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mark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4.36 MB
- 文档页数:49
Landmark主要地震属性及其地质意义利用地震进行储层预测时主要从振幅属性及其延伸属性出发,分析属性的变化特征,然后与钻井和地质进行标定,赋予属性地质意义。
为了将已知井上的岩性信息,在整个工区进行有效的外推,需要优选出在该区对岩性参数和含油气性反映敏感的属性,我们通过两个层次来完成这一个工作。
振幅信息与地层的反射系数相关,均方根振幅用于显示孤立或极值振幅异常,用来追踪岩性变化。
瞬时频率与地层频率特征相关,并与沉积物颗粒粗细及密度有关。
从共振角度分析,沉积物颗粒较粗时共振频率相对较低,沉积物颗粒细时共振频率高。
此外,瞬时频率也与薄层厚度的调谐作用相关,利用这一特性进行薄层研究的成功实例比较多。
第一个层次是选择对岩性变化相对敏感的地震属性,这部分工作在属性提取时已完成,其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时间派生的属性有利于对构造的细节进行解释;振幅和频率派生的属性用于解决地层和储层特征;一般认为振幅是最稳健和有价值的属性;频率属性更有利于揭示地层的细节;混合属性包含振幅和频率的因素,因此更有利于地震特征的测量;同时在对所提取的地震属性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也有助于对地震属性的提取;第二个层次是使用数学和信息学的方法优选属性。
“地震属性和井数据采样伪相关在独立的井数据较少或者参加考虑的独立的地震属性过多时产生的概率较大”(CYNTHIA T. KALKOMEY),由于对于该区已知的独立井信息多数情况下较少,勉强满足统计分析的样本要求,单纯使用相关分析方法产生伪相关的概率较大,因此我们在经过第一个层次的筛选之后,采用数据相关和信息优化组合方法进行属性优选。
目前属性种类很多,属性软件也非常多,这里转列landmark软件中的PAL属性,供大家参考选择使用:Average Reflection Strength 平均反射强度:识别振幅异常,追踪三角洲、河道、含气砂岩等引起的地震振幅异常;指示主要的岩性变化、不整合、天然气或流体的聚集;该属性为预测砂岩厚度的常用属性;Slope Half Time 能量半衰时的斜率:突出砂岩/泥岩分布的突变点;预测砂岩厚度的常用属性;Number of Thoughs 波谷数:可以有效的识别薄层,为预测砂岩厚度的常用属性;Average Trough Amplitude 平均波谷振幅:用于识别岩性变化、含气砂岩或地层。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Landmark 解释系统操作入门、数据加载(GeoDataLoading)加载钻』嗷据的工作流程(一) 、建立投影系统我们将介绍建立投影系统的流程,以三种类型的投影系统为实例加以说明,• X 、Y 投影系统(Self- reference (Stand - alone)). • LTM 投屈系统(Universal Transverse Mercator ).•TM 投影系统(Transverse Mercator)«, 定义投影系统嗷需要三种参数: •投影系统的坐标类型(Coord Sys Type)» •地质成标系统南类型(Basis Geog.CS)»・对应地员应标系统的参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臆:X 、Y 投影系蛇煽简轧它只需定义投影系统类型和暇座标系统类型,不需要合 数,但是它的械较底咽为它将地摘视为平面)。
建立投影系统⑴ 建立OpenWorks 敬据庠(2)加载钻井数据(3) 建立投影系垸(CR$)建如peNnrk 、麴B库()・-^Project^Project Create岫榔()■ ->[)8taTI ・poriT(XrOpenlorks(H —> Project -> Map Projection Editor选择一种救形系统输入加载钻井平面位尝利地质 岫芥数据Ow->Data —> Import- ->ASCII LoaderOw —> Data —> Import -今Curve Loader(二)、建立OpenWorks数据库LandMark地质、测井、地震和绘图等软件的解释成果均储存在npenMrk、数据库内。
它是各种软件解释成果互通讯的媒介=你应用Landmark^件做任何工作之前,必须首先建立”|心洲。
rks数据库。
Landmark 软件基础数据加载流程:1) 软件启动:一般情况下,在进入系统的时候,Landmark 软件会自动启动,如果不小心关掉或者没有起来,则用命令startow 进行启动。
2) 进入数据加载模块:Application →PostStack/PAL →选择工区类型及工区名称→launch …单击后进入下面的界面: 一、二维地震数据的加载→Input Data… →选择SEGY →Parameter … →Disk→Analyze …(分析segy 数据中cdp 、shotpoint 、x 、 y 在道头中的位置及地震数据的起始时间、道长)→Enter Linenames … →File →select SEG-Y File →选择要加载的segy 文件,第一个用replace 替换掉原来的那一行,其它的都用insert 插入→然后再相对应的文件名的右边填写上相对应的测线名(在这里也可以通过先建立测网的方法,然后用File →Select Linenames …→选择列表中的测线名)→Modify SEG-Y Headers Parameter →填写用Analyze …分析得到的结果 → OK →OK →OK →Output Data …→Vertical … Parameter …→Output file …list →输入你将要加载的数据体的名称(名字为9个字符长度)→Output Mode 选择Create New File→Data selection Parameter 在这个参数上填入道头分析中得到的地震数据的起始时间、道长。
一般情况下如果起始时间为0的话,这两个参数可以不填;但是有的数据起始时间并不是从0s 开始的,例如从1s 中开始、道长6s 那么在start time 中要填入1000(ms ),end time 中填入6000,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在家在流程中加入两个处理参数:⏹ →返回到PostStack/PAL 主界面⏹ →Processes →Utilities →Trace Length →填入地震数据的记录长度(从0s 开始起算) ⏹ →Processes →Shifting/Stretching →Bulk Time Shift →填入实际地震数据的起始时间 →重新返回到Output Data …中 →Vertical … Parameter …→Output File Format and Scaling Parameters →如果加载的数据为成果数据(滤波)则Format 选择8 bit integer,并选择Scaling 为Automatic ;如果加载的数据为纯波,则Format 选择16 bit integer, 并选择Scaling 为None 。
Landmark中文手册(完整版)第一章建立oracle数据库思路:oracle数据库的建立是为了在硬盘中开辟空间,为加suvery、断层、井数据提供基础。
1、Openworks2003 Command Menu(以下简称OW)——project create(图1-1)图1-1图1-2project create——Project name(数据库名):shengcai(图1-2)project create——Cartographic Reference——List——Beijing Causs 21 Measurement system——SPE Preferred Metric 数据空间大小——Medium参数选取完毕,然后Apply,等几分钟就可产生一个数据库(图1-3、4、5)。
图1-3图1-4图1-5第二章数据加载一、加载井数据思路:井数据的加载主要分三个部分:井位的加载、测井曲线的加载,分层数据的加载,其重点在于格式文件的编辑。
1、井位的加载(1)编辑井位文件:well.datwell name x y depth(1)输入井位:Command Menu—Data—Import—ASCII Well Loader①输入文件名:file:home/ow2003/well.dat(图1)图1(2)编辑格式文件ASCII Loader ——edit—format(图1)ASCII format edit——format—new(图2)在数据文件处输入井文件的目录及文件名home/ow2003/well.dat,在格式文件中输入格式文件的要存的目录及文件名/aa.wdl,然后OK(图3),会出现数据well.dat的窗口(图5)。
图2图3在ASCII format edit窗口的Data Categorfy中选well header (图4),在Data Items中选Uwi—Read From File(图3)——抹井名列—Add(图5)comman well name—Read From File—抹井名列—AddOrig x or lon sf—Read From File—抹x列—AddOrig y or lon sf—Read From File—抹y列—AddTotal depth—Read From File—抹井深列—AddElev Type—constant—Value:KB—AddElevation—constant—Value:0——AddSave format—给格式文件名:aa.wdlSave as ----输入文件名Test formatExit图4图5(3)加载井位数据ASCII Loader ——file-load(图1),显示加载过程,加载完成。
owr5k启动:输入小写:owr5k右键点击桌面—open terminal—输入staryow—回车—1—2Project Startus—File—open—选工区zb.ssm—OK—Exit—3Applications—Seiswerks—1Session—open—(T)2001—OK—两边分别选所有井、所有断层—OKowr5k中输入设计井坐标:主菜单1:open works—第二项Data(数据)—第3项Management (管理)—倒数第二项Well Data Manager(井数据管理)—点击下边的ALL Well Header—点击上边的第一个箭头图标—选到数2:Well Location一OK—再点击下边的ALL Well Header—点击上边的星图标(倒数5)一输入井名一选Bejing Gauss 20N一OK一分别输入X 、Y坐标一点击其他任意位置一点击上边倒数3图标保存一点击上边的箭头图标—选到数3:Well Header—OK—再点击下边的ALL Well Header—点击上边的星图标(倒数5)一输入两次井名(在第二列UWT和第四列cowmmen well name) —在点击第五列Well Location UWT后边的图标—Read—找刚输入的井号(最下边)—选中—OK—在第7列Elev Type选Kelly Bushing —在后边的Elevation(meters)中输入0—在后边的Total depth—中输入井深—点其它井一点击上边倒数2图标保存。
owr5k中输入钻井分层:主菜单1:open works—第二项Data(数据)—第3项Management (管理)—倒数第二项Well Data Manager(井数据管理)—点击下边的ALL Well Header—上边栏中选井号—下边栏中选Pick—点击倒1星图标—点击第二列Name后边的按钮选层位—OK—在第三列选管理员LGC—在第四列输入1—在第五列输入井深—点其它位置—保存—点击倒1星图标继续输入其他分层—保存owr5k中查斜井的斜深与垂深转换数据:主菜单1:open works—第二项Data(数据)—第3项Management (管理)—倒数第二项Well Data Manager(井数据管理)—点击下边的ALL Well Header—上边栏中选井号—下边栏中选Position Log—点击左边第三列offset points下边的…—出现该井斜深与垂深的对应数据:第一列为垂深,第二列为斜深owr5k中删除任意线断层:快捷图标8—3 Faults下边1 Unassigned segments—删除未命名断层下边2 Assigned segments—删除命名断层owr5k中两个拼接三维工区测线转换:地震剖面上剖面快捷键—测线位置图上右键—3 shuffle priority—即从现工区转入另一工区刷新井数据:主菜单Seisworks—4 Defaults—2 Well List—选All well —OK选剖面上显示的井分层、断点、油层标注:Wells—1 Select —1 Picks—从左选所需入右—OK选剖面上显示的测井曲线:Wells—1 Select —2 Prefcrred curves —从左选AC放入右—OK 选剖面上显示的井:Wells—1 Select —3 Displayed Wells —CONG从左选井入右—Apply—OK查看剖面上井的测井曲线加载情况:Wells—1 Select —4 Displayed curves剖面上显示井的合成地震记录:快捷键8—Wells后边的Parametees—点亮Synthetic—OK(所有过井剖面均显示)通过色标选曲线颜色—图标8—well—prarameters—选中positive(波峰充填)显示已做合成地震记录的井:Wells—1 Select —5 Synthetics —左边最下井号前带*号的井是已做合成地震记录井选取或变换井所采用速度:Wells—1 Select—6 Time depth conversion 选择显示时深曲线:选井号(标注Active为该井正采用的速度)—选采用或要变换的速度—Active(现用)—Refresh(更新),选中View/adjust 显示时深关系表;选中要用的速度—Active—Copy T-D—Curve—从新列表左边选中所需井放到右边—OK。
PetroChina勘探生产分公司工程技术处Landmark 钻井软件培训基本内容Landmark北京办公室2005.3.21目录一、EDM(工程数据模型)二、定向井设计系统(COMPASS) 5三、管柱设计系统Tubulars四、钻井工程设计和分析系统WELLPLAN五、钻井时效分析与成本预算系统Drillmodel 1六、钻井数据管理解决方案OpenWells一、EDM(工程数据模型)工程数据模型EDM (Engineering Data Model)是Landmark公司新一代油井设计、施工报表系统、采油生产与经济评价的公共数据库平台,它通过一个完全的井架构解决方案提供钻井与井服务的无缝集成。
通过一致的数据管理、导航、安全、统一单位控制、参考基准面、多应用程序并发等手段,应用COMPASS、WELLPLAN、CasingSeat 、Stresscheck和OpenWells实现工程工作流。
EMD为详细施工作业和工程工作流提供一个单一的平台,实现从原形到计划及钻井与油井服务等各个阶段的管理。
1998年7月释放的DEX(数据交换)可以在应用程序之间移动数据,提供了高水平的可交互性,能实现内部机制的工作流。
随着2003年5月的释放版本,EDM提供了更先进的功能,其中包括统一数据库支撑的强壮的集成平台,数据库集中存储井生命周期(设计、实施、分析)各个阶段的数据。
通过高效的、自然集成的工作流,在钻井设计过程中,EDM平台使得工程师能够评估生产收益。
它集成各种应用程序,通过单一的公共数据入口点,在井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保证数据的质量。
EDM为实时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根据最新的施工参数,应用工程分析工具,很容易实现当前施工分析。
EDM为第三方工具提供集成平台。
1、EDM 的优点所有数据存储在统一位置精确的、可信的、实时更新的数据集的共享拷贝被多用户存取,免去了管理多份数据所带来的麻烦。
它对提高数据质量、加强应用间数据一致性有所帮助,本系统实施跨公司公共进程和标准化来减少钻井工程中的管理费用。