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文献综述
- 格式:docx
- 大小:217.76 KB
- 文档页数:5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1国外学者研究现状 (1)1、对财务风险识别的研究 (1)2、对财务风险的防范研究 (2)2.1.2国内学者研究现状 (2)1、对财务风险识别的研究 (2)2、对财务风险的防范研究 (3)参考文献 (4)2.1.1国外学者研究现状1、对财务风险识别的研究风险识别是指对于将要来临的风险,人们会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系统性的认识,并做出分析。
William Beaver(1966)在《会计评论》上的文章把统计学的数据方法使用到了财务风险的领域,在研究过某一个财务指标变化程度——建立出单变量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结构,以此来推断辨识出企业的财务风险,这成为了多变量预警分析的基础。
(引用)Ohison(1980)引入了logistic 逻辑回归方法从而针对性的分析判辨出企业财务方面的流动性、公司的资本组成结构和公司的规模。
相对于其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提供的数据要求不高,并且在准确率方面也较高,从而可透彻的探究财务风险。
Alnoor Bhimani(2006)认为企业的现金盈余水平可以通过企业现金净流量的变化体现出来,从而可以更为确切的辨别出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还可以根据企业在不同时期获得的投资现金净流量的变化来辨别出其不同阶段产生的财务风险。
Bonnie(2013)提出应建立一个延长企业的财务风险识别流程的分析框架,其框架应当包括有识别模型的建设构成、数据的汇集与规范等,并且,传统数据分析的不足之处可以通过构建财务风险识别框架来弥补。
Alessandro Zeli(2014)通过对中型企业的财务比率实行动态因子剖析之后,发现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使用财务杠杆系数、财务绩效数据来进行综合的识别剖析。
2、对财务风险的防范研究财务风险的防范研究一般分成两步,第一步是对风险的辨别,第二步则是从中找到隐形风险,对其进行研究和控制。
这些年来,专家学者们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针对企业如何识别与防范财务风险的问题给出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且行之有效的建议。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毕业论文题目财务预警模型在我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比较研究文献综述题目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学院会计学院专业会计学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及其预警的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
财务危机及其预警研究也不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成为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及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别按照模型的发展历史进行阐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早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学者就陆续开始研究企业财务危机预警问题,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财务危机预警方法和模型,一般将其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标准化调查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管理评分法等。
其中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将企业的财务危机划分为四阶段,即财务危机的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实现期。
由美国的Argenti(1977)提出的管理评分法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他提出财务危机成因的模型,并强调管理层在其中的作用。
其模型总分值为一百分,得分一旦大于25分,公司就有可能陷入财务危机,18-25分为灰色区域[1]。
由于定性分析主观性过强,因此国外很多学者开始转向定量分析方法和模型的研究,陆续地提出很多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定量分析模型,主要有一元判定模型、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多元逻辑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概率比回归模型。
1、一元判别法。
一元判别法又称为单变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是用单个财务变量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检验。
FitZpatriCk(1932)最早开展单变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预测准确率最高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两个财务指标[2]。
Beaver(1966)发现现金流量/债务总额,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三个财务指标的预测准确率是最高的,现金流量/债务总额在企业破产前一年预测准确率高达87%,资产收益率的准确率达到了88%,而且还发现,越临近破产日,误判的概率就越低[3]。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文献综述孟庆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266580)摘要: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背景之下,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下一步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启示。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预警;财务指标;预警模型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8)09-0130-01作者简介:孟庆伟(1993-),男,河南邓州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级会计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财务会计。
我国金融体系建立目的在于服务实体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在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发生的背景之下,梳理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文献,对于识别风险、防范风险,进而提出化解风险的应对措施,显得十分重要。
1国外关于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的综述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企业的财务指标。
同时,新的研究方法也不断出现。
1.1单变量模型1932年,菲茨·帕特里克(1932)首次从财务指标切入进行研究。
他发现权益负债比和权益净利率这两个指标在发生破产危机的企业和运营状况良好的企业之间有显著的差异,与财务风险的关系密切,能够有效的对财务风险状况进行判断。
Beaver (1966)在Fitz Patrick 的研究发现的基础之上,发现财务危机公司和财务健康公司在现金流量/总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和资产报酬率上有显著差异。
由于单变量模型,以单个财务指标为基础,判别依据相对单一,很容易误判。
因此,这种危机预警方法应用起来并不理想。
1.2多变量模型由于单变量模型易误判,因此多变量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便应运而生,并在财务风险预警中取得明显更优效果。
Altman (1968)以1946-1965年出现财务危机的33家公司配对财务正常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22个指标中,筛选出5个财务指标,构建了Z-SCORE 多元判别分析模型。
在发生危机前一年,准确率达95%;在发生危机的前两年,模型判别准确率为72%,整体判别准确率相对较高,财务风险预警效果较好。
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文献综述西方国家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研究的比较早,其中“风险管理”一词就是被美国学者莫布雷在20世纪五十年代首次提出的。
Sohnke M. Bartram, Gregory W. Brown, and Murat Atamer发表了《How Important is Financial Risk》的文章,他采用对比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等方法,提出了要加强对财务风险分析的观点。
他认为:企业可以通过控制管理财务风险,从而让股东承担较低的经济风险。
对企业来讲财务风险非常重要,只是选择高负债承担水平或管理风险能力缺乏的不同罢了。
相比之下,典型的非金融类公司选择不采取这些风险。
财务总风险可能是重要的,但公司可以管理它。
与此相反,更加难以预防的是基本的经济和商业风险,因为他们可以代表机制,使企业赢得经济效益。
目前,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国对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的研究也非常重视。
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James(2017年)认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效果受到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包括企业经营市场的外部环境、企业的负债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Rileye(2016年)认为企业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时需要建立以行业环境为中心的新模型,拓展原有风险评估模型,从多个层次对企业资产的状况进行剖析,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YoshikawaH(2014年)认为财务风险的控制是以财务风险的量化作为基础,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的各种各样财务风险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量化,并将评估的结果应用于企业的决策,这对于转移财务风险,降低决策失误可能性具有重要的意义;William (2015年)认为企业只有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优化资本结构才能够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Sibt-ul-Hasnin Kazmi(2016年)提出财务风险是随同业务活动发展产生的,错误的业务解决策略会导致财务风险,利用套期保值工具可以有效降低金融相关的财务风险;Indranil(2016年)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与审计人员的判断力和企业构建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框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Andreea(2017年)认为企业对资产的管理存在不足是导致财务风险管理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企业想要制定合理的风险评估体系,就需要结合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评估,这样才能有效化解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国内外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献综述⼀、企业财务预警的基本含义 企业财务预警,即财务失败预警,是指借助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经营⽅案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使财会、统计、⾦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理论,采⽤⽐率剖析、⽐较剖析、因素剖析及多种剖析⽅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产⽣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损失,起到未⾬绸缪的作⽤。
⼆、国外专家学者对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 (⼀)单变量模型 1、1932年,Fitzpatrick利⽤单变量破产模型,选取19个样本运⽤单个财务⽐率进⾏预测,结果发现判别能⼒最⾼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债两个⽐率。
当时由于条件限制,主要的研究⽅法就是对正常企业和⾮正常企业进⾏财务⽐率⽐较和经验分析。
2、1966年,Bwaver利⽤30个财务⽐率进⾏研究,发现三个⽐率是有效的:债务保障率(现⾦流量/债务总额)、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资产⽋债率(债务总额/资产总额),此中,债务保障率指标表现最好。
这可以看作是单变量模型的开创性研究,⽅法简单易⾏,可操作性强,在当时研究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优势很⼤;其局限性也较明显,单⼀的财务⽐率不能全⾯反映客观事实,有可能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存在粉饰某个指标的嫌疑,影响预测的有效性。
(⼆)多变量模型 1、Z计分模型。
20世纪六⼗年代,爱德华•阿尔曼对5个财务⽐率分别给出⼀定权数,计算其加权平均数值Z值: Z=1.2X1+1.4X2+3.3X3+0.6X4+1.0X5 此中:X1=营运资⾦/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股份市值/负债账⾯价值总额;X5=销售收⼊/资产总额。
⼀般地,Z值越低,企业越有可能产⽣破产。
若Z≥2.675,则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发⽣破产的可能性较⼩;若Z≤1.81,则企业存在很⼤的破产危险。
关于财务预警模型文献综述摘要:财务风险是每个企业都不可避免的,如果任其发展不加以控制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及破坏。
由于财务风险具有潜伏性,隐藏性,我们应该想办法及时的发现财务风险以及找出出现的原因,然后控制或降低财务风险来使企业长期健康的发展。
因此,构建有效、合理、及时的财务预警机制对与企业应对财务风险来说是及为重要的。
本文通过对文献的分析,综合各文献作者的观点。
归纳了财务风险与财务预警的定义,财务预警模型的分类,各财务预警模型的优缺点及将来构建财务预警模型的展望。
关键字:财务危机财务预警财务预警模型分类优缺点一、财务风险在对企业的影响很大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随时会遇到各种经济风险。
而财务风险则是企业尤为关心的问题,怎样预先发现财务风险其次找出原因是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主要目的。
由于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具有其他管理活动无可比拟的综合性,财务指标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因而财务风险也是企业各种经济风险的综合反映,是各种风险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里的财务风险是指广义上的财务风险,即企业的各种经济风险在财务上的表现,而不是狭义上的财务风险。
秦莹2013[1]因而,企业经济风险防范的重点在于财务风险的防范。
二、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预警模型对于企业十分重要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它的特征,想要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现实的。
蒋冗2013[2]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日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要及时的发现财务风险及其成因,就应该建立一个及时、有效、准确的财务预警机制。
建立适合企业财务预警模型,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通常企业的财务危机都经历了一个从初步萌芽到逐步恶化的过程,这就使得财务危机预警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
三、目前已有的财务预警模型的分析及评价1、一元判定模型一元判定模型是指利用单个财务比率来进行财务预警,以判断企业是否发生财务危机的一种预测模型。
财务与审计矣扌图內外财务风险额警檬塑询丈献探述□昆明李秀雷企业为了及时有效地识别和防范财务风险隐患,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然而,现有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往往效率低下,存在缺陷。
首先分析了国内外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其次分析了模型的局限性,最后对研究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一、国外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综述1.国外财务风险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通常通过财务危机定义财务风险。
Beave需有这种看法:如果一家公司面临破产,或者存在未支付优先股息和无法偿还债务的现象,那么它可以被视为面临财务危机。
Ross等人指出了破产的四个内涵:技术、企业、会计、法律破产。
并认为从危机预防的角度来看,财务危机是指技术破产。
C.VanHome等财务风险的定义更为广泛,而财务风险由两个组成部分,即使用财务杠杆引发每股收益变动和失去偿付能力的风险。
2.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现状。
①单变量判别模型。
Fitzpatrick是最早探索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学者之-O他以19家公司为样本,他建立一个单变量判别模型来探索财务风险预警问题,通过对破产和经营正常企业财务比率的对比分析,得出产权比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对财务风险具有较高的预警精度。
芝加哥大学教授BeaverJF发了一个基于F i tzpatrick的单变量预警模型,以1954-1966年158家破产企业与正常企业的财务关系为研究对象,得出净利润/总资产指标和净现金流量/总负债指标在财务风险预测方面更为准确。
②多变量判别模型。
Altman是将多变量判别模型应用于财务风险预警领域研究的首位开拓者。
他提出的Z-Score模型是国外影响最大的多元线性判别模型。
从1946年至1965年期间66家有问题和经营中的公司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它从22个提供最佳预警的备选财务比率的范围内选择了5个,并建立了一个五变量判别模型来计算Z值,并根据Z值的大小确定公司破产或失败的概率。
财务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文献综述一、财务风险分析1.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比率分析是常用的财务风险分析方法之一,通过比较和分析企业的财务比率,如偿债能力、利润能力和运营能力等,可以初步判断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情况。
2.资本结构分析:资本结构分析主要针对企业的负债状况进行分析,包括资产负债比率、债务比率等指标。
通过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分析,可以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
3.经营能力分析:经营能力分析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能力进行评估,包括利润率、营业收入增长率等指标。
通过对企业经营能力的分析,可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是指为应对财务风险,企业采取的各种措施和策略。
从文献调研结果可以看出,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制度和流程。
通过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2.多元化经营:企业应积极扩大经营范围和产品线,避免过度依赖其中一个行业或产品。
通过多元化经营,可以减少企业在特定行业或产品上面临的财务风险。
3.控制资金流动性:企业应加强对资金流动性的控制,合理规划资金运作周期和筹资渠道,避免资金短缺或过度借债。
通过控制资金流动性,可以减少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4.加强风险管理:企业应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可以及时预警和应对财务风险。
总结: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我们可以得出财务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财务风险分析可以通过财务比率、资本结构和经营能力等指标进行,而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包括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多元化经营、控制资金流动性和加强风险管理等方面。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以保障企业的财务安全和持续发展。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1国外研究进展(1)国外关于财务风险相关理论研究James A Ohlson[1]通过财务风险预测模型,提出假设,运用回归模型,提出了判断财务风险的有效指标。
Stephen A[2]认为企业财务风险中筹资风险最为严重,应当予以重视,如果控制不当,则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上升。
(2)国外关于层次分析法与财务风险研究Hassan Ghodrati和Nazemi Bahareh[3]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伊朗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分析,得出与出口有关的风险因素最为重要。
Prahalad和Hamel[4]从实际情况分析,建议企业应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包含企业财务中的各个方面。
1.2国内研究进展(1)国内关于财务风险相关理论研究李璐佳[5]认为互联网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传统的商业经营模式产生了冲击,财务风险问题开始出现,本文以苏宁电器转型为例,分析出值得借鉴的转型建议。
韩芳,杨柳[6]通过将财务风险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相关联,利用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二者呈现负相关性,同时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赵婧一[7]认为,互联网金融财务风险不仅包含常见的财务风险,还包含具有自身特点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资本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盈利性风险等方面。
如果想要对互联网金融财务风险做出合理的防控,就需要完善有关法律,合理管控市场经济秩序,不断强化风险意识。
周固琪[8]认为财务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就必须树立起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财务风险产生的因素来自各个方面,主要原因来自内部,次要原因来自外部环境,企业应该培养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为财务风险防控献出自己的力量。
邓长斌[9]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类型及成因的研究,建议企业要创立起一套合理高效的预警机制,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率,为企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王进朝,张永仙[10]认为企业的收益与风险并存,通过对企业生命周期、内部控制质量和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做出假设,采用回归分析验证假设,公司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中,财务风险不同,内部控制的质量越好,生命周期的特征就越明显。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财务预警模型在我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比较研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及其预警的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适用性,并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早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学者就陆续开始研究企业财务危机预警问题,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财务危机预警方法和模型,其中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标准化调查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和管理评分法等。
其中,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将企业的财务危机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财务危机的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和实现期。
管理评分法由美国的Argenti(1977)提出,他提出财务危机成因的模型,并强调管理层在其中的作用。
其模型总分值为一百分,得分一旦大于25分,公司就有可能陷入财务危机,18-25分为灰色区域。
由于定性分析主观性过强,因此国外很多学者开始转向定量分析方法和模型的研究,陆续提出了很多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定量分析模型,主要有一元判定模型、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多元逻辑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概率比回归模型。
一元判别法又称为单变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是用单个财务变量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检验。
FitZpatriCk(1932)最早开展单变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预测准确率最高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两个财务指标。
Beaver(1966)发现现金流量/债务总额、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三个财务指标的预测准确率是最高的,现金流量/债务总额在企业破产前一年预测准确率高达87%,资产收益率的准确率达到了88%。
然而,单变量模型无法全面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因此逐渐被多变量方法所替代。
2、多元线性判别模型是一种用于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方法。
Altman(1968)引入了这种方法,通过计算一个总的判别值-Z值来预测企业是否会破产。
该模型使用了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股票市值/负债总额和销售收入/资产总额三个指标,它们在财务危机预测中表现最好。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研究综述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研究综述摘要:基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体系研究还不成熟,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主要从财务预警的定义、财务预警指标的选择及模型的构建三个方面展开,在此基础上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及不足,以指导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的构建。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变量;模型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4-0105-021 前言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日渐增多,截止2013年10月21日,仅沪深A股已有2545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股票的管理难度在逐渐加大。
2012年12月1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板股票交易暂行办法》,为平稳推进退市制度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新的规定,并增设了“风险警示板”专门管理有交易风险的股票,到目前为止,已有44家上市公司的股票进入“风险警示板”。
可见,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关注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制度的完善。
但我国目前学术界尚未建立完善的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基于此,本文对国内外关于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其不足,以对进一步的研究指明方向,希望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制度的完善有一定的帮助。
2 财务预警定义综述国外的研究者主要从“企业失败”、“公司破产”、“财务危机”等不同视角定义了财务预警的内涵。
Beaver(1966)、Carmichael (1972)、Scott(1981)等学者认为企业无法支付到期债务时就出现了财务预警的情形,并称这种情形为“企业失败”。
Altman(1968)、Deakin(1972)、Gilbert(1990)等学者赞同“公司破产”的观点,认为只有公司提出了破产申请,才被认定为公司出现了财务危机。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应当从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来衡量财务危机,而不是单一的方面,比如Laitinen(1991)从三个程度衡量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分为轻微失败公司、中度失败公司和严重失败公司。
文献综述(20_ _届)公司财务预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上市公司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随时都要经受财务危机的考验。
因此,对上市公司来说,预防重于治疗,在财务危机发生前洞察先机,迅速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有效预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企业管理层来说,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一般投资者来说,如果投资于公司债券,那么需要评价投资客体在偿付贷款利息和本金方面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财务预警模型可以提供这一信息;对企业已有及潜在的债权人来说,可为其是否提供贷款做出参考,减少无法收回本利的损失;对于政府和银行等国家金融机构,财务预警有利于改善资源的宏观配置计划,控制给处于破产边缘、没有前景的企业进行财政拨款、贷款,以减少国有资产流失,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1 国内外一元判定模型研究一元判定模型即单变量模型,是指以某单个财务指标作为判别标准来判断企业是否处于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
西方经济学界自20世纪30年代起,就有学者陆续开始对企业财务预警模型进行研究。
1932年,Fitzpatrick采用一元判定模型,以19家企业作为样本,运用单个财务比率将样本企业划分为破产与非破产两组,发现选定指标中判别能力最高的指标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这两个指标,而且在企业经营失败的前三年该比率就呈现出显著差异,从而认为企业的财务比率能够反应企业财务状况,对企业未来具有预测作用。
尽管此项研究的结果很不错,但在当时并未引起广泛的重视,一直到三十多年后,才有人沿着的这条思路继续研究破产预测问题。
美国学者Willian Beaver在排除公司资产规模因素和行业因素的前提下,对从1954-1964年间的财务危机公司随机抽样的79个财务失败企业和相同数量、同等资产规模阶段的企业进行比较研究,检验两组公司失败前五年在14种财务比率上的差异程度,提出了较为成熟的单变量模型。
Beaver认为债务保障率能够最好地判定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的准确率达到80%以上;其次是资产负债率,且离失败日越近,误判率越低。
我国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文献综述引言财务风险预警是借助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利用财会、统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种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损失的一种预警方式。
国内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对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则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
吴世农、黄世忠(1986)曾撰文《中国经济问题》介绍企业破产的财务分析指标及预测模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组先后支持佘廉等人从事企业预警研究,并于1999年出版了企业预警管理丛书,之后我国学者真正开始了对财务预警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统计方法预警模型1.1 单变量预警模型。
单变量预警模型是指以某一项财务指标作为判别标准来判断企业是否处于破产状态的预测模型。
陈静(1999)以27个ST公司和27个非ST公司为样本,最终选定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6个财务指标,分别以公司被ST的前一年、前两年、前三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运用判别分析法做了实证研究。
在单变量分析中,发现在负债比率、流动比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4个指标中,流动比率和负债比率误判率最低。
ﻫ 1.2 多变量预警模型。
多变量模型即运用多种财务比率指标加权汇总而构造多元线性函数公式来预测财务危机。
周首华、杨济华和王平(1996)在Z分数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考虑了现金流量变动情况指标,建立了F分数模型:F=-0.1774+1.1091X1+0.1704X2+l.9271X3+0.0302X4+0.4961X5ﻫ其中,X1、X2及X4与Z计分模型中的X1、X2及X4反映的指标相同,而X3、X5与Z分数模型的X3、X 5不同。
X3=(税后净收益+折旧)/平均总负债,它是一个现金流量变量,是衡量企业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量可用于偿还企业债务能力的重要指标。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
文献综述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我国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文献综述
引言
财务风险预警是借助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利用财会、统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等理论,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种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潜在的风险演变成损失的一种预警方式。
国内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对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则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
吴世农、黄世忠(1986)曾撰文《中国经济问题》介绍企业破产的财务分析指标及预测模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组先后支持佘廉等人从事企业预警研究,并于1999年出版了企业预警管理丛书,之后我国学者真正开始务预警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统计方法预警模型
单变量预警模型。
单变量预警模型是指以某一项财务指标作为判别标准来判断企业是否处于破产状态的预测模
陈静(1999)以27个ST公司和27个非ST公司为样本,最终选定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6个财务指分别以公司被ST的前一年、前两年、前三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运用判别分析法做了实证研究。
在单变量分析中,在负债比率、流动比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4个指标中,流动比率和负债比率误判率最低。
多变量预警模型。
多变量模型即运用多种财务比率指标加权汇总而构造多元线性函数公式来预测财务危机。
周首华、杨济华和王平(1996)在Z分数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考虑了现金流量变动情况指标,建立了F分数:
F=+++++
其中,X1、X2及X4与Z计分模型中的X1、X2及X4反映的指标相同,而X3、X5与Z分数模型的X3、X 。
X3=(税后净收益+折旧)/平均总负债,它是一个现金流量变量,是衡量企业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量可用于偿还企能力的重要指标。
X5=(税后净收益+利息+折旧)/平均总资产,测定的是企业总资产在创造现金流量方面的能力(其利息是指企业利息收入去利息支出后的余额)。
相对于Z分数模型,它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出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
张玲(2000)以120家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了其中60家公司的财务数据估计二元线性判别模型,并使用另外家公司进行模型进行检验,发现模型具有超前四年的预测结果。
此外,采用MDA建模的学者还有黄岩和李元旭01)、尹侠等(2001)、向德伟(2002)、卫建国等(2002)、杨淑娥和徐伟刚(2003)、唐振宇等(2004贲友红(2005)。
Logit。
Logit模型是采用了一系列的财务指标来预测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然后根据银行、投资者等的风险偏度设定风险警戒线,以此对分析对象进行风险定位与决策。
吴世农、卢贤义(2001)选取70家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和70家财务正常的公司为样本,首先应用剖面分析量判定分析研究财务困境出现前5年内这两类公司每一年的21个财务指标的差异,最后选定6个财务指标作为预,应用Fisher线性判定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三种方法分别建立了三种预警模型,并指出应ogistic回归分析法建立的预警模型误判率最低。
此外,姜秀华与孙铮(2001)讨论了最佳分割点,认为概率为最佳分割点;乔卓(2002)和齐治平(2002)二次项和交叉项进行建模;陈晓和陈治鸿(2000)、宋力和李晶(2004)对财务数据进行调整后建模;张鸣和程05)、梁琪(2005)、张扬(2005)通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logistic方法进行降维、解决共线性问题后进行了;顾银宽(2005)则基于Jackknife检验进行了建模,均提高了模型预测的准确率。
核函数方法。
罗幼喜等(2005)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约简建模指标后,采用核函数建模,结果表明模型的性能指过传统预测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大规模样本集应用问题。
2 智能预警模型
智能预警模型则主要是基于神经网络分析的各类模型。
神经网络模型是一套人工智慧系统,以模拟生物神经系统
式,利用不断重复的训练过程,使本身能够透过经验的积累达到学习的效果。
王春峰、万海晖、张维等(1999)用神经网络法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进行了研究,发现神经网络法具有很强的非射能力,其学习经验的能力强:学者杨保安等(2001)将BP神经网络分析方法运用到银行财务预警的分析中,构建形财务预警模型。
刘洪、何光军(2004)以728个样本、36个财务指标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他们在传统的判别分析法和逻归分析法基础上,探索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法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
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法的预测准确率高于种方法的预测准确率。
谢纪刚(2004)等人使用分类集成的方法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结果发现该方法的预测准可达到86%。
张根明、向晓骥和孙敬宜(2006)采用BP神经网络法,以263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截面财务指标作为学习样并使用7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检验样本,建立了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其研究结果表明,与没有区业的通用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相比,分行业的BP神经网络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较高,能为广大投资者和监构预测公司财务状况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另外,张华伦、孙毅(2006)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模糊神经网络(Rough-Fuzzy-ANN)的模型,并给出了算法,通过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基础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这种模型具有预测精度高、学习和泛化能力强、适广的优点,为企业财务危机的动态预警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张林(2004)采用CBR技术构建了企业财务预警系为企业财务危机的警度测控、警兆辨识以及防警排警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3 混合模式及其比较研究
近些年来,还出现了财务预警的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是指同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建立模型来进行财务预析。
对此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混合模型比单个方法模型相有着更高的准确型。
如:徐勇(2007)以沪深两市制造市公司为样本,通过Fisher线性判定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进行研该研究考虑到了财务指标行业性差异,选择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可使研究结果更具针对性。
4 我国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评价
通过上述对国内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从单变量、多变量、Logit模型这些以统计方法为基础的研究到神经模型等非统计智能模型,从单一模型的研究到混合模型及其比较研究,从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研究到引入非财务指标究,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实务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且取得了重大进展。
与此同时,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
①不同的预警模型适用条件不同,必然影响到模型的正确性和精度。
当前对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大多数偏重用财务指标来构建模型,而非财务因素指标不仅在数据上收集困不易测评。
②国内学者对这些模型的研究都是通过实证研究得到的,缺乏理论的指导,研究者在选择变量的时候也身价值判断的影响。
③在国内现有的财务预警研究中,指标的选择往往基于一般的财务理论、风险理论和管理理论甚至取决于研究者的直观判断以及资料的可获得性,众多研究者还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财务风险和预警理论来支撑所的预警模型,由此造成了各种财务预警模型的预警结论不一致。
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中如何考虑行业和规模的影响,样本设计条件的变化如何影响预测精度,如何从理论上和经验进更有效的预测变量,而且国内研究对现金流量指标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这些都是我们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姜秀华,任强,孙铮.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J].预测..
[2]张鸣.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设.2004.
[3]赵莹.财务预警模型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综述.特区经济.2005
[4]潇洒.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研究.现代商业.2009
[5]张玮.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中现金流量分析法的运用.现代财经.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