题或学科为中心建立类目体系,在此情况下,各种主题或学科内容的网络资源,应注意根据类目的设置特点,确定其归属。文学、艺术形式的资源,通常应根据其特点,则按照其体裁、形式等标引。 (2) 信息资源的分类必须能体现分类法的逻辑性、等级性、次第性 即凡是能归入某一类的文献,必然带有其上位类的属性。这是分类体系中从属关系类目的性质决定的。 (3) 信息资源必须归人最切合其内容的类 即应依据资源的内容,将其分人分类体系中内涵外延最符合其内容、最确切的类目。这是分类法准确、专指地揭示信息资源主题内容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分类时就不仅应准确确定信息资源的学科归属,而且还应按照学科展开的层次,区分总论和专论、理论和具体应用的区别,将其归人最确切的类目。这就要求在了解类目体系展开的引用次序

市场营销论文参考选题

市场营销论文参考选题 1."十一五"计划下的营销变势 2.市场营销新观念 3.虚拟营销模式分析 4.互联网经济与电子商务 5.市场经济与营销管理的矛盾及解决 6.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之路 7.我国企业经营国际化策略探讨 8.营销创新方法探讨 9.营销战略管理新思维 10.关于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的对策研究 11."诚信"营销与市场"博弈" 12.关于"制造车间"的营销思考 13.入世后我国企业营销思路的调整 14.WTO与我国农产品营销 15.经济全球化与营销本土化 16.走向精细的营销学 17.论营销的竞争与合作 18.将企业流程链起来 19.创造价值的营销管理之道 20.整合营销传播:品牌竞争时代的利器 21.客户关系(CRM)管理系统设计 22.服务营销与服务标准 23.论中小企业营销战略 24.民营企业营销的得与失 25."夕阳品牌"的出路研究 26.全球化背景下的品牌策略 27.分销渠道的冲突及其解决之道 28.如何整合供应链 29.如何整合销售网络 30.如何组建分销渠道

31.旅游企业的营销创新 32.窜货的本源及其有效控制 33.网络直效营销渠道形式初探 34.分销业开放的政策与趋势 35.论新经济下的促销策略 36.我国企业销售费用研究 37.我国物流配送现状与发展 38.基于环保型消费的绿色营销创新 39.赊销拖欠风险的有效控制 40.福建省零售业态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41.虚拟经营战略初探 42.文化产业市场结构特征分析 43.论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 44.企业经营中的文化绩效与失效 45.论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变革 46.华人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分析 47.发展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的。 48.公司成长中的管理危机及解决方案 49.营销危机的防范与补救 50.企业形象警示系统 51.规避并购的文化冲突 52.家族企业的变革之路 53.中国民营企业成败反思 54.如何塑造我国企业的经营形象 55.经理人员动力与监督机制研究 56.职工的心理特征与管理激励模式的构造 57.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效益的状况及分析 58.市场研究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59.市场定位研究若干问题思考 60.产品生命周期与市场预测 61.企业定价若干问题的思考

文献信息分类

文献信息分类 第一节文献分类及文献分类法 一、文献分类 以文献分类法为工具,根据文献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其他显著属性,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与揭示文献的一种方法。 二、文献分类法 指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并结合文献的特点,对概括文献情报内容特征及某些外表特征的概念或术语,进行逻辑划分和系统排列而形成的类目一览表。 第二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概述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就我国建国以后编制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文献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第四版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其简称仍称《中图法》。《中图法》(第五版)已于2010年9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 一、《中图法》(第五版)的修订重点及特色 《中图法》的修订是一项持续性、系统性的工作,每版修订都有其重点和特色。此次修订幅度较大,新增1631个类目,停用或直接删除约2500个类目,修改类约5200多个。其修订特点有: 1. 确定了特别处理的大类、重点修订大类和局部调整大类。 根据用户使用意见、《分类法研究与修订调研报告》以及“修订报告”对《中图法》(第四版)存在问题的分析,此次修订确定“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特别处理的大类,“F经济”、“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U交通运输”为重点修订大类,“D政治、法律”、“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TS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业”等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计算机技术相关类为局部调整大类。最后的修订结果也基本体现了这些修订重点。 2. 增加复分标记、“一般性问题”的禁用标记。 对一组类目或多组类目需要复分时,以前各版次的《中图法》只有一个说明性注释来规定,而具体需要复分的类目不再一一注释说明。第五版为增强类目复分助记性、降低复分难度,对这些类下无直接复分注释而又需复分的类目的类名后增加了相应标记,并区别8个通用附表、专类复分或仿分的标记,标记符分别对应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①~⑧分别代表用《中图法》后附的8张不同的通用复分表复分,⑨表示专类复分或仿分。)与《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主题词对应类号的复分标记一致。 对专类下一组具有总论性和通用复分性问题,《中图法》通常设置“一般性问题”类加以概括,因此,规定“一般性问题”类只起仿分概括说明作用,不用于类分文献,其主题归入“一般性问题”类的直接上位类。第五版对“一般性问题”类进行了规范,对不具有此特点的类作了类名修改,对具有此特点的“一般性问题”类,在其类名后增加了禁用类分文献的标记,标记符为,以便提示分类人员,避免误标引并造成与其上位类分类不一致问题。 3. 完善类目的参见注释,补充类目反向参照。 《中图法》前几版相关类目参照是人工按类分别注释,因此,很多相关联的类目只有单向参照。(第四版)修订时,借助“《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维护管理系统”对类目的参见注释进行了完善。首先规范参见注释,区分“参见”与“见注”;其次补充需要建立反向参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