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新闻热词英语表达系列之37:“网络身份”“网络身份”的英文表达是Internet ID。
全国人大常委会28日表决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确立网络身份管理制度,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义务和责任,并赋予政府主管部门必要的监管手段,旨在为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装上“法律的盾牌”。
我们来看一段相关的英文报道:Internet ID policy triggers online discussion. On December 28, China's top legislature passed rules on protecting online information, with a provision requiring Internet users to use their real names to identify themselves to service providers, including Internet or telecommunications operators. While some netizens say because of this policy, they will be cautious in airing views, others say such worry is unnecessary.网络身份政策引发网络热议。
12月28日,中国最高立法机关通过了关于保护网络信息的规定,草案要求互联网用户向网络或电信运营商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
一些网民表示,由于此项政策,他们在网上发表观点时将小心翼翼,也有其他人表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讲解】文中的Internet ID即“网络身份”,ID是identity或identification的缩写,译为“身份”。
第二段中出现的identify是其动词形式,意为“认出,识别,鉴定”。
“网络身份”也可以译成online identity,“网络身份管理”即online identity management。
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解读试题及答案1.(单选题)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应()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A.公布B.明示C.公示D.公开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D2.(单选题)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在业务活动中收集的公民个人电子信息()。
A.泄露、篡改、丢失B.泄露、毁损、篡改C.泄露、毁损、丢失D.篡改、毁损、丢失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3.(单选题)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应当()其收集、使用规则。
A.公布B.公开C.明示D.公示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B4.(单选题)网络服务提供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应当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要求用户提供()。
A.真实姓名和家庭住址B.真实身份证号码C.真实电话号码D.真实身份信息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5.(多选题)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依法履行职责,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电子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其他网络信息违法犯罪行为。
A.制止B.防范C.查处D.惩治正确答案:ABC 用户选择:ABC6.(多选题)对有违反《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行为的,依法给予()等处罚,记入社会信用档案并予以公布。
A.关闭网站B.吊销许可证或者取消备案C.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D.禁止有关责任人员从事网络服务业务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ABCD7.(多选题)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其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或者个人电子邮箱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
A.未经电子信息接收者请求B.电子信息接收者暗示拒绝C.未经电子信息接收者同意D.电子信息接收者明确表示拒绝正确答案:ACD 用户选择:ACD8.(多选题)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应当遵循()的原则。
网络消费中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及对策摘要:文章对网络购物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对与消费者隐私有关的概念和隐私权及侵权的主要方式进行了界定。
针对目前网络消费中对于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从立法、司法以及消费者三个层面逐一分析,对如何保障我国消费者隐私权等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隐私权,21世纪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主要购物模式。
购买者在网购时必须填写姓名、电话、收货地址等详细信息,部分场景甚至需要填写卡号、信用卡有效期等个人关键信息。
这些个人信息如若保存不当,将导致消费者个人信息频繁曝光,严重侵害消费者的隐私权。
一、相关理论概述(一)概念界定第一,网络购物。
网络购物一般是指经营者在网站上销售产品,消费者通过了解相关商品信息,以签订电子订单的形式购买产品。
消费者通常会在网上填写个人信息,各电商对消费者身份进行核实,再通过各物流公司根据买家所填写的地址信息进行配送。
第二,网络购物消费者隐私权。
网络环境具有复杂性、虚拟性和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消费者面临风险。
通常各大电商会将消费者手机号、身份证以及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填写放在首位,目的是为了确认身份以及后续的购物便利。
这一行为使得网络购物平台能轻易获得消费者的银行卡号等。
同时,一些第三方软件在消费者进行身份填写以及购物时都会将每一笔账单进行后台保存。
总体来说,线上购物消费的隐私权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一是消费者个人资料,包括申请账户或注册网站的电子邮箱、微信号、QQ账号,家庭住址、姓名、电话号码、公司地址等个人信息。
二是消费者在线隐私,其中包括消费者在网络上的活动痕迹,如IP 地址、网页浏览记录等。
(二)网络购物的特点第一,虚拟性。
网络购物与传统购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由于网络购物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交易双方互不相识,且无论是交易过程还是支付方式都依托于虚拟互联网,因此网络购物具有虚拟性。
第二,开放性。
网络反腐,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群众监督新形式,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民间自发的网络反腐行动,借互联网人多力量大的特点,携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的技术优势,更容易形成舆论热点,成为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有力补充。
二是政府利用网络的特点,开展网络举报等一些电子政务,方便人民群众监督政府,防止腐败。
作为互联网在反腐败中的作用得到中国执政者认可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出版发行的《中共党建辞典》收录了“网络反腐”的词义。
网络反腐,即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行政行为与执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约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一种全新方式,是反腐败事业的新方式。
网络反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内涵明确的概念,就在于它在本质意义上整合了三方面的内容,即网络、民意、执政能力。
网络以其独有的特征,一方面吸纳了民意表达,有效整合了民众的智慧和意见,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社会民主环境,从而对执政、施政行为产生了无所不在的监督和约束。
另一方面,网络也为执政者和施政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和崭新的对话方式,可以更为清晰、理性、全景式的把握民众心理和社会舆论氛围,从而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与时俱进的提高执政、施政能力,从而在内部减少并消除腐败发生的可能性。
网络为反腐败提供了两大支柱,一个是阳光下的“扁平社会”,一个是逐步精英化的执政群体。
本人认为,前者尤为重要,也凸显了网络反腐作为全新反腐利器的优势。
2背景当今时代,网络如水银泻地般浸入了人的工作和生活,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面目和模式。
网络的惊涛拍岸,也冲击着传统的反腐格局。
是视之为洪水猛兽,还是神兵利器?这是一个思维问题,也是一个考验智慧和能力的问题。
网络以其公开透明快捷的特性,成为反腐败的天然盟友。
我国反腐机构抓住网络带来的机遇,顺势而为、积极引导,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效用,实现了反腐与网络的良性互动。
一个令人欣喜的局面出现:我们正在大踏步进入反腐败信息化时代3立法反腐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互联网由于其开放性、快捷性和广泛性等特点,成为网民表达观点诉求的新平台,这也就是“网络反腐”之所以能够有效的原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来源:小鸟云计算】Ps.小鸟云,国内专业的云计算服务商为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特作如下决定:一、国家保护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和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电子信息。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电子信息。
二、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
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
三、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在业务活动中收集的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毁损,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四、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在业务活动中收集的公民个人电子信息泄露、毁损、丢失。
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五、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的管理,发现法律、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网络服务提供者为用户办理网站接入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应当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
七、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电子信息接收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电子信息接收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或者个人电子邮箱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
八、公民发现泄露个人身份、散布个人隐私等侵害其合法权益的网络信息,或者受到商业性电子信息侵扰的,有权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建设成绩:100分共 100 题,其中错误 0 题!1.单选题A.B.C.D.A. 22B. 39C. 45D. 60A. 20B. 15C. 40D. 5A.B.C.D.A.B.C.D.A. 5.38B. 5.13C. 3.18D. 5.13A. 6500B. 1300C. 5000D. 85000A.B.C.D.A.B.C.D.A. 2001B. 1988C. 2013D. 1996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 2004B. 2006C. 2008D. 2010A.B.C.D.A. 2003B. 2005C. 2009D. 2011A.B.C.D.A.B.C.D.A. 2005B. 2008C. 2009D. 2012A.B.C.D.A.B.C.D.A. 1988B. 1990C. 1996D. 1998A.B.C.D.A. 2008B. 2009C. 2010D. 2012A.B.C.D.A.B.C.D.A. 2000B. 2003C. 2005D. 2008A.B.C.D.A.B.C.D.A. 1988B. 1993C. 1994D. 1998A.B.C.D.A. 1988B. 1999C. 2005D. 2008A.B.C.D.A. 1B. 2C. 3D. 4A.B.C.D.A.B.C.D.A.B.C.D.A. 10B. 15C. 20D. 25A.B.C.D.A.B.C.D.A.B.C.D.A.B.C.D.A. .bcB. .ctC. .cnD. .dhA.B.C.D.A. IPv1B. IPv2C. IPv3D. IPv6A.B.C.D. 2.多选题3.判断题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成绩:100分共 100 题,其中错误 0 题!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建设成绩:100分共 100 题,其中错误 0 题!1.单选题A. 2005B. 2008C. 2009D. 2012A. 1988B. 1990C. 1996D. 1998A. 2003B. 2005C. 2009D. 2011A. 2004B. 2006C. 2008D. 2010A.B.C.D.A. 2008B. 2009C. 2010D. 2012A.B.C.D.A. 2001B. 1988C. 2013D. 1996A. 6500B. 1300C. 5000D. 85000A. 2000B. 2003C. 2005D. 2008A.B.C.D.A. 22B. 39C. 45D. 60A.B.C.D.A. 1988B. 1993C. 1994D. 1998A. 20B. 15C. 40D. 5A.B.C.D.A. 5.38B. 5.13C. 3.18D. 5.13A. 1988B. 1999C. 2005D. 2008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 10B. 15C. 20D. 25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 .bcB. .ctC. .cnD. .dhA.B.C.D.A.B.C.D.A.B.C.D.A. IPv1B. IPv2C. IPv3D. IPv6A.B.C.D.A.B.C.D.A.B.C.D.A.B.C.D.A.B.C.D.A. 1B. 2C. 3D. 4A.B.C.D.A.B.C.D.A.B.C.D.A.B.C.D.A.B.C.D.A.B.C.D. 2.多选题3.判断题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成绩:100分共 100 题,其中错误 0 题!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建设成绩:100分共 100 题,其中错误 0 题!1.单选题A.B.C.D.A. 5.38B. 5.13C. 3.18D. 5.13A.B.C.D.A.B.C.D.A.B.C.D.。
9.1科学立法一、单选题1.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②有利于使我国的家庭教育工作有法可依③体现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④有利于发挥国家,社会,家庭的合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家庭的幸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①错误。
②④: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促使我国的家庭教育工作有法可依,有利于发挥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合力,促进社会和谐和家庭幸福,②④符合题意。
③: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体现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排除③。
故本题选D。
2.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执法检查时,首次启动了第三方专业机构介入的手段。
委托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进行远程测试和模拟攻击,委托中国青年报社下属的专业调查记者进行社会调查。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有利于()①促进权力机关的简政放权②提高人大执法检查的科学性③增强执法检查结果的公正性④缩小对公共权力的监督范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①: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权力机关简政放权的说法错误,①排除。
②③: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有利于提高人大执法检查的科学性,增强执法检查结果的公正性,②③正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法规类别】网络安全管理电子商务互联网
【发布部门】201
【发布日期】2012.12.28
【实施日期】2012.12.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为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特作如下决定:
一、国家保护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和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电子信息。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电子信息。
二、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
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
使用规则。
三、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在业务活动中收集的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