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第九版普外科】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及抗反流手术技术要领并发症防治
- 格式:pptx
- 大小:23.62 MB
- 文档页数:48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手术名称: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手术医生:XXX
手术过程:
患者经全麻后采取背卧位,双上肢自然放置。
行常规消毒铺巾,用无
菌巾包裹部位,遮盖口鼻、眼睛。
在脐部切口处注入纳气,并置入
10mm的气腹针,以CO2为载体使腹腔内压力达到12mmHg左右。
于右侧肋弓下切口处插入12mm的观察镜套管和5mm的操作器套管,以及左侧肋弓下切口处插入3个5mm的操作器套管。
通过观察镜发
现患者存在食管裂孔疝,并进行了详细检查。
随后将肝左叶向上推离,将胃、食管、十二指肠等解剖结构暴露清晰。
发现患者存在食管裂孔疝,并且大小约为4cm×6cm。
于是采用无张
力缝合法进行修补。
首先将食管与胃分离开,并使之回到正常位置。
然后将裂孔边缘的肌肉和筋膜缝合,以避免再次发生疝气。
最后将胃下垂缩短,并将胃底与食管相连,以使之更加牢固。
手术结束后,将操作器套管拔出并在切口处敷上无菌敷料。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并发症出现后,送往恢复室观察。
结论:
本次手术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手术操作规范、顺利,患者术中无异常情况发生。
经过一定的恢复期,预计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手术记录一、引言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是指胃部或其他腹腔器官通过食管裂孔突出进入胸腔的一种疾病。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腹腔镜技术修补食管裂孔,纠正食管裂孔疝引起的胃食管反流及其他相关症状。
二、手术准备2.1 患者准备•严格按照麻醉科和外科的要求,进行术前评估和准备。
•清空胃内容物,禁食6小时以上。
•观察患者是否具备手术条件,如是否有出血倾向、是否存在其他严重的并发症等。
2.2 手术器械准备•腹腔镜手术器械,包括腹腔镜器械、钳子、止血钳等。
•电刀、剪刀、缝线等常规手术器械。
•生理盐水、抗生素等手术需要的药物。
三、手术过程3.1 麻醉•治疗前,将患者置于全麻下。
•检查患者是否对麻药过敏。
•静脉内注射麻醉药剂,使患者进入麻醉状态。
3.2 术前准备•展示手术区域。
•清洁手术区域,用抗菌溶液消毒。
3.3 穿刺•通过腹壁穿刺,插入腹腔镜,供医生观察。
•通过其他穿刺孔,插入辅助器械。
3.4 观察和操作•利用腹腔镜器械进行观察和操作。
•找到食管裂孔,并确认疝囊是否存在。
3.5 疝囊处理•将疝囊返还到腹腔内。
•切除疝囊,以防止再次突出。
3.6 食管裂孔修补•缝合食管裂孔,以固定食管位置。
•可以采用缝合技术或加压技术,提高修补效果。
3.7 手术结束•减压腹腔,排除二氧化碳。
•拔除腹腔镜。
•行一般外科规范处理,完成手术结束。
四、术后护理4.1 观察患者病情•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等。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手术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4.2 疼痛管理•根据术后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
4.3 饮食管理•术后一段时间内,禁食或限制饮食。
•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4.4 活动管理•根据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指导患者适当活动,避免剧烈运动。
五、总结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纠正食管裂孔疝引起的症状。
术前准备和麻醉工作非常重要,手术过程需要严格把握。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手术记录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手术记录序号:1概述:食管裂孔疝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特征是食管与膈肌之间的食管裂孔区域扩大,导致胃食管返流和胃酸的逆流。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修复,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开场白:尊敬的读者,今天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手术记录。
在本文中,我将逐步介绍手术的操作步骤和术后恢复情况,并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序号:2手术操作步骤:1. 麻醉: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采用悬垂法将双上肢固定在手术台上,确保手术区域的暴露和固定。
2. 切口:在患者脐部进行0.5cm的切口,插入腹腔镜,逐渐扩大切口至1.2cm,以便于手术器械的插入和操作。
3. 粘连松解:通过腹腔镜操作,对粘连部位进行松解,以便于食管裂孔的暴露和修补。
4. 食管裂孔修补:使用可吸收的缝线,对食管裂孔进行缝合修复,将食管定位至正常的位置,并加固膈肌缺损部位。
5. 结肠镜辅助:在一些复杂病例中,结肠镜可能被用来辅助手术,以确保食管和胃肠道的正常通畅。
补充说明:以上只是手术的一般步骤,手术的具体操作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术者的经验而有所不同。
序号:3术后恢复情况:1. 直接术后:患者会转入恢复室,进行密切观察,确保术后出血和感染的风险最小化。
2. 饮食: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一般情况下,术后6小时可以开始饮水,24小时后可以进食半流质饮食。
3. 活动:术后患者需要逐渐增加日常活动量,但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起,以免对手术部位产生不必要的压力。
4. 复诊:一般情况下,术后1周需要到医院进行复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后续治疗和康复计划。
序号:4观点和理解: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许多优点。
它能够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操作,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手术操作更加精细,能够更好地保护周围组织和器官,减少了并发症的风险;术后恢复时间更快,患者可以更早地恢复日常活动。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手术记录概述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手术记录概述1. 引言食管裂孔疝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征是食管与腹腔之间的解剖异常,导致胃部的上升和通过裂孔进入胸腔。
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来说,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成为常见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进行概述,介绍手术的步骤、关键技术以及手术记录内容。
2. 手术准备在进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设备。
术前需要消化内科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等多个专业人员的协助。
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术前检查,如胸部X光、胃镜检查等,以评估病情和确定手术方案。
3. 手术步骤3.1 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接受全麻醉,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无痛状态。
3.2 体位患者被置于左侧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
头低足高的体位可减少胸腹压力,有利于手术操作。
3.3 手术入路在右下腹部进行一个约1.5cm的皮肤切口,插入第一个工作孔,用于放置腹腔镜。
3.4 探查腹腔通过腹腔镜的观察,对腹腔内器官、疝囊等进行仔细检查,评估疝囊的大小、内容物和解剖关系。
3.5 食管裂孔疝修补通过适当的撤离胃的方式,在裂孔区域进行裂孔环的松解。
将胃重新定位至腹腔,将裂孔环上下翻转,缝合并固定在食管裂孔位置。
手术过程中需注意保护食管和胃的血供以及解剖结构的完整性。
3.6 疝囊处理如有必要,对疝囊进行切除、修补或返回腹腔,确保胃的正常位置,并避免后续的复发。
3.7 固定在裂孔附近适当位置进行胃固定,以确保修复后的胃囊固定在正确的位置。
4. 关键技术4.1 视野优化手术中需要保持良好的视野,以准确识别各解剖结构,并避免损伤。
4.2 缝合技术食管裂孔的缝合技术是手术中的关键步骤之一,需要技术娴熟和谨慎操作,确保缝合线的牢固性和安全性。
4.3 病灶处理对于特殊情况下的病灶处理,如巨大疝囊、食管短缩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5. 手术记录内容手术记录是对手术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和记录的文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5.1 手术信息:手术日期、手术开始和结束时间、手术持续时间等。
腹腔镜技术治疗食管裂孔疝
李华青;李健文
【期刊名称】《外科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7(12)6
【摘要】食管裂孔疝的手术步骤包括两部份:食管裂孔的整形和胃底折叠术,后
者是预防术后复发的关键步骤。
传统的手术方式有经胸的Mark1V、经腹的Nissen、Toupet、Hill、Dor等各类胃底折叠术。
经胸手术切口大、心肺干扰重、麻醉要求高,且大多只能完成食管裂孔的修复,而实施胃底折叠术则需在膈肌上另行切口,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大;经腹手术虽然减轻了心肺干扰,但在膈顶操作空间小,切口较大,很多病人在疾病早期因担心手术创伤而不愿接受手术治疗。
【总页数】3页(P598-600)
【关键词】疝,食管裂孔;外科手术,腹腔镜;方法
【作者】李华青;李健文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6
【相关文献】
1.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王春晓
2.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临床疗效及
预后 [J], 王玉璇;李强;杨更朴;尚志杰;尹宏飞
3.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保留胃底折叠术+胃袖状切除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肥胖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J], 邓镜龙;李晓君;张家棋
4.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不同抗反流术式治疗食\r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比较 [J], 彭延春;刘祥尧;赵司卫
5.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效果分析 [J], 段晓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标签:食管裂孔疝:腹腔镜:护理食管裂孔疝也称膈肌裂孔疝,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良性疾病。
国外报道平均发病率为5.7%,国内报道约为3.3%。
传统手术需在开胸或胸腹联合切口下进行。
手术创伤非常大,患者及家属在心理上难以承受。
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11年10月采用腹腔镜下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24例,疗效满意。
现将治疗中手术室护理体会介s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4例患者,男10例,女14例,年龄41~55岁,平均48岁。
结果2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并发症和感染发生。
1.2方法全身麻醉,仰卧位(根据手术的需要可以随时变换体位,如头高足低位),术者位于患者的左侧,助手站于患者的右侧,持镜者站于术者左侧。
一般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有5个腹壁戳孔,置入trocar:①脐部1ltmlzocar,②剑突下1.5cmtrocar;③左肋弓下10mmtrocar;④左中腹及左下腹各置入5 mmtrocar.取右侧脐缘切口长约1.0cm气腹压力10~14mmHg插入手术操作器械。
用超声刀或结扎速(LigaSule)游离胃底显露膈肌裂孔,然后以超声刀松解、游离,将疝胸腔的胃和网膜从疝囊内迁出,使之复位。
用不可吸收线于食管下方间断缝合两侧膈肌脚,缩小食管裂孔至2.5cm左右,最后经食管后方经胃底大弯侧部分胃壁拉至食管右侧,于食管下端用不可吸收线缝合2~3针,完成宽约2.0cm的胃底360。
折叠缝合,即完成手术。
2术前准备2.1术前访视,做好心理护理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合作,术前一天下午去病房进行术前访视。
首先查阅病历了解病史,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运用心理学知识,结合患者的病情,针对性的实施心理疏导。
给患者讲解有关注意事项,介绍手术目的、过程、体位、麻醉方法。
利用DVD回放手术室环境、仪器设备,介绍参加手术人员的个人资历,介绍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优势,使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
探讨食管裂孔疝的腹腔镜手术治疗配合抗反流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万军;王瑞宁;肖超【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7)002【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应用腹腔镜配合抗反流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例食管裂孔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腹腔镜配合抗反流手术进行治疗,分析该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4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经腹腔镜配合抗反流手术修复治疗,手术时间(2.60±0.50)h,术中出血量(102.35±26.77) ml,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途转为开腹手术的病例,手术过程中无大出血、气胸、下肢静脉血栓和胃食管穿孔的严重并发症,治愈率75.00%,有效率25.00%,临床总有效率100%,无患者复发食管裂孔疝.1例(25.00%)患者术后出现胃潴留症状,1例(25.00%)吞咽梗阻不适感,给予患者正常饮食指导后,不适感均消失,不影响患者疾病的恢复.结论对食管裂孔疝患者应用腹腔镜配合抗反流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术中视野清晰,根据食管裂孔直径给予相应的修补治疗,安全、有效,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总页数】2页(P228-229)【作者】万军;王瑞宁;肖超【作者单位】404500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外一科;404500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外一科;404500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外一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疗效 [J], 李志敏;张志锋2.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伴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比较 [J], 查必骏;边源;卢烜;张云燕3.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报告 [J], 江勇4.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抗反流手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的效果 [J], 陈喜全;王红雷;刘超5.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J], 付登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式探讨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腹腔镜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常见并发症,并就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方式进行探讨。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并发症预见性干预措施为干预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行同类型手术治疗的患者49例为对照组,就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手术区域血肿及感染、肠梗阻、尿潴留、复发等,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术期实施相应的并发症预见性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围术期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并发症;预防;处理腹股沟疝是一类须行手术治疗的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成年患病人群中的老年患者比例也较为可观[1],腹腔镜是自上世纪末以来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微创术式[2],较传统术式安全、人性化,同时符合患者的需求及现代外科快速康复理念[3],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也是现今腹股沟疝最常见的治疗办法,治愈率高且复发率低,但围术期并发症仍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影响了手术及预后效果,现就临床实际案例,探讨本病常见并发症,并就相应预防处理方式的应用及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围术期并发症预见性干预措施,其中男34例,女15例,年龄28~81(54.39±6.71)岁,单侧疝32例,双侧疝17例,设为干预组。
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行同类型手术治疗的患者49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5例,女14例,年龄29~81(55.21±7.43)岁,单侧疝33例,双侧疝16例。
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